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拍摄现场,6□本版编辑:李博

跳箱 7
□热线电话:(010)64810710□E-mail:artxh@ 百家论艺 3月底,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800多个座位坐满了年轻的学生,当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走进来时,台下的年轻人鼓掌欢迎,几乎所有人都拿出手机拍照,见到了这位被称为“奖项收割机”的国际著名电影导演的真人,他们很兴奋。
有学生代表上台送花时,抓住机会和他拥抱。
剧场里欢乐热情的氛围,都在证明:中国年轻的电影观众,喜欢这位导演和他的电影。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执导的多部电影均斩获各大国际电影节奖项。
1985年,《爸爸出差时》获得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1989年,《流浪者之歌》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3年,《寻梦亚利桑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1995年,《地下》再次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1998年,《黑猫白猫》荣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日前,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在中央戏剧学院举办大师工作室和大师论坛。
由他自导自演的新作品《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将在4月举办的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展映。
出生于前南斯拉夫萨拉热窝的他是个大高个儿,一头卷发,面孔硬朗。
他说:“能当导演,是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
” “那是我真正爱上电影的时刻” 在去布拉格电影电视表演艺术学院读大学前,青少年时代的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是个令父亲感到担忧的人。
父亲有个做电影导演的朋友,有天到他家去,听到父亲向自己表达对这个儿子的忧虑:“他不好好上学,数学成绩特别不好,但是在写作上很有天赋。
我该拿他怎么办呢?”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高中毕业后,父亲的这位朋友要导演一部电影,为库斯图里卡在影片中安排了一个角色。
他拿到一个300页的剧本,知道自己不可能把它读完,就只把自己那部分的台词背得烂熟。
“在拍摄现场说台词时,我的心跳加快,差不多一分钟跳300次。
”他回忆,“那是一次特别好的经验,我体会到了一个混乱的拍摄现场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愉悦。
片场杂乱的状态就像我的内心一样,它是现实的另一面。
那是我真正开始爱上电影的时刻。
”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有一个姑姑住在布拉格,在考布拉格电影电视表演艺术学院之前,父亲给他姑姑打电话:“你的侄子,他对生活一无所知,是个很糟糕的学生。
你能不能找人帮帮他,让他找到人生的意义,学会怎么做人?”在大人们的安排下,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跟着一名知名导演去度假。
他以为是去度假,没想到却被逼着读了很多书。
“是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每天晚上都要跟导演汇报当天的读书内容。
”他在一种绝望的状态下每天读书,“书里的很多东西都记住了”。
这其实就是在为4月即将到来的入学考试做准备。
他还记得入学面试时,面试官问他:你认为在捷克电影中,有足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吗?“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拥有足够的机智。
我回答:‘我认为捷克文化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永远不够。
’”最终他通过了入学考试,进入布拉格电影电视表演艺术学院学习。
能在那个时代进入大学学习电影,他认为自己很幸运。
“那是捷克电影最好的时候,有很多伟大的导演,布拉格这座城市还有很多剧院。
学电影的学生能够非常幸运地把自己的创作和当时国家的电影潮流联系在一起。
” 在大学学电影时,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发现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生活,创作是把生活和电影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
他也学到了作为电影人必须具备的技能,比如如何构建系列场景、如何调度、如何像黑泽明一样拍得有力量、如何像费里尼那样拍得有趣。
他称自己在大学的前两年没有拍出特别好的作品。
到了第二学年结尾的时候,他开始尝试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结合起来。
“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角色不仅仅是在特写中说台词,也在不断走动的过程中说台词;同时我意识到,在电影中把诗意元素放在一起,会产生化学作用。
