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od消解仪是干什么用的

什么用 2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重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版) 重庆浩力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六月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概述...........................................................................................................................................4

1.总则........................................................................................................................................8 1.1
评价目的.......................................................................................................................8
1.2评价依据.......................................................................................................................8
1.3总体构思.....................................................................................................................12
1.4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时段.............................................................................12
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31.6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14
1.7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20
1.8环境保护目标.............................................................................................................24
1.9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24
1.10选址合理性分析.......................................................................................................28
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2
2.1建设项目概况.............................................................................................................32
2.2建设内容及规模.........................................................................................................32
2.3公用工程.....................................................................................................................41
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5
2.5原址拆除及在利用要求.............................................................................................45
2.5工程分析.....................................................................................................................46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5
3.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65
3.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69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5
4.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5
4.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78

5.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1175.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1175.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1195.3环保投资估算...........................................................................................................142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分析
....................................................................................................145
6.1环保投资估算...........................................................................................................145
6.2环保效益分析...........................................................................................................145
6.3费用效益比...............................................................................................................146
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47
7.1环境管理...................................................................................................................147
7.2污染物排放清单及验收要求...................................................................................148
7.3排污口规整...............................................................................................................150
7.4环境监测计划...........................................................................................................151
7.5竣工验收及管理要求...............................................................................................151
7.6环境信息公开...........................................................................................................153
8.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55
8.1建设概况...................................................................................................................155
8.2与项目有关政策及规划的符合性...........................................................................155
8.3环境质量现状...........................................................................................................155
8.4主要环境影响...........................................................................................................156
8.5环境保护措施...........................................................................................................158
8.6污染物排放情况.......................................................................................................162
8.7公众意见采纳情况...................................................................................................163
8.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63
8.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63
8.10综合结论.................................................................................................................163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概述
一、项目背景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肖家湾,成立于2000年11月,前身是重庆市卫生防疫站,是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增挂了重庆市救灾防病应急处理中心、三峡疾病监测中心、国家食品安全监测重庆中心牌子。
中心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公共卫生能力,保障人民健康”为宗旨,主要承担以下13项职责任务:一是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二是开展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三是实施免疫规划工作;四是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任务;五是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和干预工作;六是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控制工作;七是开展公众健康和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价工作;八是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九是开展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工作;十是开展实验室检验检测与评价工作;十一是开展科研和国际合作项目工作;十二是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十三是提供其他社会公益性公共卫生服务。
中心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通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及时、科学、规范地开展卫生应急,成功处理非典、霍乱等数百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地震、干旱、洪水等救灾防病工作,预防和控制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为重庆市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发挥了良好的服务保障作用。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展面临困境。
部分房屋老旧,建设不规范;卫生应急物资保存分散,无场所集中存放;实验动物房建设未能达到国家标准;实验室功能用房紧张且未相互独立,已超负荷运转多年;实验室菌毒种库未独立建设;实验样品送检无专用通道等,存在安全隐患;加之随着中心能力建设的加快,目前实验室面积已不能满足中心现行工作的需要。
中心目前用地及建筑用房等现状,与西部中心城市和直辖市的地位极不相符,现有的能力只能穷于常规工作的完成,很多对全市人民有利的需要深入开展的工作无法或无力开展。
鉴于此,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重庆市卫计委提出整体迁建请示。
重庆市卫计委高度重视中心的请示,以《关于同意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开展前期工程的批复》(渝卫复【2016】344号)(见附件1)同意中心迁建至北碚蔡家组团D18-5/05地块,并将中心的迁建工程纳入了重庆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主城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5-2020年)》,拟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中心迁建,并列入了2016年和2017年市级重点项目进行管理。

二、工程内容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以下简称“拟建项目”)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63326m2,其中地上面积44601m2,地下面积18725.00m2。
拟建项目共建设6栋建筑,1#建筑为综合楼、2#建筑为食堂、会议中心楼、3#建筑为微生物与消媒实验楼和P3实验楼、4#建筑为理化实验楼、5#建筑为体检科研楼、6#建筑为动物实验楼。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实验用房、业务用房、保障用房、行政用房为一体的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本次评价内容和评价时段
(1)评价内容根据拟建项目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排污特点,结合项目区域环境特征,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则、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

(2)评价时段本次评价时段包括施工期和营运期。

四、项目特点拟建项目从渝中区整体搬迁至北碚区,属于异地迁建,因此按新建项目进行分析评价。

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1)准备阶段2018年10月,重庆浩力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承担了“重庆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项目”环评工作。
①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②根据设计资料,针对拟建项目建设的特点,对营运期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进行识别;③在识别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对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区域内的声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等重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并尽可能给出定量数据,以论证工程的环境可行性;④对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风险防控措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阶段①现有工程情况调查针对拟建项目的特点,重庆浩力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2019年
2 月,多次对企业现有项目实验流程、污染物产排情况,污染治理措施可靠性进行了详细调查。
②环境现状调查重庆浩力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对区域环境现状中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常规因子(SO2、NO2、PM10、PM2.5)进行了收集整理,2018年12月22日,第三方监测机构重庆恒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完成了区域声环境现状监测工作。
③环境敏感区筛查本评价于2018年12月对评价范围进行了详查,查明评价范围内居民点等各类环境敏感区。
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调查、收集到的有关文件、资料,在环境现状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模型模拟、类比分析等手段,对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预测及评价。

(3)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整理各环境要素的分析、预测成果,评价工程建设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论证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邀请了有关专家进行有针对性地咨询、研讨。

六、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拟建项目施工期主要关注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为理化实验、微生物实验、污水处理站臭气、实验废水、危险废物等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论述理化实验废水、微生物实验废水、理化实验废气、微生物实验废气、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可行性、生物安全分析及措施。

七、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拟建项目属于基本预防保健、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服务设施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重庆市医疗发展需要。
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服务期采取评价所提出的措施后污染物能实现达标排放,不会加重区域环境影响程度。
公示期间,无群众和社会团体对项目提出意见。
项目在施工期和服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务期严格按照本报告书中所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后,并加强内部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
同时”制度的前提下,能实现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评价认为,项目建设可行。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重庆市北碚生态环境局、重庆恒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及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则 1.1评价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制度,根本目的是贯彻环境保护基 本国策,认真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管理方针。
编制拟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旨在通过环境调查和现场监测,了解拟建项目所处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建筑工程特征,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和投入使用后污染源的产生位置、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和最终排放量、防治污染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预测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可能产生的变化,分析本工程的建设是否存在重大环境问题,以环保法规为准绳,衡量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尽可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对策建议,为主管部门决策、工程设计和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本评价通过对拟建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和现状监测,了解项目周围的环境状况;分析拟建项目建设实施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方式,预测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并提出在施工期和建成后避免和减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对策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作出明确结论。
1.2评价依据1.2.1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2016.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6.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正)(2016.1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2018.12.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8.2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2004.4.2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4.24);(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12)《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5.28)。
1.2.2国家行政法规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1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
(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
(6)《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013.10.2);
(7)《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1998]36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3号);(10)《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保部令第35号);(11)《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12)《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1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4年9月1日,2006年11月修订);(14)《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2003.6.16颁布并实施);(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994年9月1日)。
1.2.3政府部门规章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国家环境保护部,2017.9.1;
(2)《医疗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2003.12);
(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环境保护部,2012.7.3;
(4)《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办[2013]103号),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3年11月14日;
(5)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4号),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3.11.15;
(6)《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部[2008]70号)。

