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基本面FUNDAMENTALS,A2今日基本面

网站 2
FUNDAMENTALS 2020年3月24日星期
聚焦稳就业 主持人陈炜:作为“六稳”之首,稳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面对复工复产大考, 需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措施,加大减负稳岗力度,借势发展数字经济新热点,聚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投资和产业带动就业能力。
“放管服”改革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 本报记者
包兴安 3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和调整政策,结合“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助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清查防控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类违规收费。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深化“放管服”改革,意在帮助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恢复生产,要求取消不合时宜的临时管制等限制性措施,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恢复生产打通工商执照、卫生 防疫、街道管控、社会治安、税费缴纳、环保审批等一系列网上办理环节,尽一切可能提供方便,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更多精力和能力放在恢复生产上。
此前,3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取消不合时宜的临时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证明、收费等规定。
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要简化手续,政府涉企事项尽可能网上办理,尽快让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受益。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举有利于 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为企业复工复产节省时间,同时行政部门推行网上办公,在网上处理相关政策事宜,促进提高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提高企业的运作速度,对疫情后的企业复产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截至今年3月15日,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5亿户,其中企业3905万户,个体工商户835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9万户。
在这次疫情当中,个体工商户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帮助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对于稳定就业、保障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孙梅君在发布会上表示,多部门出台了支持政策,除了加大财税、金融、社保、租金减免政策外,在营商环境方面,还要督促各地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
比如,符合各地复工复产规定的个体工商户,无须批准就可以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
对于从事基本生活保障零售业的个体经营者,依法予以豁免登记,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宽经营活动场所。
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免个体工商户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检验检测、认证费用。
高杲表示,下一步,针对现在整个形势发展的变化、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将不断完善和调整政 策,结合“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助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一是简化办事手续,二是加快推动“一网通办”,三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张依群认为,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和减税降费密切结合起来,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经营方便和税费减让,尽快让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能够生存下去、活跃起来;同时,应逐项梳理涉及企业的程序手续审批办理事项,既要实行网上自助办理,又要简化手续流程,真正做到方便、快捷、高效,重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信心。
国企将连续两年扩招毕业生逾十万岗位在线“等你来” 本报记者杜雨萌 当前,在全社会劳动力需求下降与结构性用工短缺的交织下,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而“稳就业”也成为疫情过后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环节。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3月20日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其中,国有企业今明两年要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在稳就业,尤其是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方面,无疑发挥着突出作用。
而且,与民营企业有所不同的是,短期性经营困难对国有企业用工的影响相对较小。
刘兴国进一步解释称,面对短期性的经营困难,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其他节减开支的措施来进行应对,只有遭遇中长期性的严重困境,国有企业才会采取裁员减薪等举措。
当然,国有企业的这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公有制属性相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体量规模相对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具有制度优势与规模优势的国有企业更应该积极发挥稳就业的示范作用,多维度发力维持员工队伍稳定。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复工复产,稳定现有就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要积极寻找投资机会,以投资创造就业新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自2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做好人才招聘工作的通知》,推动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稳就业、惠民生等社会责任后,3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再次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扎实做好稳岗扩就业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大力推动稳岗扩就业工作,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三类人群就业为重点,统一组织中央企业和有关单位开展“抗疫稳岗扩就业、国资央企在行动”大型网络招聘活动。
无独有偶,为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地方政府亦同步发力。
如上海市政府办公厅3月19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动员中央在沪企业、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扩大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规模。
其中,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定向招聘毕业生。
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简称中智公司)启动的“才聚央企,服务就业,中智网络招聘季”专项招聘活动,已累计联系了94家中央企业,收到了78家央企的2270家法人单位提供的21500个招聘岗位,岗位需求人数超过82000人;同时,中智公司还积极为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共为近2400家地方企业发布4000个岗位,岗位需求人数超过4万人。
