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全运荣光展现时代风采,如何给儿童化妆视频

儿童 4
观点72021年9月15日星期
谱写全运荣光 展现时代风采 热烈祝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 人民日报社论   三秦大地活力澎湃,运动健儿激情飞扬。
今天,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西安隆重开幕。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举办一届精彩圆满的全运盛会,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带动群众体育发展,为推动增强人民体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方面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在第三十二届奥运会和第十六届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现出色,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 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全运会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是全面展示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接续奥运荣光,激扬时代精神,本届全运会定能更好展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书写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把群众体育纳入全运会,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有利于更好发挥举办全运会的作用。
本届全运会以“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为主题,在展示运动健儿拼搏风采的同时,积极推广全民健身活动,普及科学健身和健康生活知识,带动 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
首次设立的群众赛事活动展演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群众参加,生动展示了健康快乐、乐观进取的美好生活景象。
组织开展“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活动上千场,引导群众参与全运、融入全运、共享全运,进一步营造了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健康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
”在新征程上开拓奋进,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全民健身 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要以举办全运会为契机,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要使全运会成为展示备战训练成效、出成绩出人才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全运会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积累宝贵经验,确保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第十四届全运会,是全运会首次走进我国中西部地区。
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精益求精扎实做好各项筹办工作。
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借助筹办全运会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充分释放全运会 的综合效益,第十四届全运会一定能生动展示陕西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有力推动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希望各代表团运动健儿们发扬中国体育的光荣传统,弘扬体育道德风尚,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责任担当和“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实现新进步,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再立新功。
  预祝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成功!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让科普更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鲜活生动、互动性强的科普作品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前辈科学家们的奋斗事迹激励着青少年立志勇攀高峰……以“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在各地火热开展。
  科技只有为公众所掌握,才能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多年来的科普,让具备科学素质的国人比例不断提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更加深入人心,这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科普能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尊重科技工作者的良好氛围,这样的环境和土壤,必然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催生出新的人才、新的成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高水平科普,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方向、更好开展科研攻关;能让更多创新成果为人所知,更好发挥科技创新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力度,通过创新 发展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科普信息化水 平、推进科幻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不断 丰富、完善科普的内容、形式和水平,助力高 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记者张泉、温竞华)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5岁女童直播教化妆?“少儿美妆博主”跑太偏!   打开化妆盒,先用气垫化底妆,“这款是象牙白,上脸很自然”;再用美妆刷涂腮红,“别忘在鼻尖也涂一点,看起来更可爱哦”;再旋开口红,在手背上试色,“正红色,很显白”……听起来,这是一位熟练的美妆博主在教化妆,然而,画面中却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她在小脸蛋上一番涂抹后,用清脆的童声在视频末尾说:“幼儿园小朋友都在用!”“快让妈妈给你买吧!”  近来,在一些网络社交平台上,出现一批打着“全网最小美妆博主”“跟着萌娃学化妆”等噱头的少儿“网红”,他们教化妆、试产品、直播带货,用孩子的面孔,说着大人的话。
  少儿美妆博主走红,其背后是美妆低龄化的趋势。
据跨境电商考拉海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儿童彩妆消费比2019年增长了300%,“85后”妈妈成为主动给孩子购买化妆品的主力军。
儿童化妆品的种类也很丰富,口红、眼影、眉笔、面膜、卸妆巾、指甲油等一应俱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少儿亦莫能外。
但本该天真烂漫的少儿涂脂抹粉当起美妆博主,以及“化妆要从娃娃抓起”的这股风,不得不让人产生隐忧。
