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专栏,Column

有什么 1
专栏 主编:王安平编辑:孙勇2015年11月13日星期五Tel:(0755)83501681 A3 【让思想飞】女性购物喜欢扎堆,群里只要有谁招呼一声团购个什么东西,保管立马引来一堆人跟着下单。
想赚钱,拼女人缘 宦叶飞 热浪喧天的“双11”结束了。
电商们为给网购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女性同胞鼓掌,因为她们再一次刷新了网络购物的纪录。
本来想不凑热闹,临近结束时还是去做了一回剁手党成员。
女人在购物方面的巨大热情是不是天性使然? 反正我买了什么又便宜又好的东西之后,逢人就要拿出来显摆一番,哪怕在大马路上撞见了,也要从包里搜罗出来,招摇一下,事实上我也觉得这样挺恶俗的,可是就是忍不住啊,看到别人说:哎呀,这么好呀,我也入一个,心里就倍儿满足。
女性购物喜欢扎堆,群里只要有 谁招呼一声团购个什么东西,保管立马引来一堆人跟着下单。
也难怪,家庭必需品采购的任务大部分还是由女性来完成的,团购确实能省下一笔开销,对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主妇们来讲,扎堆购物肯定是有好处的。
女性也爱和同性一起扎堆购物,因为和男的一起逛街买东西总是意见不合。
我接触过三对夫妻,他们都不喜欢夫妻一起出去逛街,因为互相看不上对方的眼光,老婆看上的衣服老公觉得不好看,老公看上的老婆又觉得不适合自己,于是经常在逛街路上闹别扭,不知道大家观察过没,经常能在逛街的时候看到黑着脸冷战的男女,估计就是购物意见不合。
久而久之,干脆还是选择女伴
起购物了。
女性在一起购物,彼此给对方建议,还能拉拉家常,购物心情始终保持一个轻松状态,人在一种轻松状态下就觉得看什么都好看都顺眼,自然钱包的拉链就松了,不像跟老公逛街经常情绪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这种心情什么都看不上,怎么会去买呢?女性购物还有个特点:冲动。
说白了就是爱瞎买,瞎买的前提一定是建立在不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的,比如,我身边有个妈妈级剁手党成员,她眼里的自己是那个她想象中的自己,所以她总是买一些特别需要大模才能显出来的衣服和鞋子,每次她在群里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扔板砖,就这样也没拍醒,所以她就总在花冤枉钱的路上徘徊。
所以女性购物之前还 是要多了解自己,买适合自己的,这样就不会有不必要的花销了,但是对于那种买回来就为挂在那看看的除外。
女性的购物冲动还体现在对促销的狂热上,所以在“双11”五折起步的促销面前,没有多少女性是能控制住自己的,虽然可能有的商品是提价了以后再降价,虽然有的商品属于重复购买,但是只要打折的力度还在,就绝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绝对会忘了有需要再购买的理性消费原则。
其实省不了多少钱,有句话叫什么:买的没有卖的精。
低价买来的没准就是缩水的货。
女性购物还有一个心理就是容易被服务打动。
现在很多商家深谙此道,比如卖女性用品的配上年轻貌美的男推销员,我一个女性朋友当年就因为 男店员给她试鞋子的时候单膝跪地而超级感动,买下了那款超贵的鞋子。
这种因购物带来的宠爱自己的感受也会让女性醉心,甚至严重的会成为购物狂,那真的是病,得治了。
所以,在各种甜言蜜语的营销面前,还得学会适度消费,不要超出承受能力就可以了。
支持女性释放购物能量的就是网络购物了,现在只要打开手机,就能浏览到各式各样的商品,在如此快捷方便的网络商场面前,谁又能停下搜索的眼光呢? 另外支持女性的来自于自己荷包的充实,以及老公无条件的支持,所以想赚钱的男人们女人缘一定要好,比如马云,比如黄晓明。
(作者系北京自由撰稿人) 【世说新语】聪明的“败家”娘们不会完全沉迷于网络购物,不会疯狂地买买买毫无节制。
女人就是要“败家” 冷秋语 针对一年一度的“双11”,各大商家早早地就开始了大火力的促销宣传。
而店家们也老早就做好了迎接“双11”的准备,各种产品以诱人的价格在网上开始预售。
“双11”过后盘点,以马云为代表的电商们又一次赚得盆满钵满。
无疑,电商赚钱的主要对象是女人。
对于热衷于网购的女人,好事者封了一个绰号:“败家娘们”。
虽然不中听,但也流行开来。
以前对于那些剁手党的败家娘们甚是不理解,但这次亲身体验了一把后,坚决地认为女人一定要“败家”。
在国美电器看了一个3M的净水器原价5999元,“双11”促销价4600元左右;上淘宝一看,2600左右,再三询问是否正品,商家一再保证全国联保,支持实体店验货,有防伪标签,3M工作人员上门安装。
电商如此优惠,岂能不让人心动?卖场与电商的巨大差价,也让人感慨万分。
在卖净水器的专柜逛一圈下来,你会发现5999元神马的其实也不算太贵,也就是个中等水平。
如果你想买一个好点的净水器,在平时购买的话,一般白领一个月的工资不吃不喝算是搭进去了。
但“双11”则不同,你能花比平时少一半甚至更多的钱买到心仪的商 品。
多爽!有一姐妹说,她之前在网上办签 证,日本五年多次往返的那种,得1600元左右,而“双11”各大商家大搞促销800多元就能够办下来了,比平时省了一半的钱。
她赶紧在网上办了。
如此“败家”,败得有理。
总而言之,“败家”的女人其实有很多好处。
首先,“败家”女人大多会化妆保养,因此都比较年轻漂亮,一个注重自己外表的女人,不仅赢得大家的尊重,同时也让男人脸面有光。
