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统计信息,网络机顶盒什么牌子的好

机顶盒 16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目录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定期对全球互联网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整理所得,供领导、专家参考。
互联网统计信息.........................................................................2
一、国内......................................................................................2二、国际......................................................................................7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动态............................................................11 CNNIC行业研究视点................................................................14 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经济”潜力无限................................14智能电视来袭.............................................................................16优秀的山寨,也是一种创新.....................................................18数据透视社会化电商.................................................................196月电商大战——山雨欲来风满楼...........................................22组织动态..................................................................................24
一、国际组织动态....................................................................24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动态............................................27附录:常用英文缩写注释........................................................29 除非特别注明,本报告版权归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所有,如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编辑:孟蕊电话:010-58813316邮箱: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互联网统计信息 2013年6月总第90期
一、国内
1.网民数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万人100000 75000 50000 28.9%38400 31.8%42000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34.3%36.2%38.3%39.9%45730485005131053760 42.1%56400 44.1%59056 50.0%35.0%20.0% 25000 5.0% 02009.122010.62010.122011.62011.122012.62012.122013.6 网民数 互联网普及率 -10.0%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图1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2013.6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说明手机对互联网普及的促进作用重大,是目前互联网增长的主要来源。

2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2013年上半年新增网民上网设备使用情况 80% 70.0% 60% 40% 35.4% 20% 12.7% 0%手机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3.6 图22013年上半年新增网民上网设备使用情况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约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74.5%提升至78.5%,较2012年下半年增速有所提升。
万人60000 45000 30000 60.8%23344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65.9%27678 66.2%30274 65.5%31768 69.3%35558 72.2%38825 74.5%41997 78.5%46376 100%80%60%40% 15000 20%
0 0% 2009.122010.62010.122011.62011.122012.62012.122013.6 手机网民规模 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3.6 图3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3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2.IP地址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14607块/32,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6.5%,位列世界第二位。
当前,各大运营商都在大力推进IPv6产业链的成熟,积极开展试点和试商用,逐步扩大IPv6用户和网络规模。
块/3218000 15000 12000 9000 中国IPv6地址数 1249912535146079398 6000 30000 58 63 395 401 429 2009.62009.122010.62010.122011.62011.122012.62012.122013.6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3.6 图1中国IPv6地址数量 由于全球IPv4地址数已于2011年2月分配完毕,因而自2011年开始我国IPv4地址总数基本维持不变,截至2013年6月底共计有3.31亿个。

