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感觉,责编:舒小梅

cp 8
电话:23567732013年8月18日星期日 微感觉 □付秀宏 现在微博很流行。
这种微博生活久了,明显少了一份沉静,缺少一种微感觉。
去年2月初,郭德纲在新浪微博发表一段话:“你编出花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
你骂出血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
你喊出人黄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
你学出龙叫唤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
随你叫骂,我不生气。
把脾气拿出来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叫本事。
在一个有些二的日子里,我养的狗结婚,要娶企鹅。
你说还有王法吗?” 随后,这个“德纲体”语段被迅速复制,成就了微博写段的热闹非凡场景。
有人笑着说,这种自娱自乐,就是寻找一种微感觉。
是呀,这种微感觉,更多“活”在心情小释放 层面。
应该说,郭德纲的这段话大俗大雅。
俗就不必说,雅句在于“把脾气拿出来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叫本事”。
我玩味良久,突然想“克隆”一句:“把微感觉拿出来叫本能,把微感觉留在心里叫本事。
”想一想———活在世间,把微感觉留在心里,静静的,不叫嚣,不吵闹,的确要有一种本事。
微感觉的水系,最充沛的时候是在心灵的静默期。
就像作家周晓枫所说,我把这个光亮的苹果举起来,就听到了声音,非常小的声音,类似于安静。
没有个人的体悟和安宁,这种微感觉绝对不会出现。
微感觉,有时是一个小享受,有时是一个 人想心事,有时就是散淡地向远处眺望,透过雨雾,看到心中的小村落,看到自己青涩的初恋。
这个时候,心中会来一个个微笑,嘴角飘过一丝丝涟漪。
心灵在微感觉的适意之中跳着舞,周围的天地是你一个人的,你和自己在轻轻地谈。
这是一处深藏的领地,不要人来打扰,不要人来关注,不要鸡飞狗跳。
如果微感觉来得惬意,可以仰面躺在草地上,看白杨树飒飒地响,看蓝天里的白云一丝一缕,嘴里含着一根青草,品尝说不清的滋味。
树叶像舞动的小手,在白杨树枝上摇呀摇,千只万只那样的小手,和天空说清凉,和树下躺着的我———说唐代那个叫陈子昂的悲怆。
可能,这种融入自然的微感觉,有些奢侈。
毕竟产生这种微感觉,需要的条件好好多,有闲、有心情、有天籁之景、有不想拥有什么的随意。
真的,不太容易办到;那么,就本真一点儿,就做一个大自然的潜伏者吧。
不发言,不冲撞,只是静静地看、淡淡地感受。
人,毕竟有自然的属性;周边的人,也发现身上一旦有了微感觉,就好像春风拂面,感觉很舒服。
微感觉,开始受到重视,享受礼遇。
微笑、微梦、微光、微雾、微童话、微小说、微层次、微纹理,一波又一波的微感觉来了,报到了,人们都有一丝一缕的会意和理解。
微微的,有感有觉,随处可见的小喜悦、小忧愁、小领受、小烦恼,跳着、动着,生活脉搏在看似静静的小博弈中———迈着微步。
渐渐,不少人从微感觉中化醇出了微文化,于是心胸越来越平和,心态越来越和谐。
后来,新浪微博新增了一个“悄悄关注”功能,大概就是源于人们对于这种微感觉的需求。
你可以悄悄关注某个人,不要他知道,不显示你来访,也不代表你是粉丝,更不标识你在关注;只是淡淡地停下来,微笑着领受某种趣味———最后,悄悄地我要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网络在拉动,水波纹一样的微感觉也在增长,像海中的潜流察觉不出,却在轻轻拂过。
呵呵,悄悄看,不发言,小风景,频频见。
这就是微感觉一族的风情。
鲁迅与他的 书斋 □孟祥海 1934年,《人世间》杂志的编辑写信给鲁迅,要求应允前去采访,并以书房为背景拍一张照片,鲁迅写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绝“: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重……头脑里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倘先生他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扫地欢迎也。
” 鲁迅所说“寓中亦无书斋”,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斋”度过的。
