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换主帅求转型,三星网络电视怎么用

三星 8
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2016.8.8编辑/孙聪颖助理编辑/向炎涛美编/刘红校对/汪岚suncongying@476535211@ 3C·家电C5 业绩下滑前景堪忧 爱立信换主帅求转型 三星洽购马瑞利加速多元化 早先通过增发变身比亚迪第九大股东 本报实习记者向炎涛北京报道 爱立信正在试图通过更换CEO来谋求新一轮的转型。
7月25日,爱立信董事会宣布卫翰思将卸任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及爱立信董事 换帅“导火索” 会成员等职并立即生效。
而就在一周前,爱立信刚刚发布了并不可观的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
尽管并没有直接承认这一突如其来的换帅决定与惨淡业绩之间的关联,爱立信在发给《中国经营报》 记者的新闻稿中仍然强调了董事长雷夫·约翰森的表态:“在当前公司加快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董事会决定,是时候选拔一个新的领导者,带领爱立信下一阶段的发展。
” 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 裁许可对本报记者表示,业绩下滑,CEO承担责任,只是一个导火索。
从根本上说,是老牌欧洲电信设备运营商在行业急剧变革中,没有再次跟进探索。
他认为,卫翰思的离职,代表着爱立信对过往发展模式的一种告别。
7月19日,爱立信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销售额541亿瑞典克朗(约63.2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三大主营业务网络设备、全球服务、支持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下降了14%,7%,7%;净利润16亿瑞典克朗(约1.87亿美元),同比下降26%;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33.2%下降至32.3%。
财报一出,爱立信当天股价下跌超过5%。
事实上,今年以来,爱立信的股价跌幅已经超过25%。
北京时间7月25日下午,爱立信董事会宣布卫翰思被下课,并且表示目前已经启动了CEO遴选流程,包括内部和外部候选人。
而临时接替卫翰思的爱立信原CFOJan 被指转型不果断 在业内看来,爱立信最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太好过,2013年爱立信总营收被华为超越,2014年,包括运营商业务在内,华为实现了对爱立信的全面超越。
从全球电信市场来看,爱立信大本营所在的欧洲近年来经济持续低迷,市场份额有限,而华为又凭借低价强势切入加剧了竞争;北美市场方面,诺基亚-阿尔卡特凭借主场优势也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在亚太市场,中国早已成为爱立信全球第二大市场,虽然针对中国4G业务全面部署,但爱立信的份额却大不如从前。
业内人士分析,在中国,2G时代曾经是以爱立信为首的外资企业的天下;3G时代是外 前景未可知 对于爱立信的未来,此前有传闻称,思科一直有收购爱立信的意愿,双方接触了一年多但最终未果。
对于此传闻,爱立信官方援引去年与思科合作之时对外的声明回复本报记者称,2015年11月9日,爱立信与思科宣布开展全球性业务与技术合作,创建未来网络。
该合作伙伴关系的达成经过了双方长达一年的协商,在此期间,完全没有涉及任何有关合并或收购的话题。
Frykhammar也明确表示无意谋求长期担任CEO的职位。
卫翰思毕业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商业管理学士学位,1998年进入爱立信担任爱立信巴西公司CFO,到后来逐渐从分区的CEO做到集团总部的副总裁,直至2010年起出任爱立信CEO,如今已经在爱立信服役28年,期间曾担任CEO6年半的时间。
在许可看来,卫翰思是典型的瑞典人,从瑞典知名的商学院毕业,后来进入到爱立信,从某种意义上他代表着老爱立信风格的延续和继承。
老爱立信从做电信网、硬件设备起家,沉浸一段时间后跟随行业的发展进入终端领域,但是爱立信手机在之后的市场上竞争力并不乐 资为主,国产为辅;而到了4G时代,已经是以中兴、华为为主,外资为辅的格局。
此前在中国移动TD-LTE两期招标中,国产厂商占据了近七成的份额,时任爱立信中国区总裁马志鸿就曾公开表示过对爱立信获得的市场份额不满意。
“一方面中兴、华为的技术确实提高得非常快,这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优先采用国产技术。
”通信行业分析师曾韬表示。
此外,价格高也被视为爱立信在中国发展受阻的一个原因。
据《南方都市报》此前报道,在中国移动4G招标中,诺基亚西门子单载扇报价 在业内看来,与思科的合作,双方起到了资源互补的作用,互补性的强强联合一定程度上能给双方带来增长。
爱立信表示,预计到2018年时,双方有望分别增加10亿美元营收。
多年来,爱立信积累了电信设备业的研发、生产以及整体网络外包服务优势,而思科的强项则是企业级解决方案。
“二者的结合能够迎合电信运营业网络高度智能、弹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卫翰思代表着老爱立信风格的延续和继承。