4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万个40000 中国IPv4地址数 3316333044330473305333062 3000020000 1812720503232452504527764 10000 02008.122009.62009.122010.62010.122011.62011.122012.62012.122013.6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3.6 图5中国IPv4地址数量
3.域名 截至201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7,808,360个。
域名类别如图6所示。
图62013年6月.CN域名的类别分布
5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4.网站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站1数量为294万,半年增长26万个,增长率为9.6%。
万个 中国网站数量 400 300 279 294268250230 200 191 183 100 02010.62010.122011.62011.122012.62012.122013.6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3.6 图7中国网站数量 注: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网站
5.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国际出口带宽为2,098,150Mbps,半年增长率为10.4%。
1指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

6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Mbps200000016000001200000 800000400000
0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及其增长率 2,098,1501,899,792 50% 866,367998,2171,098,9571,182,2611,389,5291,548,81122.7% 15.9%15.2%10.1% 7.6% 2009.122010.062010.122011.6国际出口带宽 17.5%2011.12 11.5% 2012.62012.12增长率 10.4%2013.6 40%30%20%10%0%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3.6
二、国际 图8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情况
1.全球网页服务器(WebServer)统计数据 /archives/web_server_survey.html 在2013年6月的调查中,Netcraft在侦测时收到了672,985,183个站点的反馈信息。
如图1所示:
7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图1全球网页服务器数(1995/8~2013/6)
2.全球gTLD域名注册数量 http://www.webhosting.info/domains/ 截至2013年7月1日,全球gTLD域名注册总量为134,416,594个。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通用顶级域名注册量见表
1。
表1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通用顶级域名注册数(2013/7/1) 排名 12345678 国家/地区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 日本 澳大利亚 gTLD注册数量(个) 80,535,6086,613,0256,515,3824,820,0083,838,9133,482,608 2,883,850 2,268,158 排名 91011121314 15
3.全球IPv4地址数 国家/地区 西班牙开曼群岛荷兰意大利土耳其韩国 中国香港 gTLD注册数量(个) 1,682,6921,611,6251,417,2311,310,1241,277,631 990,111 796,879 .tw/ipstats/statsipv4.php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国大陆IPv4地址数量约为3.30亿个,居全球第二位(表2)。

8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表2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IPv4地址数 1美国2中国大陆3日本4英国5德国6韩国7法国8加拿大9巴西10意大利 1,570,969,47211330,217,98412201,635,58413124,069,52014119,375,46415112,263,6801695,830,0321780,733,4401860,013,5681953,137,82420 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台湾印度瑞典西班牙墨西哥南非瑞士 47,848,44845,659,93645,447,68035,403,26435,219,20029,674,53628,690,30427,249,66423,908,60821,603,768 4.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达88亿美元 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达88亿美元,预计2013年将超过158亿。
当中:(1)2012年,Google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的份额超过50%,为46.1亿美元,是2011年的2倍多;预计2013年将增长92.1%,达到88.5亿美元。
2012年,Google数字广告净营收达327.3亿美元,在全球数字广告市场所占份额接近31.5%。
(2)2011年,Facebook还没有一分钱的移动广告营收,但在2012年,其全球移动广告营收将近5亿美元;eMarketer预计,2013年,这家社交网站巨头的移动广告收入将增长333%,超过20亿美元,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的份额达到12.9%。
2012年,Facebook以42.8亿美元的数字广告净营收位居次席,在全球数字广告市场的份额为4.11%,2013年的份额有望达到5%。
(3)2012年,Twitter的全球移动广告营收为1.4亿美元;eMarketer预计,2013年,将达3.1亿美元,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的占比约为2%。
eMarketer认为,2013年,Google、Facebook和Twitter这三家公司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的收入会进一步巩固,而YP、Pandora、Apple和MillennialMedia等公司的份额将下降。
eMarketer称,2012年,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营收同比增长20.4%,预计2013年将增长12.3%。