12岁至17岁鲁迅在“三味书屋”就读,18岁离开老家,直到终年为止,其寓居时间最长的一个处所,便是北平绍兴会馆内的“补树书屋”。
“补树书屋”既是鲁迅的卧室,也是书斋和茶寮。
他在这里埋头苦读,收集古董、抄写碑帖,读佛经,度过了长达七年零六个月的寂寞时光。
《<呐喊>自序》中写到:“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抄古碑……”也就是在这个书屋里,鲁迅发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声呐喊———《狂人日记》。
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时,请陈师曾为他刻了一枚印章“俟堂”,可看作是个书斋名,他还编辑了《俟堂砖文杂集》。
对于“俟堂”的含义,好友许寿裳专门问过鲁迅后,说:“我听到这里,就明白了这‘俟’字的意义,那时部里长官某颇想挤掉鲁迅,他就安静地等着,所谓‘君子居易以俟命’也。
” 20年代初,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诬为“学匪”。
“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的所在。
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居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斋取名为“绿林书屋”,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
鲁迅到上海后,有了一个更大的“书屋”———“且介亭”。
1934年至1936年,鲁迅住在上海四川路的亭子间,此地被称作“半租界”,鲁迅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且介亭”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这个“书屋”的命名也是别有一番意味! 尽管鲁迅不像其他文人那样有自己固定的“书斋”,但他一生在颠沛流离了中却始终战斗在书斋里,并为我们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力大无穷的一根羽毛 □张勇 一段亚洲女平衡大师用一根羽毛的重量展现平衡之美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表演者以一根羽毛为平衡物,一根树枝接着一根树枝地搭配起来。
当所有树枝用完,表演者还头顶着平衡系统转圈。
然而这还不是表演的最高潮,随着一根羽毛被抽走,整个平衡系统瞬间崩塌,超乎人们想像的控制难度和平衡艺术“hold”住了每位观众。
这样精深的技巧性舞蹈在习修时的最大难度是什么?表演者平衡舞大师志田美代子坦承了其中奥秘:任何舞蹈都伴随着艰辛和汗水,大家要知道,我采用的木条是天然制品,其木条搭建的焦点我们称之为“平衡点”,平衡点会受到湿度影响,而周围空气流动更会让木条摇摆不定,甚至直接吹翻本已平衡的木条。
我就只能重新来过。
表演平衡舞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听空气的声音、听风的来向和变化,观察木条的平衡、掌握自身的力度,平衡的关键取决于添加木条的时间,所谓兼具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表演好一场平衡舞。
美代子最早接触平衡舞是在1999年,当时里戈罗新马戏团还 叫做“里戈罗平衡剧院”,剧院要准备一场平衡舞,自己因此参与了其中。
实际上,剧院团长尤格斯特在1996年就研创了这种舞蹈,一直到2010年,他都独自一人秘密研习和表演这种平衡舞,长达14年时间。
平时深居简出的尤格斯特颇为低调神秘,据说他通过在瑞士山林间的多年习修和静养,发现了树枝在平衡舞中的美感,遂研创了这种颇具传奇色彩的棕枝平衡舞。
2011年,尤格斯特正替著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女演员阿玛鲁拉寻找后备力量,“为了那一刻,我等了很久,但最终落选”,美代子因此就成了尤格斯特的“替身演员”,继续研习平衡舞。
美代子的说,自己最初并未料到舞蹈会走红全球,她也不希望将走红归功于自己,“这支舞属于尤格斯特,不是我”。
美代子坦言:我们的工作、表演肯定不易,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和发展状况都不一样,但只要有付出和时间,人人都会抵达希望的位置。
最轻往往是最重。