(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39号令,2016.8.1);
(8)《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2003.12.26实施);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9)《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36号令,2003.8.14); (10)《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0年修正)(2011.1.8);(11)《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2017.10.1;(1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13)《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和指南》(GB21235-2007);(14)《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19号);(15)《关于印发<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医疗废物管理预案>的通知》(环办[2009]65号)。
1.2.4地方法规及文件
(1)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1]123号;
(2)《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公告[2017]第11号);
(3)《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渝府发[2016]34号);
(4)《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3]86号;
(5)《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16]19号;
(6)《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渝府发[1998]89号;
(7)《重庆市人民政府转批重庆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调整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2]4号;
(8)《重庆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渝府发[1998]90号)、《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的通知》(渝环发[2007]39号)、《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修正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有关内容的通知》(渝环发[2007]78号);
(9)《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污水、废气、垃圾)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4〕178号);(10)《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渝环发〔2017〕249号);(11)《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排污口规范化清理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渝环发[2012]26号;(12)《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70号,2013年
5 月1日起实施;(13)《重庆市主城区尘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72号,2013年
8 月1日起实施;(14)《关于转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渝环 [2014]1号);(15)《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修编)》(2008年修订);(1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4]24 号);(17)《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的通知》(渝 府办发[2016]230号);(18)《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7年3月29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19)《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渝府发 [2013]86号);(20)《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 通知》(渝府发[2015]69号);(2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的通知》(渝府发[2016]50号)。
1.2.5评价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3-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
(9)《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1.6项目依据
(1)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同意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开展前期工作 的批复》(渝卫复[2016]344号);
(2)重庆市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的批复》(渝发改社[2018]1219号)。
1.3总体构思
(1)拟建项目由渝中区整体搬迁至北碚区,属于异地搬迁。
搬迁后,原项目所在地块由政府回收,因此本次评价按新建项目进行评价,根据《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公告2018年78号)提出相应的要求,不对原项目基本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等进行分析;
(2)拟建项目放射源照射场等涉及到辐射设备,辐射设备的电离辐射影响另行评价,本评价不对辐射影响进行评价。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拟建项目属于“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中的“其他”,属于Ⅳ类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拟建项目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4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时段1.4.1评价内容 针对工程特点及性质,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
(1)概述
(2)总则
(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2评价重点根据拟建项目特点,重点分析污染物产排量,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分析污染治理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措施的可行性。
拟建项目涉及微生物实验室,重点分析生物安全,并分析风险措施可行 性。
1.4.3
评价时段 拟建项目评价时段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
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5.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根据所影响的环境要素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具体体现 在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的差异。
为了对项目的建设给区域环境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 和不利影响)做出切实和准确的评价,应识别出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所影响到的环境要 素,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筛选。
从而确定其中主要的受影响因子作为环境影响预测和评 价的重点。
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及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特征,采用矩阵法进行主要的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以工程活动的强度、影响时间的持续性、影响受体敏感性作为判别 依据,分别确定每项活动对各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由此确定各环境因子的重要性。
拟 建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
1.5-
1。
时段施工期 运营期 环境要素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 环境空气 地表水环境 地下水环境声环境 固体废物 环境风险 表1.5-1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影响产生环节施工场地、材料运输、装修 施工场地、员工生活施工场地、材料运输施工场地、员工生活 施工场地理化实验、微生物实验、P3实验室、动物实验、进出车辆、 污水处理站理化试验、微生物实验、P3实验室、动物实验、污水处理站、 员工生活污水处理站设备、进出车辆理化实验、微生物实验、P3实验室、动物实验、污水处理站、 员工生活生物安全、污水处理站、危险废物暂存间、药品库房 1.5.2评价因子筛选
(1)环境现状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SO2、NO2、PM10、PM2.5、CO、O3、非甲烷总烃、氯化氢、硫酸雾、 氨; 地表水:pH、COD、BOD5、石油类、氨氮、氰化物、粪大肠菌群、六价铬、汞、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砷、镉、铅;
地下水:K+、Na+、Ca2+、Mg2+、CO32-、HCO3-、pH、氨氮、铬(六价)、氟化物、 铁、锰、镍、铜、锌、汞、总硬度、铅、镉、砷、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氰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 声环境: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生态环境:动植物、地表破坏。

(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施工期:环境空气:TSP、有机废气、二氧化硫、NOX;地表水:pH、COD、SS、NH3-N;声环境: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运营期:环境空气:氨、硫化氢、臭气浓度、硫酸雾、非甲烷总烃、食堂油烟、病原微生物;地表水:pH、COD、SS、NH3-
N、粪大肠菌群、动植物油、总余氯;地下水:耗氧量、NH3-N;声环境: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环境风险:危险化学品风险、生物安全风险、医疗废物风险、污水处理站事故排放风险。
1.6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1.6.1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16]19号)的划分规定,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区。
本次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中SO2、NO2、PM10、PM2.5、CO、O3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硫化氢、硫酸、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非甲烷总烃参照执行《河北省地方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
标准限值见表1.6-
1。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取值时间污染物 SO2NO2PM10PM2.5 CO O3硫酸 氨硫化氢 非甲烷总烃 单位 μg/m3μg/m3μg/m3μg/m3 μg/m3 μg/m3μg/m3μg/m3μg/m3 μg/m3 表1.6-
1 小时平均或一次浓度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日平均 年平均 500 150 60 200 80 40 / 150 70 / 75 35 160(日最 200 / 大
8平均) 10
4 / 300 100 / 200 / / 10 / / 2000 / / 备注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 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附录D《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1577-2012)
(2)地表水 拟建项目废水受纳水体为嘉陵江。
根据《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 (渝府发[1998]89号)、《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重庆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调整方案的通 知》(渝府发[2012]4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万州区等36个区县(自治 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渝府办发〔2016〕19号)等规定,嘉陵江地面 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为Ⅲ类水域。
嘉陵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
标准值详见表1.6-
2。
表1.6-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L 序号 项目 III类水域标准
1 pH 6-
9 2 COD 20
3 BOD5
4 4 氨氮 1.0
5 石油类 0.05
6 粪大肠菌群
7 Cr6+ 10000
0.05
8 氰化物 0.2
9 铅 0.05 10 汞 0.0001 11 砷 0.05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12 项目镉 III类水域标准0.005
(3)地下水 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地下水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中Ⅲ类标准,具体见表1.6-
3。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4)声环境 表1.6-
3 指标pH值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氨氮 锰氟化物铬(六价) 锌铁镍铜总硬度亚硝酸盐铅砷硝酸盐汞镉氰化物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单位无量纲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 Ⅲ类标准值 6.5-8.5 ≤1000≤3.0≤250≤250≤0.2≤0.1≤1.0≤0.01≤1.0≤0.3≤0.05≤1.0≤450≤0.02≤0.05≤0.05≤20≤0.001≤0.01≤0.05 参照《重庆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渝府发[1998]90号)、《重 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园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的通知》(渝 环发[2005]45号)、《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 定调整方案的通知》(渝环发[2007]39号)、《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修正城市区域环境 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有关内容的通知》(渝环发[2007]78号),拟建项目 属于2类声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详见表1.6-
4。
表1.6-4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时段 夜间 2类 60 50
(5)生态环境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修编)》(渝府[2008]133
号),规划区属于“V1-1都市 核心生态恢复生态功能区”,主导生态功能为生态恢复,辅助功能为污染控制,特别是 水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美化和城市生态保护。
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的主导方 向是生态恢复、污染控制、污染防治和环境美化,都市核心区不仅是都市圈生态恢复的 核心,而且是重庆市、三峡库区乃至整个长江上游水环境保护的关键。
重点任务是要治 理产业结构及布局型污染破坏为先导,严格控制生产、生活废水排放。
对废弃矿区进行 综合整治,恢复矿区的生态功能。
严格“四山”的生态环境保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 态型产业。
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结合森林城市工程,严格保护“四山”地区的森林和绿 地资源;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核心区也需严格保护;区内长江、 嘉陵江等重要水域需重点保护。
1.6.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 施工期废气执行重庆市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中主城区限值。
执行标准详见表1.6-
5。
1.6-
5 序号1234 重庆市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污染物项目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二氧化硫 0.2 氮氧化物 1.2 非甲烷总烃 4.0 颗粒物 1.0 运营期污水处理站在运行过程中其周边的氨、硫化氢及臭气浓度执行《医疗机构水 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
3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的 标准要求;臭气浓度的厂界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二级“新 改扩建”厂界标准值要求;实验中产生的硫酸雾、非甲烷总烃执行重庆市地方标准《大 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中主城区限值;食堂油烟执行重庆市地方 标准《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859-2018),执行标准详见表1.6-6、1.6-
7、 1.6-8、1.6-
9。
1.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序号 控制项目 标准值
1 氨(mg/m3) 1.0
2 硫化氢(mg/m3) 0.03
3 臭气浓度(无量纲) 10 1.6-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序号
1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控制项目臭气浓度(无量纲) 标准值20 1.6-8重庆市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序号 污染物项目 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15m)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1 硫酸雾 45 1.5 1.2
2 非甲烷总烃 120 10 4.0 1.6-9重庆市地方标准《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859-2018) 污染物项目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油烟 1.0 非甲烷总烃 10.0 注: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指任何1小时浓度均值不得超过的浓度
(2)废水 施工期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
拟建项目设置施工场地,施工营地设置旱 厕,生活污水经旱厕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 市政污水管网,经蔡家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2006
年5月8日修改)中一级B标准后排入嘉陵江。
运营期实验室废水和体检中心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 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生化池处理后达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蔡家污水处理 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006
年5月8日修改) 中一级B标准。
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标准详见表1.6-10、1.6-11、1.6-12。
1.6-10 序号123456789101112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 控制项目 预处理标准 粪大肠菌群数(MPN/L) 5000 pH 6~
9 化学需氧量(mg/L) 250 悬浮物(mg/L) 60 氨氮(mg/L) - 动植物油(mg/L) 20 石油类(mg/L) 2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10 色度(稀释倍数) - 挥发酚(mg/L) 1.0 总氰化物(mg/L) 0.5 总汞(mg/L) 0.05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总镉(mg/L) 0.1 14 总铬(mg/L) 1.5 15 六价铬(mg/L) 0.5 16 总砷(mg/L) 0.5 17 总铅(mg/L) 1.0 18 总银(mg/L) 0.5 19 总余氯(mg/L) / 1.6-1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96)三级标准 pH COD BOD5 SS 氨氮 动植物油 6~
9 500 300 400 45* 100 注:“*”表示《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中浓度。
1.6-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单位:mg/L 序号 控制项目 一级B标准
1 pH 6~
9 2 COD 60
3 BOD5 20
4 SS 20
5 动植物油
3 6 石油类
3 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8 氨氮 20
9 色度(稀释倍数) 30 10 粪大肠菌群数(个/L) 10000 11 总汞 0.001 12 总镉 0.01 13 总铬 0.1 14 六价铬 0.05 15 总砷 0.1 16 总铅 0.1 17 总银 0.1 18 挥发酚 0.5 19 总氰化物 0.5 20 总余氯 <0.5* 注:“*”表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96)一级标准中浓度。