9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5.美国:宽带进校园 /detail_2013_06/08/26240790_0.shtml美国白宫日前发布一项称为“ConnectED”的计划,旨在在全美中小学普及100Mbps高速网络,WiFi最高有望达到1Gbps。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2012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称,美国80%的中小学校园网带宽不能满足需求,为此,奥巴马总统招募电信运营商对校园网进行集体提速,美国政府将为之投入22亿美元,以让99%的中小学生都能连上高速的WiFi。
ConnectED计划的目的之一是培训教师使用新型的线上教学工具,普及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ED计划的论据之一是农村地区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其网络带宽严重不足,因此可获得的网上教育资源也相对较少。
10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动态 北约:全面建设网络防御体系 2013年6月4日,来自北约(NATO)28个成员国的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专门就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同意加强网络防御能力建设,预计北约的网络防御体系将在2013年秋季达到完全运行标准。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称,2012年,北约成功应对了2500多起网络袭击,保护自身网络安全对北约来说只是一项最基础的任务,下一步,北约将从一个军事联盟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应对网络威胁,其“集体防御”策略将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北约成员国若遭遇网络袭击,其它国家应给予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支持。
十年前,北约就把建立网络防御体系纳入了议事日程。
2002年,北约在布拉格峰会上通过“网络防御计划”,提出建立旨在预防、检查和处置网络事故的第一屏障;2008年,北约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成立北约网络安全中心,专门从事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培训;2011年,北约通过修订后的网络防御方针和行动计划,将北约网络防御管理局升格为北约的第三级机构,直接向北约副秘书长负责;2012年,北约启动5800万欧元的网络防御项目,完善网络事故应对能力,在比利时蒙斯建立技术中心;按照北约的网络防务规划,自2013年起,所有北约国家都将推出网络防御国家政策,建立网络防御国家主管机构,并形成针对网络攻击的即时响应能力。
美国:9大互联网公司安全部门监控 /detail_2013_06/08/26239223_0.shtml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正与9家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一个称为“PRISM”的项目获得这些互联网公司服务器上的数据,Google、Apple等公司均在列,但并不承认PRISM项目的存在。
11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这9家公司是:Microsoft、Yahoo、Google、Facebook、PalTalk、AOL、 Skype、YouTube和Apple;此外,据称Dropbox公司也即将进入这一名单。
值得关注的是,拥有大量用户数据的Twitter公司并不在这名单内,媒体分析认为,这可能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Twitter以往就不愿与政府部门合作,对政府部门的用户数据请求持抗拒态度;二是Twitter上除用户私信之外的信息都是公开的。
Twitter与Yahoo、Google不同,Yahoo、Google还提供个人电子邮件服务,这使之拥有大量用户个人数据。
德国:斥巨资加强互联网监控 德国联邦情报局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1亿欧元,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
德国政府已批准首批500万欧元的拨款,用于名为“技术成长计划”的项目,并计划扩大技术侦查部门的规模和人员、提高计算能力和服务器性能。
德国联邦情报局希望通过互联网监控能力的提高,尽可能广泛地监控跨境数据交流。
不同于美国国家安全局,德国联邦情报局并不储存全部互联网可疑数据,而只对相关通信进行筛选过滤。
德国内政部长强调德国互联网监控的正当性,称德国必须通过新的法律和技术手段,以防止对犯罪分子通信监控的失控。
根据德国《限制信件、邮件和通信秘密法》,德国情报部门可以以可疑内容为由,最高允许检查德国与外国之间20%的通信活动。
情报部门可以在德国互联网中心枢纽查阅、获取相关的可疑数据,并送交位于巴伐利亚州普拉赫的联邦情报局总部进行分析。
由于技术原因,德国情报部门目前只能对不到5%的跨境电子邮件、电话、社交网站等的内容进行分析。
印度:将推出新的电信和互联网监管系统 /detail_2013_06/20/26622043_0.shtml据路透社日前报道,印度将推出一个范围广阔的、新的电信监管项目,在未经法院或国会同意的情况下,允许安全机构监听电话内容,监视电子邮件和短消息内容,追踪Facebook、Twitter或LinkedIn上发出的博文、Google搜索的历史记录等,以及要求互联网或电话服务商提供所需的数据。
2011年,印度宣布中央监控系统(CMS)正式运行,但公众对该系统一直没有很深的了解,印度政府很少透露CMS的运作程序以及如何确保该系统不被滥 12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用。
2013年4月,印度政府将CMS的监管范围扩展至各州,最终实现无漏洞监管全国9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以及1.2亿互联网用户。
负责CMS的官员称,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所有国家都有类似的监管项目。
新加坡:加强新闻网站监管 为加强对新闻网站的监管和互联网新闻的控制,新加坡政府规定,自2013年6月1日起,经常报道新加坡相关新闻且在新加坡拥有巨大受众的新闻网站,都必须申请和拥有特别执照。
这将使新闻网站与传统新闻平台置于更加一致的监管框架内。
长期以来,新加坡严格控制媒体,称这是保持小面积、多民族国家稳定的必要措施,媒体须对其报道负责。
需要申请特别执照的网站必须缴付5万新加坡元(约合4万美元)的履约保证金,当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提出要求时,网站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的不当内容。
