消费者从冲动走向理性,club酒的价格是多少

价格是多少 2
3C策划2016年11月4日责编张朝美编谢景豹新浪微博@大河通信家电微信lub “双11”迎来第八年,玩法升级的同时 消费者从冲动走向理性 AⅡ·03 □记者李萍 核心提示|“双11”商家炒得再热闹,促销花样再翻新,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
不过已经走到第八年的“双11”,是否还能再次击中消费者的痛点,吸引大家再次“剁手”呢? 新瓶装旧酒,消费者开始疲惫 从2009年到现在,“双11”已是第八个年头。
尽管这些年电商行业发展迅速,在这不短的时间内,商家在各方面提供的服务水平也已有了质的提升,但面对着“双11”——这块每年都会重新粉饰一遍的“金匾”,我们也能感觉到消费者对它的热情已大不如从前。
即使商家每年都会花上不少心思变换出各种花样,但其核心主题永远只有一个:货好,打折,快来买!越来越复杂的促销模式也引来一部分消费者的反感。
有多年网购经验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主要形式就是抢红包、秒杀或是打折,简单直接。
现在花样太多,研究规则都得半天,算完之后也不觉得划算多少,也就没兴致再参与了。
” 另外,随着电商推出诸如618、818、919等越来越多的促销节日,一些大品 牌推出了自家的团购日,让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购买选择,不再干等“双11”。
因此,即使促销周期被延长,但在内容同质化下仍缺乏亮点。
无论商家宣传做得多么精彩,要消费者买账越来越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毕竟一年多次的大型电商促销,对消费者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了。
此外,虽然在商家和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规范下,类似“双11”这样的促销节日已经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物,但之前“双11”突出的售后退货难、假冒伪劣横行、价格先提后降等负面问题让消费者对其始终抱有提防心态。
因此,一部分曾经被“伤害过”的消费者也会逐年减少对“双11”的关注。
就像网友吐槽“:年年爆仓,年年破纪录,价格越来越虚,实惠越来越少,对‘双11’累觉不爱了。
” 按需选择,消费者购物越来越理性 经过这些年的电商促销,不少消费者已有了自己的一套购物理念。
有些消费者表示,在“双11”下单购物已成习惯,只是变得越来越“精明”,不再以价格为唯一判断标准,不再会看到促销而盲目下单。
记者走访多位市民获悉,75%的人仍准备在“双11”期间网购物品,在他们看来,这几家电商平台越掐越好,所购物品越便宜越好,“我此前网购都是以价格为判断标准,往往看到促销力度较大,无论是否需要就想下单”。
郑州市民小郑说,但现在他的心理已变,价格虽重要, 但不能盲目,应该更理性地来看其是否实用、是否保质,购买期间与购买过后,商家的服务怎样,让消费者购买得是否舒心、放心。
不过对于“双11”网购的火爆,也有消费者并不买账。
市民张先生就表示,他不会选择“双11”的时候跟风进行网上购物,因为根据这几年对“双11”的观察发现,一些商品并不便宜,有很多是商家提高价格以后再进行降价,还有很多打折便宜的都是前几年的老款式,而新款基本和商场等价,而且“双11”期间网店的发货速度较慢。
网购平台升级,消费者心理也在升级 记者调查发现,相比几年前大伙守在电脑屏幕前“零点秒杀”的狂热,大部分买家已经回归理性,不再盲目追求便宜,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在“双11”期间购物。
有专业人士调查后表示,随着网购平台的升级,消费者的心理同在升级。
首先,消费者更加自信,对于品牌的选择在不断提升,不以某几个品牌为中心,直接加速了新品牌不断崛起的过程,形成了大范围的“品牌迁移”;其次,消费者更加个性,对待商品的态度已逐渐偏离品牌的影响,也促成了 现在品牌和商品“标签爆炸”的新局面;第
三,消费者更加专业,随着信息不对称的缓解,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专业度需求不断提升,也要求平台的专业度必须同步提升。
正如消费者刘先生所说,他买物品一般不会被品牌所控制,只要质量与售后有保证,他更重要的就是看其是否更人性化、更适合自己的习惯。
与此相应的是,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不少商家也逐渐开始从品质、设计、购物体验等方面着手,让消费者诚心诚意地付出金钱,且得到购物的满足感。
“双11”线上线下正面PK “狂欢”,实体毫不逊色 □记者李萍 核心提示|随着“双11”的临近,各大电商平台争相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打响了“线上大战”。