(3)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营期噪 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执行标准详见1.6-13、 1.6-14。
1.6-1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单位:dB(A)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昼间噪声限值70 夜间噪声限值55 1.6-1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类别 昼间
2 60 单位:dB(A) 夜间50
(4)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 危险废物:执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部令第39号)、《危险废物贮存污染 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 医疗废物: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0年修正)。
1.7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7.1评价工作等级
(1)大气环境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大气环境 影响的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依据,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拟建项目的大气评价工 作进行分级。
估算模式中第
i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的定义见下列公式: Pi=Ci/C0i×100% 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1h地面空气质量浓度,µ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µg/m3 ①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定依据 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7-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评价工作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表1.7-
1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Pmax≧10% 1%≦Pmax<10%Pmax<1% ②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筛选。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见表1.7-
2。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价因子 表1.7-2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表 平均时段 标准值(µg/m3) 标准来源 硫化氢硫酸氨 非甲烷总烃 小时平均小时平均小时平均 小时平均 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300 (HJ2.2-2018)附录
D,《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200 《河北省地方标准》 2000 (DB13/1577-2012),《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③评价等级的确定 拟建项目位于北碚区蔡家组团
D18-5/05,周边主要为办公用地、道路用地、工业用 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 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敏感区域。
由于拟建项目运营期废气为理化实验废气、 微生物实验废气、P3
实验室废气、消媒实验室废气、污水处理站臭气、食堂油烟,主 要的污染因子为硫化氢、硫酸雾、氨、非甲烷总烃、油烟。
理化实验室废气经碱液喷淋 塔处理后,引至楼顶排放,微生物实验室废气、P3
实验室和毒理与消媒楼实验室废气 经活性炭处理后引至楼顶排放,污水处理站臭气引至楼顶排放,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 处理后引至楼顶排放,因此运营期废气产生量较小,Pmax<1%,大气环境等级确定为
级。

(2)地表水环境 拟建项目废水经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蔡家污水处理厂,根据《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排放方式为间接排放,地表水评价等级为
级。

(3)地下水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属 于Ⅳ类建设项目,专业实验室中P3、P4生物安全实验室属于Ⅲ类建设项目,选择类别 最高,因此拟建项目为Ⅲ类建设项目。
拟建项目位于北碚同兴工业园区,不涉及集中式 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及以外的补给径流区,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源以外的国家或者地方政 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及以外的补给径流区,不涉及特殊地下水资源 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属于不敏感区域,因此,拟建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4)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关于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等级划分依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口数量来确定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拟建项目位于北碚区蔡家组团
D18-5/05,处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建成投产后噪声 源较少,根据预测,对环境保护目标新增噪声级约1.7dB(A),不超过3dB(A),且拟建 项目所处环境为非敏感区,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少。
按照导则关于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 分依据,拟建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2级。
表1.7-
4 项目建设规模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受影响人口及噪声值变化 评价等级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小型(GB3096-2008)1、2类影响人数变化不大,变化值在3dB(A)以下 二级
(5)生态环境 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 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判定依据如下表
1.7-5所示: 表1.7-
5 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特殊敏感生态区域 重要敏感生态区域 一般区域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 面积2~20km2或长度50~100km 一级一级二级 一级二级三级 面积≤2km2或长度≤50km 一级三级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拟建项目总占地面积为0.047km2,占地范围远小于2km2,项目所在地区域生态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不属 于重要敏感生态区域和特殊敏感生态区域,影响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 动植物天然集中区、重要湿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
因此,生态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评价。

(6)环境风险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附录
C危险物质及工 艺系统危险性(P)的分级”。
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按下式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式中:q1,q2,…,q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
t;Q1,Q2,…,Q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将Q值划分为: ①Q<1时,该项目风险潜势为I; ②当Q≥1时,将Q值划分为:①1≤Q<10;②10≤Q<100;③Q≥100。
根据拟建项目原辅材料一览表可知,拟建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物质,实验室所涉及的 化学物质用量较小,本次评价选取几种用量最大的化学物质进行评价等级的判定。
拟建 项目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详见表
1.7-
6。
危化品名称硫酸盐酸硝酸 二硫化碳高氯酸 乙醚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硼氢化钾氰化钾 合计 表1.7-6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计算表 临界量(t) 最大储存量(t) 10 0.0458 7.5 0.0297 7.5 0.0175 10 0.0315
5 0.0088 10 0.013 100 0.001 50 0.0113
5 0.0059 0.25 2.00E-07 / 1.65E-01 比值(Q)
4.58E-033.96E-032.33E-033.15E-031.76E-031.30E-031.00E-052.26E-041.18E-038.00E-071.85E-02 根据表1.7-6可知,拟建项目营运期使用的危险物质量很小,其存储量与临界量比 值Q=0.1235,小于
1。
拟建项目风险潜势为
I。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项目风险潜势为I时,环 境风险评价仅需仅需简单分析。
1.7.2评价范围 根据项目特征、区域环境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确定拟建项目的评 价范围。
拟建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详见表1.7-
7。
表1.7-7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一览表 序号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范围
1 环境空气 三级 不设置评价范围 2地表水环境3地下水环境 三级B三级 不涉及地表水环境风险,不设置评价范围同兴工业园区所在的独立水文地质单元,面积为72.78km2
4 声环境 二级 场界外200m以内的区域
5 生态环境 三级 场界外200m以内的区域
6 环境风险 简单分析 不设置评价范围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8环境保护目标 1.8.1周边环境关系 拟建项目位于北碚区蔡家组团D18-5/05,东面临G75兰海高速绿化保护带,南面 临二期预留用地、城市支路、规划轨道交通用地,西面临1条冲沟(山王沟),北面临 三期预留用地。
拟建项目周边关系详见表1.8-1及附图
3。
表1.8-1拟建项目周边环境关系一览表 与拟建项目场地 序号 名称 方位 备注 最近距离/m
1 G75兰海高速
E 44 双向六车道,宽36m,时速120km/h 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
2 E 司 产量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数 136 据采集系统等的开发、设计、制造、 销售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3 预留医疗卫生用地
S 紧邻 目前为空地,暂无具体方案
4 城市支路
S 紧邻 双向两车道,宽
8m
5 规划轨道交通用地
S 紧邻 目前为空地,暂无具体方案
6 山王沟
W 10 无水域功能,为季节性冲沟
7 重庆中电模具有限公司
W 工模具钢锻造、精加工、热处理、
23 模胚产品制造
8 G212
W 紧邻 双向两车道,宽12m
9 预留医疗卫生用地
N 紧邻 目前为空地,暂无具体方案 10 中国石油加油站
N 28 / 11G75兰海高速三溪口入口
N 105 / 12 高压线
N 22 国家电网110kV高压线 1.8.2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位于北碚区蔡家组团,根据现场调查,拟建项目区域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且不属于生态敏感区与脆弱区,未规划集中饮用水源地,不在北碚区划定的生态保护红 线范围内。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见表
1.8-
2。
表1.8-2声环境保护目标统计表 序号 环境保护目标名称 方位 与拟建项目场地最近距离/m 环境保护目标特征
1 市公安局
S 8 行政办公 1.9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9.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正) 拟建项目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年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的“三十
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24预防保健、 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服务设施建设”。
拟建项目属于鼓励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重庆市产业投资准入工作手册》(渝发改投〔2018〕541号) 拟建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根据《重庆市产业投资准入工作手册》(渝发改投 〔2018〕541号),北碚区属于主城区。
表1.9-1拟建项目与重庆市产业投资准入工作手册的符合性[摘抄] 类型 条件 符合性分析 不予准入 类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项目(2011年本)(修正)》 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超过《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渝办发〔2012〕142号)限值以及不符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区域布局规定的工业项目。
在环境容量超载的区域(流域) 增加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拟建项目属于预防保健、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服务设施建设,为鼓励类项目 不属于 四山保护区域内的工业项目 不属于 长江鱼嘴以上江段及其一级支流汇入口上游20公里、嘉陵江 及其一级支流汇入口上游20公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口 上游20公里范围内的沿岸地区(江河50年一遇洪水位向陆域 不属于 一侧1公里范围内)的重金属(铬、镉、汞、砷、铅等五类重 金属,下同)、剧毒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业项目 主城区以外的各区县城区及其主导上风向5公里范围内,燃煤拟建项目使用电能,不属 重点区域不予准入 类 电厂、水泥、冶炼等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区域进行工业化城 镇化开发生态红线控制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人口聚集区涉重金属排 放项目 于大气污染严重项目不属于不属于 主城区内环以内工业项目;内环以外燃煤电厂(含热电)、重不属于,拟建项目使用电 化工以及使用煤和重油为燃料的工业项目。
能 拟建项目距离嘉陵江较远 长江、嘉陵江主城区江段及其上游沿江河地区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以及存在严重环境安全风险的产业项目。
(约2km),不属于沿河地区,且拟建项目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对 嘉陵江影响较小。
拟建项目营运期外排大气 限制准入 类 大气污染防治一般控制区域内,限制建设大气污染严重项目。
污染物主要为有机废气、无机废气、含病原微生物废气、臭气、油烟等,且排放量较小,不属于大气污染 严重项目 且拟建项目取得了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 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函》(渝发改社函[2016]365号)(见附件1)和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育委员会《关于同意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渝卫复[2016]344号)(见附件2),同意拟建项目开展前期工程。
1.9.2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
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和精神疾病。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肺结核发病率降至58/10万,基本消除血吸虫病危害,消除疟疾、麻风病危害。
做好重点地方病防控工作。
加强口岸卫生检疫能力建设,严防外来重大传染病传入。
开展职业病危害普查和防控。
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
拟建项目属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艾滋病、麻疹等疾病预防控制,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相关要求。

