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周刊,智能电视怎么看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 4
国际教育环球周刊 电话:010-82296623 2012年8月24日星期
主编:杨桂青编辑:黄金鲁克设计:张鹏校对:冯华微博:/u/2108685060邮箱:hjlk1985@ 07 追踪国际教育服务留学需要 美国高中在开展科学研究项目活动方面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广泛的基础。
开展课题研究在该学区不是少数“精英”的游戏,而是众多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美国,高中生走在科研“最前沿” ■本报记者李凌 日前,由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SSP)创办、美国英特尔公司领衔赞助的全球规模最大的高中科学研究竞赛———2012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在美国匹兹堡落下帷幕。
来自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学生汇聚一堂,竞相展现他们的创新灵感、前沿研究和发明创造。
小小年纪,他们缘何能够在科学前沿研究中登堂入室、摘得桂冠?本报记者在2012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现场,近距离感受美国基础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
竞赛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导向 泰勒·威尔逊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每一次,他的作品 都与核有关系,去年是用于检测核设施的超低剂量和极高灵敏度的监测技术,而今年则是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据介绍,这名年轻的高中生,还曾经在自己家的简易实验室里,以极其低廉的材料制作出一个核试验反应堆,着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有不少像威尔逊这样的美国高中生。
他们出于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自发进行前沿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发明创造。
据了解,为了保护和鼓励高中生的科研兴趣,大奖赛对评委作出了特别要求,要求评委充满爱心去评判。
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将赛场布置成一个开放的展览会,并在颁奖环节,让获奖者踏上红地毯去领奖,充分享受科技创新所带来的荣誉和乐趣。
事实上,美国青少年科技竞赛以及 学校教育都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出于兴趣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美国的科学教材,数理化都集中在一起,但其内容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让学生形成探究的兴趣。
大学资源向高中生开放 黄骏达是一名美籍华裔高中生,他的参赛项目是关于数论的知识,凭借这个数学研究项目,他获得了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二等奖。
他告诉记者,美国有很多特别棒的夏令营,参加这些夏令营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而且他所在的华盛顿地区,拥有不少大学,他还经常到大学里去免费“蹭课”。
美国所拥有的开放、自由的教育体系,为培养高中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大学课堂向普通市民开放,高校图书馆、实验室向高中生开放,这让高中生很容易就能够顺着自己的兴趣,接触到科学 前沿理论,进而展开最尖端、最前沿的科学研究。
另外,高中提供的教育资源,包括高中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也使高中生的科学研究顺利得以实现和深入。
美国高中在开展科学研究项目活动方面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广泛的基础。
开展课题研究在该学区不是少数“精英”的游戏,而是众多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部分中学,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高达60%至70%。
据了解,美国高中生所开展的科研选题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大多不是高中老师或者大学教授告诉他们的。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会利用到很多大学的实验室或研究所的设备和条件,但除了有毒或危险的实验之外,高校的老师一般不会替他们做什么。
高中生选择将发明商业化 目前,美国高中生的科技创新呈现出一种新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项目具 有商业化的潜质。
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主席伊莉莎白·马 里科拉女士告诉记者:“我们的高中生正变得更有创业意识,尤其是他们见证了很多与他们年纪相仿的人,例如脸谱公司的马克·扎克伯格将自己的创意商业化,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参赛人员中,有25%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专利或提出了专利申请。
