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天下,服务器有哪些品牌

服务器 3
WORLD天下 E-mail:wangqin@责任编辑/王沁美编/黄辰毅2016.6.13
8 哪些中国创新产品正在风靡世界 随着中国提出“创新发展”理念,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制造质量、高知名度的中国产品正在风靡全球。
无人机、智能手机、家用电子产品等“中国智造”扬帆海外,并通过本土化运营扎根当地,实现全球化价值。
美国 “全本土化”助力无人机远征 当美国多数厂商把无人机视为“玩具”,将目光局限于发展固定翼飞机和大飞机时,中国无人机企业瞄准市场空白,以创新技术产品迅速抢占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让美国公司“追悔莫及”。
“在主力消费级无人机产品推出的早期,大疆将当时闻所未闻的无人机带到好莱坞和硅谷,受到电影人和科技界的热捧,并在全球产生示范效益,”大疆创新副总裁王帆说,大疆的海外推广之路主要建立在无人机新奇有趣、稳定性极高、功能极大拓展用户视野等特性上。
统计数据显示,大疆无人机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过半。
大疆远赴他国进行“客场作战”时,采取了“全本土化”策略,这减少了中外方团队的磨合成本,让企业真正“落地生根”。
如果说大疆已经成长为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大哥大”,亿航则有可能成为行业无人机和载人无人机的“领头羊”。
今年1月,亿航在美国拉斯韦加斯发布全球首款载人无人机“亿航184”,轰动科技界。
5月,美国伦格生物技术公司与 亿航宣布了为期15年的合作,由亿航为其提供1000架定制版“亿航184”用于运输供移植的器官。
“亿航184”还将于年内在内华达州展开载人测试,内华达州将帮助亿航向美国联邦航空局申请报批,以推动这种“无人机出租车”商业化。
亿航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严治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亿航尊重国际化的游戏规则,重视技术积累与分享。
这家企业希望与美国公司一起打造生态链,做好一个飞行平台“,借力而行”。
欧洲 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华为 今年4月登陆欧洲市场的华为P9系列智能手机正在热销,通过技术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华为正成为欧洲消费者最熟悉、认可度最高的中国品牌之
一。
华为英国和爱尔兰消费者业务国家主管揭锦锦介绍说,自2013年6月华为P6手机在伦敦首发以来,华为P系列手机在英国销量稳步提升。
P9自上市之初至今,月均销量已达到上一代产品P8的5倍以上。
在法国,P9上市以来销售额与P8相比增长超过800%。
华为法国公司总经理宋凯说,华为希望通过推出P9,成为继三星、苹果后在法国最受欢迎的第三大手机品牌。
“持续增长的企业创新能力、支持法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以及与法国数字生态圈的不断融合,是华为在法国行业内受到广 泛认可的重要原因,”宋凯说。
华为在法国投资计划高达19亿美元,包括加大对法国本地供应商的采购、为当地高端人才创造就业机会等。
揭锦锦将华为手机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的秘诀归因于“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
华为每年至少投入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
过去10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900亿元人民币。
揭锦锦说,目前华为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多地设立了16个研究所,集不同地区优势打造产品;在巴黎设立美学研究所,跟踪全球时尚潮流;还和合作伙伴在全球创建28个联合创新中心,根据当地消费者习惯和应用开发产品;市场方面,华为逐步在全球建立本地化营销团队,加强当地消费者需求调研。
P9与德国徕卡的“强强联合”被华为视为深度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品牌知名度的范本。
“未来的创新是联合创新,华为正在加大和产业链不同领域的企业进行联合创新,从而促进产业的快速革新,”揭锦锦说。
亚洲 小米刷新“中国制造”形象 恐怕只有印度的热浪才足以形容印度“米粉”的热情。
2014年6月,小米正式进入印度市场,印度年轻人高举着绘有“米兔”形象的海报,排成长龙等待新品发售。
在印度本土最大电商弗利普卡特公 司进行的小米3手机“闪售”活动,第一次售罄用时39分钟,第二次仅用5秒。
市场调查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小米现已成为印度第三大电商销售手机品牌。
红米Note3手机在印度两个月就售出超过60万部。
今年一季度印度可穿戴产品市场上,小米手环位列首位,占据了27.1%的市场份额。
印度《展望》杂志撰文形容中国手机:“它们光滑、时髦,有工艺、价格低廉,它们 是中国制造”;并指出,中国手机压低了印度手机市场的定价,使普通人更有能力购买手机。
去年四季度,中国品牌已占据印度手机市场份额的22%。
小米方面表示,印度电商市场的稳定增长是小米成功的因素之一;小米也专注产品本身,逐渐在“粉丝”中树立品牌形象,基于“粉丝”口碑,销量得以稳定增长。
在韩国,小米小家电产品也成为市场宠儿。
韩国最大购物网站Gmarket数据显示,小米产品夺得了该网站2015年手机移动电源和体重秤销量排行榜冠军,小米耳机也进入了耳机销售排行榜前十名。
非洲 太阳能缓解区域电荒 在肯尼亚最大的贫民窟基贝拉贫民窟,中国制造的太阳能节能电灯照亮了居民卡玛乌的小屋。
贫民窟经常断电,居民多用蜡烛照明。
不久前,卡玛乌花了2000多先令(约 合人民币130元)买了太阳能灯。
“太阳 能灯照明亮度更高,而且安全、方便,”他 说。
去年4月,35岁的中国人党鹏飞在肯 尼亚创办了非洲阳光电子工程公司,成为 “中肯半导体照明技术转移中心”试点项 目,向肯尼亚转移中国的半导体、太阳能照 明产品的装配、制造技术。
自年初销售以 来,家用太阳能照明设备已卖出近