本报资料室/图 观,于是最终连同资产割弃给了索尼,爱立信继续转型强化在电信设备领域新的方向。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的整个发展和CEO的眼光及 战略决策密不可分。
二季度财报的公布恰好是一个节点,更换CEO一方面是为了给股东和投资者一个交代,另一方面,爱立信也在谋求新一轮的转型,希望更换一种经营理念。
3.35万元,为最低报价,而爱立信报价6.37万元,为诺西的近两倍。
面对行业的不景气,尽管爱立信也一直在转型,但在业内看来,爱立信的转型速度缓慢,不够果断。
过去几年来,爱立信围绕移动性、宽带和云进行转型和产品线布局,在专注于网络业务、全球服务业务、支撑解决方案业务这三大主营业务单的同时,开始拓展新的业务市场,包括新增的电视与媒体业务、IP和云的持续投资、以及行业与社会等。
在曾韬看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目前整个电信行业都在萎缩,设备商光靠电信服务行业已经难以维持公司的持续发展。
不同于华为在业务品类上的拓展,除了运 营商业务,还发力企业网业务和消费者终端业务,而爱立信却选择的是深耕通信领域。
爱立信在今年7月1日起推行了新的组织框架,调整了业务类型。
目前包括两大核心业务部门,即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部门,并且新增了IT部门和云业务部门两大目标增长领域。
爱立信官方对本报记者表示,更换CEO并不会影响此前宣布的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爱立信董事会完全支持公司当前的战略和新的组织架构。
但许可认为,虽然爱立信在转型过程中增加了云计算、智能硬件等新的业务,但是新的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爱立信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份额下滑的颓势。
虚拟化趋势”。
在许可看来,不排除思科想要推进二者合并的可能性。
不过,业内均认为,双方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涉及到文化、业务、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的融合。
但可以确定的是,如今,爱立信正在寻找新的CEO带领其走向新的阶段。
爱立信官方对本报记者表示,爱立信的愿景是要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
而这一愿景的基石,是移动宽带、物联网和云。
雷夫· 约翰森在宣告卫翰思卸任后的记者会上也表达了对候选CEO的期盼:我们希望找一个拥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并且拥有更好的领导能力的人。
许可认为,现在爱立信临时接管的CEO也是典型的北欧人,和卫翰思一样,从CFO上台,并且二人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其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过渡,如今爱立信希望寻找的是更加互联网化,更加年轻锐气有改革精神的领导者。
本报记者赵思茵广州报道 8月3日晚间消息,三星电子正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iatChryslerAutomobiles)谈判,商讨收购汽车零部件厂商马瑞利(iMarelli)部分或全部资产事宜。
这笔交易的规模将超过30 从比亚迪到马瑞利 据知情人士称,三星主要对马瑞利的照明产品、车内娱乐系统、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和云业务感兴趣,但也可能整体收购马瑞利。
这笔交易的规模将超过30亿美元,有望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成为三星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
这并不是三星第一次表现出对汽车行业的兴趣。
2015年12月,三星成立一支团队,从事汽车零部件、车载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
近日,三星还表示将要入股比亚迪。
这一消息最终被7月22日比亚迪的公告证实。
公告显示,比亚迪公司完成以57.40元/股非公开发行2.52亿股,募集资金总 寻找业绩增长寄托 这样的转变和三星的业绩表现不无关系。
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三星综合营收50.9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40万亿韩元,综合营业利润8.1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24万亿韩元。
据了解,本季度三星收入环比增长得益于旗舰智能手机GalaxyS7&S7edge的强劲销售。
但三星未来的业绩挑战依旧不小,受中国市场增长放缓和新兴市场经济疲软的影响,消费电子和家电业务的全球需求也将出现同比下滑,三星的业绩也将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
以手机产品为例,从2013年起,三星在中国的智能机销量已经连续3年下滑,销量跌幅分别为18%、16%、15%。
在市场份额上 汽车的诱惑和挑战 以中国市场为例,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为17.7万辆和17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25%和127%。
