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民声,phpstudy是干嘛用的

phpstudy 7
·民情民声 2022年3月14日星期一E-mail:myxidq@联系电话:(010)88146861 编辑/奚冬琪校对/宋炜排版/王晨
7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 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 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不久前,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 “三农”工作的连续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我国“三农”工作怎么干?如何着眼国家战略、稳住农业基本盘?乡村振 兴又应做好哪些工作?在今年两会上,“三农”问题成了各界别委员关注和建言的重点。
——编者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 加大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本报记者
韩冬 “以成都平原地区为例,农户种植水稻亩净利润约200元,玉米亩净利润约100元,小麦几乎没有利润,而种植特色水果每亩利润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越来越大。
”谈及当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忧心忡忡。
冯远认为,近年来受农资价格、土地流转成本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依然突出。
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冯远建议,应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并按照平原、丘陵、山区分类制定差异化的投资补助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丘陵、山区靠天吃饭的问题。
进一步加大种粮主体的扶持力度,统筹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突出产粮大县、粮食主产区,支持开展集中育秧、仓储、烘干等设施建设以及耕田、插秧、施药、收割农机具购置和生产补助,示范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产业化水平 高、示范带动强的生产典型,加快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进一步深入开展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围绕水稻、玉米、薯类、大豆等品种,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集成组装推广区域性、标准化技术模式,加大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同时,应从国家层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防范基金,增加农业救灾资金使用的时效性,以有效转移和减轻重大自然灾害对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全国政协委员王树理: 改造盐碱地向荒地要粮端牢饭碗 本报记者奚冬琪 “我们国家粮食生产连续17年稳定丰产,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但是从种植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讲,这样的情况不会是永久的。
”全国政协委员王树理提到,我国粮食稳定丰产,黄淮海平原地区多年来盐碱地改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2年,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山东德州的齐河、禹城、平原、陵县开展综合改碱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上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这些地方已经成为年亩产吨粮田的高产区。
不光德州,连同聊城、菏泽、滨州这些地方,也都成为稳产高产的农业大区。
这说明,盐碱地改造大有潜力,仍然是我们端好自己的饭碗,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方面。
王树理认为,盐碱地改造治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仅山东的东营、滨州、德州等地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全国其他地区也仍然有一些盐碱地可以改造。
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让改碱能收到吹糠见米的效果。
为此,他建议:对成片开发的盐碱地,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对肥料、地膜等生产资料给予统筹考虑。
由于盐碱地改造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水利条件,但当前国家对水资源的调控比较严格,初步测算,改造一亩盐碱地大体需要1.6万元,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水利政策。
另外,王树理提出,盐碱地改造不应搞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开发治理,要组织现代化、公司化的经营队伍。
“改造盐碱地效益明显,具有永久性的利益,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一个交代,也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贡献的一个举动,希望尽快付诸实施。
”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 近日,山东省庆云县严务乡正在进行春耕备耕工作。
▲图为:黄邱鲁运合作社成员正在播种油葵。
▶图为:山东省庆云县政协委员兼严务乡庆云县黄邱鲁运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郝战峰(中)带领合作社成员向播种机放肥料,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贾宁吴琼摄影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徐睿霞: 保障口粮安全让更多农户愿意种小麦 菅海霞 “近年来,由于种植小麦生产成本增加、收益减少等原因,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下降,有效保证小麦产能政策的出台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徐睿霞多年来一直关注小麦种植问题,并进行了跟踪调研。
“现在农民不愿意种,主要是因为种植收益低。
”徐睿霞在调研中发现,小麦虽然是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但与玉米、向日葵等其他农作物相比,种植收益最低。
以处于小麦种植黄金带上的内蒙古河套地区为例,种植玉米的亩均收益是小麦的1.7倍,这也是造成小麦种植面积下降严重的主要原因。
甚至不少农民放弃种植小麦,从小麦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
为此,徐睿霞建议,建立小麦种植补贴长效机制,参考种植玉米收益制定补贴标准,坚持既不过多增加财政支出又能起到调动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的作用。
同时,加大对小麦收获后复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投入,通过小麦和麦后复种两茬来增加收益,解决小麦种植效益低的问题。
研究出台种植小麦惠农保险政策,加大对保险企业拨款投入和监管,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真正从“盈利”转向“惠农”。
建立健全小麦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小麦经纪人行为,推动行业有序合规经营、健康发展,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农业信息公开、共享,使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格提高的红利真正落到种植小麦的农民手里,让种小麦者得实惠,让更多农户愿意种小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委员联名: 建议尽快开展农村精神疾病治疗康复专项行动 本报记者孙金诚 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其中1600万为重症患者。
在农村的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由于缺乏康复服务,难以维持治疗、恢复社会功能、重新参与生产劳动,陷入“病即残,残即废”的境地。
此外,全国贫困人口摸底调查显示,因病致贫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42.4%,重性精神障碍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种类之
一。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际部一级巡视员费薇在全国两会前调研中所了解的情况。
费薇表示,在农村不仅精神疾病致 贫返贫现象严重,还存在着农村居民精神卫生知晓率偏低、医疗可及性差、重残率高,以及农村居民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庭成为社会孤岛等问题。
“大多数患者从发病初期到接受治疗一般间隔1—3年,导致病情严重,治疗困难,重残率高。
一些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甚至被家人锁在家中或任其四处流浪。
” 究其原因,费薇认为,主要是由于农村精神障碍者康复服务严重缺乏,大部分的精神障碍者康复资源在一二线城市,农村地区的精神卫生资源极度匮乏。
因此,在两会期间,费薇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提交联名 提案,建议尽快开展农村地区精神卫生及社区康复试点专项支持行动,探索适合乡村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
提案建议,通过中央专项资金提供支持建设一批“乡村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参照城市地区的社区康复中心和“中途宿舍”;依托服务中心、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吸纳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等力量参与,帮助精神障碍者恢复社会功能,支持其融入社会、重返生产劳动;民政部门与卫健、公安、妇联多部门加强合作,及时发现、救治家庭困难、衣食无着、缺医少药的严重精神障碍者,逐步恢复其社会功能,实现不同程度的自食其力。