”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混乱的拍摄现场能给我带来愉悦 □本报记者高艳鸽 影?”看着布告栏上的通知,他发现自己脑海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是:“我喜欢的女孩,在萨拉热窝有一群男孩要追求她。
”于是他买了火车票,坐了24个小时的火车回老家。
在萨拉热窝,他没有找到女孩。
周一回到布拉格,看到学校布告栏里又贴出通知:因为《我记得,想当年》很受欢迎,下午两点加映一场。
虽然很疲惫,他还是在两点前冲进放映厅,坐在第一排。
放映间很快就坐满了人。
他看到大幕拉开,片头字幕出来后,是漫天飞舞的小白花,一个男人跳起来,抓住一朵花说了一句台词。
然后他就睡着了。
电影结束后,全场观众看着他,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差劲的人。
他的捷克同学、波兰同学说:“这个巴尔干来的人,欣赏不了费里尼。
” 同样的事情随后又发生了一次。

四,他接到来自萨拉热窝的电话,对方说确定女孩就在萨拉热窝,让他赶紧回来。
他又坐了24小时的火车回去,几经周折依旧没找到她。
回到学校后发现,放映厅要再次加映《我记得,想当年》。
这一次,他进场前喝了5杯咖啡,依然抢到了第一排的座位。
电影演到男人跳起来抓住一朵花说了一句台词后,他又睡着了。
“可以想象我醒来后的心情。
没有争取到爱情,也没有看成费里尼。
”他说。
他用蒙太奇的方式讲述了后来发生的故事:夏天到了,他回到老家,在海边看到一个女孩,他们一起喝咖啡、聊电影,包括费里尼的那部新作品。
9月,《我记得,想当年》公映了,他在萨拉热窝跟女孩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第二年, 他们结婚了。
把看起来不可能的场面变成可能 1995年,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在创作进入成熟期后,拍出了《地下》。
“这部影片是跟我们失去的祖国南斯拉夫联系在一起的。
”他说,“我想深入探讨一下原因,到底我们遇到了什么,那些摧毁这个国家的人做了什么?”有人在地下住了很多年,不知道地上发生了什么,他们一直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
这样的一个故事,它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关于现实和虚构的界限,对一个电影人来说很值得探讨。
“对于住在地下的人来说,他们过的生活是一种真实,但是他们出来的时候发现,之前相信的一切都是虚构的。
当他们知道这是个巨大的谎言时,会发生什么?”他说,这最终指向的问题是:人类要如何生活?我们将要往何处去? 《地下》的剧本创作和拍摄,都花费了大量时间。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角色们在影片里说什么、做什么、如何去平衡?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调整,改了很多地方,为了更好地去服务最初的构思,就是探讨现实与虚构的关系。
”整部电影的拍摄团队有120个人,大家一起度过了14个月时间。
“当时我们团队有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就是拍出正在从我们眼前消失的南斯拉夫。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说。
“任何一个傻瓜都可以给电影找
个开场,但如果你想在叙事中制造冲突,你就不能太差。
如果你想要知道如何很完美地结束这部电影,你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导演。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说,为了给《地下》寻找一个完美的结尾,他花了两年时间。
当时的南斯拉夫人会说,我们的国家分裂了。
所以他后来为电影设想的结尾是:地下室的人出来后,坐在河边,这一块儿河岸分离了出去。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团队时,大家说太棒了,但是制片人和投资方不同意:“怎么分离出去?可能要多花30万美元。
”后来美工师想到了解决方法,做了一块假的土地,实现了这一设想。
这些经历带给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经验是,作为一名导演,要有能力去想象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场面,然后让它们变成可能。
同时,拍电影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团队分享自己的想法。
“拍电影不像写作、画画和作曲,它是一项团队工作,最终达到导演想要的虚构的效果。
”他说,“对电影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它的结构和视觉,导演要有预期,最终是否能够呈现,取决于你跟团队如何交流。
” 魔幻、飞翔、批评及其他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不止一次提到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对自己的重大影响。
1989年,他凭借电影《流浪者之歌》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87年,我在拍《流浪者之歌》时,世界正处在变化的关键时期,大家不确定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当时世界电影的潮流受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表示,《流浪者之歌》比他前两部电影《你还记得多丽·贝尔吗》《爸爸出差时》的主题要大得多,它关注的是吉卜赛族群,“在这个群体的故事里,寻找魔幻现实主义元素很容易。
” 他经常会在报纸上的社会新闻中寻找灵感。
拍《流浪者之歌》的灵感,就是他看到一则社会新闻:马其顿的一些吉普赛人贩卖人口,他们把婴儿卖到比利时去。
