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学三天就接单商业插画班究竟有多坑,cg王氏教育怎么样

王氏 0
文化/旅游42022.5.17北京商报 责编卢扬编辑谷雨欣美编白杨责校唐斌电话:64101673syzx10@ 号称学三天就接单商业插画班究竟有多坑 “学完就能接单!”“开启第二副业!”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个平台发现,信息流广告开始推荐大量配音、插画等泛职业培训类课程。
以插画课为例,宣传课程的机构往往先用低价体验课吸引受众,然后在学员上过几节直播课后推销大容量课包,并承诺可提供接单服务,吸引学员报名。
打着“0基础可学”“能快速变现”的噱头,市面上的插画课究竟质量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北京商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体验课主要讲如何变现 “学了3天的入门新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变现渠道。
”北京商报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多条商业插画培训班的广告,开设这些课程的机构大多知名度不高,而只要点击它们的短视频广告就能直接下单低价体验课,价格通常也在10元以下。
带着对“0基础学习也能变现”的好奇心,北京商报记者以学员身份加入了某机构的体验课程群。
在三天体验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花了大量时间来讲述自己是如何从插画上赚钱的,而对专业绘画知识的学习则是以老师带着画画为主,并介绍了一些可用的绘画软件和工具,未过多涉及绘画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与同期学员的交流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许多人都是抱着速成接商单的美好心愿加入其中,然而实际效果则因人而异。
曾在多个机构报名插画类课程的方女士表示,现在市场上绘画类课程培训的坑很多。
“0基础,以前一点没学过的人,是不可能快速变现的。
那些机构都是唬人的,没有学了一两周或者一两个月就能接单的学员,绘画更多在于练习,这是日积月累的功夫。
”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低价课不只是让学员对插画有所了解,更多的是作为机构的一种引流手段。
在从业者看来,培训机构通过打 出“低价牌”,抓住泛职业类培训正在兴起的红利,从而实现引流。
回顾课程的整个报名过程,在这其中隐藏着不少“暗坑”和“套路”。
机构老师往往会用一些“话术”来催促学员报名,“最后5个优惠名额”“报名系统即将关闭”“再报名没有优惠价”,此类话语都给犹豫报名的学员增添了紧迫感。
而在报名时可选的分期付款方式、老师对接单的承诺也很容易让人脑子一热,一下子支出大几千元的学费。
此外,据方女士介绍,“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课程质量一方面看机构,另一方面也看老师,辅导老师负责不负责差别很大”。
学费免息分期“接单”成空谈 在结束体验课学习后,机构的助教老师开始向北京商报记者宣传正价课程。
从课程价格来看,5980元的正价课共提供27节VIP课程,单次课价格为200多元。
该助教表示,报名学费可以选择免息分期的方式付款。
记者也注意到,在课程报名界面提供了花呗分期、芝易学、信用卡分期等多种分期付款方式。
见北京商报记者还在犹豫,该助教一再强调,接单方面不用担心,他们会提供一年的接单平台和服务。
但当被问及接单服务和平台的具体情况时,该助教一边表示接单的平台渠道有很多,但其列举的却是闲鱼、知乎、小红书等公共平台,未有其他更详细的 注意甄别机构性质、选择正规机构对机构作出的“保证接单”“包过”等承诺持警惕态度 成人职业培训课程报名注意事项 注意付款方式,特别是分期付款方式 多在网上了解机构信息和评价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条款,了解退费规则 介绍。
方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般机 构会在你要报名课程的时候,用‘变现’‘赚钱’这样的宣传来哄你,但是等到你真报完名或者学完课程了,机构就不会再提这茬了。
” 黑猫投诉平台信息显示,用户对插画培训机构的投诉多达上千条,其中不少学员都 来源:记者总结 表示,在学习后发现达不到机构宣传的学习效果,无法接到商业订单。
据其中某条投诉显示,学员在培训机构应图马完成相关课程后,没能达到机构承诺的接单水平,想退课退费却被拒绝。
由此,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了应图马及部分被反馈“学完难以接单”的机构,但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深深套路远不止这一点点 “在画画圈里其实还有个套路,有些机构,比如找一些在圈内比较出名的‘大神’画师开短期课,让他们来吸粉。
这些画师和画手能画非常美的图,也在圈内小有名气,很容易吸引到年龄比较小的粉丝来报名,但是这些人很可能只是自己画得好,并不适合当老师教课。
”方女士表示,有些机构还会找画手给自己站台。
“一些并非0基础的画手会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参与机构的画画打卡,给机构宣传,这样想了解机构信息的人一搜索,就能看到机构下有很多画得很好的画作,对机构会更有偏向,但实际上这只是机构和画手的合作。
” 在插画领域,想要从爱好者到成为能接商单的从业者,并非一次简单培训能达成的。
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插画爱好者庄先生选择了自学。
“很多素材和笔刷在B站这样的公开平台都有,而且画画贵在坚持和练习,对我来说更适合自学,也能让我自由安排时间。
”庄先生表示,自己目前还只是对画画有兴趣,尚未有用画画变现的打算。
“现在培训机构退费的问题太多了,很怕我的学费也白花了。
”庄先生进一步强调,自己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是找个专业的画手老师,进行一对一学习。
实际上,为加强对成人教育培训领域的机构治理,教育部也在2021年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对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管理,机构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和宣传。
