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除了逗笑你,,42016

视频 1
年3月18日星期五Tel(押010)62580719E-mail押gwei@ 新知FRONTIER VR除了逗笑你,还能治愈你 姻本报记者张晶晶 2015年最走红的“明星”之一正是大名鼎鼎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如果说去年是VR元年,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其技术本身,那么今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VR如何真正造福人类生活。
目前人们最熟悉的VR应用领域是游戏和影视。
新闻界开始尝试用VR制作新闻,而在房地产界,VR俨然已经代替3D动画成为新宠。
看来看去,VR以上的这些应用看起来都是锦上添花;其真正能雪中送炭的更多应用,让人充满期待。
其实除了逗笑你,VR还能治愈你。
抑郁症治疗新工具 英国广播公司2月17日报道,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联合西班牙研究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2月15日发布报告说,小规模临床试验显示,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的试验性治疗,有助于缓解抑郁症患者症状。
这一效果如能在更大规模试验中得以验证,可望开拓抑郁症治疗新思路。
测试对象是15名年龄在23岁至61岁间的抑郁症患者。
根据研究人员在《英国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报告,VR头盔能将患者“代入”一个虚拟化身,与一个情绪低落的虚拟小孩交流,学会如何向小孩表达同情心。
在程序设定下,这个小孩会对患者化身的讲话产生积极反应,逐渐停止哭泣。
然后研究人员让患者反过来“代入”到小孩身上,从小孩的视角来观察整个交流过程。
15名患者各自接受3次这样的虚拟现实治疗。
结果显示,完成疗程一个月后,有9名患者的症状出现缓解迹象,其中4人的抑郁症严重程度下降十分明显。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研究成员、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克里斯·布鲁因表示,当焦虑和抑郁情绪笼罩时,人会倾向于过度自我批判,而他们这一创新试验性疗法的设计宗旨,是教会患者如何对自己更和善、更宽容。
他说:“我们观察到很不错的效果,不少患者说这改变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事情的态度。
原本他们在遭受到挫折时,都会产生过分自责的心理,这也是导致他们焦虑甚至患上抑郁症的原因。
我们通过安慰孩子,然后受到同样的安慰,让患者们间接地给自己以同情。
这一研究的目的是让患者们对自己多一些同情,少一些自责。
” 虽然效果喜人,但该实验也受到了一些质疑,主要原因在于此次试验的规模较小且没有对照组进行对比。
研究团队表示,接下来希望会开展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验证疗效,并进一步完善这种疗法。
心理治疗新利器 北京清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影视和广告客户,专注于提供高质量VR视频技术及内容的公司,其CEO宋一凡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报道来看,于VR技术本身而言,该研究中采用的设备和技术都并非困难。
“应该说有很久的历史了。
头盔和游戏、视频的一样,内容上也偏向于传统。
和日常技术相似,制作难度对业界来讲不大。
”宋一凡表示,要制作这样的VR内容重点在于和心理学知识的结合,需要有相关学科背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暖丘心理关怀师包大英在采访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方法看起来与传统心理治疗中使用的“空椅对话”非常类似。
在传统治疗中,“空椅对话”常常使用两张椅子,要求被治疗者坐在其中的一张,扮演一个角色,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另外一个角色,让所扮演的两方持续进 在医疗领域大放异彩 除了抑郁症之外,VR也在心理治疗领域进行了别的尝试。
英国纽卡斯特大学发布研究报告,称他们正在利用“蓝屋”系统将VR用于治疗心理恐惧,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试验中,9名7岁到13岁的男孩被放置在360度无死角的全息影像世界“蓝屋”中,周围播放此前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的画面。
