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隐瞒造成疫情扩散或将获刑,找工作上什么网站

工作上 2
重磅新闻微信:lswbwx 2021.8.11星期三编辑孙霁美编王晨同02 沈阳市疾控专家介绍流调过程并回答焦点问题 刻意隐瞒造成疫情扩散或将获刑 你有没有接到过疾控部门的流调电话?那么“流调”到底是什么? 沈阳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所所长连志勇详细介绍了整个流调过程。
当前我国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沈阳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开展新冠疫情防控以来,有不少市民都接到疾控中心的流调电话,电话一般都是询问基本信息和行动轨迹等内容,绝大多数市民积极配合第一时间准确地提供信息,有的市民抱有怀疑的态度,迟迟不提供信息,个别市民比较排斥隐瞒、欺报,严重影响疫情控制。
那么“流调”到底是什么?“流调”都问什么?“流调”对疫情防控作用是什么?公众该怎样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助力沈城疫情防控呢?沈阳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所所长连志勇详细介绍了整个流调过程。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传染病防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控制疫情传播的关键环节。
通过流调可以迅速搞清楚重点人员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活动轨迹、接触的人、发生的事,尽可能调查清楚所有的可能性,捋清病毒 传播链条,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找出真相。
就是要找出传染源、找出可能被感染的人、找出可能被污染的场所,以便精准地采取防控措施,尽早将疫情控制在萌芽阶段。
目前大部分流调信息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上级疾控部门或行政部门发送的协查函(包括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重点风险人员等);二是大数据推送的重点地区涉疫人员名单。
三是对病例的流调。
协查函上经常信息不全,没有联系方式,就需要公安系统配合调取。
焦点问答:
1.电话“流调”的内容都有啥?流调人员首先核实协查函上的内容是否准确,本人是否在沈阳,具体的位置,如果在沈阳就继续询问被流调人的基本信息(职业、身份证号、现住址、工作单位等)、抵沈之日、近些天的行动轨迹和具体时间、接触了什么人、去了哪里、同行人、同住人等所有可能接触的人。
如果被流调人不在沈阳,就要询问他现在的位置,发送协查函上报告给省疾控中心协传给当地疾控部门协查,如果流调对象不配合,协查函会随着这个人轨迹横传,直至把人找到和管控起来。

2.为什么会接到2-3次流调电话?很多时候流调工作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
14天的活动经历被流调人很难记得清楚,或出于一些原因不愿意如实讲述,流调人员会通过大数据、监控录像等获取信息比对补充行程轨迹,进行核实不断完善流调报告。

3.流调之后就意味着必须隔离吗?流调出来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会被迅速隔离,以此切断传播渠道。
疾控人员根据流调情况综合评估暴露风险,判断是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保护暴露人群,更是为了防止更多人被感染的关键措施。
要听从流调人员的建议,就地自我隔离,加强个人防护,等待下一步的隔离管控和核酸检测等措施。

4.市民应如何配合流调?希望市民们充分理解,尽量配合。
真实准确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近期是否有不适应症、核酸检测情况等健康监测信息;14天内具体行程、是否去过涉疫重点地区、接触人员、接触场所等旅居史信息;外 出时的个人防护情况;记不住的信息可以通过日程表、通话记录、电子消费记录、各类票据等来还原行动轨迹、接触过的人。

5.个人的隐私会不会公布?市民个人信息和隐私受法律保护,保护个人隐私是每一位流调人员恪守的职业道德,疾控部门会保护被调查对象个人隐私,严格保密。
市民可放心予以配合。

