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区提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如何折衣服省空间视频

衣服 4
2020年11月1日星期日 主编:纪秀君编辑:赵彩侠设计:白弋校对:赵阳电话:010—82296609邮箱:jybxqcz@QQ群:112447945 学前周刊·成长 03 成长话题 巧用生活区提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季琴江粤 生活自理能力,即自我服务,或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幼儿园里,小班阶段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最关键的阶段。
我们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不挑食,会用餐具,主动洗手,自己穿脱鞋子,在帮助下会穿脱衣。

二,分清前后、里外等。

三,其他能力,如会穿珠子、叉水果吃等。
通过观察与访谈,笔者对在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现状进行了解。
结果发现,部分小班幼儿表现出饮食习惯差(挑食、用手抓饭、等成人喂饭等)、卫生习惯差(早晚不刷牙、随意将脏东西放入口中等)以及自理能力弱等现象。
创设真实的生活区环境 结合我园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巧用生活区,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之所以选择从生活区切入,是因为生活区是一个小型的“生活空间”,材料是幼儿最熟悉的;而且,生活区的活动,自我服务较多,生活区的材料收整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很有挑战。
作为“日常生活”的缩影,幼儿可以在生活区进行各种生活技能、技巧的练习和各种实践操作活动。
首先,基于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区环境创设。
生活区强调真实性、清晰性,操作简单明了,方便幼儿归纳和取放。
在生活区,需要为幼儿提供真实的、生活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生活区的布置要具有温馨感和可操作性,还需靠近水源,方便幼儿操作;提供可以让幼儿操作的围裙、手套等生活辅助用品;要有适当的安全提示,电器类用品的摆放要与幼儿保持安全距离。
其次,发挥图示标记的指引作用。
根据小班幼儿直觉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为他们创设有图示标记的生活区环境,给予幼儿自理行为以暗示,便于他们了解活动的流程,以及按序列、按数量收拾存放。
再其次,关注材料的投放。
要注重材料的生活化与趣味性。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熟悉的生活经验及游戏形式最能激发他们自我服务的兴趣。
如“我给娃娃穿衣服”——提供娃娃和不同款式的衣服,有扣纽扣的、拉拉链的、套头的等,供幼儿自由取用“。
喂娃娃吃饭”——提供有娃娃图 案的瓶子、小勺、碗,以及不同材料的食物等,让幼儿在喂娃娃吃饭的过程中觉得自己长大了,以培养幼儿自己吃饭的习惯。
注重材料的安全性。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因此,在生活区角的材料投放要安全、无毒、干净。
例如,一些布娃娃要经常清洗,筷子、夹子也要是光面的,以免划伤幼儿。
穿珠子类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但有风险,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多加留意。
关注材料的层次性。
幼儿个体差异大,教师提供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
例如,为锻炼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我们创设了舀方珠子、舀圆珠子的活动,难度不同,幼儿可以从易到难,或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
在材料选择和投放上,可以从“精细动作”“自我照顾”等方面考虑,以提升幼儿自我照顾、照顾别人等能力。
跟进材料及时调整指导 生活区材料投放,不是投放一次就行了,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
比如针对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我们投放了舀、夹珠子的材料。
但教师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常常将圆珠弄撒在桌子、地面上。
于是,在保留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增添了方形珠子,这便于增大珠子和勺子的摩擦力,降低任务难度,使得一部分幼儿更容易完成,从而继续挑战舀圆珠子的活动。
幼儿在生活区用叉子叉水果吃的活动中,教师发现有1/4的幼儿往往还没吃到,水果就从叉子上滑到地上了。
于是,教师投放了不同形状、不同厚度的泡沫材料,便于幼儿练习叉的动作。
之后,教师发现幼儿叉的能力提升了,但主动吃水果的幼儿并不多。
于是,教师在生活区墙面贴了“小鱼吐泡泡”材料(每条小鱼身上有一张幼儿的照片),当幼儿吃了水果,就在属于自己的那条小鱼身上贴一个蓝色泡泡。
有趣的泡泡,吸引幼儿主动吃水果,也主动喝水。
幼儿在离园时,会开心地点数,看谁的泡泡多。
当幼儿开始自主吃水果时,教师又发现有幼儿没洗手就直接吃起来。
于是,如何让幼儿自主洗手成为新的研究问题。
在生活区,幼儿相互帮助用绳子把珠子穿成串。
季琴供图 教师在卫生间展示了洗手的流程图,创编了洗手儿歌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洗手要点。
“小衣袖,往上推。
小小手,洗干净。
手心,搓一搓。
手背,搓一搓。
