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网络教育什么时候开始的

什么时候开始 2
2015年5月4日星期
新闻·深度 主编:蔡继乐编辑:宋伟涛实习生:林兴枝设计:王星舟校对:郭诚德电话:010-82296595邮箱:QQ群:164267476 05 聚 焦“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实习生豆俊杰本报记者王强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互联网时代,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像“互联网+”这样听起来既专业又时髦的词汇,因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总理口中说出来,着实火了一把。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怎么样?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在有的学校,手机尚属违禁品,被发现之后要没收;而有的学校,手机却可以带进课堂,当学习工具。
在有的学校,老师的板书必须写在投影用的白板上;而在有的学校,学生却可以通过弹幕在PPT上交流互动。
面对这近乎于冰火两重天的差距,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理性地看待“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火: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层出不穷 “茧就好比一种苦难,在茧中不断拼搏,才会挣脱出来;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就只会作茧自缚,待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永世得不到挣脱。
所以说,面对苦难,不能望而却步,要不断拼搏,在苦难中破茧而出,敢于直视人生的愉悦和惨淡。
” 这样充满哲理和正能量的优美文字,出自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初中生邱晗的一篇文章———《在苦难中破 焦海洋绘 茧而出———读<安妮日记>有感》。
迎园中学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 台,别出心裁地创立了“三百字团”的专栏,专门发表学生的作品。
通过这个公众平台,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看到学生发表的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
“学生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写作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迎园中学一位教师表示,“学生不但特别喜欢读自己同学的作品,而且也积极写作投稿,同学之间相互影响,起到了‘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良好效果。
” 与这种课下开设公众号不同的是,有更大胆的老师,直接把互联网技术“请”进了课堂。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堂广告创意策划课上,“弹幕教学”亮相了。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疑问、提出看法,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课件上。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这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通过网络发送文字在屏幕上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体验过这种课堂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学生陈诺说:“虽然发弹幕讨论需要按手机,但起码是用于学习上,大家注意力集中了,不再是‘低头族’,也促进了课堂互动。
” 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李华君表示,“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以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偏离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则更进一步,将“慕课”与“一屏多显”技术相融 合,努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便能实现“课程任意选,老师任性挑”的“私人定制”式教育。
冰:互联网授课方式“只是听说过” 去年从西北一所知名大学毕业的王航,现在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某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在学校一些中老年教师眼中,年轻、有活力的王航是见多识广的,在大城市接触到的新鲜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
然而,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
“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最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
”王航解释说,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
“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了吧。
”王航笑着说。
记者从王航所在的学校了解到,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
“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
”王航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 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
很多学校即使具备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河北省邢台县某中学教师李琼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多个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用得久了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讲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
“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来写板书。
”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又不准学生带手机,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
”李琼认为,相对于大城市能随时接触到互联网的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的学生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拉得更大了。
