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c9联盟是哪些高校

高校 4
Tel(押010)82614599E-mail押dxzkzbxx@ UNIVERSITY 大学 主编:钟华编辑:孙琛辉校对:王心怡2011年9月23日星期五A7 今年4月,国内高校课程纷纷加快了“上网”的步伐。
只是几个月下来,国内的许多网络公开课似乎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受欢迎。
网络公开课的内冷外热,究竟原因何在? 国外的课堂更多是从问题入手,强调问题意识,并由此很快将学生带入到课程的学习之中。
相比之下,国内则依然延续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即使采取了网络这种相对新颖的传播手段,依然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网络公开课: 从量到质有多远? 董怡辰/制图 阴本报见习记者陈彬 最近几年,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吴宏春比以前忙碌多了。
吴宏春的忙碌是有原因的:近些年随着核能的发展,国内数十所高校先后开设了核能相关专业。
然而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师资。
于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纷纷被外校邀请讲课。
负责主讲核能最重要基础课程———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的吴宏春自感分身乏术,于是在去年主动要求将这门课程录制为网络公开课程,希望以此减少外出讲课的任务。
但让他没料到的是,他的课程网上反映效果很好,吴宏春忽然变得“有名”了。
吴宏春的“出名”正是网络公开课在国内走红的一大写照。
内冷外热的公开课 人们首次听说“网络公开课”的名字是在本世纪初。
从2001年起,耶鲁、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批世界顶尖高校纷纷将自己的课程公布到网上。
从去年开始,国内出现专业团队对这些课程视频进行翻译,引来大批“中国粉丝”。
目前,在国内已经可以看到数千节世界名校的课堂录播视频,每天点击观看超过100万人次。
几乎与此同时,国内高校也纷纷加快了“上网”的步伐。
如今年4月,复旦大学联合网 易推出国内高校首场“网络公开课”;同月,西安交通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也正式对外发布;北大、清华等9所国内顶尖大学更是组成了“C9联盟”,投入网络公开课的开发…… 只是几个月下来,国内的许多网络公开课似乎并没有如吴宏春的课程那样受欢迎。
今年8月,新浪网完成了一项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1600多人中,94.5%的受访者表示关注国内外公开课。
而在各类公开课当中,有43.1%的人选择国外名校公开课,选择国内名校公开课的仅有17.4%。
今年4月,复旦大学在网上率先推出了“执拗的低音”系列讲座,上线至今,共有80余名网友参与跟帖,而对比哈佛某些课程,参与量可以过万,这个数字多少有点尴尬。
网络公开课的内冷外热,究竟原因何在? 我们的定位是什么 “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教学理念和方法出了问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表示,虽然是网络公开课,也需要传播知识。
在这方面,国外更多是从问题入手,强调问题意识,并由此很快将学生带入到课程的学习之中。
而且国外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讲究现实性、当代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之下,国内则依然延续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即使采取了网络这种相对新颖的传播手段,依然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对此,吴宏春也有同感:“国外的课程讲授是基于一定问题的启发式教育,而国内则仅仅是把课本给你讲懂的灌输式教育,就这点很多老师也未必能做到。
” 课程不受欢迎,就在授课方法上找问题, 这样的逻辑似乎有些“简单”。
但在郭英剑看来,“简单”问题背后,其实涉及到高校网络公开课如何定位的大问题。
对于“公开课”的概念,早在10年前,我国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时就已经有了。
直到现在,每年也有不少高校将精品课程放置于网上,但主要用于校内交流。
而随着社会公众可以登录视频平台,公开课也面临着从“内”到“外”的转化。
“更多的人能看到公开课,这是件好事,但国内高校在这样的变化中,似乎还没有找准新的定位,即这门课程为什么要开?为谁而开?他们有何特点?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国外高校对此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而国内则因为刚刚开始实践,很多学校还处于模糊阶段。
”郭英剑说,如果上课的老师连坐在电脑前的是怎样一群人都不知道,他们又如何能结合这些人的特 记者手记网络课知识产权堪忧 一次成功的教学,既凝聚着教师的辛劳,也体现着教师独特的思想。
于是,当它可以被网络上的任何人看到时,便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个问题———谁来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 据记者了解,无论吴宏春还是郭英剑,都曾接到过商业网站希望为其录制公开课的邀请,并承诺将给予一定报酬,但他们均表示了拒绝。
究其原因,正如郭英剑所说:“我并不知道,将来也无法控制我的课程录像会用在哪里。
”而这样的说法相信也代表了很多老师共同的忧虑。
据了解,国外大学在网络课程的推进中,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习惯。
国外教师在校内上的课程,都属于大学课程体系,产权归学校。
校方在征求教授同意后,可以对课程版权进行支配。
