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网上购物去哪里

网上购物 2
http押//www.chaozhoudaily.com 2009年10月9日星期
经济部主编责任编辑:马电话:2352950传真:2265261 消费 乱花渐欲迷人眼 寻找新中国60年时装经典元素 时尚的戏剧性变化,使得流行变成一种不可捉摸的东西,而今天对装饰自己身体越来越自信的女性形象也变得清晰可辨。
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让我们一起探究时尚华丽外表深处的历史渊源,即使时光飞逝,也无法忽视那些承载着日常生活的时尚记忆。
50年代(1949-1959)穿列宁装的女人最时髦流行元素:列宁装、中山装、布拉吉、改良碎花旗袍 50年代小西装vs今朝潮流黑西装 兴许是刚解放的缘故,当时举国上下的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古装,经过改良的碎花旗袍算是一种衔接,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优雅。
这种样式比较简单的旗袍流行了没几年,就被蓝色或者灰色的列宁装取代了。
当时,朝气蓬勃的刚健形象成了服 饰主流,这种形象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近几年时尚界倡导的中性风。
诸如干部装、中山装、列宁装成为那时的新时尚。
那个年代,每个女人都梦想拥有一件双排扣列宁装。
而列宁装搭配白衬衫和长西裤,再甩两条大辫子,倘若这样一身打扮走在大街上,回头率一定是百分之 百。
布拉吉的流行则和苏联有关,50年 代,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多是苏联画报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大众。
布拉吉的款式非常简单:泡泡短袖、泡泡褶皱与圆领连身衣相连,后系腰带。
60年代(1959-1969)每个年轻人都想搞一套绿色军装穿流行元素:青年装、绿色军装、工装背带裤、海魂衫 解放后,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装。
这样的装束其实就是老解放区干部的打扮:洗得发白的灰色四兜棉布中山装。
到了60年代,中山装流行至大江南北,逐渐演变成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等中山装系列。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并不是把美穿在身上,而是把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 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
人人参加劳动,人人以劳动为荣,因而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工装背带裤大肆流行开来。
步入60年代中期,走到大街上放眼一望,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海魂衫。
那种蓝白间隔的横条纹随处可见。
据说蓝白相间的海魂衫是各国水兵们的贴身衣着,寓意为浩瀚的大海与蓝天。
当年,由赵丹主演的电影《海魂》风靡整个中国,赵丹穿的就 是海魂衫。
到了60年代后期,中国进入到了
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显然,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年轻人谁都想搞一套绿色军装穿,那个时候,女学生们倾向把长辫子剪短,齐刷刷地梳成两把“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脚蹬解放鞋,浑身散发着“革命”气质,代表着当时的时尚。
海魂衫的今昔对比 70年代(1969-1979)人人都有几件假领子流行元素:假领子、上山下乡装、回力牌球鞋、喇叭裤 当年,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脏,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于是,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通行起来。
时尚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到了21世纪的今天,男女不分的时装竟成潮流热点,boyfriend牛仔裤、女人穿男人西装,男人穿裙子……时尚的轮回是多么不可思议。
70年代初,一批批知识青年被送往农村,“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样的教导响彻大街小巷,年轻人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那荒芜的土地。
于是,上山下乡装应运而生。
