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年)建设规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

初学者 16
(2019-2021年)建设规划 学校名称: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盖章) 联系部门: 科研处 联系人: 毛一中 联系电话: 编制日期: 2019年12月 规划类别: C类规划 广东省教育厅制
1 目录
一、学校现状................................................3二、指导思想...............................................11三、总体目标...............................................11四、主要建设内容...........................................12五、建设项目实施组织及进度安排..............................18六、预期效益分析...........................................19七、保障措施...............................................21八、附表...................................................24九、附件...................................................49 附件1:“创新强校工程”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工程建设规划(2019-2021年)......50附件2:“创新强校工程”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规划(2019-2021年)..........60附件3:“创新强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79附件4:“创新强校工程”基础能力提升之教师队伍类项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91附件5:“创新强校工程”基础能力提升之实践基地类项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97附件6:“创新强校工程”治理水平提升类项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106附件7:“创新强校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9-2021年)...........111附件8:“创新强校工程”对外交流与合作建设规划(2019-2021年).................132
2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年)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和《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粤府办〔2019〕4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年)建设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9〕13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我校“创新强校工程”建设,结合我院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现状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12年3月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惠州市第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国家重点中专学校——惠州卫生学校。
60多年以来,学校为惠州及周边地区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医疗卫生人才,被誉为东江流域“白衣天使”的摇篮。
学校占地413亩,建筑面积12.04万平方米。
学校校园环境优雅,生活设施完善,教学、实训设备齐全,建有多功能图书馆,教育教学资源丰富。
学校设有直属附属医院一所,医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84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22张,在职职工总人数共273人。
学校设有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学、中药学、食品营养与检测、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药品生产技术、药品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医学美容技术等14个高职专业;中职部设护理、助产、药剂、口腔修复工艺、中医康复保健、中医美容等6个中职专业。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数6983人。

3 学校以“医德为先,技能为本,服务师生成长,服务人民健康”为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依托医药卫生行业,围绕健康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四个对接”暨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设置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流程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护理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鲲鹏精密义齿研制协同创新中心、科方临床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雷诺视光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学校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等高校密切合作,共享师资、品牌等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专业成人学历教育;与省内100多家医疗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原则,与省内和港澳知名企业、机构联合办学。
自成立以来,学校每年都提前完成招生计划,每年为惠州及周边地区输送大批的医疗卫生人才,平均就业率达99.12%,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在惠州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类医院、医疗机构、药企等单位,已形成“进口旺、出口畅”的良性循环局面。
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学生连续3年通过率均达99%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
学生参加全国各类技能竞赛,在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人卫杯”检验技能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屡获大奖。
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为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打下良好基础。
(二)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创新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在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制定了《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指明了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提
4 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也制定了相对应的实施步骤。
出台了《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岗位职责(试行)》、《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员岗位聘用管理办法》、《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员调动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制定了《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评审暂行办法》,明确职称评审坚持分类评审、评聘结合、科学评价、规范程序、系统推进的评审原则,为推进职称评审,科学评价和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学校现已成功完成“放管服”后的第一次职称评审。
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与聘任制改革,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使收入分配向教学、科研一线教职工倾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突出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确保高职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在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根据学校现有办学资源、办学机制等实际情况,学校成立了设备和资产管理中心,规范了资源管理,加大了推进资源共享共用的力度。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从决策到落实,确保资源配置到位,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流程。
在协同创新方面,大力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从2017年我院与香港雅姬乐集团和惠州市鲲鹏义齿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办的中医美容、口腔修复工艺中职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开始。
2019年,开始尝试高职医学美容技术和口腔医学技术两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获得批准,并完成自主招生。
完成了第二批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申报及招生工作。
学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用人要求,更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成为惠州市首个开展现代学徒制招生的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有了新尝试。

2.存在问题
5 一是没有发挥出绩效体系的激励作用,存在有个人工作能力和付出不匹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学校在人事管理体制上面比较简单,缺乏相对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成长缺少关注,导致教师发展没有有效地规划,影响了教师的成长,不能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三是在“组建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多方参与协同创新、合作育人的办学体制机制”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四是校内关于协同创新的机制还较多体现在框架层面,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整个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推进;五是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方面,教师队伍的教科研创新能力不够强,标志性成果少,能协同作战的教科研团队尚未成型;六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然存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三)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学院重视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建设工作。
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对高技能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明确学院发展定位,重点打造护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康养、中医药五大专业群。
目前开设有中医学、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健康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等15个高职专业(方向),初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特色较鲜明、贴近市场的医学相关类专业布局。
药学、口腔医学技术为省级二类品牌专业,护理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
近三年来共确立校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包括一批省级以上立项和成果,如:省教育成果奖(高职)一等奖1项、省级领军人才1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教改项目10余项等。
学生参加全国、广东省职
6 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护理技等项目成绩稳步上升。
我校各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绩效逐年攀升,成绩标志着我校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逐步提升,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持续提升。

2.存在问题学院虽然在“双高”建设及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成绩,但依然面临经费和用地不足的发展瓶颈。
专业建设方面虽取得一定成绩,省级品牌专业偏少,国控专业偏少,专业结构尚须进一步优化。
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设方面,也存在着项目分布不均衡、建设目标有所偏差、优质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
(四)基础能力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总编制数403人,截至2019年11月,有在职教职工343人,退休130人。
在职人员中,有专任教师194人,其中高级职称46人,占专任教师比例23.7%;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10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54.1%。
学校有博士4人,双师素质教师86(双中级以上)人,占专任教师比例44.3%。
有国家、省级教学名师6人;惠州市“首席教师”9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8人;国内访问学者15人;惠州市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
我校将逐步引进高素质人才,在增加专任教师人数的同时,不断优化教师结果,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2)实践基地建设:我院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原则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源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建构优先的教学原则,重视学习情境的设置,特别重视与真实职业情境直接相关的学习场所的创建,按照“真实场景、仿真训练、实景教学”的标准,建成一批融教学、
7 培训、技能考核和技术创新转化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现建有基础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医学技术五大实训中心,配备价值6000多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在省内有近100家医疗卫生单位形成长期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
校内外实践基地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3)附属医院建设: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是经惠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于2018年12月9日设立,是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附属医院通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优化医疗护理流程和完善党建等方面工作,提高了医院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初步理顺了附属医院的资产、人事、干部和教学科研等管理工作,保证了附属医院运行有序顺利。
2019年9月起,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承接了惠州市直中小学及中等专科学校将近28万学生的体检工作,体检工作开展顺利。
与2018年相比,医院员工规模和高素质人才增长迅速;医院总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5.52%,;住院病人数约60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约9%。
这些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和医院的融合,附属医院逐步向医教研并重的三级综合医院靠拢。

2.存在问题近年,基础能力虽得到较大提升,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地方,一是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教师学历提升任务较重;二是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不强,教科研成果产出率偏低;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与行业、企业的结合不够紧密;四是三级附属医院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附属医院是卫生类医学院校办学的重要条件,我校的直属附属医院,属于二级医院,仍未达到要求。
五是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不高,不少教师在开发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治理水平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
8 一是以章程为统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新架构的规章制度和权责清晰的岗位职责,将一切有关的办学活动纳入制度化建设之中。
二是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高等教育改革形势,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和实施“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科研、学科、校园建设等专项发展规划。
三是理顺了预算决算流程,有效控制了办学成本,优化和规范化了学校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提高了学校的办事效率。
四是修订和完善学校制度,重新编印制度汇编。
五是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学术委员会、学生组织参与决策咨询和管理的作用,提高决策水平。
六是大力推进教职工公务卡使用,使公务卡使用率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公务支出透明度,控制了现金流量与现金风险,保障了学校资金正常运转。

2.存在问题一是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具体来讲,制度建设未能充分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相结合,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存在管理不畅、效率较低、职责不清晰等问题。
二是治理创新深度不够,未能深入到各个环节。
三是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团队尚未形成。
(六)社会服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近年,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密切合作,共享师资、品牌等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专业成人学历教育;与省内100多家医疗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原则,与省内和港澳知名企业、机构联合办学。
学校门诊部共完成门诊量约40000人次;共完成体检人数约70万人次,共发现特殊疾病及特殊体质的学生约1000例,有效的预防了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圆满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
我校被惠州市卫健局定为惠州市医疗急救科普培训基地。
学校将积极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对接,开展各
9 类医疗急救培训,以高品质的医疗急救科普服务,为惠州市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9年,我校与惠州市长者服务局等有关部门合作,依托于惠州市志愿者服务培训基地,培训业务起得较大突破,先后举办护士资格证考前培训、惠州市养老护理员培训、惠州市退役军人全员适应性培训等,培训近10000人次,社会反响良好,得到主办单位高度赞赏。
学校不断推进校企、校院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尤其是经过实施“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规划”及“创新强校工程(2017-2020)规划”,学院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以研促教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医疗事业发展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天然药物资源开发、临床诊疗技术创新、现代健康产业发展等为研究着力点,提升科研成果整体质量,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优化科技人力资源结构,努力打造科研精品,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19年共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3项,与企业共建合作平台6个。
惠州市政府重视自主创新工作,尤其希望我校在“实施低成本医疗科技工程”“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工程”等方面有所突破,为此惠州市政府加大了对我院的支持力度,增加了科研经费,下拨专款支持我院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这为我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平台。
同吋我院一直在拓展现有平台服务空间和功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主创新等社会服务能力正在提升。

2.存在问题一是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对外交流不够,学院对社会服务的关注与支持不够。
二是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学校承接更多的社会培训业务量。
(七)对外交流与合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 10 学校与香港大华教育、英国桑德大学、澳大利亚开展国(境)外合作,培养“3+1”(3年国内高职+1年国外本科)和“3+1+1”(3年国内高职+1年国外本科+1年国外硕士)的护理专业国际人才培养。
继续推进NCTP新加坡定向就业项目,争取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走出去,开拓师生国际视野,拓展学生就业途径,走国际化护理教育路线。
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开展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和师资人才培养项目。

