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门户变形记,微信开店怎么开

微信开店怎么开 3
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2013.12.30编辑/李健美编/纪翊校对/刘珊珊lijian@611982852@ ITC7 2014门户变形记 变形
新浪转型借微米布局群组社交 编者按/移动互联网大战将传统门户网站拖入一个新的战场,只有不断进行转型,去发掘和适应网民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在新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数据应用、开放的平台、各种新业务和新营销模式的接入使门户网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而成为一个闭合的综合体。
新浪通过社交平台微米去沉淀微博用户,搜狐全线围绕其新闻和视频客户端布局,腾讯接入所有能为微信服务的应用。
2013年年底,各大门户网站已经开始为2014年积极运作各项新的布局,新方向乍现。
本报记者董军北京报道 在新浪的转型中,微博是先锋,而微米则是其安排下的一支“奇兵”。
2013年10月份,新浪低调投资 微米,将微米纳入门下。
时下,微信如日中天,网易的易信、阿里巴巴的来往都在高调应战。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浪收购微米是为了“凑热闹”。
但从新浪的低调做法中可以看出,对微米有更深层的用意。
按照新浪CEO曹 国伟的意图,微米并不是用来挑战微信的,微米属于一款新的社交媒体产品,将专注于群组、兴趣小组,与微博形成互补。
微博是新浪转型的先锋。
但在2013年出现被“唱衰”的局面,因为 社交属性不强,与微信的竞争也略显无力。
微米主打群组功能,有着非常强的社交属性,有可见的盈利模式。
低调避开微信锋芒,与微博形成互补之势,将在新浪未来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浪转型之契机 新浪的媒体平台转型有三个大方向:更加丰富、更加立体、更加平台化。
互联网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新浪也只能在不断的转型中去适应网民不断变化的需求。
新浪微博的成功,使得外界认为新浪是最有机会突出重围,率先在三大门户中完成转型的赢家。
此前,新浪联席总裁兼COO杜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浪转型的方向是媒体平台。
社会化媒体时代,在表现形式上,除文字之外,还将有图片和视频等更丰富的内容;在PC和移动等不同的终端领域,也会有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新浪作为传统老牌门户向媒体平台转变过程中,也将充分利用‘跨屏’和‘跨产品线’的方式来完成转型。
” 而秒拍和短视频也成为新浪微博整个视频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在最新的微博客户端上,新 浪已经添加了“短视频”发布功能。
用户还可以下载最新的“秒拍”版本,从开始拍摄到视频生成、上传,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十秒钟。
来自新浪微博副总经理林水洋的信息,微博的短视频业务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筹备,9月发布了“秒拍”APP,尝试进行运营。
在3个月里已有大量的明星和普通用户入驻秒拍,并产生了相当数量的高质量短视频内容。
新浪联席总裁兼CTO许良杰称其目的是要打造一个开放的短视频平台。
第一步,新浪会向开发者公开短视频上传接口;随后,新浪将开始探索微博手机端视频的商业化,做大平台。
目前,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已经有超过57万个第三方开发者。
据杜红透露,新浪的媒体平台转型有三个大方向:更加丰富、更加立体、更加平台化。
此外,平台增加社交功能,将会使新浪的收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以前作为媒体,只是广告的模式。
而社交属性的增加,将变成“广告+电商+增值服务”的多元化收入模式。
而这将意味着新浪转型的真正成功。
在2013年,阿里巴巴投资新浪微博就有这方面的意图。
但在2013年,网民的习惯再次发生迁移,网民的时间更多地被微信占用,微博的活跃度出现下滑。
广大草根用户发布的信息,在微博平台上被淹没,用户的热情在消失。
曹国伟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就表示,微米“能够与微博形成有效互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新浪 草根用户的活跃度”。
微米主打的“群组”和“微米圈”,比新浪微博更 具社交功能,更适合草根用户进行交流。
而且,基于兴趣和位置组成的群组也更具黏性。
微米联合创始人刘皇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微博是社交媒体,所以用户的使用习惯“看内容重于互动”,而微米的社交属性让用户更有存在感、参与感,会把用户沉淀在平台上,不会轻易流失。
微博已有的5亿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微博账号登录微米,而微米形成用户规模之后,将会对微博、新浪进行“反哺”,“门户有海量用户,但用户行为无法跟踪。
未来通过微米,将用户沉淀在平台上,且可以进一步跟踪他们的行为并良好互动,挖掘更大的价值。
” 与微博互补,与微信差异 微博偏媒体属性,社交性弱,关注大事件、热点事件;而微米侧重社交属性,更加生活化,以兴趣为主轴。
刘皇甫表示,微米的核心方向是群组社交。
