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OST,LAMOSTLAMOST

素数 3
运行和发展中心 第10期 2020年10月31日 LAMOSTDR6数据集向全世界公开发布 按照国际天文界惯例及《LAMOST光谱巡天数据政策》,2020年9月30日,包含LAMOST 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六年的光谱数据——DR6数据集(v2版本)对全世界公开发布。
LAMOSTDR6光谱数据获得于2011年10月至2018年6月共七年的巡天观测。
一期光谱 巡天完成之后,2017年9月-2018年6月,LAMOST步入中分辨率测试观测时期,即低分辨率 光谱巡天和中分辨率测试观测交替进行的观测模式。
因此,DR6数据集中包括常规低分辨率光 谱数据和中分辨率测试光谱数据两部分。
DR6v2版数据共包括4901个观测天区(天区覆盖图 如图1),共向全世界公开发布1127万条光谱,其中低分辨率光谱991万,中分辨率非时域光谱 数据50万,中分辨率时域数据86万。
DR6v2版数据集高质量光谱数(S/N>10)达到938万条, 约是世界上其他地面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倍。
同时,DR6公开发布的数据中还包括
个613万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依然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恒星参数星表。
由于1D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升级和算法优化,DR6v2版数据中光谱识别率大大提高,将 DR6数据中可以分类的光谱数量由原来的93%增加到96%;DR6v2版数据增加了部分恒星的 碳、镁、钙等12种化学元素的金属丰度参数,丰富了恒星参数星表的信息。
LAMOST巡天
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光谱巡天项目。
DR6数据集的公开发布标志 着LAMOST光谱在国际上正式进入千万量级时代。
DR6国际版数据量信息如下表: 分类 低分辨率数据中分辨率非时域数据中分辨率时域数据DR6总数 发布光谱总数 高质量光谱(S/N>10) 991万854万 50万35万 86万49万 1127万938万 恒星参数 577万 27万 9万 613万 为便于数据共享,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LAMOST科学数据提供归档、管理及发布等全方位的数据服务,并为LAMOSTDR6的公开发布搭建了专门的下载平台,科学用户可登录国际发布网站(/)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作为我国天文界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截止目前,LAMOST已顺利走完了九年的巡天路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超千万量级的光谱巡天项目,利用这些海量光谱数据, 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 LAMOST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结构与演化、恒星物理、特殊天体及致密天体、类星体等重要前沿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图1LAMOST先导巡天和正式巡天前六年的天区覆盖图 DR6数据是LAMOST首次向全世界发布包含中分辨率光谱的数据集,这也标志着LAMOST已进入中、低分辨率观测的新时代。
接下来,包含更多中分辨率光谱数据的DR7数据将于2021年9月向全世界公开发布,敬请期待。
随着LAMOST多元化光谱数据的公开发布,全球更多天文学家将聚焦LAMOST千万光谱,对银河系及河外天体在不同尺度不同维度上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更多新颖而有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将会不断涌现,进而不断刷新人类对星系乃至宇宙的认知。
科研人员借助“心电图”揭秘富锂巨星 锂元素是宇宙中最早产生的元素之
一,但它在多种天体中的含量均与理论预测存在较大的差异。
锂元素在恒星中的起源与演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例如,宇宙中有一种被称为富锂巨星的天体,它们锂元素的含量超过恒星演化理论值的上千倍。
针对这些天体中的锂是如何产生的,天文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
北京时间10月6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NatureAstronomy)发布了一项由我国天文学家主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关于富锂巨星真实身份的重要成果。
借助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的巡天数据和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星震数据,研究团队通过监听恒星的“心跳”,发现绝大多数富锂巨星其实都是红团簇星,而不是传统上所认为的红巨星。
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的恒星演化理论,对最终解开锂元素的起源之谜至关重要。
恒星如同人类一样,有诞生、成长、衰老及死亡等过程。
太阳就是一颗正处于青壮年时期的恒星。
随着恒星不断发光发热,其内部物质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一系列改变。