没有一个男人不爱面子,当他带着年轻漂亮的老婆出去时,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我的好朋友小A就告诉过我,她的先生在给她买东西这件事情上就从不吝啬,她只要有一段时间不去逛街什么的,她先生就会主动带她去买衣服鞋子什么的。
因此不论什么时候我见到小
A,她都是那么美丽动人,身后总有一群追求者。
如此一来,丈夫为妻子感到骄傲,激发了丈夫对妻子的爱,妻子对丈夫而言充满了神秘感和危机感,更有利于夫妻情感和谐。
当然,作为人妻可不要真的被那些花哨的追求者迷惑,应当牢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聪明的“败家”娘们不会完全沉迷于网络购物,不会疯狂地买买买毫无节制,她们会精打细算,精挑细选买最好最实 惠的东西,“败家”女人也可以持家有道。
对于男人而言,为了满足老婆的购 物需求,男人们就要拼命努力地赚钱,免得被老婆说没用。
养老婆可是很多男人满足自己大男人主义的做法,有个“败家”老婆会让他们更有上进心,为了拥有一个光彩照人的老婆,累死也甘愿。
还有,女人每天忙于家务,照顾孩子、老人,面对家长里短,很多女人甚至还要工作,身心都处于极度紧张和疲惫的状态,而女人在购物时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对于每天面对的家长里短,孩子亲人对女人来说也是一种身心的放松。
(作者系网络小说家) 【经济钩沉】无论三百六十行,还是一百二十行,都是个统称。
行业种类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
说说三百六十行 王国华 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三百六十行”的来历是什么?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三个字:“肆”、“列”、“隧”。
秦汉时,城池里面分为“市”和“里”两部分,后者为居民区,前者为商业区。
在“市”内,商人的货物不能乱七八糟摆放,而是按照合并同类项的原则进行陈列。
卖布的跟卖布的排在一起,卖肉的跟卖肉的排在一起,远远望去,这一排都是卖肉的,那一排都是卖布的,鳞次栉比,非常整齐。
古人把这一排排的货物称为“肆”、“列”,或者“市列”。
汉朝以后至唐人,常常以“列”解释“肆”,以“行”解释“列”。
各列肆间的人行道,被 称为“隧”,班固的《两都赋》中说,“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到了唐代,商人的“列”、“肆”已逐渐改称为“行”。
长安东西市中,有铁行、肉行、大衣行、鞭辔行、秤行、绢行、药行、金银行等。
此时,以手工业为主的各种小作坊逐渐兴起,它们有组织地按类别聚集于坊间,亦称为“行”。
这里的“行”,性质悄悄发生了变化。
北宋学者宋敏求在《河南志》中讲,隋唐时代东都洛阳的丰都市场内有“一百二十行,合三千余肆”,“行”已经代表了今天所理解的“行业”。
到了宋朝,“市”和“里”已经解体,居民区和商业区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分区,居民区里有商业活动,商业区里也有了居民,商品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聚集在一起排列组 合了。
卖肉的东城也有西城也有,吹糖人的南城也有北城也有,大家各自为营。
但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容易受人欺负,怎么办?———组织同业行会。
用一个共同的组织把大家有效粘结起来。
行会的地位、分量由此加重,并通过各种形式,如衣着、行话等来强化自己的存在。
《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中说:“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
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
稍似懈怠,众所不容。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
”明朝钱塘名士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五卷中也说,“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竟不知为何等语也。
”刷存在感 就是强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这一点,各行会常常各显神通,出其不意,自然也产生了有点趣味的效果。
现在通行的“三百六十行”之说不知具体源自何时。
但元代剧作《白兔记》中有句台词:“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
”通过戏剧传播,“三百六十行”之说广为流传。
同时代的关汉卿在《金线池》中则有“我想一百二十行,门门都好着衣吃饭”的说法。
无论三百六十行,还是一百二十行,都是个统称。
行业种类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
行业组织最初是为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而存在。
唐末五代时,有一种役外之役叫做“行户袛应”,即,官方需要 什么物品服务,都直接找行会,要求行会免费提供。
行会按照官方的需求一一分派到每个个体头上。