微米的定位是移动群组社交,移动通讯只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交的立足点,而通过社交构建移动社区才是微米要做的关键。
新浪在收购微米之后,新浪微博创始人、集团副总裁彭少彬出任微米CEO。
彭少彬在内部特别强调,微米要尽快体现出不同于微信的产品特征。
微米正式发布才几个月的时间,定位是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微米的定位绝不是做第二个微 信。
刘皇甫这样描述:如果将新浪微博比喻为专注于构建城市,让你了解世界每个角落每个名人的变化,普通用户很难走进他们的圈子;微信就是建造餐桌,让你清楚身边每个好友的最新动态,但用户很难走出自己的圈子;而微米则正巧处在这两种网络中间,介乎“每一个我想了解的人”与“我很熟悉的人”之间,让你通过兴趣、爱好、位置巧妙设置,轻松掌控,不断扩大你的社交圈。
所以,微米的产品定位主要是两点:一是与微博的互补,二是与微信的差异化。
微米如此重要,为什么如此低调?刘皇甫向记者透露了微米的发展步骤。
“接下来几个月还是以打磨产品为主。
”在2013年,易信和来往等产品都花巨资进行推广,但微米认为“,如果产品本身体验做得不够好,用户来了后会很快离开,所以打造最好的产品体验才是第一步”。
第二步才是通过新浪的各种资 源推广微米,将微博5亿用户真正导入到微米,再通过微米把进来的用户留住,形成一定规模的用户群体。
第三步是通过营销推广微米的品牌,基于一定的用户量做商业化的探索。
确实,从产品来看,微米与微博之间有很好的互补性:微博偏媒体属性,社交性弱,关注大事件、热点事件;而微米侧重社交属性,更加生活化,以兴趣为主轴。
这两者的整合,将是新浪转型中最重要的布局。
变形
搜狐预谋移动商业化开闸 本报记者吕静北京报道 搜狐两个强势互联网产品:视频客户端和新闻客户端,现在前期的布局已经完成,商业化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8.28亿,手机网民超过4.6亿,3G用户达2.5亿,这些数字与刚刚发牌的4G一起,显示出移动端将成营销主战场之
一,如何发掘移动端商业价值自然也成为摆在所有公司面前的难题。
而包括PC、移动端在内的“多 屏时代”,网络广告将如何发展?刚刚结束的“搜狐world”营销大会上,搜狐公司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王昕给出了搜狐的答案。
“多屏时代品牌营销的新落点应该包含三个层面,这也是搜狐营销在2014年将呈现出的战略布 内容营销将成主流 “2014年,内容营销将会成为很多广告主采用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艾瑞咨询联合总裁阮京文认为,用户在PC互联网上所消费的时长还是占有率比较高的,如何打通PC和移动平台,实现跟网民之间的无缝连接,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动。
事实上,基于原生广告(注:所 谓原生广告是一种让广告作为内容的一部分植入到多元化介质设计中的广告形式)的内容营销已经是《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近年来广告收入增长的重点领域,加上原生广告还被视为跨终端、多系统、碎片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故被誉为“网络广告的未来”。
而经过过去两年的尝试,搜狐 在内容营销层面已经取得了不小进展。
数据显示,2012年,搜狐内容营销板块的收入在整体品牌广告收入中占比不到10%,但是在2013年,原生广告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了20%。
“2014年搜狐将投入更大力度进行内容营销。
”搜狐公司广告营销副总裁崔莉莉表示。
在此之前,为了奠定内容营销 多屏催生“品牌广告新模式” 局:第一个落点是同时具备原创、聚合、分发能力的互联网媒体平台;第二个落点是可以多屏触达用户的多屏平台;第三个落点则是以大数据为基础,能够精准锁定目标消费者的精准广告营销系统。
”王昕表示。
的基础,搜狐依托矩阵优势,从两年前开始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铺设,不仅网罗了众多传统媒体人才加盟、将国际最先进的新闻理念引入搜狐新闻编辑部,对各大板块进行了深度再造,还融合传统媒体内容、原创内容以及自媒体所产生的内容,以图文、视频、音频等全媒体手段生产原创精品栏目、专题。
“从前几年的数据来看,这将会成为一个事实:品牌搜索广告、移动广告双分天下。
”阮京文表示。
“电视开创了品牌广告形式,而互联网则为品牌广告创造了第二种可能,现在我们的品牌广告也好,营销也好,走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品牌广告的第三条道路已经出现。
”资深互联网研究者胡延平表示。
而搜狐则首次公布了其基于搜狐新闻客户端将推出展示广告、互动营销、企业官方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原生广告平台及精准流广告
大营销产品体系,这也意味着2014年,搜狐移动端商业化闸门将全面打开。
“搜狐移动端商业化开闸,显然具有很强的行业代表性。
”行业人士表示。
据介绍,近两年来,搜狐以手机搜狐网和搜狐新闻客户端两大产品进行移动端的布局,目前已形成较大领先优势,以手机搜狐网为例,在2013年访问量取得质的突破,日均UV(浏览用户数)达到7500万,日均总PV(页面浏览量)达到10亿。
“包括吸引《央视新闻》在内的 众多媒体入驻,建成行业里最大的自媒体平台,最大限度挖掘出了移动端新闻阅读、互动特性。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搜狐新闻客户端已经建成了一个涵盖图文、音频、视频在内的移动全媒体平台,深度挖掘了手机、Pad的使用特性,营销前景非常可观。
