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快报,tmp是什么文件

文件 3
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快报 编号:2020-08总第08期2020-02-26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 新闻动态 本期看点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就疫情防控作出指示....................3 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 新冠肺炎病变范围首次实现三维重建....................................................4 新冠病毒未明显变异且各年龄段人群易感............................................5 一次性“精准排查”芯片可1.5小时检测新冠等6种病毒......................6 病毒溯源是疫情防控“必答题”.................................................................6 实验小鼠出现抗体—浙江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良好进展................7 研究专题:冠状病毒的药物发展 MERS-CoV和SARS-CoV刺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9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单克隆中和抗体研究..................................10 巴瑞替尼或为新冠肺炎潜在有效药物..................................................11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潜在的COVID-19抗病毒药物..............11 虚拟筛选维帕他韦、雷迪帕韦和其他药物重组候选物......................12 2019-nCoV的潜在高效药物..................................................................13 FDA批准药物数据库的虚拟筛选.........................................................14 建议将伊马替尼申报临床并进行研究..................................................14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关于新冠药物的思考..............................15
1 临床未验证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对新冠病毒有治疗作用..16 政策与项目 国务院规范医疗机构开展新冠肺炎药物临床研究..............................17工信部出台文件要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1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强调中西医结合....1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要求提高检测阳性率....19“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专项发布.......19
2 新闻动态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就疫情防控作出指示 (来源:新华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2月26日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分析当前疫情形势,研究部署近期防控重点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响应党中央对广大党员的号召,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同志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
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同时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其他有关地区疫情反弹风险不可忽视。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加强正确引导,推动各方面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准确分析把握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发布时间:2020-02-27链接地址:/politics/2020-02/27/c_1125635849.htm 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来源:人民网) 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在患者救治、湖北省和武汉市生活必需品供应、疫情防控、
3 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
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老年人、儿童的防控措施、学校开学时间等方面做好部署。
会议要求,要认真研究和吸收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和应对情况考察时提出的建议,继续加强与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和完善与人员往来较多国家的卫生防疫沟通协调应急机制,制定跨国交通工具、口岸、高风险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相互衔接和相应的疫情防控标准,协调采取共同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止人员跨境流动中疫情输出或输入。
发布时间:2020-02-28链接地址: 新冠肺炎病变范围首次实现三维重建 (来源:中国科学报) 2月21日,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与北京某市级定点医院经过多日合作,实现了首次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CT影像对病变范围进行数字三维重建,为临床诊断提供定量分析手段,并已在临床上获得了初步验证。
该医院相关专家表示,目前临床上用于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放射科医生的临床经验,这一成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数字模型和量化分析依据,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准确、客观的评价体系,为奋战一线的医疗人员和后勤的科研团队提供理论指导。
该项研究成功完成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的重建,包括数据增强、肺和肺气管结构的提取以及各病灶区域的独立分割,建立了整个被感染肺部的三维数字模型。
发布时间:2020-02-25链接地址:
4 新冠病毒未明显变异且各年龄段人群易感 (来源:澎湃新闻) 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介绍考察组现场调研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会上通报:
1、关于对新冠病毒的认识:通过对不同地点分离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证实同源性达9.9%,提示病毒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异。