2.存在问题国际合作与交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尚未构建,交流合作机制也尚未成型,对外合作尚未达成预期效果。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协同创新、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基本原则。
通过“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学院改革创新,实施差异化战略促进学院特色办学,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社会美誉度。
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增强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为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惠州乃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技术支撑。

三、总体目标 坚持“立足广东,放眼全国,面向基层,依托医药行业,围绕健康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创新强校 11 工程的驱动力,以协同创新平台(中心)为创新强校工程的实践突破口,由此推进学院在办学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科研创新、人事制度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带动学院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在前期两届创新强校规划实施的成功基础上,经过2-3年建设,学院初步建成“一个体制、两大平台、三种模式”,实现“五大突破”。
即构建政、校、行、企协同的“四元”办学体制;打造“校院(企)合作,三环一体”的学生成长平台和“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教师成长平台;创新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业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办学体制和活理机制、校院(企)合作模式、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有新的突破。
建设期满后,学校办学方向明确,基本办学条件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管理基本规范,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逐步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将学院建成集教学、科研、医疗、培训、技术咨询、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医药卫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力争在省内同类同层次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类项目通过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协同育人平台)培育,不断探索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推进能统筹整合及发挥人才、专业、资源优势的学校与医院二级管理体制建设,构建全面提升学生工作水平的学生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有利于干事创业、激发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搭建开放、高效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搭建产教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探索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等;构建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四元”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医 12 疗卫生行业、医药企业、学校等协同主体的优势,明确合作领域,选择合作方式,制定合作方案,充分发挥各协同主体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最终建立起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和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年内,拟重点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类项目8项(其中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类6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类3项),预算支出金额240万元。
具体建设项目及资金预算,详见附件1:《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工程建设规划(2019-2021年)》。
(二)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类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发展、协同育人、精准育人、强化特色、合理定位、争创一流。
深化医教企协同多元育人体制机制,建立多元办学现代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卫生健康能力。
构建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多元办学现代治理体系,创新卫生职业院校基于医教协同的多元办学校院企合作模式,构建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的特色育人体系;形成对接卫生健康发展的专业群布局和建设范式;构建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创新“1+X”复合型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支撑卫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教学标准、质量标准;创建“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建立集卫生健康技术标准制定、产品研发、推广于一体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大健康产业的康养和急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支撑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对接国际标准制定高质量专业与课程标准,升级建设护理、健康管理专业,打造中国特色卫生职业教育品牌。
三年内,拟重点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类项目9项,预算 13 支出金额1350万元。
具体建设项目及资金预算,详见附件2:《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规划(2019-2021年)》。
(三)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以教学为中心,以强内涵为主线,以评建及诊改工作为抓手,突出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改革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为主要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寓教于产、寓学于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
大力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教育教学成果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项目、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中高职衔接和高本协同育人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分制管理改革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为载体。
加强课程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年内,拟重点建设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类项目9项(含85个子项),预算支出金额560万元。
具体建设项目及资金预算,详见附件3:《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
(四)基础能力提升类项目
1.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培育名师,打造团队,培养骨干”为重点,统筹布局,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服务水平。
实施学院“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一批学者型、专家型“名师”;实施中青年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助力中青年教师全面成长;实施教学管理队伍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教学管理 14 队伍整体水平;实施学生工作队伍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搭建学工队伍成长平台;实施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建设医学人文教学团队、中药学教学团队、中医康复教学团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护理英语教学团队,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六建设张钧伟针灸推拿技能工作室,探索专业工作室建设模式。
通过近两年的项目建设,到2021年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有所增加,达到260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增加5名,高级职称教师增加20名,教师生师比情况有所改善,接近16:1;“双师型”专业课专任教师占比达到75%;新招聘专业课教师中,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比例不低于85%;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科时占比不低于25%,参加省级以上教师培训和企业实践锻炼专任教师占比超过20%。
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人员等,优先保障口腔、临床、药学等三个国控重点专业和医疗器械、老年健康管理、老年服务管理等新申报专业。
基本建成一支立场坚定、师德高尚、规模适中、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专业能力较好、科研能力较强、社会服务意识较高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三年内,拟重点建设教师队伍类项目6项,预算支出金额340万元。
具体建设项目及资金预算,详见附件4:《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基础能力提升之教师队伍类项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

2.实践基地建设围绕大健康产业,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扩大“校中厂”、“厂中校”的专业覆盖面,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让每一个专业均建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生产(仿真)性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中心。
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推动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方案,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学质量。
15 三年内,拟重点建设实践基地类项目12项,预算支出金额911万元。
具体建设项目及资金预算,详见附件5:《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基础能力提升之实践基地类项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
(五)治理水平提升类项目提升治理水平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院要大力推行治理类项目精细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依法治教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治理工作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治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完善我院质量保障机制,加快学校章程建设,完善治理制度标准,强化治理制度标准落实,制定并实施学校管理队伍能力提升方案,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增强信息化管理素养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从而促使我院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学院平稳快速的发展。
三年内,拟重点建设治理水平提升类项目6项,预算支出金额160万元。
具体建设项目及资金预算,详见附件6:《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治理水平提升类项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
(六)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类项目
1.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以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突破口,明确重点研究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带动教育创新,以教育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到2021年,建成5个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校级重点科研实验室,力争建成1个以上市级重点科研实验室,力争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及市厅级科研项目20项以上,年到账纵向科研经费20万元以上、横向经费5万元以上。
16
2.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对标职教20条,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进一步完善学院集职业培训与鉴定、产学研与技术服务、对口支援与交流于一体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
充分发挥学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作用,利用学院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和师资优势,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行业共同制定专业技能标准,共同开发鉴定题库和认证系统。
规划期内,开发5个左右工种的培训项目,各类职业技能鉴定不少于3000人次。
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年培训量达到5000人以上。
以校内外技术专家为骨干,依托学院和附属医院的设备和技术等资源,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以重点建设专业群为基础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规划期内,完成技术服务项目10项以上,技术服务收入到账20万元以上,技术服务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1000万以上。
建设期内,拟重点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类项目两大项52子项,预算支出金额300万元。
具体建设项目及资金预算,详见附件7:《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9-2021年)》。
(七)对外交流与合作类项目充分发挥我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广东自贸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实施,全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在遵守国家相关对外交流政策的前提下,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创新交流合作机制, 17 拓宽教育区域交流合作渠道,创造有利于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环境;创设条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支持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出国研修访问;加强与境外合作学校的学生互派交流,逐步实现学分互认等深层次合作。
三年内,拟重点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类项目4项,预算支出金额75万元。
具体建设项目及资金预算,详见附件8:《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对外交流与合作建设规划(2019-2021年)》。

五、建设项目实施组织及进度安排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计划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2019年至2020年初,项目申报、论证、启动和建设阶段
1.认真梳理并完成学院“创新强校工程”(2016-2020)建设规划中2019年应完成的阶段性任务,做好两个规划的衔接与传承工作。

2.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全员参与“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

3.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编制建设方案。

4.制定项目的分阶段目标,负责项目的组织、建设、检查、监督。

5.成立项目工作团队,确定各部门负责人,划分部门目标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到人。

6.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基础上,编制项目建设任务书,组织项目具体实施。

7.启动实施2020年项目建设计划,按月落实计划任务,领导小组按月检查工作完成情况。
(二)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项目全面建设阶段和部分项目 18 中期验收阶段
1.创强办加强项目督办工作,按月向学校创强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 情况。

2.重点加强专业群及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全面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增强服务区域发展的能 力。

4.分类分项督查项目建设情况,按照项目建设阶段性目标自查整改, 接受教育厅年度检查。
(三)2021年10月-12月,项目完善、总结、验收阶段1.2021年10月-11月,对各建设项目进行检查评估,总结经验,查 漏补缺,进行整改。
2.2021年12月前,基本完成所有项目建设。
3.2021年12月,接受省教育厅项目验收。

六、预期效益分析 总体来讲,经过3年建设,学院在设施设备、校内外实训基地、专业、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将取得明显成效。
初步形成政、校、行、企“四元”合作办学的长效运行机制,新建2个以上省级品牌专业或高水平专业,建设2-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将显著增强。
(一)学院管治理水平将显著提高通过建立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解决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出现的权职不清、治理不畅、效能低下的问题,打造科学合理高效的管治理团队,学院管治理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
(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将明显提升 19 通过建设校院融合的新模式,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毕业证书与执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最终实现知识链、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四链融合”,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引育机制,学院将培养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科研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培养出一批在专业建设和改革方面的领军人才,成为省级或国家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培养出一批在课程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实践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专业骨干教师,成为专业教学的主体;培养出一批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实践、教育教学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青年教师,成为省级或国家级教坛新秀。
(四)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及科研实力显著提高学院将建成一批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和培训中心,广泛开展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与开发、医药卫生科技示范与推广等各类服务,将学院建成区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到2021年,学校年到账纵向科研经费20万元以上、横向经费5万元以上。
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及科研实力明显提高。
(五)学院创新能力、社会影响日益扩大通过建设,学院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教学资源将在更大区域内共享,社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教学标准、精品资源课程、特色教材等优质教学资源将通过共享平台供区域内职业院校及有关行业共享,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的人才培养将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行业企业对学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依存度逐步提高。
(六)学院办学活力将明显增强 20 学院的校企合作体制不断完善,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得到加强,形成政府推动、学校主导、行业企业参与的“四元”办学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学院办学活力日趋增强。

