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ZHOUMO,文体全媒体中心主办值班主任:谭晓娟

网络 1
电话:3589586本版编辑:丁兆云邮箱:zbwbfk@ WANZHOUMO 周末 2020年10月24日星期
光影绘传奇形神相辉映——评叶嘉莹传记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电影《掬水月在手》是由陈传兴执导 ☆张玉霞刘世国 “用耳朵去接近,眼睛去抚摸诗的身体”; 的文学纪录片“诗的三部曲”的最终章。
影 而寒江、花草、河流、山路这些自然而唯美 片艺术地记录了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女 的意象,则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 先生”、96
岁的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的传 古典诗词的意境。
整个影片就像中国写意 奇人生。
画,质朴冲淡而韵味悠长。
影片由六篇诗章组成,以叶嘉莹北京察院胡同祖宅为叙述起点,由外而内,追寻她历经劫难波折的个人生命史和诗史,宛如一首慢声低吟的曼词,将这位诗词大家苦难而崇高的一生娓娓道来。
东方美学的叙事架构 匠心独运的音乐设计 唯美的音乐设计与运用也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
一。
导演将陈粒吟唱的歌曲《短歌》作为全片主题曲。
飘渺的嗓音与主题曲开头叶先生的吟诵互为唱和,相得益彰,并通过极具美感和诗意的电影画 影片具有东方文学与电影美学的艺 面,将叶先生漂泊多艰却又如诗如歌的
术特征,将中国古诗词独特优美的韵律和 生传奇娓娓道来,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 独具匠心的视听元素进行了融合,使电影 果。
佐藤聪明的音乐以杜甫的《秋兴八首》 变成了“诗”的艺术,向观众呈现了独特的 为本,结合雅乐和现代乐创作而成,简单 美学元素,具有强烈的诗化风格。
影片中 有力的旋律,拓宽了画面的边界,丰富了 创新式的美学叙事,无论从镜头画面的调 影片的内涵,触动了观众的心灵,令人回 度,音乐的设计亦或是叙事空间的构思, 味无穷。
无不具有东方艺术的鲜明特色。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的另一个听觉元 《掬水月在手》有别于其它纪录电影, 素,即叶先生自己的吟诵。
该影片本身就 叙事复杂,意蕴深厚,意义非凡。
影片以叶 是一部电影的“诗”,更是一部“诗”的电 嘉莹先生的人生过往、心灵经历为总体线 影,作为诗词研究和传承的大家,吟诵必 索,将叶先生的个体人生跟国家命运紧密 不可少。
叶嘉莹先生吟诵出了人生的坎 相连,并用杜甫诗歌将叶先生的生命状态 坷,吟诵出了品格的坚韧,吟诵出了生命 艺术地呈现了出来。
的纯粹,吟诵出了灵魂的高贵。
吟诵配合 影片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妙,它不是简 空镜头,效果显著。
观众无法在银幕上找 单地用线性叙述的方式来演绎叶先生的 到声音的来源,也找不到其传达的对象, 一生,而是运用一种时空交织的双重表达 这样的声音呈现出一种飘渺的诗意。
配合 方式。
导演以四合院的结构作为章节,将 着斑驳的壁画,光影中时隐时现的器皿, 电影分为“大门、脉房、内院、庭院、西厢 诗人的吟诵同样呈现出一种既无来处亦 房、(无题)”六部分,讲述叶先生的生命 无归处的飘渺状态,与画面相和,共同编 史。
开场是序曲,然后穿越大门,到脉房, 织出一种纯粹的诗化意境。
在这里,声音, 内庭,庭院……到后面整个空间消失了, 让语言成为了象征的一种可能性。
第六章的时候更是没有了章节名,整个影
片回到了“无”和“空”的状态。
叶先生度过了近乎百年的历程,回到了一种更为纯粹的状态,也寓意着叶嘉莹先生一生是在用“妙有”抵抗着“真空”。
影片独特的时空双重表达叙事架构,还表现为用词的方式,音乐性的表达,以及跳跃式的叙事方式。
比如影片里的一些诗词只出现了标题,每一个章节里不完整的影像,就像词中的长短句、小令、长调,影片的情绪转折也像词一样婉转、低徊。
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影片特殊而创新的电影叙事方式,也让观众体验到了一种真正 中国化的叙事美学。
中国元素的电影意象 影片《掬水月在手》的“意象”,干净纯粹而富有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作为“意象”的人,最令人难忘的是叶嘉莹先生本色出演的形象,虽年近百岁,但她依然保持着清秀的面容,灰白的一头密发,精神气质卓然不群。
且不说它们在确立本片的“视角”、结构本片的段落等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单就这“面容与华发”本身所蕴积的丰富内涵,就足以 影片导演陈传兴与叶嘉莹 令人顿生感怀和敬意。