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称,互联网新闻审查不适用于博客,但若博客具备了新闻网站的性质,将会对之予以更加密切的关注,并对其开展相应的评估。
13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CNNIC行业研究视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经济”潜力无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云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交通、餐饮、户外休闲、等候以及其它休闲等“碎片时间”里,用户上网的概率大幅增加,CNNIC认为,“碎片时间”里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碎片经济”将潜力无限。

1、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在“碎片时间”里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增加。
用户在上下班坐车途中、中午吃饭时间间隙、晚饭及饭后休闲时间以及其它形式的等待时间里,都有可能拿起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网。
以2009-2012年四年时间段为例,在上网时长增加的情况下,用户的“碎片时间”上网份额(某时段上网时间占用户全天上网时间的百分比)增加。
其中,用户在7点-8点59(早晨上班高峰时间段)的上网份额增加了8.62%,中午午休吃饭时间上网份额增加了1.46%,下班高峰期上网份额增加了5.46%,晚饭及饭后休闲时间上网份额增加了4.59%,这些份额的增加,绝大部分要归功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如下图所示: 14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2、移动网速的提升,缩短了网页打开或数据者下载的等待时间,增加互联网内容的用户接触率,进而提升广告或者其它商业产品的曝光率。
在2G时代,移动互联网用户上网时间很大一部分,都浪费在等待数据下载或者网页打开上,而用户在碎片时间里常难找到替代方式度过等待时间,因此用户的上网体验并不好。
3G上网推出后,移动上网速度大大增加,用户在相同时间浏览的页面数或者应用数快速增加,好的体验又能提升用户在碎片时间里使用互联网意愿,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增加商业产品(如广告、营销活动、付费游戏等)的曝光率,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移动设备性能提升,将降低互联网商业产品的拓展难度。
手机显示屏幕的尺寸扩大,分辨率增加,能拓展互联网广告发布的渠道。
据CNNIC研究统计,2012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整体网民的比例已经达74.5%,但当前企业移动营收占比却不大,最大原因是:目前几乎广告都受到手机屏幕的限制,无法在一个页面发布太多广告。
以搜索广告为例,同样一个关键词搜索,PC端可以在搜索结果的顶端、末端、右端显示多达30个广告,而目前手机因为屏幕小的限制,搜索结果中最多只能显示3个广告,如果再多就会严重降低用户的体验。
而且因为手机分辨率的限制,很多富媒体广告的显示效果也不佳,广告效果大打折扣。
手机屏幕技术的提升,将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移动产品电池性续航能力提升,将使用户接触商业产品的意愿增加。
目前的手机或者平板的续航能力大多维持在一天左右,这还是用户在“省吃俭用”下实现的,如果用户持续使用移动互联网,现阶段大多 15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数移动设备维持不了一天。
今后随着续航能力增加,用户将会在碎片更多的使用互联网,接触企业的商业产品,进而增加企业的商业机会。
除了上述因素外,移动数据资费的降低、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的改进等因素,也会提升用户在碎片时间里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意愿,使得“碎片经济”更具吸引力。
智能电视来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高爽 从苹果公司试图将iPhone的设计理念扩展到i“全生活工具”的野心开始,超级电视似乎就具备了在未来将会逐渐走进每家每户的潜力。
在iTV还未正式写入上市日程表之前,尽管国内政策和市场依旧存在很多阻碍,但是小米盒子、乐视机顶盒已经初尝双屏融合的甜头。
随着5月7日乐视超级电视的发布,互联网电视的概念被再次引爆。
在OTT发展的初期,电视产业就受到了影响。
目前,传统有线电视业务的存在感在不停的减弱。
根据最近一项针对400名美国网民的调查研究显示,在2013年5月,其中仅有60%的人仍会继续订阅有线电视,另有23%的人表示未来一年不会再订阅了;与此同时,另一项调查显示,每天观看OTT内容的美国人比例相比2011年已经翻了一番。
在国内,网络视频的发展也正值高速增长时期,更多的电视节目都能够从网络上直接获取。
根据中国互联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网络视频市场历经2012年全年的高速增长后,在2013年前四个月,用户数量仍然实现了小幅的同比上升。
在中国,OTT内容市场的容量,与传统电视仅不到4亿台的市场容量相比,潜力巨大。
16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数据平台 传统电视真的会逐渐消亡么?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传统电视厂商都嗅出了“智能”的商业价值。
电视机龙头厂商的产品,目前很多都已实现了操作系统、内容平台、应用商城等功能。
笔者家中的电视出自国产大牌,确实是装有简单的操作系统,而且具有直播RM/RMVB格式视频的功能,支持网络资源的实时更新,提供的资源也相当丰富。
未来,智能电视会像智能手机一样,除了移动性外,在硬件和功能上与电脑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模糊。

二,目前国内的官方有线电视机顶盒,尽管在UI设计上广为诟病,但是其掌握着绝对的资源和用户优势,未来三网融合一旦完成,那么现有的机顶盒经过更加实用、人性化的设计,极有可能会发展为下一代超级盒子,传统的有线电视内容提供商有望从OTT运营商手中抢回一部分市场。

三,电视与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不同,是可以将一家人、一群朋友聚合在一起的娱乐设备,人们通过看电视享受到的是现实情景中的分享乐趣,这在家庭观念很重的中国社会中是不可能替代的;第
四,目前,智能电视对传统电视的替代还未开始显现,传统电视产业还有足够的可利用时间。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调查办公室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智能电视销量将突破800万台,但与产品占有率提高不同步的是,目前智能电视的接通率偏低,平均激活率只有27.5%。
