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钱财?,怎样看待钱财?司布尔(R.

cover 1

C.Sproul)著 贾倚望译改革宗翻译社 HowShouldIThinkaboutMoney?
©2016byR.C.SproulPublishedbyReformationTrustPublishingAdivisionofLigonierMinistries421LigonierCourt,Sanford,FL32771PrintedinNorthMankato,MNCorporateGraphicsJuly2016FirsteditionISBN978-1-56769-507-6(Paperback)ISBN978-1-56769-691-2(ePub)ISBN978-1-56769-692-9(Kindle)Allrightsreserved.Nopartofthispublicationmaybereproduced,storedinaretrievalsystem,ortransmittedinanyformorbyanymeans—electronic,mechanical,photocopy,recording,orotherwise—withoutthepriorwrittenpermissionofthepublisher,ReformationTrustPublishing.Theonlyexceptionisbriefquotationsinpublishedreviews.Coverdesign:VanessaAyalaSeriestemplatedesign:GearboxStudiosInteriordesignandtypeset:KatherineLloyd,TheDESKAllScripturequotationsarefromTheHolyBible,EnglishStandardVersion,copyright©2001byCrosswayBibles,adivisionofGoodNewsPublishers.Usedbypermission.Allrightsreserved.LibraryofCongressCataloging-in-PublicationDataSproul,
R.C.(RobertCharles),1939-author.Title:HowshouldIthinkaboutmoney?
/byR.C.Sproul.Description:Orlando,FL:ReformationTrustPublishing,2016.|Series:Crucialquestionsseries;No.23Identifiers:LCCN2016011431|ISBN9781567695076Subjects:LCSH:Christianstewardship.|Money--Religiousaspects--Christianity.|Economics--Religiousaspects--Christianity.|Wealth--Religiousaspects--Christianity.Classification:LCCBV772.S692016|DDC241/.68--dc23LCrecordavailableat.loc.gov/201601143 目录 第一章照管我们的家...................................................................1第二章贫穷的原因.......................................................................7第三章财富的积累.....................................................................13第四章价值理论.........................................................................19第五章钱是什么?.....................................................................27第六章通货膨胀.........................................................................33第七章利息.................................................................................37第八章参股.................................................................................43

作者简介.......................................................................................

49 第一章照管我们的家 我们感激自己服侍的对象给予我们的褒奖之词,比如我们的教练、老板、或者其他权威人士。
如若这褒奖出自我们最高的权威,我们的主、我们的王——耶稣基督时,那么这渴望就达到了顶峰。
基督的一句赞美之词,就是对我们服事的最大奖励。
每位基督徒都渴望在临终之时,听到基督亲口说出:“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 新约中使用管家(stewardship)一词来描述和定义何为基督的仆人。
在这里我们会探讨这一概念,也会涉及《圣经》中管家的概念与经济学科中的管理之间的关联。
经济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伦理和情感问题经常成为讨论的话题和头版新闻,在大选之年尤其如此,很多辩论都集中在经济问题上。
最初我们没能看出,教育和堕胎等其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众所周知,经济学不仅与金钱、税收或商业有关,也与资源管理有关。
这其中包括我们所有的资源,例如我们未出生的孩子,还有教材和政策。
换句话说,如何使用我们的资源是经济学的研究主体。

1 怎样看待钱财? 从《圣经》的角度说,这是管理的首要问题。
试想管理和经济学之间的词语联系。
英语单词economics和economy来源于希腊单词oikonomia,由两部分组成:oikos是“房子”或“家庭”的意思,nomos是“法律、规则”的意思。
所以,oikos和nomos合在一起的字面意思是指“家庭法规”。
Oikonomia在英语中被音译为“经济(economy)”。
不用音译而用意译的话,oikonomia一词应该被翻译成英语管家、管理(stewardship)。
所以,管理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事实上,对于处于新约时代的基督徒来说,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管家是一个被赋予责任和权柄来管理家庭事物的人。
例如,先祖约瑟成为波提乏家的管家,安排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并被授权管理全家的事务(创世记39:1-6a)。
在这个角色中,他负责管理好这个家;不能浪费家里的资源,而要做出明智的决定。
然而,管家的角色并不是希腊的管理体系中偶然出现的,也不是约瑟时代埃及人发明的。
管家的角色是从人类创造之初的管家原则发展而来的。

2 照管我们的家 请看《创世纪》较早章节中提到的管家的根基。
在《创世纪》1:26-28我们读到: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
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 在《圣经》的首页,我们看到了人类是按照神的形象创造的,神最初启示自己是万物的创造者,随后要求祂的形象承载者们通过繁衍生息这一特定的方式来效法祂。
人类得到命令要生养众多。
这是对繁衍的要求,它包含管理方面的含义。
因此,我们对管理的关注根植于创造。
有时,我们认为新约与劳动、工业或生产力无关,只与我们彼此相爱、靠恩典而不靠行为而活有关。
但是,如果我们考察耶稣的比喻和话语,就会发现其强调多结果子这一呼召。
耶稣呼召他的百姓,不但要生养众多,而且是为国度的缘故生养。
这是创造条例的延伸,神的子民要多结果子。
给亚当和夏娃的第二个命令是要治理地球。
神立亚当和夏娃作祂的副统领,代替神管理一切受造之物。
神并没有把地
3 怎样看待钱财? 球的独立所有权授予人类,地球仍然是神的产业,但神呼召亚当和夏娃来管理动物、植物、海洋、河流、天空和环境。
他们不能像一个鲁莽的暴君那样为所欲为的行使权力,因为神没有让亚当和夏娃成为地球的主人。
祂立他们作世上的管家,要奉祂的名,为祂的荣耀行事。
在这个命令之后,神立刻造了一个茂盛华美的园子,把亚当和夏娃放在里面(创世记2:15),神吩咐他们“修理看守”。
这个修理看守的命令是理解人类所负责任的关键,与人类按照神形象创造并得到统管地球的特权地位不可分离。