而在8年前,我刚任主席时,这个数据只有10%,甚至更少。
” 据了解,为了顺应这种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趋势,本次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还特别设置了创业论坛,邀请那些成功将自己的科技创新项目商业化的过来人,与高中生共同分享科技创新与创业的经历。
伊莉莎白·马里科拉强调,科技创新与商业化并不相悖,也不用担心商业化会侵蚀高中生的科学精神或创新精神。
大多数的学生的本意不在商业化,而是专注于研究和发现。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限制使用科技产品的时间、次数和地点,以免科技产品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英国高科技让儿童教育“很受伤” ■胡乐乐编译 据英国广播公司近日报道,在高科技产品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儿童基本围着手机转 英国“儿童心智”调查公司调查发现,7至16岁的英国儿童,61%拥有可以上网的手机。
目前,儿童使用电子技术的最主要趋势是通过手机上网。
调查显示的儿童课外生活,基本上是围着手机转,用手机聊天、发短信、上网,而且3/4的中学生都通过手机上网。
调查还显示,儿童使用媒体的方式也在改变。
现在,儿童在上学之前更多的是摆弄手机,而不是看电视,即使放学回家后,他们不是冲到电视机前,而是先上网。
儿童在家阅读,更多的是通过屏幕,而不是书籍和杂志。
据了解,“脸谱”网站是儿童最喜欢的网络,使用者占51%。
由英国通信办公室进行的年度调查发现,多数英国青少年宁可不看电视也不愿意失去与手机和互联网的联系。
据了解,28%的青少年称他们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是手机,25%的人称最不能缺少的是互联网,而只有18%的人称离不开电视。
英国12至15岁年龄段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率已经高达95%。
然而,调查也发现英国社会中的“数字鸿沟”正在扩大: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以在家上网的只有80%,而中高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可以在家上网的高达98%。
高科技“上瘾”很严重 英国教育专家表示,应该限制儿童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时间,以免孩子们“上瘾”。
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主席巴尼比·列农认为,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等现代电子科技设备,会危害儿童的阅读和 有太多的英国孩子对电脑上瘾。
CFP供图 英国5至13岁儿童会做的事 播放数字多功能光盘67% 上网 58% 玩电脑游戏 50% 打电话 46% 玩掌上游戏机 45% 使用苹果智能手机 42% 收看卫星电视 41% 发送手机短信 38% 浏览视频网站 37% 使用平板电脑 31% 英国5至13岁儿童不会做的事 辨认出三种蝴蝶 91% 修补自行车轮胎 87% 打捆绑绳结 83% 看地图 81% 搭帐篷生营火 78% 制作纸模型 72% 辨认鸟类 71% 泡茶 65% 野外做窝 63% 爬树 59%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资料整理) 交谈能力。

他呼吁,家长们应该坚持,至少要等到孩子15岁以后才买智能手机给他们,并限制孩子每天使用电脑不超过1或2小时。
据了解,长时间使用电脑对男孩子的心智特别不好,会危害男孩子的长期发展。
“有太多孩子对电脑上瘾,尤其是男孩子。
孩子通过电脑可能会接触到 不良内容,而父母很难控制这一点。
但最糟糕的是孩子花太多时间在电脑上,而根本没有阅读或交谈。
”列农说。
列农奉劝为人父母者,限制孩子使用电脑和看电视的时间,多花点时间一起读故事书。
他指出,12岁以下的孩子每天用电脑不应超过1小时,12岁以上的青少年每天用电脑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家长让电视机沦为“保姆” 其实,很多英国父母承认正在让电视机成为孩子的“保姆”。
在为英国的国家交流年所作的调查中,参加调查的1000名家长中,大约70%的人承认他们让孩子坐在电视机前并不感到内疚。
据42%的家长表示,让孩子看电视是 增加知识的途径之
一。
但教育专家认为,如果想让孩子从电视上学到东西,家长应该同孩子一起看电视。
这样,家长同孩子增加了交流机会,也能使孩子从看电视中学到新东西和词汇。
然而,调查显示,一多半2至6岁孩子的家长,允许孩子观看一些成人电视连续剧,例如《东区人家》等。
不少家长承认,他们跟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并不和孩子交流,只有15%的家长说他们在看电视时和孩子说话。
一些教育专家呼吁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并发起相关倡议运动。
运动发起人温迪·李表示,“电视的确可以为孩子带来新的学习机会,增加他们的知识面。
如果父母与孩子能够交流电视节目里的角色和内容,会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和交流能力。
” 科技产品使用习惯需警惕 目前,很多英国儿童经常同时使用多种“配有荧幕的互动装置”,例如边看电视边使用智能手机、手提电脑和掌上游戏机等。
英国一项针对63名10至11岁儿童的调查发现,儿童经常在使用科技产品的空档中,使用另外一种科技产品打发时间。
例如,很多儿童开着电视只是在提供“背景娱乐”,其实他们是在打掌上游戏机。
