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A2财经要闻

分析师 15
FINANCIALNEWS 中国这十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在资本市场方面,先后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建立北交所,畅通硬科技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的渠道,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良性循环的格局正在形成 本报记者杜雨萌包兴安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11.4%上升到18%以上。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美元,接近了高收入国家门槛。
这些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保持在30%左右,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多领域成绩显著 韩文秀表示,过去十年是我国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以及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十年。
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
我国的城镇化率由53.1%上升到了6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或者说差距由2.88:1降低到了2.5:
1。
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了大约34%,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的装机容量 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是居世界第
一。
此外,我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亦得到全面拓展。
商品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由11%上升到15%,对外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数由10个增加到19个。
我国部署建设了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试验田,形成了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绿色金融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也已进入量质并举关键期。
据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的绿色贷款余额已接近1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位。
2021年,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到1.1万亿元,在全球同样位居前列。
陈雨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会着力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开展碳核算,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同时发展碳金融,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控碳减排。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 表示,绿色金融的重点是要聚焦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转型,从银行业角度来说,未来要通过继续创新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发展碳债券、碳资产抵质押融资、回购、托管、碳保险、碳金融衍生品等,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在支持生态环保、绿色制造等绿色产业的同时,不盲目对高碳产业采取抽贷、断贷的“一刀切”行为,为其绿色技术、设备改造等低碳转型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促进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
畅通硬科技企业上市渠道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改委总共审议了20多个科技领域重大改革方案。
到目前为止,中央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
科技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费用是2012年的2.7倍,基础研究费用是2012年的3.4倍。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十年上升了22位,是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而在资本市场方面,则先后 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建立北交所,畅通硬科技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的渠道,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良性循环的格局正在形成。
”李萌表示,过去科技与经济的弱联系正在因为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参与放大作用,变成了现在的强耦合。
结合相关数据来看,近年来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确实不断加大。
以科创板为例,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5月1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420家,首发募资金额合计5969.4亿元。
其中,仅今年以来就有43家公司上市,首发募资金额合计906亿元。
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是科技创新重要的推动力量,由于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突出特点,其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以及科技企业上市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随着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未来将有更多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谋划推出增量政策工具 宏观政策如何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会运用哪些增量的政策工具?陈雨露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还会把稳增长放在 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跨周期政策调节,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积极主动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继续稳定信贷总量,继续降低融资成本,继续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支持。
据韩文秀介绍,在经济工作方面,首先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力争在上半年全部落地。
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也正在紧锣密鼓、源源不断地出台一些细化的政策举措,积极帮扶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住广大市场主体。
“要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
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有足够的空间和多样化的工具,我们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方面有丰富的调控经验,将会进一步加强相机调控,该出手时就会出手。