(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
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拟建项目为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卫生与健康事业添砖加瓦,符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关要求。

(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9号)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9号),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开展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提高对传染病、慢性病、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
加强卫生应急、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血站、卫生计生监督能力建设。
提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疑难病症防治能力。
支持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建设。
拟建项目为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9号)相关要求。

(4)《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第40号令)根据《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第40号令),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系,提高对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对暴发疫情、中毒及生物化学恐怖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和反应能力,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重点加强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使其成为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管理指导中心、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和疾病信息管理中心,具备对重大疾病综合防治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综合处理能力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指导能力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综合防治与干预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符合国家实验室认可要求的检验检测中心,重点加强应急检验、艾滋病、脊髓灰质炎和毒物检测等实验室建设,具有鼠疫、霍乱、炭疽等法定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病原检测分离能力;传染病菌毒种安全管理能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加强预防医学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建立和造就一批能够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的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
项目建设符合卫生部第40号令的要求。
拟建项目属于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符合《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第40号令)相关要求。

(5)《重庆市十三五规划》根据《重庆市十三五规划》,将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等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作为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提出大力推进重庆健康事业建设,不断完善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卫生计生治理体系。
以基层为重点,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
分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等技术,构建以人为中心,横跨多个体系,覆盖多个行业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注重健康环境打造,着力改善妇女、儿童、老年人、贫困人口、流动人口、职业危害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公平。
大力加强人口监测评估,完善人口政策,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按照“补短板、促均衡、上水平”的思路,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卫生应急、血液安全保障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拟建项目属于《重庆市十三五规划》中的社会事业重点项目,拟建项目的建设符合《重庆市十三五规划》要求。

(6)《重庆市卫生计生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重庆市卫生计生发展“十三五”规划》,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完善慢性病管理“的思路。
强化疾病防治能力建设。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继续加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加强区县(自治县)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提升检测能力。
整合公共卫生资源,逐步将市结核病防治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整合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作。
拟建项目属于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符合《重庆市卫生计生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要求。

(7)同兴工业园区(蔡家组团产业片区)规划拟建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组团,属于蔡家组团的规划范畴,用地性质为A5医疗卫生用地,且拟建项目取得重庆市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见附件3),因此拟建项目符合重庆市规划,符合北碚区规划,符合蔡家组团规划。
1.10选址合理性分析1.10.1“三线一单”符合性
(1)生态保护红线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渝府发〔2018〕25号),北碚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50.33km2,占区域总面积的19.99%,拟建项目不在北碚区划定的生态红线范围内。

(2)环境质量底线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分析可知,北碚区为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但拟建项目不排放超标因子;地表水的各个因子浓度占标率均小于
1,各个指标因子均低于该区域环境容量,因此拟建项目建设不会突破该区域环境保护底线。

(3)资源利用上线拟建项目所需利用资源主要为水资源,能源为电。
拟建项目新增用水量较小,其中水用量为28618.27m3/a。
区域供水系统及供电系统较为完备,因此拟建项目建设远远低于该区域的资源利用上线,不会对该区域其他产业发展造成制约,符合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与《同兴工业园区(蔡家组团产业片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符合性分析如表1.10-
1。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10-1与同兴工业园区(蔡家组团产业片区)产业发展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符合性分析 序类别 号 禁止类负面清单 限制类 拟建项目符合性 总体要求 在长江、嘉陵江江段及其上游沿江河地区严格限制可能对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的化工、造纸、印染、化学原料药、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以及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汞、铬、镉、铅和类金属砷)的工业项目, 其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以及超出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项目。
混凝土搅拌项目 高耗水、水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工业 企业 / 拟建项目属于预防保健、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服务设施建设,不属于工业项目,符 合不属于,符合 轮胎制造、再生橡胶制造、橡胶加工(汽车零部件类橡胶制品除外,但 不含混炼工艺)、橡胶制品翻新项目,皮革、毛皮、羽毛(绒)制品、 / 不属于,符合 鞋业制造、化学纤维制造、纺织品制造项目 涉及喷涂工艺的家具制造项目
1 行业 有毒有害及危险品仓储、物流及配送(其他不受禁止类项目配套设置不 受限制) / 不属于,符合 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由废旧资源直接产生危险废物、重金属废 水的再生利用项目 生产工 材料产业
2 艺 电子信息产业 生物医药新建食品加工项目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生产工艺、冶炼工艺涉及排放重金属(汞、铬、镉、铅和类金属砷)生产工艺; / 不属于,符合 / 不属于,符合 - 不属于,符合 - 不属于,符合 3产品 材料产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品,冶炼材料产品 - 不属于,符合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10.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GB50881-2013)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GB50881-2013),疾控中心的选址,应 符合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要求。
疾控中心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详见表1.10-
2。
表1.10-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GB50881-2013)符合性 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
1 质条件 拟建项目所在地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较好 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拟建项目位于北碚蔡家组团,水、电设施完备,
2 础设施 地块南侧、西侧均临道路,交通便利
3 地形宜规整、交通方便 拟建项目地块规整,交通便利
4 应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 拟建项目占地范围及周边均无饮用水源保护区 拟建项目避开了化学、生物、噪声、振动等污 染源、干扰源及易燃易爆场所,北侧有
110kV应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 高压线,平面布局充分考虑了该情况,北侧布5电磁场等污染源、干扰源及易燃易爆 置综合楼和应急、食堂、会议中心楼,各类实场所 验室远离高压线。
距离东侧兰海高速44m,距 离较远,根据监测,声环境质量满足相关要求。
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 洪水、山洪等自然灾害地段。
对建筑拟建项目不位于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 6抗震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或采洪水、山洪等自然灾害地段 取有效措施;严禁在抗震危险地段建 造疾控中心的各类建筑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1建设项目概况2.1.1项目地理位置 拟建项目位于北碚区蔡家组团D18-5/05地块,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地块南侧临城市支路,西侧临G212,北侧距离G75兰海高速三溪口入口105m,交通便利。
2.1.2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整体搬迁);
(2)建设单位: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项目性质:新建;
(4)建设地点:北碚区蔡家组团D18-5/05地块
(5)建设内容:8栋建筑,1#建筑为综合楼、2#建筑为食堂、会议中心楼、3#建筑为微生物与消媒实验楼和P3实验楼、4#建筑为理化实验楼、5#建筑为体检科研楼、6#建筑为动物实验楼、7#建筑为仓库后勤用房、8#建筑为车库及设备用房。