在创世之初,神赋予人类的使命是让人们反映并映照出神对这个创造领域的管理。
这涉及的远远超出宗教体系或教会,它与我们如何从事科学活动、如何做生意,如何对待彼此,如何对待动物、对待环境都有关系。
对地球的治理,不是开发、掠夺、消耗或毁灭地球的许可证;而是一种责任,通过修理看守来管理我们的家。
修理看守一个家,意味着预防它分崩离析,维持秩序、保养、修护,使它变得美好。
整个生态学就根植于这一原则基础之上。
神没有说:“从今以后,你所有的食物都会从天而降。
”祂说:“你要和我一起工作,多有果效:穿衣、耕种、播种、补充等等。

4 照管我们的家 在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得到的下一条诫命是给动物命名(创世记2:19)。
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科学就是这样诞生的:学会区分物种、种类和形式,并在我们考察现实时分辨现实。
这也是我们管家的一部分——了解我们居住的地方,并且关心这地。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个人自己的家,而且适用于整个地球。
有些人年龄足够大,还记得二十世纪美国人的惊人成就,当时第一批宇航员被送往月球。
值得一提的是,那段记忆中包括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在月球上迈出的第一步,也包括他谈到那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我们可以单从人类的傲慢自大来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可以将其视为实现了神赋予我们治理被造物的使命。
从根本上说,管家就是运用神所赐的权柄来管理祂的创造物,反映出我们创造主关怀、负责、维护、保守和美化其创造物的形象。
在我们后续研究《圣经》中有关管理金钱和资源的时候,将以这个管家的概念作为基础。

5 第二章贫穷的原因 当我们从《圣经》的角度来思考管理这一主题时,必须先要知道《圣经》对于财富和贫穷的观点。
《圣经》在这些问题上着墨很多,引起的误会也不少。
例如,《圣经》中最常被错误引用的一句话是:“金钱是万恶之源。
”其实《圣经》并没有这么说。
英王雅各版(KJV)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提摩太前书6:10;现代英语标准版(ESV)是:“贪财是各种恶之根”)。
获取财富的错误动机可能会有危险,由此会生发出贪婪、偷盗和其它邪恶。
《圣经》警告我们不要为了财富本身而去追求财富,因为“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财利”(马太福音6:24)。
虽然财富本身是中性的,但我们对它的态度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邪恶的。
因为《圣经》多次警告财富的危险,所以在基督教中还存在其它一些误解。
一种观点认为:富有本身就是罪恶的,或者说只有恶人才会发财。
若从所有人都是有罪的角度出发,这种说法是对的。
但是我们在《圣经》中发现了一些例子,有些人富甲一方,但同时又是良善、忠心的。
以亚伯拉罕为例,他是信心之父,同时又家财万贯。
与此相仿,约伯也是既虔诚又富有。
不过耶稣也警告说,那些富人很难进入神的国(路加
7 怎样看待钱财? 福音18:25),主要因为大富之人往往容易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神及其护理来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
这一误解还产生了另一种错谬:贫穷与某种内在的正义相关。
中世纪时,教会内部兴起了一场名为“贫穷神秘主义”的运动,将正义与贫穷联系在一起,人们开始相信通过贫穷可以进入神的国。
如今,还存在其它误解:有人说,贫穷的人会蒙神赐福,是义人;另一些人则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懒惰、不去工作,故此他们的贫穷被视为恶习而非美德。
这两种对待贫穷和财富的方法都过于简单,并没有真正解决《圣经》中与此相关的难题。
不过,他们都提出了一个更宽泛的问题:《圣经》中的“穷人”是指谁(见路加福音6:20)? 在研究《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中“穷人”一词时,有几件事旋即浮现出来。
首先,贫穷总是以某种标准来衡量的。
当说到某人“穷”时,我们必须问“比谁穷?
”今天在美国,生活在政府认定的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享受着某些奢侈品,几百年前就连国王也享受不到,比如使用电灯泡而非蜡烛。
所以,贫穷和富足的整体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
然而,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读经,思量这群称为“贫穷”的人时,我们看到神特别关心他们。
不过,根据不同类型的穷人的不同特征,神的关注也有所不同。
《圣经》中
8 贫穷的原因 有四类人被描述为“穷人”,我们可以看到神对他们的回应与其贫穷的原因密不可分。
第一类人是那些因灾难而贫困的人;第二类人是因遭受压迫或剥削而贫穷的人;《圣经》中的第三类穷人是因懒惰致贫的人;第四类描述的是那些为了正义的缘故而贫穷的人。
让我们逐一细说这四类穷人。
第一类包括寡妇、鳏夫和孤儿,这些人失去了配偶或父母,因此得不到供养。
如果说有哪群人是基督教教会事工特别关注的,那就是这群穷人。
雅各告诉我们: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书1:27)。
早期教会设立执事,特别负责照顾穷人,尤其是孤儿和寡妇(使徒行传6:1-7)。
《圣经》时代赋予这类人的优先地位,在今日已然或多或少丧失了。
我们依赖政府和其它机构而非教会去照顾他们。
可是教会历来被召,就是要服侍那些因灾难致贫之人。
这类人不仅包括寡妇、鳏夫、孤儿,还包括那些因生病、疾患或意外事故而丧失工作能力的人。
例如,失明或瘸腿的人,他们无法在工作场所发挥作用。
在《圣经》中,他们会得到教会的特别照顾,神给教会的命令就是要竭力看顾这些
9 怎样看待钱财? 人。
例如,《旧约》中收割田禾的规则,就是神设立的一项供应法则,用来照顾那些没有能力工作赚钱的穷人(见申命记24:19)。
旧约中第二类穷人包括那些因遭受压迫或剥削而贫困的人,这类人主要见于奴隶制度中。
当以色列人被埃及人奴役的时候,强悍的政府把他们当作奴隶来使用,所以以色列人非常贫穷。
这又引发出我们自己文化中另一个误区——人们致富的唯一途径就是牺牲穷人的利益。
在一赢一输的游戏中,也许如此。
但有许多职业和行业,人们可以通过造福于穷人的方式致富,而不用以牺牲穷人作为代价。
例如,亨利·福特(HenryFord)在汽车生产中引入了自动化的概念。
他找到了一种较以往更低成本制造汽车的方法,因此一夜之间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
通过大规模生产汽车、增加生产数量,他降低了单位成本。
结果,数以百万计以前买不起汽车的人现在买得起了。
在这个过程中,亨利·福特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还有其他人的例子,他们通过公正和诚实的手段,在没有令他人贫困的情况下致富。
特别在《旧约》时代,人们常常因为政府的压榨而贫穷。
我们在《旧约》中读到的富人往往是统治者,他们通过剥 10 贫穷的原因 削民众积累财富。
那些压榨百姓血汗钱的人,要么是那些拥有政治权力的统治者、暴君、国王等等,要么是为了发财而偷窃和损害他人的罪犯。
这等剥削他人而致富的人今天依然存在,不过并非所有富人都是罪犯或是在政府中剥削他人的人。
第三类穷人经常在《旧约》中提及,尤其在《箴言》中:那些因为懒惰而贫穷的人。
若说每个穷人都是因为懒惰而贫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然而,若说没有人的贫穷是懒惰造成的,也同样不准确。
《旧约》描述了始于伊甸园的职业道德,并贯穿于《圣经》的其余部分。
《新约》中关于这种职业道德的部分表述,在我们的文化中几乎完全被忽视了,或者引起我们的义愤。
以保罗为例,他在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中提及一群不愿意工作的人,他们散漫懒惰,企图依靠他人的帮助而活。
保罗吩咐教会说:“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
”(帖撒罗尼迦后书3:10)。
以当代的标准来看,保罗的吩咐似乎是苛刻、严厉的,但他只是重申了《旧约》的职业道德:一个人若身体许可,则有责任供给自己以及全家的需要,而不该指望社区或政府来供应。