同时,文件还鼓励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要接受行业协会服务和自律管理。
而随着泛职业培训的兴起,越来越多学员产生学习新技能的需求,如何参照文件,加强对相关培训机构的监管,这是学员们更为期待的。
北京商报沸点调查小组 十几分钟造一首公式化造歌迎合了谁 在当下的数字音乐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一系列短视频平台上,不时便会有一首新歌诞生。
据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每年新歌数量可达到百万首,甚至每27秒就能诞生一首新歌。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新歌年产量增加的同时,却有不少作品是浑水摸鱼,常用的和弦简单拼凑,搭配上不假思索的白话歌词,再加上部分符合当下热度的元素或曲风,只需要十几分钟,一整首歌便创作完成。
尽管以上歌曲大多会被淹没在市场中,但偶尔出现的爆款便将通过百般营销来赚取快钱。
曲:常见和弦简单拼凑 每年究竟有多少新歌诞生?这一问题引发无数人的好奇。
据《白皮书》显示,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释放了行业的生产活力,仅在2021年全年华语新歌总量便超过百万,达到114.5万首,同比保持了53.1%的增长。
这也意味着,2021年平均每27秒就会诞生一首新歌。
然而,此时也有不少用户及乐迷感叹,“歌越来越多了,怎么好听的越来越少了”。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茫茫一片的新歌中,浑水摸鱼的不在少数,公式化流水线造歌的现象屡见不鲜。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新歌并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拼凑出来的。
”乐评人王乐表示,“流行音乐有几个常用和弦,这也被一些人称为万能和弦,有些歌的曲子就是结合这些常用的和弦简单拼凑而成,不需要讲究创作,也不需要显得有多么华丽,只要达成一个目标就算出炉,那就是听着顺溜,不会显得突兀。
”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市面上也出现了 更多音乐创作软件,且为了能够方便非专业音乐人体验,也会降低使用门槛与难度,即使不知道和弦、不识谱,也能随时随地“写”出一首曲子。
音乐创作人李鑫鸣表示,一些专业的音乐创作软件是为了方便创作者随时随地记录灵感,而其他面向大众的软件便会成为公式化流水线作曲的平台,“完全不需要懂得和弦,只要自己听着顺耳,能流畅地接下去。
快的话可能几分钟便能成型,十几分钟出一首歌也不是个例”。
词:不假思索白话堆砌 不只是曲子能够通过简单拼接迅速成型,词依然如此。
“我之前就听说过有一些快速出活的音乐人,为了完成手中接的单子,把一些歌曲中出现的高频词做成一个个纸团,想不出来就随机抓一个,抓到哪个就把纸团上的字或是词填在里面。
这就是一个不带感情的堆词机器,不假思索白话堆砌,一天写个六七首不在话下”。
李鑫鸣如是说。
公式化流水线写歌 常用和弦简单拼凑 作词用白话堆砌,无需精雕细琢 接单少则数百元一首,千元一首也不是个例 2019年 23.7 2020年 2021年 尽管这些快速完成的歌词看似没有太大的含金量,但却也成为不少音乐人或买家眼中的香饽饽。
据王乐透露,现在存在一些公司或买家不追求歌词上的创新,追求的是朗朗上口的“洗脑神曲”,想要让歌曲推出后迅速被用户记住,从而带来流量,或再进行营销等其他布局。
而这些词也有市场价,低的可能数百元,但一首词能得到千元左右的价格也不是个例。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实际也从另一个角 (单位:万首)华语新歌年产量 74.8114.5 (数据来源:《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 度反映出音乐创作者的生存现状。
据中国传媒大学此前曾发布的一组数据称,超过50%的音乐人群体没有音乐收入,同时音乐收入占个人总收入5%以内的音乐人也仅仅有24%,而音乐收入占比能达到80%以上的则不足一成。
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表示,音乐人的收入情况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乐观,尤其是独立音乐人,能够以此为生的只是少数。
面对现实情况,除了用心创作货真价实的 作品外,也不免会有音乐人为了谋生接单去写“洗脑神曲”,从而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
爆款:除了洗脑更应货真价实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人们而言,更希望的是在歌曲数量增多的同时,也有更多好听的歌,而不是从一批新歌中选不到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音乐爱好者吴菲菲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我很喜欢听歌,除了经典歌曲会不断重复听外,也很愿意从新歌中搜索与自己合拍的作品,但近两年确实很难从新歌列表中标注出想要收藏的歌曲,甚至很多歌曲连一遍都听不下去,这并不是我想要的音乐生态”。
《白皮书》指出,作为具有文化属性、服务人们精神需求的产品,音乐同新闻、影视等行业类似,除了接受主流商业的评价体系外(用户规模、流量、营收等),势必要面临和思考内容品质和文化审美层面的评价视角。
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关心音乐品质的变化发展,并对“品质”的内涵保持开放,始终是一个可供探讨,但不具有完全客观、统一标准的议题。
在王乐看来,大多数公式化流水线操作的歌曲自然而然地就被市场所淘汰,少部分歌曲虽然凭借着“洗脑神曲”的特质爆火,但也很难长久,尤其是相关公司百般营销想要赚快钱的想法下,更多的是昙花一现。
而音乐市场中,需要的是更多货真价实的优质歌曲,这才能让市场获得更为长久的发展和更强劲的生命力,也能逐渐营造更为完善的生态来帮助音乐人更好地生存。
北京商报记者郑蕊

标签: #净水器 #汽车 #贝维生 #雪铁龙 #垃圾 #苹果 #cx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