(6)占地面积:70亩
(7)建筑面积:63326m2
(8)项目投资:5293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61万元
(9)工作制度:全年工作300天,8小时/天。
(10)劳动定员:总员工数279人2.2建设内容及规模2.2.1建设内容拟建项目总建筑面积63326m2,其中地上面积44601m2,地下面积18725.00m2。
拟建项目共建设6栋建筑,1#建筑为综合楼、2#建筑为食堂、会议中心楼、3#建筑为微生物与消媒实验楼和P3实验楼、4#建筑为理化实验楼、5#建筑为体检科研楼、6#建筑为动物实验楼。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实验用房、业务用房、保障用房、行政用房为一体的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配置279人,其中实验人员150人,行政后勤人员129人。
拟建项目工程组成见表2.2-
1,单体建筑功能设置见表2.2-
2。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2.2-1项目组成表 工程类型微生物与消媒实验楼 (3#建筑) 主要建设内容共4F,建筑面积9338.92m2,1~3F设置微生物实验室,4F设置消媒实验室。
主体工程 P3实验楼(3#建筑)共1F,建筑面积668.16m2,设置细菌实验室、P3实验室。
理化实验楼(4#建筑)共4F,建筑面积7004.79m2,设置理化实验室。
体检科研楼(5#建筑)共4F,建筑面积4157.38m2,设置放射源照射室、体检、科研。
动物实验楼(6#建筑)共3F,建筑面积1640.16m2,设置动物实验室。
综合楼(1#建筑)共5F,建筑面积9857.38m2,设置业务综合、行政办公。
食堂(2#建筑)位于2#建筑1F,建筑面积为1183.04m2,提供职工餐饮。
会议中心楼(2#建筑)位于2#建筑2~3F,建筑面积为1868.55m2 辅助工程 地下车库柴油发电机房 变配电所 位于地下-1F、-2F,建筑面积16290.75m2,设置室内停车位422个。
位于地下-2F,建筑面积为185.45位于地下-2F,建筑面积642.01m2 档案室 位于地下-2F,建筑面积181.45m2 应急用房 位于地下-2F,建筑面积103.59m2 培训室 位于地下-1F,建筑面积563.13m2,主要用于疾控中心职工的培训。
冷库 位于地下-2F,建筑面积611.75m2 洗消场 位于地下-1F、-2F,建筑面积456.08m2 储运工程 丁类库房省级菌(毒)种保藏 中心微生物库房 位于地下-1F,建筑面积2626.05m2位于地下-1F,建筑面积865.53m2位于地下-1F,建筑面积64.14m2 公共工程 生物样本留存库给水排水 供电供气 通风 位于地下-1F,建筑面积132.468m2 由市政管给水网接入。
实行雨污分流,雨水排入地块南侧和西侧的市政雨水管网,最终排入嘉陵江;项目区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地块南侧市政污水管网,最终经蔡家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嘉陵江。
由市政供电系统供电。
设置1台12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并设置UPS电源作为实验室备用电源。
由市政燃气管网供给。
办公、会议室、食堂、电子图书馆、职工活动中心等采用自然通风。
实验用房、设备间、变配电室、开闭所、弱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电梯机房、水泵房等设置机械通风。
P3实验室防护区的排风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放。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类型空调 废水 环保工程 废气 噪声 地下水固废 主要建设内容1#、2#建筑及3#、4#、5#、6#建筑办公部分采用变制冷剂流量(VRV)空调系统。
3#、4#、5#、6#建筑实验用房部分采用净化多联机及直接膨胀式净化空调系统。
地下层对外培训室及消控室、值班室、电梯机房等需要制冷的设备用房设置分体空调。
微生物实验室及洗消废水经微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排污市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20m3/d,采用“一级强化+消毒”工艺,消毒方式采用“臭氧+紫外线”消毒。
理化实验室废水经预处理池“沉淀+中和”后,进入理化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排污市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5m3/d,采用“一级强化+消毒”工艺,消毒方式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动物实验室废水经动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排污市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20m3/d,采用“一级强化+消毒”工艺,消毒方式采用“臭氧+紫外线”消毒。
P3实验室废水经P3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排污市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5m3/d,采用“一级强化+消毒”工艺,消毒方式采用“高温高压+过氧化氢”消毒。
生活污水经生化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96)三级标准后排污市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60m3/d。
微生物及消媒实验室废气、理化实验室废气、动物实验室废气、P3实验室废气经三级过滤系统过滤后引至楼顶排放,其中初效过滤器效率50%,中效过滤器效率90%,高效过滤器效率99.9%。
污水处理站臭气收集后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引至3#微生物及消媒实验楼楼顶排放,处理效率90%。
食堂油烟经集气罩收集后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引至2#楼楼顶排放,处理效率90%。
车库汽车尾气采用机械抽风,引至附近绿化带建筑竖井排放。
柴油发电机废气经专用管道收集后引至微生物实验室楼楼顶排放。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基础减振、建筑隔声 废水处理设施为重点防渗区,项目废水处理站采用地埋式废水处理站,各构筑物采取防渗处理,同时对废水处理装置需进行严格检查。
废水输送管道采用PVC塑料管,管道在管沟内可视化铺设,不得埋地,管沟做好防渗处理。
医疗废物暂存间必须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指南(试行)》的通知》(渝环〔2016〕453号)等执行。
所有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都必须分别储存于专用容器中,容器应加盖密闭,存放地面进行防渗处理。
对于其它场地做一般地面硬化。
3#微生物及消媒实验楼1F、2F设置污物暂存间,建筑面积均为11.78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类型绿化 主要建设内容m2,收集微生物实验室、消媒实验室、P3实验室危险废物;5#1F设置污物暂存间,建筑面积为11.78m2,6#动物实验楼1F设置污物暂存间,建筑面积11.02m2,收集动物实验室危险废物;生活垃圾采用移 动式垃圾箱及立式垃圾桶收集。