”李琼说,“不能让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
” 在李琼看来,“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
” 在“互联网+”时代保持一份冷静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
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也认为,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
“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为其所用,而不是另起炉灶或砸烂传统教育、彻底重建。
” 李洪波认为,“就算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美国,目前仍处于互联网教育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公认的模式和案例。
”所以,“互联网+教育”有一个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尝试。
的确,顺应互联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可选择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伯鲁指出,在互联网与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王伯鲁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时代感,要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特别担心技术上的事情,“技术上的事情有人会替老师考虑好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做好了这两点,教师才能在这个时代拥有更大的舞台。
(文中王航、李琼为化名)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好? ■本报记者倪秀 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语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时,如何让价值观教育落地生根?如何让这24个字变成实实在在的观念,融入学生的生活,入脑入心?中学要推行怎样的价值观教育,才能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近日,“全国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讨会”召开,在聆听专家报告,以及和众多校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记者尝试从中寻求答案。
价值多元时代,青少年拥有更多选择 了解学生偏好,找到切入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深圳市南山区15所学校1261名家长进行了《关于家长对学校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孩子的发展,88.38%的家长认为道德品质是最希望学校关注的。
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家长对学校抱有较大的期待。
然而,在信息多元的时代,网络的快节奏和即时性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形成上带来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上海交大附中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做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微时代”、“微文化”的内涵认知,政治观、公德观、生活观、学习观、自我观等多个维度的价值观判断。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 可发端于微博的“微文化”,视其为不断壮大的新型文化形态或者文化时尚。
“实时更新的即时资讯背后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风险和压力,不同的价值判断也会产生离心力。
当前环境下,学生怎样甄别善恶、真假、美丑,怎样不被误导,是一个非常现实且迫切的问题。
”上海交大附中党总支书记杜淑贤说。
在多元社会意识形态并存、多种社会文化形态交织的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学生的价值标准不是单一固化的,他们会与时俱进更新自我的价值体系。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现实生活不再是唯一的活动空间,他们的思想意识更加自主。
他们不喜欢、也不接受单一的灌输。
就此,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覃壮才认为,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从学生的偏好入手,了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找到切入点,从而进行引导。
价值观教育要系统化、课程化 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在全国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上,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杨培明分享了这样一封校友来信:“在南菁中学逗留的短暂时光 给我们以启迪,丰富了我的思想,确定了我的价值取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此后的走向。
”写这封信的是该校68届校友、亚投行秘书长金立群。
短暂的中学时光,确定了一个学生的价值取向。
面对这样一封校友来信,杨培明不禁开始思考:在当年较为单纯的社会背景下,南菁中学的价值观教育就有如此效果。
那么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又该如何继承传统,继续给学生以正确的引领呢?南菁中学的德育工作,一直围绕“真善美”开展,在杨培明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都需要借助具体的课程和活动来实现。
成都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马海军介绍,成都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探索,很注重系统性和课程建设。
为了系统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都市将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周”。
成都市还整合博物馆、纪念馆、科普基地等各类校外活动场所资源,专门开发了适合学生体验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和主题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系统性的活动中入脑入心。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表示,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是对学生进行其他科学知识灌输,都需要系统化和课程化,绝不 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他对课程化的理解是:每天孩子到学校来,你要给他实施什么教育,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到学校来要喂他什么,是一种喂养的概念。