由于物质匮乏,普通人一年也难得穿上两件新衣服,贫困时代的创造性发明———假领子来了,假领子又称“节约领”,其实就是简缩版衬衫,除了领子之外,还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两个布带套住臂膀,以防假领子“向上”。
人们穿上假领子之后,外面再套上毛衣或者外套,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人也显得精神多了。
而绿色军装继续保持着流行的热度。
1976年底,中性服饰的“坚冰”被从广州流行起的“喇叭裤”之风逐渐融化。
虽然“奇装异服、靡靡之音”仍旧不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接受,但人们的内心开始有了对 个性化服饰的追求。
到了70年代末期,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花衬衫、太阳镜、四喇叭收录机成为了大中城市里一道别致的风景。
70年代最重要的时尚事件是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
那是1979年春天,当时大家不敢直截了当地称之为“时装表演”,而称为“服装观摩会”。
参加观摩会的仅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还必须通过审查。
据说当音乐响起时,台上外国模特身着的多姿多彩的时装和台下一片“灰黑蓝”形成了强烈对比,那种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80年代(1979-1989)“红裙子”成时尚风向标流行元素:牛仔裤、运动服、健美裤、红裙子 这似乎是一个信号,中国人开始以极快的速度追赶世界潮流,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牛仔裤、超短裙……服装时尚潮流中涌现出一个个新名词。
借着转口贸易、贴牌加工等途径,广东的纺织服装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也是借着这样一个机会,广州将香港的服装潮流传到了内地。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银 幕上的“红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
1982年,出现了黑色紧身踏脚裤,这可以看做是风气大开的一种标志。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色彩鲜艳的运动装迅速开始流行。
到了80年代中后期,服装流行加快, 这时候女性服饰开始向时装化变化。
当年的服装始终强调合体廊形线和腰线,通常采用轻薄和半透明的丝绸等材料。
“踏脚裤”经过改良之后变成“健美裤”,这种以黑色为主,带着很大的弹性的健美裤几乎人人都有几条,有意思的是,健美裤到了今天,演化成都市女人人手一条的Legging(打底裤)。
90年代(1989-1999)所有的女人一夜之间长高流行元素:萝卜裤、文化衫、松糕鞋、迷你裙 时尚和电影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年的电影《霹雳舞》风靡全中国,健美裤继续流行,萝卜裤、宽肩膀、厚垫肩,这些与国际接轨的产物,在90年代中期理所当然地传到中国。
文化衫的风靡和王朔的痞子气开始流行有关,连带印有被称为不健康文字的T恤衫也被炒热,人们在衣服上肆意表达自己的情绪。
1993年,所有的女人一夜之间长高了,原来,既有高度、又很舒适的松糕鞋成为当时的时尚元素。
1995年,年轻人开始把裙子改短,迷你风逐渐露出了苗头。
1997年,
H.O.T组合席卷全亚洲,韩风一夜吹起,满大街都是穿着调裆的阔裤子、染着金发耍酷的年轻人。
之后哈韩的风潮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末。
80、90年代,健美裤风糜一时 新世纪(1999-2009)中国风、街拍、混搭流行元素:中国元素大热 中国元素逐渐走上世界T台 进入新世纪,值得说的事情太多了。
国际品牌时装陆续进入中国市场,范思哲、路易·威登、香奈儿、迪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得各类时尚资讯。
一方面,中国元素大行其道,中国的丝绸、瓷器、茶文化曾经在欧洲风靡数百年,欧洲设计师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运用中国元素,直到今天,中国元素仍 然是时装周发布会期间最抢眼的文化符号。
在2009巴黎时装周上,Dior高级定制青花瓷系礼服秀就体现了中国元素的渗透力量。
另一方面,张肇达、谢锋、邱昊这些中国本土的设计师纷纷登上国际时装周;在国际T台上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超模中,异军突起的是“中国面孔”,所有这些都展 现着来自中国的时尚力量。
同时,街拍网站大为盛行,街拍最早源 于国外的时尚杂志,除了及时介绍各大秀 场上的新装发布,还要传递来自民间的流 行信息以及街头潮人的混搭乐趣,于是所 谓“街头秀”就应运而生。
这一切表明,中国的时尚力量正在 崛起! 据《都市快报》 秋季流行色: 桃红玫红和紫红 在刚刚过去的2009春夏季节,桃红是各大品牌纷纷力推的颜色。
而到了秋季,设计师的调色盘略略调暗了一些,玫红和紫红同时成为重要的流行颜色。