而国内仍然缺少明确的法律界定,大学和教师对于与 网络相关的知识产权多数都比较陌生,学校和教师的知识产权也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对于这一问题,刘进军曾向记者表示, 他更倾向于将公开课程有关资源的知识产权比照出版物的知识产权来对待,即其他人可以直接阅读、观看,甚至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公开课中的某些内容(应使学生明确看到采用的是谁的作品),但如果在自己署名开发、制作的作品中,使用这些资源或相关成果时,就应该按照对他人的出版物那样引用和标注。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教师的权益,然而无论如何,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需 要的依然还是国家在制度层面制定一套更加详尽且切实可行的措施,也只有彻底解决了教师的这一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才可能凭借网络的平台,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更多人一同分享。
点进行教学上的创新?更谈不上启发教育、问题意识了。
他们所能做的也就只能是将课堂上的教学换一个环境,照搬上来罢了。
从“上规模”到“提质量” 今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明确提出要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在吴宏春看来,近段时期国内网络公开课迅速发展,与教育部类似的支持政策不无关系。
“多位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均强调要重点注重高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发展,这必然引起高校的响应。
” 政策导向很容易导致“一窝蜂”式的盲目上马,而这样的情况似乎已经出现了。
吴宏春之前就曾听说,有学校甚至要求所有课程不分好坏,全部上网。
“不客气地说,有些高校开办网络公开课的目的并不纯洁。
”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刘进军表示,以往公开课在本校范围内使用时,授课质量仅有本校同行和学生了解。
而在网络公开课中,其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将直接置于全国甚至全世界同行的评价和比较之中。
但国内高校往往只注意课程公布可能带来的对学校影响的提高,而忽视了其对学校授课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挑战。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还处在一个‘上规模’的阶段,距离‘提质量’还有一段路要走。
”刘进军说。
对于这条路要走多长时间,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有一点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要梳理目前高校公开课有些“良莠不齐”的现状,有关部门具体的政策引导必不可少。
据了解,目前教育部虽然公开表示了对网络公开课的支持,但目前还没有更加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意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任何水平的课程都可以“上网”,致使“鱼目混珠”的现象广泛存在。
“从数量到质量,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但如何令这一过程变得更短,则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吴宏春说。
视点 李大潜院士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 阴本报记者黄辛 “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举办数学建模竞赛,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打开了一个通道,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对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的一个成功的尝试。
”全国竞赛组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李大潜在“2011高 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式开赛。
今年的全国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吸引来自国内外的1251所高校19490个队的58000多名大学生参赛,为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
李大潜认为,不论是用数学方法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哪类实际问题,还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计算求解。
“人们常常把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比喻为如虎添翼。
” 数学在各行各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数学起着高科技的本质作用。
其原因就是数学建模。
”李大潜说,各行各业要用数学解决问题,首先要把问题化为数学问题。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会用数学方程摆在你面前。
只有把实际中的问题化为数学问题,才能求解,再拿到实际中,看是否符合。
这就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建”是关键。
所谓“建”,就是搭建实际和数学的桥梁。
例如,宏观的地球表面运动,千奇百怪,其实就是牛顿的力学定理,F=ma。
这就是数学模型。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运动,都符合这个基本规律。
把这个定理运用到天体上,再加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能推导出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就能推导出未知的星体。
“数学建模,强调建。
数学模型,就是建好之后的模型。
”李大潜解释说,数学模型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三句话。