1000 套。
党鹏飞为公司规划了“三步走”战略: 先做好家庭太阳能照明设备推广,然后打 开市政太阳能照明系统市场,最后建立城 市或周边乡村的太阳能发电站和电网“,将 清洁能源输送到肯尼亚的千家万户”。
数据显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仅 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没有用电困难。
非洲巨 大的电力缺口和得天独厚的日照条件,让 中国光伏企业找到商机。
过去中国对非出 口产品以纺织品、日用百货等传统“刚需” 产品为主,而近年来,采用创新技术的光伏 产品出口正稳步增长。
除了党鹏飞的初创企业,很多中国大 型光伏企业已在非洲大陆“深耕”。
无锡 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2011年进入非 洲市场,光伏项目装机集中在南非、肯尼 亚、摩洛哥等国,平均规模大于欧美等成 熟市场。
全球环境基金气候变化专家戴维· 罗杰斯说,中国投资对非洲实现清洁、可 持续发电很有帮助,可帮助当地缓解电 力短缺,非洲国家应当“移植”中国的技 术和经验。
(新华社) “中国制造”走“品牌强国”道路 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知名品牌占全球商标总量的比重仅为3%,但却占据了全球市场40%的份额和50%的销售额。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被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
一,占到全球的20%以上。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世界第
一,有281种工业产品的销量世界第
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
我国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供需错位”也愈演愈烈。
工业品牌国际化水平滞后 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品牌发展水平虽有提升,但仍与发展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
2005~2015年,我国入围世界品牌500强(每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企业的数量从4家增加到31家(其中制造业品牌14家),年均增速达22.73%,但目前我国品牌的发展与建设并不充分。
2015年,共有27个国家入围《世界品牌500强》,处于第一阵营的美、英、法三国分别占据了228个、44个和42个席位,处于第二阵营的日本、中国、德国、瑞士和意大利分别有37个、31个、25个、22个和17个品牌入围。
尽管近年来欧洲经济增长乏力,但其主要国家的品牌实力依然较强。
我国入选品牌数量虽然较以往增多,但仅为美国的1/10强,与拥有13亿人口、居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制造业大国地位不相称,工业品牌发展水平仍处于“第三世界”。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效应并未转化为品牌效应。
从企业层面看,我国工业企业规模扩张速度远远快于品牌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2015年,中国有106家企业进入世界“财富500强”(以销售收入计),但仅有31家企业进入世界品牌500强(以品牌价值与影响计)。
同期,欧美许多国家的品牌500强数量却反超财富500强数量。
例如,2015年,美、英、法三国品牌500强的上榜企业分别为228个、44和42个,同期上述三国财富500强的上榜企业数分别为128个、29个和31个。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 企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
缺乏世界级工业品牌的原因 一是缺乏成熟的市场竞争环境,工业企业品牌的成长与发展受限。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企业所处的成熟的市场环境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体系尚不完善,竞争机制也不健全,不利于我国工业品牌的成长壮大。
同时,为了保障经济发展,不少地方频繁利用行政手段限制外地品牌进入本地市场,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重,阻碍了国内工业企业品牌的市场推广和发展。
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原品牌企业形象及利润受假冒伪劣产品侵袭,其发展品牌的信心也遭受打击。
此外,国内市场还存在着各种不正规的品牌评定机构,这些机构采用不同标准,随意评定所谓的“驰名品牌”,不但损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给正规企业的品牌建设信心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工业企业品牌意识淡薄,不利于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品牌意识普遍低下,中小企业不重视品牌建设,大型企业则主要是依赖规模效应来支撑品牌推广,还有不少企业热衷于充当国际知名品牌的中国代理。
在品牌定位方面缺乏国际化意识,在供给侧方面,许多工业企业品牌的价值取向仅仅是满足国内消费者的一般功能需求,对国内乃至国外消费者的细分需求考虑不充分,且品牌定位因缺乏特色,难以吸引国内高端人群及国外消费者。
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品牌管理制度与手段,工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难以成功。
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从需求侧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供给侧看,国内企业一些商品仍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自主品牌的信心。
