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缘何这么,武汉网站建设哪里好

武汉 2
102015年6月8日星期一统筹李宜鹏李虎成 HENANDAILY 责任编辑李晓舒地方观察·新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后,我省南阳、许昌、郑州、焦作等沿线城市居民相继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丹江水,唯独新乡人眼巴巴瞅着丹江水穿境而过,却因引水配套工程延误工期,只能望水兴叹! 作为省内较早就开工建设配套工程的城市,新乡为啥落后了呢?对此,新乡市民纷纷热议,各种猜测莫衷一是。
本报记者近日专题探访,了解了个中原委。
最后一公里,缘何这么 ——南水北调新乡市区配套工程延期原委 □新乡观察记者李虎成代娟实习生袁媛 难
1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因线路优化方案变更停工一年半 南水北调总干渠从新乡辉县市入境,途经凤泉区、卫辉市,全长77.7公里。
自2007年6月总干渠工程开工起,沿线群众就热切期盼早日喝上丹江水。
2013年12月11日,新乡段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2014年12月12日总干渠全线通水。
新乡段配套工程于2012年8月开工,大概需要1年半的时间,按说早该完工了。
然而,直到今天,新乡段配套工程仍未完工!“在工程初期,新乡南水北调主体和配套建设工程一直处于全省前列。
2013年初,市政府决定对通往城区的32号供水管线市区段进行优化调整。
2014年5月,变更申请得到省发改委的正式批复,因此中间近一年半的时间处于停工状态。
而后开始施工又赶上汛期,露天作业时挖土铺管受雨水天气影响无法施工,又耽误50天工期。
”6月3日,新乡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邵长征说。
市政府为什么要对规划好的供水管线进行调整? 对此,新乡市城乡规划局市政科王科长解释,主要原因是32号线市区段的配套工程线路与该市道路规划存在部分冲突。
为进一步提高新乡城市供水保证率,节约整体工程建设投资,结合该市环路升级改造工程同步建设,对向新乡城区供水的32号供水管线进行优化调整。
“按照最初设想,结合环线改造,能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投资和施工。
”新乡市南水北调投资计划科负责人孙婧说。
然而,方案变更后,市区段线路全长29.377公里,单从数字上来看,较原批复设计长度增加了不足两公里,但在实际勘探和设计时,才发现管线须大幅度调整,经过的城乡接合部、铁路、河流等地,拆迁难度大,地形复杂,投资也随之较大。
因变更投资较大,需重新报省发改委批复,从变更设计完成到省发改委批复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时间周期较长,“这就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原因。
”孙婧表示。

2 为啥“一天的活得干十天”——变更后的管线施工难度远超预期 为了配合供水管网工程的施工,一年多来新乡市区不少路段都搞过交通管制。
尤其是在华兰大道的几个路口,长期堆积的土堆移不走,车辆无法通行,城市容貌受损,还影响了市民通行及商业网点经营,居民怨声不断。
“原先1天的活,现在得10天干。
这儿根本没办法用机器,只能人工开挖。
”6月2日,记者到华兰大道施工现场采访,正在劳动街口施工的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峰告诉记者,就在华兰大道与劳动路交叉口处,仅28米的距离就挖出来了8道各类管网,100多条线路。
配套工程供水管线想要从这里通过,必须分别联系供水、雨水、排污、热力、天然气管道及高压地埋电力线路等相关负责单位,让他们配合调整或者迁移,为供水管道让路。
还是在这个街口,一座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污水暗涵担负着劳动街、文化桥南大片社区的排污功能。
一旦南水北调管网工程施工影响到它,周围居民产生的污水将无法排放。
因此,工程施工人员不得不避开该暗涵,以“S”型爬坡上坎的方式,人工一点点开挖,穿过暗涵上方和下方,既避免破坏污水暗涵,又保证南水输送的洁净度。
