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虎保护仍在路上,c9联盟是哪些高校

高校 2
4 2016年8月9日星期二Tel:(010)62580619 综合 LOCAL 主编:肖洁编辑:冯丽妃校对:傅克伟E-mail押news@ 数量有新增长,活动范围扩大,但盗猎活动频繁,人为干扰严重——— 野生虎保护仍在路上 姻本报记者彭科峰 日前,全球迎来第六个“世界老虎日”,引发了外界对野生虎数量和命运的关注。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携手中国、俄罗斯等国的保护区,于近日在吉林汪清县举办“为老虎点赞”庆典活动。
与会政府官员、学者就全球虎保护形势等热点话题展开交流。
调查显示,我国现存野生虎总数为45~55只。
其中:东北虎至少有27只,孟加拉虎有8~10只。
近年来,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多地,东北虎频频现身,活动范围扩大、迁移廊道打通、数量稳步增长。
但在专家看来,随着野生虎数量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要想让野生虎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我们依然在路上。
从屠杀到拯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老虎研究专家、国家林业局虎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军向《中国科学报》介绍,目前我国是世界虎亚种分布最多的国家,现存野生虎总数50只左右,其中,根 据2012~2015年采用红外自动照相技术对现有东北虎活动区域进行的监测,确认东北虎个体至少有27只,分布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东部靠近中俄边境的林区;华南虎虽有野外零散痕迹报告,但在野外已有20多年未见其实体。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野生虎数量不到20世纪50年代的1%。
”他说。
其背后原因与20世纪50年代的土改及国家建设高潮有关,伐木开荒,大炼钢铁,老虎成为“害兽”。
随着一个个“打虎英雄”的诞生,10年内大约有3000只老虎丧生,其中绝大多数为华南虎。
直至1989年,我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华南虎才被正式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10年,保护老虎国际论坛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通过了《全球野生虎分布国政府首脑宣言》。
为更好地拯救和壮大野生虎的队伍,国家林业局2010年提出了《中国野生虎种群恢复计划(草案)》;2013年,又批复成立了国家林业局虎保护研究中心。
“多年来,政府在野生东北虎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反盗猎行动和保护区建设让人印象深刻。
”WWF亚洲大 型猫科动物高级专员长有德告诉记者。
增长背后的烦恼 7月25日,吉林珲春市马川子乡某村路边闪过野生东北虎的身影。
过往路人有幸在车中近距离一睹“兽中之王”。
据介绍,第一个发现野生东北虎的人是参农郭师傅,这只东北虎吃掉了人参种植场的四只护院狗。
毫无疑问,近年来野生东北虎的频频现身说明了这一族群数量在增长。
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东北虎监测网络。
我国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已经布设约1200台远红外相机,覆盖了近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需要指出的是,老虎处于生态系统森林食物链的顶端,只有健康、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支持老虎的生存。
陆军指出,目前制约我国野生虎种群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栖息地范围有限且破碎化程度较高、栖息地猎物密度较低、盗猎活动频繁、人为干扰严重、野生虎伤害人畜事件时有发生。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虎种群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宜的保护策略、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
国家公园建设或成转机 对于野生虎来说,其前景依然值得乐观。
今年4月初,中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部署以吉林省为主、黑龙江省配合,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长有德认为,随着保护东北虎上升为国家行为,在项目设计、体系建设等方面或将为解决体质机制问题带来新的突破。
他表示,要想进一步加速野生虎种群的恢复,应当建立反盗猎办公室,推动关键生态廊道建设,恢复有蹄类动物种群数量,鼓励社区广泛参与。
陆军则向记者建议,国家要不断完善本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研究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老虎保护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展示我国虎豹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成果,建立野生虎监测网络体系。
在东北、西南等野生虎分布区,建立野生虎自动监测网络与信息收集系统,实时掌握全国野生虎种群动态与活动信息,并随时为保护管理需要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还要提高对野生虎伤害人、畜问题的预防能力,完善相关补偿制度。
”陆军说。
简讯 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成立 本报讯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简称IC- CM)8月7日在北京成立。
著名数学家、中科 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作为发起 人,担任首届会长。
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的宗旨是,促进世 界各地华裔数学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数学 研究和学术利益,通过其出版物、会议、宣传 和其他方案服务数学界。
其主要任务包括:举 行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举办学术研讨会,出 版
ICCM会刊、数学杂志及其他出版物,参加 和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设立各奖项以奖励杰 出数学家等。
(陆琦) 中国首次环球飞行在北京启程 本报讯8月7日,甘肃省政府经济顾问张 博博士驾驶一架轻型飞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 场出发,开始中国首次环球飞行。
此次环飞的 主题是“带着梦想一起飞”。
据悉,环飞计划经过20个国家,约50个 经停点,总航程近4万公里,预计耗时58天。
此次环飞在飞行沿途经过的国家和城市将推 介于9月在敦煌举行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 化博览会。
迄今为止,人类共完成了350多次轻型 飞机环球飞行。
本次环飞是第一次以中国为 起降点的环球飞行。