如果给孩子吃这个东西具有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思想,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吴甡说,现在对学生学科知识培养都已经课程化,每阶段也有标准。
德育或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套东西为什么不能课程化?如果课程化了是不是能形成更好的培养目标?“无论外界怎样变化,我们有自己的一套喂养孩子的方法,就跟现在的月嫂有一套科学的喂养婴儿方法,每天几点喝奶、喝多少、什么时候加辅食、什么时候吃钙片等。
我们搞教育为什么不能按照这种思想把德育课程化?”吴甡说,学校抓德育,抓价值观教育,有效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建立一套课程体系。
价值观教育要示范、不要灌输 不是把结论全部硬塞给学生 许多专家认为,如今我国价值观教育还处在心理强迫的阶段,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德顺认为,“价值观需要示范性灌输,而不是知识性灌输。
”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教育是一种人的再生长,而不是过来人把结论全部硬塞给学生。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介绍,南山区教育局曾在南山区做了一个家长对价值观概念理解的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对价值观的概念很模糊,没有共识。
吴甡在研讨会上也谈到了这样的现象,“如果老师一边高喊着教育,一边却收着外快代课;如果医生一边看病救人,一边却收着黑心钱;如果我们一面高喊一面违背,那么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将会非常坎坷。
” “讲道德的人对于什么是真的道德,可能他们自己都不清楚。
这一点,我们都需要反思。
”李德顺认为,如果连教师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到位,那么教给学生的,自然有问题。
毫无疑问,价值观教育需要引领和示范,而在中学教育中,教师无疑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他们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我国普通中学有教职工640万,总体来说,师德是好的,但也有个别老师,在课上哗众取宠,误导学生。
这都对价值观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说,育人先育师,为师者,必先正其身。
加强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师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使教师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微 教育 主持人:武文君电话:010-82296637 新新人类来袭,老师要咋管? 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微信号:Zhongguojiaoyubao 时代环境使90后、00后成长为个性突出的一代,在学校,他们无视校规,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多。
面对新新人类的“来势凶猛”,老师到底该如何招架? 考虑到90后、00后学生的心理情况,老师要如此出招:了解学生,接纳学生。
合理制定校规,没有必要凡事都规定,有时候,学校干涉过多,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说话、表达,倾听他们的意见。
同时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
一只叫做二外的猫微信公众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微信号:bisu_edu 我是一只猫。
一只冷胖的猫。
我生活在一个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总有人给我敬献食物。
听说啊,在这里每个人都会待四年。
四年的时光,会像我的懒觉一样,总感觉睡得很短,一下子就过去了。
我不懂人类的语言,不知为何,我却认得那两个字:毕业。
在毕业的时候,人们会聚在一起,相互拥抱。
在毕业的时候,他们会哭,他们也会笑。
那么,就让我这么看着你们远去吧,希望你们在下一个喵的王国,可以开心地吃东西,开心地做情侣,开心地生活。
请记住不论是我,还是这片王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都会永远欢迎,你的回来。
喵,毕业的人们,一路顺风。
东北大学的机器人发烧友 微信公众号:东北大学微信号:neu-1923 每当夜幕降临,校园大多楼馆都在黑暗中沉睡,采矿馆顶楼深处的400室却总是灯火通明,日夜的更替在这里淡化了意义。
这里是东北大学机器人团队--Action团队。
先来看看这里的机器人有哪些:掠夺者,设计目的是绿化;超音速,是亚太机器人的八强之一;小钢炮,辽宁省机器人大赛的冠军;终结者,无缆越障救援机器人,已经进了大学生挑战杯的省赛。
Action团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师生或者同学关系,他们更像一群机器人的发烧友,用个性的思维去相互碰撞,掀起一场场头脑风暴。
荣誉也许并非最好的嘉奖,与队友,甚至是和对手之间的切磋之情才是上好的馈赠。
浙师大保安10年写上千首诗微信公众号:浙江师范大学 微信号:ZJNU1956 浙师大学生“安徒生船长”(网名)把千余首诗发到微博、朋友圈之后,获得了惊人的转发量和赞,而作者竟然只是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一名保安大叔! 今年42岁的彭溯是江西鹰潭人,2005年,他来到浙师大当保安,在图书馆一干就是十年。
这也开启了他的诗歌创作“高峰”。
他能够在普通的事情中发现创作的灵感。
学校图书馆门口有很多人放风筝,也能成为他创作《一只风筝》的素材。
彭师傅说,他会把写诗的爱好进行到底,“即便只是当了一个保安,但谁让老天给了我
个浮想联翩爱做梦的大脑呢?” 研究生有个好导师多好啊!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研究生会 微信号:sysugraduate 马上就要毕业了,来看看同学们和导师之间的故事。
英语不好,老师特地安排了一个时间用英语读书,专业课学不好,老师帮我单独出题做,每周固定交。
想想如果没有导师的话,我怎么可能毕业呢? 老师为人耿直,不喜欢托关系,可是,为了我老板破例找了他的同学。
对方帮了一点之后没什么效果,就跟我老师说,如果是你女儿的话我肯定竭尽全力,不过她只是你学生。
老板当即在电话里吼道:她就是我女儿! 我的胃不好,一直有慢性胃炎。
他知道了以后,说吃面比吃饭对胃更好,于是就亲手下了一碗面给我吃!亲手啊!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后来读研的时候,简直为我们操碎了心,可惜我们几个不成器的学生,整整三年都没给他省心。
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联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沈阳教授“新媒体指数”团队,推出“教育自媒体指数”,共同打造自媒体优质内容平台。
现诚邀教育自媒体参与,有意向者可添加QQ822997782了解详情,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标签: #什么意思 #汽车轮胎 #电视机 #现象 #外包 #下头 #工程师 #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