换句话说,很多人买回家一台智能电视,只是当做传统电视来使用。
未来,各家厂商对电视屏幕领域的争夺,想必会重演最近两年间出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剧情:当电视正在成为互联网终端时,互联网行业企业为抢夺入口,闯入 17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电视领域,但战斗的最后,原有的电视产业中,仍旧会有具有实力的传统厂商生存下来并占据高位。
优秀的山寨,也是一种创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高爽 近期有一则新闻,基本上在各大科技媒体首页上都能见到: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18岁的美国高中生EeshaKhare展示了自己发明的一种超级电容器,能在微小空间内装载超多能量,不仅能在20-30秒的时间内完成充电,还能长时间保存电源。
为此,Khare获得了一个国际科学博览会的5万美元奖金。
重点是,EeshaKhare和她的发明已经引起了谷歌公司的注意。
看到这里,和笔者一起看新闻的朋友不禁感慨道:幸亏不是腾讯…… “闭门造车”从来不是褒义词,中国的互联网产品似乎一直都是在互相抄袭和山寨中发展起来的。
从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中的腾讯说起:腾讯起家的产品QQ就一直被指山寨ICQ,除此以外,娱乐产品、游戏产品、杀毒产品、安全产品,几乎所有的腾讯产品,网友们都能找到早于腾讯推出的、腾讯与其非常类似的。
即使使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傲视其他两巨头的拳头产品——微信,据说目前由于微信游戏的开发又开始被指责山寨和抄袭了。
对此,小马哥的唯一官方正式回应“你做了车,就不允许别人造车了吗?”之“车论”,一句话道出了发展的真理。
最近,网易喊抄袭事件又引发了一连串的抄袭事件挖坟举动,互相揭短的结果就是:谁也不要指责谁了,谁都不是清白的,最后还落了个互相炒作的嫌疑。
平心而论,指责UI设计确实是没有必要的,原本手机应用的核心就在于简单、易用,同类产品的功能点基本都是相同的,而且用户的惯性思维决定了功能点的表现形式、符号都必须是固定的,否则应用的学习成本过高一定会遭到用户的抛弃;另外,在Android和IOS的系统图标方方正正远不足2cm2的面积上,既要色彩鲜明搭配合理、又要符合应用的核心内涵、还要具备足够突出的品牌意识,符合这些条件的绝无雷同的创新,想必难度很大、少之又少,即便有过,也早已被淹没在茫茫多前赴后继 18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的山寨堆里了(举个相关性不高的例子:看看山寨苹果机就知道了,山寨的成本如此之低,还能双卡双待!)。
笔者认为,其实所谓的山寨、微创新、创新等等,互相之间并非泾渭分明。
在很多领域内,市场是提倡竞争的,而且只有在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上,竞争才会产生,才会使产品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进行快速迭代,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完全的模仿则会马上落后于市场发展,最终一定会被抛弃。
如今有一个词很火——C2C,即所谓的CopytoChina,这也反映了“中国特色创新”的阴暗面,区别于抄袭的创新,不仅仅是将国外的成功模式翻译成中文带进来,而是将国外成功模式小心翼翼地种在国内的土地上,慢慢等待其开出中文的花。
前面虽然说了腾讯的诸多问题,但是腾讯对旗下的产品的资源投入的力度和精心打磨的功力,还是其他企业不能望其项背的。
背靠海量的用户资源,和强大的财力、研发能力以及运营能力,抄袭再超越,腾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也走得越来越好!另外的一个巨头百度,深度研究院尽管是受到GoogleBrain的启发,但其踏踏实实做底层技术研究的态度,值得称赞,而且保持这种精神,未来一定会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贡献。
数据透视社会化电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谭光柱 最近,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这说明电商正在加速社交元素的融入。
电子商务和微博等社交网络目前是用户使用较为频繁的两大服务平台。
微博和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较大,微博的用户达3.09亿,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达2.4亿,据CNNIC调查显示:同时微博与网络购物用户达1.67亿,即网络购物的用户中,70%的用户同时使用微博。
这两个平台的整合,有利于电商基于微博用户的社交关系而进行大数据挖掘,推动电商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也有利于提升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变现能力。
19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图1微博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以及重合用户规模微博等社交媒体将成为电商重要入口。
据CNNIC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调查显示:使用社会化分享网站的网购用户中,有52.8%的人表示自己在社会化分享网站上浏览、关注过商品购物方面信息,其中18%的用户在决定购买商品之前,会经常登录社会化分享网站看看相关商品信息,分别有25%和37%的用户有时或偶尔登录查看。
使用社会化分享网站的网购用户中,34.8%的用户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过有关商品的信息,主要是看到价格促销、款式中意的预购商品,转发或@给他人。
使用社会化分享网站的网购用户中,有41.8%的用户在社会化分享网站上看到商品信息或促销信息,最后实际购买了该商品。
这说明不仅商家提供的产品信息和宣传会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社交媒体的用户评价和推荐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微博等社交媒体对维护企业网络声誉、培养忠诚客户有着重要意义。
20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图2用户在决定购买商品之前,是否登陆社会化分享网站查看信息 微博和电子商务融合,有利于打造“移动+社交+商务”的生态圈。
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发展迅速,涨势迅猛。
2012年实际通过手机购物的用户规模达到5544万人,占手机网民的13.2%。
据CNNIC调查显示:53.3%的用户在家休闲时使用手机购物,31.8%的用户是在无法使用电脑联网时用手机网购;26.2%的用户在上班、上学时用手机网购;还有13.9%和10.6%的用户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排队等候时用手机网购。