而国投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联合举办的“春暖花开,国聘行动”线上春招活动,截至3月23日16时,汇聚的央企和地方国企岗位资源也已超过13万个。
数字经济将成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培育更多就业新增长点 本报记者苏诗钰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经济运行、社会生活和就业形势都带来了较大冲击。
政府多次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作出重要部署。
3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六稳”工作,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
会议还专门就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3月23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应对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潜力。
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方面资金,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运用,加快培育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出现了很多热词,如“云办公“”健康码“”在线教育”等,这些领域越来越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次疫情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大数据、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互联网+”等数字经济建设在疫情期间主要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提供新的支撑,通过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提供的信息化、智慧化支撑,为远程办公、现代物流、在线教育、远程诊疗、直播营销、AR购物、出行信息、未经疫区证明、“健康码”等业务提供技术基础;二是培育新的业态,在前面提到的一些新业态的基础上,近期又衍生了网上签约、云招商、云开张等新业务、新业态,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形成新的模式,在此次疫情期间,不仅企业层面形成了新的商业思维、运营模式,对于政府的城市治理、事件应对、资源调配等方面也促进形成新的模式。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 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疫情防控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建立完善的城市应急响应系统,并借此系统精准切断病原、保障人民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切身体会到,为充分保证隔离期间工作、学习任务的落实,在线教育、网络协作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数字经济的全面深化发展已是必然,不仅是产业优化升级、信息高效流通的基础,还是突发性负面事件发生后迅速建立应对措施并实现实时监测的重要支撑。
高杲表示,总的来看,虽然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定就业的基础条件也没有改变。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完全有信心、有条件能够战胜疫情、稳定经济、稳定就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服务“双创”动真格“贷动”创业在行动 本报见习记者昌校宇 “我们企业社保除去个人负担部分,减免了近80%;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降至1%;房租减免政策还未具体公布,估计也快出台了。
”北京某小微企业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优惠政策“组合拳”为“双创”企业发展加油添力,也激发了大家创业创新的热情。
3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在会上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互联网+”,促进“双创”深入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造 更多的就业岗位,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
在加力促进“双创”方面,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创业投资作用,包括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
国际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扩大创业贷款的支持范围和力度,对于稳定就业以及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郑磊进一步解释道,各省市都已积极响应,如对符合贷款条件且申请贷款的创业者平均贷款额上涨数万元,并开展对前期创业贷款到期的展期;部分地区还提出全额贴息的优惠政策。
“其实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已实 施多年,但之前积累的资助金额不算多,建议未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资金的扶持力度。
同时,建议有条件的地区普遍实行免息一年,展期的利息由财政贴息。
”郑磊表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省市对服务“双创”都在动真格。
2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提到,做细做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偿还后,对还款积极、带动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个人和小微企业,可继续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但累计不超过3次。
3月3日,山东省委新冠肺炎疫情 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意见》强调,鼓励有条件的市将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放宽到符合条件的新注册个体工商户,每户补贴标准不低于2000元。
符合条件的个人借款人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可申请最高4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3月20日,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钟芝清在解读《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时介绍,湖北省财政厅推出新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为了促进创业就业,贷款不超过15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财政全额贴息。
对不超 过300万元的小微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按照50%贴息。
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实际收益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展期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财政进行贴息支持。
对此,德邦基金策略与组合部副总监孙博巍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在特殊时期,政府最重视的还是稳就业,这也是“六稳”之首。
而就业稳了需求就稳了,有需求才有经济动能。
目前,受疫情影响,经济活动有些停滞,企业经营和居民收入也受到冲击,但只要全力以赴稳住就业大局,加之政府推动经济“轮子”转起来,一切都会逐渐好转、恢复正常。
记者调查 “云卖房”受关注VR看房靠谱吗 本报记者刘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大量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多地售楼处关停,线下看房基本停滞。
在此背景下,不少房企转战线上,通过自建平台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形式搭建线上售楼处;利用VR等技术快速推广线上看房;还有销售变身“主播”,在抖音等平台直播卖房。
那么,VR看房、线上买房靠谱吗?购房者有哪些顾虑?随着线下市场逐渐复苏,线上卖房又将何去何从?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疫情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线上化进程起到明显催化作用。