叶先生那鲜明而深刻的“形象”,在多个场景、段落中以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景别反复呈现,让观众从那“形象”中读出她的质朴纯粹、坚定执着和宽广博大,也读出了历经时代离乱沧桑的辛酸、悲惨、苦难和不幸。
作为“意象”的“景”和“物”,特别是中国化的文化元素,在影片里反复运用,起到了强化渲染作用。
如壁画、石窟、青铜器、寺庙、斗拱、碑帖、残垣等,这些“意象”伴随着叶先生对古诗和自己作品的吟诵,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不断穿梭,让观众可以 《掬水月在手》东方美学的叙事架构、中国元素的电影“意象”、匠心独运的音乐设计的完美融合,完成了电影“形”的“诗之美”;叶嘉莹先生一生为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培养青年人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她虽历经坎坷磨难,但从未被压倒过屈服过,她虽弱小仍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这便是叶嘉莹先生“神”的“弱德之美”。
电影“形”的“诗之美”与主人公“神”的“弱德之美”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完美融合。
《掬水月在手》以文学纪录片的方式为观众奉献了一道“形神之美兼备”的大餐,同时也为电影成功地开启了一道通往经典文学神圣殿堂的大门。
漫漫岁月长河中,在众多词人的浅吟中,唯有李清照唱进我的心里。
曾有人用“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来概括她的一生,笔者以为颇为恰切。
从灵巧活泼的孩童,长成简淡温婉的才女,后又遇一良人嫁做人妻,再到悲伤落寞、孤苦无依的后半生,词曲与之灵魂已然水乳交融。
她降于书香门第,父亲是苏轼的得意门生,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后母也知书达理,视她为己出。
在文学的土壤里生长,为其日后吟诗作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清照的成长,亦是宋词的成长,在她离尘世而去之时,没人能忘掉她的名字。
书墨香伴着她长大,在书中有她的小世界,容许她盛放自己的年少好时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总同别人惦记不一样的东西。
惦记花开有声, 李清照: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赵叶乔 风过无痕,惦记落叶纷飞,风轻雨细,更在醉酒过后清醒时惦记院中海棠是否无恙。
她关心花,更怕看到花落成泥的残破之景,便问别人去帮她瞧瞧。
小令寥寥数语,就将忧愁的心境彰显无遗。
如此有才气的姑娘,怎会不让人欢喜? 李清照一生有过两段情。
在她肆意徜徉的少女时代,遇见了令她牵挂一生的赵明诚。
又在赵明诚离世后遇人不淑,嫁给了让她后半生更加难过的张汝州。
“秀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道尽了她一个少女对倾慕之人的憧憬与期盼。
眉眼间的欣喜跃然纸上,是心里藏不住的秘密。
眉眼勾 勾欢喜成了弯月,荡过发丝嘴角。
美人如玉,才子多情。
她告别了少女时代,嫁做人妇“。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岁月太长,人生太短。
赵明诚给了李清照郎情妾意的短暂美好时光,最后只留下一段无法坦然回首的岁月。
没了国,没了家,生活给予了她足够的打击。
连丈夫留给她的最后念想,都一点点遗失了。
在孤苦的生活中,她没有再次期盼到春天。
遇人不淑的李清照认清了张汝州的嘴脸,经历种种后的她坚信自己 不属于尘世间“。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不认为人间是她可以活出自己的舞台,却向往仙界。
七十二年光阴逝去,她离开了令她喜忧参半的尘世。
她的风骨蕴藏在词曲中,遗留千年。
若有诗书藏心中,岁月从不败美人。
我曾读过慕容素衣的《时光深处的优雅》,觉得李清照也应该是这般藏在时光深处的美人。
于其文字,感之忧伤,享之欢喜。
似水流年,身份不断的变换,其艺术生命之花不断绚烂。
不管是洞见大宋江山之羸弱,还是眷顾与丈夫的温柔岁月,皆藏其无以言说的忧愁。
秋风飒飒,落叶纷飞。
一个时代裹挟着一个伟大的灵魂远去。
今日8版本报地址:淄博市张店区柳泉路212号电话:3589588邮码:255006广告许可证:淄工商广字3703034000006号征订:年价288.00元月价24.00元零售价1.00元

标签: #都不 #赚钱快 #茅台 #地址 #做什么 #信号 #公众 #无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