2、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数据以及湖北武汉、广东深圳和广州、四川成都等现场考察,联合考察组对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有以下认识:一是人口学特征。
患者平均年龄51岁,30~69岁患者占77.8%,77.5%的病例来自湖北。
二是动物宿主。
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
一。
三是传播途径。
目前认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已从一些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
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但在中国这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四是家庭聚集性。
从广东和四川的现场考察来看,78%~85%的聚集病例发生在家庭。
五是密切接触者管理。
在广东和四川,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几乎对所有已发现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和医学观察,大约1%~5%的密切接触者实验室确诊为阳性。
六是易感性。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体,因此,各年龄段人群均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
发布时间:2020-02-24链接地址:
5 一次性“精准排查”芯片可1.5小时检测新冠等6种病毒 (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成都博奥晶芯生物科技、清华大学共同设计开发的,可检测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内的“呼吸道病毒(6种)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已获国家药监局第2批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医疗器械审批批准并应用到防疫“前线”。
这是国内首个新冠肺炎病毒芯片检测系统,也是目前唯一的含新冠肺炎病毒在内的呼吸道多病毒指标(6项)核酸检测试剂盒。
该新型测试芯片,只需采集患者的鼻、咽拭子等分泌物样本,便可在1.5小时内一次性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甲型流感病毒、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甲型H3N2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6种呼吸道常见病毒。
此款唯一获批准进入临床的多指标核酸检测产品,可实现高样本通量,一次检测仅需1.5小时;可快速检测更多样本,每套设备可同时检测16人份样品;可多指标(6项)联检,便于分流普通流感和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患者,以降低医患风险和负担。
同时,该系统加入保存液可后直接灭活病毒,其芯片操作简便且全封闭,可有效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发布时间:2020-02-23链接地址:/app/sichuan/2020-02/23/content_885900.shtml 病毒溯源是疫情防控“必答题” (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
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
文章指出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
要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
6 略和措施。
论证病毒来源,是疫情“大考”下,习总书记强调的一道必答题。
病毒溯源研究,因何如此重要?病毒溯源堪称疫情防治的核心, 其目的是找到病毒传播源头,摸清病毒初始传播途径、突变规律和潜在风险,从病毒源头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防止以后类似疫情的发生。
同时,病毒溯源能为疫苗研发提供科学保障,通过这一工作能分离大量病毒毒株,是疫苗研发的宝贵资源。
此外,病毒溯源是击碎“阴谋论”的最佳武器,只要找到病毒源头,任何处心积虑的相关谣言都将不攻而破。
病毒溯源也是最好的教育,它将提醒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敬畏自然,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0-02-25;链接地址:/2020-02/25/content_33587708.htm 实验小鼠出现抗体—浙江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良好进展 (来源:浙江日报) 日前,浙江针对新冠病毒的重组蛋白疫苗研究迈出了关键一步。

疫苗注射到第一批实验小鼠体内后,已产生抗体,并已通过亲和试验、中和试验。
重组蛋白疫苗完成初步药效学研究后,将进入中试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是由省科技厅组织的攻关项目,由杭州医学院与浙江普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团队共同参与研发。
杭州医学院病毒病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孟表示,目前实验室已用重组蛋白疫苗对200只老鼠进行了免疫,老鼠身上均产生了抗体。
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庄昉成表示,自我国成功对新冠病毒进行基因测序以后,团队就着手对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进行位点筛选,最终选择了抗原性较强的S1核心区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进行了合成。
“S1核心区段表达的抗原性强,接种到人身上更容易产生抗体。
接下
7 来,该疫苗还要进行一些安全性评价、药效学研究、质量研究等,完成以上内容后,便可向国家药审中心申报临床试验批文,争取尽快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发布时间:2020-02-24链接地址: 中美顶级科学家合作拟攻克新冠病毒难题 (来源:医药魔方) 2月24日,据GEN报道,为攻克新冠病毒难题,中国恒大集团出资1.15亿美元(8亿元)促成哈佛大学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达成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合作。
目前,支持“中美新型冠状病毒科研攻关专家组”工作的首期2亿元资金已经到位。
具体来说,该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eQ.Daley院士担任联席组长,带领全球几十位最顶尖医学专家围绕以下四大重点方向开展科研合作:1)开发快速、更准确的诊断测试,包括即时测试;2)理解机体免疫反应和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包括鉴定能够帮助监测感染过程以及疾病进展、预测感染者出现严重疾病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生物标志物;3)开发预防感染的疫苗;4)开发缩短病程、减轻感染者症状的抗病毒疗法以及治疗重症患者的疗法。
发布时间:2020-02-25链接地址:/s/v1JStaL8ssZGefux8IrdvQ
8 研究专题:冠状病毒的药物发展 MERS-CoV和SARS-CoV刺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来源:NatureCommunications) 2017年4月10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施一研究组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新政研究组合作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MERS-CoV和SARS-CoV三聚体刺突蛋白(Spikeglycoprotein,S)的电镜结构,与之前发表的其它冠状病毒S蛋白相比,他们发现这两种高致病性病毒存在自由的受体结合区,更有利于S蛋白和宿主受体的结合,并为后续广谱性抗体和疫苗设计提供了关键的三维结构图谱。