绿化面积约15481.26m2,绿地率达到30.01% 建筑序号 建筑名称 1# 综合楼 食堂、会议2# 中心楼 微生物及消媒实验3# 楼 P3实验室理化实验4# 楼 体检科研5# 楼 表2.2-2单体建筑功能布置一览表 楼层 功能布置 1F 办公室、储藏室、会议室、荣誉室 2F 办公室、会议室、机房 3F 会议室、办公室 4F 会议室、办公室 5F 会议室、办公室 1F 食堂、餐厨垃圾暂存间、车库 2F 多功能厅 3F 会议室 耐药检测室、NGS
建库、狂犬检测室、禽流感检测室、虫媒病毒培 1F养室、呼吸道病毒培养室、流感病毒细胞培养室、PCR扩增、流感 病毒鸡胚培养室、核酸提取室、生化免疫室、 出血热实验室、腹泻实验室、手足口病毒分离实验室、手足口血清 实验室、脊灰实验室、麻疹风疹实验室、梅毒实验室、丙肝检测实2F 验室、乙肝检测实验室、CD4检测实验室、V1实验室、血液实验 室 PFGE实验室、核酸检测、椰毒假孢菌参比实验室/国家食品安全风 3F险监测实验室、百级实验室、肠道菌检测室、流脑栓检测室、军团 菌检测室、人畜共患病实验室 霉菌室、分歧杆菌室、空气消毒实验室、消毒鉴定实验室、百级实4F 验室、毒饵药效实验室、药效实验室 1F 细菌实验室、P3实验室、病毒实验室 空气样品室、土壤研磨室、土壤阴凉室、水样采集器皿存放洗涤室、1F 涉水产品室、国家食品参比实验室、尿碘实验室、尿氟实验室 纯水室、洗涤室、天平室、消化室、高温室、无机实验室、原子吸2F 收室、原子荧光室、ICP-MS室、生物材料实验室 环境实验仓实验室、纯水室、食品样品室、食品预处理室、食品感3F 官室、离子色谱室、气相色谱室、分析室 VOCS检测室、纯水室、液相色谱室、液质室、ICP-MS室、气质4F 室、前处理区、标样存放区、仪器分析区 电测听、B超、皮肤科、五官科、放射源照射室、DR室、X光室、1F 放射源照射室 放免分析实验室、放射生物学实验室、职业卫生仪器室、体检办公2F 室、诊室 3F办公室、会议室、电子磁共振谱、应急设备存放、全身计数器室、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高活性样品处理室、 4F 办公室、档案室、样品暂存、涉密档案室、涉密办公室 1F 动物实验 6# 2F 楼 3F 饲养室
培育室、操作室、观察室解剖室、生化室、微生物室、细胞培养室 诊室、实验室、省级菌(毒)种保藏中心、丁类库房、培育室、操 后勤、车库-1F 作室、观察室、多功能厅、 7#、8#及设备用 ARSL-3(小动物)、ARSL-3(中动物)、冷库、洗消场、应急用房、 房 -2F 车库、档案室 2.2.2总平面布局 总体分为业务区,实验室区,后勤库房区,体检科研区几大部分,业务区包括综合 楼和食堂、会议楼,综合楼用于办公,食堂、会议楼用于生活及会议。
实验室区包括微 生物及消媒实验楼、理化实验楼、动物实验楼,实验类型分工明确,微生物实验位于微 生物及消媒实验楼,理化实验位于理化实验楼,动物实验位于动物实验楼。
体检科研区 包括体检科研楼,主要用于职业卫生体检科研。
P3
实验室位于微生物及消媒实验楼南 侧,单独隔离出一块区域设置。
后勤库房区主要位于地下-
1、-2F层。
生化池位于地块南侧,各污水处理站位于各实验室1F,污水处理站臭气收集后引 至各实验室楼顶排放。
酸雾塔和活性炭吸附箱均位于4#理化实验室楼楼栋。
食堂油烟 排放口位于食堂楼栋。
每栋实验楼设置污物间,方便实验室污物的收集。
2.2.3业务范围 根据拟建项目提供资料,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任认 可的检测能力范围共1461项,其中辐射类155项,非辐射类1306项。
2.2.4原辅材料 根据拟建项目业务范围,原辅材料见表2.2-4~2.2-
6。
表2.2-4拟建项目原辅材料一览表(理化实验室) 序号 类别 试剂名称 用途 级别与规格年用量(瓶)
1 丙三醇 HPLC AR500mL/瓶 2瓶
2 冰乙酸 HPLC AR500mL/瓶 5瓶
3 乙腈 HPLC 色谱级4L/瓶 80瓶
4 甲醇 HPLC 色谱级4L/瓶 50瓶
5 化学试剂 乙酸乙酯 HPLC 色谱级4L/瓶 10瓶
6 正己烷 HPLC 色谱级4L/瓶 10瓶
7 丙酮 HPLC 色谱级4L/瓶 10瓶
8 乙醇 HPLC AR500mL/瓶 20瓶
9 1%次氯酸钠溶液 / AR500mL/瓶 5瓶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氯仿 HPLC 4L/瓶 5瓶 11 硫酸 消化样品 500mL/瓶 50
瓶 12 盐酸 消化样品 500mL/瓶 50瓶 13 硝酸 消化样品 2.5L/瓶 50瓶 14 氢氧化钠 化学实验 500g/瓶 5瓶 15 无水硫酸钠 干燥试剂 500g/瓶 50瓶 16 甲苯 HPLC 色谱级4L/瓶 10瓶 17 二氯甲烷 HPLC 色谱级4L/瓶 20瓶 18 叔丁基甲醚 HPLC 色谱级4L/瓶 5瓶 19 二硫化碳 样品提取 500mL/瓶 50瓶 20 石油醚 样品提取色谱级4L/瓶 20瓶 21 甲基叔丁基醚 样品提取色谱级4L/瓶 5瓶 22 高氯酸 样品提取 500mL/瓶 10瓶 23 氯化钠 实验试剂 500g/瓶 20瓶 24 碘化钾 实验试剂 500g/瓶 5瓶 25 三氧化二砷 基准试剂 100g/瓶 1瓶 26 纳氏试剂 实验试剂 250ml/瓶 10瓶 27 乙醚 实验试剂 500mL/瓶 10瓶 28 高锰酸钾 实验试剂 500g/瓶 2瓶 29 过氧化氢 实验试剂 500ml/瓶 20瓶 30 硼氢化钾 实验试剂 500g/瓶 10瓶 1mg/ml 31 氰化钾 标准试剂 2瓶 (100ml/瓶) 表2.2-5拟建项目原辅材料一览表(微生物及消媒实验室、P3实验室) 序号 类别 试剂名称 用途 级别与规格年用量(瓶)
1 琼脂类 细菌培养 600ml/瓶 200瓶/年
2 液体培养基类 细菌培养 600ml/瓶 200瓶/年 3培养基SS平板细菌培养个60000个/年
4 血琼脂平板 细菌培养 个 500个/年 其他各类细菌增
5 细菌培养 毫升 10000 菌培养基
6 核酸提取试剂 提取核酸 / 30盒/年
7 RNA提取试剂 提取核酸 / 12盒/年(HIV)
8 DNA提取试剂 提取核酸 600ML 60盒/年
9 纯化试剂 提取核酸 / 20盒/年 10 化学试剂凝胶回收试剂 提取核酸 / 20盒/年 11 PCR检测试剂 核酸检测 10g/瓶 60瓶 12 热剂合酶(Taq酶)提取核酸 0.5mL/支 60支/年 13 三氯甲烷 细胞培养 500mL/瓶 2瓶 14 乙醇 提取核酸 AR500mL/瓶 60瓶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电泳试剂(硼酸、 15 电泳 500mL/瓶 1瓶 磷酸等) 16 乙醚 提取核酸 500mL 1瓶 17 乙酮 提取核酸 500mL 2瓶 18 84
消毒液 消毒 500mL 25瓶 19 乙醇 提取核酸 500mL/瓶 10瓶 20 异丙醇 提取核酸 500mL/瓶 10瓶 21 硫酸 缓冲液 500mL 2瓶 22 盐酸 缓冲液 500mL 10瓶 表2.2-6拟建项目原辅材料一览表(动物实验室)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小鼠 / 450
2 大鼠 / 400
3 豚鼠 / 800
4 兔子 / 100 另外,疾控中心还会应对一些紧急外出情况,外出应急物资主要包括消杀剂(如
氯异氰尿酸)、防护用品、喷雾器、个人生活用品等。
2.2.5
主要设备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拟建项目主要见表2.2-7~2.2-10。
表2.2-7拟建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理化实验室)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台)
1 氨基酸分析仪(液相色谱) 1100
1 2 气质联用仪 7890A/5975C
1 3 超高压液相色谱仪 Acquity
1 4 全自动凝胶净化系统 GPC&uVap
1 5 自动固/液体直接测汞仪 Hydra