“我当时特别震惊,这怎么可能呢?”他说,“报纸上有很多特别奇怪的让人震惊的故事。
”这些故事会激发他的创作。
在他看来,好的故事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会给创作者很好的灵感,它是人类艺术的终极源泉。
拍《流浪者之歌》时,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正着迷于“飞翔”这个意象。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有人们飞了起来的场景。
当时没有CG技术,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的想象力才不会被CG所束缚。
“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实现想象中的一些场景。
比如片中新娘飞翔的场景,我们把她放在轨道上面,让两个人去推着她,摄影师再研究怎么去拍出飞翔感。
” 近年来,电影评论界有人批评库斯图里卡陷入了自我重复。
“说我自我重复的人从来不提我前面的几部电影。
有些人批评时并不把我所有的作品全部看完。
”他无奈地说。
去年,他带着新作品《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一个影评人看完后在杂志上写:“怎么又是一部跟之前一模一样的电影?唱歌跳舞,杀来杀去,他什么时候能够做出改变?”连一场他跳进水里光着膀子的戏也被这个影评人拿来调侃。
“你说怎么跟这样的影评人认真交流?这样的批评,就像批评一个画家,你怎么一辈子只画一种东西?” 在库斯图里卡看来,现在的年轻电影人和他年轻时完全不一样了。
“今天很多人做电影,是把它当作一个项目去做。
我们那时候,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电影作者。
”所以他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好好做你们自己,去拍一些真正能反映你们精神世界的电影,先不要管它会不会成功,因为电影需要个性。
” “到底是选择电影,还是选择生活?” 也是在第二学年快结束时,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和家乡萨拉热窝的一个女孩分手了。
“我假装坚强,但内心特别痛苦。
我权衡了一下,我到底是更爱电影,还是更爱这个女孩呢?答案是都差不多。
”但是,有个星期
四,一个萨拉热窝的朋友来看他,为他做出的判断是“不值”。
“萨拉热窝最漂亮的姑娘在家等你,你却在布拉格浪费时间学电影,你要知道,萨拉热窝有很多男人想追求她。
”那天,学校布告栏贴出了告示,第二天也就是周五要放映费里尼的最新作品《我记得,想当年》。
当时学校里有一个小放映厅,经常放映西方优秀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面临重要选择。
我到底是选择生活,还是选择电 库斯图里卡新片《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将在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亮相 ·2017年4月7日 2016年全网平台上线网络大电影逾2500部,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大电影未来将成为院线电影的强大竞争对手—— 网络大电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杨向华(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网络大电影,是爱奇艺公司在2013年首次提出,并正式于2014年3月对外发布的一个概念。
什么是网络大电影?简单来说,就是时长超过60分钟,制作水准精良,具备正规电影的结构与容量,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的电影。
为挤不进院线的影片找出路 爱奇艺近几年为什么要力推网络大电影?这还要从目前中国电影的生产状况谈起。
如今中国每年立项的电影有1000余部,投入拍摄的大概有600多部,但是真正能够进入院线公映的,还不到300部。
在这之中,为什么有400多部立了项的影片没有拍出来?为什么又有300多部电影拍出来了却没找不到院线的发行出口?我们开始思考,互联网平台能不能成为这300多部没有发行的影片的播放平台?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能不能通过某种方式,为那400多部没有拍出来的立项电影找到资金并开拓发行渠道? 于是,爱奇艺参考院线电影的模式,提出了“网络大电影”的概念。
我们的初衷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发行电影产品,让用户通过手机、电脑或者智能电视,以付费的形式来观看视频内容。
爱奇艺的网络大电影业务并没有自己的制作团队,我们不生产内容,而是通过参投、定制、采购等方式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我们为网络大电影设定的盈利模式是,用户把钱付给爱奇艺,爱奇艺再把其中的一部分分配给出品方,分账比例在50%到70%之间。
从2016年10月开始,爱奇艺开始对平台上的网络大电影进行评级和打分,不同的影片给予不同的分账金额。
通过几年的发展,网络大电影已经成长为一个新的产业类别。
从2015年开始,网络大电影迎来了行业爆发期,产品逐步规模化、精品化。
截至2016年底,爱奇艺的网络大电影、网剧合作伙伴多达870余家,其中既包括传统影视公司的新媒体部门,也包括专注于网络大电影制作的新公司和工作室。
不少企业通过制作网络大电影和网剧,已经在新三板或创业板上市,至于拿到融资的企业,就更数不胜数了。
很多曾经的副导演、助理导演、广告导演,以及刚毕业的电影专业学子,在网络大电影的领域里寻觅到了完成第一部电影长片的机会。
与院线电影相比,拍摄网络大电影的门槛相对较低,对于投资和演员阵容的要求不高,满足基本条件的影片都能够在爱奇艺平台上线。
网络大电影的类型比院线电影更加丰富,制作周期也更短。