即便在股市低迷时期,新能源汽车也是资金最为追捧的热点。
并据易观智库预计,中国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 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内容成掣肘 乐视内容支点模式或难撬动海外市场 本报实习记者吴俊捷广州报道 5月的硅谷扩张硝烟尚未消失殆尽,乐视“跑马圈地”的号角又在洛杉矶奏起。
近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电视机厂商Vizio及其关联公司Insacape49%股权。
此次收购被认为 加速全球化 此次进行收购的实体LeEcoGlobal,是乐视控股旗下子公司,与乐视网属于平行关系。
被收购方Vizio,成立于2002年。
在北美市场拥有3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仅次于三星。
“通过并购Vizio,乐视可谓找到了进军美国市场的战略支点。
”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表示,借助Vizio的品牌溢价、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物流配送体系等,乐视可以高效快速地打开美国市场。
而从4月份乐视超级汽车在硅谷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到北美总部落户硅谷再到此次收购,乐视美国淘金步伐大有加快之势。
在收购之后,乐视将为Vizio提供内容、科技、互联网及云服务,帮助其转型升级至互联网生态型公司。
据乐视方面人士介绍,乐视电视将会采用乐视超级电视、Vizio双 是全球电视产业史上最大的收购计划。
二者的联姻颇受好评,乐视的生态概念正强势地从国内蔓延至国外。
但乐视电视在国内依托的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是否适用海外市场还不得而知。
与之相伴的,还有异域文化的碰撞。
品牌策略。
未来Vizio将会进入中国市场甚至亚太、欧洲等全球市场。
由于乐视与Vizio二者在运营模式、营销策略等方面的高度契合,二者“联姻”被多位业内人士看好。
一位家电业内人士介绍,Vizio凭借“高阶产品、平价策略”,成功跻身一线梯队。
公开资料显示,在Vizio的股权结构中,中国台湾的瑞轩科技与富士康两家代工厂分别持有20%和8%的股权。
这也使得Vizio无需布局全产业链,只需交由代工生产即可。
“二者都精于成本控制且同属轻资产运营模式。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坦言,二者相似度极高,并购之后“排异”反应会更小。
而对于Vizio来说,选择此时出售可谓合乎时宜。
“传统电视行业整体已呈饱和甚至停滞状态,增长前景并不明朗,及时变现很明智。
”梁振鹏表示。
内容成掣肘 看似美好的收购,却可能面临水土不服等状况。
贾跃亭对此的预期是2017年两家公司的电视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台。
用3年时间,乐视大屏生态有望跻身全球TOP.3品牌。
目前,三星、LG、索尼的全球电视年销量分别为4000万~5000万台、2000万~2500万台、1000多万台。
而乐视电视年销量600万台左右,Vizio销量约为700万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二者实现2000万台的目标问题不大。
“但很难突破这一‘隐形天花板’,毕竟三星、LG都是全产业链巨头,并购带来的后劲或许不敌预期。
” 一直以来,企业全球化并购绕不开模式障碍。
并购之后,乐视电视在国内的经营模式是否适用于国外也成为焦点。
由于乐视的全方位内容品类覆盖、强大的自制以及平台开放能力,其在正版内容领域极具竞争优势。
自2013年5月乐视超级电视发布以来,它就颠覆性地提出“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商业模式及生态养硬件的盈利模式。
在国内,借助乐视电视的价格吸引力,来带动会员、广告等方面的生态协同效应已逐渐得到显现。
再加上美国用户良好的付费习惯,乐视电视的发展似乎大有 可为。
然而,这显得过于理想。
刘步尘 指出“,一方面乐视电视的超低价模式很容易被美国发起反倾销;另一方面,照搬国内内容很难说服北美受众。
” “这意味着乐视必须根据美国市场特点,在内容战略上进行适度调整。
”太平洋证券TMT行业分析师倪爽表示,乐视电视直接移植国内内容资源到美国很难行得通,必须另辟蹊径。
“或者购买国外内容资源版权,或者整合乐视在全球范围的资源来推动内容自制。
” “但这两种路径实施起来都不容易。
”梁振鹏指出,在欧美地区,包括电视内容资源在内的生产与版权销售已经成为电视市场竞争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盈利领域。
“在美国,电视内容产品的采购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他表示,即便是Netflix、ESPN等深耕美国电视市场多年的在线内容资源巨头也苦于内容产品的高成本,而从乐视体育获得2016、2017两个赛季中超两赛季独家转播权就耗资高达27亿元一事,也可以窥见内容版权之昂贵。
