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还需“心药”医,cmi医学上是什么意思

医学 2
2017年2月15日星期
专题报道 dzrbcsxw@2389342—409责任编辑:叶向东/编辑:李嫒颐/美编:蔡纬 ●
4 心病还需“心药”医 ——达州市中心医院心身医学科心身双治 □文/图王标本报记者罗天志刘河林 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心理健康服务,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是人人享有的权利。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就有这样一个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整合生物医学、睡眠医学、精神医学、心理学而成立的特色专科——心身医学科。
A门诊量上万焦虑障碍患者超三成 “2016年,心身医学科门诊量达到10000余人次,其中以焦虑障碍患者居首,占就诊人群的36%,抑郁障碍患者占29%,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占15%,睡眠障碍患者占9%,其他心理、精神障碍患者占11%。
”该科王任昌主任告诉记者,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精神心理障碍患病率高达17.5%,但16.5%的患者因“病耻感”不愿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而选择在综合医院各科反复就诊。
精神医学问题存在于临床各科室,有的以躯体不适为主诉,有的与躯体疾病“共病”,大多数临床医生依然固守生物医学模式的思维,缺乏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解,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知识相对缺乏。
因此,他们还习惯于从躯体症状中去 寻找病理因素,于是会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并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这样就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无奈之下,患者常常被贴上功能性疾病或神经官能症的标签,让患者备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据有关资料显示,临床医生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识别率约为10%,有效治疗率就更低了,有点“相逢不相识”的感觉。
目前,心身分裂的医疗模式使90%的“疑难杂症”患者“就医无门”,使他们陷入“检查检查再检查、开药开药再开药、手术手术再手术”的生物医学模式怪圈,即多处求医而诊断不清、看不好病。
这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精神负担,又浪费了医院的卫生资源,同时容易出现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延伸了患者治疗的病程。
王任昌焦虑地说。
王任昌主任与患者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向市民宣传保健知识 医护人员向市民普及养身常识 B心理、躯体两方面整合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达州市中心医院心身医学科于昌参与会诊后,将诊断改为“急性焦虑症,惊恐 2013年独立建科开设门诊;2016年1月开设发作”。
住院病房,目前病床开放床位35张,已收治住 随后,对陈先生给予抗焦虑药物舍曲林 院患者600余名,疗效明显;现有高、中、初级50~100mg/d,并辅以心理疏导行为治疗。