心理学家在“蓝屋”内陪伴他们,引导他们逐步适应环境,最终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结果表明,9个孩子中有8个能够良好地处理恐惧情境, 行对话。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被治疗者的内射外显,帮助当事人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进而朝着统整、坦诚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迈进。
因其简便易行,经常被使用。
“使用VR,是把这个治疗技术做了更好的呈现。
在本质上来说治疗是一样的。
”包大英分析说,VR最大的优点是逼真,使用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全部代开,被刺激的时候非常有真实感,十分适合心理治疗,“当所有的感觉通道被打通了之后,很多信息的输入变得容易”。
对于很难敞开心扉的患者来说,VR技术的使用也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手段。
除了抑郁症之外,VR优秀的情境模拟功能在其他心理治疗领域也可以大放光彩。
以焦虑症为例,包大英告诉记者,传统治疗方法在行为训练中需要梯级设定,从焦虑程度为1的物体或者情境开始,逐步推进。
“但 其中4个孩子完全摆脱了心理恐惧。
拓展到医疗领域,VR技术正在为未来的 医生们提供大帮助。
美国加州健康科学西部大学开设了一个虚拟现实学习中心,该中心拥有四种VR技术———zSpace显示屏、Anatomage虚拟解剖台、OculusRift和iPad上的斯坦福大学解剖模型,能够帮助学生利用VR学习牙科、骨科、兽医、物理治疗和护理等知识。
台湾柯惠医疗临床培训中心也提供VR医疗培训,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更逼真的实验环境,还减少 使用VR就不用费这么多劲儿,可以直接把这个情境呈现给你。
” 使用VR技术治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一个优点是能节省很多人力物力,“做心理治疗很费时间,借助VR可以节省很多人力成本。
但这个优势本身也是它的短板,因为当心理治疗没有人的时候,虚拟现实能不能代替人的问题就呈现出来了。
因为虚拟现实它不是人,本质上还是一种技术或者说机器,但它承载了一个人去治愈另外一个人的意愿。
” 心理治疗领域正在拥抱新科技,无论是VR还是A(I人工智能),科技进步正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包大英所在的暖丘也正在开发一款名叫“小丘”的智能对话机器人,但她一再强调自己始终坚持在心理治疗中,人一定大于技术,最最重要的是用情感做工作,而机器或者技术在目前和不太遥远的未来尚无法做到。
了传统培训对动物的伤害。
有机构预测,2014年到2019年间,全球VR医疗服务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9.37%。
在实战中,VR也成功抚慰了烧伤患者。
为了减轻换药痛苦,美国罗耀拉大学医院使用了一个名为SnowWorld的VR游戏。
那是一个冰雪世界,有冰冷的河流和瀑布,还有雪人和企鹅。
游戏中病人可以飞越冰雪覆盖的峡谷或者投掷雪球,无暇顾及伤痛。
可以说,在不远的未来,VR技术将大显身手。
军事空间 “蓝岭”号两栖指挥舰 近日,美军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前往南海,其中“蓝岭”号两栖指挥舰也随同前往。
“蓝岭”号两栖指挥舰是美国海军海上综合作战指挥能力最强的战舰,为美国第7舰队的旗舰。
“蓝岭”号两栖指挥舰于1967年2月27日动工建造,1969年1月4日下水,1970年11月14日服役。
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船舶,它的任务既不是海上作战,也不是作战保障,而是指挥控制。
根据这一使命任务,“蓝岭”号被定义为一个新的舰种———指挥舰。
由于美军在制定建造计划时将“蓝岭”号列入了两栖舰艇,同时“蓝岭”号的设计也是重点解决两栖作战的指挥问题,因此,美军又将“蓝岭”号称为两栖指挥舰。
首先值得—提的是,“蓝岭”号两栖指挥舰拥有近两万吨的排水量,这让“蓝岭”号有足够的甲板面积以布置数量众多的大型通讯天线,避免因天线配置密集而相互干扰。
同时,强大的排水量也让“蓝岭”号拥有良好的适航性、较大的续航力和较强自持力,考虑到通信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和作战指挥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一排水量也可以保证为今后的改进改装提供较大的余地。