(刘晓倩) 国际肥料科学中心亚洲分中心成立大会召开 本报讯国际肥料科学中心亚洲分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8月5日在山东临沂召开。
本次会议主题是“亚洲的肥料科学:现状与未来”。
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的数十名知名肥料专家参会及交流。
会上,国际肥料科学中心主席埃瓦德尔·斯诺克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姬兰柱为国际肥料科学中心亚洲分中心揭牌。
埃瓦德尔·斯诺代表国际肥料科学中心授予山东省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肥料技术转移转化基地”。
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际肥料科学中心、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沈春蕾) 201“6创响中国”巡回接力合肥站活动启动 本报讯201“6创响中国”巡回接力合肥站活动近日启动。
该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合肥市人民政府承办,主要目的是动员合肥全市持续开展双创活动,通过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一次政策宣讲、一次创业培训、一次创业沙龙、一次创意设计和一系列自选活动),集中展示合肥近年来双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
根据安排,创意设计大赛、合肥外国专利商标保护研讨会、“合创汇”项目路演等子活动已于7月下旬在合肥高新区陆续开展,全部系列活动将于8月下旬收官。
(潘希)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览会将举办 本报讯中国科协和陕西省政府将于9月 24~26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主办以“军 民融合促进发展、科技创新改变未来”为主题的 中国科协年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览会。
本次展会由2016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览 会、军民融合高端论坛两部分组成。
展会由中国 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陕西省发改委、西安 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陕西 省科学技术协会协办。
(张晴丹) 8
月4日,科考队员在冰上打孔,准备安放温度链浮标。
当天,中国第七次北极科考队在北冰洋海域设立短期冰站,开展本次考察首个冰站作业。
由于海冰减少、密集度下降,本次考察进行首个冰站作业的位置与此前历次科考相比较为偏北。
考察队共采集冰芯23支、冰下海水50升。
除采样外,考察队还在冰面布放了两个温度链浮标,预期将在未来一年内为科研人员提供观测数据。
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中核集团70余家单位集中向公众开放 本报讯(记者张晴丹)中核集团第二届核科普公众开放周暨全国大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对话交流活动8月5日在清华大学启动。
在为期8天的活动中,中核集团核科普代言人“核宝”将带领社会公众走进核工业全产业链70余家单位,探索和感受核能魅力。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走出去和走进来相结合方式展开。
走出去是利用大学生创意和探索,开展全国大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 赛活动,这是中核集团首次面向高校大学生开展的核科普活动,旨在激发大学生对核与相关领域的兴趣和潜能。
共有26所高校的学生报名,提交作品187件,最终17件作品入围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
走进来是“核宝带你看中核”活动。
今年该活动以核能发展、核工业体系、核技术应用、核安全文化、科技创新等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媒体记者和公众走进中核集团,借助知识竞赛、专题日、探秘参观、专家答疑、青年 行、主题展览、专题采访等活动,与院士、专家面对面交流,全景式展现核工业全产业链魅力。
据悉,“核你在一起”核科普公众开放周活动是中核集团科普品牌活动。
本届活动由国家核安全局、国防科工局、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协指导开展,得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清华大学的支持,活动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等单位承办。
视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 建立综合防灾预警系统很重要 姻本报记者陆琦 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必须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这非常重要。
”今年的汛期高温与水洪灾害肆虐令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感到揪心,总书记的一席话引发了他更多的思考。
卢耀如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坦言,中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地区,尽管对台风、滑坡等灾害的预警已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科学的预警和及时的防治措施还与需求相差甚远。
防灾、减灾与救灾紧密相连,其中防灾是最主要的,但这方面目前做得还不够。
只有做好防灾,才能更好地做好减灾。
为此,卢耀如建议,建立重点的综合防灾预警系统。
他表示,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灾害链,如气 象—地质灾害链、地震—地质灾害链、上游—下游灾害链、海洋—陆地灾害链等。
所以,建立综合的灾害链预警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确实很难准确预报何时、何地会发生何级地震。
”卢耀如说,“但是哪个地区地表灾害性大、危险度高,有地应力、位置形变、地电地磁异常以及其他地震前兆现象(包括地下水位、水温突变),还是可适时作出相应密切注意,这有助于采取措施以减灾。
” “人类不可能完全避免自然灾害,但能预判最危险地带,预先作出相应防灾措施,加密监测、做好减灾预案,还是可以减少损失,达到减灾效果。
”卢耀如说。
除地震之外,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灾害还包括洪涝灾害和干旱。
“水对我国造成的灾害今年展现无遗。
”卢耀如直言。
夏秋洪灾,而冬春又是连旱。
卢耀如指出,华北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已形成连片的降落 漏斗,也引起大面积地面沉降。
所以防洪涝,必须结合考虑防干旱灾害,应当“洪、涝、旱、风暴、地质灾害、污染”六灾综合防治。
“与此同时,综合考虑雨水、河水、湖水、地下水、人工水体以及海水的系统性开发利用。
”卢耀如认为,只有六水综合开发与六灾综合治理,才可能真正减灾兴利。
如何才能使防灾减灾救灾达到好的效果?以水为例,这既涉及节水、节能、减排的创新技术和蓄排并重的创新措施,又涉及创新的产业、制造业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因此,卢耀如认为,面对自然灾害,应当多部门合作、多学科协作,同时积极发挥广大群众力量,提高群测群防的科技含量,建立区域、地带性的灾害控制终端,以适时发出预警。