这让我想起在米兰昆德拉的笔下,主人公托马斯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丽 莎———上帝放在篮筐里顺流漂到他的床榻之岸的孩子。
但他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
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能给自己自由。
可是,当特丽莎出走承诺给他自由的时候,不用承担责任的“轻”的时候,他却很快变得空虚难忍。
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 据说人的灵魂只有21克,我们到底能拿什么充实我们的内心?当我的灵魂远离我的躯壳,是否仅仅轻了传说中的21克?就是那比蜂鸟还轻的21克重量,真能成了一生的苦难?当我终将归去,肉体还给大地,21克灵魂呈给上帝的时候,我是否还迷失在轻与重的归属中?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无论美代子如何谦逊对待一众拥趸者的热捧,我们从那根小小的羽毛中都不难发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正所谓奋斗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成果。
选择从“一根羽毛”起步,既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凤凰涅的必经过程。
而她带给所有观者的,绝不仅仅是茶余谈后叹为观止的欣赏,更有人生中那些轻轻重重的各种问题的深深思索。
梦想 □丁婷婷 那天我在跟五岁的儿子讨论他的梦想是什么。
我问儿子:“宝贝儿,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儿子张口回答说:“我要赚好多好多的钱!买好多好多的玩具!” 我接着问“:怎样才能赚到好多钱呢?”儿子歪着小脑瓜想了一下说“:要好好学习呀!好好学习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才能赚好多钱买玩具呀。
”我搂过儿子亲了一口说:“真是妈妈的好宝贝!那妈妈的好儿子长大了要做什么工作呢?”儿子一听这话,立马立正敬礼对我说:“我要当警察!”我疑问着说:“警察?”儿子笑嘻嘻地说:“对啊!老师说了,捡到钱要交到警察叔叔手里呢。
我以后当了警察,就会有很多钱了。
” 担当 □江泽涵 十岁那年,他的父亲遭遇破产,禁不住刺激,当场脑溢血暴毙,还欠下一笔为数不小的债额。
一般的,债务人死亡后,把所属资产估价抵押即可,不足部分也一笔勾销。
而父亲的资产只够偿还债款的一半。
债权人数较多,他逐个拜访,说余下债款一定会带利息补上,请他们给一点时间。
债权人都答应了。
亲朋都觉得他太傻了,白捡的便宜干吗不要?又不违法,再说债也不是他欠的。
他却认为没有白占人家便宜的道理,父债子还天经地义。
从此,他在勤奋学习的同时,还努力工作,服务生、清洁员、促销员……可以说,只要有工资就都干。
二十年后,他还清了所有债款,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发展当然不可能如此迅速,而是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正是那些债权人。
他们都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小小年纪就有这种担当,一定是个可靠的人,值得相交,总在他遇到困惑不解时,伸出援助之手。
办了公司后,也都愿意与他做生意。
有一位债权人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在月光下,他回首往事,幼小的年纪担起偿债重任,其中艰辛旁人哪能知晓?而今日的成就,只是因为少年时期的担当而获得的,如此“担当”,可说昂贵至极。
汤包填字游戏
1 4
7 9 12

四 五 3八 2十 十
5六 8九 6十
11七10 十
十四 十五在白格内填入汉字,令横向和纵向词名符合对应提示。
(答案见下期本栏) 横向
一、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主播、著有《痛并快乐着》一书
二、印度作家、诗人,印度国歌的作者,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沉船》
三、《西游记》中一座山,孙悟空的老根据地
四、成语、比喻阴谋败露、罪行被揭发
五、亚洲大河之
一,中俄界河
