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cs1.6怎么加人

加人 3
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2017.9.18编辑/刘珊珊美编/谢楠校对/翟军liushanshan@179387310@ 深度· C11 编者按/近日,汽车企业2017年上半年财报陆续揭晓,在车市销量增幅大幅减缓的背景下,财报表现也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中汽协数据显示,乘用车在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125.3万辆,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7.62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净利润来看,上汽、东风、广汽、吉利、华晨等企业实现了增长,而长城、比亚迪、北汽、力帆等企业则出现净利润的下滑。
车企财报冷热不均的背后,汽车企业究竟如何应对市场变化?下半年又将如何布局? 营收、利润双降 自主品牌结构调整长安汽车现阶段性“瓶颈” 本报记者张洪杰北京报道 在经历了车型销量下跌和官方降价之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000625.SZ,以下简称“长安汽车”)的营业利润也应声下滑。
日前,长安汽车发布了《2017年半年度报告》,长安汽车在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335.6亿元,同比下滑6.2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2亿元,同比下降15.9%。
尽管在官降的作用下车型销量有所回升,但长安汽车在今 年上半年的经营利润仍有明显下滑。
此外,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5.6亿元,同比下降29.6%。
对此,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 表示,长安汽车的销量下滑与其主动进行的产品周期调整、终端库存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有关,面对当前的业绩、销量双下降的局面,长安汽车将继续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实现技术、质量、客户愉悦体验的三重提升。
业绩下滑 长安汽车营收端下滑主要是自主品牌车型销量下滑以及多产品官方降价影响,利润端影响主要因为长安福特的投资收益大幅下降。
从长安汽车的半年报来看,其业绩下滑存在合资利润下降、自主品牌毛利率下滑等多方面原因。
对此,西南证券在相关研报中指出,长安汽车营收端下滑主要是自主品牌车型销量下滑以及多产品官方降价影响,利润端影响主要因为长安福特的投资收益大幅下降。
在利润贡献方面,长安汽车主要子公司及对长安汽车净利润影响10%以上的参股公司主要有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以及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
其中,长安福特营业收入为494.23亿元,实现净利润62.39亿元;长安马自达营业收入为108.56亿元,实现净利润12.01亿元。
长安铃木和长安标致雪铁龙因对上市公司净利润影响不足10%而未被披露。
与去年同期相比,长安汽车在主营业务上的毛利率下滑超过3%。
根据划分方法的不同,长安汽车的毛利率下降比例也有所不 同。
半年报中的相关财务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在汽车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和成本分别为326.2亿元和285.3亿元,毛利率为12.55%,同比下降3.72%。
从产品销售的角度来讲,长安汽车销售商品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325.4亿元和284.1亿元,毛利率为12.69%, 同比下滑3.63%。
在今年上半年所面临的发展 风险中,长安汽车指出,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和中国品牌发展风险分别为“新车频繁推出,价格战、阵地战不断上演,未来发展空间缩小”以及“合资价格下探,对中国品牌性价比及向上发展形 成巨大挑战,且投入不足,向上发展困难”。
对此,长安汽车给出的应对措施分别为“抓住未来三年关键时期,快速提升自主规模,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及“创新模式,加快战略转型,整合优势资源,快速发展”。
深度调整 长安汽车方面认为,其当前的业绩表现与官降有一定的关系,但官降不是导致长安汽车销量波动的直接因素。
作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中的企业,长安汽车现已形成轿车、微车、客车、卡车、SUV、MPV等低中高档、宽系列、多品种的产品谱系。
然而,即便是在多个细分市场提供销量支撑的情况之下,长安自主品牌依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销量下滑。
逸动、悦翔、欧诺、欧尚以及CS系列在今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为48.5万辆,同比下滑7.30%。
此外,受行业MPV细分市场销量整体下滑的影响,长安汽车在MPV细分市场的产销量同样下滑较大。
根据长安汽车6月产销快报显示,欧诺、欧尚两款车型在今年上半年销累计为11.2万辆,同比下滑25.83%。
对此,上述长安汽车负责人表 示,与去年相比,长安汽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汽车产业规律来看,基本上5年为一个产品周期,长安汽车从2012年开始发力,目前正在经历一个调整期;二是长安汽车今年的新品红利还有待释放;三是长安汽车已达到年销百万辆的体量,增速逐步放缓,为了保持营销价值链的良性循环,长安在上半年及时进行了终端库存结构的调整,由于体量大调整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除此之外,长安汽车为保证库存的正常水平,SUV产品上半年进行了结构调整,MPV产品也受整体MPV市场下滑带来的影响,逸动、悦翔主动做产品结构调整,压缩了自主品牌轿车市场的空间,影响了上半年的整体销量。
长安汽车方面认为,其当前的业绩表现与官降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官降不是导致长安汽车销量波动的直接因素。
随着下半年全新轿车睿骋CC的上市以及新逸动XTR(已上市)、凌轩自动挡车型等多款车型的上市,相信长安汽车还将继续增长,取得不错的市场表现。