手机网购的情景较为多元化,在家、上班上学等时间对PC端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效应,同时在碎片化时间对PC端购物进行了补充。
微博是移动互联网主要的明星应用之
一,与电子商务融合,有利于打造“移动+社交+商务”的生态圈。
例如: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合作达成之后,手机淘宝终端“微淘”快速上线。
微淘号称“我们重新定义了手机淘宝”,包括了“导购资讯、互动营销、消费文化、生活服务、经验沉淀、组群讨论”,形成“社交化购物平台”。
这款产品是淘宝迈向社交化、移动化的最重要的第一步。
21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图3用户手机网购的场景 6月电商大战——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张沅 曾几何时,人们过节是为了久别重逢或者纪念,相比现在,伴随某个节日迫近,我们更多听到的是电商家大肆渲染的鱼龙混杂的降价声音!如今电商大战呈现怎样的状况?各出奇招的造势是否能够俘获消费者的眼球呢?逢节必促销无节自创造 传统节日已经远不能满足电商企业的促销需求了,电商大佬们纷纷创造节日,犹记得轰轰烈烈的“双十一”,京东的“6.18”,乐蜂网的“2.27桃花节”。
借节日营销逐渐变成电商大佬的变戏手法,把节日变成价格战的噱头,吸引消费者眼球。
有节则已,在无节日的日子里,电商大佬也按捺不住平淡的寂寞,人为制造所谓的“节日”已经成为电商扩大营收的杀手锏。
个人感觉,消费者理性消费本应是基于需求,不过现在看来消费者越来越受到电商大佬自行捏造的“概念消费”引导。
价格战先行口水战造势 近日的价格大战中,苏宁易购和一淘网在微博互相指责对方欺骗消费者,苏宁易购公开质疑一淘网的比价信息;一淘网当然不会善罢甘休,通过微博公开指责苏宁易购欺骗消费者,揭露其在价格大战中的猫腻——某些产品涨价,反说是降价销售。
并截图指证了苏宁易购将一款价格为3866元的相机涨价为3999元,企图对消 22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费者瞒天过海!个人认为双方口水战本是试图一较高低,争取更多的消费者信任。
其实不然,频繁的电商促销加上网络购物信息庞大冗杂,消费者本来就质疑促销产品的原价是随意乱写,如今商业的暗箱操作被竞争对手揭露,只会让消费者深刻肯定电商促销的价格欺诈行为,降低消费者对于双方的信任!按套路出牌那你就输了 近期,京东商城通过官方微博率先发出“战书”,称将于6月18日10周年庆当天发动规模价格战;苏宁易购第一时间表示自6月8日起“所有店面线上线下同价”;国美商城宣称“6月6日击破网价”。
当当网、易迅、亚马逊中国、1号店、凡客诚品等电商迅速跟进,纷纷抛出各自在6月份即将推出的促销计划。
细想,近期的这场大战不是什么“双十一”、“白色情人节”,只是京东店庆做促销,竟牵起如此一大串连锁回应!而且此次价格大战中鲜有地出现了电商结盟——国美电商宣布全线进驻天猫,业内人士广泛猜测这一举动是为了联合剿杀京东。
总之不得不说,电商大战已经开始规模化,不再按正常套路出牌,我们不禁想起“一个馒头(店庆)引发的血案”!雾霾式降价比价不可信 业内消息,此次电商大战主攻方向为女性消费:以化妆品服装为主。
为了吸引女性这一庞大的网购群体,不难猜想,未来几天映入我们眼帘的将是广泛的低至2折、疯狂秒杀、买200送50、买一送八、4000人和您在看同一款产品、5000人已下手……促销背后电商大佬用意是什么?上次促销还是买200送50,这次可能就是低至3.8折,经常看到用户评论“XX又降价了”,电商商家是要折扣越来越低还是对不同品牌差异化处理,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事实显示,每个女性消费者都会有两到三套的化妆品,或者更多,个人认为这与电商商家迷惑性的降价诱导有很大关系! 对于普通消费者,我们需要的是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正确的购物导向,透明的物价、理智的消费!当然不可否认电商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竞争激烈在所难免,可是如果电商企业是为自己的衣食父母着想,消费者自然会买单,别再自顾自地瞎闹了。
23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组织动态
一、国际组织动态 ICANN开放政策规划门户网站ICANN日前开放了政策规划门户网站,互联网社群的输入意见对ICANN的 政策规划至关重要,新的门户网站将有助于更好地采纳社群对ICANN未来展望、战略规划、五年计划等问题的反馈和评议意见,以便更好地确定ICANN的今后发展方向和工作。
ICANN现向互联网社群广泛征求有关国际化与区域化发展、安全性与稳定性、运营质量等问题的意见与建议,将在线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将在ICANN德班会议期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审议,以便规划ICANN的未来战略。
ICANNNGPC通过决议接受9项有关NewG申请的建议 2013年6月4日,ICANN董事会NewG计划委员会(NGPC)召开会议,通过一项决议,接受9项政府咨询委员会(GAC)在ICANN北京会议期间提出的、有关NewG申请的建议。
决议解决了GAC提出的、有关无保护问题的大部分建议,但未解决全部建议,因此它将只是NGPC有关GAC北京建议的一系列决议中的一部分。
NGPC采用“计分卡”,列出了这9项建议,并说明了ICANN是如何处置这些建议的。
NGPC还解决了《GAC北京公报》中所述的以下问题:
(1)阐明了申请者能对其申请的NewG字符串进行修改;
(2)重申了保护政府间组织(IGO)的名称和缩写;
(3)回答了有关公益承诺规范的问题。
后续,NGPC还将召开会议,解决GAC所提的其余建议。
在NGPC继续推进其工作的同时,NewG的评估与异议进程也将继续向前推进。
NGPC优先推进 24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其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尽多地推进NewG申请工作。
ICANN会继续更新有 关NGPC就GAC北京建议的工作进展情况。
ICANN着手构建下一代gTLD目录服务模型草案 ICANN着手更新当前的WHOIS系统。
gTLD目录服务专家工作小组(EWG)提出了一个新系统,在该系统中,只有经过允许,方可收集、验证和透露gTLD注册数据,其中有些数据要素只能供授权的请求者访问,并需承担相应的使用责任。
EWG的工作目标是重新审议并确定收集和维护gTLD目录数据的目的,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数据安全,并提出下一代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为全球互联网社群提供服务。
在EWG的初始报告中,确定了新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并为下一代数据目录服务提出了一个模型,以替代WHOIS。
EWG现请求公众对此提出意见与观点,有以下三种反馈渠道,截止日期为2013年8月12日: (1)2013年7月8日15:00~16:30UTC:网络研讨会(2)2013年7月15日:ICANN德班会议上的专题研讨会