研究显示,多数儿童家里都有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等高科技产品,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在任何房间同时使用5种不同的科技产品。
众所周知,带有屏幕的科技产品越来越多,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有关电子产品对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却少之又少。
拉夫堡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的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同时使用多种带有屏幕的装置与肥胖症、精神疾病等健康问题有关。
因此,他们强调家长要限制孩子同时使用多种带有屏幕的装置,以防止孩子日后出现健康问题。
而且,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限制使用高科技产品的时间、次数和地点。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 传统的“唯印刷媒介是读”的读写能力观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尽管世界各国为适应新形势所采取的方法、举措不同,但其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信息化挑战读写能力培养呼唤全球智慧 ■代树兰 随着现代互联网及其他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唯印刷媒介是读”的读写能力观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因而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包括互联网及其他信息与传播技术运用在内的政策举措,为学校提供新的信息与交流技术,以确保学生高水平的读写能力。
英国:发布《追求卓越》白皮书 据了解,英国劳工党政府将教育作为其首要任务。
该政府的第一个白皮书《追求卓越》,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在英格兰、威尔士及北爱尔兰培养并提高读写能力。
英国还在政府“标准网站”上发表了诸如此类的其他文件,其中国家标准及新的国家课程标准都首次将信息与传播技术包括在内。
英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个国家学习网,旨在为教师和学生在线入门学习提供帮助。
芬兰:组建专家委员会 最早开始这项工作的国家之一芬兰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
芬兰政府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旨在为信息社会里本国的教育、培训与研究筹备大政方略。
他们的报告《信息社会的教育、培训与研究:国家方略》勾勒出了芬兰教育体系在全球信息经济竞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该报告推动了芬兰教育部一系列的举措改革,包括启动的旨在教育学生有效运用信息与传播技术的3年计划。
该计划包括信息与传播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将所有学校与互联网连接以及为学校提供新的计算机等。
最重要的是,该计划还为教师提供了5周的专业带薪培训,以提高他们教授新信息技术的能力。
爱尔兰:采取国家读书方案 与英国隔海相望的爱尔兰政府也在 20世纪末采取了两项政策方案:国家读书方案和学校信息技术2000方案。
其中,国家读书方案包括委任一名国家协调专员,为每所学校提供成人读写能力教育拨款,增加教师进修款项,以及一项与读写能力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
学校信息技术2000方案包括一系列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竞争激烈、全球化的信息经济的政策举措,例如为8000多名教师提供信息与传播技术培训,为至少40个示范学校提供资金,以提高信息及传播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
澳大利亚:通过“阿德莱德宣言” 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20世纪末通过了“21世纪学校国家目标的阿德莱德宣言”,既包括对读写能力的强调,也包括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并强调学生应该是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应用者。
同时,联邦政府还发布了“信息经济的战略框架:行动重点指南”,并强调“传授澳大利亚人在参与信息经济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和技术”。
此外, 联邦政府与各联邦、州及区域的教育部门共同开发了在线互联网接口———澳大利亚教育网。
目前,这项规模巨大的资源为学生、教师、教授、研究人员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信息源泉。
新西兰: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体系 作为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新西兰并没有偏安一隅,而是采取将信息与传播技术融入课程体系的公共政策举措。
新西兰政府在2005年之前开发了一项旨在提高9岁儿童读、写、算能力的“国家读写与算术战略”。
其中,政府任命了一个国家读写能力任务组,以帮助开发该战略。