七、保障措施 2019-2021年学院主要工作大部分已列入学院创新强校工程规划,规划实施的成效直接决定着学院各等方面建设水平,需要加强项目建设的检查与考核,保障规划如期实施。
(一)管理机制为加强和规范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根据需要学校将陆续修订《创新强校工程规划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创新强校工程规划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创新强校工程规划项目建设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项目实施、考核、监督相关制度。
学院还将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严格按制度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检查;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工作负责、成绩突出的项目负责人和参加人员予以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员,予以问责和相应处分,从制度上保证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建立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绩效考核评价融入学校整体绩效考核体系。
按照分类评价的原则,细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分年度进行考核评价,年初下达指标,年终给予考核,在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方面全程跟踪考核评价,与相关人员任期内的聘任、奖惩、评先评优等挂钩,以确保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创强办对创强项目实行挂图推进,对进度缓慢的项目及部门及时预警。
(二)管理队伍 21 学校成立“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及资源统筹等工作,下设10个工作组,实行工作组负责制,落实开展相关子规划编制、项目遴选和资源配置与条件保障、项目实施等工作。

1.“创新强校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徐蓉执行组长:肖剑副组长:黄育强、庄序、叶汝裕、张彬祥、桂勤、李良、王立明、 谭术柏、黄江波成员:系部处室党政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创新强校”办公室。
“创新强校”办公室设在科研 处,办公室主任由主管科研院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党办、院办、教务处、科研处负责人担任。

2.“创新强校工程”工作组
(1)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工作组
(2)治理水平提升工作组
(3)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组
(4)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工作组
(5)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组
(6)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组
(7)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组
(8)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组
(9)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组(10)建设资金管理工作组(三)环境条件一是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22 尤其是2019年职教20条的颁布,为学校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医疗卫生事业和大健康相关产业空前发展,“新医改”全面推进,卫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空间巨大;三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医药卫生大专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增大,亟需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药卫生高技能人才,缓解日益凸显的医药卫生人才供给与医药卫生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
四是惠州市中医药强市、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尤其是第三届中医药大会在惠州召开,惠州市将中医药等大健康产业做为支柱性产业,需要人才与技术支撑。
(四)资金筹措实施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经费保障是关键。
本规划预算资金共计4139万元,学院将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资金支持到位,积极争取中央、省及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在保证日常经费基础上,加大学院自有资金对“创新强校工程”经费的投入力度,学院将本规划项目年度资金安排计划为依据之
一,在制订2020-2021年两年的学院年度支出预算时,将本规划所列支出列入当年学院支出预算,由分管财务院领导和计财处处长负责落实,确保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3
八、附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年)项目规划表学校名称:(盖章)规划类别:A类规划□B类规划□C类规划√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起止时间 总计 ∕
一、体制机制改革与 协同创新类项目合 ∕ 计 主要建设内容∕∕ 预期建设成效∕∕ 建设资金安排表(万元)201920202021备注 小计年年年 413924420501845 2402014080 构建学校与附属医 把握医院发展方向和定位,充分发挥学校统筹功能,提升医院公共医 赋予医院在人、财、物方面更多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医院服务教学 1-1院二级管理体制机2019.12—2021.12 15555徐蓉 相对独立的管理权,构建学校与和科研的能力,将医院打造成惠州市制 附属医院二级管理体制机制。
东部片区核心综合性三级医院。
24 构建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发展潜力”为核心的内部质量保等五个层面的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 1-2建设 2019.12—2021.12证体系;建设以大数据分析为基我质量保证机制,形成全要素网络化8006020肖剑 础的智能平台;打造具有我院特的“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 色的现代质量文化。
保证体系。
定岗定责量化各项工作,强化绩 通过绩效制度改革,激励干部队伍和 效管理;取消各类津贴,统一设 教职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形成敢 绩效管理考核体系 置绩效考核奖金;设置行政职务 1-
3 2019.12—2021.12 改革、勇担当、善作为的良好局面,
10055徐蓉 改革 岗位补贴,实行部门负责人绩效 引导广大优秀教职工施展才华,促进 分配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的考核 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激励机制,制定具体的激励办法。
成立二级学院,完善二级学院部 校院两级的关系由简单的行政隶属 重塑学校与二级学 门和岗位设置及职责,加强管理 庄序 1-
4 2019.12—2021.12 关系变为对组织目标高度认同的紧
15555 院管理体制机制 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校院两级 张钊琳 密型战略同盟关系,激发办学活力。
管理体制机制。
1-5职教集团组建和内2019.12—2021.12探索与政府、职业院校、医院和为区域基层医药卫生机构培养优秀3002010肖剑 25 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企业、行业协会等组建“惠州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构建其内部 人才,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内部管理和运行体 张钊琳 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
制机制。
完善健康管理实训中心。
校企合建成健康管理实训室,满足教学要 作开发健康管理教材。
成立健康求;制定行业标准5-10条,发表论 健康管理校企合作 管理科普宣教团队。
与相关企业、文4篇,著作2部。
校企合编教材
2 1-
6 2019.12—2021.12 3001515赖科林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医院联合,开展慢病管理、儿童部;健康科普宣教队每年深入社区开 健康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制展活动30次以上;扶持1-2家学生 定相应行业标准。
健康管理创业公司。
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共建共赢通过深度院校合作,提升护理专业学 护理专业协同育人中心;开展联生临床应用性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 护理专业应用创新 合办学(1.5+1.5模式)新模式;量;打造国内院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 共同研发护理专业课程、编写及习培训班课程,提高学校与医院知名 1-7型人才培养模式探2019.12—2021.12 2001010黄淑萍 究与实践 出版实用型教材,对外开展学术度。
共同研发护理专业课程1门,编 交流会议及举办学习培训班提升写及出版实用型教材1本,上线
1 业务;共同开展临床带教老师培门院校共同开发的临床护理专业慕 训,提升临床带教能力。
26 课课程。
协同创新中心挂牌。
在学院教工开发药膳并制定规范化制作工艺流 客家地区药膳研发 饭堂设立60㎡以上药膳研发中1-8协同创新中心建设2019.12—2021.12 程,.逐步形成代表性拳头产品3-540102010祁银德 心1间,开发系列药膳品种,面个,朝着打造“惠州第一汤”“惠州 向师生营业。
第一煲”等品牌方向努力。

二、高水平高职院校 和专业群建设类项 ∕ ∕ ∕ 135050650650 目合计 “双高计划”建设2-
1 工程 2019-2021 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重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点建设护理、药学、医技、健康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管理、临床医学等五大专业群);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学院成2000100100肖剑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量。
形成一批有效支撑学院高质量发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展的政策、制度、标准。
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
27 药学高水平专业群2-
2 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资源、 建成省内一流水平的专业群;新增 教材教法、教师团队、实践教学 2019.9-2021.12 2~3个省级师资;建设2门以上省3000150150祁银德 基地、技术平台、社会服务、交 级精品课及1项省级教学资源库等。
流与合作、保障机制。
创新1+X育训结合的复合型技术 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
护理高水平专业群2-
3 建设 教”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共享专业群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人才培养 2019.9-2021.12 3000150150潘长玲 课程教学资源。
强化师资队伍建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效应彰显。
设;共享实践教学基地的护理专 业群。
口腔医学技术高水2-
4 平专业群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资源、 建成省内一流水平的专业群;新增 教材教法、教师团队、实践教学 2019.9-2021.12 2~3个省级师资;建设2门以上省3000150150廖奔兵 基地、技术平台、社会服务、交 级精品课及1项省级教学资源库等。
流与合作、保障机制。
护理高水平专业建2-
5 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建成五门省级精品核心课程;建成省 2019.9-2021.12 50102020黄淑萍 设(参照省二类品牌 建设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级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基础护理虚 28 建设) 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拟仿真实训平台;护士资格考试学习 同时又能进行课程制作管理等,管理系统。
打造省级护理品牌专业。
实现护理系师生的网络教学资源组织老师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 的建设管理共享与应用,整体提并获奖。
升教学质量。
开发出以流程化、模块化为特色 的校本教材;在校企合作深度拓 助产高水平专业建 展的基础上建成一个助产医学技围绕“校企合作、学校医院合作,县 2-6设(参照省二类品牌2019.9-2021.12术科研中心;一个大学生创业基镇梯队培训”建设成集教学、科研、50102020高丽玲 建设) 地;一个助产临床培训中心;打临床为一体的特色专业 造一个既教学科研又辅助生产的 校园数字化运作团队 开发出以流程化、模块化为特色 医学检验技术高水 的校本教材;在校企合作深度拓围绕“校企合作、学校医院合作,县 2-7平专业建设(参照省2019.9-2021.12展的基础上建成一个医学检验技镇梯队培训”建设成集教学、科研、50102020欧阳惠君 二类品牌建设) 术技术科研中心;一个大学生创临床为一体的特色专业 业基地;一个医学检验技术临床 29 培训中心;打造一个既教学科研 又辅助生产的校园数字化运作团 队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 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教改项目 中药高水平专业建 师发展,打造省级教学团队;加 立项;省级或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 2-8
设(参照省二类品牌2019.9-2021.12强专业文化建设,突出特色;完 50102020麦艳珍 赛获奖;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奖项; 建设) 善教学条件;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建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加强交流与合作。
尝试设计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 2-
9 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增专业建设 新专业,并配套相应的教学管理 成功申报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 机制;开发出对应的特色的专业 专业5个:针灸推拿、口腔医学、临 2019.9-2021.12教材;充分论证并准备后启动新 50102020陈文 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中草药栽培 专业申报;申报成功后新专业试 技术等。
行招生,并密切观察引导毕业生 就业,改进教学质量。