”韩文秀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通胀形势整体温和可控,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较大,当前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存在充分的政策空间。
具体来看,结构性政策中的支小再贷款额度会加大,不排除出台类似2020年专项再贷款再贴现计划的可能,更多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和企业会纳入重点支持范围。
美国通胀持续“高烧”或促更大幅度加息美元短期走强难掩人民币资产“成色足” 本报记者刘琪 “通胀高得无法接受!”在当地时间5月11日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公布后,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声明中如此直言。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CPI较去年同比增长8.3%。
虽然低于上个月8.5%,但大大高于市场一直预期的不超过8.1%。
因此,拜登表示,虽然美国年度通胀在4月份有所放缓令人振奋,但事实是通胀仍高得无法接受,降低通胀是首要经济任务。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及机构预计,美联储还将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或将在6月份继续加息50个基点,且不排除有更大幅度加息的可能。
美国高通胀或将持续 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8.3%。
3月份CPI同比上涨8.5%,创下自1981年以来的峰值。
4月份CPI同比涨幅虽小幅收窄,但仍处于高位。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美国4月份核心CPI环比上涨0.6%,涨幅较3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6.2%,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6%。
从数据不难看出,美国当前的通胀问题比市场预期的更加严峻,并且业界普遍预计未来短期内高通胀仍将持续。
摩根士丹利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通胀外溢主要是通过美联储货币政策,虽然美国通胀已经见顶,但鉴于地缘政治风险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和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紧张造成的工资上涨,未来美国通胀还会维持在相对高位,回落速度较慢。
中银证券亦认为,虽然4月份美国CPI同比和环比增速均有所回落,但美国高通胀态势仍有可能延续。
一方面,2021年三季度CPI环比增速处于低位,基数效应可能推动CPI同比在2022年三季度再度上行;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对原油、粮食价格的影响仍然可能持续,并且如果下半年欧洲央行开始加息或美元指数回 落,都可能进一步推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延长美国高通胀的持续时间。
“从美国CPI的主要构成和贡献率来看,去年以来其高通胀的主要推动因素基本稳定在能源、交运、机动车以及房租等分项。
虽然美国自身消费需求和就业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通胀风险,但引发美国高通胀的根本原因仍是疫情反复及地缘政治冲突下导致的供需错位、供应瓶颈矛盾,而这一矛盾也是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和通胀普遍上行的主要因素。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排除更大幅度加息 为应对高通胀,本月稍早前,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0.75%-1.00%区间,为2000年以来首次大幅加息50个基点。
同时,美联储宣布6月1日开始以每月475亿美元的步伐缩表,缩表步伐将在3个月后加快到每月950亿美元。
鉴于拜登所言的“降低通胀是首要经济任务”,除加息缩表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外,美联储还会采取哪些举措? 白雪表示,从历史上看,加息和缩表仍是美联储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控制通胀的两种主要手段。
除此之外,美联储可能还会配合前瞻性指引,对市场进行预期管理,引导通胀预期逐步下行,以实现可预测和渐进式的紧缩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本月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没有积极考虑单次加息75个基点这一选项”。
不过,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于当地时间5月11日称,如果通胀持续居于高位,他对加息以限制经济增长持开放态度。
博斯蒂克表示,他支持6月份和7月份再加息50个基点,以及每年将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缩减约1万亿美元,但不排除未来会出现加息75个基点的举措。
他还表示,有必要就未来出售美联储持有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进行辩论。
基于美国通胀未来还会维持 在相对高位,回落速度较慢的判断,章俊认为,美联储还会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不排除未来有75个基点的加息,甚至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在两次议息会议间临时加息。
长江证券认为,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恰逢其时。
一是从CPI和核心CPI季调环比走势背离来看,租金、机票、新车价格均在推升核心通胀压力,意味着通胀压力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美联储加息颇为必要;二是商品分项环比转负,而服务分项环比上涨0.8%,商品通胀正在向服务通胀转移,意味着当前核心矛盾或逐渐由生产端转向需求端,美联储有望通过加息来抑制需求过热,从而缓和通胀压力。
美联储或将在6月份继续加息50个基点,且不排除有更大幅度加息的可能。
人民币资产仍然“成色足” “通胀动能仍然较强,短期内美国通胀压力难以快速缓解,这意味着美联储加快收紧的政策节奏不会发生转变。
”白雪表示,在这一背景下,主要受美联 储货币政策、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差异驱动,美元在短期内有望维持强势。
但从中期看,美联储连续快速加息必然会加大经济下行风险,从而抵消当前美元的短期相对优势,因此美元维持长期单向上涨的动能不足。
近期,美元指数持续拉升。
据Wind数据显示,5月12日盘中最高触及104.53,创2002年12月中旬以来新高,人民币汇率在美元的强势之下也有所承压。
5月12日,截至记者发稿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一度跌破6.82,续刷2020年9月份以来新低。
白雪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在美元指数冲高背景下出现较快回调,但仍属于正常波动。
短期内,由于美元走势依然偏强、我国出口增速逐步回落,以及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差异,人民币汇率可能仍将有小幅贬值空间。
但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健、国际收支有望维持双顺差,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风险可控。
美债方面,据Wind数据显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5月5日突破3%这一关键点位至3.05%,5月6日、5月7日依旧维持在3%以 上水平,分别报3.12%、3.05%,随后回落。
5月10日、5月11日分别报2.99%、2.91%。
展望后期,中金公司认为,当前美联储政策收紧力度对通胀的压制力可能仍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给需求端降温,对应美债利率可能仍有抬升空间,但抬升的斜率大概率放缓,幅度也会相对有限。
在章俊看来,短期内美债收益率和美元还会继续走强,从而对新兴市场货币、风险资产造成一定压力。
但在美联储加速收紧的同时,美国国内经济基本面也在走软,因此三季度末美联储可能会调整货币政策节奏,把政策重心从降低通胀转向经济增长,立场显得更为鸽派。
在此之前,美元会提前开始走弱,从而减轻新兴市场货币所面临的压力。
“对人民币资产而言,短期内美联储快速收紧、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差异将令人民币资产承压,资产价格仍可能会出现一定波动。