6.隐瞒信息会有什么后果?刻意隐瞒流行病学史造成疫情扩散严重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辽沈晚报记者胡婷婷 相关新闻我省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超5000万剂次 本报讯辽沈晚报记者胡婷婷报道截至8月9日,全省新冠病毒疫苗已累计接种5035.07万剂次,累计接种2918.83万人,其中包含12-17岁人群173.15万人。
辽宁省卫健委专家称,尽快接种疫苗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仍然是控制新冠肺炎流行的重要手段。
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尔塔”变异株,我省正在持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青少年人群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全流程管理,提供多样化服务,确保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接尽接。
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 之百的预防感染的,但是总的判断,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是在现在疫苗可控的范围之内。
基于在境外大规模疫情国家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我国科兴公司的疫苗总体保护率,就是对所有症状、轻症的保护在65%以上,对预防重症和进ICU监护病房和死亡病例的保护分别高达87.5%、90.3%和86.3%,这充分说明,我们国家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
同时,疫苗接种和防控措施并用,才能取得疫情防控最好效果。
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接种疫苗之后,请大家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扎堆、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控措施不放松。
2020届本科毕业生有三成通过“专业求职网站”获得第一份工作 日前,麦可思发布了2020届本科生就业指导服务评价数据。
三成2020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专业求职网站”,包括App、论坛、微信公众号等,获得第一份工作。
三成2020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专业求职网站”,包括App、论坛、微信公众号等,获得第一份工作;对于学校开展的具体求职服务来看,对“辅导求职技能”的有效性评价最高,为92%。
日前,麦可思发布了2020届本科生就业指导服务评价数据,在就业“过来人”看来,这些就业指导和就业渠道在找工作时更有效果。
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五年提升11个百分点 就业指导服务是高校学生服务工作的重要事项。
数据显示,高校就业指导相关工作成效显著,本科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持续上升,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效果持续改善。
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由2016届的76%逐年上升至2020届的87%,五年内上升了11个百分点。
从不同院校类型来看,“双一流”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均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认可程度更高,地方本科院校与“双一流”院校的差距逐渐缩小,2020届“双一流”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分别达到89%、86%。
本科毕业生对学校开展的“辅导求职技能”有效性评价最高。
辽沈晚报记者王迪摄 毕业生对“辅导求职技能”有效性评价最高 从学校开展的具体求职服务来看,超过八成毕业生接受过母校提供的求职服务,具体比例为84%。
其中,参与最多的是“大学组织的线下招聘会”,占比为49%,其次是“大学组织的线上招聘会”,占比为39%;随后是“职业发展规划”,占比为35%。
在疫情影响下,线上招聘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
从求职服务效果来看,毕业生对“辅导求职技能”的有效性评价最高,为92%;其次是“发布招聘需求与薪资信息”,有效性评价为88%;随后是大学组织的线下招聘会,有效性评价为85%;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组织的线下招聘会的有效评价分别为84%和82%。
麦可思表示,高校求职服务整体上得到了毕业生的高度认可,线上招聘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可持续完善,以不断拓展就业服务工作边 界,从而更好地促进毕业生的就业落实与发展。
三成本科毕业生通过“专业求职网站”获得第一份工作 从毕业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渠道来看,30%的本科毕业生“通过专业求职网站(包括App、论坛、微信公众号等)”获得第一份工作,占比最多。
其次是“本大学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为25%,排在并列第三位的是“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和“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占比均为13%“;参加政府或其他大学组织的招聘活动”,占比9%“;实习/顶岗实习”的占比为7%“;学校直接介绍工作”,占比为2%,还有1%的本科毕业生则通过“订单式培养”获得了第一份工作。
从近五年本科毕业生的数据看,通过“校园渠道(招聘会、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比例逐年上升,高校在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 辽宁高校院所上半年转化科技成果2000余项 本报讯辽沈晚报记者胡月梅报道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校院所转化科技成果2000余项,转化金额超7亿元,其中本地转化科技成果1000余项,转化金额超3亿元,本地转化率近50%,这为我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述信息是记者日前从省科技厅了解到的。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落地,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撮合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各类对接活动,挖掘、发布企业技术需求,推广、宣传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信息不对称问题,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得到转化。
东北大学科技成果“绿色智能化冶金技术在钢铁领域中的研发与应用”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转化到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智能化手段与大数据结合,解决了钢铁行业的难点、痛点问题,为钢铁行业逐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提供相应技术支撑;中科院金属所科技成果“微型半导体制冷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将以作价入股的方式转化到冷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热电材料和制冷芯片集成技术,有望填补国内空白,当前此类制冷芯片器件需求量增长迅猛,市场前景广阔。

标签: #视频 #网络管理员 #有什么好处 #公众 #什么时候 #网络 #东西 #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