三、教育教学改革类 ∕ ∕ ∕ 560
7279274 30 项目合计 产业学院和专本对3-1接协同育人模式探 索与实践 多功能标准化无纸3-
2 化考场建设 基层卫生人才学历3-3提升计划培养体系 研究 以护理和口腔医学技术等专业为 建立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的产业学 试点,探索中高职五年贯通的业 院和“3+2”专本对接的协同育人模 学院的培养模式;以药学等专业 2017.3-2020.12 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200 为试点,探索“3+2”专本对接的 建立一套完备有效的管理体制、运行 应用型本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 机制和质保体系。
式。
扩大资源共享范围,提高设备利用 率,通过整合各系部已建成的计算机 计算机购置及设施配套;计算机
辅助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完善配 2019.9-2021.12 1000 等设备维修保养;考场辅助系统。
套设施设备,建设一批既能满足原专 业实验实训功能,又可用于各级各类 考试的多功能无纸化考场。
从需求、供给和体制等方面深入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2019.9-2021.12调研,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体系,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205 养的整体架构,并通过深层次分课程学习与评价模式改革;构建新型 1010桂勤5050黄东锐105林麟孙 31 析,探索既能适应广东高职扩招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兼职师资队伍建 新形势,满足基层医疗单位学历设;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
提升需求,又能为医学事业发展 提供活力的卫生职业教育管理模 式、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 适宜教学方式,确保在“扩招” 的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不缩 水”。
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 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方面取得重点突 卫生高职教学内容 扩展卫生高职的教学内容和层 破,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示范、 3-4
更新与教学方法改2019.9-2021.12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专 10244谭初花 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和深 革研究 业教学质量。
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教学质量 和人才培养水平。
调查研究广东省医学专业人才需 制(修)订专业教学标准
21个、课 3-5专业教学标准研制2017.3-2020.12求状况及用人单位对医学相关专 10055吴萍 程标准200余门、实训标准15项。
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制(修) 32 现代学徒制试点研3-
6 究与实践 教学改革与教学质3-
7 量提升工程 3-8教学成果奖培育工 订学院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 准、实训标准。
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 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 康复治疗技术、护理、助产、医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逐2017.3-2020.12疗设为应用技术、药学、中药等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100 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 具有中国特色和医学相关类专业特 色的现代学徒制。
开展专业建设(专业认证、专业 对3个专业实施专业认证;建设精品 诊改)、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 开放课程12门、特色教材6本;组 程)、教材建设(特色校本教材)、 2019.11-2021.12 建教学团队10个;开展教学研究与1800 教学研究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项目62项;建设教学资源库
6 改革、“三教”改革、“1+X证 个。
书”制度试点)等。
2017.3-2020.12健全我院校教师培养机制;开办完善我院校教师培养及激励机制,进100 55谢启智 9090陈文55陈文 33 程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3-9工程
四、基础能力提升类 2019.9-2021.12∕ 讲座,使教职工充分认识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流程和意义;建立激励机制,将获奖奖项及等级作为重要考量指标,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建设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等优质数字化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教材或讲义,建设一批国家规划教材、精品教材。
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建立可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的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
∕ 34 一步推动我院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提升,鼓励更多青年教师和教学团队积极参与申报教学成果奖。
建成精品开放课程2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建设24门校级优质课程;整合人文素养、基础医学、专业综合等课程6门;出版15门校企合编高职课程教材,推送出一批省 2000部级教材;建设12个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及课程标准库、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课件库、文献库、网络课程库、专业合作企业库、专业文献库等。
∕ 125170 100100林麟孙627554 项目合计
1.教师队伍建设合计 学院“名师”梯队4-
1 建设工程 中青年教师队伍能4-
2 力提升工程 4-3教学管理队伍能力 ∕ ∕ ∕ 34030159151 按照“学院优秀教师-市级优秀培育出4-5名学院优秀教师培养对 教师-市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象、3-4名市级优秀教师培养对象、 师”的岗位成才思路,分四个梯2-3名市级教学名师、培养1-2名省 2019.12-2021.12 100105040桂勤 队实施“学院名师梯队”建设工级教学名师(领军人才);荣获9-12 程,三年内培养出一批“学者项市级荣誉、荣获3-4项省级或以上 型”、“专家型”“名师”队伍。
荣誉、1-2个名师工作室。
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做 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40人次, 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布 选派国内访问学者5-10人,选派省 局;优化实施路径,健全教师培 2019.12-2021.12 市骨干教师培训40-80人次,组织师50102020张彬祥 训体制机制;突出培养重点,建 德师风培训150人次,组织校内培训 立青年教师培养的制度机制,帮 5-10次。
助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2019.12-2021.12组织开展教学管理“大梳理大诊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观察能力、计划30101010陈文 35 提升工程 改、大学习大培训、大评比大提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协调能 升”系列行动,全面提升教学管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理队伍整体水平。
等八种能力。
搭建学生工作队伍学习培训平 成立“天使”论坛,每月开展一场辅 台,搭建学生工作队伍实践锻炼 导员沙龙;每两个月邀请专家教授为 王璐 学生工作队伍能力 和业务研讨平台,搭建学生工作 4-
4 2019.12-2021.12 学生队伍成员进行理论或实践能力
3001515王洁 提升工程 队伍科研助推平台,搭建学生工 培训;成立5个学生工作研究工作 何晓平 作队伍事业发展平台。
室。
4-5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张钧伟针灸推拿技4-
6 能工作室 建设医学人文教学团队、中药学建成师德水平较高、教学能力突出、 教学团队、中医康复教学团队、科研成果丰硕、专业能力优秀、社会 2019.09-2021.09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护服务专业教学团队;1-2个教学团1200 理英语教学团队等教学团队。
(5队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发表干高质量 个子项目) 论文。
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建设一个60平米左右的针灸推拿技100 2019.12-2021.12院为依托,为区域群众提供中医能工作室;为我院师生及周边群众中 5961张彬祥55张钧伟 36
2.实践基地建设合计 基于职业院校毕业4-7生职场通识能力提 升实训中心建设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4-
8 理论课校内外实践 针灸推拿及其他中医适宜技术普医针灸推拿的临床医疗服务;整理我及应用,提高我院在社会影响力,院中医教师教学及临证经验资料;加同时也为我院中医针推专业老师强与专业的对外交流。
和学生提供一个临床实践的平台。
∕ ∕ ∕ 91140468403 省内一流高职院校就业实训中心
建设校内外就业实训中心,开发处;研发并上线一门就业实训慕课课 一套就业实训课程,研发具有知程;研发一套学校具有知识产权的职2019.12-2021.12识产权的职业体验仿真虚拟设业体验仿真虚拟设备;打造惠州市示5554010曹伟桃 备,建设惠州市就业培训基地,范就业培训基地,承办市级以上就业 承办市级以上就业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年平均培训人次 500-1000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2间。
让思政“小课堂”连接社会”大课 2019.12-2021.12 4002020邓裕芬 廓道文化。
党史国史展厅1间。
堂”。
加强思想教育和爱国爱党教 37 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育。
倡导积极向上文明的氛围,树立 专业实习实训“双基地”6个。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开发实践教学校本教材。
改建7间现代信息化解剖实验 建成7间智慧云实验室,引入虚拟数 人体解剖学智慧云 室。
打造智慧云解剖实验室,构 4-9教学实验室 2019.12-2021.12建数字化解剖教学的移动端软 字人解剖教学平台,构建数字化解剖7004030张文影 教学的移动端软件,极大提高教学效 件,编辑新的实验教材,改变传 果和教学质量。
统无趣的实教学模式。
将现代化的数字科技手段、3D数字 人系统与传统的标本展示有机结合, 人体9大系统交互平台,人体奥 以超媒体互动技术整合人体标本,涵 妙交互展示系统建设,急救康复 盖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病 4-10人体生命科普基地2019.12-2021.12综合实训系统,人体生理实验系 7503540赖赞区 理学软件等学习资源打造虚实结合 统,场馆导览系统。
智能场馆管 的交互学习平台,根据现阶段医学教 理系统 育改革的需求,能够满足医学科普的 需求。
38 在现有一体化机能实验室的基础 上,继续建设升级生理药理实验
提升教学效果,满足生理学药理学多 标准化、一体化基础 室(信息化集成化一体机),实验班同时开展实验的需求。
建成具有实 4-11医学实验教学平台2019.12-2021.12 8004040安琳 室大屏辅助教学系统,充实虚拟用性、共享性、先进性和拓展性的实 的建设与完善 仿真实验中心的实验内容,虚实验平台。
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结合型人体生理实验系统。
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社会福利院 深度院校合作,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 共建共赢老年服务与管理校外实 专业学生临床应用性思维,提升人才 践教学基地;开展联合办学 培养质量;打造国内院校养老护理资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 (1+1+1
模式)老年服务与管理 格证书培训班课程,年平均培训人次 4-12业校外实践教学基2019.12-2021.12人才新模式;共同开发老年服务 10055张伟强 500人,上线1门院校共同开发的老 地 与管理专业课程研发,并对外开 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慕课课程;深度院 展养老护理资格培训班培训业 校合作,订单式培养,提升学生就业 务;共同开展临床师带教培训, 竞争力。
提升临床带教能力。
基于
OSCE提高高职 研发项目课程②收集编写标准化构建项目课程。
OSCE考核方案研发, 4-13 2020.01-2021.12 70103030 护生临床能力的应 病例。
选择及培训标准化病人多站点设置,实训室改建符合OSCE 39 付芳 用研究 综合模拟病房实训4-14中心建设 4-15 高校孵化园建设与运营管理 4-16 雅姬乐高科技美肤协同创新中心 (standardizedpatient,SP)。
要求。
考生、考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
调研、确定实施方案;完善综合 模拟病房实训中心——建设理实进一步完善建设3间情景模拟病房, 2019.9-2021.12 7553040邓新但 一体化情景模拟病房;软件建设,满足教学需求;发表论文1~2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成孵化基地,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氛 建设孵化器,包括基础工程、基 围浓厚、成果显著,专业教育与创新 2019.1-2021.12础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培 50201515曹辉 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学生创新精神、 训服务平台 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医学美容 技术专业人才,建立“高科技美 建立人才培养共建机制,探索高职医 肤协同创新中心”,推行“基地 2019.6-2021.6 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
6033梁菁 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 养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
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的校企一体化运行模 40 式。
建立仿医院康复中心治疗区的校 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 内实训基地,引进先进的康复治 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康复治疗技术专 疗器械。
建立“双师制、双师型” 康复治疗实训基地 业实训基地,以适应康复治疗技术专 4-17 2019.11-2021.11
队伍,建立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育 8004040谢碧娟 建设 业实训教学的需要,提升学校康复治 人平台,建立实训基地开放共享 疗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水平,促进产学 机制建立世济堂脊柱健康产业学 研的有机结合。
院 建成总面积600㎡以上的中医药 4-18 中医药科普基地建设项目 博物馆;创新性打造医药卫生院 祁银德 校独特的校园环境文化(包括两惠州市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建成。
校 2020.01-2022.12 3000170130钟斌 大历史遗迹再造项目,三大文化园中医药特色形成。
长廊,四个主题公园,一个百草 校园)。