一,数学建模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

二,数学建模是现代应用数学的核心、内核。
数学在各行各业都 能覆盖,很多现象,生物、环境里的,都要建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这就是应用数学。
可以说,现代的应用数学核心就是数学建模。

三,数学模型是启迪学生、大众数学新知的有效途径。
数学原来的教学是有缺陷的。
过去数学教学有天衣无缝的数学体系,看起来很美,但忽略了来龙去脉,这是个封闭的体系。
不能让学生知道数学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就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里加入数学建模的内容,数学教学就不是封闭式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就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对数学的理解、品味和热爱就由此而生。
“数学建模竞赛非常好。
”李大潜说,“我们强调数学建模的重要性,要有抓手,就是数学建模竞赛。
”事实证明,数学建模能通过竞赛推动起来。
从1982年我们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以来,很多大学都开了数学模型和实验课程,已有了200多本教材。
现在很多重要课程里都有数学建模的内容,“我们要把数学建模 的精神融入到数学教学的主干中去。
这个改变,没有数学建模竞赛的推动,估计没有这么大”。
李大潜指出,“数学建模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今年会有这么多人参赛,从中得到益处,这就是竞赛的作用。
这些学生不是完全靠课本、靠课堂,而是从实际中接受磨炼。
不仅要建模,还要求解、写文章,还要查资料。
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由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没有事先设定的标准答案,但留有充分余地供参赛者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竟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 性、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竞赛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富有挑战性,吸引着学生关心、投身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中国大学评论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 阴沈红 大学评价和排序“铺天盖地”而来。
遗憾的是,好大学的标志其实不是大学评价和排序所用的指标。
指标是对事物进行判断的数量化抽象,就是这个可量化性的抽象,实际上“抽”去了好大学的内在,但排序又必须经过量化。
尽管评价和排序研究者的初衷都是为了选出好大学,但得到的结果与其初衷并不一定相符。
好大学不一定是一流大学。
在世界一流大学或者是国家一流大学的排名榜上,许多有内涵、受到社会极大欢迎的大学的名字往往看不见。
我相信,大学排序者们也曾为此苦恼。
为什么排序的初衷与其结果不符呢?对于排序中的一流大学来说,一是以科研成就为主导;二是学科综合;三是用数字说话。
而好大学,一是对学生负责,经培养后的学生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二是非常重视教学和其他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三是全社会人们心目中的向往,将其子女“养育成人”的期待。
大学是培养人的,大学若不培养社会各界精英,谁来培养,难道精英真的都是自学成才?大学也做科研,在科研中也培养学生、成长教师。
尽管有其他机构也做科研,但大学科研有她自身的优势。
说大学培养人,光靠教学是不够的。
我这里要讲的好大学,是有着丰富的育人内涵的大学,是做大学排序的人从指标上顾不到的、但对想来大学求职、求学的教师和学生是具有极大吸引力的。
好大学不是为了只培养出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是极少数的拔尖人才。
好大学是为一批好学生办的,这一批好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甚至还来自其他国家,他们在这所学校中长大成人、思想成熟、学业进步。
依所学的学科、专业的不同,这批好学生将来可能会成为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工程师、医生护士、教师教授,也可能会成为社会活动领袖、非政府组织创办者、工人农民贴心人等等,无论在哪个行业,这所学校的毕业生都是好样的。
他们中,可能产生国家领袖、杰出科学家、大学校长,但更多的人将成为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国家发展所依靠的骨干力量,若没有他们的贡献,许多行业可能停滞不前或者倒退。
好大学不会只要来自高官厚禄、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她追求精英教育,但她更追求给所有努力的人提供同等机会。
她不会在录取新生时对边远地区减少投放指标;不会以种种貌似合理的理由对来自贫困家庭的子女关门;不会给本校教工子女降低入门要求,因为她办的是“国家的大学”不是“本校教工的大学”。
学生进校后,好大学会竭尽所能对贫困学生提供各种经济资助;它会让每一个学生活得有尊严、学得有快乐;它会特别关注各种各样面临不利因素的学生,从校长到辅导员,到任课教师、到班主任,再到校园路人,结成“学生是我家人”同盟。
美国作为一个国家都有信心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好大学会有信心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失败”,因为能够进入好大学的学生都具有相近的学术准备和多年努力,学生失败是学校的失职。
好大学强调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她会把最好的课程提供给本科生,而无论讲授最好课程的是院士、教授还是讲师或助教。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高水平负责任的教育,好大学会将主要的财力用来吸引或留住高水平教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豪华校门和精装楼宇;会规定任课教师的课后答疑,至少一周半天;会对小班课程的比例作出规定,不光考虑课程的经济规模;会将图书馆、自习室、校园网为学生“无间歇”开放。
好大学会在学生宿舍安装冷暖空调和洗浴设施,拉近教师和学生“为人”的生活差距;会给学生食堂以财政补贴,不会让校园商店“黑心”赚学生钱。
在好大学校园里到处都可以见到“多管闲事”的人,路见不良行为、路见不平事件、路见需要帮助,总有人打抱不平,解救学生于危难之中。
好大学有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坚定前进方向,不为社会潮流而任意改变,因为社会潮流有时并不代表着正确的方向。
好大学不是依政治嗅觉办出来的,官员有任期,政策会异动,但大学的理念只有恒久;好大学不会为了经费,为了自己人的“升官”,而忘却理念、背离目标、做出昧着学术良心的事情的;好大学是引领社会的,不是跟在社会后面亦步亦趋的,引领社会的方式是在批评社会毛病中提出改善策略,并从自身做起;好大学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因为她用了太多的纳税人的钱,并已鲜活地存在于社会大众的心目之中。
好大学不光是培养学生的,也是培养自己的教师、培养大学领导者的。
好大学也要与社会相联系,但这种联系不是在酒席宴上、歌舞厅中,她的社会联系是为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为了教师的实践和成果转化。
好大学已不需要“广告”自己,好的学生、好的教师比广告对社会的影响效应更强烈、更真实。
好大学也会犯错误。
她不会袒护学术恶行,会给学术道德败坏者严厉处罚;它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公开错误,接受全校、全社会的批评指责,改过自新。
好大学就像是一个“好人”。
好人的活着是宁愿自己苦也要让别人得到幸福。
好大学的存在是宁愿自身艰难拼搏也要让更多的好学生得到光明前途。
国家将因为有这些好学生、好大学而繁荣昌盛。

标签: #编程语言 #维生素 #文件 #c108等于多少 #一个月 #排放标准 #dm #安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