  首先,不合格的儿童化妆品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专业美妆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儿童彩妆”并非专为儿童开发设计,有的厂家在送检、备案时只标示“化妆品”,刻意删去“儿童”等字眼以规避标准更为严格的检查,甚至将成人化妆品包装成儿童玩具进行销售,以引诱儿童购买。
  不少彩妆含有大量人工合成的色素和粉剂类成分,会给儿童敏感的皮肤带来负担,有些品质低劣的产品还存在重金属元素超标、激素含量过高等问题,造成过敏和呼吸系统损伤等。
电商平台上,就有一些买家对少儿彩 新华社发朱慧卿作 妆产品留下“味道刺鼻”“油油腻腻”“荧光粉洗都洗不掉”等差评。
  其次“,低龄美妆风”影响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并助长攀比心理。
“美”是多元的,妆容之美只是其中一种。
但少儿缺乏辨别力,又正处在好奇心、模仿心强烈的阶段,很容易沉迷其中,形成不正确的审美认知。
在博主“身边小朋友都在用”的营销话术下,孩子还容易陷入消费攀比的陷阱,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此外,少儿沉迷化妆还会耗费大量精力,挤占学习和运动时间,甚至催生对自己的“容貌焦虑”。
  更恶劣的是,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少儿美妆视频传递出软色情信息,少儿 被成人“物化”,推到台前“吸睛”。
“刚过完5岁生日,化个纯欲蜜桃妆。
”身穿露肩装,披着波浪卷,嘟嘴抛“媚眼”,推销“斩男色”,还不忘说“点关注哦”“求转发呀”……镜头前是童颜童声,镜头后其实是成年人的策划、制作和助推,为的是流量,图的是利益。
  事实上,儿童代言美妆产品的行为本身就涉嫌违法。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需要“从娃娃抓起”的不是美妆,而是美育。
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学校,都应加强审美教育,从小培养少儿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避免为了短期利益过早让少儿“成人化”。
  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对生产不合格儿童化妆品的惩处力度,规范儿童彩妆的销售,让确有需要的儿童用上无毒无害适合儿童的美妆产品。
平台也应加强检查和引导,清理不合法的儿童代言广告内容,让行业生态更加清朗健康。
(本报评论员王若辰)   近日,记者跟随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在中部某省核查一条线索时了解到,今年初,因建设环节不到位,当地一小区200多户业主的水表被冻裂。
经乡政府牵头召集涉事各方与业主协调,由业主先行垫付260元的水表费,但因各利益方推诿扯皮,这笔早该退还的款项迟迟没有发到群众手中。
  “巧”的是,这项久拖未决的身边小事,在督查组成员到达该小区前半个小时得到了“圆满解决”———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专程登门拜访线索反映人,不仅悉数退款,还表达了歉意。
这样的诚恳态度,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此前的埋怨也涣然冰释。
  事情的解决,一方面彰显出督查在推动有关地方和单位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上的“利剑”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引人深思:督查组一到立马就能解决的退费问题,为何拖了半年多?  水电气暖、衣食住行都是群众有着切肤之感的民生实事,一天都拖不得、等不得。
有时候,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疙瘩没有及时解开,就可能让群众的怨气和怒气累积,形成基层治理的新堵点。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拓宽民情民意反映 督查组一到立马就解决的小问题为何拖了半年 渠道,群众反映问题的 方式日益多元。
但和量 大面广的问题线索相比,集中式的督查 毕竟只能持续一段时间,解决部分问 题。
因此,无论是传统信访还是新的信 息化手段,最关键的是各级干部能设身 处地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解群众之所难,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贯穿到日常工作中,该解决、能解 决的尽快解决,而不是要等到督查组的 “利剑”亮出才解决。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 山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 心。
”要获得群众由衷的认同和拥护, 各级干部就必须以俯身贴地的工作姿 态,形成信访事项沟通畅通、推动有 效、反馈及时的良性循环。
只有这样才 能更加紧密地团结群众,向新的奋斗 目标不断迈进。
(本报评论员魏一骏)   (上接1版)不仅是崇礼,这是一盘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早已运筹帷幄:河北省、张家口市要抓住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除对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作出部署外,还要求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
  自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冰雪运动“南展西进东扩”步伐明显加快,各地冰雪产业蓬勃发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正逐渐成为现实。
在江苏,全省参加冰雪活动人次破百万,近50个冰雪场地成为“南方人”的休闲新宠。
  冰雪运动要从娃娃抓起。
刚上初二的北京少年官子钊已经练了8年冰球,他至今还记得4年前和习近平总书记“撞肩”互动的一幕。
2020年他还入选了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队,“习爷爷鼓励我们好好练习冰球。
北京冬奥会我想当志愿者,向大家介绍冰球运动。
”官子钊说。
  在3亿人中带动参与冰雪运动的宏图令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激动不已,这被他看作世界冬季体育项目的里程碑,“你们可以想象,这对于冬季体育项目意味着什么,这将成为冰雪运动乃至世界体育发展的伟大机遇”。
  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冬奥,这是6年前北京申办时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践行这个承诺,申办成功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重要指示,给如何筹办冬奥会确立了总原则、指明了总方向。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他强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 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书   在突如其来的新 冠肺炎疫情面前,冬奥筹办严格落 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疫情防控 和冬奥筹办两手抓,工作不断,力度 不减。
  目前,北京冬奥会的
12个场馆 已经全面完工,各竞赛场馆的运行团 队已全部组建完成,正在深化场馆运 行计划,加强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与奥林匹克改革思路高度一致 的办奥理念,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 “冰丝带”等场馆建设中展现的先进 科技,首钢老工业区改造和延庆赛 区打造“山林场馆”的环保方案……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 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既是中国兑 现承诺、不断自我提高、快速发展的 过程,更是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 国智慧、中国贡献的过程。
体育强国的基础
在群众体育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陕西西安开幕。
“全民全运,同心同行”,这是本届全运会主题口号。