手指缝,搓一搓……”幼儿在生动的儿歌游戏中,很容易记住动作,更愿意洗手了。
在关于穿脱衣服技能的培养中,教师发现小班幼儿最初不会脱也不会穿,主要依靠教师帮助。
我们先在生活区投放折叠衣服的材料及流程图,培养幼儿的折叠能力。
在后续的发展中,我们陆续投放了“娃娃穿衣”的材料,在操作中,帮助幼儿练习穿脱套头衣服的技能。
整合生活区与其他活动 生活区的材料与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区发现的问题也可以结合一日生活、集体教学等活动进行整合。
与其他区域活动整合。
幼儿园教育具有整合性、渗透性,同一个活动或材料往往能满足多种学习需要。
生活区中很多内容可以且需要与其他区域活动整合,让幼儿有更多生活体验。
比如娃娃家使用的装饰项链可以共享生活区穿珠子活动的作品,生活区的纸条材料可以使用美工区剪纸的作品。
这样区域之间可以整合,进一步提升幼儿动手能力。
与教学活动相互呼应。
教学活动的 开展也离不开幼儿生活经验的支持。
在生活区,幼儿放松、自主、自由的状态能最真实地呈现幼儿的直接体验。
生活区与教学活动优化整合,能让幼儿更有效地学习。
所以,可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兴趣、需要捕捉集体教学的价值点。
我们在生活区活动中发现,有幼儿常常不能参照图示收拾材料。
于是,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幼儿建立一一对应的任务意识,同时,就发现的问题,与幼儿讨论如何解决。
有幼儿提出仔细观察图片,再找到图片上的材料;有幼儿提出收拾完要检查;还有幼儿提出值日生检查。
最后,幼儿商量出了具体规则。
慢慢地,生活区的材料变整齐了。
在一日生活中整合幼儿经验。
陈鹤琴提出,怎样的环境,幼儿就得到怎样的刺激、怎样的印象。
因此,我们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一日生活。
比如,幼儿舀珠子的经验与进餐能力结合,饭菜撒得越来越少;班级物品的收拾都有图示参照,可以进一步巩固幼儿一一对应能力与整理能力。
巧用生活区,创设人本化、情境化的环境,让幼儿从细节出发体验生活,可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具体情境中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清秀幼儿园) 成长智慧你会给孩子挑选玩具吗 邓湘萍周文颖 如今,给幼儿买玩具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家长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
玩具不但有娱乐功能,还有益智等其他功能,可以帮幼儿认识世界,提升幼儿的注意力、认知能力等。
一般来说,玩具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是成品类玩具,如玩具汽车、洋娃娃等。
这些玩具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许多玩具都配有说明书,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拓展认识。
比如玩具汽车,可以让幼儿对汽车的材质进行分类认知,如塑料、木质、合金等;也可以让幼儿了解不同汽车的用途,如出租车是用来拉乘客的,搅拌车是用来搅拌水泥的。
第二种是构造类玩具,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材料创造性地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如拼图、积木、模型等。
在玩这类玩具时,一般都有一个既定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不仅需要想象力,还需要一些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用积木拼成一个城堡,幼儿 需要思考,怎样做才能使城堡不倒塌。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关于积木形状、质量、大小、色彩等感性经验。
第三种是材料类玩具,如陶泥、沙子、黏土等。
比如在做泥塑作品时,幼儿学会了如何把物体表现得形象逼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要运用手指和肌肉,还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观积极参与,从而促进脑部发育。
那么,这三种玩具,家长究竟该怎么选择呢?最佳方案当然是三类兼而有之,不过不必贪多,要不幼儿会很难集中注意力。
在具体选择玩具时,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
一,安全性原则。
无论什么时候,给幼儿选购玩具,安全性都是最高原则。
选购的玩具材料一定要环保、无毒、无味,并且要有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信息、使用的年龄段、安全警示语、材料成分等相关说明。
要定期对玩具消毒。
相关专家做过 测定,消毒后的玩具让幼儿玩10天,塑料玩具上的细菌集落数达3163个,木质玩具达4934个,毛皮玩具竟达21500个。
所以,定期对玩具消毒,十分必要。
要经常对玩具进行检查,看玩具有没有损坏或部件散落等情况,以防止幼儿被破损处伤到,或误食散落的小零件。

二,适龄性原则。
不同年龄幼儿对玩具有不同的需求,选择玩具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两岁之前,可以选择一些能够促进其感官发展的成品类玩具,如玩具摇摇棒、握铃、小鼓、布娃娃等。
2—3岁,以动手动脑操作的简单玩具为主,比如沙滩玩具、串珠、摸箱等;3—4岁,可以选择益智构造类玩具,让幼儿有更大的探索学习空间,如积木、乐高、橡皮泥;4—5岁,可以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运动型、技巧型、智力型的材料类玩具,如组装玩具、电子积木、插塑玩具等;5—6岁,可选择结构性低、操作性强的材料类玩具,如利用废旧的纸箱、 矿泉水瓶制作出自己所需要的玩具。