《箴言》中充满了对懒惰穷人的描述:“懒惰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箴言6:6),“门在枢纽转动,懒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箴言26:14)。
相比之下, 11 怎样看待钱财? 《传道书》告诉我们:“劳碌的人睡得香甜”(传道书5:12)。
辛勤工作的人在辛苦了一天之后,会把头枕在枕头上,他清楚自己在这一天非常勤奋、富有果效,而懒惰的人睡不好。
神的审判施行在那些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身上。
第四类是为义而贫穷的人。
他们为了神的国度,为了服侍他人,自觉的放弃了物质上的富足。
这些人的技能本来可以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为了服侍的缘故,他们愿意放弃获利丰厚的事业,开始传道的工作。
这类贫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基督自己,祂为了服侍别人甘愿放弃自己的名誉和一切,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
当《圣经》描述这类穷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神对他们极为满意,承诺给那些倾注时间与精力侍奉国王的人以丰盛的荣耀和终极的财富。
他们在天上要受极大的赏赐。
通过对这四个群体的观察,我们发现把他们混为一谈来讨论“穷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同群体之间差别迥异。
有些穷人,自己没有过错,乃是因为灾难造成一贫如洗,这样的灾难需要教会事工的帮助。
有些人受了欺压、剥削,如同《出埃及记》中神的作为一样,神听到了他们的呼求和叹息,便对法老说:“容我的百姓去。
”那些因为懒惰而贫穷的人,会招来神的忿怒和审判,叫他们无以糊口。
最后,那些为义贫穷的人,他们在神的国里是蒙福的。
12 第三章财富的积累 我曾听过安利(Amway)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理查德·德沃斯(RichardDeVos)就人类物质幸福问题发表演讲。
他问信基督教的听众:“你关心人们的物质幸福吗?神显然是关心的。
” “这一事实很容易被我们遗忘。
我们可以将神的事情灵异化,以至于忽略了物质的层面。
例如耶稣自己说要给饥饿的人提供饭食,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庇护,给赤身裸体的人穿衣,探访那些生病或在监狱里的人。
在《旧约》中神对祂子民所作的承诺,其中就包含物质上的富足,比如“流奶与蜜之地”(出埃及记3:8)。
不仅如此,救赎的终极实现也包括身体复活的应许。
我们不受希腊思想的束缚,也不受贬低或诋毁物质世界之二元论的束缚。
我们受造成为有身体、有物质需要的被造物。
神在祂的救赎计划中,特别关注这一点。
基督徒也应关心人类的物质幸福,关心挨饿或患病之人,关心赤身裸体或无家可归之人。
这些关爱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当谈到物质幸福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产生物质幸福的条件是什么。
因此,我们必须要区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 13 怎样看待钱财? 件。
必要条件是指——只有其成立,另一个特定表述才能成立。
然而,必要条件的真实性并不能保证随后陈述是真实的,我们称之为充分条件。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个男人,是约翰成为单身汉的必要条件,因为单身汉是一个未婚的男人。
但是约翰是个男人,并不能保证他就是一个单身汉,因为他有可能已经结婚了。
相反,约翰是一个单身汉,是他成为一个男人的充分条件,因为一个单身汉必须是一个男人。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物质幸福的必要条件。
虽然这些条件不能保证物质幸福,但它们必须存在才有可能在物质方面幸福。
在考虑物质幸福的原因时,第一个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条件是生产。
如果我们担心人们没有食物,最重要的是去生产食物。
如果人们赤身裸体,那么就当制作衣服,否则我们的关心就徒劳无益。
必须增加生产,方能减轻物质方面的贫困。
当制造出更多的商品时,单位成本就会下降,这是供需规律。
例如,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制作一件衬衫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衬衫非常昂贵,只有富人才买得起。
但是,如果增加生产,使每一件衬衫的价格在市场上变得便宜下来,那么就能有更多的人买得起衬衫。
食物也是如此。
14 财富的积累 当粮食丰收时,农民们不会自始至终都高兴,因为丰收会降低单位成本。
不过,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人有机会购买粮食。
因此,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制造商品并提供服务。
然后,我们必须要探讨一下增产的必要条件。
一些人说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工作,另一些人说需要生产者更高产。
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快速提高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用工具。
比如:我家里院子需要剪草,而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三个资源都有限。
那么我该如何分配这些资源来割草呢?最便宜的方法就是趴在地上,用牙齿咬断每一根草。
这种做法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但省钱。
我也可以买一把剪刀来提高生产,节省一大半时间,不过买这把剪刀要花点钱。
我还可以买一台手推割草机,比起剪刀,割草机将大幅提高我的生产力,只是更贵了。
我们也可以升级到电动割草机,再升级到乘用割草机……每升级一步,我们就能更快地完成工作,同时效果也更好,只是代价越来越高。
这一原则适用于其它一切领域。
与祖先相比,我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不是因为我们比他们更聪明、更强健,而是因为我们使用了他们所没有的工具。
第三个必要条件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有工具、而另一些 15 怎样看待钱财? 人没有工具,这是因为钱的缘故。
若要购买工具,人必须有足够的钱或资本。
更具体地说,必须有盈余资本,就是在履行义务并支付费用之后剩下的资本。
购买、维护和更新设备需要有剩余资本投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汽车工业统治了世界。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外国汽车制造商开始在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到了8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商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了美国制造商。
日本几乎没有生产钢铁和制造汽车所需的自然资源,而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日本制造商必须进口钢铁和其他资源来制造汽车,然后必须支付运费将汽车运过太平洋——即使如此,他们仍能击败美国汽车制造商。
我们汽车工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和日本,都经历了一件关键事情,那就是他们的工厂在二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为了在20世纪下半叶具有竞争力,他们不得不使用新设备、建造新工厂,而美国工厂则把利润投入市场营销,而没有用于研发或升级。
一夜之间,美国产品失去了竞争力,因为他们在工具和生产技术方面落后了。
利润可以推动购买和使用工具,而购买和使用工具反过来又增加了生产力,从而使人们有能力缓解穷人的问题。
这是每个基督徒都需要理解的一点,因为许多人对利润抱有负面看 16 财富的积累 法。
当公司或个人实现利润或资本盈余时,它就会被视为一种令人厌恶的东西,仿佛出了什么问题似的。
