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学人雅趣Tel(押

cad 5
010)82614599E-mail押dszk317@ CULTURE 文化 主编:麻晓东编辑:杨新美 画中有话 校对:王心怡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A5 兰翰亭墨闲雅云鹤 阴本报记者李芸 采访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前,通过互联网做了一些“功课”,在网上找到了他不多的书法作品。
虽不懂书法,却也能隐隐感到字的典雅、质朴与严整。
采访那天,当身着棉布衬衣、脚穿黑布鞋的潘云鹤坐在记者对面,微笑着条分缕析地谈起他习字的诀窍与心得时,记者心中暗忖,常言道“字如其人”,果真是不错的。
探戈与书法 当日,正赶上潘云鹤整理不久前所写的一些作品去装裱。
因所访内容正与书法相关,潘云鹤便与记者一张一张讲起作品的内容及创作背景。
与多为行楷的网上书法不同,近期作品以行草为主。
潘云鹤告诉记者,他现在正“研究”草书。
“这些都是我从阿根廷回来后所作的,从阿根廷回来,我认为我的行、草、楷又有新的进步。
” 阿根廷与书法?见记者一脸疑惑,潘云鹤笑着解释道:“我去阿根廷,看到阿根廷人跳探戈,刚劲而洒脱,对比而呼应,很受启发。
探戈的姿势很像行楷的写法。
从他们的舞姿中,我能想到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的书法,互相穿插,相互退让,对立统
一,变化无穷,感 触颇深。
回来后,提起笔来,探戈的形象就会映现,大大深化了我对书法笔法与结构的理解。
” 行楷有探戈的风情,草书则恰似红绸舞。
在潘云鹤看来,书法不仅和舞蹈颇有相通之处,要深入书法之道更需要博取旁通,从各种事物中吸取营养———如果喜欢诗就把诗情融入书法中,喜欢美术与风景就要将美景与画意融入书法中。
“当然,这一步很难,但到了一定程度的书法家都应该努力达到这一境界,常常思考如何去打通与融合。
”潘云鹤说。
提取“规律与模型” 思考,是潘云鹤在研习书法过程中最常有的状态。
“学习书法,不仅要用手、用眼,更要用脑。
”潘云鹤说,“以使用字帖为例,我想习字之人多会临帖,但下力气读帖的人却要少得多。
实际上,要想书法进步得快,临帖时间若为一个半小时的话,读帖应该不少于1小时。
如果在临帖之前先读一遍贴,有所体会再去临,效果会更好。
” 从浙江大学调任中国工程院后,潘云鹤常一人生活在北京,只要不出差,晚上便是他的习字时间。
除了临帖前读帖,一般每两三天,临帖结束,他还要写 长沙橘子洲之咏 此处人轻万户侯袁豪情一唱动春秋遥飞龙善领风雷起袁如画红旗漫九州遥 咏浙江大学 广揽鸿师学识融袁旨扬求是百年风遥此将桃李钱塘种袁飞起中华十万龙浴 新能源讨论 化石燃动三百年袁资源残已剩几天浴溪花急欲深山问袁何处桃源再种田钥 潘云鹤说:“著名的绝句都有潜在模型。
我研究了一段时间的七绝五绝后,便大体知道作绝句的技巧在哪了。
分析出结构与模型后,按照模型写出来的诗就像诗,至少不会太差。
”潘云鹤的诗大都利用乘飞机的时间而作,往往是在考察、调研后,就着感悟写出一两首。
“我们知道书法、绘画、作诗等等这些都需要灵感,但理论思考同样重要。
理论与实践交替领悟后,艺术水平才有更快的提升。
为什么古代大学者、大学问家同时会是著名的书法家、艺术家,这是大学问家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善于深入思考。
”潘云鹤说。
于寻常处见机遇 李芸/摄 习字笔记。
笔记可长可短,短则几十个字,长也不超过两页纸。
潘云鹤说:“写笔记非常重要。
譬如,自己写的字与字帖之间的差距,写的时候可能只是模糊的感受,但写心得体会时,由于进行了整体比较与抽象思考,模糊的感受就变成清晰的认识了。
这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 在写习字笔记时,潘云鹤还会分析每一种书体的特征、所临书法家的特色,将这些具体的经验体会归纳、抽象为规律的认识,再结合自身的条件,形成练习的模型。
这些模型也是以后指导他实践书法探索的线路图。
“天下兰亭梦中魂,江东瀚墨已难寻。
纵读笔法千般论,自对莲花学右军。
”潘云鹤诗作《欲寻羲之笔法》如此写到。
“自学右军”的潘云鹤在临帖与阅读“笔法千论”后自行提取练习的模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大概也与他作为中国智能CAD领域的开拓者,深谙提取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模型与方法的重要性不无关系吧。