“过去门户相对粗放、单一的营销体系需要改进,新系统必须基于大数据,不仅能够衔接PC和移动互联网,还需要贯穿传统媒体内容、网络媒体原生内容以及自媒体生产内容。
”王昕如此表示。
变形
腾讯地图投资亿元导航“商业轨道” 本报记者吕静北京报道 在阿里巴巴力推来往涉足腾讯的社交领域时,微信的目标则是迅速形成生活服务平台的闭环。
近日,腾讯旗下地图产品正 式更名为腾讯地图,SOSO地图品牌告别历史舞台。
与其说这是在完成腾讯入股搜狗协议中的一项条款,倒不如说是腾讯将地图正式接入微信之中,为其刚刚确定的生活服务类定位画龙点睛。
商业化第二波 更名后腾讯地图主打的是实体街景地图,直接回避了已经获得市场认知度的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竞争。
“街景地图是我们建立的一个平台,通过微信公众账号的开发平台,把街景实时调用,这个产业链会受到许多商业的欢迎,更有利于商业流通。
”腾讯公司副总裁马吉吉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凭借街景地图以及实时路况等提供的出行服务,腾讯地图被外界称为“三维”打“二维”。
2013年11月18日,在广州举行的微信合作伙伴大会上,微信产品部助理总经理曾鸣表示,微信未来将会打造生活服务平台。
而就在4个月前,微信支付5.0发布,其中的二维码支付被喻为支付宝的挑战者。
虽然微信的用户量非常大,但所产生的服务推荐都来自于人与人的社交,怎样把生活服务用移动气质表现出来?O2O最好的形式———地图,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
现在看来,腾讯的移动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商家可以直接运用地图进行导航检索,微信的社交可以作为商家的服务产品评价,微信支付直接完成商业化的最后一步。
不过,地图并不是腾讯的强项,论市场份额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早已成为行业领袖,但前两者的商业化还未成形,现如今只 是作为单一地图产品被用户使用,但腾讯地图接入微信后,就将其商业潜质开发出来了。
事实上,地图本身只是一个工具,但其开发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地图的门槛非常高,这也决定了腾讯街景地图的投入非常庞大。
据悉,腾讯街景城市上线已经达到一百个,远超同行,腾讯地图的员工有300多人,投入达上亿元。
据悉,腾讯地图未来的想象空间极大,比如,高端用户付费、为商户提供API接口接入等。
不过,腾讯地图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依托于微信平台,帮其导入更多的商业用户。
“这是一件长期坚持的事情,但未来会有很多赢得用户的机会,并且做成很大的市场规模。
”马吉吉人说。
一些知名打车软件、商户优惠信息等已经通过腾讯地图的接口,变相接入微信。
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移动产品相比,微信的商业化之路走得非常顺畅。
虽然,微信一直在控制过于商业化带来的影响力下降问题,但其用户黏性让微信刚刚上线就获得游戏业务的现金流。
生活服务类应用显然会是微信商业化的下一个重点。
虽然腾讯地图目前还没有收入,但如果算上其带来的微信应用和支付流量,地图有望成为微信的现金流大户,毕竟地图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指南针。
越境进行式 互联网的生存要领是“所有领域都要占领”。
在争夺移动互联网门票时,这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外界普遍认为,腾讯的微信拿到了第一张移动互联网门票时,同为互联巨头的阿里也坐不住了,已经退役的马云亲自为其内部即时通信软件来往站台,全力发展来往用户数。
“这是将手伸进了腾讯强势领域的节奏。
”互联网分析师刘国强说。
如果单论用户量的话,来往显然和微信不是一个体量,但马云此举的意义是,做足产业链的各个端口,为移动互联网闭环做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如今的整体定位也与阿里极其相似。
阿里已经形成了巨大规模的网上商业环境,其产品也围绕着生活、服务、商业开展。
尤其是支付宝,成功地完成了商业交易中最关键的一环。
微信则利用强大用户数量和社交性渗透至生活服务领域,商家可以在微信上进行产品和服务展示,也可以在微信上开店销售,而微信支付也期望与支付宝一决 高低。
百度的移动战略主要体现在 开发者平台上,事实上,腾讯集团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很早就说过,“微信的商业开发会交给开发者来完成,微信只是一个服务平台。
”据悉,腾讯微信的合作伙伴大会每年都举办两次以上。
O2O已然成为各家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棋子。
拿腾讯街景地图举例,呈现在用户面前的不再是简单的地图,而是一整套出行服务。
“除了商家的具体地点和产品介绍以外,还可以附加智能化交通等服务。
这种O2O服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马吉吉人说。
还有一样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巨头的必备武器———理财产品。
阿里的余额宝最早提出互联网理财产品概念,百度则趁热打铁与银行共同推出8%的百发理财产品,随后新浪、网易也相继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
“这是一个聚合用户和现金流最快的方式,当然,高门槛也只适合互联网巨头来玩儿。
”刘国强说。

标签: #网站 #手机 #微信怎么提现 #微信理财通怎么样 #屏蔽 #电脑 #怎么注册微信 #网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