“真正做到综合的防灾、减灾与救灾,需要在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更好地协作,方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卢耀如说。
发现·进展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移植神经干细胞功能整合研究获进展 本报讯(记者郭爽)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在清醒动物上证明,移植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与宿主细胞之间形成功能性突触连接,是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并在结构和功能上整合入宿主原有神经网络中的直接证据,为神经系统疾病替代疗法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后再生与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难题。
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仅产生于胚胎期及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其后神经元将不再分裂增殖,导致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难以恢复。
然而,神经干细胞的发现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
这种干细胞拥有分化成神经元、替代死亡的神经元、恢复受损神经网络功能的潜能,因此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损伤替代治疗研究的热点。
现有研究表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在宿主神经中枢系统中存活,迁移和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
然而,这种脑损伤后功能的修复与改善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
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胡新天课题组在猕猴下丘脑开了一个规则的“洞”,直接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洞”内,这些移植的细胞能够存活并向成熟神经元分化进而形成成熟的突触结构。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给予猕猴声音刺激后,这些新生成的神经元活性显著升高,表现出与刺激相关的活性。
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放电记录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 发现B类GPCR新作用机制 本报讯(记者黄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课题组、王明伟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了B类GPCR的新作用机制。
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生物化学杂志》。
B类GPCR是治疗代谢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靶标蛋白。
B类GPCR共有15种受体肽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样肽、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它们的受体是许多人类疾病的重要药物靶点。
B类GPCR由两个结构域组成:包括一个大的球状的胞外结构域ECD和一个含有七个跨膜螺旋结构的TMD。
传统观点认为,ECD是负责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激素结合,TMD是负责受体活化和下游G蛋白的信号偶联。
由于完整的B类GPCR激活构象的缺失,天然多肽分子如何与这两个区域结合,进而激活受体的分子机制仍然无人知晓。
研究发现,不同的B类GPCR对ECD的需求截然不同,一组以CRF1R、PAC1R及PTH1R为代表,它们对ECD的要求可以忽略;另一组以GCGR和GLP-1R为代表,它们的活性严格依赖于ECD,进而提出了B类GPCR新的作用机制模式,为B类GPCR的重新分类提供了基础。
有意思的是,除了多肽激素激活受体时需要ECD,研究发现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Boc5、S4P、WB4-24对GLP-1R的激动作用也需要ECD的参与,提示了ECD在这些化合物激活受体过程中的直接作用,为靶向B类GPCRs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中科院动物所 揭示松材线虫扩散机制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记者从中科院动物所获悉,该所孙江华研究组在松材线虫传播扩散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研究表明,ascarosdies在媒介昆虫变态发育和松材线虫病扩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萎蔫病是一种危害松树的世界性检疫病害,它的传播需要依赖媒介昆虫———松墨天牛。
媒介与线虫发育速度的高度一致是实现传播的基础,但人们对其化学通讯的调控机制了解甚少。
Ascarosides是2005年在秀丽杆线虫首次发现的一类线虫信息素,可调节线虫生长、发育和繁殖。
孙江华研究组发现ascarosides信息化合物不仅可由松材线虫产生,其媒介昆虫松墨天牛也可以产生。
冬季,媒介天牛在低温下产生大量长链asc(sAsc-C9)诱导自身停滞发育。
来年春季,松材线虫扩散型三龄线虫产生短链ascarosides通过激发蜕皮激素的产生促进媒介天牛变态发育。
一旦媒介羽化成成虫,表皮硬化前产生的长链ascarosides引诱松材线虫进入气管,被携带转移寄主。
燕山大学 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研究项目立项 本报讯(记者高长安通讯员刘蕊)记者8月7日从燕山大学获悉,由该校赵丁选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准立项,该项目总经费达两亿元。
据悉,该项目针对国家应急救援车辆技术与装备的重大需求,围绕应急救援车辆与装备的高机动性、多功能模块化、灭火与救援高效化、标准体系建设等问题,研究狭小地域和复杂地形下的应急救援车辆行走装置及悬挂技术、轮履互换、多功能应急救援装备模块化、城市消防车多剂联用等关键技术。
项目旨在构建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与装备标准体系,提升我国应急救援车辆与装备的技术水平与保障能力。
据悉,该项目建设周期为4年半。
项目下设10个课题,分别由燕山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作为课题承担单位,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机械科学研究院、公安部消防研究所等为参加单位。

标签: #编程语言 #维生素 #文件 #c108等于多少 #一个月 #排放标准 #dm #安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