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申报表,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 4
附件2: 2012年度山东大学 精品课程申报表 课程名称 互联网应用技术 课程负责人 张华忠教授 所属院系 计算机学院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专业大类 理工 所属专业类 电子信息科学类 联系电话 88391856 E—mail: huazz@ 课程网
申报日期 2012-4-
6 山东大学教务处制 —1—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内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每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情况说明”栏中注明。
—2—
1.课程负责人 姓名 张华忠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电话 88391856 基本信息 最终学位 硕士 职务 系主任 所在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E-mail 传真huazz@ 通信地址(邮编) 济南高新区舜华路1500号,250101 研究方向 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计算机网络本科专业必修课;4/周届数:5;学生总人数:600人;高级计算机网络研究生专业必修课;3/周届数:5;总人数:260人; 1-
1 教学情况 实践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选修课;2/周届数:5;学生总人数:500人; 毕业实习 5届 共计:500人 毕业设计/论文:5届 共计:48人 指导在校硕士研究生:2011年以前毕业获硕士学位共计30人。
指导同等学力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60人。
教研课题: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与专业认证的研究与实践,山东大学,2010-2012;通识核心课程-《互连网应用技术》,山东大学,2010-2013;网站设计与建设-学校精品课程,山东大学,2009-2012;山东省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山东省教育厅,2008-2012山东大学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山东大学,2010-2012; —3— 教研论文: 《培养科学型与应用型兼顾人才模式的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P74-77。
教学表彰:山东大学教学能手山东大学教学能手2008;指导《适合矿井工业的LEACH协议探讨及改进》评为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2008。
主编教材: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主编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02-01计算机网络教程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08-0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多媒体实时监控集成平台系统,山东省科技厅,2008,第1位,主持。
基于CDN和组播技术的网络电视直播系统研究与开发,济南市科技发展专项-高校院所自主创新计划项目,2011.01-2013.12,第2位,参与。
1-2学术论文: 学术研究 WeightedspanningtreeclusteringroutingalgorithmbasedonLEACH,2010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tureComputerandCommunication,ICFCC2010,第1,2010-05-24 时间相关特定应用的WSN路由协议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第1,2009-10-11 WSN中负载平衡的LEACH通信协议研究,算机工程与设计,第1,2007-09-25 Zone-dividedandenergy-balancedclusteringroutingprotocolforwirelessworks, 4th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roadNetwork&MultimediaTechnology,第
2, 2011-10-28 ImprovingonLEACHprotocolofwirelessworksusingfuzzylogic,Journalof 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alScience,第2,2010-05-01 注:本表及以下各表内容较多时可将栏目加长。
—4—
2.主讲教师(每位主讲教师均需填报本表) 姓名 朱方金 性别 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 基本信息 最终学位所在院系 工学博士 职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男讲师 出生年月电话传真 1971.10 E-mail zhufj@ 通信地址(邮编) 济南高新区舜华路中段(250101) 2-
1 教学情况 研究方向 计算机网络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学院,每个年级,周
四,总人数500人;《计算机网络》,软件学院,每个年级,周
四,总人数500人;《互联网应用技术》,通识课程,周二;毕业设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每年,总人数40人。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 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 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参与项目: 《大规模组播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IPTV
关键技术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2发表论文: 学术研究 [1]FangjinZhu,HuaWang.Anantcolonyoptimizationalgorithmforaggregatedmulticastbasedonminimumgroupingmodel,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municationSystems, (SCI,DOI10.1002/dac.1342,EIIP51606493),2011,InPress. [2]FangjinZhu,HuaWang.AmodifiedACOalgorithmformulticaststatescalability problembasedonmulticasttreesimilarity,Proceedingsof13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AdvancedCommunicationTechnology,2011,p972-976,(EI20111913968001). [3]FangjinZhu,HuaWang.AnACOalgorithmtotackleaggregatedmulticastproblem, ProceedingsofIEEEYouthConferenceonInformation,Computingand —5— munications,2010,p53-56,(EI20111213769098,bestpapernominationaward).[4]FangjinZhu,XiangxuMeng,HuaWang,ShanwenYi.Anantcolonyoptimizationalgorithmtoaggregatedmulticastusingtheideaofbinpacking,ProceedingsofIEEEYouthConferenceonInformation,Computingandmunications,2009,p786-790,(EI20101612856671).
2.主讲教师(每位主讲教师均需填报本表) 姓名 刘磊 性别 最终学历 博士 职称 基本信息 最终学位所在院系 博士 职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男讲师 出生年月电话传真 1981.12.03 E-mail l.liu@ 通信地址(邮编) 高新区舜华路1500号,250101 2-
1 教学情况 研究方向 流量建模,网络性能及服务质量建模分析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计算机网络,必修,周4,1届,60人
2.互联网应用技术,选修,周2,1届,120人指导08级本科毕业设计,人数10。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2-2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论文:学术LeiLiu,Xiaolongjin,GeyongMin,PerformanceAnalysisofanIntegratedScheduling研究 SchemeinthePresenceofBurstyMMPPTraffic,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vol.84,no.1,pp.37-44,2011(SCI检索)LeiLiu,XiaolongJin,GeyongMinandKeqiuLi,PerformanceModellingandAnalysis —6— ofDeficitRoundRobinSchedulingSchemewithSelf-SimilarTraffic,JournalofConcurrencyandComputation:PracticeandExperience,vol.22,no.13,pp.1911-1926,2010(SCI检索)LeiLiu,XiaolongJinandGeyongMin,AnalyticalModellingandPerformanceEvaluationofMulti-BufferARQsystemsunderPrioritizedSelf-similarTraffic,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s(ICC’10),2010(EI检索)LeiLiu,XiaolongJin,GeyongMinandJiaHu,ModellingandAnalysisofDynamicSpectrumessinCognitiveRadioNetworkswithSelf-SimilarTraffic,IEEEGlobalCommunicationsConference(GLOBECOM’10),2010(EI检索)LeiLiu,XiaolongJinandGeyongMin,ModellinganIntegratedSchedulingSchemeunderBurstyMMPPTraffic,TheIEEE2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InformationNetworkingandApplications(AINA’09),pp.212-217,2009.(EI检索)LeiLiu,XiaolongJin,GeyongMinandKeqiuLi,AnAnalyticalModelofDeficitRoundRobinSchedulingMechanismunderSelf-SimilarTraffi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calableComputingandCommunications;Eigh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mbeddedComputing(ScalCom’09),pp.319-324,2009.(EI检索)项目:“通讯网络中可变服务容量调度系统的性能建模、分析与优化”,批准号611001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4,作为主要参与者,排名第三负责调度算法的分析和模拟仿真实验。
“有限容量可变服务通信网络中调度机制的性能建模及服务质量分析,优化”,项目编号2011HW011,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2012-2013,项目承担人排名第
一。