(3)通过电子邮件反馈至:input-to-ewg@ICANN发布《Whois注册人身份研究报告》 25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应GNSO理事会请求,为给今后的WHOIS政策制定活动收集和提供数据, ICANN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以评估有关WHOIS的不同方面问题。
芝加哥 大学NORC(全国民意调查研究中心)承担了其中的“Whois注册人身份研究” 项目。
该项目的目的是利用Whois来区分注册了gTLD域名的不同实体,包括自然 人、法人和私人/代理服务提供商。
研究结果旨在提供原始数据,以了解注册和 使用gTLD域名的实体如何在Whois中鉴别自己的身份,包括但不限于域名注册 的私人/代理服务以及域名可能涉及的商业活动。
这些经验数据不仅能使GNSO 理事会对GAC所提的问题做出回答,还能为评估可能的Whois政策变动奠定基 础。
利用相关的互联网内容,NORC对使用域名的实体做了区分,并对可能的 商业活动做了分析。
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域名注册人如何在 Whois中鉴别自己的身份。
日前,ICANN发布了《Whois注册人身份研究报告》。
在2013年3月6日举办的网络研讨会上,NORC对其研究结果做了介绍,此次发布的最终研究报告,吸纳了公众的意见。
地理区域评审工作小组建议继续使用《ICANN地理区域框架》 ICANN董事会设立的地理区域评审工作小组日前发布报告,建议ICANN董事会继续使用《ICANN地理区域框架》。
工作小组提请各互联网社群的支持组织和顾问委员会对报告进行审查和评议,并计划在ICANN德班会议期间为此组织一次研讨会。
德班会议后,会给各社群90天的时间来讨论工作小组的建议,之后各社群可向工作小组提交修改意见。
在今年年底,工作小组将向ICANN董事会正式提交最终的报告,以供审议。
ICANN董事会设立该工作小组的目的是:
(1)确定各ICANN地理区域的目的;
(2)确定现有ICANN地理区域是否能继续满足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
(3)向互联网社群和ICANN董事会提交提案,以审议ICANN地理区域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
ICANN与TLD.ME管理机构签署责任制框架 26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2013年6月13日,ICANN与TLD.ME(黑山共和国)的管理机构(黑山共和国信息社会和电信部)签署了责任制框架。
责任制框架为TLD的管理机构提供了两种机制,以正式确定与ICANN的关系:
(1)责任制框架文件:描述TLD管理机构和ICANN的责任,包括争议解决与终止;当TLD管理机构需要与ICANN签署正式文件时,采用这种签署形式。

(2)ICANN与TLD管理机构之间的往来信件:当承诺声明对TLD管理机构而言更合适时,采用往来信件这种签署形式。
此次ICANN与TLD.ME管理机构之间签署的是往来信件(ExchangeofLetters)。

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动态 CNNIC与KISA达成合作备忘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韩国互联网络振兴院(KISA) 代表亲切会面。
双方就未来全面合作进行了商谈,CNNIC执行主任李晓东和KISA院长李奇周(KiJooLee)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CNNIC与KISA分别是中韩两国国家顶级域的注册管理机构,承载着两国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
从2001年开始,双方已在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域名解析节点建设、域名解析服务等方面展开了良好的合作。
本次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将在推动互联网地址技术发展、促进新网络技术服务等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开展广泛合作。
会议期间,CNNIC李晓东主任表示,KISA和CNNIC在互联网域名领域的合作交流由来已久,此次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是双方的共同意愿,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更加广泛、深入、务实的推进双方合作。
KISA李奇周院长表示,KISA十分重视双方在互联网领域的共同发展与长期合作,并将全力推动促进双方发展的系列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关系,并期待双方的合作逐步取得成果。
双方近期将陆续启动召开技术、业务领域的合作交流会议,安排技术人员交 27 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3年6月总第90期 流互访,设立联合研究中心等合作事宜。
中国是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而韩国是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
一, 两国在国际互联网体系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双方的合作将对亚太地区互联网技术研发和政策制定产生积极效果,本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NetworkInformationCenter,简称CNNIC)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
负责国家网络基础资源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承担国家网络基础资源的技术研发并保障安全,开展互联网发展研究并提供咨询,促进全球互联网开放合作和技术交流。
韩国互联网络振兴院(KoreaInformationSecurityAgency,简称:KISA)前身为韩国信息安全中心(始建于1996年),2001年更名。
KISA是韩国政府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而授权成立的权威性机构,负责运营国家级网络信息中心,业务涉及互联网域名、IP地址的管理,互联网新技术研发等。
28 附录 2013年6月总第90期 附录:常用英文缩写注释 APNIC 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siaPacificNetworkInformationCenter),坐落于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是全球现有5个地区性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RIR)之
一,负责向亚太地区64个经济体提供IP(v4及v6)地址和自治系统(AS)号码分配,以及反向DNS授权服务的非营利性会员组织。
其会员单位包括ISP、国家(或地区)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NIR)等互联网组织。