五、治理水平提升类 ∕ ∕ 项目合计 ∕ 16057976 41 重构组织治理体系,对现有组织 架构进行重构,加强党对学校工建设基层党组织工作平台;加强基层 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理顺学校党建建设;提升各级党组织主动治理 徐蓉 学校组织治理体系 党委的领导体制机制。
强化高校能力,改变治理方式,提高治理实效; 5-
1 2019.12-2021.12 5032肖光华 重构 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校提升基层党建干部业务素质;完善组 内各组织的治理能动性,提升各织治理机制;改进基层党组织评价模 组织的治理能力。
式。
通过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变被动管理 定岗定责,成立专项工作组,重 为主动治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 新核定各部门职责和人员职责; 学校制度治理机制 质量,编印《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汇 5-
2 2019.12-2021.12
通过“废改立”等方式,检查和 102 建设 编》、《学校制度汇编》、《工作与 完善现有制度体系,重新编印学 服务流程汇编》、《学生管理流程汇 校制度汇编。
编》等。
基于网络数据分析 建立“校园行为轨迹数据库”及
建立数据采集网络,实现治理数据可 5-3的校园治理体系建2019.12-2021.12配套资源池,包括计算资源及存视化、智能化。
以工作流为抓手,推1000 设 储资源。
开发开放各类业务平台进学校管理流程科学再造提升管理 42 肖剑35庄序 张钊琳 5050张志山 数据接口,共享工作、学习、消与服务水平,推进学校管理的高效、 费、生活等数据。
优化管理流程,规范、科学。
挖掘教育数据在教学管 提高治理效率。
对现有校园资源理、教学、学习中的实际价值,能够 计划系统(CRP)进行升级与二次根据学校教学质量、学生日常行为、 开发。
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校学生心理辅导等来进行教育大数据 园行为分析预警管理平台。
处理与分析,辅助学校管理的宏观决 策,辅助教学生产安全管控。
构建适合新时代大学治理“三风” 以优良党风建设促学院三风建 治理体系,实现全面推进学校健康和 设,以党建为抓手,促进校风、 谐发展。
一是构建以引导和倡导为主 教风、学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 的学风治理体系,激发学生内在自 “三风”治理体系 学风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建立 黄育强 5-
4 2019.12-2021.12 觉。
二是构建规范的教学行为治理体
5032 建设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 周琳 系,进一步树牢教书育人的理念。

环境。
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教风, 是重构校风建设内涵,形成良好校风 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 带动教风、学风的联动机制。
质,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
5-5
高职教学治理体系2019.12-2021.12全面推进“三个一”行动,完善 43 通过全面推进“三个一”行动,完 203107桂勤 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文化5-6育人的内涵及载体 实施 “三大平台”建设;积极完善系善“三大平台”建设,发挥引领和示 统考评机制,全力打造教风学风范作用;大力营造高职教学浓厚氛 建设“三套系统”;建立高职教围。
学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完 整体系,完善引导教师定向发展、 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全 部课程分级滚动建设的三大平台 11个子平台,正向激励为主的系 统考评机制7套,以及主动营造 高职教学氛围的4种形式。
2019.12-2021.12 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协同育人理论研究,强化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搭建促进“政、校、医”与“产、学、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平台;构建校园文化带,传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强 引导学生树立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正确态度,启发学生对祖国医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进而提升高校学习医学的思想境界。
化专业思想教育,宣扬践行社会 44 王立明2001010 肖光华 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社会服务能力提 ∕ ∕ 升类项目合计 ∕ 30040140120 服务能力提升工程6-
1 建设 科研能力培育工程6-
2 建设 规划期内,开发5个左右工种的培训 以重点建设专业群为基础组建技 项目,各类职业技能鉴定不少于 术服务团队,为行业企业提供技 3000人次。
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 术开发、新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年培训量达到5000人以上。
规划期 2019.12-2021.12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 100204040桂勤 内,完成技术服务项目10项以上, 作,与行业共同制定专业技能标 技术服务收入到账20万元以上,技 准,共同开发鉴定题库和认证系 术服务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1000万 统。
以上。
资助与培育科研和产学研合作项规划期内,建成5个以上有一定影响 目(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力的高水平校级重点科研实验室,力 2019.12-2021.12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应用型争建成1个以上市级重点科研实验2002010080毛一中 科技研发项目等);组织申报市室,力争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级以上重点科研实验室(从校级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项 45 重点科研实验室中筛选);搭建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及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应用开发、推市厅级科研项目20项以上,年到账 广服务平台。
纵向科研经费20万以上、横向经费 到帐5万以上。

七、对外交流与合作 ∕ ∕ 类项目合计 ∕ 75172731 与澳洲西南城市TAFE学院合作 申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养老护整合澳大利亚职教教师资格证书和 理方向);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参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研发并 中外合作办学养老7-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的创新与实践 2019.122021.12 加培训,养老护理培训能力提升;上线1门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慕课课引入澳洲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培程;打造国内高端养老护理培训课2511014张伟强训课程,并对外开展澳洲养老护程,年平均培训人次200人;培养国 理职业资格证培训业务;为澳洲际化人才,提升学校对外合作办学竞 输送养老护理人才,拓宽学生就争力。
业面。
7-2新加坡护理定向就2019.12-2021.12与广州统山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有效拓宽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15555王小丽 46 业培训项目 7-3“华英”班项目 中德康养产业人才7-
4 培养项目
八、自选项目合计8-1智慧校园建设 2019.122021.12 2019.122021.12 ∕ 司合作开展新加坡护理定向就业道扩展教师和学生国际护理视野。
培训,选派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 参加培训与交流。
与英国桑德兰大学深化推进护理顺应大湾区发展规划、推进国际合作 专业3+1(专升本)和护理专业深入推进学院办学国际化、提高学院30101010潘长玲 3+1+1(护理专业专升硕)合作项办学竞争力。
目。
与中检集团CCIC德国公司合作, 在我校选拔一批优秀的专科护理 为中德两国储备一批具备“德国工 /护士专业毕业生前往德国培训、 业基因”、拥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 就业。
学生进行德语基础学习后, 5
122桂勤 的国际化高级专业管理人才,促进学 在德国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实习 生高质量就业。
护士工作,并可申请本专业的本 科硕士深造。
∕ ∕ 2033510860 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在现有安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从模拟信号升100303040张玲玲 47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8-2文化育人质量提升 体系构建 智慧化财务信息系8-
3 统建设 防和消防系统的基础上升级改级为数字信号,为后期智能化接入做 造,完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和消准备;改造消防报警系统,实现智能 防报警系统的智能化 化联动。
规划创建升级6大校园文化品牌 打造6个校园文化品牌项目,1个惠 项目。
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卫东坡大讲堂,3个文化长廊,6个 2019.12-2021.6选修课,打造惠卫东坡大讲堂; 5052520卢挺 党团学活动阵地,全面提升校园文化 规范校园文化标识,打造各类文 育人质量。
化长廊、党团学生活动阵地。
预算指标管理、预算申请网上审提升学校财务智慧信息化能力,满足 批以及预算指标执行和分析等。
教职工对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简化 202.1-2021.06 530530司徒文丹 支持手机APP对业务单据进行审报账手续和流程的需求,提高服务效 核或审批、主动查询待办业务等。
率和服务质量。
48
九、附件附件1: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体制机制改革与协 同创新工程建设规划(2019-2021年)附件2: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高水平高职院校和 专业群建设规划(2019-2021年)附件3: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类项 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附件4: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基础能力提升之教 师队伍类项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附件5: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基础能力提升之实 践基地类项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附件6: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治理水平提升类项 目建设规划(2019-2021年)附件7: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工程建设规划(2019-2021年)附件8: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对外交流与合作建 设规划(2019-2021年) 49 附件1: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 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工程建设规划(2019-2021年)
一、必要性分析(一)现况和优势近年来,我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办学,与政府、行业、企业、医院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拓展和加深,以此形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驱动力。
在与政府合作方面,我校与省红十字会、惠州市卫生健康局、食品药品监督局、长者服务局等部门合作,争取政府在政策和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取得良好的成效。
如市卫生健康局动员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积极支持我校实习教学工作,有力保证了学生实习岗位的落实,提高了实习效果;委托我校举办全科医学、老年护理、育婴员等培训班,既发挥了我校师资、场地等资源优势,又拓展了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在与行业合作方面,学校积极与惠州市护理学会、惠州市药学会等行业组织密切联系,借助行业平台,拓展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与企业合作方面,体现出如下两个特点:一是专业建设与培养方式与市场有效对接。
近年来,学校与广州科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惠州百姓大药房、惠州市鲲鹏义齿有限公司、雷视先科眼镜有限公司、世济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易乐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香港雅姬乐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优质资源与其他专业共享,全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是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逐渐成熟。
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招生、就业、培训良性循环,学校对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实施目标管理,及时出台了《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校企(院)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大力支持各教学单位与合作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
通过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人才 50 共育、专业共建、师资共享、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之路。
我校与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倡导的广东省卫生高职联盟已正式成立,学校拟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与急救培训基地也在积极筹备中。
医学技术系携手广州科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模拟临床检验中心”、携手鲲鹏义齿有限公司共建“鲲鹏精密义齿协同创新中心”、携手雷诺眼镜共建“雷诺视光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护理系携手广东省惠州市华健养护院共共探“医养融合”新模式、携手广东省易乐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立德健康管理研究院”,药学系与地方连锁药业巨擘惠州百姓大药房“联姻”共育“百姓人”,均取得显著成效。
(二)存在问题如何突破校企合作困境,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难题。
在协同机制创新改革实践中,由于观念、制度及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各参与主体在价值取向和管理机制上较难协调,客观上造成协同创新的困难。
在实践中体制机制有效调节的缺乏,更使协同创新各方动力不足、活力不强。
我校在协同机制创新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缺乏协同创新认识高度;协同创新实践深度不够。