3.教学队伍 人员构成(含外聘兼职教师)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张华忠男1963朱方金男1971 刘磊男1981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讲师 讲师 职业资格证书 教师 教师 教师 学科专业网络 网络 网络 承担教学任务 网络 专任教师/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所在单位 专任教师计算机学院 网络专任教师计算机学院 网络专任教师计算机学院 —7— 3-
1 教学队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参与情况以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整个教学队伍2人具有博士学位,一个教授、二位讲师,60年代有1人,70年代1人80后有1人,年龄结构合理。
一人学位在英国获得。
所有教师全部有从事网络研究的背景,均参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3-
2 教学改革与研 究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与专业认证的研究与实践,山东大学,2010-2012;通识核心课程-《互连网应用技术》,山东大学,2010-2013;网站设计与建设-学校精品课程,山东大学,2009-2012;山东省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山东省教育厅,2008-2012山东大学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山东大学,2010-2012 3-
3 青年教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在互联网教学团队中,刘磊毕业于英国布拉特福德大学,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并 获得博士学位。
于2011年来到计算机学院后,立即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承担了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学校的本科生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课题组利用组织相互之间的听课、讲评、教学研究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将所学的先进知识充分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中。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指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联合课程名称(单门课程不填) 计算机网络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计算机网络专业课 4-1课程概述:课程的历史沿革、设计理念、课时数量以及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制定《互联网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大纲涵盖互联网的一些基础概念及协议,介绍了用户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接人互联网,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基础和相关的常用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内容包括互联网应用主要提供的、Email、FTP、BBS、、网络实时交流、网络流媒体等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基于Web技术互联网应用,以及基于Web技术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应用的快速发展;以及新的网络应用:网络电话、网络电视、博客、播客、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出版、网络存储与分布 —8— 式计算服务、云计算和物联网等。
讨论了互联网上的安全问题及如何在上网时进行安全防范;介绍了一些影响着互联网未来发 展的热点技术,拓展学生思路。
争取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网络的设计思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助于深入浅出学生 更快地认识和使用互联网,并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准备教学课件和设计实验题目,针对山大学生的共同特点,设计教学和实验内容,将来根据 课上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逐步完善教学课件和实验内容。
整理编写与教案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增加综合性实验的质量。
4-2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通过联合课程资源,可以丰富各个层次的内容,改进各个层次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应用层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对原理的探索、和具体的感受,原理的讲解可以支持对网络应用的理解。
使得学生既具有应用的感受、又深刻理解实现中的难点和策略,培养学生在现实问题中寻找关键的科学问题,以及通过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难题的兴趣和能力。
针对不同背景和不同目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侧重点,整个课程体系浑然一体。
1)课程简介 《互联网应用技术》课程重在启发互联网产生发展的思想、传授互联网应用方法和培育理工思维精神,配合学校更好地实施通识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本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其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学科领域,注重互联网工程素质的培养,加强理工素质、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交融,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从而为学生的多向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
本课程提供一个对互联网及其应用的全面介绍。
课程将抽象层集合的相关概念通俗化,使学生对网络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有深入的理解。
重点将放在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和协议。
学生将学习网络内部是如何工作的,从顶层的应用层一直到底层物理层的硬件。
让学生理解互连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概念、原理和协议,如TCP/IP协议的设计思想。
让学生能够:1)学习分析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通信和原理的设计思路;2)理解和使用互连网应用技术; —9— 3)发现和解决出现的互连网问题。
2)先修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3)后继课程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4)教学目的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互联网络实现原理和机制,帮助学生建立互联网络的概念,深刻理解互联网络各层中涉及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熟悉互联网络内部的各种协议算法和协议实现方式,充分理解网络设计与实现中的扩展性问题、分布式实现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按照渐进的顺序,本课程有四个层次的目标:
1.熟练使用互联网络。
能够使用恰当的方法网络查询资料和信息,以用于工作、学习和交流等。