1 医师、护师16名,专业心理咨询师3名。
目前周后,陈先生症状明显好转;4周后,其血压、心 开设有焦虑抑郁诊断室、头痛失眠诊断室、心率、心电图改变等均恢复正常。
理测评室、心理宣泄室、沙盘治疗室、心理咨询 “本病例的特点是,患者表现为心血管系 室等;拥有最新版的心理测试软件系统(俗称统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但其本质却是由心理 心理CT)和减压放松训练设施。
该科立足精障碍所致,单纯按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并不能 神卫生,加强联络会诊,拓展心身疾病,遵循解决问题,而结合抗焦虑药物对患者心理障碍 “所有患者,不论患何种疾病,在医院就医都应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王任昌 该享受到心理、躯体两方面整合的医疗服务”说。
理念,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测 试、心理咨询、精神检查等方法给予诊断,采取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包括免费咨询的社会群众) 26年头晕心慌治不好?
其实是疑病症 减轻痛苦,战胜疾病,重塑信心,提高生活质 量。
市内某医院转来一女病人,66岁,入睡困 “心病”憋久了,很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难、发作性头晕、心慌、出汗、紧张、下肢无力 适,而很多“疾病”也需要“心药”来医治。
采访感,26年来不敢去人少的地方、空旷的空间,独 中,王任昌向记者讲述了该科成功治愈的几个自外出以及到独立空间(如电梯间)时发病。
特殊病例—— 在此之前,病人先后到省、市多家医院的神经 内科、心内科、中医科等频繁求治,但均无明显 服务员被扣奖金“心力衰竭”?错!是急性焦虑症 疗效。
王任昌接诊后,通过与患者耐心细致的 交流,了解到26年前病人的妹妹在卫生间发 生脑血管病猝死,许多亲友赶到时仍衣着不 41岁的陈先生是一名服务员,一次在工作整。
当时病人产生了“绝不能也因为脑出血 中与顾客发生激烈冲突后被扣罚奖金,为此他而没有尊严的死去”的想法。
以后特别注意 非常烦恼导致失眠。
医生说的“中风先兆”,不看心血管病广告, 1个月后的一天,陈先生半夜突发头晕、头自己不单独外出,但是感觉病情却在加 痛、呕吐、胸闷、胸痛、心慌、气急,到一家区级重。
26年来病人不敢上班,到处看病,做了 医院急诊就诊,发现其血压骤升至180/不少检查、吃了不少药,可病情却一点儿没 110mmHg,心率140次/分,心电图提示为心见好转。
肌缺血性改变,当时被诊断为“高血压脑病、冠 “病人经历了26年的痛苦,辗转于各科, 心病、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经过给氧输液等没有一位医生在检查时问一句‘你这病是怎 对症治疗后,次日凌晨,陈先生所有症状都有么开始的?你是怎么对付的?’因此没有解开 所缓解,但到次日晚上又表现为类似症状的发‘猝死恐惧’(疑病症)诊断之谜。
”王任昌告 作,经过住院治疗,仍不能终止其发作。
王任诉记者,事实上任何器官病症的表达都会有 躯体与精神两个方面。
患者如实地表达了病感,出问题的可能是我们的诊断行为。
只对症状,不对病人;只治疗疾病,不治疗病人;或者说只从一个症状、一个器官考虑了,却忽略了病人这个整体,可能是当今部分医生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到病人的“病根”所在后,就好对症施治了。
王任昌利用药物和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患者进行治疗,短短半个月后,患者的症状就得到了大大减轻。
5个科室诊断出10种疾病根结还在抑郁障碍 某女,32岁,高中文化,2012年6月因生下第三个女孩后与其家婆发生争吵,相继出现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吊不起气,发冷、发热、出汗,呃逆、干呕、腹胀、便秘或腹泻,继而感到乳房发胀,小腹隐痛,尿频,月经不调,进食减少,身体消瘦,夜间入睡困难,或早醒等。
4年内先后到某医院5个不同科室就诊治疗,诊断为: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过度换气综合征、肠易激惹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心源性神经官能症、颈椎骨质增生、乳腺增生、轻度盆腔炎等10种疾病,但治疗效果不明显。
又用中药治疗3月,服了62副中药,但疗效仍然欠佳。
2016年经朋友介绍,她到达州市中心医院心身医学科治疗。
医生了解患者情况发现,患者丈夫三代单传,家婆勤俭持家,但性格泼辣。
由于该女士生下3个女孩,没生男孩,而所居住的院子里的其他人都生了男孩。
被其家婆骂:“太不争气了,断了香火”,其夫又站在他母亲一边。
这些事让患者4年来一直心烦易怒,兴趣丧失,长期独自流泪,曾4次自杀未遂。
最后,该科医生对其诊断为抑郁障碍,给予抗抑郁治疗、个人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20余天,后好转出院。
经随访多次,病情稳定。
C心身医学——为健康护航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指出,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消化系统、皮肤和性器官是重灾区。
“我们身体绝大部分的疾病是由我们的负面思想和情绪积累产生的,而不同的身体位置储 存不同的情绪,我国中医的古老智慧早就说过,肾主恐惧,肝储愤怒,肺藏哀伤……我们的思想可以欺骗自己,但身体是不会说谎的,它忠实地帮我们贮存所有的情绪,提醒我们要去真实地面对自己真正的需求,让我 们好好地处理。
希望心身医学能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心身医学的理念深入人心,用心身医学的成果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护航!”王任昌说。
社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邮政编码:635099广告许可证:川达地工商广字(95)第2号周六刊定价:每期0.8元公开发行电话号码:总编室2377897转417办公室2377020记者热线2380088广告中心2377273广告部2377187发行部2376656印刷厂2377081达州日报社印刷厂印刷

标签: #化学元素 #关系 #crop #补体 #chargeback #文件 #charity #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