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杰克苏”就此消失?,写网络小说用什么软件

网络小说 5
A14文体 2016年3月25日星期五责任编辑朱筱丽美术编辑陆轶 网络文学“三俗”愈演愈烈被痛批 “玛丽苏”和“杰克苏”就此消失? ■文化动态 《起飞在即》月底登陆话剧舞台现航空题材 “宫斗”、“穿越”题材和“玛丽苏”、“杰克苏”文风被痛批,《琅琊榜》、《芈月传》、《明妃传》被点名。
青年报记者郦亮 本报讯网络文学的“三俗”问题已成一个社会热点。
最近在一次全国网络作家创作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人士再一次痛批网络文学的“三俗”问题,点名“宫斗”、“穿越”题材和“玛丽苏”、“杰克苏”文风。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总局对网络小说质量的把关将进一步升级,网络小说的走势将发生改变。
痛批者是总局数字出版司网络监管处处长程晓龙。
他认为,虽然网络文学整体向好,但仍存在重市场需求、轻价值引领,重个人诉求、轻思想内涵,重故事情节、轻文化底蕴的现象。
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刻意迎合市场和读者需求,充斥“宫斗”“、穿越”题材与“玛丽苏”“、杰克苏”的文风。
缺乏积极向上的文学导向,存在“三俗”倾向,部分网站刻意追求“标题党”吸引点击。
程晓龙指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总局将大力培训网络文学从业者,提高导向意识。
同时,开展优 秀网络文学作品推荐,传播社会正能量。
并且,进一步完善网络文学网站内部审核机制,考核网络文学作品的社会效应。
最后,加大对盗版等违法、违规网络文学作品的打击力度。
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虽然总局近年对网络小说所存在的问题屡屡发声,但像这次指名道姓地痛批,并且逐一列出应对之策,并不多见。
这也被认为总局这次是准备对问题网络小说“动真格”了。
“宫斗”、“穿越”题材自不必说。
这已经横行网络文坛十几年了,经久不衰。
去年至今火爆的几部电视剧《琅琊榜》、《芈月传》、《明妃传》、《太子妃升职记》等其实原著小说都是“宫斗”或“穿越”小说。
“宫斗”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势力。
至于“玛丽苏”和“杰克苏”,据青年报记者了解,这分别是指小说的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沉浸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和心仪之人(多为偶像),做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比如恋爱、结婚)。
这当然是主人公一种不切实际的比较自恋的心态。
“玛丽苏”和“杰克苏”文风在网络小说界一度非常流行,以至于很多读者纷纷效仿,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也引发过一些社会事件。
而作为形容超级自恋之人的“苏”,也成为一个流行词,比如以男性为主角的苏文被称为“汤姆苏”。
也因此,这次总局拿“宫斗”、“穿越”、“玛丽苏”、“杰克苏”开刀,被认为可能会深刻影响今年网络小说的走向。
甚至有读者感叹,“玛丽苏”和“杰克苏”可能会就此销声匿迹。
不过,青年报记者昨天就此和一些阅读网站人士讨论时听到的最多的还是,总局此次整改网络小说,更强调导向和引领,是要让更多人了解“重个人诉求、轻思想内涵,重故事情节、轻文化底蕴”的网络小说的问题,这就是总局要开展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推荐的原因。
引领就并不意味着要搞“一刀切”式的否定,仍会给“宫斗”、“穿越”、“玛丽苏”、“杰克苏”空间,但是未来那种大张旗鼓渲染的氛围可能会有所收紧。
“文化上海云”启幕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节 青年报记者郦亮 本报讯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明日将正式启动,全市近千项启动日活动和逾6000项春季活动都将在这一天拉开帷幕。
启动当天,集合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一站式数字平台“文化上海云”也将正式上线,市民将可以通过网络渠道,预约进入上海300余个公共文化场馆参加活动。
“文化上海云”集合了全市16个区县及各大文化场馆等公共文化信息。
上线后,市民只需通过手机App、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以热点推荐、兴趣分类、附近搜索等项目形式,快速查询并预约感兴趣的公共文化活动,包括免费的戏 曲、讲座、亲子活动、电影观摩等。
市民们自己成立的文化团队通过“文化上海云”网上登记审核,也可以免费预订、使用全市公共文化场馆的场地设施。
“文化上海云”开发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项目“文化嘉定云”上线不到一年,平台每天访问量就突破79万人次,公共文化活动平均上座率突破84%,场所设施利用率突破90%,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人群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年轻人的参与度大幅提升,“‘文化上海云’上线后,预计将提供年均3000万人次的活动订单,每天的访问量将在500-1000万人次,市民可以通过该客户端平台,了解、参加各类文化活 动信息,还可以参与互动评论。
”明日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节 将正式启动。
当天,全市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209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部延长服务时间,全市数十个重点广场、绿地、商圈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国有专业院团、民营院团及各类社会团体将组织艺术展览、艺术家、文艺演出、艺术讲座深入社区为市民提供文化配送服务。
本报讯记者李金哲揭开神秘面纱,作为国产飞机制造者,他们有着怎样的精神和故事?昨日,由导演蒋维国执导、赵潋编剧的大型原创话剧《起飞在即》,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后简称“上话”)召开新闻发布会。
该话剧是上话第一次用话剧的方式来展现中国航空科学家的故事,以罕见的视角对准一群飞机设计师、试飞员、试飞工程师。
讲述他们以让国产大飞机冲上云霄为己任,默默奉献的故事。
之所以创作这个题材,出品人杨邵林向青年报记者表示:“戏剧的责任是关照时代、关照现实。
在‘十三五’规划中,国家重点实施国产大飞机战略。
飞机关乎国家命运,而这背后的飞机制造者们,特殊又陌生,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 为还原飞机制造者们的真实生活,编剧赵潋“卧底”中国商用飞机责任有限公司,进行长达两年的采风、采访。
因为写《起飞在即》的故事,赵潋认识了制造国产飞机的科学家、试飞员。
他们凭借智慧和勇气在科学边界、生命边界做探索。
她感叹道:“对我最大的冲击来自于,一架安全的飞机是经过多次生死边界的验证才呼之欲出的。
” 在呈现效果上,会不会因题材已具有的时代意义而忽视创作本身?对这个问题,导演蒋维国表示:“不希望这些角色空喊口号,脱离真实生活,要尽量传递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
为获得最佳效果,剧组会动用灯光、服装、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创造出观众心目中的好戏。
” 据了解,此次演出班底阵容强大,涵盖老中青共16名演员。
其中,国家一级演员田水饰演外表高冷内心痴情的中年女工程师“冷依晗”、青年演员贺坪则饰演不甘服输的年轻试飞员“丁剑飞”。
“我们做原创就是要反映当代人精神面貌,演出最后有句台词,‘看,那架飞机是我们的飞机’,这是一句很能触动我们心灵的话。
”田水表示。
由于题材新颖,《起飞在即》出票即受到了众多观众、航空工作者的关注。
据介绍,该话剧获上海市文联中青年艺术家专项基金扶持,将于2016年3月31日-4月8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
联系我们qnbtyb@

标签: #装修 #要做 #连不上 #有什么 #网络推广 #网络教育 #网络 #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