但是若没有利润,就没有盈余;没有盈余,就没有对工具的投资;没有对工具的投资,生产就不可能提高,这就意味着世界仍在挨饿。
无论在哪里,无论如何,必须有人在盈利,才会有过剩资本,以满足这世界上人们的需求。
有趣的是,耶稣经常使用从市场和经济学中借用的语言来传达福音的属灵真理。
他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是利润。
他说:“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益处(译者注:利润)呢?”(马可福音8:36;马太福音16:26;路加福音9:25)。
耶稣说,一个人可能有物质上的利润,但归根结底是赤字——这是损失——因为他以不太值钱的东西替代了更有价值的东西。
如何理解利润,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一定要从《圣经》这一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它。
神特别关心生产力。
即使粗略地阅读一下《新约》,也会发现其中不断提到结果子,不仅是在门徒的属灵范畴,而且是在生产的范畴;提到增加一个人的才能和供应;还提到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17 第四章价值理论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次宴会,其中一位发言者是前橄榄球运动员,他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中打安全卫(译者注:橄榄球防守球员中的一种)。
在其职业生涯中,作为球队的发球手,他的年薪有六万五千美元。
他回忆起在臭名昭著的
O.J.辛普森(
O.J.Simpson)的鼎盛时期,他的球队是如何与布法罗比尔队(Buffalobill)交锋的。
其中一场比赛中,
O.J.从中区线上挣脱出来,完成了一个长达八十五码的触地跑,沿途数次突破铲球——最后一次铲球的是那个发言的家伙。
赛后,当他离开赛场时,教练在半路拦住了他,满脸通红的吼道:“我每年付给你六万五千美元,就是为了那个铲球。
”他回答说:“是的,教练,但是布法罗每年付给
O.J.八十万美元,就是为了突破那个铲球。
” 关于利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无论是在华尔街,还是在体育界。
球迷、非球迷都在激烈地讨论球队老板的利润以及许多球员的高薪是否合理。
一九九八年,奥利·赫尔希瑟(OrelHershiser)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ajorLeagueBaseball)世界职业棒球大赛(WorldSeries)最有价值球员(MVP)。
赛季结束时,他会见了球队老板彼得·奥马利(PeterO 19 怎样看待钱财? 'Malley),后者给了他一份迄今为止最昂贵的棒球队员合同。
赫尔希瑟是虔诚的基督徒,当媒体对外宣布他已经签署了这份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合同时,他收到了大量抗议信件,反对他的贪婪,指责他赚这么多钱不是出于基督徒的考虑。
这些信件大部分来自基督教社区内部。
一个我俩都认识的朋友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愿意与赫尔希瑟见面,谈一谈他签署的这份利润丰厚的棒球合同所涉及的道德问题,我同意了。
在春季训练期间,我在佛罗里达的维罗海滩见到了奥利。
显然,他想要做正确的事;他问我,签订这么大的合同是不是犯罪了。
我回答说:“对于你的管家职责和你从洛杉矶道奇队(LosAnglelesDodgers)得到的薪水,我只有一个问题:你的经纪人在谈判桌上开价多少?
”他睁大了眼睛说:“你是什么意思?
” 我说:“当你的经纪人向彼得·奥马利(PeterO'Malley)提出的价格,比他认为你在他球队实际的价格高出一美元的时候,奥马利先生就会拒绝。
就这一点来说,如果奥马利先生决定付给你的钱比他实际乐意掏的少一美元,他就占便宜了。
” 奥利笑了,没未有人从交易的角度来考虑这件事。
但在那个特定商业世界的经济学中,两人之间有一次双方自愿的谈 20 价值理论 判——一个效力的人和一个付薪水的老板。
老板必须决定这个队员对他的事业有多少价值,而球员必须决定他是否愿意为老板提供的薪水工作。
随着这些职业运动员身价的增长,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在我们的文化中存在许多关于利润的迷思。
为了说明利润的概念,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个人拥有一家鞋店,他买进很多鞋子,按照出厂价,平均每双鞋子三十美元。
他给这批鞋定的价格是九十美元,于是我花九十美元购买了一双。
谁从中获利了?首先,店主赚了一笔,因为他用三十美元买进,再以九十美元的价格卖出。
他低买高卖,赚了六十美元。
其次,生产商赚了钱,因为他做这双鞋的本钱不到三十美元。
然而,还有谁能从中获利?在这笔交易中获利的另一个人是顾客。
记住,这里没有强买强卖;这是一笔自愿的交易。
每次有人去购物,他们都会做出选择。
他们选择进入哪间商店,查看哪些商品,选择愿意为他们想买的东西支付多少钱。
如果商品的价格高于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他们就会离开——同样地,当价格低于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时,他们就会购买,因为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还省下些钱。
这是有关利润的另一个例子。
21 怎样看待钱财? 最后一个例子中,整个交易过程涉及到货币,它是一种交换媒介,不是直接的以物易物。
这就使情况变得错综复杂,也使得这个例子更难分析。
让我们把它重新想象成以物易物:假设一个人做鞋,另一个人养奶牛。
第二个人的冰箱里装满了牛排,他一辈子也吃不完。
但是他有一个问题:因为没有鞋穿,所以他的脚很冷。
隔壁是一个鞋匠,他的鞋柜里有一百双鞋,所以他的脚又暖和有干爽。
但他有什么问题呢?他饿了,没有肉吃。
所以,这两个人达成了一项协议,其中包括以双方都同意的价格交换货物。
鞋匠说:“我想用这双鞋和你换些牛排。
”养牛人说:“鞋子对我而言,比多余的牛排更有价值。
”于是成交了,这就是以物易物。
在这种情况下,哪方从中受益?双方都受益了。
很明显,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都获得了利益。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说,神安排整个宇宙按如此的方式运行,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没有人能真正做到自给自足;我们以相互依存的方式生活在世上,这种相互依存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开始于第一个人类家庭:该隐和亚伯,一个是农夫,另一个是牧人。
他们无法兼职,所以就彼此交换商品和服务。
人们带着各样的天赋和技能来到这个充满需求的世界——一些人带来火箭科学,其他人作会计,还有一些人有艺术天赋。
在这个地球村,我们的生活都需要彼此依靠。
22 价值理论 最初,生存依赖于物物交换。
只有在引入了一种新元素,称为“货币”或“钱”的交换替代品之后,人们才忽视了商品和服务自由交换所带来的直接利益。
当我们看到一个简单的易货交易,可以清楚的知道双方是如何获利的。
如果我们看一个更现代的交易,使用的是货币(没有内在价值),则容易忽视自由交易所产生的共同盈利。
然而,每个人都能在公平贸易中获益,这就是产品生产的工作原理。
自由贸易中利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学家所称的“主观价值理论”。
价值与我们赋予某物的价值有关。
当有人想要卖掉一辆车或者在经销商那里换一辆车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一次,我去一家经销商那里,花了几个小时和销售员谈一辆车的价格。
我发现很难让他告诉我,我的旧车能折合多少钱。
最后,他说出的价格比我想象的要少得多。
我说,“好吧,这个价格我接受不了。
”他抗议道,“我给你的报价是你车子的真实价值。
”我说,“也许对你而言是真实价值,但对我而言不是真实价值——我宁可留着我的车,也不会把它给你,换取你报的价钱。
”后来我在街上找到另一家经销商,给我的车开了个更好的价钱,他愿意付给我比第一家更高的价格。
23 怎样看待钱财? 问题的关键是,商品和服务不存在客观价值。
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是常见的东西,还是稀缺的东西。
价值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或愿望,所以我们认为每样东西的价值也不同。
