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5,clothes是什么意思

clothes 5
2017年8月11日星期五Tel:(010)62580723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名誉主编:袁仁国 主编:朱子峡编辑:王剑校对:王心怡E-mail押zhoumoban@ CULTURE文化
5 草木一秋芳华修远 ■本报记者王晨绯 金奖作品《凸尖杜鹃》 “7月24日,国际植物学百年历史上首次大型国际植物艺术画展———第19届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拉开帷幕,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近百位艺术家及植物学家展示了262幅植物艺术画作品。
银奖作品《木兰》 “40岁之后,我常常思考创作应该如何才能有所突破。
”JohnPastorizaPinol是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植物画画家,其作品《木兰》斩获了第19届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银奖,“这幅有自传意义的木兰是我至今最具野心的画作,它蕴含着我心中三个塑造人生的元素:时间、命运、自由。
许多年来,我一直期待木兰花的花期。
晚冬初春时,艳丽的花朵在灰褐色的枝干绽放,象征着希望。
画面中有盛开的花朵,也有待放的花苞,仿佛我一路走来的创作写照。
” JohnPastorizaPinol的《木兰》姿态挺拔,幽姿淑态的紫红花朵中充满了画家内心饱满的张力,而细细品味又能清楚地辨认出木兰的生物特征。
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科学植物画佳作,“科味”浓厚又迸发出艺术的生命力。
绘画艺术中的另类 雷杜德笔下的玫瑰,精准是美;莫奈笔下的睡莲,朦胧又何尝不是美。
植物科学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寻求平衡。
可以说,植物画是绘画艺术中的另类。
它最初是为鉴别植物种类服务,常被喻为“植物身份证”,要求精确地反映植株和器 金奖作品《褐斑伽蓝》 官的形态特征,同时又要求与美学融为一体。
科学与美,二者不可偏废———既吸收了天地精华的花草树木,展现华丽的容颜,又寓景生情,将笔触的线与点牵丝萦带、辗转盘迂,清晰地勾勒出万千植物的婀娜倩影。
而植物画家,大多有着生物学研究的经历,除了追求绘画的艺术美,他们对作品的准确性要求近乎苛刻。
植物学界有个不可动摇的传统,即发表植物新种时,都要为它绘制标准像———植物科学画。
那么,如果只是记录植物特征,现在科技如此发达,一个快门难道不比一支画笔更高效精准? 其实,绘制一幅植物科学画,绘画者需仔细观察、解剖,将每一个细节比如花的雌蕊和雄蕊解剖图、倒刺、绒毛等用画笔一一交代清楚,有时还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特征再落诸于笔端。
此时,一支绘图钢笔可以说是胜过几千万像素。
相机只能捕捉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而画笔记录下物种的永恒。
“我认为植物画最高的境界是———你要还原它的生命。
站在那儿它就迸发出一种生命的力量。
”曾孝濂是中国第三代植物科学画家,他的作品非常受邮票收藏者的欢迎。
份植物的生命张力 曾孝濂为19届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创作了十余幅作品。
该展是国际植物学百年历史上首次大型国际植物艺术画展,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近百位艺术家及植物学家贡献了262幅植物艺术画作品。
262幅精美的画作诠释了植物的生命张力,生动的作品跃然纸上诉说着自然造物的 神奇,写实或抽象的创作传达出植物的盎然生机。
其中,获金奖的作品《凸尖杜鹃》取材于云南大理点苍山西坡,那是一个因道路交通不便而长期与世隔绝的高寒原始森林,从山腰到山顶积雪地带都有野生杜鹃的分布,层层叠叠,成片成簇。
植物科学画家田震琼笔下的这枝杜鹃的叶子可长达70厘米,被誉为世界上叶子最大的杜鹃。
另一幅金奖作品《褐斑伽蓝》出自韩国植物科学画家HanJungAi之手,“我参观植物园时,一株毛茸茸的褐斑伽蓝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便买下它带回家。
接下来,我天天观察这株植物,画了许多素描,直到完成这幅画。
因为我对它的根能长出神秘叶子很好奇,就把植物从土里拔了出来,画下根的形态。
”HanJungAi介绍说。
铜奖作品之一《全缘叶绿绒蒿》的作者刘丽华是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一名学生。
这株婴粟科绿绒蒿生长于海拔2700~5100米处,根上部分呈莲座状,全身披着一层锈色或金黄色的长柔毛。
“全缘叶绿绒蒿的花瓣颜色极其特别,美得清新脱俗。
茎叶布满柔软的白色长毛,为它的美丽平添了几分温柔亲切。
对我个人而言,这幅画是一件挑战自我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刘丽华或许不会知道,观众能从这株毛茸茸的全缘叶绿绒蒿中,看到她轻蘸墨水、微转笔杆变换笔尖方向、控制笔尖力度,将一根根柔软的纤毛勾勒出来时的专注。