2.掌握互联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以ISO/OSI为主要理论参考模型,以TCP/IP及其上层应用为主要线索,掌握互联网络的原理、实用技术以及其他网络新技术。

3.具有一定的网络工程和开发能力。
结合所学,从工程角度规划、部署一个网络系统,能管理和维护相应的网络应用软硬件环境,并具备一定网络应用开发能力。
5)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学习互联网络要求掌握互联网络内部的分层原则和各层的服务、功能、协议、实现等原理和技术。
包括物理层的通信原理、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技术、路由算法、IP协议、传输层协议、网络安全以及高层的各种应用。
深入理解TCP/IP协议及其应用。
本协议是网络领域实际使用最为广泛的协议,涉及到大量协议和标准。
了解网络新技术:如IPv6、P2P、无线技术、网络安全等。

(2)考试形式 考试以学生完成日常作业和实验环节为必要条件,期末考试采用笔试。
本课程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
4-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分工恰当、相互支撑,满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鼓励建设双语课程 《互联网应用技术》是当代复合型人才必备的知识之
一,主要讲述互联网络的基本概念、分层思想、以及各层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和主要工程实现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互联网络的研究能力。
—10— 计算机网络讲述1980至今网络的发展历史,体系架构,是IT信息产业的支撑平台,与行业和学生创业结合密切,可以满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中的《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用技术》。
4-4按照学校新的培养目标,《互联网应用技术》重新系统地梳理课程体系、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参阅世界前30名的学校知识体系和教材,重新编写教学大纲,目前正在整理,预计年底完成。
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重点在如何将本课程,通俗易懂的介绍给非理工学科的学生,如何启发对互联网的思考,如何理解其互联网的产生以及对人类的贡献,如何对没用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等。