与“主观价值理论”相对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它认为产品的价格应该由工人在生产产品时所付出的努力来决定。
因此,价值不是由稀缺性、市场条件或人们是否渴望来确定,而单单由所包含的努力来确定。
要看出这种理论的荒谬,只要想想老卢卡斯克拉纳克(LucasCranachtheElder)的一幅画和
R.C.司布尔(
R.C.Sproul)的一幅画在价值上的差异就知道了。
克拉纳克为马丁·路德(MartinLuther)画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画,价值数百万美元。
我自己也曾临摹过这幅画。
假设我们去拍卖,把我的画放在克拉纳克那幅画的旁边,你认为哪幅画可能会得到观众的最高出价?根本没得比,我的画卖不到一百美元,而克拉纳克的作品身价百万。
可是你知道吗,我画这幅画的时间肯定要长于克拉纳克画他那幅画的时间,我付出的努力比他多。
为什么?因为他画画技术比我高得多。
产品的价值不在于我投入了多少努力;而在于他人对产品的估价。
24 价值理论 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价格最终是由消费者决定的。
我们决定鞋子、西装、篮球比赛门票、以及其它一切东西的价格——因为当老板把自己的价格定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之上时,他们就不买了,老板的收入也就下降了。
老板能够赚钱的唯一方法就是,定好他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使消费者在购买时认为自己赚到了。
管家工作的主题是:如何使用我们所能支配的货物、服务和资源,我们要在神面前负起自己的责任。
这意味着一个基督徒管家要小心谨慎,不能浪费,要衡量我们购买东西的价值。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做价值判断,因为我们把钱花在这里,就不能花在其它地方了。
所以,虽然就我们个人的喜好而言,价值观是主观的。
但神有一个终极的价值体系,从永恒的角度来看,这个体系更有价值、更为关键,我们必须根据神的价值观来最终决定我们的价值观。
25 第五章钱是什么? 货币的经典定义是“交换媒介”。
这里的媒介指的是一种东西,它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是一种模式或中间位置,通过它,事物可以发生关系并相互作用。
交换媒介是指用来协调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某种方式,不是直接的以物易物。
换句话说,货币是一种间接的交换形式。
在几千年的易货和贸易中,人们不断寻求可以简化整个交易过程的东西,货币自然的、逐步的发展了起来。
对于我们来说,以物易物的例子处理的是相似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比如当一个鞋匠用鞋子交换牧场主的肉时。
但是当鞋匠想用鞋子换房子时,他会怎么做呢?用鞋子来计算整栋房子的价格是非常困难的,这使得公平交易更具挑战性。
尤其是当你计算建造一座房子需要不同种类的劳动力,包括砖瓦匠、木匠、屋顶工人、电工等等。
我们如何以一种简便可行的方式来交换所有的东西呢?
货币的出现就是为了简化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过程。
它必须是一种对每个人都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还可以轻松地运输和分割。
纵观历史,各文化都曾使用不同的东西作为货币。
贝壳 27 怎样看待钱财? 曾在一些文明中使用。
印第安人使用过彩色珠子,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衣服上都有珠子。
在美国殖民地,烟草一度成为货币。
但珠子很容易丢失或破碎,烟草也会腐烂。
因此,不腐烂性也成为货币稳定的重要标准。
最终,在市场的变动中两种物质成为首选的交换媒介:黄金和白银。
它们具有稳定性、实用性和足够的稀缺性,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的价值。
在创世纪37:28约瑟被以二十舍客勒银子的价格卖作奴隶。
我们知道那时在地中海盆地,白银和黄金都曾被用作交换媒介。
《圣经》其他地方也提到铸造型硬币,耶稣曾提到过硬币上的图画和文字(马太福音22:17-21;cf。
马克12:14-17;路加福音20:22-25)。
使用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有了它们人们就不必进行直接的物物交换或买卖了。
人们不再用牛排和鞋子做交换,而是可以直接用黄金换鞋或牛排。
这种使用金银的货币体系一旦出现,货币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就是所谓的金银仓库。
人们常常没有安全的地方来存放他们的金银,所以有些人会经营一个仓库,其他人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把他们的金银存放在那里,妥善地保管起来。
每当人们在仓库里存放金银时,都会收到一张标明了存款额度的收据。
慢慢地,人们不再用金银来交换商品或服务,而是开始 28 钱是什么? 直接交换收据,这样货币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一张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变得有价值了,因为它是一个标记或收据,拥有的人有权把它兑换成存放在仓库里的真实货币。
这就是支票的发展史。
顺着这个发展过程,最终出现了纸币。
虽然人们曾经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使用纸币,但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支票。
在美国,“金券”或“银券”曾经作为纸钞使用,意思是持有者有权获得相应数量的金银。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经济体系已经不再以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的标准了。
现在我们有支票或纸质收据,这张纸没有任何内在价值,也没有任何金银在背后支持它们,但有法律确定它们为货币。
这种货币被称为“法定(fiat)”货币,来自拉丁语,意思是“让它成为”。
政府赋予这种货币以“法定货币”的地位,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你必须接受这样的支付方式。
比如,如果有人进入一家商店,该店正以三百美元出售电视机。
他拿出三百张标记着“法定货币”字样的纸钞,并非金券或银券。
由于法律的约束,店主要接受这些纸钞作为全额付款,将商品卖给他。
支持法定货币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政府的权力。
政府说,即使它背后没有任何真正的价值,你也必须接受它作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媒介,这就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其次,公众也不相信政府会让金融体系崩溃。
29 怎样看待钱财? 但马上就会出现两个新的问题:首先,货币的信用受背后支持它的政府权力的限制。
其次,从历史上看,政府经常失信,使用没有任何实质价值的纸币交换商品和服务面临巨大的风险。
只要人人都还信任它,它就能继续发挥作用,但这样很危险。
顺便提一句,这是《圣经》明令禁止的。
神给了以色列国家一条律法——禁止货币贬值。
古时候,以黄金和白银作为交换媒介的地方,有时一些不择手段的人会“削减”硬币:他们会从金币上切下一小块金子,归为己有。
这就导致原本面值为100美元的硬币,不再含有等值的黄金。
神视其为严重的罪,因为它在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欺骗了他人,所以《圣经》非常明确、坚决的反对货币贬值。
经济学中还有一条格雷沙姆定律(Gresham’sLaw),简而言之是指“劣币驱逐良币。
”我曾用一个实验向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讲解这个定律。
我同一个学生做交易,买他手中的一张五美元钞票。
我先出价五美分、十美分、两毛
五。
然后,我出价七毛五(二十五美分和五十美分合在一起。
)接着我又提出一美元,最后是五美元。
他全部都拒绝了,因为他觉得我出的价都不划算。
我问班上的学生:“他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吗?