”白雪表示,中长期看,人民币资产仍然“成色较足”,对于国际资本而言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投资价值。
2022年5月13日星期
财政部: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本报记者包兴安 5月12日,第25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
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和区域宏观经济形势、10+3区域财金合作等议题,并发表了联合声明。
会议认为,受益于域内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和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2021年10+3区域经济取得了约6%的增长,预计2022年将继续复苏,但也面临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超预期正常化、供应链紊乱、以及俄乌冲突影响外溢等下行风险。
各方决心继续采取支持性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新兴和成长型行业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可持续复苏;同时积极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确保财政长期可持续性,有效防范下行风险和负面溢出效应。
会议重申坚定维护开放的、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欢迎并全力支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持续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各方决定进一步加强在贸易、投资、供应链、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
会议充分肯定10+3财金合作的重要作用,同意进一步加强合作。
各方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可用性,进一步强化区域金融安全网;充分肯定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成立10年来取得的成就,支持其制定新的战略文件,强化区域知识中心功能,搭建区域财金智库网络,更好地服务10+3财金合作。
各方肯定《亚洲债券市场倡议中期路线图(2019-2022)》实施进展,赞赏区域信用担保与投资基金在扩大和创新本币债券发行方面的努力。
各方欢迎10+3未来倡议取得的成效,期待就金融数字化和转型金融等新倡议开展讨论并提出具体建议。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面临新的挑战。
中方愿同各方继续深化财金领域务实合作,一是支持AMRO进一步发展壮大,更好服务10+3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和财金合作进程;二是推动区域财金合作创新,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三是深化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满足本地区未来发展的融资需求。
刘昆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国政府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在保持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将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继续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并提升效能,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贡献。
人社部:失业保险基金总体运行平稳 本报记者孟珂 5月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失业保险基金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政策有关情况。
俞家栋表示,近年来,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增就业稳步增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失业保险基金具备一定规模的累计结余,总体运行平稳,具备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失业保险基金作为失业风险的一道防护墙,在稳岗提技能和预防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当下我国超过千万的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等政策工具,提升全社会就业的稳定性,推动就业结构优化。
俞家栋表示,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增加稳就业资金规模。
近几年,应对疫情影响,失业保险积极发挥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功能作用,创新实施了一系列减负稳岗提技能保生活的政策措施,不断向社会释放政策红利。
俞家栋介绍,为了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可持续,还将持续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基金运行监测,加强形势研判和政策协调,及时调整基金的支出结构,确保基金总体收支平衡。
二是加快基金省级统筹,更好解决基金结余分布不均衡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增强基金互助共济能力。
三是加大基金监管力度,严防基金风险,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救急钱”。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按照兼顾普惠受益和特殊支持、协同政策加力和基金安全的原则,明确了援企稳岗、提升技能、失业保障的政策框架,提出了8条实实在在的举措。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出台失业保险基金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政策,一是对部分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返还保险资金,有助于减轻中小微企业财务负担,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二是社保基金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其再就业提供一定缓冲;三是通过失业保险基金提技能培训,有助于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问题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表示,今年,按照国务院稳就业总体部署,失业保险加力支持技能提升,进一步突出培训在应对疫情中的稳岗功能。
在延续实施三项常规政策的基础上,又新增三项阶段性政策。
一是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基金结余较多的并且是突发疫情的地区,可对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二是增加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
失业保险基金备付期限在两年以上,并且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不足的统筹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提取累计结余4%左右的失业保险基金充实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统筹用于职业技能培训。
三是拓展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受益范围。
由目前的在职职工拓展至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
“三项常规政策加上三项阶段性政策,今年预计释放技能提升政策红利约500亿元。
”桂桢说。
本版主编沈明编辑白杨制作董春云E-mail:zmzx@电话010-83251785

标签: #seo #好不好 #网络推广 #网址 #废了 #seo #什么时候 #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