不仅是书法,就是作诗潘云鹤也要提取“模型”。
“在浙江大学当校长期间免不了要题词,这就常常要想两句对偶的话”,因此,作格律诗比较有帮助。
从小就喜欢唐诗的潘云鹤认为,研究绝句是在时间紧张的条件下学作诗的捷径。
从开始科研生涯时研究计算机图形学与CAD技术、人工智能,到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等行政职务,潘云鹤的字典里从不缺一个“忙”字。
但在这期间,他并没有“冷落”过他的书法爱好。
他是如何“忙里偷闲”习书法的呢?潘云鹤说自己并没有“偷到闲”,关键因为有一份热爱,所以做了一个书法“有心人”。
学习书法离不开临帖,潘云鹤除了在北京这段时间是临帖高潮期外,还有一段特别受益时期。
1987~1988年间,潘云鹤出国当访问学者。
所邻的匹兹堡大学有一个著名的东方图书馆,该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东方的书籍,包括很多台北故宫出版的唐宋元明时期名家真迹的精印本,而且该图书馆允许这些法帖外借。
潘云鹤说:“因为爱好书法,我去美国访问时把笔和墨都带去了,所以每天工作完毕晚上的时间就是临帖。
彼时,内地的法帖出版不但很少,而且印刷质量不高。
我有幸在国外有那么一段时间练习,为我的书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很多人在临帖以后跳不出字帖,只会临摹,不会自由运用。
潘云鹤说自己一开始也有点“走不出去”,这又有了促使他书法进步的另一个因素———在浙大当校长期间,题词这类要求“被迫”让潘云鹤跳出字帖的束缚,“渐渐的,我在使用这条路上也走得比较自如了”。
是的,做个“有心人”便是如此。
在他人看来已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环节,在“有心人”的眼中总能因势利导,看到机遇,看到动力。
长沙橘子洲之咏咏浙江大学新能源讨论 咏观瀑 欲寻羲之笔法饮茶 咏观瀑 雷鸣百瀑万壑风袁腾起珠涛射彩虹遥人间觅得如画处袁常在世界不平中浴 欲寻羲之笔法 天下兰亭梦中魂袁江东瀚墨已难寻遥纵读笔法千般论袁自对莲花学右军遥 饮茶 翼纱窗外水如天袁绿玉杯中虎跑泉遥湖畔闲得茶一品袁半为学者半为仙遥 探索名画里的奥秘 阴林凤生 本世纪以来,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世界名画的另类(非艺术)研究正在悄然展开,并获得了可观的成绩。
2001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国公开大学教授斯特德曼的著作《维米尔的照相机》,对17世纪荷兰大画家维米尔是否借助“暗箱”来作画,作了极为深入的研究。
维米尔(1632~1675年)是一位生前穷困,死后萧条,直到许多年以后才得到荣誉的荷兰画家。
他以创作具有风俗性质的室内画最负盛名。
他的画尺幅较小,没有多余的道具和背景,用色亦很简单,但通过对光的运用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宁静和安详。
正是这种平淡的意境,令世界上无数粉丝为之倾倒。
维米尔作画相当缓慢,一生创作只有34~38幅,其中有26幅留给了他的妻子和11个孩子。
他有没有学生或学徒,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由于维米尔的生活和作画方法鲜为人知,因此受到不少人猜测:他可能使用了一个被称为 “暗箱”的光学设备来帮助他构图确定写生对象的位置。
例如,在他的作品《士兵与微笑的女孩》中,士兵的躯体要比女孩大得多,这种只有用照相机拍摄的特写才会有的结果,17世纪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
他们虽然知道“近大远小”的道理,但绝对不可能把两者画得差距如此之大。
此外,画中后墙上所挂的地图,是维米尔拥有真正的地图(一幅1635年 由地图绘制家维希尔所绘的荷兰地图),把地图画得如此精细,显然是利用暗箱复制。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近一百年来,对维米尔用暗箱作画的猜测存疑至今。
斯特德曼教授的研究手段当然要现代化得多。
他用X光检查了维米尔的个别画作,发现涂面下方并不是油画的初稿或素描,而是用黑色和白色勾画的图像轮廓。
这对维米尔用暗箱作画一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为了说明这一点,笔者对“暗箱”作些解释:当画家要写生房间里的室内景象时,可以把相邻的房间布置成暗室,并在中间的隔墙上开孔安装一枚凸透镜,镜后放一块画板。