二、建设目标构建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四元”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医疗卫生行业、医药企业、学校等协同主体的优势,明确合作领域,选择合作方式,制定合作方案,充分发挥各协同主体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通过建构6项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和3个协同创新中心,完善运行机制,最终建立起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和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的长效机制,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三、建设任务(一)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类主要项目 51
1.构建学校与附属医院二级管理体制机制经惠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将惠城区水口人民医院划拨给我校,作为直属附属医院,是我校临床教学的重要基地,承担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
我校将构建学校与附属医院二级管理体制机制,在把握医院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的前提下,充分赋予医院在人、财、物方面更多相对独立的管理权,发挥学校统筹、协调和管理的功能,提升医院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医院服务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将医院打造成惠州市东部片区核心综合性三级医院。

2.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围绕学校“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计划建设“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拟从五个层面(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按照五个系统(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依据平台数据(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建设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逐步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智能校园,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

3.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改革针对学校现有绩效工资制度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更好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本项目拟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业绩贡献为基础,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绩效工作制度,推动绩效工资改革,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多酬。
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定岗定责量化各项工作,强化绩效管理;二是取消各类津贴,统一设置绩效考核奖金;三是设置行政职务岗位补贴,实行部门负责人绩效分配制度;四是实行分级分类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具体的激励办法。
通过绩效制度改革,激励干部队伍和教职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形 52 成敢改革、勇担当、善作为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能干的人伤心、不让小人得势,引导广大优秀教职工施展才华,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4.重塑学校与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我校实行校系二级管理,目前内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校系两级管理权责划分不够合理。
系一级被赋予的事权与所掌握的财权、人事权不匹配,办学重心偏向学校层级,系没有真正成为办学实体,直接影响了系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目标与任务导向问题。
校部机关、系与系领导个人的聘期目标任务都不够清晰具体,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主要建设工作任务责任主体不明确,影响了学校办学绩效的提高。
三是内部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就是:该放的没有放下去,该管的没有管好;校系两级没有形成合力,办学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将启动成立二级学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构建学校与二级学院管理体制。
“放管服”相结合,以“放”为主、“管服”跟进,结合事权下放财权、人事权,带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化等大学主要工作的系统改革。
通过完善二级学院部门和岗位设置及职责,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同时建立起“权责清晰、目标明确、制度规范、考核标准完善、激励体系健全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逐步使校院两级的关系由简单的行政隶属关系变为对组织目标高度认同的紧密型战略同盟关系,学校办学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促进学校科学健康发展。

5.职教集团组建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部署,提出了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为此,我校将探索组建“惠 53 州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以校际合作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接医药卫生等大健康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医院和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各自的优势,在专业布局、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师资建设、健康扶贫、健康教育等方面实现职教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逐步实现“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有机衔接。
职教集团将立足于为区域基层医药卫生机构培养优秀人才,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努力探索集团化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构建内部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全面助推健康惠州建设。
(二)协同创新中心(协同育人平台)培育类主要项目
1.健康管理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本项目拟紧密对接健康管理行业,整合校内健康管理实训中心、立德健康管理研究院、大学生健康管理创业团队、健康管理科普宣教服务队等人、财、物资源,与合作企业建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协同创新平台。
一是完善健康管理实训中心,在第一期投入的慢病管理设备基础上,增加运动管理相应设备,建成及风险筛查、慢病管理、体重管理、脊柱管理、运动管理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实训室,满足教学要求;二是校企合作开发健康管理教材;三是依托学校硬件设备和企业技术支持,支持学生成立1-2健康管理公司,为惠州健康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四是成立健康管理科普宣教团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健康科普宣讲,服务社会;五是依托立德健康管理研究院,与相关企业、医院联合,开展慢病管理、儿童健康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制定相应行业标准,并以论文、著作的形式发表研究成果。

2.护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本项目拟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以学生受益、学校发展为根 54 本出发点,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共建护理专业协同育人中心。
依托该中心,一是开展“1.5+1.5”院—校联合办学新模式。
该模式基于深度院校合作,有利于提升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应用性思维,并填补我校护理专业院校合作办学空白,实现培养方式新突破。
二是共建师资。
院、校共同开展临床带教老师培训,提升临床带教能力;与此同时,与临床老师共同研发护理专业课程、编写及出版实用型教材,上线1门院校共同开发的临床护理专业慕课课程;三是共同打造国内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学习培训班课程,对外开展学术交流会议及培训业务,提高学校与医院知名度。
本项目通过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共同商讨签署办学协议,并挂牌“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医院”,我院每年将选派护理专业学生约90人进行联合办学新模式学习;全面推进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将突破制约学校办学水平的瓶颈,切实促进学校与医院的深度融合与互补共赢,提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客家地区药膳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为挖掘客家地区民间宝贵的药膳资源,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药学系拟与本地知名医疗机构和餐饮企业合作,成立药膳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一是协同创新中心挂牌。
在学校教工饭堂设立60㎡以上药膳研发中心1间,作为工作室兼作业间。
二是与省、市知名药膳专家合作,从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古籍或民间经验中遴选药膳配方并加以分析和研究,开发汤、煲、菜(包括荤和素)、粥、粄、酒、茶(四季养生茶和凉茶)等各2-3种,每种药膳均配有中医药理论分析、康养功能、适合人群建议等文字材料,并制定规范化制作工艺流程。
三是在研究基础上,开发系列药膳品种,逐步形成代表性拳头产品3-5个,朝着打造“惠州第一汤”“惠州第一煲”等品牌方向努力。
;四是面向师生营业,能实现收支相平,争取略有盈余。

四、政策措施以项目为载体,科学构建长效机制体制为“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 55 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核心的体制机制包括:“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专业建设协调机制、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合作机制、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机制、双向兼职互认互聘的师资聘任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协同创新中心合作运行机制、培训认证服务机制、成果共享合作共赢的激励机制、管理风险和社会责任共担的约束机制、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运行机制、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

五、资助项目及资金概算2019年至2021年拟专项资助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类项目共9项(其中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类6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类3项),项目及资金预算详见附表(表1-1)。
表1-1资助项目及资金概算 支出金 年度资金安排(万元) 分类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额(万 201920202021备注 元) 构建学校与附属医院二级
1 徐蓉 15
5 5
5 管理体制机制 协同机制2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肖剑 80
0 60 20 创新改革3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改革徐蓉10
5 5 研究与实 重塑学校与二级学院管理庄序 践类 4体制机制 15
5 5
5 张钊琳 职教集团组建和内部管理肖剑
5 30 体制机制建设 张钊琳
0 20 10 56 支出金 年度资金安排(万元) 分类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额(万 201920202021备注 元) 健康管理校企合作协同创 协同创新
1 赖科林 30 新平台 中心(协 护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 同育人平
2 黄淑萍 20 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台)培育 客家地区药膳研发协同创 类
3 祁银德 40 新中心
0 15 15
0 10 10 10 20 10 合计
8 240 20 140
80
六、实施周期与步骤 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年。
规划周期为3年(2019-2021年),分
个阶段: (1)2019年-2020年3月,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组织机构,组织项 目申报、遴选,组织本规划内的各立项项目的开题,为各项目办理经费卡, 启动项目实施。
(2)2020年4月-2020年6月,项目实施阶段。
分年度、分步骤实 施,并对建设成效进行定期考核。
(3)2021年7月-12月,项目结题阶段。
进行成果汇聚和结题,进 行成果培育和推广。

七、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工作的重大方针 政策和总体规划。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常规工作,挂靠在学校 办公室。
57 (二)严格项目管理
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项目的立项、评审、检查、验收和推荐工作。
领导小组定期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项目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三)投入专项资金规划项目由学校拔专款进行建设。
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项目负责人是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具体业务运作和资金使用,并对项目建设目标、质量、标准和进度承担责任(四)建立目标责任制把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类项目作为有关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部门“一把手责任”,扎实推进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
(五)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对质量高、保证进度的项目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作为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教学评奖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进度迟缓、质量不高的项目调减资金指标直至撤销项目。