如今的全运会不止是专业运动员的竞技盛会,还是群众爱好者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革命圣地延安,在十四运会新建场馆中唯一以“全民健身”得名的延安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外,舞蹈演员吴艳正带领当地健身队跳起欢快的陕北健身腰鼓。
在8月底结束的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展演项目广场舞比赛中,她指导的两支队伍分别获得企事业单位组一等奖和农村乡镇组三等奖。
  “革命时期咱陕北的秧歌和腰 写体育强国逐 鼓从延安跳到全中国,现在我们参与创编的健身腰鼓、秧歌又把健康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吴艳说。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
  无数热爱健身的中国人都在切身感受着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2012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写入十八大报告;2014年,全民健身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正式印发;2017年,群众比赛项目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首次亮相;同年,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 2021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
  一个个重磅文件和举措的出炉,折射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些年来,群众健身意愿不断增强。
在西安刁家村,伴着院中桂花芬芳,曾参加过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摩托艇比赛的张志忠带着十几位老人练起了健身气功,多年来几乎风雨无阻。
  “我是搞体育的,退休后也把健身习惯带给身边的老百姓,希望大家一道向着健康前进。
”今年82岁的他说。
  在2021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能测心率的跳绳、能学操课的“镜子”等一批全民健身高科技小玩意儿吸引了众多目光,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大众对健身的认知正逐步深入,87%的大众健身人群每次锻炼花费0.5-2小时。
梦奋进新篇章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群众锻炼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水平也在水涨船高。
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71.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1亿平方米,群众最关心的“去哪儿健身”难题正在解决。
  在上海,659所中小学在暑期采取第三方运营、街道牵头实施、区教育局和体育局直接实施等方式,无偿对社区居民开放,平均开放时间4-6小时。
  扩大全民健身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要有“硬件”供给,“软件”服务也要跟上。
如今,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大群体”格局已初步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新月异,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推陈出新……  在很多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格外关注。
2020年他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考察时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
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  今年9月的新学期一开学,北京、上海等多地小学的孩子们发现,自己课表里的体育课又增加了,在教育部力推“双减”工作的同时,“每天都有体育课”正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教学课程的标配,体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和比重都在真正提升。
建成体育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0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满怀感慨地预言:“奥运举办之日, 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如今,北京即将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今,我国体育健儿已夺得262枚奥运金牌;全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7.2%,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已丢到九霄云外……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可以清晰发现,体育已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外延。
  2020年9月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要”概括了新时代体育的新内涵: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从全民健身到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夯实了体育强国之基。
从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准确勾画出两大国家战略之间的清晰逻辑和实现路径。
  健康是“1”,后面“0”越多,百姓幸福感就越强。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表示,体育运动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 求。
不断高涨的健身氛围也在推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2015至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15.9%,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4%,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9483亿元,增加值为11248亿元,GDP占比超过1%。
  虽然疫情一度给近年高速发展的体育产业蒙上一层阴影,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需求却不可遏制。
“十三五”以来,仅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体育产业政策就有3项,其他相关产业规划和涉及体育产业的政策文件也如雨后春笋,如今的体育产业,正如弦上之箭,要力争到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是综合国力提升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软实力来自硬底气。
从北京奥运会学习奥运标准,到北京冬奥会树立奥运标杆,中国体育人交出了中国方案;创建于江苏无锡的跆拳道大满贯赛事,直接带动世界跆拳道运动的竞赛规则改革,中国“IP”讲述出全新的中国故事……  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  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时,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华民族正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华社西安9月14日电

标签: #快手 #电脑 #如何将 #自动播放 #安全意识 #如何用 #注册商标 #视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