C 1
6 气相色谱仪 GC-2010puls
1 7 GC/MS/MS QuattromicroGC
1 8 离子色谱仪 ICS-2100
1 9 气质联用仪 ClarusSQ8
1 10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TripleQued4500
1 11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AFS-9780
1 12 气相色谱仪 GC-2010
1 1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LCQAdvantageMAX
1 1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AA-6800
1 15 原子吸收光谱仪 AA800
1 16 加速溶剂萃取仪 ASE300
1 17 气相色谱仪 7890A
1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微波消解仪 ETHOS

1 1 19 全自动消解装置 DEENAII
1 20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kjeltec8400
1 21 气相色谱仪+自动热脱附仪及配件 ATD65+CLARUS680
1 22 顶空气相色谱仪 CLARUS
680
1 23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仪 LC-AFS9760
1 24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 SYNAPTG2-
S 1 25 凝胶色谱气质联用仪 SQ8+7890B+FLEXAR
1 26 电感藕合等离子质谱仪 ICAP
QC
1 27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 7890B+4660
1 28 电感藕合等离子光谱仪 OPTIMA8300
1 29 电感藕合等离子质谱仪 7700X
1 30 气相色谱仪 7890B
1 31 全自动固相萃取 SPE-03-02
1 32 原子吸收光谱仪 pinaacle900z
1 33 原子吸收光谱仪 pinaacle900f
1 34 微波消解 sw-
4 1 35 微波消解
(2) PRO
1 36 离子色谱仪 ICS-5000
1 37 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 1300.9
1 38 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仪 Qeactive
3000
1 39 电感藕合等离子光谱仪 OPTIMA8300
1 4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及配件 NEXION350D
1 41 高效液相色谱仪 LC-20A
1
2.2-
8 序号12345678910111213 拟建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微生物及消媒实验室、P3实验室)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台) 全自动病毒载量仪 TAQMAN48
1 流式细胞仪 Facscalibur
1 蛋白印迹仪 MP20,TECAN48
2 酶标仪+洗板机 Anthos
4 生物安全柜 Esco等 14 高压灭菌器 Tomy等 15 超低温冰箱 Thermofisher等 18 低温冰箱 Thermofisher等 22 药品保存箱 Thermofisher等 15 普通冰箱 海尔 22 离心机 Thermofisher等
9 恒温培养箱 三洋、松下等 14 纯水仪 Millipore
2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展示柜 海尔等
3 15 测序仪 佰乐
1 16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 VITEK2
1 17 PCR
仪 AB等
3 18 凝胶成像仪 BIO-RAD
2 19 脉冲场电泳仪 BIO-RAD
2 20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 QIAGEN等
2 21 二代测序仪 Illumina
1 22 CO2培养箱 Thermofisher等
4 表2.2-9拟建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动物实验室)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1 监控系统设备 / 1套
2 高温灭菌设备 / 1个
3 兔笼架子、笼子、食盒、饮水器
笼架:2500╳550╳2600mm 24架;360套
4 豚鼠笼架、笼盒、水瓶子 笼架:2300╳550╳1800mm 20架;300套
5 操作台 / 6个
6 动物尸体存放冰柜 / 1个
7 通风和空调系统设备 / 1套
8 照明系统设备 / 1套
9 通讯系统设备 / 1套 10 监控系统设备 / 1套 11 供水系统设备(动物饮用水) / 1套 渡槽中的紫外灯或其他消毒灭菌设 12 / 2套 备 13 紫外灯 / 和照明灯的数量相同 14 高温灭菌设备 / 1台 15 供电系统与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 / 1套 16 风淋设备 / 1套 17 大鼠笼架,鼠盒,水瓶子 / 28
架;560套; 18 小鼠笼架,鼠盒,水瓶子 笼架:1240╳550╳1800mm28架;小鼠:1008套 19 超净工作台 SW-CJ-1FD 3台 表2.2-10拟建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体检中心)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1 放疗剂量仪 Farmer2670/UNIDOSWebline 2套
2 放疗自动扫描水箱 MP3-
M 1套
3 电离室二维矩阵分布仪 STARCHECK 1套
4 SPECT/PET质控检测装置 N-3000 1套 B-Piranha/UnforsXi/
5 X线机质量控制检测仪 3套 BARRACUDA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 CT剂量模体/性能模体 Catphan500 2套
7 DR检测模体 NORMI13 2套
8 γ辐射仪 FD-3013B/FD-3013H 3套
9 X、γ剂量仪 451P/AT1121/XH-3408 5套 10 表面污染监测仪 CoMo170 2套 11 便携式γ能谱仪 IdentiFINDER-He/HDS-101GN 2套 12 便携式中子巡测仪 FH40G-X+FHT762/190N 2套 13 测氡仪 RAD7 1套 14 标准水模体 300mm×300mm×200mm 2套 15 热释光个人剂量仪 RGD-
6 2套 16 数码显微分析系统 Axio
ImagerA1/ 2台 17 湘仪离心机 DD-5M 1台 18 电子天平 FA1004/ALC1100.2 2台 19 氡钍分析仪 FD-125 1套 20 液体闪烁计数仪 Tri-Carb3110TR 1套 21 γ能谱仪 GEM40P4-76 1套 22 医用诊断X射线机 RADSPEED 1台 23 车载X射线机 AKHK-50/200D 1台 注:体检中心主要进行职业病检测,所涉及的辐射影响另行评价。
2.3公用工程
(1)给水 拟建项目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以及原疾控中心实验室提供资料,拟建项目排水量与本项目程性质、规模、设备完善程 度有关,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项目性质、规模以及有关参数,其主要用排水量具体估算 情况如下: ①办公用水:拟建项目劳动定员
279人,办公用水按50L/人·天计,则办公用水量为13.95m3/d,即4185m3/a。
②食堂用水:拟建项目设置食堂,食堂仅为员工提供午餐,食堂用水按15L/人·天计,则食堂用水为4.19m3/d,即1257m3/a。
③微生物实验用水:根据原疾控中心实验室用水统计,实验用水用水量为18m3/d,即5400m3/a。
④理化实验用水:根据原疾控中心实验室用水统计,实验用水用水量为16.06m3/d,即4818m3/a。
⑤动物实验用水:根据原疾控中心实验室用水统计,实验用水用水量为19.55m3/d,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即5865m3/a。
⑥P3实验室用水:根据原疾控中心实验室用水统计,实验用水用水量为5m3/d,即 1500m3/a。
⑦地面清洗用水:拟建项目建筑面积为63326m2,考虑30%地面需要清洁,地面
周清洁一次,清洁用水按2L/m2·次,则地面清洁用水量为37.99m3/次,即1595.58m3/a。
⑧洗消用水:拟建项目每周会接到3~4次紧急事件,外出车辆需进行消毒,根据业 主提供资料,拟建项目配置6辆紧急外出车辆,考虑每次紧急事件外出车辆为3辆,洗消用水按120L/辆·次,则洗消用水量为0.36m3/次,即60.48m3/a。
⑨绿化用水:根据拟建项可研方案,绿地面积为29274.1m2,绿化用水一周一次,绿化用水按2L/m2·次计,则绿化用水量为58.55m3/次,即2459.1m3/a ⑩未预见水量:未预见用水按上述总用水量的10%计,则未预见用水量为11.50m3/d, 拟建项目用水量估算详见表2.3-
1。
序号用水名称
1 办公用水
2 食堂用水 3微生物实验用水 4理化实验用水 5动物实验用水 6P3实验室用水 7地面清洁用水
8 洗消用水
9 未预见用水 10 绿化用水 11 合计 表2.3-1拟建项目用水量估算表 用水标准 用水规模 用水量(m3/d) 50L/人·天15L/人·天 / 279人279人 / 13.954.1918.00 / / 16.06 / / 19.55 /2L/m2·次120L/辆·次 /63326m2 504辆 5.0037.990.36 按总用水量的10%计算 2L/m2·次 29274.1m2 11.5158.55 / 185.16 用水量(m3/a) 4185125745004818586515001595.5860.482378.112459.128618.27
(2)排水 ①生活污水 拟建项目生活污水包括办公、食堂、地面清洁产生的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90%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50.52m3/d(6333.82m3/a)。
生活污水经独立的管道收集后,进入生化池处理,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9-1996)三级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蔡家污水处理厂。
②实验废水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拟建项目实验室和洗消产生的废水,为实验室废水。
实验用水均为纯水,纯水制备率为
85%,产生量按用水量的90%计,则微生物实验室废水产生量为13.77m3/d(4131m3/a);理化实验室废水产生量为12.29m3/d(3687m3/a);动物实验室废水产生量为14.96m3/d(4488m3/a);P3实验室废水产生量为3.83m3/d(1149m3/a);洗消废水按洗消用水的90%计,则洗消废水产生量为0.32m3/d(54.43m3/a)。
微生物实验室废水和洗消废水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蔡家污水处理厂。
理化实验室废水理化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处 理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蔡家污水处理厂。
动物实验室废水经动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 处理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蔡家污水处理厂。
P3
实验室废水经P3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处 理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蔡家污水处理厂。
③纯水制备清下水拟建项目实验室用水均为纯水,纯水制备率为85%,实验室用水量为58.61m3/d(17583m3/a),则清下水产生量为8.79m3/d(2637m3/a)。
纯水制备的清下水直接通过雨水管网排入环境。
拟建项目废水排放情况详见表2.3-
2。
表2.3-2拟建项目废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类型用水名称产生水量(m3/d)产生水量(m3/a) 处理情况 生活污水 办公用水食堂用水地面清洁用水 12.563.7734.19 3766.501131.301436.02 经生化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三级标准后排放 小计 50.52 6333.82 微生物实验用水 13.77 4131 经微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 洗消用水小计 0.3214.09 54.434185.43 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后排放 实验废水 理化实验用水动物实验用水 12.2914.96 经理化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3687 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后排放经动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4488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后排放 P3实验室用水 3.83 经P3实验室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医疗机构1149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后排放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小计纯水制备清下水 合计 45.178.79104.48 13509.432637 22480.25 /直接通过雨水管网排入环境
(3)供电 拟建项目供电由国家电网供给,自备1台柴油发电机,停电时使用,并配置UPS 电源作为实验室备用电源。

(4)供气 拟建项目供气由天然气公司供给。

(5)通风 ①自然通风 办公、会议室、食堂、电子图书馆、职工活动中心等采取自然通风。
②机械通风 不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设备间、变配电室、开闭所、弱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储 油间、电梯机房、水泵房等设置机械通风。
③实验室通风 采用全新风空调通风系统。
空气经过初效、中效和高效三级过滤,空调设备位于初 效和中效过滤之间,由两套单元式机组组成,每套机组有两台压缩机。
进风口位于天花 板中央,每问室设四个长方形排风口,离地
0.3m。
两套空调机组相互独立,当一台机 组检修时,另一台机组可顶替使用,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6)空调 ①1#、2#楼及3#、4#、5#、6#楼办公部分采用变制冷剂流量(VRV)空调系统, 室外机集中设置在屋顶,系统分层设置。
②3#、4#、5#、6#楼实验用房部分采用净化多联机及直接膨胀式净化空调系统,室 外机集中设置在屋顶。
③7#楼吊一层对外培训室及消控室、值班室、电梯机房等需要制冷的设备用房设置 分体空调。

(7)纯水系统 实验楼内的用水由一套反渗透纯净水系统供应。
自来水经过四级过滤、臭氧和紫外 线消毒后送入各个房间。

(8)照明、紫外灯系统 洁净走廊、次洁净走廊、各实验室等均装有采用自动开关控制日光灯和紫外线灯。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每天早上
7:30开启日光灯,19:30自动关闭日光灯;洁净走廊、次洁净走廊和没有 饲养动物的房间在每天12:30和20:00自动开启紫外线灯1h。
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拟建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2.4-
1。
表2.4-1拟建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项目 规划条件 设计数值 建设用地面积 51587 总建筑面积 63326.00 地上建筑面积 44601.00 地下建筑面积 18725.00 其中
1、公建(注
1) 44601.00
2、车库 16290.75
3、设备用房 2434.25 总计容建筑面积 44601.00 容积率 0.86 建筑密度 40.00% 绿地率 30.01% 停车位 535 ①室外 113 其中 ②室内 422 建筑高度(层数)(注
2) 34.85M(4F/D2F) 注:
1、公共建筑(不含配套设施)是指商业、酒店、办公、科研等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 筑。