在华兰大道与和平大道路口,施工人员在顶管操作时发现地下竟然有8条10千伏的地埋电力管线,一旦迁移,周围大片小区都要被停电。
且迁移这种地埋管线必须要由省电力设计院勘测完拿出具体方案方能实施。
“光这一个路口就耽误了半年多,不了解情况的群众,当然会有意见。
”新乡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建管科负责人孟凡勇说。
类似情况还有,华兰大道牧野路口要修建一个12米深的沉井,由于此处有沙层,地质结构复杂,算得上是新乡市地面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节点。
此外,丰华路口地下有市政污水管网、热力、电力、燃气等,与供水管道都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高层冲突,施工十分困难。
“其实,不止是华兰大道,在老城区的不少路段,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很多管道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埋设的,由于牵涉到各单位人员变更,许多管道甚至都没有记录在案。
这些管网在最初设计时没有勘测到,挖开后才能发现。
然而,一旦遇到工程需要再次变更,不经过相关部门批复,就不符合建设程序,是不能开工的。
”孟凡勇说,这也是很多市民不理解为何工程中途停滞的原因。
▲南水北调新乡段干渠通水情景。
▶新乡市老城区内仅28米的路段就发现了100多条各项专项管线,施工十分困难。

3 配套工程正在最后冲刺——确保6月底前让市民喝上丹江水 新乡市南水北调受水区均属于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总量约为全国的七分之
一,十分匮乏。
配套工程通水后,丹江水将成为该市生活用水主要来源,地下水和黄河水则成为应急供水水源。
早一天用上丹江水,城市的水利生态环境就早一天受益。
为此,今年春节以来,新一届新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举措,使配套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乡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委宣传部、市南水北调办和市住建委等部门组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专项督查联合考核组,仅用12天就解决了19个持续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的阻工问题。
为减少各种管线迁移手续审批导致的怠工,该市各相关部门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现场办公,边施工边报批,最大限度节省时间抢进度。
“每天六七点钟 出门到现场协调监管,帮助施工单位处理棘手问题,晚上八九点钟又开始夜间巡查,督促工程进度,回到家都11点多钟了。
”孟凡勇说,“5+2”、“白加黑”成为所有参与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常态。
据了解,通往卫辉市的33号线已于5月4日通过应急用水工程率先用上丹江水;通往获嘉县的30号线已于5月20日通水;通往辉县市的31号线已具备试通水条件,只待辉县市年底完成水厂建设即可通水;目前,通往新乡市城区的32号线正在昼夜不停加紧施工,为实现6月底前试通水的总体目标做最后冲刺。
“按照原定工期,估计今年年底市民才能喝上丹江水。
但按照目前的进度,确保6月底完成配套工程建设,让新乡市民喝上丹江水。
”邵长征表示。
创客 微观察 核心提示 从玩转微博拥有300多万的粉丝、并帮《职场雷鸣》做推广,到微信时代经营50多个微信公众号、粉丝达300多万、年收入上百万,再到百 万现金投资社交媒体平台《旅行故事》,这一个个传奇竟出自于新乡一个90后“青葱”团队,并发端于搭建的一个可下载全校老师课件的网站。
他和自己团队的传奇,在老家河南少有人知,但在国内、业界已小有名气,一流的风投和广告公司慕名而来。
他的团队成员月收入是同龄人平均工资 的几倍,公司估值已达上千万元。
一群90后小伙伴,何以在互联 网时代锋芒毕露?6月2日,记者走近田志伟和他的90后创业团队,探寻这群“河南互联网新生代”的传奇故事。