于是,室内明亮的光线就会通过透镜在画板上投下一个倒立的像,调节画板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即照相术里称的“像距”),可以在画板上获得比较清晰的像。
此时画家要赶快用黑、白线条把景象的轮廓描摹下来。
轮廓勾好后,“暗箱”也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画家可以回到明亮的房间里重新架起画板,细细观察房内的人和物,气定神闲地描画了。
因为画板上的 轮廓线已经能够在二维平面上极其逼真地表现出三维空间的景象,这对当时不娴熟透视法的画家来说无异有了一个独门秘籍。
知道了“暗箱”的工作原理,读者不难掂出X光这次发现的分量。
斯特德曼是一位建筑学教授,他发现维米尔的许多画作都是以同一间房为场景的,这就是维米尔的寓所(19世纪拆)。
据他估算,这间房的一面墙上应该有3扇大窗,而维米尔的作品里只出现1到2扇窗子,所以他认为第3扇窗对应的空间就是画家的暗室(用帷幕隔开)。
此外斯特德曼用几何方法反过来证明,维米尔的作品十分严格地遵循了绘画中的透视原则,不借助“暗箱”难以达到如此精准。
斯特德曼还做了模拟实验,他以六分之一的比例搭建了维米尔家的场景,复制了人物和道具,逐一还原出维米尔画中的景象并拍摄照片,把照片与油画对照,二者相当一致。
应该说一切研究 结果都有利于维米尔借助“暗箱”来作画的说法。
另一位在这个领域作出卓越成绩 的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唐·奥尔森。
他原来是位天体物理学家(主攻相对论和天体物理学),所以他自嘲说自己看画主要是在看画中的天。
他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上多次撰文,发表他对凡·高、蒙克和莫奈等重要作品的新见解,受到了科学和艺术方面专家的好评。
众所周知,印象派大师凡·高有几幅描绘星空夜景的画,其中有一幅叫《夜色里的白房子》。
画面右上端那颗特别明亮的大星球令奥尔森教授感到好奇,他想弄清楚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天象记录。
他的研究模式是:一是按图索骥,他从凡·高在1890年7月17日给他弟弟的信中知道,这幅画就在写信的前两天里画的,作画地点是在法国的奥弗尔小镇。
二是实地考察,2000年春,奥尔森教授和他的合作者拉·多斯彻尔教授一起带了10位学生专程来到离巴黎西北40公里路程的奥弗尔小镇。
他们在那里待了4天,走遍了镇上的大街小巷,发现凡·高画中的那幢白房子还在,并意识到当时凡·高是在望着西面的地平线创作这幅画的。
多斯彻尔说:“从房子上的日光,你可以看出,这是大约下午7时的样子,不过太阳已经下山。
”奥尔森说:“在这幅画上,光线是来自右面房子的正面,房子的左面有阴影,大门旁边两个妇女的影子也在左面。
我们站在凡高作画的位置上,正好可以看到日落前最后几个小时投射在房子上的光效。
” 三是综合研究,借助天文馆的计算机,奥尔森教授了解到那年的7月15日、16日两天,天空都晴好无云,到了17日天象就转为阴沉了。
再对照画面他们确认凡·高的这幅画创作于1890年7月17日下午8时左右,右上角原来使他们感到惊异的那颗星星,是确实在当时出现过的金星,正是它照得当时的天空异常明亮。
奥尔森的这一发现已被“维基百科”收录。
斯特德曼、奥尔森和多斯彻尔等人的研究,不仅开拓了广大科学艺术爱好者的视野,也为探索科学和艺术的互动,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一周热词 【电影预言】是指电影导演若干年前拍的电影中虚构的景象、语言在后来却成为了现实,网友把这样的电影内容称为电影预言。
文化视点 不死的精神 阴周士财 201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医院。
作为当代文豪,尽管他离开我们已经75年,但他的影响却丝毫没有减弱,不时掀起的鲁迅热依然一浪高过一浪。
《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药》等作品一直在中、小学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小说集和杂文集也多次再版发行。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座右铭。