八、预期效益分析 通过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协同育人平台)培育,不断探索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推进能统筹整合及发挥人才、专业、资源优势的学校与医院二级管理体制建设,构建全面提升学生工作水平的学生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有利于干事创业、激发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搭建开放、高效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搭建产教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探索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等。
三年内,拟重点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类项目9项(其中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类6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类3项)。
58 59 附件2: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规划(2019-2021年)
一、必要性分析一是卫生健康服务领域扩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以人的健康为出发点,围绕“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开展卫生健康服务,服务人群面向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临床患者、康复人群。
因此,国家未来15年亟需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亟需加强面向健康促进、面向健康服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养老服务领域重点面向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19年5月8日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18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49亿,占比17.9%。
广东省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老年人口数量上的变化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挑战,而老年人口服务特点更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养老服务中“养”是核心、“医”是重点。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但目前,长期照护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匮乏,卫生、保健、康复、营养、管理相结合的长期照护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缺失,已成为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桎梏。
三是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拓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其重要抓手之
一。
而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重点是建设“1+1+1+X”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即1名 60 全科医师、1名社区护士和1名公共卫生人员作为基本组成,纳入例如中医医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理疗师、药师甚至社会工作者作为有效结合。
因此,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变化对医、护、药、技卫生职业人才相互融通培养培训提出了新要求。
四是全国卫生职教发展赋予学校办学新使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完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指出,要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
学校作为省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老牌卫生职业院校之
一,有责任和义务在创新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学校治理模式、打造服务卫生与健康高水平专业群、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全省同类院校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深化医教企协同多元育人体制机制,建立多元办学现代治理体系,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人才培养高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卫生健康能力,成为省内卫生类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样板校”。
到2021年,形成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多元办学现代治理体系,创新卫生职业院校基于医教协同的多元办学校院企合作模式,构建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的特色育人体系;形成对接卫生健康发展 61 的专业群布局和建设范式;构建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创新“1+X”复合型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支撑卫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教学标准、质量标准,引领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创建“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建立集卫生健康技术标准制定、产品研发、推广于一体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大健康产业的康养和急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支撑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对接国际标准制定高质量专业与课程标准,升级建设护理、健康管理专业,打造中国特色卫生职业教育品牌。
通过建设,总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引领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具体目标
1.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纳入党建工作考核,确保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党建、业务“双带头人”全覆盖,组织力全面提升;建成跨界跨课思政育人共同体,建成广东省卫生健康人才思政教育联盟,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广东省卫生健康人才思政教育新模式。

2.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医学文化、医学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医学人文特色思政育人体系。
加强校院企合作,构建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立卫生职业教育“1+X”模块化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创新学分制管理,建立卫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创建“育训结合”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训基地、劳动教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实践育人平台。
形成紧密对接需求,职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3.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依托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集团共享资源建立科技创新中心,瞄 62 准基层医疗与健康产业,搭建科技研发与技术支持平台,对慢病管理、重大疾病基层防治、老年性疾病早期诊断、中医养生、药膳、药茶等领域开展实用技术攻关,项目及成果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
科技创新中心设立成果转化库,实现成果动态积累转化循环,产生服务医疗卫生健康的系列技术标准、技术产品,带动创新创业师生团队建设与能力提升。

4.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围绕卫生与健康发展对基层卫生、护理服务、药学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治未病”等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调整专业布局,构建以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专业群为重点,中医药类、康养类为组成的5大专业群,建设融入医药卫生新技术、新方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能力及对行业产业的支撑能力。
搭建综合性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建成专业群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建成对接需求,招生与就业联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为同类院校专业群建设提供借鉴。

5.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建立选聘行业领军人才机制,通过建项目、搭平台、组团队、建立研究8室,使其在行业科技创新、专业建设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选拔学校、医院、企业优秀骨干,增强复合型知识和技术技能,使其成为具有卫生健康行业“双师型”高级技能的岗位技能大师。
依托职教集团资源建设教师发展中心。
建立以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技能等级水平、师带徒成效等为要素的动态目标考核机制。
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6.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在与三甲医院医教协同基础上,拓展升级建设以市卫健局、药企、兄弟院校、行业学会等为主要合作者,以培养卫生健康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卫生职教集团。
以五个专业群为支撑,建立包括混合所有制分校 63 在内的多主体参与的产教融合模式。
建设兼具技术标准制订、科技创新、实验实训功能的中心和基地,深化“校中企”和“企中校”共建机制,创新卫生职业教育校校企融合发展新模式。

7.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和急救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0%以上专业面向社会学习者开放优质培训课程。
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共建模式,共建惠州医学及相关专业技能实训与考核基地。
对口帮扶5所以上卫生中职学校,创新“一带多”帮扶模式,提升其办学层次和水平。
立项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成长项目,探索岭南特色乡医培养培训模式。

8.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依法治校,建成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建成治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建成全要素网格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形成全程监控、动态调整、持续改进的学校治理体系和符合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9.提升信息化水平通过对教学软硬件改造提升,运用云、大、物、移、智等技术,构筑线下线上融合的“智慧”教学环境。
部署资源智能交互“感知”学习平台,健全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区域间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教师优化教法和开展教改。
搭建流程驱动的智慧校园“生态”管理体系,保障产教融合双主体协同管理。
依托大数据“智能”决策实现精准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10.提升国际化水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坚持“引入”与“输出”并举,在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模式基础上,深入推进我校“3+1”专本对接和“3+1+1”专本硕连读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进一 64 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推广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教学标准、技术标准,服务“一带一路”。
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兼容并蓄共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三、建设任务
1.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卫生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党建领航工程、组织力提升工程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二是实施大医精诚实践育人工程,形成校院企共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构建跨界跨课思政育人共同体,搭建校院合一共育平台;成立广东卫生健康人才思政教育联盟,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2.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提供教育教学改革新范例一是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医学人文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全员育人的思政队伍,构建全过程育人的思政课程体系。
二是开展国家“1+X”等级证书试点培训,创新卫生职业教育“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构建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立面向健康养老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实施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制定学分制系列管理制度,建设开放共享的“模块化”课程和教学资源,建立基于“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五是完善过程监控及第三方评价体系,创建以“敬佑生命、甘于奉献”为重点的医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打造产教融合新实体一是深化校院合作,打造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合作开展技术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区域健康。
二是政校企联合,打造卫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卫生职业教育高端智库,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民众健康标准体系。
三是专家引领攻关研发,打造技术技能平台,成立“惠州卫职院岛津生物质谱中心”,开展人工智 65 能+老年健康系列用品研发。

4.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需求一是围绕卫生与健康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 制,建立对接需求,招生与就业联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
二是搭建综合性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建设集教务管理、教材管理、课程与教学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管理、实训基地管理、毕业审核管理、教学管理监控、质量考核评价、教学诊断改进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全过程大数据采集。
三是建设专业群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共享型校内实训中心和共享型虚拟实训基地。
四是创建面向基层的共享型健康教育平台,根据各专业群卫生与健康服务、基层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需求,整合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宣教、普及平台。

5.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创立校院企共建专兼一体教学团队新机制一是聚焦项目引育人才,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二是校院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构建医药卫生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培训资源,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实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依托“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健全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培养培训体系,依托专家智库,加强教师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三是建立校院共建“双师”教学团队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以教学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建立基于“目标关键结果”的人员分类分层考评管理机制,创新团队和个人的目标联动考核评价机制。

6.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创新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多元办学,建设卫生健康产教融合发展新平台,依据健康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和卫生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引入卫生与健康服务产业领军企业,组建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集团,以需求 66 为导向,建立科学决策、动态调整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机制,以目标为导向,建立区域一体、共同发展机制。
二是以项目为引领,搭建卫生健康校企协同发展新模式,建设“健康养护学院”,探索健康养护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医养中心”,探索校院企协同创新新模式,建立“惠州市健康教育体验中心”,探索面向人人的健康教育新模式。

7.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拓展基层健康服务新维度一是打造品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与急救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系列卫生健康培训项目特色品牌,创新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打通社会学习者入校学习通道,基于“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构X模块,建设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惠及周边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二是破解难题,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共建模式,建设医学及相关专业技能实训与考核基地。
三是精准帮扶,助力基层及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可持续发展,立项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成长项目。
四是搭建平台,多途径拓展科技服务,建立科研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多途径拓展科技服务。

8.提升学校治理水平,重构现代多元办学新体系一是依法治校,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二是集团办学,建立校院企共育的内部管理体系,建立集团理事会制,实现集团成员共享共治共赢;建立以专业群为核心的二级管理机制;设立混合所有制分校;建立服务发展平台,形成促进“双高计划”建设的新机制。
三是多方评价,构建全要素网格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9.提升信息化水平,营造“智慧”校园新生态一是构筑线下线上融合的“智慧”教学环境;二是建立资源智能交互的“感知”学习平台,“感知”学生学习习惯,定制学习资源,“感知”学生学习状况,优化教学方法,健全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三 67 是流程驱动下的智慧校园“生态”管理体系,建立智慧校园“生态”管理制度,建设智慧校园“生态链”管理平台,落实平安智慧校园要求,健全学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是依托大数据分析下的“智能”决策支持,通过决策系统构建,提升学生精准管理,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效能。
10.提升国际化水平,扩大对外合作影响力一是对接国际标准,满足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新要求;二是引培并举,提升青年师资队伍国际服务新能力;三是输出特色,打造护理技术国际品牌;四是创新理念,探索中国卫生职教国际交流新路径。

四、具体建设计划
1.加强党的建设(1)2020年12月底前:在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形成2项校企联合培育的党建品牌,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全覆盖;实施党建领航工程、组织力提升工程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2)2021年12月底前: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试点推行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试行德育学分银行。
全面实施大医精诚实践育人工程,形成校院企共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建成跨界跨课思政育人共同体,搭建校院合一共育平台。

2.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1)2020年12月底前:构建全过程育人的思政课程体系、医学人文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
开展国家“1+X”等级证书试点培训,创新卫生职业教育“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完善面向健康养老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
(2)2021年12月底前:建设开放共享的“模块化”课程和教学资源库6个,建立基于“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建立过程监控及第三方评价体系、医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68 (1)2020年12月底前:深化校院合作,打造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合作开展技术研发3项以上;建设卫生职业教育高端智库,引入高端智库人才10名以上。
(2)2021年12月底前: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民众健康标准体系,成立“惠州卫职院岛津生物质谱中心”,开展人工智能+老年健康系列用品研发3项以上。