全国政协委员李云才: 让农村百姓不光“喝上水”,还要“喝好水” 刘洋王双 近年来,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按计划推进取得了重要进步。
经过“十三五”的不懈努力,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提升了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目前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了8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3%,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在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乡村宜居化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供水工程与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新时代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尚有较大差距。
”作为湖南省 供销合作总社原巡视员,全国政协委员李云才常年行走于田间地头,“三农”问题是他每年提案的“重头戏”。
在他看来,农村供水保障仍存在需求增大与需求减少并存、使用地表水与地下水并存、人饮与产灌出现供需矛盾、水资源浪费与水源匮乏并存、供水设施老化与设施废弃并存、管理方式和水平与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李云才建议,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新时代农村供水保障体系。
适应乡村振兴对水利提出的新要 求,将饮水安全转变为供水保障;将饮水管理由“自发”转变为“自愿”乐见的有序管理;加强对洪水资源的管理,用更宽阔的视野,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把更多洪水资源由水害转变为水利。
在水利发展战略上,统筹城乡、统筹季节丰歉、统筹人畜饮水与灌溉、统筹区域、统筹乡村的蓄容水与供水保障。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长远发展需要,对水利设施和人饮工程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既着眼宏观和长远,又查漏补缺,固底板,强基础,补缺板,铸长板,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建言集束JIANYANJISHU 全国政协委员刘卫昌: 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留下来 本报记者高新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刘卫昌委员建议,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动力不足,不愿来;融入不了,干不好;离职较多,留不住。
”刘卫昌说,很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在城市里没有找到理想工作后的被迫选择,个别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与岗位工作不相关,发挥作用有限,心理落差较大,主动解约离开,对基层单位工作正常开展造成影响。
刘卫昌认为,“三支一扶”计划入编难度较大、得不到村民信任难以开展工作、社会偏见和家庭环境影响等因素,也给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带来障碍。
“要建立完善基层留人用人机制。
”刘卫昌建议,有关部门统筹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服务基层项目期满出路政策,鼓励服务期满的优秀大学生扎根基层。
基层单位要放心大胆使用人才,敢于压担子,支持大学生开展工作。
除了引导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外,刘卫昌提出,高校应加强与基层单位联系,探索建立基层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实践,了解社会,深化自我认识。
同时,高校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科学规划职业方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社区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秦和: 办好新时代乡村教育 本报记者高峰 “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办好乡村教育,关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关乎乡村振兴大计。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提出,将乡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研究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持续用力,推动乡村教育再上新台阶。
“虽然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但教育教学质量总体不高,许多家长不愿意孩子上乡村学校就读。
”秦和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国家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大量乡村学生流向城镇、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就读,应统筹使用好乡村闲置教育资源,及时对教育资源布局作出动态调整和优化,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
秦和建议,应继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加大对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环节的投入,推动乡村学校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存量乡村教 师培训,通过交流轮岗、顶岗实习、支教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学校补充一批高素质教师。
同时,乡村教师的身份不要固化,要流动起来。
既要组织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也要让乡村教师有机会到城镇学校工作,打破城乡教师的二元结构,激发乡村教师队伍的活力。
“对乡村振兴而言,教育至关重要。
乡村学校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乡村能否留得住人,进而影响到乡村的产业发展和社会结构。
从这个意义上讲,振兴乡村,首先要办好乡村教育。
”秦和建议,加强乡村教育工作与乡村振兴统筹,在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全局视野下谋划和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经费安排、乡村振兴工作考核都要同时考虑教育,优先支持教育。
赋予乡村学校更多的功能,让乡村学校融入本乡本土,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高地和重要引擎。
全产业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惠农帮扶落在“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王惠兵 早春时节,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当地的深山基地内,三五个身影在“七叶一枝花”丛林里时隐时现——“80后”科技特派员苏海兰半蹲着身子,正对着身边种植药材的陈泰等农户不停地嘱咐注意事项,而一直在认真听讲的陈泰,这时才瞥见,苏海兰的额头上布满了汗水。
2014年,苏海兰来到南平做科技帮扶。
这一待,就是8年。
期间,她不仅在深山老林做科研,帮助企业建设基地,而且积极组建当地的技术团队,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民。
如今,她已带领团队在闽赣山区示范推广“七叶一枝花”、仙草、黄精等中药材近10万亩,产值20.8亿元。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实践,首创于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基层经验、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后在全国推广。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20多年来,“科特派”队伍不断壮大,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去年,福建在巩固深化科技特派员制 度上,进一步扩大工业领域科技特派员选认比例,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2319名、团队科技特派员1167个、法人科技特派员51个,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和重点行政村全覆盖。
全省已建立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17个,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转型示范点13个。
今年,全省将在全产业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
全年将精准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2000名以上,引导科技特派员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
同时,支持各县(市、区)以“一县一团”“一业一团”等方式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全省传统产业转型需求,把选认科技特派员工作向第
二、第三产业延伸拓展,其中工业领域选认比例不低于30%,引导科技特派员开展全产业链创业和技术服务。
同时,还将健全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级科技特派员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动各县、各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依托现有涉农机构或乡村振兴机构设立(加挂)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确保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最后一公里”得到落实。

标签: #服务器 #服务器 #宝塔 #carplay #工程师 #服务器 #linux #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