为了守护“寂寞之美” 除了现代作品,中国植物艺术画发展史上 最重要的画家,如冯澄如、冯晋庸、陈荣道、邓盈丰、余汉平等大家,他们的珍藏作品也在本次画展首次面世。
这些画作历经岁月沧桑与寂寞,纸张已经泛黄。
随着科技进步,摄影器材的普及,中国植物画也如同这些泛黄的故纸般陷入寂寞。
但从展出画品来看,仍有一批画师为心中的执念所坚守。
为了守护这份“寂寞之美”,仙湖植物园将本次画展的大部分作品收录成书取名为《芳华修远》,由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出版。
“芳华”意指美好的植物,也指美好的年华,老一辈的丹青人将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植物科学画的绘制,新一代的丹青人在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了植物艺术画。
“修远”,追寻理想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仙湖植物园副主任张寿洲总是随身带着几本《芳华修远》,以便送给身边热爱植物的朋友,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些美好的作品和坚持,没有理由不去展示它、欣赏它、分享它,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
” 从这次画展也能看出,中国的植物画除了科学上的严谨外,越来越注重在艺术上的美感,更多植物艺术画作品涌现出来。
“中国植物画正在经历一场复兴。
植物画教会人们仔细观察和尊重大自然的多样性,在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教育上大有可为。
”国际植物园协会秘书处主任张林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植物艺术画抱有乐观态度。
曾孝濂也持有同样的态度,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关注和爱上植物艺术画,“植物艺术画将迎来新的春天”。
蒋志海制版郭刚制图 西洋镜 英国童装品牌因﹃性别歧视﹄受指责 最近,英国一家名为LetClothesBeClothes的社会活动组织呼吁消费者抵制Tesco和Mothercare两家童装供应商的产品,原因是他们仍抱有有害的性别刻板印象,使用性别歧视的营销手段。
几天前,该组织发布了一张Tesco最近力推童鞋产品的照片,Tesco表示这一系列产品中的男鞋鞋底设计得更结实,女鞋鞋底则更纤巧;男童鞋的鞋底特意装饰有黄色的恐龙图案,女童鞋鞋底则装饰着粉红色的蝴蝶。
这张照片在社交平台上立刻引发了不少父母的指责。
“小女孩需要为她精致的脚穿上更纤巧的鞋子,你是认真的吗?我那个有活力、爱冒险的女儿需要的是一双结实的、不会刚上半学期课程就坏掉的鞋子。
” 在此之前,该组织还因同样问题指责了Mothercare品牌,其推出的女童鞋产品名为“自然探险家”,设计出的鞋子以闪光、花朵装饰为特色,营销标语则是“糖果”和“花火”;其为男孩打造的童鞋产品则是“太空怪人”系列,充满科学、太空主题形象,营销标语是“天才”等词。
有父母质疑:“如果女孩是自然探险家,为什么女童鞋设计中没有类似昆虫或指南针这样的图案?”还有人补充说:“让他们看看从事科学行业的女性的照片吧!” 谈到这次争议,该组织的创始人 FrancescaCambridgeMallen说:“目标 营销不是传播这种性别刻板观念的借口,他们 认为女孩就应当是看起来很漂亮的蝴蝶,男孩 就应当是科学天才。
但事实上,不是只有男孩才 对太空和科学感兴趣,女孩也不是与生俱来就 对粉红色或鲜花有偏好。
” 其实,用特定的颜色、形象等对童装进行性 别区分,是从二战后大规模的商业营销兴起时才 开始的。
企业将社会大众对男性和女性的固定印 象和要求,转化为一种营销策略。
后随着女权运 动的兴起,西方女性开始抵制这种做法,但到了 20
世纪80年代这种性别特征明显的童装又受到 欢迎。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追求更为 中性化的童装。
有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需 要自由地发展潜能,应消除对于男孩或女孩应该 做什么或应该如何表现等先入为主的偏见。
此次受到指责的
Tesco表示,他们会更新网 络商城上使用的语言。
(艾林整理) 夜探博物馆品尝科普餐 “琥珀被称为时间胶囊,缅甸琥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白垩纪琥珀之
一,它让我们感性地了解到一亿多年前地球上的生灵们;泰国有万象之国的美称,大象在泰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它象征着荣誉、神圣、尊贵、力量和优雅,它是国家的象征,更是泰国人民的骄傲;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与我国山水相连,在越南生活着唯一一种在中国以外地区分布的金丝猴———越南金丝猴……” 8月8日晚,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阳光厅,《“一带一路”风情秀》正在上演,演出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民族风情、自然风貌与生态资源介绍给观众,也拉开了今年“2017博物馆之夜———欢聚新丝路”活动的序幕。