在鲁讯诞辰130周年的纪念日里,让我们一起重温大师的伟大精神,来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鲁迅是现代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
回顾鲁迅的一生,他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鲁迅的精神更是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我吃的是草,挤出是牛奶、血”、“俯首甘为孺子牛”等名言正是鲁迅鞠躬尽瘁伟大精神的最好写照。
无论是《故乡》中的少年闰土还是《一件小事》中的车夫,鲁迅通过描述这些中国最低层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人 民崇高的爱和深切的同情。
而当鲁迅去世后,社会各界多达万人的民众前来吊唁也正是人们对他的爱的汇报。
鲁迅从不屈服于帝国主义和反对派的“硬骨头”精神以及从不盲从于各种思潮和言论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与社会腐败现象的斗争中,我们依然需要用“硬骨头”的精神去战斗,永不屈服,直至取得反腐斗争的最后胜利;掌握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对于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有着更重大的意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一代文豪走完了他75岁的人生之旅。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沈钧 儒手书的“民族魂”三个字,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
1956年, 鲁迅的遗体由虹桥万国公墓移葬虹口公园时,毛泽东对重建的鲁迅墓亲笔题字。
今年我们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正是纪念这位现代先进文化杰出代表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硬骨头”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正如叶圣陶所说的那样:“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鲁迅不但属于历史的,而且也是属于现在的,更是属于未来的,他的伟大精神将永放光芒。
说法来源《搏击俱乐部》的结尾纽约著名的“高楼大厦”一个接一个坍塌,两年后, “9·11”世贸双子大厦真的被爆了。
1994年,《股疯》最后一句台词,“做房地产买卖那是大有可为啊!”果真如今房地产“钱”途无量……2011年9月中旬,一则《收集影视剧台词中那些神一样的预言》的帖子在天涯爆红,被网友惊呼为“神帖”。
灾难预言“核电站爆炸力,六座核子反应 炉,接二连三地爆炸,我们根本无处可逃,已经受到辐射污染,他们说过核电厂很安全,他们是这么说的,真是骗死人不偿命!危险的并不是核电厂,而是人为疏失。
”这段关于核电站的台词,来自1990年的日本电影《梦》中的第6个梦,似乎预见了2011年日本的灾难场景———地震、海啸以及核电站爆炸。
不过更让人惊叹的是,2006年日本的另一部影片《东京沉没》,片中显示地震的区域为“宫城县,金华山冲,北纬38.11°,东经144.37°”。
而现实中,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就是发生在位于北纬38.1°、东经 142.6°的宫城县。
楼市预言更为经典的是,十年前在冯小刚 贺岁片《大腕》中,一对精神病人的对话也都成为现实。
证据在此“: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方米你得卖多少钱?四千美金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特别是那句“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被网友戏称为未来10年的房地产开发“指明”了方向。

标签: #增驾 #语言 #cc #程序 #吉他谱 #语言 #吉他谱 #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