而且,为了更好地减少电磁波的干扰,“蓝岭”号两栖指挥舰各种系留装置和补给装置都尽量布置在上甲板以下,上甲板表面配置有卫星通信天线和远距离通用短波天线。
在战斗人员及其装备上,“蓝岭”号两栖指挥舰也作了特别的设计。
首先,在舰体中部甲板下有三个约占舰体长度二分之一的突出部分,存放了3艘人员登陆艇和2艘车辆登陆艇,舰上还可以搭载700名登陆作战人员及车辆。
其次,考虑到舰上高级指挥人员,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全舰装有200台冷暖风机,舰上有5台涡轮发电机组供空调使用;此外舰上还设有减摇水柜。
确保在高海况下舰体的平稳。
不过,因为主要承担着指挥的任务,所以“蓝岭”号两栖指挥舰的舰载武备较少,最初仅有两座八联装MK25“海麻雀”舰空导弹系统和两座MK33双联装76毫米舰炮,导弹和火炮均配置在上甲板的中部,以减少对指挥通信系统的影响。
使用原则是指挥舰的护卫任务由编队内其他战斗舰艇负责,只要不对本舰构成直接威胁,一般不使用本舰武器。
数码时代 近视眼变成﹃千里眼﹄ 智能移动终端不断发展,人类生活开始进入屏幕时代。
尽管有类似Kindle的E-ink这种不伤眼的新技术的发明,但大部分屏幕依旧会给眼睛带来不小的负担。
对于日益增多的“四眼族”来说,如何达到外表美观与视力清晰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在不少人对激光治疗仍存有疑虑的当下,隐形眼镜是不错的选择。
而现在,这放进眼睛里的小小镜片,正在承载更多的人类想象力,拥有比恢复视野更多的功能。
据西班牙《先锋报》消息称,日前,在加州圣何塞的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光学专家EricTremblay展示了一款能够调整焦距的隐形眼镜。
该隐型眼镜厚度为1.55毫米,并设有一个非常 薄的反射望远镜,它允许用户通过眨 眼放大和缩小画面,其触点由刚性透 镜制成,尽管具有比较大的尺寸和刚 性,这种巩膜透镜使用时还是安全和 舒适的。
其表面有一个很微小的槽, 可以让隐形眼镜“呼吸”,让使用者更 加舒适。
此外,与这种隐型眼镜串联 开发了配套的智能眼镜,可以侦测用 户眨眼动作,来控制隐型眼镜透镜伸 缩,允许穿用者放大视觉和回到正常 视觉。
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它来实 现“千里眼”的幻想。
据报道,此次发布的这款直径为 8
毫米的“千里眼”隐形眼镜是2013 年版本的升级款。
该项目最初是在 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 局)的资助下开展,最初打算被应用 于军事方面,为美国士兵们研究一套 战场上的超级视力装置,结果逐渐演 变成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发明。
据研究团队介绍:“里面的小镜 子可以让光线产生漫反射,扩大物体 的感知大小,用起来就像是在使用低 倍双筒望远镜。
”智能隐形眼镜的边 缘有1.17毫米厚的放大环,内侧有铝 制镜面。
它们能将物体反射的光放大 4倍后投射到放大环内,再投入到视 网膜上。
最终,佩戴者将看到这些物 体被放大了2.8倍。
当然,如果不想拥有这种“超能 力”,也可以通过带有偏光滤镜的3D 眼镜,将其调整为“正常模式”。
研究人 员开发了一系列镜片,帮助用户切换模 式。
用户只需眨动右眼就可实现放大功 能,眨动左眼就可恢复正常模式。
该眼镜由巩膜镜组成,尽管巩膜 镜直径较大,也不那么柔软。
但是在光 学、电子技术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此智能隐形眼镜对治 疗老年性黄斑病变可能会产生很好的 效果。
据《光学快递》杂志的研究显示, 老年性黄斑病是西方国家
55岁及以上 人群失明的主因。
仅在美国,就有两百 多万人因黄斑病丧失中央视觉。
而带有 望远镜功能的隐形眼镜能够让佩戴者 轻松地进行阅读和社交,对这一病症很 有帮助。
(北绛整理) 本版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让大脑存活就能实现永生? 姻本报记者
胡珉琦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科学家利用借助乙醛维持稳定的低温保存技术冷冻了一只兔子的大脑,恢复正常温度后,大脑大部分的结构都保持了完整。
在这个注重健康的时代,对长寿、甚至永生的追求已经变成了一种全球化的热潮。
冷冻大脑,复活成疑 为了首次证实长期保存一个完整哺乳动物的大脑是可行的,麻省理工学院RobertMcIntyre带领的研究团队借助的是超快化学固定和低温冷藏技术。
首先,研究人员要在试验中向大脑的血管系统注入化学物,以此阻止大脑的腐解过程,然后将其放到-135℃的低温中保存。
