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热了!他给防护服加“空调”,12风尚2022.05.05

程序 9
星期四编辑:刘小燕(电话:)版式:孔丽 投稿邮箱:274069643@ “大白”太热了!他给防护服加“空调” 疫情期 银龄创客 间,穿梭在防控一线的“大 白”,是我们最熟悉的身影。
随着天气转暖,穿着闷热的防 护服,“大白”们常常工作一会 儿就满头大汗、浑身湿透。
江 苏徐州72岁的陈士锋对此心 疼不已,他想给“大白”们送上 加装了“空调”的防护服。
新型防护服不再闷热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新闻里的一个场景给陈士锋留下了深刻印象:医护人员一天要穿八九个小时防护服,脱下时他们的身体早被汗水浸透。
这样的画面让他很感动。
很快,他萌生了一个想法:给防护服加个“空调”,不就能解决防护服闷热的问题? 陈士锋研发的“新式正压组合式防护服”外观看起来与医用防护服相似,由连体隔离衣、防护头罩和送风系统构成,但该防护服腰部设计了一个进风口。
送风系统通过腰带固定于使用者的腰部,通过送风管分别与连体隔离衣和防护头罩连接。
他介绍,防护服的工作原理,是送风系统不断将空气过滤后送入头罩和 隔离衣,当防护服内的空气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多余的空气将会从单向阀排出,所以防护服内形成一个洁净、舒适的内环境。
防护服过滤系统使用的熔喷布过滤片,通过了专业机构检测,能够有效阻挡空气中的病毒通过进风口进入内部。
同时,其配备的锂电池可以使用6—8小时,双电池供电,可以很好地保证防护人员一个工作日的使用。
研发过程花费近百万 非典期间,陈士锋就研发过一款个人密封口罩,并申请了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非典疫情很快过去,他研发的口罩没来得及量产。
借鉴了上一项研发成果,陈士锋和团队仅用两个月就制造出了第一套送风器雏形和防护服、头套。
“送风器外壳是用一个塑料箱挖孔、打眼后改造而成,将电池、过滤罐等固定在里面”,陈士锋介绍,“初代成品非常笨重,送风器用6个过滤罐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围绕初代成品缺点,他将研发重点放在制作轻便、有效的过滤罐上。
为节省开支,他用上了3D打印机,经过反复修改、磨合, 性、舒适性特别好,好用!4月,陈士锋带着10套新型防护服和50多套可杀灭病毒的太赫兹二合热导仪,请防控一线的交警试用。
几个小时测试后,交警们称“感觉不错”。
希望能送给上海的“大白”们 陈士锋自称“一辈子都在 跟技术打交道”。
他曾在北京 军区某营当通讯技师,其间被 部队保送到河北大学电子工 程系学习。
1985
年,陈士锋复 陈士锋给道具模特穿上新式正压组合式防护服 员转业到原徐州无线电厂,被分到了技术岗位。
在此期间,他的10多项发明均获得了国 过滤装置在保证功能性基础家实用新型专利。
上越来越轻便。
2010年退休后,陈士锋成 “截至现在,产品一共修改立了工作室,并建起了工厂。
了6代,总共开了19套模具,仅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陈士 模具费就花了20多万元。
”陈锋决定研发新型防护服,并中 士锋说,他和团队在两年多时断了自己的其他工作。
去年
6 间里,累计花费了近100万月,“医用正压组合防护服” 元。
今年初,陈士锋带着第一“太赫兹二合热导仪”均获得 批产品成功走下生产线。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新型防护服生产出来后, 目前,陈士锋正在向相关 陈士锋先应用在团队日常工部门申请手续,他的新型防护 作中,反复尝试后,他来到了服有望近期量产。
他表示,自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将第一批 科,请4位曾经参与救治新冠成品送到上海,让“大白”们穿 病人的医生护士进行试穿,后上装上了“空调”的新型防护 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透气服。
(摘编自《扬子晚报》) 5G新通话产品正式商用 继今年1月中国电信宣布5G消息正式商用后,近日国内三大运营商陆续官宣5G新通话产品即将正式商用。
4月12日,中国移动率先发布5G新通话产品。
中国移动方面表示,与互联网的语音视频通话相比,5G新通话“更稳定、更便捷”,稳在于通话质量稳定,且电话呼入不中断;便捷在于手机终端原生,拨号盘即可拨打视频通话,无需下载App和小程序。
4月26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联合宣布,在深圳、杭州、郑州、天津等城市,开通基于双方共建共享5G网络,并实现互联互通的5G新通话超清视频语音通话服务。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用户要用上5G新通话功能,需购买5G手机或现有5G手机升级为支持VoNR版本,可不换卡、不换号、不换套餐,无须另外开通。
而服务资费标准与现有通话相同,视频、语音通话一个价,不占用用户流量。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潮风 人采 老闺蜜拍合照风格多变 今年郁金香盛放时节,78岁的杨女士和79岁的于女士穿着粉色碎花裙、蓝色方格裙,拍摄了一组田园风合影。
因为中午要吃韭菜盒子,早上便买了新鲜的韭菜和鸡蛋,恰好被摄影师当作拍照道具,于是就有了略显调皮的画风。
近日,两位老人的闺蜜照在短视频平台获得80多万点赞。
照片上,她们神采奕奕的笑容和清新优雅的姿态如花季少女,感染力十足。
杨女士的女儿了了说,两位老人是亲家。
20年前,二老生活在东北一个农场,2000年初搬到陕西西安,她们是对方在西安相识最久的朋友。
摄影师钟先生称,两位老人拍了好多照片,成片有一百多张。
其实,她们相约拍照已经有四五年了。
杨女士和于女 士每次拍照都会尝试不同风格,法式、乡村、复古……了了回忆,她们以前会专门买衣服拍照,后来发现,老人穿上了了的衣服也别有一番自己的风格。
“她们从来不会觉得这些衣服太年轻了、不适合自己,反而可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
”了了说“,每次拍照都有上百张,她们丝毫不觉得累,状态很好,乐此不疲。
”有粉丝看到两位老人的照片后,还特意给老人画了可爱的漫画。
(摘编自《东方今报》) 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近日,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各地加大老字号保护力度,激发老字号创新活力。
在政策利好下,老字号企业走上了创新之路。
为促进老字号发展,许多老字号运用热门短视频、直播带货、互联网+、“线下展会”、“线上直播”、举办新IP、邀请专家学者同台论道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化营销推广。
自建直播团队,开发微信小程序商城,尝试社群营销,苏州稻香村线上营销的组合拳玩得风生水起;谭木匠副总裁走进拼多多直播间讲解多款梳子背后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寓意,吸引了百万网友;海鸥手表公司老总走进设在天津总部和博物馆里的直播间,为203万网友分享了海鸥的发展历程,直播带动店铺单日销量增幅超 过320%。
一些老字号开始与旅游产业联 姻。
比如广药集团在打造了全国首家半敞开式中医药博物馆“神农草堂”园区后,又建设了王老吉凉茶博物馆,使其成为凉茶文化一站式体验的旅游地。
运用高科技制作出迎合当下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也是老字号创新的内容之
一。
中药老字号同仁堂历时多年打造了大健康超级IP概念店——知嘛健康零号店。
该店运用高科技,设置了“24小时不打烊”的无人售药机。
在北京大兴区的一家店中,一台无人售药机可以容纳9000个单品药物,在自动化机械臂操作下,从下单到拿到药品,仅需45秒。
这家IP概念店深受消费者欢迎。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标签: #和弦 #没用 #英语 #快速 #命令 #信上 #文件 #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