但时间长了,行会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比如协调内部纷争,平衡各方利益;抱团取暖,一起跟政府谈判,讲条件;跟对手谈判,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垄断,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
元代学者赵素在《为政九要》中讲,“司县到任,体察奸细,盗贼阴私谋害不明公事,密问三姑六婆,茶坊、酒肆、妓馆、食店、柜坊、马牙、解库、银铺、旅店,各立行老,察知物色名目,多必得情,密切告报,无不知也。
”新任官员密问三姑六婆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行老”,毕竟他们有组织有力量,官员不敢小觑。
(作者系深圳作家) 在微信的海洋里采撷最精彩的浪花 跟风赚快钱让实体经济付出沉重代价 周其仁 中国高速增长靠什么 第一是借了全球的力。
我们不是完全靠自己,不是完全靠中国人的优秀和苦干。
中华民族一直很优秀、很苦干。
我们是借了全球的力。
第二是成本优势,廉价劳动力。
中国真正的秘密是劳动力价格很低,长期贫穷形成数目巨大的廉价劳动力。
第三是改革急剧降低了中国制度成本,开放使中国参与国际竞争。
过去我们的制度组织成本很高,改革开放是把制度成本降下来了,这是中国真正成本优势的由来。
第四是中国人善于学习,人力资本投资增长迅速,观念、知识、技能和产品质量的进步。
理解了高增长是从哪里来的,还要看到高位增长给我们带来的代价。
不差钱的宏观环境 出口、创汇、全球投资往中国来,我们曾经是很长时间内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这是好事! 问题是受得了吗?外汇进中国你不能花吧?要换成人民币吧,跟谁换?跟商业银行换。
商业银行跟中国人民银行换,中国人民银行拿基础货币换。
所以外资来的越多,顺差越多,我们的基础货币投放越多。
而且为了出口导向,我们要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能大幅度升啊。
不能轻易升值是什么意思?进来1块美元,8块人民币要投出去。
所以顺差越大,外来投资越大,货币投放量就越大。
所以就很快形成了不差钱的宏观环境。
我们穷了多少年?不差钱不是很好吗?钱少了不行,多了更麻烦。
钱别无用处,钱是帮助商品和服务转手的。
如果货币的投放量超过一个市场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起来。
而价格起来的时 候非常有意思,它不是平平起来的,不是所有东西的价格一起起来,是有些东西起得慢,有些东西起得快。
有些东西有瓶颈,无论是自然的瓶颈还是政策的瓶颈,大量拥过去会急速上升。
这个力量是了不得的!因为它会让相对价格发生显著改变。
消费行为影响投资行为 我们的消费行为就会变化,更重要的是投资行为也会变化。
为什么这么流行找风口,这些年出现多少风口啊?大量的钱用到有限供给的环节,不管你怎么叫喊,价格都会起来。
价格一起来,人就会形成预期,预期它还会涨,人们就会追涨杀跌,你看好它,证明它会涨,大家再把钱投进去。
金融的危险就在这里,因为它会自我证明、自我强化。
为什么把这么多精力从实体经济引走啊?我的解释就是货币的力量。
就是我们成功带来的副产品。
哗哗出口不好吗?赚了钱不好吗?创了汇不好 吗?问题是创了汇,还有一个货币机制要跟上去。
我们基础货币要跟着增加啊,基础货币从央行发到商业银行手里,还有乘数在起作用。
商业银行借给企业,企业再存到商业银行,银行再借出来。
1块基础货币要顶好几块,加到一起就是一个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
我给大家描述这个流程:这是外汇,无论投资来的还是顺差来的,进到中国,基础货币就得动。
你想维持不升值,来1块,8块就要输出去。
输出去,这个钱就要进中国国内市场。
资产价格,特别是那些供应有瓶颈的价格就会上来,上来以后我们的投资热情就会转移,我们人力资本的配置就会发生方向性、结构性的变化。
如果不是像任正非这样有定力的企业领导,扛得住这个力量的真是不多。
没有办法,前后左右哗哗挣钱,那钱可是真的!他数到你心里动摇。
很多人开始都是怕怕的,金融、股票都是不干的。
最后由不得你不干,最后每个礼拜100万户开户,前后左右都赚钱了,那个钱和你踏踏实实上班做普通产业完 全不能比,我看很多人为什么冲进去啊?前后左右都赚钱了,连小学同学 都赚钱了,念书比他差的都赚钱了,凭什么落下我呢?一圈圈的人转到这些资产游戏里去。
一不小心会冲到生活必需品,那就是通货膨胀,那就需要调控,这就是我们这些年走过的路。
快赢与跟风的思维模式 我们有4万亿外汇储备,就买美国国债啊,设立亚投行啊、丝路基金啊。
现在中国领导人到哪里,那个受欢迎程度啊!背后是我们全国人民这些年来的贡献。
但是它的派生产物就变成经济当中,会形成我们整个产业界、企业界、社会,整个公众心里都会发生变化。
喜欢快赢,喜欢顺着风就往上冲,成了一个流行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我们高速增长带来的一个代价。
(本文整理自周其仁2015年10月31日在第三届华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 摘编自《新财富》

标签: #网络推广 #网络教育 #网络 #青铜 #电话卡 #做什么 #网络 #网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