如果说两年前,“双11”还仅仅是线上促销的狂欢,那今年的“双11”无疑已经成为全渠道商家共分消费市场“蛋糕”的抢夺大战。
“双11”大战正式从电商竞争升级为电商与实体的博弈。
线上精彩纷呈,线下也怒刷存在感 连日来,记者走访郑州市场发现,面对线上“双11”,线下实体商家也不甘示弱。
除了苏宁、永乐、国美等卖场办起了自己的“双11”,海尔、美的、格力等品牌也在11月5日举办自己的全球品牌节。
大多商家都在十一月初就推出了相关促销活动,提前锁定消费者。
由此看来,经过几年的“短兵相接”,面对“双11”,实体商家从以往的“淡漠应对”转变为“积极融入”。
此外,线下“双11”家电促销多以“比网价,返差额”作为看点,同时还配合 抽奖、送精美礼品等活动。
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网上购物狂欢节,消费者最关注的是价格和品质,而实体店可试、可摸、可看的优势,再加上大力度打折,他更加倾向于在实体店消费“。
网络购物虽然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但由于商品不能触摸,只能靠图片观察,造成很多买家收 货后不满意,随之退货。
而实体商场则增加了更多的体验环节,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有力武器。
”某卖场经理表示。
一家电热水器柜台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店里多款产品已经开始优惠销售,“双11”肯定还会有活动,但价格会低到何种程度,目前还不太清楚。
“但是肯定比线上还便宜,消费者如果怕买亏了,可以双11当天在网上比完价格再过来选购。
”对于每年的这场电商界的狂欢,现在实体店也具备了和电商正面PK的经验。
“价格无疑是网购的一大优势,我们的商品敢与网上比价格,双11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比对。
”该工作人员称,他们已经在筹备相关活动,无论是从价格上,还是服务体验上,都会带给消费者网购不能享受到的消费体验。
价格不比网购高,拼的还有体验和服务 《2016中国网络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购物时价格已经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结合品牌、品质、服务、价格等多重需求进行理性判断。
自网购流行以来,促销、便宜一直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多数人到实体店选过产品后,再到电商平台下单购买已成为习惯。
这一因素,也导致实体店销量下滑,积压货品卖不出去,因此,同款商品线上线下不融合、不同价格始终是经营者的一大障碍。
然而,这一障碍在今年看来已大范 围被消除。
如今,不少线下商场与电商合作推出线下线上同款同价,有的价位甚至更低,也就是说无论消费者是在京东、苏宁还是阿里等平台看中的大品牌产品,在线下均能找到同样的货品。
“我们与保险公司共同承诺为顾客保价,如果在店庆期间买的同货号该商品高于天猫旗舰店双11售价,即可获得差额赔付。
”一家百货连锁商场负责人说,他们在一周前已开始“双11”销售活动,与各大品牌合作推出线上线下同款同价,超过八成的品牌参与其中。
线上线下“双拼”成主流 电商与电商联姻、电商与实体合作、实体与实体联合,不光是零售市场,各行各业都不乏对手一秒变伙伴的例子。
尤其在“双11”,我们更能看到零售市场各大巨头之间花样繁多的商业合作案例。
今年,阿里在“双11”期间强调全渠道融合,不仅与苏宁易购合作,还宣称将百万门店打通线上线下,实现10万家门店电子化。
京东也不甘示弱,与沃尔玛联合宣布在电商、跨境电商、O2O等领域开展合作。
随着“双11”电商与实体零售频频接触,一方面看得出实体零售商正在积极探索电商市场,寻求多方合作,扩大渠道建设,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电商渗透线下切入门店,快速打开电商融合实体的捷径。
再看另一方阵营,多数的实体零售企业并没有选择与传统电商抱团,而是在探索更加具有主导性,更适合实体企业长久发展的结盟模式。
以苏宁为代表的一类实体企业积极开发自有电商及移动平台,为广大合作实体商提供服务;以飞凡为代表的开放平台则是放眼整个实体,融合互联网技术,连通实体零售、商业地产、文化旅游、交通出行、健康医疗等多个业态领域,为实体量身打造“实体+互联网”生态模式。
就像一位业内人士评价的那样:现在的“双11”已不是当年了,走到今天,不应再是单调的打折促销活动,而是“一场用户躁动期待、渠道创造惊喜、品牌全线参与的全民狂欢节”。

标签: #做一个 #油耗 #多少钱 #雪铁龙 #多少钱 #维生素 #多少钱 #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