“2017博物馆之夜———欢聚新丝路”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自然博物馆承办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动。
该活动从8月8日持续到8月12日,在这期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众多国内外演出团队将带来极具地域特色的表演。
此外, 还有“科学思想荟”“一带一路看自然”展览等活动吸引观众参加。
8日晚的开幕演出突出科普特色,北京动物园的杨毅带来了评书《麋鹿回家》,以传统的艺术形式风趣地讲解了麋鹿回到我国的艰难历程;北京自然博物馆讲解员刘宗与付琦合作编演的《雨燕:丝路归羽情》,吸引了全场小朋友的热情参与;来自澳大利亚的节目《恐龙乐园》带来了逼真的恐龙道具,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将整场演出的气氛带到了高潮。
开幕演出进行的同时,在博物馆的4D影院分会场,首场“科学思想荟”活动也正在进行。
活动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袁硕担任主持人、科普作家尹传红和自然科学摄影协会的康宁担任主讲嘉宾,他们就“丝路上的探险家”主题展开座谈,讲述了中国西汉的张骞、班超和甘英,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葡萄牙的鄂本笃,瑞典的斯文·赫定,英国的斯坦因等人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故事。
在此后几天的活动中,嘉宾将会陆续带来《丝路自然史》《一带一路上的气候风险》 观众在展厅听讲解 《如何让量子守住你的秘密》《消失的大象》等主 题讲座。
在活动期间,博物馆内的各个展厅也将开 放夜场接待观众。
在古爬行动物展厅,讲解员为 观众讲解了恐龙时代的地球面貌、恐龙这一物 种的分类及演化过程;在古哺乳动物展厅,观众 了解到了化石的形成条件以及哺乳动物的进化 历程;神秘的非洲展厅还原了非洲的雨林、草原 样貌,再加上众多的动物标本,使观众如亲临非 洲,感受雨林风光。
(张文静) 看电影 《巢里巢外》剧照
辽东半岛位于全球八大候鸟迁徙路线之 一的东北亚通道,每年数百万只候鸟会往返于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大连沿海湿地作为候鸟南北迁徙的停歇地、补给站、栖息场、繁殖所,是备受国际关注的重要湿地分布区之
一。
一个纪录片团队花费了四年时间,对在大连地区停留及繁殖的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黑尾鸥等鸟类,进行了全方位的跟 巢里观鸟 踪拍摄,讲述了《巢里巢外》的故事,近日在央视播出。
纪录片的取景地是在大连市长海县广鹿岛镇海域一个叫矾坨子的地方,它是个只有0.09平方公里的无人岛。
那里面积虽小,但却是中国著名的黄嘴白鹭之乡。
黄嘴白鹭是世界濒危物种。
每年的4月到8月,有黄嘴白鹭等十几个种类、五千多只鸟儿在那里繁殖。
于是,纪录片的镜头展示了候鸟在那里筑巢、交配、产蛋、孵化、育雏的过程、习性,以及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
纪录片播出以后,有些情节和细节也是鸟类专家第一次看到,比如它们一天到底交配多少次,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偷情”行为等等。
为了使纪录片更富故事性,《巢里巢外》还集中讲述了三个黄嘴白鹭家庭的故事。
在1号巢和2号巢里,摄制组惊奇地发现了黑尾鸥的蛋———黄嘴白鹭孵黑尾鸥的蛋!接下来更惊奇的故事来了,1号巢的黑尾鸥蛋在孵出来之后就被黄嘴白鹭叼死了,而2号巢黑尾鸥幼鸟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宠爱,雏鸟 巢外看人 在两个巢的命运截然不同;在3号巢,一只黄 嘴白鹭居然产下了8枚蛋,而科学家过去认 为黄嘴白鹭一窝最多产4枚蛋。
这虽然令人 惊喜,但8个宝宝同时出生,必然会彼此争夺 有限的资源,它们的生存之争才刚刚开始。
导演李汝建在介绍这部纪录片时表示, 四年累计的拍摄素材达到了三千多小时。
而 最终呈现的150分钟三集纪录片的特色在 于,它既不是单纯地展示候鸟,也不是单纯地 谈论生态,还有动物与生态的关系。
李汝建说,在这部纪录片里,鸟儿既是主 体,同时也是一个载体,这里不止有巢里的故 事,更有巢外的故事,是有关这个小岛的故 事,还有小岛以外村子里的故事。
因此,观众 通过镜头观鸟的同时,看到的不仅仅是鸟,更 是人类自己。
他认为,这让纪录片本身超过了 一般意义上的动物世界类的纪录片。
当然,作 为一部自然纪录片,除了考虑在人文主义上 的追求,同时也注重知识的传达和普及,让观 众在欣赏美丽的画面时,也学习掌握有关候 鸟与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
(朱香) 声音 “其实大家心里的爱国之心就像一
把干柴,已经干得不能再干了,我不过是恰巧丢了一根火柴。