研究人员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MERS-CoV和SARS-CoV三聚体S蛋白的融合前构象结构,分辨率分别为3.7和3.2。
这两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三聚体S蛋白整体结构与已报道的冠状病毒类似,但其受体结合区(RBD)与其他冠状病毒有明显差异。
研究者捕获到MERS-CoV和SARS-CoV两种状态的RBD,一种是包埋状(buried)(即为横卧状态,lyingstate),另一种是暴露状(exposed)(即站立状态,standingstate)。
已报道的冠状病毒RBD几乎都是包埋状;而MERS-CoV和SARS-CoV均存在暴露状,这种状态的RBD有利于受体的结合,为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机制的阐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信息:Cryo-EMstructuresofMERS-CoVandSARS-CoVspikeglycoproteinsrevealthedynamicreceptorbindingdomains,NatureCommunications,2017-04-10;链接地址:ms15092/
9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单克隆中和抗体研究 (来源:NatureCommunications) 2019年7月1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新泉课题组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谭文杰课题组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
通过研究一株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MERS-CoV)的新型中和抗体7D10的结构与功能,该论文首次详细报道了位于MERS-CoV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N-terminalDomain,NTD)上的抗体中和表位,并揭示了7D10独特的抗病毒机制。
此次研究首先鉴定了MERS-CoV单克隆中和抗体7D10,这株抗体结合刺突蛋白的NTD,能够高效中和MERS-CoV假病毒、活病毒对细胞的感染以及高滴度假病毒对小鼠模型的感染。
对NTD与7D10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以及位点突变研究揭示了一个位于刺突蛋白NTD上的全新表位。
进一步研究表明,7D10的中和作用不只依赖于对DPP4结合的抑制,而且在病毒细胞附着后起作用,抑制膜融合前到膜融合后刺突蛋白的构象变化。
这些特性使7D10对含有不同自然突变的MERS-CoV毒株具有广泛的中和能力,并与不同靶向RBD的中和抗体表现出协同作用或加和作用,为抗体药物与疫苗研发、防止MERS-CoV感染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文献信息:StructuraldefinitionofaneutralizationeontheN-terminaldomainofMERS-CoVspikeglycoprotein,NatureCommunications,2019-07-11;链接地址:/articles/s41467-019-10897-4 10 巴瑞替尼或为新冠肺炎潜在有效药物 (来源:Lancet) 2020年2月4日,一篇刊登于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的文章表示,借助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研究者发现经典JAK激酶抑制剂巴瑞替尼(Baricitinib)或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这篇文章来源于帝国理工学院和人工智能制药公司BenevolentAI。
据悉,这次用于寻找潜在药物的技术是BenevolentAI的知识图谱。
这是一个大型的结构化医药信息仓库,包括了大量使用机器学习抽取出来的连接关系。
具体而言,根据新冠病毒的特点,研究者使用了这个知识图谱,用于验证可以帮助治疗的药物——即那些能够阻断病毒感染进程的药物。
有一种和AAK1高度关联的药物,名为Janus激酶抑制剂「巴瑞替尼」。
这种药物也和细胞周期蛋白G相关激酶(cyclinG-associatedkinase)——另一种内吞作用调节器相关。
当巴瑞替尼的血浆浓度达到2mg或4mg一次每日的情况下,AAK1就可以被显著地抑制。
研究者因此建议选择这一药物进行临床实验,针对新冠病毒重症病人,减少病毒感染和发炎的情况。
文献信息:Baricitinibaspotentialtreatmentfor2019-nCoVacuterespiratorydisease,Lancet,2020-02-4;链接地址:/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304-4/fulltext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潜在的COVID-19抗病毒药物 (来源:bioRxiv) 2020年2月11日,同济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清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联合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文,称跨膜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潜在的COVID-19抗病毒药物。
研究人员使用正常人的肺和胃 11 肠系统单细胞转录组来鉴定了ACE2和TTSP共表达的细胞组成和比例。
结果显示,TMPRSS2在吸收性肠上皮细胞、食道上皮细胞和肺AT2细胞中与ACE2一同高表达,暗示TMPRSS2在2019-nCoV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总之,这项研究为2019-nCoV的病毒感染性增加提供了生物信息学和结构证据,并表明跨膜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通过靶向TMPRSS2,可作为2019-nCo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选择。
文献信息:Thetransmembraneserineproteaseinhibitorsarepotentialantiviraldrugsfor2019-nCoVtargetingtheinsertionsequence-inducedviralinfectivityenhancement,bioRxiv,2020-02-11;链接地址:/content/10.1101/2020.02.08.926006v3 虚拟筛选维帕他韦、雷迪帕韦和其他药物重组候选物 (来源:ChemRxiv) 2月11日,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hemRxiv预印版平台发表论文,该研究利用SARS-CoV高度相似(96%同源性)的同源基因的晶体结构,制备了2019-nCoV3C样蛋白酶(3CLpro)的三维模型。
催化、底物结合和二聚作用中涉及的所有残基都是100%保守的。
多蛋白PP1AB序列的比较显示出86%的同源性。
冠状病毒多蛋白上的3C样切割位点高度保守。
基于几乎相同的底物特异性和高序列同源性,SARS-CoV酶特异性抑制剂开发的一些先前进展可以授予其2019-nCoV对应物。
使用3CLpro分子模型,研究人员对在售的药物进行了虚拟筛选,并提出了16种候选药物供考虑。
其中,抗病毒药物雷迪帕韦(ledipasvir)或维帕他韦(velpatasvir)作为2019-nCoV的治疗药物尤其具有吸引力,且副作用极小,通常是疲劳和头痛。
药物Epclusa(维帕他韦/索非布韦)和Harvoni(雷迪帕韦/索非布韦)由于对两种病毒酶具有双重抑制作用,可能具有很好的效果。