即便是在业绩和产销量双双下滑的情况之下,仍有华泰证券、财通证券、西南证券等多家券商机构认为长安汽车值得期待。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研发投入15.85亿元,全面推进300余项科研项目开展,实现产销143万辆,占据市场份额10.7%,自主产品结构持续改善。
对此,西南证券给出了“公司自主品牌多车型官降对全年的毛利率造成负面的影响, 但长安自主推陈出新能力较强,毛利率提升空间巨大。
”的评价。
该机构认为,随着CS55、轩凌MPV、新款CS75等车型的上市,长安汽车的销量可能实现整体上涨,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自主品牌中的‘老大哥’,长安汽车目前遭遇的是成熟期的烦恼。
与广汽传祺、吉利汽车等‘成长期’的自主品牌不同,长安汽车当下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更值得借鉴。
”崔东树认为,长安汽车虽然没有优势明显的强势车型,但其在乘用车市场的布局更为均衡。
尽管各个细分市场的行业变动都能影响到销量业绩,但长安汽车对于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也更强。
燃油车、新能源双双失利 力帆汽车如何翻身? 本报记者王琳琳刘珊珊北京报道 8月末,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777.SH,以下简称“力帆股份”)发布了《力帆股份2017年半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半年报》”)。
《半年报》显示,力帆股份今年上半年实际营业收入为62.98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亿元,同比下降了32.02%。
进入今年以来,力帆在整车市场的表现不甚乐观,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均处境堪忧。
此外,由于力帆去年被抓为新能源汽车骗补典型企业同时被处于相应惩罚,其乘 内忧外患 用车板块(以下简称“力帆汽车”)今年的业绩表现也在预料之中。
对此,力帆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上半年的业绩的确受到了新能源补贴申报资质暂停的影响。
” 不过对于力帆汽车来讲,当下除了挽救下滑的利润之外,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避免被市场“边缘化”。
在当前的自主品牌传统燃油车市场,力帆早已不在主流之列。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新能源补贴资质恢复申报,参与者众多且仍有新入局者不断加入,腹背受敌的力帆汽车要如何重返正增长的道路? 力帆股份上半年的业绩报告将其存在的困境再度凸显出来。
半年报显示,1~6月,受进出口业务带动刺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98亿元,同比增长24.1%;其净利润为1.21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2.02%,但实际上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公司2016年内全年的净利润8260.18万元。
在销量上,力帆汽车上半年汽车累计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从半年报可以发现,1~6月,力帆汽车累计销量为5.65万辆,同比下滑1.8%;而力帆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板块的销售业绩更为惨淡,1~6月累计销量仅为1624辆,跌幅超过50%,达到了59.21%。
西南证券的证券分析师表示“:力帆汽车的收入增长是由于迈威车型的热销,但因为今年1~6月,力帆股份整体毛利润仅为13.4%,同比下降了1.6%,最终毛利润下滑导致业绩不如预期,甚至是呈现负增长。
”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整体走势并不乐观,乘用车上半年累计销量也同比下滑了0.2%。
在这种大环境下,体量原本就不大的力帆汽车难免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摆脱边缘化身份? 从市场层面来看,力帆汽车的销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整体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有关;另外,在新能源车领域,力帆汽车的销量数据出现大幅度滑坡,在力帆汽车看来是因为之前骗补处罚的影响,属于偶然事件,公司传统乘用车和摩托车的累计销量都保持增长趋势。
2016年10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公告表示力帆乘用车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共计2395辆不符合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08万元。
此后,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被取消;今年5月,力帆汽车恢复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车型资质和补贴申报资质。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补贴的推动,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因此,少了政策补贴的力帆汽车在新能源板块出现大幅销量下滑并不意外。
销量和利润的缩水让本就陷入困境的力帆汽车雪上加霜,但艾瑞咨询汽车研究总监闻文表示“:这些都属于导致力帆汽车销量和利润下滑的客观原因,实际上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影响力和有效的竞争力。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则指出:“先不讲产品如何,力帆汽车的自身发展战略、电动化进行的不顺利,都影响到了力帆汽车的销量和盈利。
” 今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第29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第297批公告》”),其中包括了力帆汽车的多款车型均不符合规定。
不过力帆汽车相关负责人方面强调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是车型到了升级淘汰期。
随着新能源汽车监管愈加严苛,门槛越来越高,因此身处“局”之中的力帆汽车如何自救,摆脱限制也成为当下最终重要的课题之