”他们都认为他是。
我说,“不,他不是。
”我提醒大家注意当初我给他两毛五和五毛时,我的那枚五毛硬币是1939年的自由五角币,含银价值远远大于其面值(我花了四十 30 钱是什么? 美元买的)。
他没有认出来;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五毛硬币,因为它已经停止流通很久了。
不流通的原因就是格雷沙姆定律。
要想明白格雷沙姆定律,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坏钱,什么是好钱。
坏钱是混合了另一种物质的硬币,其价值已贬损,或者是没有任何实物支撑的纸币。
好钱是有内在价值的硬通货,比如白银和黄金。
坏钱把好钱赶出流通领域,原因很简单,就是人们往往把硬通货的自身价值看得比它的面值高。
他们觉得用自由五角硬币在市场上买一件五毛钱的东西不值得。
因此,如果有选择的话,人们宁愿选择使用内在价值更低或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而持有硬通货不放。
硬通货就这样被挤出了流通市场。
这些只是金钱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却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
就目前的货币而言,它们几乎没有内在价值。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怎么可能用张纸来交换美丽的绘画、房屋、衣服、食品、电视或汽车呢?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纸币缺乏内在价值——只要大家继续使用它,纸币就会继续流通下去。
但历史的教训也表明,没有实物支撑的货币最终都会崩溃。
精明的管理者会将没有价值的纸币,尽可能迅速并明智的将其转换成有实际价值的物品。
31 第六章通货膨胀 在一九九二年选举日的一次民意调查中,调查者问了选民一个问题,“你担心通货膨胀吗?
”该民调显示,参与九二年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的美国人当中百分之五的人担心通货膨胀。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统计数字,因为就在几届之前吉米·卡特(JimmyCarter)总统执政的末期,通货膨胀还是总统选举的核心问题。
卡特执政期间,通货膨胀涨到两位数,导致整个经济体系中出现恐慌甚至危机。
卡特总统指出,通胀是一种最严酷的税收,因为它对穷人和老年人的打击最大。
当我问学生什么是通货膨胀,最常听到的回答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
这不太准确,物价上涨本身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膨胀的结果。
通货膨胀比这更简单:从技术上讲,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当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就会对价格和大众产生影响。
在本章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化的示例来更好的理解这种影响。
想象有这么一个小镇,这里的经济以一百美元的流通货币为基础。
村里每一件东西都是根据流通中货币量来定价。
假设我住在这个镇上,从银行借了十美元。
麻烦的是,我还不起 33 怎样看待钱财? 钱了,就想了一条鬼计。
我精心伪造了一张十美元假钞,用它来还了债。
银行没有意识到我支付的是假币,现在假币已经进入到镇上的货币供应中了。
通过伪造一张十美元假钞,我把货币流通总量从一百美元增加到了一百一十美元,或者说增加了百分之
十。
它会对已有钱的价值产生影响吗?是的,现在货币的价值下降了百分之
十。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意味着单位货币价值的减少。
价值低了,购买力也就低了。
在这种情况下谁会受益呢?第一个受益的是印假钞的人,因为他还清了债务。
第二个受益的是银行,因为钱已经偿还了,可以使用它继续交易了。
任何以固定利率借债的人也会从中受益。
如果有人之前从银行借了一美元,现在他们所偿还的那一美元只相当于当初他们借款时的九十美分。
这就是为什么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房地产是最好的个人投资之
一。
通货膨胀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人们可以用少于自己当初借款的钱来偿还借款。
这种情况仍在发生,只是速度不同而已。
如果二十五年通货膨胀率徘徊在百分之
四,人们只要用当初借款时一半的钱就可以偿还二十五年前的借款。
而且,百分之四的通胀率看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
34 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使债务人受益,那谁受亏损呢?首先是穷人和老年人,因为他们的收入多半是固定的。
他们的退休金和工资水平并没有提高生活成本。
如果今年的通胀率是百分之
四,那么明年靠固定收入生活的人群的购买力将只相当于今年的百分之九十
六。
那么他们活在世上的每一年,都会失去的更多的财富,面临更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在一九九二年的选举中,美国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担心通货膨胀这个问题?因为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每年政府预算赤字已经超过两千亿美元。
假设我开了一个柠檬水摊,想把它做成一个盈利的企业。
一杯柠檬水卖五分钱,但后来发现每杯柠檬水的制作和销售成本却是十分钱。
我能通过提升销量来弥补这个不足吗?不能,我卖的柠檬水越多,损失越惨重。
如果柠檬水小摊亏损,我迟早要做出调整,否则我就会破产。
当一个政府经常处于赤字状态,并且赤字呈指数级增长时,这意味着它的支出大于收入。
要解决赤字问题,可以从三件基本的事情着手。
首先是削减成本,企业减产时就会如此行。
如果政府开始削减价值两千亿美元的开支,会发生什么事呢?
很多人会失业。
人们习以为常的项目将被砍掉,这是大众最不希望政府做的事情。
所 35 怎样看待钱财? 以,这个解决方案极易流产。
第二种选择是增加收入。
对这一点,政府没有几种选择。
第一种方案就是提高税收。
但是税率已经高得惹人不满了,所以这种靠加税提高经济稳定性的方法也特别不受欢迎。
第三种选择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因为政府是债务人,政府可以随心所欲地增加货币的供应量,而且它是唯一可以合法做此事的组织,其本质这就是伪造。
但如果它愿意,就可以生产出它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钱。
历史表明,当政府深陷债务时,它们会毫不犹豫的开动印钞机。
通货膨胀是如何影响你的家庭、生活,影响你需要的医疗、服装、食品和住房的商品和服务的呢?
我花了二万一千美元买了第一套房子。
几年后,那栋又老了一些的房子,以二十多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我去过一些国家,当地人要花十万块当地货币买一个面包。
当货币在那个国家刚发行的时候,你认为会有人想要建造一个需要十万块钱来买一个面包的货币体系吗?
但当政府一遍又一遍的让货币贬值时,这种情况就无可避免。
因此需要十万或一百万块钱来购买过去只值一千块钱的东西。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们失去了他们毕生精力积累起来的赖以生存的财富。
36 第七章利息 当我们看《圣经》中有关基督徒管家的命令时,如何分配神赐给我们的资源是最需要考虑的事情之
一。
好多东西都可被视作资源——我们的能力,房子和其他财产,呼吸的空气等等。
我们最基本的资源包括时间、劳动、才能和金钱。
至少在时间分配这一点上,大家都处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每人每天都有相同的时间,世界上最忙的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时,最懒的人也同样拥有二十四小时。
《新约》特别教导我们如何使用时间。
例如,使徒保罗告诉我们要善用时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以弗所书5:16)。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智慧地使用时间,造福于人民并促进神国度的发展。
在处理诸如时间之类的资源分配问题时,需要纪律,也需要智慧。
这也适用于我们财政资源的使用。
当一个美元花在一个地方时候,就不能花在其他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智慧的花钱。
可能我们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浪费金钱。
耶稣在才干的比喻中谈到这个问题(马太福音25:14-30)。
有些人认为他在谈论天赋或能力,但实际上他谈的就是金钱,因为在这里他连得 37 怎样看待钱财? (talent)是货币的单位。
耶稣谈到一个人如何浪费了他的钱,而另一个人却使钱财加倍。
我们如何使用自己的资源是神所关心的问题,在这个例子中,就是金钱。
因为我们要作神的好管家,管好祂托付给我们的产业。
《圣经》给了我们一些基本的管理原则,其中至少有一条是常识性的:蒙召作为神国度里负责任的管家,无论祂乐意赐给我们多少,我们都当量入为出。
大家挣的钱有多有少,但我们都有责任按照收入去过相应的生活。
不幸的是,我们的文化长期倾向于生活在赤字中。
对政府来说,这是一个问题;对我们自己的家庭来说,问题就更严重了。
据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入不敷出;也就是说,他们的消费高于收入。
这通常是通过信贷、借款和负债的方式实现的。
有一次一位给我理发的女士问我,是否中过佛罗里达州的彩票。
我说没有,她接着问我多久买一次彩票。
我说:“从来没有,我从未买过彩票。
”当她问我为什么不买时,我回答说,“我买不起。
”她就笑了,以为我在开玩笑。
她告诉我她每周花多少钱买彩票。
我知道靠理发她赚不了多少钱,所以当她给我理发时,我掏出来我的袖珍计算器,对她说,“如果我今天给你六万美元作为礼物,你会喜欢吗?