DianeKruger优雅的Escada褶皱红色连身裙和BlakeLively的抹胸Michaelko-rs桃红色性感连身裙,被评为九月最佳日装。
虽然秋冬的服饰色彩以暗色为主,也不乏这样强烈的彩色,这个秋季桃红、玫红和紫红仍然活跃,在一片黑色中打破沉闷,给你一个出挑的好机会。
红色新衣巧搭基本款你精心打扮好远远走来,给人的第一印象其实首先是色彩,而不是你身上的某件衣服或者配饰。
色彩在服饰中是最响亮的视觉语言。
也许你会觉得中国 人中意多年的正红色只适合大喜日,但 紫红、玫红、桃红那么多种红,总有一种 会触动你。
礼服式的小短裙可爱有加,但现在穿 已稍显单薄而且似乎过于华丽,西装的加 入更添都市优雅感,而高垫肩的设计是本 季一个非常突出的流行要点。

其实,强调 肩部设计的西装,只要注意掐准腰身,很 容易把你的身材塑造出玲珑有致的效 果———对上身丰满的女性效果尤其好。
相比搭配黑色,白衬衫和玫红色的 搭配会显得更明亮些,整体造型也更具 活力。
连身裤的款式营造了整身造型的 街头感和休闲感,而长发女郎在发际处 绑一条发带,很适合修饰脸型,同时也足 以令人眼前一亮。
红多少?由你定! 同样是由基本款单品和玫红色服装 构成的造型,两位设计师给出了两种灵 感解答。
EmanuelUngaro就采用了结构 感和有垫肩的外套,与衬衫的柔软结合 更有层次感,特别的胸口的流线与裙子 的褶皱和谐呼应,再加上外套的线条,即 使不是连身裙,如此立体剪裁功力也尽 显身材的曼妙。
而MariosSchwab则着重让我们欣 赏一条只有高级时装舞台上才会有的玫 红色连身裙———双层。
看似无它,但首先 用色彩抓住眼球,再通过结构和面料的 细细品味,如此的视觉三重奏,就让你明 白真正的性感就是在包裹的严实时仍能 传递性感。
至于那条基本款色的黑色腰 带和透明珠串项链,更多是被用于色彩 上的调剂和点缀了。
梅容 换季护肤滋润为主 秋日来临,许多MM发现,自己的肌肤无论是脸上还是身体上,都开始紧绷起来,夏日出油、亮堂的面部肌肤不见踪影,怎么才过了几天,肌肤变化就这么大呢?其实,秋天来了,肌肤已经开始出现缺水状态,保湿工作要抓紧了哦! 全身保湿:泡澡让肌肤水嫩重现许多MM发现,肌肤补水,最难做到的就是全身的水嫩感觉,即使全身都抹上护理油,皮肤也只有短时间的水嫩感觉,怎么才能保持长时间的水嫩呢?据一美容师介绍,其实泡澡是全身补水最好的方法,也是去除疲劳的最佳方法。
一般美容院为客人设定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而在家里泡澡的话,一定要控制好水温,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因为太热的水会使皮肤更为干燥,洗得太久也不利于缓解肌肤的干燥状况,反而会损伤皮肤肌理,所以秋天洗澡最好用适宜的热水, 洗浴时间最好每天不超过10分钟,这样才不会让补水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在澡盆里倒入一些牛奶,撒上一些花瓣,或者滴几滴精油,会让肌肤得到加倍的滋养。
如果是淋浴的话,记得使用滋养型的沐浴乳,清爽型沐浴乳已经不适合在干燥的秋季使用了。
身体保湿:精油按摩护理很多人觉得自己在沐浴完以后即使抹了身体保湿乳液,还是很干燥,而美容师认为,这是因为保养品没有被肌肤吃透的原因,最好的方法就是按摩,而秋日最佳身体保湿方式当属精油按摩护理。
我们平时在家按摩不到背部的话,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精油或者是身体护理油,按摩自己双手够得着的肌肤,可能一次两次没有多大的感觉,但多几次下来,你就会发现,肌肤变光滑了,也非常有光泽。
脸部保湿:做一个精华保湿面膜脸部保湿是日常护理最重要的一步, 除了在家做一些普通保养外,去美容院做一次深层的补水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美容师认为,保湿面膜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现在推出的精华保湿面膜非常具有特色,并不是简单的一层面膜就完事。
要做到保湿,那么在面膜的选择上一定要下功夫,所以她选择的精华保湿面膜就非常具有特色,除了一层喱状的面膜以外,还有一层精华面膜,两次面膜可以确保肌肤吃透水分。
王敏霞 网上购物正成为 百姓购物新方式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记者常志鹏王敏)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达瓦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上购物正在成为百姓购物新方式,这为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的协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据了解,目前,我国个人网上购物销售额达到1320亿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
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购买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从手机、电脑等高端产品延伸到低端的服装、化妆品、居家用品等,销售规模迅速扩大。