六、在北天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指路人;指在路上相遇见面不相识的人
八、地中海的一部分,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
九、成语“魔高一丈”的上句
十、用葡萄酒或葡萄果实发酵渣蒸馏、加药配制而成的酒,酒名为英文译音十
一、法律对举行会议,通过议案、选举等所规定的必要人数十
二、故事影片,陈凯歌导演、王学昕、薛白、谭汪主演,1984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十
三、成语,形容违法乱纪、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或不受管教,任性胡为十
四、成语,形容人马多,兵力强大。
典出《晋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在渡江时说的话:“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十
五、长篇小说,又名《结水浒传》。
写陈希真“荡平”梁山水泊的故事 纵向
1、长白山与黑龙江的合称
2、成语,用没斑点的玉比喻人或事的完美
3、欧洲国家,首都叫都柏林
4、黑龙江最大支流
5、日本的第二大岛,是日本一级行政区,行政中心为札幌市
6、长江下游一段,在今南京市东北。
古时江面辽阔,为南北险渡,宋将韩世忠在此大破金兵
7、简称“泰斗”,比喻某一方面有名望的人
8、俗称“瓷土”,一种以高岭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
9、香港电影导演,最近导演的有《枪王之王》、《千杯不醉》、《新不了情》等10、指法律。
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或木简上,故名11、杜牧《清明》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句12、成语,指先让对方动手,等待有利时机,再一举制服对方 shuxiaoq@今日闲情05 记住是一种美好 □田治江 记住是一种美好,正如忘记是一种痛苦一样。
其实,有时记住也是一种痛苦和折磨,忘记到是一种解脱。
但是,恰恰相反,许多人就是做不到。
一些人或事能长久的被记住,一定是由于有一些东西曾深深地打动过你,或者吸引过你,让你从此再也无法忘记。
就会牢牢的存留在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总会在不经意间被一次又一次的唤醒,被一次又一次的加深和记住,成为一辈子再也无法抹去的一部分。
这是王平喝多酒对我常说的一段话,而且见我不信,还一本镇静的告诉我,你别不信,这是真的。
其实,我知道王平所说的是真的,因为他早给我说过好几次了。
数年前的一个夏天,王平无意间来到西部的一座古城。
作为爱好摄影的他,自然喜欢独自一个人到过许多城市,甚至是一些乡村。
那天,他来到那个并不起眼的县城,安顿好住宿,就一个人出去转悠去了。
那是一个西部北方的小县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简单而朴素。
就在王平转到一条不起眼的街道时,他发现这条街道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特别是那些用石头铺就的巷子,窄而简陋,但却被岁月和行人的脚步打磨的异常光滑,给人一种到了江南的感觉,沧桑而又有沉重。
同时,沿巷子两边建设的古旧的建筑,在夏天的阳光下,更显示出一种岁月的味道。
低矮的建筑,斑驳的油漆,灰白的瓦片,更能给人一种久远而又沧桑的感觉。
好像一下子退回到了过去一样,幽远而又宁静。
也许,由于是正午,加上天 气比较热,巷子里很少有行人,也不知道人们都躲在什么地方去了。
王平就这样慢慢地边走边拍,正当他拍得起劲时,在一个门框前,一个鲜活的身影突然闯进了他的镜头。
一身素色的旗袍,高挑的身材,娇好的面容,再加上她身后那古旧的建筑和门窗,一下子让王平的血液加速流动起来,他甚至忘记了按下手中的快门,就那样傻傻地自己定格在那里了。
用他的话来说,那一刻他是有点呆了,傻了。
因为那样的一幅画实在是太美了。
当他还没有反应过来时,随着一声没有见过人哪?连那声音也是软软的,有着责怪,也有着轻轻的怨怒,随后那身影就消失在他的镜头里了。
他才如梦一样的惊醒过来,可是一切都晚了,那个身影不但消失了,那扇门也关上了。
他在那条巷子里站了好久好久,却再也无法再现那一幕了。
拍片无数的王平再也忘不了那一幕,但就是没有办法再挽回了。
用王平的话来说,那样的一幅画面真的是太完美了,完美得让他始终都无法再忘记。