”她说当然喜欢。
我接着说,“那么,你会拿这六万美元买彩票吗?
”她笑 38 利息 着说:“当然不会。
”我说,“但你现在正在做这样的事。
” 我用计算器算给她看,她一年花了多少钱在购买彩票上,如果她将同样数量的钱存进银行二十年,幸运的得到百分之十的年利息。
二十年后,她将获得高达六万美元的存款。
可她怎么也想不通如何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把区区小钱增加到这么多。
所以,我开始向她解释什么是复利。
这个概念,耶稣在才干的比喻中也间接地说到了。
正如之前提到的,我曾经教过一群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管理和经济学原理课程。
有一次,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从大学毕业、你得到第一份稳定工作开始,如果你每年存一千美元,年息百分之
十。
二十年后,你会有多少钱?
”一开始,他们估算到“每年一千美元二十年就是两万美元;两万的百分之十是两千,所以一定是两万二千美元。
”我说,“但你们还不明白利息在这个过程是如何累积的。
”接着我讲解给他们听,在百分之十的回报利率下,一年后他们将获得多少。
如此类推,第二年和第三年之后,他们将获得多少收益。
最终二十年后,他们拥有的不是二万二千美元,而是六万三千美元。
他们都惊呆了。
39 怎样看待钱财? 假设你开始了一个投资项目,第一年你投资了一千美元,第二年本金上你又追加了五百美元,所以第二年总共投资了一千五百美元。
从那以后的二十年里,你每年在自己存下来或投资的基础上追加五百美元。
就是说,第三年两千美元,第四年两千五百美元,以此类推到第二十年,将是一万五百美元。
现在,假设你能够获得每年百分之十的回报,那么二十年后,你将拥有近二十五万美元。
有些人会问,“我怎么能每年以这样的增长速度来投资呢?
我可没有那么多钱去投资,即便是头一年一千美元的初始投资也是个不小的数目。
就拿一个二十多岁、刚刚进入职场的人为例。
假设他的职业生涯开始时,年薪五万美元,并且履行十一奉献。
接下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向神支付两千美元,然后还得交税。
此时,他只需要把百分之五的收入用于投资。
因着工资将逐年增长,大多数这样做的人将处于一个向上的增长模式。
如果他们能够谨慎而明智的运用资源,那么在工作了二十年之后,他们就更能负担更多的投资。
人们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我从哪里能得到百分之十的利息?
”他们不会把钱存入银行的储蓄账户。
有一些非常好的投资公司可以帮助小投资者配置他们的资源。
我这么做已经很多年了,从来没有一年的投资回报率低于百分之
十。
40 利息 为什么我们当中很多人不这样投资呢?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及时满足所带来的诱惑。
我们现在就想要享受劳动的成果,然而对于这类投资者来说,必须要忍受延迟满足欲望。
我们必须推迟购买和消费,因为作为管家我们要尽力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问题的另一面是——复利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发挥作用:当我们推迟自己的满足感来投资时,复利对我们有利;但如果我们透支并开始借钱时,复利就对我们不利了,因为我们还债时必须算上复利。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陷入严重财务问题,因为我们没能从自己的钱上赚到利息,反而支付给别人利息、让别人从我们身上赚钱。
如果超过半数的美国人入不敷出,这些人就是在犯这样的错误,复利法则使他们蒙受损失。
我很少随身携带现金。
我承认,我有一个装满信用卡的钱包。
我喜欢使信用卡,因为这样就不用使现金了。
我可以去商店,取出卡,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在月底时收到账单,再付钱就可以了,这就是信用卡的便利之处。
但是,我还要告诉你一件事:我太太和我从来没有因为使用信用卡而付过一分钱利息。
如果不能每月付清余额,信用卡发行商通常会收你百分 41 怎样看待钱财? 之十八的利息,有时百分之二十六甚至更多,所以很多人才会负债累累。
用卡购物既简单又充满诱惑。
现在就能享受商品;以后再操心付款的事。
但是如果你月底还不清钱,那么你就得欠款,将来还要为此付利息。
我负担不起,我想很多人也负担不起。
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财务状况发愁,也许今天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把信用卡扔进垃圾桶。
这样,你就不会因为买、买、买而债务累累。
42 第八章参股 小时候,我生活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一个钢铁厂附近。
我经常在星期五下午开车经过那间工厂,那正是工人们下班的时间,我常常看着他们到出纳窗口领取当周的薪水。
这些人所从事的是非常艰苦的劳动。
我观察到人们从出纳员办公室出发一直走到当地的酒吧,仿佛一条游行的队伍。
城里的酒吧多得数都数不清。
而绝大多数男人拼命工作赚到了钱,从厂里一出来就直奔酒吧,在那里把辛苦钱喝个精光。
另外一些男人领到工资后可能会去两个地方:要么去银行存钱,要么回家把钱交给妻子。
尽管收入并不高,但他们却决心量入为出。
他们把钱存起来是因为他们决心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他们说:“我讨厌这份工作,那么艰辛,那么令人疲惫不堪。
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再做同样的事情。
我想让他们上大学。
”于是,为了孩子的缘故,他们一点点的推迟满足自己的欲望。
不管这些人信不信主,他们都很认真地遵守《圣经》中关于养家糊口的教训。
相比之下,一些退休夫妇却在自己昂贵的汽车上贴上贴纸,说“我们在花孩子的遗产。
”我并不认 43 怎样看待钱财? 为这是一个有趣的笑话。
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我在道义上有责任量入为出,节衣缩食,这样就能给我的孩子和妻子存留一些资财,用于他们的生活所需。
使徒保罗说:“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
”(提前5:8)。
作为基督徒,我们有责任供养我们的家庭,包括智慧地使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我在匹兹堡长大。
在那时,匹兹堡是美国的劳动力之都,所以类似的例子在这个城市的钢铁厂经常可以看到。
我父亲的曾祖父来自爱尔兰,他在十九世纪移民到这个国家,并定居在匹兹堡。
当他抵达美国海岸的时候,他连鞋都没有穿。
在北爱尔兰土豆饥荒期间,他住在一间由茅草做屋顶、湿泥做地板的小屋里,过着穷苦的日子,后来他离开了那里。
到美国时,他几乎身无分文。
另一边,我母亲的曾祖父是南斯拉夫拥有土地的贵族,他也是十九世纪的时候来到这个国家。
我家族的一边在其祖国很富有,而另一边却是个穷人。
现在,给你讲讲我祖父母的故事。
我的爷爷是匹兹堡杰出的商人;去世时,他拥有城里最大的经营企业破产的公司,并出任公司总裁。
我的外公,是一位移居到这个国家的贵族地主的儿子,三十多岁便去穷苦离世。
他在这个国家做过的唯一一份工作就是不需技能的劳工。
为什么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这 44 参股 个家族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原因很简单:语言。