一部网络大电影从筹备到上线,只需要半年左右时间,而院线电影平均需要两年,这使得网络大电影更易于及时表现当下流行的题材和话题。
就爱奇艺平台来说,网络大电影的制片方从影片上线到拿到第一笔分账款,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所有分账款项也会在半年内结清。
在这样的制作流程下,《山炮进城》《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战古惑仔》《分手别把锅带走!》等影片,都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吸引眼球的话题性获得了商业成功。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成都“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专门为网络大电影设立了奖项,这是网络大电影第一次进入评奖体系。
与此同时,许多传媒机构也开始为网络大电影单独设奖。
可以说,如今网络大电影已经成为了主流的产业资产。
低成本也能拍出好电影 目前网络大电影市场现状是怎样的呢?2016年,全网平台上线的网络大电影数量超过2500部,其中仅爱奇艺平台就上线1780部,比2015年增加了1000部。
在这之中,与爱奇艺分账金额超过100万元的网络大电影达到122部,分账超过500万元的有23部,其中分账数额最高的近2000万元——这相当于票房达到1亿元的院线电影的分账金额,而2016年大概只有80多部院线电影能获得超过这个金额的分账。
尽管网络大电影的分账金额与院线电影相比还相差很远,但从投资回报率角度来看,数目其实非常可观,因为网络大电影不需要搭建庞大的制作和发行团队,总成本其实很低。
据统计,超过50%的网络大电影能够回本,而院线电影能够回本的只有10%左右。
去年在爱奇艺平台上线的A级网络大电影平均成本是316万元,今年会有所增加。
这个成本相比院线电影是非常低的,除了玄幻、古装等特殊类型,主创团队只要不请大牌演员、不用特效,这些资金足够打磨出好的剧本、拍摄出品质合格甚至优秀的电影长片。
制作成本的增加提高了网络大电影的质量,而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如何获得更高的点击量呢?事实上,网络大电影的营销与院线电影的营销同样重要,影片的话题性也会对点击量产生影响。
如今很多爱奇艺的合作伙伴开始主动为自己出品的网络大电影做营销工作。
2016年下半年,爱奇艺平台有78部网络大电影进行了自主营销,我们发现,凡是自己搞营销宣传的网络大电影,其点击量平均会增长133%,这直接带动了分账金额的提高。
在受众方面,爱奇艺近80%的用户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19岁到24岁的用户占比最高,25岁到30岁其次,1岁到18岁再次,31岁以上的比例非常低。
整体而言,付费人群中男性略多一些,其中网络大电影的男性观众更多,网剧的女性观众更多。
这样的用户群体特征,决定了我们平台上的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是有一定区别的。
以上的一系列数据反映出了当下网络大电影行业的繁荣景象。
在未来,网络大电影将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2017年,所有在爱奇艺平台播放的网络大电影,都会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严格做到线上线下一个尺度。
事实上,在爱奇艺上线的任何视频内容,都会首先接受我们的内部审查,以确保绝不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
2017年,爱奇艺在现有网络大电影的分账模式下,将继续坚持透明、开放、公平的原则,向全行业分享更多的精细化数据及用户行为分析,以期有效指导网络大电影的创作生产和营销推广。
通过增强服务吸引付费用户 曾打造过网剧《纸牌屋》的Netflix,是美国知名的付费视频平台,其为用户提供电影和电视剧的垂直领域内容,实行的是付费观看的商业模式。
然而在中国,几大视频网站平台都覆盖了各种类别的海量内容,超过90%的内容是免费的,只有小部分用户通过付费观看个别内容。
产业的繁荣需要更多的付费用户,中国消费者愿意为视频内容付费,将对整个影视文化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现在国内的视频网站花高价购买了大量优质视频内容的版权,但如何才能将原本不愿意付费的人群转变成用户,并借此获得更好的收益?我认为还是要通过增强服务的方式。
以爱奇艺2015年上线的网剧《盗墓笔记》为例,这部剧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大量观众,但一周只更新一集,令很多观众等得很难受。
在一片催促声中,爱奇艺推出了差异化的消费模式——剧集仍然每周更新一集,可以免费观看,但VIP用户可以一次性全部看完,无须等待。
这次尝试获得了成功,爱奇艺的付费用户量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为了新的观看体验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所以说,优质内容永远是吸引用户的核心竞争力。
与美国相比,中国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市场。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在线视频付费用户的数量必将占据世界最前列。
(本文系杨向华在由北京市文资办主办的“2017首都文创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网络影视项目路演推介会”上的主题发言,本报记者李博根据录音整理)

标签: #caterpillar #怎么回事 #cucumber #closet #cookies #cad #倒角 #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