当研究人员为大脑升温时,他们发现大脑的大部分细胞膜、突触和结构都保持了完整,而且能够恢复功能。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关键性的突破在于,通过大脑的血管组织快速注入一种致命的化学固定剂,快速阻止了新陈代谢带来的腐烂过程。
结果显示,整个大脑的每一个神经元和突触看起来都得到完整地保存,这与人体冷冻技术是不同的。
团队的下一步研究计划是,转向大型哺乳动物的脑冷冻研究。
他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完整保存猪的大脑,这种方法最终甚至可能直接应用于医院中濒危的病人。
在此之前,美国的Alcor公司、俄罗斯的KrioRus公司等,已经为一些客户的身体和大脑实施了冷冻,希望等到科技足够先进之后,便能将他们重新复苏,让他们从疾病或衰老中恢复健康。
具体的做法是,当一位病人被宣布法律意义上的死亡之后,遗体会在几个小时内进行冷却。
病人的血液将被替换成冷冻保护剂,本质上它是一种化学防冻剂,防止人体组织被冻伤。
然后病人的尸体将由氮气冷却到-196℃,这一过程要经历好几天。
而许多病人的做法是只将头部保存起来,他们认为人的性格和记忆是储存在大脑中的,以期待未来头部移植的成功实现。
不过,至今为止,大多数主流科学家和医生都对通过冷冻技术获得起死回生持强烈的怀疑态度,因为,目前还没有能证明重新复苏人体可行的科学依据。
大脑可以独立存在? 比冷冻大脑更疯狂的想法是,有科学家认为,未来科技可以直接摈弃肉体,而让大脑独立存在,因为比起肉身,它能够存活更久,以此实现永生。
早在20世纪初,这样的想法就已经出现在前苏联著名科幻小说作家A·别利亚耶夫的一部叫作《陶威尔教授的头颅》的作品中。
问题是,如果大脑独立于身体被保存起来,即便复苏,它还能回忆起曾经喜爱的或是厌恶的东西吗?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沈政表示,大脑中可以用语言或文字描述的信息是可能脱离身体而被独立提取的。
但凡是跟经验、体验和情感相关的内容,就再也提取不出来了。
他认为,人与人之所以不同,就在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不一样,而大脑的这些感受是要通过人体的各个感受器官来接受信号的,因此,人类接触世界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在大脑中留下记忆。
某天,当人类碰到、听到、闻到什么,与当年经历的事情有着一定的共同性,大脑就会自动提取那些记忆,获得与当年同样的感受。
大脑这样的功能,人类至今不清楚它的机制究竟是什么。
但沈政说,可以想见的是,当身体被去掉,孤零零的大脑无法自己去感受周围世界带给它的微妙的刺激。
在他看来,未来,依靠高超的生物医学技术,让大脑短时间地独立存活是可以实现的。
但一段时间后,大脑就会得“精神病”,它不可能完整保留大脑的功能,也不可能拥有人类所有的正常心理活动,大脑所承载的人格也就解体了,人就不再称之为“人”了。
“火眼金睛”的图 据俄罗斯报纸网2月16日报道,图-214R无线电和光电侦察机完成了自己的首次境外远航。
它从喀山的戈尔布诺夫飞机制造厂起飞,按照俄军机和运输机的常规路线前往叙利亚———经过伊朗和伊拉克飞往拉塔基亚。
一直以来,俄罗斯军方对图-214R的一些数据讳莫如深,但还是有些透露出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装备了多频航空遥感雷达系统。
该系统使飞机具有在任何条件下观测的能力,包括地下观测。
研制图-214R的联合仪器制造公司没有发表官方评论。
但根据“织女星”公司(联合仪器制造公司旗下)网站的资料,这种雷达系统有4个波段和多种探测信号极化方式,而且可以在9000~12000米的飞行高度时,主动观测距离达250公里,被动观测距离则达400公里。
目前,公开的这架图-214R的注册编号为RA-64511,由喀山飞机制造厂生产,被称为伊尔-20M无线电侦查机的替代者,其任务是发现敌方雷达和通信工具,截听控制信号,实施无线电和光学侦查。
据希腊一家网站透露,这项军事项目始于2002年,俄罗斯国防部签署了在图-214客机基础上建造侦察机的文件。
但由于生产延误,第一架飞机在2009年底才升空。
与图-214客机相比,图-214R的明显区别是加装了整流罩来保护机载侦察系统。
改装后的飞机有3个部分,分别为系统操作员舱、通用舱和电子装备舱。
电子装备舱携带MRC-411多用途情报载荷,包括电子情报传感器、PTK-MPK-411多频率雷达系统和“片段”高分辨率光电系统“。
片段”系统安置于飞机底部,它能提供所选区域的实时情报,包括红外和可见光图像。
图-214R可以根据卫星导航系统的信息迅速对海上、沿岸和内陆目标进行连测。
然后把这些信息传到地面控制站进行记录和处理,制成附有测量参数和地表状况的数字地形图。
此外,图-214R还安装了“宇宙语”航天技术园研制的“片段”高分辨率光电系统。
它能实时传送不同区域的地形图,并将数据保存在磁盘中。
(原鸣根据网络整理)

标签: #软件 #二手 #真货 #有什么 #学历 #做什么 #电信 #网络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