古旧的建筑作为背景,暗淡但有沧桑感,鲜活的人物,配以亮丽的色彩,对比鲜明,夺人眼目,抓人胸怀。
其实,我明白,如果王平当时拍下那一幅画面,或者说他真正拥有了或了解了那一幅画面,也许,他也许会慢慢地忘记的。
但是,正因为他没有来得及拍下,或者完全被那样的一幅画面所震撼而忘记了拍摄,才会让他如此的无法忘记,因而只能记住它的美好。
同时,也会被这种美好深深地折磨,甚至是痛苦着,挣扎着。
也许,就是整整一生,他再也走不出这种记住所带来的痛苦和挣扎。
因为,记住是一种美好,有时也是一种痛苦和折磨。
卢旺达奇怪的法律 汤园林 卢旺达是非洲最不发达的国家,提到它,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副脏乱差的画面。
到了那里却大跌眼镜。
无论城镇还是乡村,道路都规划有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根本看不到苍蝇蚊子到处乱飞的状况。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虽然当地天气炎热,男人们却大多数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发形也打理得很好,整体妆扮有点像要去参加国际会议的味道。
女人们则穿着颜色艳丽的衣服,大红色、嫩绿色、橙黄色,这些国内时尚女性很少理会的颜色,在卢旺达女人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更有趣的是,有流浪小孩伸手向游人要钱,却让游人犯嘀咕:这孩子穿得整整齐齐,小脸蛋也干干净净,怎么看都不得乞讨儿童啊!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在卢旺达有一条很特别的法律:凡是穿着破烂、邋遢上街的人,将被警察抓起来,在监狱里接受“教育”。
这可真是世界上最奇怪的法律,当地人为了不犯法,出门时必须穿得整齐漂亮。
除了注重个人形象,卢旺达还特别注重国家形象,这里还有另外一条特别的法律:禁止使用塑料袋,违者将处以6到12个月的 监禁。
其实,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规定,但只有卢旺达执行得最彻底,放眼望去,行人个个挎着个性十足的自制购物袋,所有东西一起收纳,根本看不到有人两手提满大包小包,更看不到塑料袋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据说,刚刚实行“限塑令”时,有个别超市为了招揽生意,偷偷为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结果被“捡了便宜”的顾客举报,受到了关门的处罚。
一个塑料袋搞垮了一家超市,可见卢旺达人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为了让居住环境更美,卢旺达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是全民义务劳动日。
这一天,所有的汽车都不许出行,人们需要拿着扫帚,拎着清水,为街道除尘去垢,为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浇水施肥。
若有人不识趣地开着汽车上街,对不起,不管你多么位高权重,都会被交警拦下来,把清洁用具递到你手中,干到规定的时间才能离开。
不光城市干净漂亮,就连农村也整齐有序,如果你家门前不够干净,会有人专门来替你打扫,不过,一切费用由农户支付。
正是因为有了种种高标准严要求,卢旺达虽然经济落后,人们却过得光鲜靓丽,毫不颓废,对社会的满意程度极高,2008年,联合国把“人居奖”授予了卢旺达的基加利市,实在是名至实归。
不欠你的 □闫养民 老牛在单位干了几十年会计,养成了“丁是丁,卯是卯”的脾气。
最近他老婆身体不好,他主动承揽了家里的“菜篮子”工程。
每天早上8点整,老牛都会准时出现在菜市场里。
这天老牛看中了菜摊上的新鲜白萝卜,他挑了个大个的让摊主一称,“一块一”摊主利索地报价。
老牛从兜里摸出钱一看,一张一块的,一张一百的,就将一百的递过去。
“您给一块得了,一百的我找不开。
”摊主大度地说。
“那怎么行?我可不能欠你的!”老牛递过去一块钱,接过萝卜,顺手拿起摊主的水果刀,利索地削下萝卜把来递给摊主。
面对摊主目瞪口呆的傻样儿,老牛很严肃地说“:小伙子,为人处事,凡涉及经济往来的,账目一定要清!”

标签: #医院 #学编程能干嘛 #cc #程序 #系统 #cfa #aspen #c盘是干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