在品牌发展规划方面,国内很多企业采取合资方式与国外企业合作,大多忽视了对自主品牌的保护,也不重视企业自身的品牌价值和无形资产,导致自主品牌最终被国外企业兼并收购而消失。
在企业文化方面,我国尚处于品牌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对品牌文化内涵的理解普遍比较粗浅,企业品牌建设缺少 漫画:塑造□新华社/发 文化底蕴,品牌感召力和影响力不足。
四是工业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 制约了工业品牌的发展壮大。
一方面,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 足。
不少企业技术创新机构数量少,科技活动水平及层次偏低,研发投入也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获取能力不足。
不少企业科技项目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难以实现规模化开发与应用,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能在产业链低端进行简单的贴牌加工生产,利润微薄,缺乏资金建设和维护自身品牌。
四方面对策建议 其
一,加强工业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管理。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管理体制中的多头审批与管理问题,应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比如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管理委员会,以统一协调和处理我国企业的涉外经营业务。
在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时,应将培养和推广我国工业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列为其中一项重点,在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的同时,大力提升我国工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营造工业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
应以品牌战略为抓手,以质量创新为重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合理引导各类工业企业将发展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重点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并支持创新驱动和品牌发展深度融合,在金融、科技、财税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努力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相关立法,建设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合理的市场秩序。
通过修订和进一步完善《商标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力度,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提高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力度,努力构建和完善品牌维权机制。
健全质量诚信体系和质量诚信状况评估机制,建立质量问题公开和查询制度,加大失信“黑名单”公开力度,推动企业主动发布质量信用报告。

三,创新工业品牌发展的培育手段与扶持措施。
政府相关部门应考虑设立我国质量强国建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各类企业以创新提升质量水平,特别是提升供给体系 的质量与效率,并为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决策者以及技术工人提供质量管理及技能培训,以夯实质量建设的人才基础,为品牌战略的实施储备人才。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工业品牌宣传、咨询、研究、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打造和完善品牌建设服务体系。
利用我国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优势,开展品牌领域国家标准、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的制定,增强我国自主品牌的国际话语权。

四,提升我国工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鼓励工业企业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时,将重点放在把相关产品做专做精做优,坚持以质取胜原则,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力争生产出性能优越、品质高端的产品,以满足当前国内市场日益提升的高端消费需求。
加强对著名工业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国内外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心与认可度,破除民众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并利用各种对外交流会、展览会等机会,推广和介绍我国知名工业品牌和产品,为我国工业品牌“走出去”营造声势、积累口碑。
(瞭望新闻周刊)

标签: #框架 #都有哪些 #少年 #软件 #都用 #优势 #文件 #文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