12 文献信息:Predictionofthe2019-nCoV3C-likeProtease(3CLpro)Structure:VirtualScreeningRevealsVelpatasvir,Ledipasvir,andOtherDrugRepurposingCandidates,ChemRxiv,2020-02-11;链接地址:/articles/Prediction_of_the_2019-nCoV_3C-like_Protease_3CLpro_Structure_Virtual_Screening_Reveals_Velpatasvir_Ledipasvir_and_Other_Drug_Repurposing_Candidates/11831103 2019-nCoV的潜在高效药物 (来源:bioRxiv) 2020年2月13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在bio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宣布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暴发为全球卫生紧急情况,当前没有有效的抗2019-nCoV药物。
2019-nCoV和SARS的3CL蛋白酶的序列同一性为96%,这为基于结构的药物重新定位(SBDR)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SARS3CL蛋白酶的X射线晶体结构,科研人员构建了2019-nCoV3CL蛋白酶的3D同源结构,基于此结构和SARS3CL蛋白酶抑制剂的现有实验数据集,科研人员使用深度学习和数学方法开发了SBDR模型,以筛选DrugBank中1465种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结果发现,许多FDA批准的药物对2019-nCoV可能具有很高的效力。
文献信息:Potentiallyhighlypotentdrugsfor2019-nCoV,bioRxiv,2020-02-13;链接地址:/content/10.1101/2020.02.05.936013v1.full.pdf 13 FDA批准药物数据库的虚拟筛选 (来源:ChemRxiv) 2月13日,米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hemRxiv预印版平台发表论文,该研究基于COVID-19冠状病毒蛋白在FDA批准药物数据库中进行虚拟筛选。
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复制所必需的蛋白质晶体结构最近已在蛋白质数据库中备案。
此外,已有研究组建立了24个COVID-19蛋白的同源性模型。
在该文章中,研究人员从3000多种FDA批准的药物数据库中对该病毒煮蛋白酶和3CL蛋白酶这两个不同靶点进行虚拟筛选。
结果表明,两个靶标均选择了目前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蛋白酶抑制剂Indinavir。
Lopinavir和Atazanavir在是潜在3CL蛋白酶抑制剂。
Cobicistat是另一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也已被选作潜在的主要蛋白酶抑制剂。
文献信息:VirtualScreeningofanFDAApprovedDrugsDatabaseonTwoCOVID-19CoronavirusProteins,ChemRxiv,2020-02-13;链接地址:/articles/Virtual_Screening_of_an_FDA_Approved_Drugs_Database_on_Two_COVID-19_Coronavirus_Proteins/11847381 建议将伊马替尼申报临床并进行研究 (来源:ChinaXiv) ChinaXiv于2月17日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发表的预印本论文,文章指出,伊马替尼(Imatinib),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种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肺部的一种炎症过程,以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伊马替尼能有效缓解ARDS。
文章对伊马替尼治疗血管渗漏和肺水肿 14 相关研究综述后总结到,目前ARDS无药可治,因此控制ARDS是重症肺炎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的一道防线。
伊马替尼有可能显著降低ARDS引起的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临床上已有多个成功案例。
伊马替尼已经在全球上市,其安全性数据详实,建议将ARDS作为伊马替尼老药新用的新增适应症申报临床,并组织医院共同参与伊马替尼应用ARDS的临床研究。
文献信息:伊马替尼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hinaXiv,2020-02-17;链接地址:/abs/202002.00027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关于新冠药物的思考 (来源: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于2月18日出版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刘又宁发表的论文。
文章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与临床信息,对新型冠状病毒病常用药物做出评价。
建议预防用抗菌药物要严格限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只应用于已出现肺损伤的患者,并且要注意用量与疗程的个体差异;抗病毒药的试用要慎重,并尽早得出已推荐药物要不要继续试用下去的结论,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损伤。
最后,文章指出,作者认为,“方案”推荐的利巴韦林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未必真正有效。
而已有初步临床试验证据的法匹拉韦、磷酸氯喹等可优先试用。
无论哪种药物都应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如已显示无效且有明显不良反应,则应考虑在新一版指南中及时进行修订。
文献信息: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治疗药物的思考,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20-02-18;链接地址: 15 临床未验证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对新冠病毒有治疗作用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于2020年2月21日发表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发表的论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研究》。
研究称,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无特效药,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根据既往治疗SARS和MERS的经验和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推测,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能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而阿比多尔作为专门预防和治疗流感的药物,体外实验证实对SARS有效,在部分地区也被推荐应用。
因此,及时评价上述两个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人员对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4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2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34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48例患者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
比较3组患者治疗中位时间为7d时的治疗效果,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或卡方检验。