固然,内容产品的制造、购买等资金压力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国际内容运营商对于优质内容资源的争夺也一直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Netflix、ESPN等都是深耕美国市场的在线内容资源服务巨头,其在内容、用户、产品采购渠道等资源的积累上具有极大的优势,同索尼、好莱坞等顶尖的内容产品制造商谈判也更具有话语权。
”刘步尘指出,作为后来者的乐视,很难在优质甚至独家内容资源的抢夺上更胜一筹。
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乐视早在2011年就宣布70%以上热播剧已被乐视网获得,并大声疾呼“版权为王”,号召规范化运作,但乐视网游走于“牌照、版权等禁区”的行为一度饱受诟病。
由于乐视网在国内并不具有互联网电视视频牌照,“这意味着乐视网不具有通过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向用户提供视频等产品的资质。
它的自制剧提供给国内用户实则是属于‘打擦边球’,不合乎规范。
”梁振鹏表示。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出海企业必须要跨越的坎。
虽然并购之后,Vizio的品牌、企业文化、管理团队、客服体系、供应商体系等都将维持不变“,但中国模式的公司治理体系和理念在异域生根发芽,必须要做好思维转变和文化碰撞的准备。
”奥维云网(AVC)黑电事业部总经理董敏表示,对于国际化并购和管理经验不足的乐视来说,这不容小觑。
亿美元,有望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这是继7月22日入股比亚 迪之后,通讯巨头三星再次和汽车企业发生绯闻。
而在三星最新公布的二季度业绩也显示,面对电子消费市场的疲软,如何在新业务上有所突破将成为三星日后业绩能否持续上升的一大关键。
额144.73亿元。
其中,上海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认购5226万股,合计约30亿元,将持有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股份总额的1.92%,成为比亚迪第九大股东。
对于此次双方的合作原因,三星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称“:这笔投资将强化我们的电动汽车芯片业务。
我们还将在其他领域与比亚迪展开合作。
”并且,三星SDI还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汽车电池市场上最重要的市场之
一,其计划在未来5年内,向电动汽车电池、电动汽车组件业务投资3万亿韩元(约27亿美元),计划在2020年之前成为世界顶级电池供应商。
而比亚迪也公开表示,双方将在电动汽车零部件领域展开合作。
也由昔日的霸主下降到市场份额仅名列第
五。
相应的,三星在中国的营收也由2013年的40.1万亿韩元、2014年的33万亿韩元降至2015年的31万亿韩元。
并且,随着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中国国产手机厂商的不断崛起,三星的芯片、手机电池、显示屏等配件的销售额和利润也逐渐被压缩。
三星公司2015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仅为3.24万亿韩元(约合27亿美元),同比下降39%,远不及分析师预期。
“和被极度饱和的手机行业相比,电动汽车潜力巨大,正逐渐成为科技企业意欲占领的高地。
”IT独立评论人孙永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
将超过1500亿元。
如果考虑到庞大的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则有望突破万亿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
而在国外,苹果等多间公司早已在汽车领域发力。
苹果不仅努力打造首款汽车产品“iCar”,积极挖角传统汽车厂商组建自己的汽车制造团队,而且有意收购全球三大体育赛事之一的F1。
今年5月,苹果更是豪掷10亿美元投资中国的滴滴快车。
“在智能手机业务低迷之际,进军汽车市场有助于缓解三星对消费电子产品的依赖。
这是三星的战略性投资,短期内难以对企业产生看得见的效益。
但对三星的未来转型将是一个不错的铺垫。
”孙永杰进一步分析称。
三星业绩增长新动力的设想不错,但该公司要面对的问题依旧不小。
从事锂离子电池业务的三星SDI,虽然在用于智能手机的电池领域掌握世界最大份额,但其在用于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的车载锂离子电池领域成绩却并不理想。
另据韩国SNE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当今环保车电池领域,占比32.5%的松下市场份额排位第
一、比亚迪以15.1%占比排位第
二、另一家韩国企业LG化学以7.8%的占比排位第
五、三星SDI仅以5.2%的占比排位第
六。
而外来企业三星依旧在中国的电池市场上碰壁。
在工信部近日公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也显示,已在国内投资建厂的三星再次出局。
这不仅意味着5月1日以后,使用三星的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车将不再纳入补贴名单中。
三星想要扩大在中国的锂电池的市场份额还要花不少的资金和精力。

标签: #网络 #字母 #热点 #网络 #手表 #网络公司 #电话 #糖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