一。
力帆汽车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
力帆股份董事长尹明善公开表示,公司将必须切实转变“大企业”作风,提高生产效率和管 理绩效,扩大进出口业务和新能源汽车占有率,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力争全年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具体而言,共享汽车、网约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机物流运输领域将成为力帆汽车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和应对措施;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7月力帆汽车进入广州市出租车市场,换电出租车赚钱效应高于分时租赁,有望在未来贡献业绩。
“未来力帆汽车将采用独创的分箱换电模式,积极推动换电模式的国家标准的出台,以达到‘车电分离’的行业模式。
”力帆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发展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大发展机遇。
公司将积极遵循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稳步实施公司的新能源发展战略。
” 半年“吸金”160亿元 上汽集团逆势增长背后自主品牌仍未扭亏为盈 本报记者黄辛旭上海报道张洪杰北京报道 上汽集团(600104.SH)日前披露财报,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近160亿元,被业内称为“最赚钱”的车企。
一位接近上汽集团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主要得益于合资和自主板块的同步发展。
” 与其他大型汽车集团的情况有所不同,从上汽集团的半年报来看,其自主品牌板块的发展更为抢眼,合资品牌板块虽然仍是主要业绩和销量支撑,但在增长幅度上略显黯淡。
尽管如此,在利润贡献层面,自主品牌却仍需合资品牌板块“供养”。
整体逆势增长 日前,上汽集团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中称,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创同期最好水平,实现整车销售317.5万辆,同比增长5.8%,国内市场占有率增至23%。
实现营业总收入3964.06亿元,同比增长12.85%。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9.58亿元,同比增长5.96%。
自主仍在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上半年的增速放缓,但合资板块在利润贡献板块依旧功不可没。
在其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中,上汽大众营业收入为1214.5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1.67亿元,为上汽集团贡献净利润为65.84亿元,同比增长11.31%。
上汽通用营业收入为 “今年上半年可以说是近年来车市表现最差的一年,因为去年购置税优惠政策利好透支,市场分化特点十分突出,乘用车消费升级趋势更加明显。
总的来说,冷热不均、增速总体放缓是上半年车市特点。
但上汽集团表现还是比较稳定的。
”一位汽车分析师坦言。
1031.47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93.57亿元,为上汽集团贡献净利润为47.72亿元。
上汽通用五菱营业收入为492.0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58亿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自主品牌,尽管销量增长迅速,却仍在亏损。
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旗下的 上汽集团在分析业绩增长原因时认为“:首先是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上汽集团业务基本涵盖了汽车产业链的各环节,有利于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其次是在国内市场,上汽集团整车产销规模大,销售服务网络点多面广。
最后是上汽集团自主研发体系的完 自主板块乘用车实现销量23.36万辆,同比增长112.99%。
上半年实现营收248亿元,单车售价约10.6万元;上汽乘用车上半年亏损15.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5亿元。
上述汽车分析师表示:“上汽乘用车盈利有两个口径,如果不考虑研发支出只考虑制造端的话,其实上汽 善,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互联网汽车研发和应用方面积极布局。
” 华金证券在研报中分析认为,上汽集团上半年实现增长的原因在于以RX5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车型销量高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进入新车周期,盈利能力上升,贡献了稳定的投资效益。
乘用车上半年已经开始盈利了。
但是因为上汽乘用车的研发支出是作为当期费用摊销的,考虑研发支出的话,预计到2019年开始实现盈利。
”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自今年开始,自主品牌正在逐渐成为影响汽车集团表现的重要因素。
像上汽、广汽、东风等汽车集团的合资品牌表现已 但盈利背后,上汽集团的市场压力丝毫没有减弱。
业内人士认为,上汽集团在未来可能面临的二重风险:一是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今年年底将彻底退出,可能会对明年车市增长产生“透支”影响;二是市场增长结构显著分化,消费需求升级和个性化、差异化特点更趋明显。
经成熟,通常不会出现较大变动。
在乘用车增速逐渐放缓、单车利润日渐透明的情况下,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会更加直接地影响到集团业绩表现。
“近两年上汽自主品牌保持增长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三年以后的情况还无法预估。
”上述汽车分析师坦言。

标签: #文件 #放在 #达内 #苹果 #蓝牙 #代码 #文件 #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