” ———吴京在谈及《战狼2》票房火爆的缘由时如是云。
日前,由他自导自演的这部军事动作片,自7月27日上映伊始就表现出强劲态势,7月30日以3.597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随后创造了最快破7亿元、8亿元、9亿元、10亿元的票房纪录,截至8月7日票房超过34亿元,打破了《美人鱼》2016年创造的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战狼2》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式的超级英雄:由吴京饰演的原特种兵冷锋,因个人原因被开除军籍,但“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当所在的非洲某国爆发内战,他和其他人一起全力保护中国公民和无辜百姓顺利撤离战区。
目前该片的票房纪录还在刷新,有人说正是《战狼2》燃烧的热血点燃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吴京也坦言,这把爱国火的确是自己点燃的,但是这把火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
同时他表示自己真的是运气好,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所以我觉得应该为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早在2015年,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第一部就成为当年清明档票房“黑马”,也被誉为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市场“突围”之作。
“我们曾经以写文章只用两千常用字而自豪,只是因为这样做连刚识字的人都看得懂,对于博大精深的汉语来讲,这是暴殄天物。
” ———《汉字风云会》节目总导演关正文如此解释制作该节目的初衷。
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少儿听写节目《汉字风云会》成了很多孩子的暑期“刚需”:每周一个多小时,在全程欢笑中,孩子们对着电视机铺开纸,拿起笔听写,校正10多个常用易错汉字,学习10多个生活用字,拓展20个文雅优美好词。
曾一手打造《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节目的关正文,早在节目开播前就曾笃定认为《汉字风云会》的教育功能是天然的。
在他看来,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但是他们会和孩子一起看这个节目,节目又刚好是在暑期播出,非常适合全家一起边看边学。
除了电视端播出的节目,《汉字风云会》制作的一系列短视频节目《考你个字》也在互联网上悄然流行,成为成人之间调侃与自嘲的游戏。
“整块木头制成的敌意胜过胶合起来的友谊!” ———尼采的格言诗有些仅短短两行,但构思之巧妙,语言之质朴,意味之深长,堪称精品,比如以上这篇题名《老实人》的诗作。
说起诗歌,也许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位在街头痛哭着拥抱被抽打的马匹的疯子哲学家。
确实,人们都知道尼采是一个哲学家,而且是一个大有争议的哲学家,但似乎,人们关于他的哲学争议把他的哲学掩盖了,而他的哲学又把他的诗掩盖了。
历时25年,中国全方位研究并介绍尼采的学者周国平教授精心挑选了尼采一生诗作中的296首精品,译成中文,日前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全新精装出版,为读者呈现凝练而机智、恣肆而放纵的尼采诗歌全貌。
在《尼采诗集》中,尼采的诗作依照时间顺序以及风格类型被分为七个部分,彰显了尼采一生的不羁、深情、骄傲与力量,体现了他的思想和才华。
“善于刻画和自己的身份认同、失败以及转瞬即逝的美国梦做斗争的夫妻爱人、兄弟姐妹,并赢得了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 ———《纽约时报》曾如是评价美国先锋剧作家山姆·夏普德。
当地时间7月30日,夏普德在位于肯塔基州的家中去世,享年73岁。
夏普德极富天赋,早在20多岁时就已创作出不少戏剧剧本,一生共著有44部剧本,一些短篇小说、散文以及回忆录,其剧本以冷峻而诗意的超现实主义的元素闻名。
代表作《被埋葬的孩子》曾捧得1979年普利策戏剧奖,这为夏普德赢得巨大声望,也自此奠定了他在美国剧坛的地位,之后他又凭借《真实的西部》和《爱情白痴》两度获得普利策奖提名,被媒体誉为“同时代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
此外,夏普德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演员,曾凭借在1983年的电影《太空先锋》中饰演的飞行员一角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周天整理) 《至亲血统》中的夏普德

标签: #camera #货币 #clock #cpu #candy #开头 #品牌 #c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