同时,新西兰政府还颁布了一项标题为“互动教育:学校的信息与传播技术战略”的政策,并表示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发在线网络接口,为学校设置和实施有效运用信息与传播技术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以及支持在信息与传播技术方面从事专业开发的示范学校。
美国:制定“电子率方案” 在美国,2002年之前,许多旨在提高读写能力的政策制定均发生在州政府层面,因为许多州确立了自己的标准。
在政府层面,有几项重要举措聚焦于读写能力问题,并且催生了包括《优秀阅读法案》在内的一些法律的制定、国家阅读委员会的任命以及英语语言艺术标准的产生等。
美国于2002年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之后,强调提高美国学生的读写能力。
为此,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出资100万美元,用于州和地方的技术教育拨款,而各州各地方部门则需要将25%的资金用于发展互联网及其他信息与传播技术的教学。
美国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与图书馆的统一服务支持机制》的制定,其又被通俗地称为“电子率方案”。
据了解,该方案每年为学校及图书馆的互联网服务提供高达22.5亿美元的经济资助。
(作者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 老挝学生学习传统舞蹈 日前,在老挝首都万象的国立老挝音乐舞蹈学校,学生们在排练传统舞蹈。
据了解,传统舞蹈在老挝很受欢迎。
在很多传统节日和婚礼上,都会有这类舞蹈表演。
新华社发(塔纳克侬摄) 欧盟呼吁成员国落实全纳教育 欧盟委员会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尽管欧盟各成员国承诺推动全纳教育,但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和残疾成年人仍受到不公正待遇。
该报告呼吁成员国更加努力地发展全纳教育体系,并消除弱势群体接受教育、培训以及就业时所面临的障碍。
目前,欧盟约有4500万处于工作年龄的公民有残疾,1500万儿童需要特殊教育。
报告中的一些例子显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和残疾人被剥夺了教育或就业机会。
他们往往在很少或根本没有获得任何就业资格的时候就离开学校被送往特殊培训部门,这在某些情况下会削弱他们的就业前景。
“如果我们想改善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和残疾人的生活,就必须努力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全纳教育政策。
现在已经到了把承诺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欧盟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和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女士表示。
(中国驻欧盟使馆教育文化处江洋) 日本紧急在全国调查欺侮事件 据日本《东京新闻》网站报道,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平野博文近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文部科学省已受理滋贺县大津市两名初二男生自杀事件。
为整体把握日本小学和初中学生中存在的欺凌弱小实际情况,平野文部大臣要求各级教育委员会在公立小学和初中组织实施紧急调查,并尽快提交相关调查报告。
据了解,自大津市两名学生因受同学欺侮而自杀的事件发生以来,为帮助曾被欺侮的学生消解苦恼,文部省设置了“24小时欺凌弱小事件倾诉与交谈”专线。
与往年比较,今年欺凌弱小事件倾诉与交谈的事件数增加了两倍。
其实,文部科学省每年都在中小学中进行欺凌弱小事件的问卷调查。
据文部科学省2010年的相关调查,2010年在全日本中小学总共发生欺凌弱小事件78000件。
而且,自2010年群马县垌生市一名小学6年级女生因不堪忍受同学羞辱自杀后,文部科学省就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委定期组织开展欺凌弱小事件问卷调查。
(罗朝猛编译) 韩国迎来小学班级20人时代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首尔市仁王小学今年入学的1年级新生有120人,为该校建校50年以来的新低。
该校6年级学生最多,有7个班197人,5年级6个班171人,4年级5个班133人。
据了解,6年级学生之所以最多,是因为2000年出生的“千年婴儿”最多,当年的出生率在时隔6年后上升。
因此,目前韩国6年级和1年级的学生数存在23万人的差距。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难等问题,2005年韩国的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率为1.08,为历史新低,而2005年到2009年5年间所出生的孩子,被称“1.08一代”。
据了解,韩国2005年的新生儿出生最少(43.5031万人),而当年出生的儿童今年开始上小学。
“1.08一代”将给韩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这一代人从今年开始上小学,小学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由以往大城市标准的25.5人减少到20人。
韩国“1.08一代”达到大学入学年龄时,韩国大学生总数将锐减到180万人,入学竞争将大幅降低。
此外,就业竞争也将趋缓。
(王英斌编译)

标签: #水印 #视频 #手机 #是怎么 #油饼 #网络 #网站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