该研究未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因此上述两个药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评价。
文献信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02-21;链接地址: 16 政策与项目 国务院规范医疗机构开展新冠肺炎药物临床研究 (来源:科技部) 2月24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印发《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的通知》,就国家启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期间,有关“老药新用”开展抗新冠肺炎治疗临床研究,提出四点要求:
一、支持符合条件的医院开展相关药品临床研究。
对临床研究医院、药品、给药方法、责任主体、临床实施人员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提高相关药品临床研究的整体效率。
明确了各级卫生、科技行政部门、科研攻关组、医院等的任务职责,加强统筹协调,促进数据整合,提高研究效率。

三、促进相关药品临床研究规范开展。
对药品临床研究规范、相关项目审查和评估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四、推动临床研究成果的应用。
对各级卫生和科技行政部门在临床研究成果的跟踪汇报、药品临床研究信息发布机制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0-02-25链接地址: 工信部出台文件要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支持疫情科学防控的具体内容为:
(1)支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踪、人员流动和社区管理,对疫情开展科学精准防控; 17
(2)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医疗防疫物资的供需精准对接、高效生产、统筹调配及回收管理;组织信息技术企业与医疗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快病毒检测诊断、疫苗新药研发、防控救治等速度,提高抗疫效率;
(3)引导企业加强互联网应用能力,充分运用网上疫情防控资源和信息化工具,建立线上线下、联防联控的管理体系;
(4)支持完善疫情期间网络零售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电子图书、影视、游戏等领域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形成丰富多样的“零接触”购物和娱乐模式,确保百姓生活必需品和精神营养品供应。
发布时间:2020-02-18;链接地址:/n1146295/n1652858/n1652930/n3757022/c7683415/content.html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强调中西医结合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下简称“《试行第六版》”)。
《试行第六版》结合已印发的《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病例管理规范》等,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明确强调了要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积极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
18 发布时间:2020-02-19;链接地址:/yzygj/s7653p/202002/8334a8326dd94d329df351d7da8aefc2.shtml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要求提高检测阳性率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
该方案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研究,对原方案中的主要传播途径论述进行了修改,并且在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强调了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细化了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增加了单靶标阳性病例的判定原则。
发布时间:2020-02-21;链接地址:/jkj/s3578/202002/dc7f3a7326e249c0bad0155960094b0b.shtml “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专项发布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月24日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专项项目指南》。
该专项项目支持具有相关领域数据基础、研究基础并与疫情相关实际参与部门密切合作的科研人员,紧密围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防控应对与管理、治理机制、经济影响及对策、社会管理等四方面研究模块,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回顾性和实证性的联合研究。
资助强度约50-80万元/项。
专项项目将尝试连续资助机制。
获得资助的项目在研究期间成果 19 突出且确有需要的,管理科学部将择优予以滚动连续资助。
发布时间:2020-02-24;链接地址: 重要网址链接: 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集成信息平台: /xwzx2016/163486/xxfysjpt2020/ WHO世界卫生组织-2019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 https://www.who.int/zh/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 说明:当前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已经到了关键时期,相关研究 机构纷纷行动起来,开展疫情防治、病毒研究、药品研制等工作。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学科咨询服务部与昆明动物所图书馆携手,聚焦防疫一线,及时、准确地提供重点科技信息,支撑工作在防疫一线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
诚挚邀请科研人员及相关人员与我们联系,提出更多有针对性需求与建议,以便进一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产品。
我们希望与科研人员一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这场防疫抗疫攻坚战!------------------------------------------------------------------------------------------------------《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快报》
主编:杨志萍编辑部: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学科咨询部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图书馆编辑:刘加兰卿立燕徐英祺史继强刘忠禹电子邮件:liujl@(刘加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 qingly@(卿立燕,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电话:0871-65132477(刘加兰)/(卿立燕)本期责任编辑:陆颖 20

标签: #什么意思 #case #cos #做什么 #coat #cloudy #文件 #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