三,创造性原则。
玩具要有灵活 多变性,以激发和调动幼儿去探索和改造玩具新的玩法。
家长要鼓励幼儿利用手中的材料或资源对玩具进行加工重组,这样的玩具会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容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比如,幼儿会将积木搭成宝塔,或者把一堆散乱的雪花片拼插成小房子。

四,适量性原则。
玩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但玩具并非越多越好。
一次购买玩具不宜过多,不然会很容易分散幼儿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与耐心。
家长在选择玩具时要控制数量和品种,争取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把有限的玩具玩出更多花样。

五,个性化原则。
每个幼儿个性不同,对玩具的喜好也各异,选购玩具时需根据其个性特征,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外向型幼儿,可多选择构造性强、需动手制作的玩具,比如积木、乐高、拼图,以培养其安静、耐心、细致的性格。
相反,对于内向的幼儿,可提供一些能帮助其打开心扉的玩具。
(作者单位: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家园共育 游戏让家长会有料又有趣 俞秧 作为一个专业交流、家园共育的窗口,家长会对每位幼教工作者而言,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体现职业素养和职业温度的平台。
如果教师能用心开好每一次家长会,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也会让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顺利。
如今,我们面对的更多是“80后”“90后”新生代家长群 体,他们思维更为独立、行为更具个性,传统的教师讲家长听的家长会已经太过教条化,很难见成效。
基于此,我们通过游戏化的方式组织家长会,让家长在愉悦中参与学习。
巧借破冰游戏引出教育主题 许多集体活动都会用到破冰游戏,因为它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热场。
但作为一个幼教人,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让破冰游戏承载更多教育价值。
其实,只要用心就不难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家长会,都有相对聚焦的话题。
比如,小班主要是家园教育理念的磨合、分离焦虑的克服、信任危机的化解等。
中班主要为各类家庭养育知识的共享、教育困惑的研讨。
大班主要为学习习惯、环境适应、知识能力储备等幼小衔接的问题。
所以,每次家长会我都会安排一个聚焦话题深入展开,同时根据主题精心挑选或匹配破冰游戏。
案例1:聚焦话题为“如何理性处理幼儿在园的小委屈”,破冰游戏我选择了“火眼金睛”。
具体操作如下:准备5张同为红桃7的扑克牌,其中4张做部分处理,看上去和另外一张雷同。
接下来,把5张牌一一出示在家长面前。
出示第一张时,我问:“这张是真的红桃7吗?”个别家长举起了手,更多的是观望。
接着出示第二张……一直到5张都出示完,家长一下子变得很茫然。
从第一张到第五张,几乎所有牌都被猜了个遍,当然也有全程举棋不定没举过手的。
这时,我拿出正确的扑克牌,说道:“为什么我们都熟悉的牌,还有那么多人猜错?因为眼睛、记忆有时会欺骗我们,所以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想想:我的判断正确吗?连眼睛也会出错,是不是道听途说更不可靠?孩子的问题也是一样的。
如果孩子回家说,今天有小朋友欺负我了,有老师骂我了,你会怎么处理?你觉得孩子的判断和倾诉是否就是真相本身?”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出主题供家长探讨交流。
用破冰游戏的方式开启家长会,可以让家长在反思中聚焦教育主题,让其心到口到,更愿意表达所思所想。
模仿综艺活动组织主题学习 除了用破冰游戏热场外,有些学习型的家长会也可采用综艺组织形式展开。
这种全程浸润式 的游戏模式,可以让枯燥的教育理论学习更灵动,也会让教育思想的传播更自然,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有所认知,有所收获。
案例2:组织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目标是让家长明确幼儿园三年的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以便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更科学的认知,对幼儿三年的成长有更好的计划统筹。
这种纲领性的文件学习,对非专业的家长而言,灌输式的学习方法效果很差,于是我们更新了方法,组织方式更加综艺化。
家长会当天,我们把家长分成“四大门派”,每位家长进班先抽取门派卡,入座对应门派。
每个门派都有若干本《指南》,再用开场游戏争取特权卡,然后通过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环节,学习《指南》里五大领域的相关内容。
最后用特权卡和两轮比赛总积分得出战败队,输的队伍每人抽取惩罚内容。
这些内容根据五大领域设置,如社会领域,给孩子打个电话,让孩子说出“爸爸(妈妈)我爱你”;健康领域,平板支撑30秒等。
这种浸润式的游戏模式往往可以让家长重拾童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不但让家长很轻松地学懂了《指南》,还让他们对下一次家长会充满了期待。
利用即时反馈激励家长提升 即时反馈是很多游戏的特征之
一,奖励或者积分刺激,会激励参与者一轮又一轮地玩下去。
于是,我把这种即时反馈运用到家长会中,也时不时给家长颁奖。
比如,给当助教的爸爸颁个“最有爱爸爸奖”,给频繁来园做志愿者的妈妈颁个“最具公益精神妈妈奖”,给亲子作品最有创意的家长颁个“最佳奇思妙想奖”等。
案例3:“给爸爸妈妈的成绩单”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心声给家长不一样的刺激,从而给亲子关系改善提供一些建议。
具体操作方法是列出10个主题,比如“对我笑,不说脏话”“和我玩时不看手机”……然后让孩子分别给爸爸妈妈打分,再帮助孩子算出总分,在开家长会时作为小礼物送给父母,从而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孩子眼中的样子。
这种直接又清晰的方式可以直击家长内心,从而让家长更愿意改进自身的行为。
教师不但要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指导家长工作的职责。