4.打造高水平专业群(1)2020年12月底前:重点建设护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等3大专业群。
建立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1整套;建成共享型健康教育平台1个;建成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宣教、普及平台1个;“国控”专业总数达2个以上;省级品牌专业达4个以上。
(2)2021年12月底前:综合性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建成;建成专业群共享型实训基地10个以上,建设共享型校内实训中心和共享型虚拟实训基地6个以上;组建并完善中医药、康养专业群;“国控”专业总数达3个以上;省级品牌专业达6个以上。

5.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1)2020年12月底前:建立校院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基于“目标-关键结果”的人员分类分层考评管理机制,重点培养领军人才3名以上,重点打造教学团队6个以上。
(2)2021年12月底前: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以上。

6.提升校企合作水平(1)2020年12月底前:组建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集团,完善章程和成立董事会。
(2)2021年12月底前:建成“健康养护学院”、“医养中心”和“惠州市健康教育体验中心”。
69
7.提升服务发展水平(1)2020年12月底前: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与急救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挂牌,并开展培训达10000人日以上。
(2)2021年12月底前:建立惠州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立项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成长项目5项以上。
建立科研创新信息服务平台1个。

8.提升学校治理水平(1)2020年12月底前:依据学校《章程》,修订制度,定编、定岗、定责;设立混合所有制分校1所。
(2)2021年12月底前:构建全要素网格化的“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9.提升信息化水平(1)2020年12月底前:建设“智慧”课室2间以上;建立资源智能交互的“感知”学习平台。
(2)2021年12月底前:健全学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成智慧校园“生态链”管理平台。
10.提升国际化水平(1)2020年12月底前:与英国桑德兰大学拓展合作专业至2个上。
(2)2021年12月底前:成产国际学院,合作国家达3个以上,专业3个以上。

五、资助项目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2019年~2021年拟专项资助的“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共9项,项目及资金预算详见附表(表2-1),未纳入创新强校资助计划的项目按学院常规教科研项目资助。
70 表2-1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规划(2019~2021年)资助项目及资金概算 序 支出金额 备注 支出项目 号 (万)201920202021负责人 1“双高计划”建设工程 200 0100100肖剑 2药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300 0150150祁银德 3护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300 0150150潘长玲 4口腔医学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300 0150150廖奔兵 5护理高水平专业建设(参照省二类品牌) 50 102020黄淑萍 6助产高水平专业建设(参照省二类品牌) 50 102020高丽玲 医学检验技术高水平专业建设(参照省
7 50 类品牌) 102020欧阳惠君 8中药高水平专业建设(参照省二类品牌) 50 102020麦艳珍 9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增专业建设 50 102020陈文 合计 1350 50650650
六、实施周期与步骤 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3年。
规划周期为3年(2019-2021年),分 三个阶段: (1)2019年12月前,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组织机构,组织项目申 报、遴选,组织本规划内的各立项项目的开题,为各项目办理经费卡,启 动项目实施。
(2)2020年1月-2021年9月,项目实施阶段。
分年度、分步骤实 施,并对建设成效进行定期考核。
(3)2021年10月-12月,项目结题阶段。
进行成果汇聚和结题,进 71 行成果培育和推广。

七、主要措施(一)成立领导小组学院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决定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由分管 副院长任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常规工作,挂靠在教务处教研科。
(二)严格项目管理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项目的立项、评审、检查、验收和推荐工作。
领导小组定期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项目结束后,学院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三)投入专项资金规划项目由学院拔专款进行建设。
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项目负责人是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具体业务运作和资金使用,并对项目建设目标、质量、标准和进度承担责任(四)建立目标责任制把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工作作为各有关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部门“一把手责任”,扎实推进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
(五)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对质量高、保证进度的项目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作为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教学评奖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进度迟缓、质量不高的项目调减资金指标直至撤销项目。

八、预期效益分析学校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卫生职业教育成为支 72 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形成一批有效支撑卫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制度和标准。
到2021年,将建成2-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高水平专业(参照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建设),新办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临床医学等“国控”专业3个以上。

九、主要项目简介
1.“双高计划”建设工程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九大方面: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护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医技)、康养、中医药等五大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
预期成效: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学院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形成一批有效支撑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
标志性成果:卫生职业教育“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系列标准;卫生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接健康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集团;建成国际学院;建成3个产教融合实体项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广东卫生健康人才思政教育联盟;卫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和急救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医学及相关专业实训与考核基地;社区培训基地3个、品牌项目10个;省级教学成果1项以上;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3个,高水平专业(参照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建设)2个以上,新办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临床医学等“国控”专业3个以上。

2.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建设 73 培养对接“医护康养”四位一体产业链的“多学制、多路径、多元化”的创新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一是创立优质专业品牌,将护理专业打造为省级一类品牌专业,助产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打造为省级二类品牌专业,中医学、健康管理专业打造为特色专业。
二是扩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与升级“高职-本科-硕士培养直通车”,群内专业继续开展和完善“3+证书”、“三二分段”培养模式,继续“扩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除英国桑德兰大学外,继续拓展国际合作院校数量,升级高职-本科-硕士培养直通车。
与省内各优质本科院校合作,实现部分专业升本,提升办学档次,提高招生及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建成“医护康养”综合实训基地,争取政府支持,在3~5年内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急救培训基地;建成共享型智能化养老院5所,建成现代化康养基地10个;开拓健康管理师、中医适宜技术、医疗护理员、保育员等培训项目;校企合作建成世济堂脊柱健康产业学院、糖尿病管理研究中心、中医儿童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精准健康管理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研究中心、中医博物馆。
四是打造金师、金课、金教材,培养造就一批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专业带头人,打造3-5名“省级名师”,打造1~2个“省级教学团队”,并与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和行业专家组成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建设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以上;引进国际健康照护标准,开发4门国际化课程;搭建信息化网上学习平台2个。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发课程增加10~20门,出版立体化教材3~6部。
五是拓宽国际合作办学途径,促进助产及其他专业和英国桑德兰大学等开展合作办学,拓宽3+1+1专本硕连读途径;对接澳大利亚南城市TAFE学院开办“养老护理”专业,提升专业国际影响力;对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进行“跨界健康养老”健康管理人才联合培养。
打造护理专业为省一类品牌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健康管理专业、助产专业达到二类品牌专业水准;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2个,申报领军 74 人才1名,筹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打造省级教学团队1~2个;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急救培训基地1个、共享型智能化养老院5个,以及、中医儿童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精准健康管理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研究和推广中心各1个;世济堂脊柱健康产业学院、糖尿病管理研究中心等;教学能力比赛获奖10~15项,完成省部级及以上课题5~1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国家级学生技能大赛获奖3~5项、省级10~20项;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3门以上,建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专业群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出版立体化教材3本以上;成为1+X等级证书(老年照护等)制度的试点单位;建成国际医护康养交流学院,对接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及健康服务业相关企业,资源共享,技术互通,就业互联,提升我院医护康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水平。

3.高水平药学专业群建设一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破除专业群建设中的机制障碍,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差别化发展为方向,更好地聚焦服务产业链。
二是着力打造四支队伍。
打造具有时代感、创新精神、责任意识、掌握科学管理知识、具备现代管理手段的管理团队;以提高教学成效为目的、深刻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工作引领力的骨干教师团队;具有良好科研素质,掌握基本科研方法,贯穿“教研服务教育教学,科研服务产业和社会”理念的教科研攻坚团队;政治过硬、品行兼优、爱生如子的辅导员管理队伍。
三是专业建设与时俱进。
顺应医药市场发展,瞄准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深耕细作,厚积薄发,积极对接相关标准,将专业群内更多专业打造成省级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
四是深化课程建设内涵。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建设省级以上优质教学资源库为驱动,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尤其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逐步建立起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五是提高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水平。
加强实训管理,建好实训管理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促进精 75 细化管理;加强实训队伍建设,满足实训教学和实训管理需求;进一步完善实训场馆建设,使之成为服务校内教学及科研的专业实训基地;建立惠州市最大的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学院靓丽“名片”。
六是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广泛、纵深发展,在招生模式改革、产学研结合、科技服务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七是多策并举,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发挥“老带新”“一加一”传统传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教研科研工作能力;瞄准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争取有所突破;集中研究资源,在粤东药用植物、民间药资源等方面形成研究优势,开展中药康养产品的研究开发。
八是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与行业、企业联合,举办在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发挥教师科研优势,积极为企业解决在生产或经营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九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
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高校、国(境)外相关学校或机构的合作,借力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
标志性成果:药学专业群处于国内知名、省内一流水平;药学专业达省一类品牌专业水准,中药学专业达省二类品牌专业水准,药品服务与管理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新增1个省级教学团队、1名省级专业领军人物、1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建设1个以上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增16名以上兼职教师;专业课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者占50%以上;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改革,80%以上的教师会制作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普及率高,申报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建设3门以上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1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请省级教学资源库项目立项;打造3-5门高职“金课”;在更多课程中开展虚拟仿真模拟教学;安排3-8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或进修,与国(境)外高校或有关机构共同开展育人或技术合作;专业群年招生规模扩大一倍,稳定在700人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囊括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在内的惠州市中医药科 76 普基地建成,年参观人员达10000人次以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显著增强,新投入建设资金不低于800万元;与3家以上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其中包括一家产业学院),与4家以上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年组织在职人员培训1000人次以上;2个以上项目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4.高水平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群建设一是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以“校企共建,精准育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从“2+1模式”到“1.5+1.5模式”再到“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内在变化规律,制定“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完善4个育人平台,拟建2个产业学院。
二是课

标签: #如何做 #刻录 #肚子 #棉签 #如何看 #网络教育学院 #全集 #割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