在十九世纪的匹兹堡,主要的工业是钢铁。
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AndrewCarnegie)统治着这个行业。
卡内基寻找会说英语的人做经理,所以很多来自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都升到了管理岗位。
另一方面,那些来自东欧和其它不讲英语地方的人因为无法交流,所以他们只能从事非技术性工作。
仅仅由于语言障碍就对下一代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是如何使用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则会造成不同结果。
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是让我们的钱为我们服务,而不是与我们作对。
尽管卡尔•马克思(KarlMarx)建立了一个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体系,但他对此颇有深刻的理解。
他理解经济学的原理,即工具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实际上马克思说:“谁拥有工具,谁就能统治世界。
其他人必须为拥有工具的人工作。
”他的结论是,挣工资的人和奴隶之间根本没有区别,因为挣工资的人总是受企业或工具拥有者的支配。
因此,只有国家拥有生产资料,才能是一个公正的社会。
所以在马克思体系中,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全体人民手中,即国家所有。
由此引发的问题,当每个人都拥有一切时,人们将一无所有,这一点已经被历史证明。
每个人都得到了相等份额的甜馅饼,但是这个馅饼却变得越来越小 45 了。
怎样看待钱财? 同时,马克思也明白经济自由来自所有权。
创造经济财富的人是大企业的拥有者,而不是这些企业里的员工。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梦常常是梦想得到所有权。
这既带来好消息,也带来坏消息。
你是否曾经梦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不再为了薪水给别人打工、让老板从你的劳动中赚很多钱,而是自己做老板,这是不是很棒?
好消息是,拥有自己的企业意味着你可以制定规则、设定自己的工作时间、并从中获得利润。
你会为自己的事业自豪,为参与美国梦而到自豪。
可以说,拥有企业是实现人生目标和体验经济自由的一个绝佳方法。
坏消息是,拥有自己的企业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我曾经读到过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有五十万家新企业开张,一年后,其中的四十万家还在经营。
另外的百分之二
十、或者说十万家企业,在第一年就失败了。
五年后,又会有三十多万家这样的企业倒闭,不复存在。
十年后,这些企业中只有两万家存活,占总数的百分之
四。
这意味着,在美国百分之九十六的初创企业在头十年里都倒闭了。
46 参股 企业倒闭的两个最大原因是:第
一,企业没有足够的初创资金;第
二,管理不善,即资源分配不当。
例如:一个鞋匠在鞋店工作,但他不是店主。
他擅长修鞋,梦想有一天能开一家自己的商店。
因为他有这门手艺,所以攒了些钱,买了个小门脸儿,开了自己的生意。
但他没有意识到拥有和经营商店需要金融知识、营销知识,以及其它他在开店之前从未想到可能需要的东西。
他很快就会遇上麻烦。
但是,所有权的梦想是存在的,马克思说的对:所有权可以带来金融繁荣。
除了拥有自己的企业之外,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那些匹兹堡钢铁工人的做法。
周五下午当他们从出纳员的窗口领到薪水后,一些人没有花钱买醉,而是拿出一小部分钱购买了这家钢铁公司的股票。
虽然不多,但他们在公司的所有权中有份。
每次他们领到工资,就把钱投资到一个稳定、安全的企业。
然后,当他们下班回家睡觉时,钢厂还在运转,还在为他们的劳动赚取报酬,因为钱在为他们服务。
所以管理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每一笔支出都成为一项投资。
我相信这是《圣经》的原则,因为和谨慎、智慧相关。
要怎么做呢?回想一下关于以物易物的讨论。
我们看到,在交易和物物交换体系中,当一个人用他的鞋子交换牛排,另一个人用他的牛排交换鞋子时,双方都获 47 怎样看待钱财? 利,双方的物质财富都增添了——换句话说,财富增长了。
例如,有人在商店里买东西,他们花钱来换取商品和食品,因为他们需要这些东西。
他们买西红柿和桔子不是为了在街角卖个好价钱,而是为了自己吃。
他们在为自己的生活和将来的身体投资。
他们可以把钱浪费在采购垃圾食品上,但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当涉及到像汽车、衣服和家具这样的东西时,明智的做法是选择二手货,购买经久耐用的东西,或者不会大幅贬值的东西。
有很多方法可以使我们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增值,而不是贬值。
这不仅仅是把钱存入银行或投资来省钱的问题,而是花钱要谨慎。
在这本书中,我们了解了管理和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我们讨论了投资,延迟满足,以及参股(即使只占很小的比例)。
但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投资是在神的国里。
十一奉献不是净损失,我为神的工作所奉献的,连一分钱也没有失落过。
我的年龄越长,就越能超过十分之一奉献,因为我看到了投资在最好的长期投资项目的重要性。
我不是说你应当做十一奉献,这样神就会打开天上的窗户倾福给你,我的意思是你要投资在那些有永恒意义和永恒价值的事情上。
48 作者简介 司布尔(
R.C.Sproul)博士是利戈尼尔事工(LigoniewMinistries)的创始人和主席,利戈尼尔事工是一所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附近的国际性基督徒门徒训练机构。
他也是佛罗里达州桑福德(Sanford)城圣安德鲁(SaintAndrew’s)教会的牧师,宗教改革圣经学院院长,《桌边漫谈》(TableTalk)杂志执行编辑。
世界各地均可通过每日电台广播节目“心意更新(RenewingYourMind)”收听到他的教导。
在他卓越的学术生涯过程中,司布尔博士以教授的身份,在数所神学院帮助训练许多人走上了服侍的道路。
他著有百余部著作,包括《神的圣洁》(TheHolinessofGod),《被神拣选》(ChosenbyGod),《看不见的手》(TheInvisibleHand),《唯独信心》(FaithAlone),《我们认信的真理》(TruthsWeConfess),《十字架的真理》(TheTruthoftheCross)以及《主祷文》(ThePrayeroftheLord)。
他也是《宗教改革研习版圣经》(TheReformationStudyBible)的主编,著有包括《骑士地图》(TheKnight’sMap)在内的好几本儿童读物。
司布尔博士和他的夫人维斯塔(Vesta)居住在桑福德(Sanford)城. 49

标签: #completely #ios #乙酰 #cfd #cdu #cornerstone #connected #colleag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