红巨星和红团簇星是恒星进入晚年后两种不同阶段,它们内部进行核反应的物质不完全相同, 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 LAMOST 因此其结构和物理过程也具有显著差异。
但如果仅从表面上看,天文学家很难判断一颗恒星究竟是红巨星还是红团簇星。
“这是因为两种恒星在温度和光度方面相差无几,就像我们很难判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到底是70岁还是80岁一样,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一个大致的估计,但并不一定非常准确”,该团队的主要领导者之
一,论文共同通讯作图2天文学家通过恒星监测恒星的心跳并分析它们的光谱揭秘富锂巨星的真实 身份。
图源:喻京川,北京天文馆。
者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解释道。
长久以来,天文学家认为,红巨星内部剧烈的对流为锂元素的产生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因此 大部分富锂巨星应该是红巨星。
但对此持怀疑态度的科研团队通过我国LAMOST、日本昴星团等望远镜采集了大量富锂巨星的光谱,并借助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对这些富锂巨星的震动数据,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我们给恒星做了心电图”,论文的第一作者,国家天文台闫宏亮副研究员介绍道“星震就像是恒星的心跳,能够传递恒星内部的真实信息,就算两者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红巨星和红团簇星的心脏是不同的”。
研究发现,超过80%的富锂巨星是红团簇星,而且不同类型的富锂巨星在锂含量、恒星质量等多个方面均与传统认知存在着显著差别。
“这些发现很难用传统理论进行解释”,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国家天文台施建荣研究员评论道,“由于内部物理环境不同,原有的理论并不适用于红团簇星,我们需要尽快寻找到这一观测现象的真实原因”。
对此,论文通过观测数据检验了双星合并产生富锂巨星的理论,认为这是一种有潜力的方向。
“我们看到最近国际上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赵刚研究员说,“包括氦闪、双星的合并、特殊的对流等等,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但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去逐一检验这些理论,找到真相”。
据悉,该工作是由一个中国主导,包括来自日本、法国、荷兰、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科研人员参与的国际团队合作完成的。
日方团队主要负责人,日本国立天文台青木和光副教授对此研究评价道“这些发现表明,在小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未知的过程能够显著改变恒星表面的物质组成,说明亟待发展新的物理机制”。
在此研究中,多个望远镜的协同合作是取得成果的关键,除LAMOST和开普勒望远镜外,日本的昴星团望远镜、我国丽江观测站的2.4米和1.8米望远镜均在观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 LAMOST 观测运行部工作情况 10月,LAMOST共观测了106个天区。
理论观测时间为310小时,实际观测时间为176.4小时,占理论观测时间的56.9%。
受兴隆观测站天气原因*影响,共133.6小时未能观测,占理论观测时间的43.1%。
本月,望远镜仪器故障时间为0小时。
(天气原因*:包括雨雪、大风、阴天、沙尘、多云等) 科学巡天部工作情况 完成焦面光纤定位测试工作;完成10月份低分辨率和中分辨率2D光谱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完成正式巡天日常观测计划的制定;10 月份实际观测计划执行情况如下:M:16个,B:14个,V:76个,共计106个。
(V为9m-14m较亮天区;B为14m-16.8m亮天区;M代表16.8m-17.8m天区;F代表17.8m18.5m天区。
) 数据处理部工作情况 跟踪LAMOST用户使用数据情况和数据发 布网站的使用情况; 解决和回馈用户提出的数据方面的问题;完成LAMOSTDR6v2数据集的说明文档;完成10月份光谱数据的1D软件处理分析。
技术维护与发展部工作情况 主动光学、MA机架跟踪电控系统自检和维护;MA、MB子镜清洁及反射率测量;6块金基紫外增强型反射镜清洗、清洗前后反射率测量;MA镜罩轨道、镜室框架罩壳、全景相机罩壳等日常清洁维护;主动光学波前检测软件升级和调试;导星CCD检测和焦面像旋限位检查;4号MA子镜更换、安装和调整,拆分、检查更换下的子镜。
光谱仪日常维护,液氮灌注、像质自检维护;新旧CCD控制器软件连拍测试、控制器像质自检工作正常;32台CCD控制器自检、像质检查和维护;新旧CCD控制器软件连拍测试及像质自检;光谱仪新控制箱电动调焦安装和测试;2台光谱仪罩壳保温箱升级制作和实验;高色散光谱仪杜瓦安装和调试;光谱仪中低色散观测模式切换及像质维护;焦面电梯检修,焦面动力备用电源线路测量;圆顶幕墙防水胶检修等工作;配合现场观测。
编辑:李双 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 CenterforOperationandDevelopmentofLAMOSTTelescope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邮编:100012电话:010-64888726网站: 审核:赵永恒 签发:刘继峰

标签: #英语 #名词 #固态 #名牌 #ct #可以用 #cpa #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