相较于以往,随着VR看房等技术以及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为房地产线上化提供了一定的软件、硬件基础。
目前各平台所能提供的线上服务内容也越发多样化,不少平台还能提供语音讲房、置业顾问线上咨询等线上服务。
“房地产线上化进程不可逆。
”张波表示,“虽然完全线上化在中短期内几乎难以实现,但线下场景线上化却是一个趋势,包括线上看房、找房、交流,以及买房后线上办理贷款、完成签约后续流程等。
” 疫情期间线上卖房销量如何?公开信息显示,恒大2月份共实现网上认购总套数99141套。
不过,更多房企的线上成交订单寥寥。
张波表示,疫情期间“云卖房”实际效果有限,但原因并不在于营销工具本身,而是疫情期间,买房需求在短期内会被极大压制,用户的关注焦点集中在疫情发展、生活本身的吃穿用相关层面。
不过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线上找房的热度正在快速回升。
《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购房者表示,买房是笔大支出,尽管线上买房很便捷,但不实地看房,心里不踏实。
还有购房者表示,虽然许多房企推出期限不等的“无理由退房”政策,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有许多严格的限定条件;有的楼盘虽然打出了“无理由退房”广告,销售人员对于具体流程却说不出所以然。
“购房者顾虑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屋信息的不对称,线上看房不能把房子的所有属性都掌握清楚。
线上交易还没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退房机制,例如,买贵了,一定时间内能退差价吗;不想要了,可以无理由退房吗?只有相关的风险减少,才能解决购房者线上买房的后顾之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某热销楼盘的销售人员向本报记者坦言:“许多线上热销楼盘,购房者在疫情暴发之前就已经了解了详细项目信息,有的甚至选好了房子,只是受限于疫情防控无法线下走流程,所以选择线上认购。
” 一位房产中介经纪人表示:“这两个月一直在给客户VR线上带看,上周刚开始能线下带看,前期线上积累的客户能不能实现真正成交还是未知数。
” 张波认为,房地产的线上化需要大量的投入,线上软件层面的投入更是一项长期耗费人力、物力的过程。
需要大型平台不断投入研发资源,从便捷性、完全性、合规性等多个层面不断推进线上化进程。
对于中小房企或经纪公司来说,可利用各类平台提供的线上化工具,快速打造出基于自身的“线上私域流量”。
对头部房企而言,对于线上化的投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核心需要关注是否可以形成足够的用户线上关注,同步做好和大平台之间的系统对接,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中短期来看,线上无法取代线下,线上线下的融合还需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比重推进。
”张波表示,未来线上营销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线上有没有足够的用户关注,二是项目是不是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市场给出有吸引力和有针对性的促销方案。
深市首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状况调查报告出炉 本报记者姜楠 日前,为深入了解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状况,推动提升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质量,深交所首次开展深市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状况调查工作并形成报告。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内在价值,促进市场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
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调查显示,当前深市公司普遍认识到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设立明确的工作目标 及考核指标。
从工作目标看,加强与股东沟通、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发展战略、揭示公司投资价值是最重视的三个目标。
从考核指标看,投资者交流次数与质量、符合监管合规要求、提升公司市场形象是最重视的三个考核维度。
为此,深市公司在提升专业水平、与投资者沟通等方面更加下力气、花心思。
调查显示,深市公司通过强化内部跨部门协作,积极寻求外部机构提升专业化水平。
在内部协作方面,48%的深市上市公司通过跨部门协助开展媒体关系及舆情管理等相关工作。
在外部合作方面,74%的深市上市公司聘请了专业服务机构或正在考虑聘请;投资者关系战略规划(86%)、品牌形象建设(83%)、组织投资者关系活动(73%)是公司认为最需要或最具价值的专业服务。
在对待投资者方面,深市公司注重 平等,能够针对不同投资者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
从资源分配看,深市上市公司分别投入52%和48%的资源给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分配较为均衡。
60%的深市上市公司会针对不同投资者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
针对个人投资者人数众多、易受市场传闻影响的特点,深市上市公司首选互动易与热线电话等线上渠道加强沟通,通过舆情监测(84%)、加强业务宣传(77%)、及时更新官网(73%)、增加自愿性信息披露(48%)等方式及时回应舆情,澄清市场传闻。
注重引导长期预期 调查显示,深市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更希望向投资者传达公司经营战略和长期发展等信息,从而引导市场长期预期的形成。
事实上,在日常与投资者互动沟通中,个人投资者问及最多的问题是公司业绩表现及业绩预期、股价波动及市值表现、所处行业竞争地位等,而深市上市公司更希望向投资者沟通公司经营发展战略、长期发展趋势及潜在投资价值等信息。
对比双方沟通重点,个人投资者更关注股价波动等短期因素,上市公司更注重引导市场形成长期预期。
为进一步提高与个人投资者的沟通质量,深市上市公司建议机构投资者发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示范作用,带动个人投资者理性投资(82%);证券经营机构强化投资者教育,提升个人投资者专业知识水平(80%);上市公司充分应用沟通渠道,帮助个人投资者更好了解公司基本面(68%)。
从未来影响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因素来看,深市上市公司认为监管要求变 化(77%)、机构投资者及境外投资者占比提高(75%)、投资者股东意识增强(69%)等因素将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针对新时代投资者关系管理面临的新要求,深市上市公司认为财务及同业分析(89%)、战略规划分析(87%)、人际沟通能力(78%)、新技术运用能力(72%)、领导及管理团队能力(65%)等是未来的必备专业技能。
针对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上市公司建议监管部门采取积极举措促进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质量,主要包括:组织投资者关系管理培训(71%)、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及发布解读(70%)、将投资者关系管理与监管要求相结合(68%)、组织开展投资者关系专项活动(62%)。
针对网络信息的灰色地带,建议推动“股吧”等网络平台加强实名制审核,减少虚假信息;同时加强对财经媒体和网络自媒体的监管,严 惩利用不实信息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据介绍,本次调查从基础制度、资 源配置、工作方式及工作建议等维度展开,共收到2206份有效问卷反馈,覆盖深市全部上市公司。
同时,调查也显示,深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的资源投入基本能够满足工作需要,部分上市公司投入不足。
数据显示,76%的深市上市公司配备2名投资者关系管理专职人员,“董秘+证代”是主流模式,86%的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年度经费投入少于30万元。
对于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分别有55%和79%的深市上市公司认为能够满足现有工作需要;34%的公司认为人员配备不足,3%的公司认为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持续关注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状况,积极引导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有效沟通,努力打造健康互信共赢的资本市场生态圈。
本版主编沈明责编陈炜制作王敬涛E-mail:zmzx@电话010-83251785

标签: #有什么区别 #推广员 #做什么 #网络 #考研英语 #上做 #不好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