在如今这样一个大家习惯用多通道感知世界的时代,用游戏的形式改造家长会,让家长会既有趣又有内涵,才能更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真正为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助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 湖南文理学院 四大举措力保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湖南文理学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提前谋划、创新方法、精准施策、严肃督查,全力保障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截至8月31日,学校总体初次就业率为85.02%,居全省高校前列,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就业。
提前谋划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顶层设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学校迅速反应,提前研判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3月,学校出台《20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和《2020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对一”就业帮扶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不低于湖南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有就业意向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全部就业”“不因就业工作发生任何一例新冠肺炎感染案例”三大就业工作目标。
学校建立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对一”就业帮扶体系,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每人至少帮扶两名学生,其他党员干部每人至少帮扶一人;二级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按专业、班级、类别分配到人;教师全员参与,实施毕业论文指导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就业。
同时,学校对就业工作加大投入。
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急通知》,一是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年终考核重点内容,加重奖惩力度;二是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为各二级学院追加34万元的就业专项经费。
创新方法网络“校招”和就业指导屡立功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学校未安排学生返校。
学校调整工作方式,从2月开始利用就业云平台,坚持每月至少举办2场网络视频双选会,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截至8月,举办了18场网络视频双选会,参会单位超过2000家,提供招聘岗位7000多个,吸引了近3万人次毕业生参加,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196人次。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线上就业指导,利用学校慕课系统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 指导公共必修课,聘请专家录制《白马湖就业讲堂——疫情形势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视频,联合企业资深HR通过QQ课堂开展在线简历制作和面试指导课程,宣传发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教育部门、省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各类线上就业指导课程。
这一系列的就业指导课,打开了毕业生的心扉,树立了学生战胜疫情、走向社会、迎接职场挑战的信心。
精准施策保障就业工作落细落实落地 8月初,学校校长龙献忠带领各二级学院主要领导前往长沙经开区,与经开区领导和企业负责人深度沟通交流,开拓就业市场。
这是学校落细落实落地各项就业政策的一个缩影。
早在6月,疫情形势刚刚好转,全国各地陆续恢复生产。
学校抓住时机,立即行动,主动外出考察访问企业,开拓就业市场,挖掘招 聘岗位。
学校先后组织各二级学院前往苏州参加长三角校企洽谈会,前往长沙考察斑马AI课、猿辅导在线教育并签订合作协议。
经过不断努力,多家优质企业与学校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斑马AI课、猿辅导在线教育、蓝思科技等优质企业的秋招计划提前投放到学校,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选择。
严肃督查杜绝毕业生“数字就业” 自5月开始,学校招生就业处、纪委监察处牵头,以10天为周期对全校就业工作展开专项督察巡查。
为了不影响二级学院正常工作,让二级学院将精力集中在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督察巡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简化程序,不搞形式,杜绝材料堆砌,重实效、重过程,直击要害。
为保证就业工作效果,动态把握就业工作情况,在强化督查的同时,学校每周在网上办公系统公布各学院初次就业率,不断提升就业工作的紧迫感。
学校党委班子成员每3天听取一次各自分管学院的就业工作专题汇报。
8月11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龙献忠教授主持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期述职汇报会,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向学校现场述职,讲述工作进展情况,让工作压力不断传导到基层。
(姚翔)

标签: #视频 #视频 #视频教程 #鱼丸 #如何下载 #新生儿 #相册 #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