此外,APNIC还向亚太地区的各个IP地址分配单位开展技术培训。
APIRA亚太互联网研究联盟(AsiaPacificResearchAlliance)。
APTLD 亚太地区顶级域名组织(AsiaPacificTopLevelDomainAssociation)。
APTLD成立于1998年7月,主要由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管理机构组成。
其目的是协调亚太地区各国家和地区的顶级域名注册机构,提高亚太地区在国际互联网络业界的影响,为亚太地区互联网发展争取更多的利益,促进本地区互联网络的健康发展。
TLD 地址支持组织(AddressSupportingOrganization)。
ICANN的支持组织之
一,为ICANN的IP地址方面的政策提供建议和支持。
国家及地区代码支持组织(countrycodeNamesSupportingOrganization)。
国家、地区顶级域名(countrycodeTopLevelDomain)。
是以国家或地区的英文缩写代码为后缀的顶级域名。
DSL EAIENUM GAC 数字用户环线(DigitalSubscriiberLine)。
是一种通过普通电话线把宽带信息带到家中和小公司中的技术。
xDSL代表不同的技术,如ADSL、HDSL等。
国际化邮件地址(E-mailAddressInternationalization)。
电话号码到URI的映射(tElephoneNUmberMapping)。
ENUM是工程任务组(IETF)采用的一个标准,它使用域名系统(DNS)把电话号码匹配到网站或统一资源定位器(URL)上。
政府咨询委员会(GovernmentalAdvisoryCommittee)。
是ICANN设立的专向ICANN理事会提出各种咨询建议的咨询委员会之
一。
29 附录 2013年6月总第90期 GNSO通用顶级域支持组织(GenericNamesSupportingOrganization)。
gTLD 通用顶级域名(genericTopLevelDomain)。
指以.COM、.NET、.ORG等结尾的顶级域名。
IANA 号分配机构(AssignedNumbersAuthority)。
其职能由ICANN承担,主要负责维护全球TLD和gTLD信息的Whois数据库,互联网协议参数及IP地址在全球范围的分配。
ICANN 国际互联网名字与编号分配机构(CorporationforAssignedNamesandNumbers)。
ICANN成立于1998年10月,是一个集合了各地网络界的商业、非商业、技术,及学术领域的专家的非营利公司法人组织,本部设在洛杉矶城镇MarinaDelRey。
ICANN目前负责全球许多重要的网络基础工作,如:地址空间(IPAddressSpace)的分配,协议参数(ProtocolParameters)的配置,域名系统(DomainNameSystem)与根服务器系统(RootServerSystem)的管理。
ICANN本着由下而上的精神,推动全球各地网络组织及社团达成共识,共同规划网络界未来蓝图,并付诸实践。
ICT 信息与通讯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
IDN国际化域名(InternationalizedDomainName)。
IETF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EngineeringTaskForce)。
成立于1985年底,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发和制定。
目前,IETF已成为全球互联网界最具权威的大型技术研究组织。
IGF 互联网治理论坛(GovernanceForum)。
IMA国际化邮件地址(InternationalizedeMailAddress)。
ISOC 国际互联网协会(SOCiety)。
是一个领导国际互联网络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并指导国际互联网络政策制定的非赢利,非政府性组织,它兼顾各个行业的不同兴趣和要求,注重国际互联网络上出现的新功能与新问题,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国际互联网络的技术架构。
现在世界上已有150个国家的总数超过100的以组织入会的会员和总数超过7000的以个人名义入会的会员。
ISOC还每年定期组织一次INET大会,着重讨论国际互联网络的世界性架构以及ISOC执行的政策和网络的应用情况。
ITU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municationUnion)。
30 NGNNIRNRO RFC RFIDRIR SSACVoIPWGIGWIPOWSIS 附录 2013年6月总第90期 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Network)。
国家级注册机构(NationalRegistry)。
数字资源组织(NumberResourceOrganization)。
是由几个RIR——APNIC、ARIN、LACNIC、RIPE,于2003年发起成立的,并在2004年10月与ICANN正式签订了MoU,承担了原由ASO负责的一些职能。
NRO的主要职责是保护那些未分配的IP地址资源,保证原有的由下而上的政策发展模式,并且作为世界互联网社群与RIR系统交流的统一接口。
NRO于2005年主导了AfriNIC的建立。
“请求注解”(RequestForComments)。
通常,当某家机构或团体开发出了一套标准或提出对某种标准的设想,想要征询外界的意见时,就会在上发放一份RFC,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该RFC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绝大部分网络标准的指定都是以RFC的形式开始,经过大量的论证和修改过程,由主要的标准化组织所指定的,但在RFC中所收录的文件并不都是正在使用或为大家所公认的,也有很大一部分只在某个局部领域被使用或并没有被采用,一份RFC具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在文件中作了明确的标识。
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常被称为感应式电子芯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
地区级的注册机构(RegionalRegistry)。
目前全球共有5个RIR:负责北美地区的ARIN,负责欧洲地区的RIPENCC,负责拉丁美洲的LACNIC,负责非洲地区的AfriNIC以及负责亚太地区的APNIC。
安全与稳定咨询委员会(SecurityandStabilityAdvisoryCommittee)。
ICANN下属机构之
一。
基于IP的语音传输(VoiceoverIP)。
是IP电话技术中利用网际协议管理语音信息传输的一个专有名词。
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WorkingGrouponGovernance)。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orldSummitontheInformationSociety)。
31

标签: #有没有什么 #格式 #微信闪退 #博客 #微博是什么意思 #电子商务 #微信是什么意思 #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