2、建筑控制高度为限高时,建筑高度系项目用地内最高建筑的建筑高度;建筑控制高度为限低时, 建筑高度系项目用地内最低居住建筑的建筑高度。
2.5
原址拆除及在利用要求 拟建项目搬迁后,原址由渝中区政府进行拆除后统筹安排,因此本次评价不对原址 拆除及再利用环境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仅提出拆除及再利用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1)拆除活动业主单位应按照《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中国 环保部
2017年第78号)相关要求及规定编制《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及《拆除 活动环境应急预案》并报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及渝中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
(2)按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
42号)相关要求编制原 址的场地风险评估报告,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土壤修复工作;
(3)拆除过程中,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及危废暂存间等高环境风险建(构)筑物应 先进行无害化清理,清理干净后再按一般性建(构)筑物进行拆除。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5
工程分析2.5.1施工期工程分析2.5.1.1施工期产污环节分析 拟建项目位于北碚区蔡家组团D18-5/05地块,原有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空地(建设用地),项目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见图2.5-
1。
施工期(含装修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①土方开挖、建筑材料堆放与运输产生扬尘;②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噪声;③土方开挖弃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④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作业废水等;⑤装修排放的油漆废气、噪声、装修垃圾等。
图2.5-1拟建项目施工期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2.5.1.2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和影响特征分析 根据项目施工特点、污染类型及其环境影响程度,确定环境污染特征见表2.5-
1。
表2.5-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及影响特征表 影响分类 影响来源 污染物 影响范围 影响程度 噪声运输、施工机械LAeq施工场地周围、运输沿线较严重 扬尘、废气运输、土方挖掘、TSP、装修有施工场所及其下风向、运 室内装修 机废气 输沿线、建筑室内 严重 废水 生活、施工废水COD、BOD5、SS 施工场所 一般 有机物、无机固体废物生活、建筑垃圾 物 施工场所 一般 生态 场地平整等土石方、物料 施工场地 中等 特征间断与施工期同步 简单 植被清除、地表破坏、水土流失 2.5.1.3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废气 施工期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面扬尘污染,污染因子为粉尘,其次为施 工机械燃油废气、运输车辆汽车尾气。
施工产生的地面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土石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土石堆 放扬尘;二是来自建筑材料包括水泥、沙子等搬运扬尘;三是来自来往运输车辆引起的 二次扬尘。
根据类比调查资料,测定时风速为
2.4m/s,测试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严重, 工地内颗粒物浓度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2.3倍,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多在下风向150m 之内。
施工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对路边30m范围以内影响较大,路边的颗粒物浓度可 达10mg/m³以上。
施工机械燃油产生少量的燃油废气,其主要污染物有CO、SO2和NO2,由于施工 的燃油机械为间接作业,且数量不多,因此所排放的燃油废气污染物仅对施工点空气质 量产生间断的、较小的不利影响。

(2)废水 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场地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及出入场地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预计废水
产生量分别约为10m3/d。
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含SS,浓度分别约为500mg/L,产生量分 别约为5kg/d。
拟建项目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按最高峰每天150人,人均用水按150L/d计,则生活用水量约22.5m3/d,折污系数取0.9,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0.25m3/d,污染物以 COD、BOD5、SS、NH3-N为主,浓度分别为400mg/L、250mg/L、250mg/L、35mg/L, 产生量分别为8.1kg/d、5.06kg/d、5.06kg/d、0.7kg/d。

(3)噪声 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详见表2.5-
2,交通运 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一般在75~90dB(A)之间。
表2.5-2主要噪声源状况单位:dB(A) 施工阶段 设备名称 声级dB(A) 距声源距离(m) 施工阶段 设备名称 声级dB(A) 翻斗机83~89
3 吊车 73 土石推土机 90 方 装载机 86
5 基础 工程钻机 63 施工 风镐 98
5 移动式空压机 92 挖掘机 85
5 平地机 85 结构振捣棒 100
1 装修 升降机 78 距声源距离(m) 151513151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工 安装 切割机 88
1 吊车 73 15 磨光机100~115
1 室电锯 105
1 电锯 103
1 内 电钻 100~115
1 木工刨90~100
1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废渣土及废弃的各种建筑装饰 材料等,若随意堆放,经雨水冲刷会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其污染物会污染水体。
①拟建项目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进行设计,拟建项目弃方产生量为
351747m3。
②基础、结构施工建筑垃圾:按1.3t/100m2建筑面积计,拟建项目建筑面积为63326m2,估算出拟建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823.24t。
③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按每天施工人员150人计,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5kg, 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75kg/d。

(5)水土流失 拟建项目水土流失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以人为因素为主。
工程建 设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表径流和雨水冲刷等,侵蚀类型以面蚀、沟蚀 为主。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原地表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
②工程建设产生的临时弃土、弃渣的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
③工程开挖形成的开挖面,在雨水直接冲刷时,产生水土流失。

(6)弃土运输 施工期间由于物料和土石方的进出,工程周边道路车流量将有所增加,预计大型车 将增加
10辆/小时。
运输车辆因物料装卸、轮胎带泥等原因而造成洒漏和产生二次扬尘, 将对沿线市容环境卫生造成一定影响,引起运输沿线、物料装卸点附近TSP浓度有所 增加。
此外,随着运输车辆的增加,沿线交通噪声也会随之有所增加。
2.5.2营运期工程分析 2.5.2.1产污环节分析 拟建项目微生物及消媒实验楼主要进行微生物实验和消媒试验,理化实验楼进行理 化实验,动物实验进行动物实验,体检中心主要对公职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P3实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验室也进行微生物实验,与微生物实验室的区别在于细菌及病毒的危害程度不同。

(1)微生物实验拟建项目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5-
1。

S、W
S、W
S、W 生物样本 增增菌菌培培养养 分分离离培培养养 生生化化鉴鉴定定、、血血清清分分型型、、药药敏敏试试验验、、PPCCRR检检测测、、酶酶联联、、蛋蛋白白印印迹迹实实
验验、、CCDD44++TT淋淋巴巴细细胞胞检检测测、、序序列列分分析析、、基基因因测测序序、、冷冷冻冻切切片片、、病病毒毒 载载量量检检测测、、寄寄生生虫虫检检测测 图2.5-1微生物实验流程及产污环节流程简述:对于不同的样本增菌培养和后期鉴定、测序等实验流程一致,区别在于分离培养方式不一致。
增菌培养:将生物样本(如血、痰液、尿、鼻咽拭子、粪便、咽拭子,脑脊液、蚊虫样本等)或环境样本在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6~18小时,培养温度为20~42℃,湿度为30~70%,压力为常压,整个操作过程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样本在增菌培养液中进行。
分离培养:①血、痰液、尿、鼻咽拭子、粪便和环境样本分离培养方式为将增菌液划线接种于外购的选择性培养基内培养18~24小时;②咽拭子,脑脊液、蚊虫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将处理好的标本接种至细胞内,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封闭培养。
分离培养温度为20~42℃,湿度为30~70%,压力为常压,整个操作过程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生化鉴定、血清分型、药敏试验、PCR检测、酶联、蛋白印迹实验、CD4+T淋巴细胞检测:挑取可疑菌落做生化鉴定、血清分型、药敏试验、PCR检测,生化鉴定采用商品化生化鉴定卡,血清分型采用商品化分群分型血清卡,药敏试验采用商品药敏试验卡,PCR检测采用的商品化PCR试剂盒,酶联采用酶联试剂盒,蛋白印迹实验采用蛋白印迹实验试剂盒、CD4+T淋巴细胞检测采用淋巴细胞检测试剂盒。
序列分析、基因测序:采用商品化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核酸,再采用商品化PCR试剂盒扩增目的基因,再采用测序仪对细菌序列进行分析。
冷冻切片:采用冷冻切片机对样本进行切片,将切好的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染色观察。
病毒载量检测:采用离心机对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再采用病毒载量仪对样本进行核酸提取,并进行核酸扩增产物进行分析。
寄生虫检测:寄生虫检测分为显微镜观察和核酸检测。
对寄生虫进行制片染色,并在普通显微镜进行观察。
采用高速台式离心机对寄生虫进行离心处理,再采用PCR仪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和凝胶成像仪进行核酸检测。
微生物实验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废细菌增菌液、废培养基、废试剂盒和废水,废水 主要为设备仪器的清洗废水。

(2)消媒实验 拟建项目消媒实验的基本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
2.5-
2。

S、W
S、W
S、W 生物样本 增增菌菌培培养养 分分离离培培养养 消消媒媒 显显微微镜镜观观察察 图2.5-2消媒实验流程及产污环节 流程简述: 消媒实验位于3#微生物及消媒实验楼4F,主要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杀菌效果, 增菌培养和分离培养与微生物实验流程一致,消媒阶段主要采用高温高压杀菌,杀菌后 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杀菌效果。
整个实验将产生废培养基、废培养液和废水,废水主要为设备仪器的清洗废水。

(3)理化实验 拟建项目理化实验的基本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
2.5-
3。

S、W、
G S、
W 样本 处处理理 观观察察、、检检测测 图2.5-3理化实验流程及产污环节 流程简述:处理:理化实验的处理方式包括消解、萃取、溶解等,所有操作均在通风橱中进行。
对于样品中重金属检测,采用消解方式处理样品,对于样品中有机物的检测,采用萃取、溶解方式处理样品。
观察、检测:对处理后的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原子荧光、ICP-MS、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等方式进行检测。
理化实验过程会产生废试剂、废水、有机废气和无机废气。

(4)动物实验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拟建项目动物实验的基本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5-
4。

S、W
S、W 动物 称称重重 待待检检样样品品喂喂养养、、使使用用 观观察察记记录录 动动物物尸尸体体标标本本制制作作 阅阅片片 图2.5-4动物实验流程及产污环节 流程简述: 称重:采用动物天平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
掉件样品喂养、使用:对于保健品等食用待检品,采用灌胃针或者注射器将待检的 样品注射进实验动物体内,并设置一组对照组,对照组注射蒸馏水。
对于化妆品等外用 待检品,直接涂于实验动物皮肤上。
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及评分,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动物尸体标准制作:对于需要研究待检品对动物内脏、脊髓等影响,需要处死动物 或致死动物进行标本制作,将制作好的标本放置于甲醇中规定。
阅片:采用显微镜观

标签: #学会编程可以干什么 #工程师 #驾照 #网页设计 #能干 #好啊 #cpa #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