目前我国网络购物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
达瓦介绍,电子商务配送已成为快递发展新业务。
2008年,全国电子商务带动的包裹量达到5亿件。
快递企业优化网络、改善服务,积极承接电子商务的配送需求。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有3.3亿多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25%。
有网民表示,网购最基本的优势是价格相对便宜、方便快捷,省去逛街的时间精力。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影响加剧的时期,消费会相对压缩,网购可以节省开支和精力。
商业企业认为,网络销售渠道可以节省传统销售渠道的店面及人员成本,又可以借助互联网渗透到更多的
二、三线城市。
达瓦表示,快递已成为网络购物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快递物流已成为支撑电子商务新型业态模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
根据阿里巴巴的调查:“网商已经与快递公司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70%的网商不会轻易更换快递公司。
” 首部婚介服务 国标将实施 本报讯据《京华时报》报道,国内首部规范婚介服务机构的国家标准《婚姻介绍服务》将于12月1日起实施。
日前,记者从国家标准委和全国婚庆婚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了解到,标准首次明确提出婚介服务应规定服务期限,不应提供无限期或介绍到成功为止的服务。
该标准首先规定了婚姻介绍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基本原则,应一切以征婚者为中心,尽力满足其需求;不向征婚者提供虚假信息,并应保障征婚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对婚介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准、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工作人员应拥有相关职业(婚介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在上岗前和上岗后均应接受“再教育”,内容包括:服务意识和职业化、婚变心理学、沟通技巧及案例分析等。
与此同时,标准首次对婚姻介绍服务机构的服务过程进行了规范。
其中要求,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应向征婚者明确服务的内容、期限、质量要求及费用;婚介服务机构应查验征婚者的身份证、户口簿、学历证书等身份证明文件,并应让有婚史的征婚者出示离婚证明或丧偶证明。
此外,婚介机构应要求征婚者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登记表,并签署个人信息真实性声明;对于征婚者提出的问题要求,应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据悉,此标准为推荐性的标准,具体实施将随后由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为强制执行。
橄榄油“鱼龙混杂” 现象有望解决 新华网电(记者项开来)10月1日起,新的《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要求各类橄榄油产品都应当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而油橄榄果渣油不能标称为橄榄油。
厦门检验检疫局提醒消费者,应及时了解新的国家标准,做到明白消费。
与旧标准相比,新的《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国家标准增加了一些规定:各类橄榄油产品都应当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油橄榄果渣油不能标称为橄榄油;应标规范的产品等级名称;注明油橄榄果实的年份。
特级初榨橄榄油是橄榄油的精品,也是市场的热卖品种,它是橄榄果压榨出来的“头道油”,含有甾醇等有益物质、维生素E、橄榄酚等利心脏抗衰老物质。
以前,我国橄榄油产品并没有要求标签上标注以上内容,使得市场上存在以精炼橄榄油甚至精炼油橄榄果渣油勾兑冒充特级初榨橄榄油等违规行为。
新标准使用反式脂肪酸含量为标示,将有效杜绝以上违规行为,橄榄油“鱼龙混杂”的现象有望解决。
近年来,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进口橄榄油越来越受国人追捧。
据统计,厦门口岸2009年起已经进口橄榄油260吨,货值990万美元。

标签: #方式 #积分 #微信分组在哪里设置 #文件 #好友 #公众 #可以找到 #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