1.完善课程内容
(1)针对山大学生的共同特点,设计教学和实验内容;
(2)根据课上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逐步完善教学课件和实验内容。

2.完善课程网站 实现所有教案和课件全部电子化,具有较好的多媒体效果,并放在网站上。
实现教学手段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包括网上作业的发布与提交,网上小测验,网上辅导与答疑。

(1)根据多年的实验积累,整理编写与教案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增加综合性实验的分量;
(2)完善实验指导书,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教案以及习题。

3.逐步构建第二课堂 由于课时等条件限制,课堂上不可能覆盖很多内容,为了保证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往往需要学生课外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知识。

(1)逐步建立第二课堂,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并在网上交互学习;
(2)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使用互联网并拓展互联网应用。
—11— 4-5课程教学资源: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网站畅通,能够很好地发挥辅教辅学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课程网站提供40分钟的说课录像,课堂教学录像上网比例达到50%以上,并承诺其余教学录像1年内全部上网。
选用国家精品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等优秀教材,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现在已经建设已有课程的网络,需要整合这些网站。
4-6课程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本课程以设计为基础提供一个对互联网的全面介绍。
课程介绍互连网相关概念,使学生对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有全面的理解。
重点将放在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协议和应用。
从顶层的应用层一直到底层物理层的硬件,学生将学习网络内部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应用互连网。
课程组织如下:
(1)绪论:互联网架构、OSI和TCP/IP参考模型、网络发展历史和标准化机构;
(2)物理层:理论依据、各种传输媒介、各个著名网络、复用和交换;
(3)数据链路层:帧、错误控制(检测和纠正)、流控制;
(4)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动态多址、信道分配、MAC示例协议;
(5)网络层:路由、网络拥塞控制、QoS(服务质量)、IP协议:路由和控制协议;
(6)传输层: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原则、错误控制(检测和纠正)和流控制、端到端的拥塞控制、UDP、TCP、Socket编程; —12—
(7)应用层:WWW、FTP、Email、DNS、多媒体、其他应用系统;
(8)[可选]其他主题:网络安全、社会问题、热点题目、研究方向。

1.国外教学情况 国外著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包括:DevelopingApplications,BirkbeckCollege,AddisonWesley,2006.6CCS3SIA:SoftwareEngineeringofApplications,King'sCollege,London.SS4304:ApplicationDevelopment,UniversitiBruneiDarussalam.
2.国内教学情况 金洁,互联网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陈强等,应用教程(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格认证管理中心,互联网应用初(中)级标准教程
3.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本通识课程立足网络应用,需要掌握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应用的设计模式、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对网络工作原理的一般了解。
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网络的应用能力。
本课程通过讲解和分析互联网中常见的应用实例,如WEB服务、聊天工具、电子邮件、FTP服务等,使学生了解常见互联网应用的工作模式,了解这些应用使用的主要技术、配置和维护方法。
有助于使用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深入学习研究所学专业的内容。
4-7课程建设规划: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1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调研各个专业的网络教学实际需求,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主线;
(2)整合现有教学内容,根据联合课程主线,设计融合多专业的教学内容;
(3)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要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内容;
(4)完成课程授课录像上传; 在已有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开设的时间,在授课学期将各课程内容上传。
1年内全程授课录像按章节录像并上网。
—13— 4-8学校的政策措施: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已经有《网站建设与建设》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互联网应用技术》课程立项为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并已经面向10级本开设两个班的课程。
本课程已上网资源情况:网上资源(含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互联网应用技术》 其他情况说明(如果需要): —14— —15—

标签: #密钥 #什么意思 #千百度 #复仇者 #什么意思 #家庭 #剪辑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