“青葱”们的“微创”传奇 □新乡观察记者王永乐实习生宋晶晶胡汇汇 搭建的可下载全校老师课件的网站,让田志伟踏上了“以号生财”的创客路 6月2日,田志伟带着记者参观他刚装修完的办公室,办公用具尚未齐全,但是房间宽敞明亮,就像他对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
而在一间不足6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8个90后小伙伴的电脑一字排开,正在手机和电脑间不停转换,指点驴友“环球旅行”。
而他们都是来自卫辉市安都乡小虎驼村土生 土长的农家子弟,从没出过国也没钱去旅行,但在互联网爆炸的时代,农家子弟却依靠互联网走上了创业路。
最先考虑用“号”生财的是田志伟,此前,他用自学的互联网知识搭建了一个可下载全校老师课件的网站。
“同学们再也不用挨个找老师拷课件了!”当时的他,还没意识到自己正践行着互联网思维中的分享精神。
不禁让人想起当年扎克伯格(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创办人)在哈佛上学时,就曾开发了一个选课的程序。
小试牛刀后,田志伟在“微博时代”挣到人生第一桶金。
通过与网络大V交流互粉,他的微博粉丝 量达到300多万。
2012年他在网上看到了雷明在爱奇艺新推出的栏目“职场雷鸣”,于是主动联系雷明希望为其做推广。
这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只身赶往北京与雷明洽谈20多分钟后就拿下了这个项目。
2013年3月14日,田志伟注册了微信公众号“环球旅行”,随后注册了公司。
“我一个学会计的, 没钱‘环球’,也没钱旅行,可这都不妨碍我‘身未动、心已远’!”他在简介中写道。
两年时间的运营,目前,“环球旅行”已有59万的订阅量,加上团队的其他公众号,用户达300多万。
去年年底,公司估值已达上千万元。
8个电话让“青葱”小伙伴像候鸟一样飞回新乡,共同完成儿时的梦想 “做得好跟我个人有一定关系,但关系最大的还是因为有他们这一帮小伙伴。
”田志伟的公司没一个“外人”,另外8人全是三里五村的初中、高中同学。
“团队很重要,大家要一起坚持有思想、有理想这样才能一起走下去。
” 去年夏天,田志伟的8个电话让他们从北京、武汉、郑州……像候鸟一样飞回老家新乡,完成一个儿时的梦想——在一起做一件事,做有影响力的事。
因为每天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短,更多的是因为大家理想目标一致,生活工作都在一起,公司大多是“夫妻档”。
田志伟打趣说:“这样的话,谈恋爱吵架什么的不用去公园啦,也不用异地那么辛苦,在公司就能解决。
” 创业初期,他们“窝”在一个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旧桌子、一根网线,自带“干粮”来 创业。
现在条件好了很多,可每个人仍保持着勤奋与激情,每天工作12~14个小时,原来都没有周末,直到身体都出了问题,才规定每周六下午休息半天。
张丽艳是9人中唯一一个能与互联网稍微沾上关系的人,她是学市场营销的。
当初田志伟的一通电话就把她从省会郑州“喊”了回来。
“跟着老田,我们学到的是‘思维’:考虑问题的方式灵活了,有判断力了。
”张丽艳说,就算哪天遇到个大坎,我们也能抓到新契机,从一块“新大陆”跳到另一块“新大陆”。
田志伟打赌:“未来3年,我们会做成国内旅游圈影响力最大的社群,如果做不到,我会在西湖裸奔” 田志伟和他的小伙伴为啥能“成”?“我们在运营过程中灌输了情感。
”田志伟很感性地说。
这“情感”是啥?是灵敏的“嗅觉”。
在运营初期,小伙伴团队抓住了联盟成员互推、“大号”互推的机会,使得粉丝飞涨。
最疯狂的一次涨粉,是一天涨了1万多个粉 丝!靠的是一个叫“神经猫”的小游戏,碰到粉丝“痒点”,在朋友圈中大爆发。
田志伟和他的团队擅长总结。
“做公众号不能像家长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书法、学钢琴、学舞蹈,却从不问孩子自己的喜好,这样太过主观,忽略了用户真正的兴趣和需求。
” “我们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大号养小号。
”田志伟介绍,“环球旅行”之类的微信大号不沾商业,但类似20万粉丝这样的“小号”就可以接广告。
当然,他们的“小号”,也是别人眼里的大号,一个美甲的微信号也在行业里排到前三了。
小伙伴们的梦想是做一个旅游社交平台。
田志伟说,现在许多人都有自由行的需求,到一个地方,很想有朋友陪,最好还得专业。
我们就想在“当 地人”和游客之间架起一个平台,让他们互相选择,成为朋友,留下难得的旅行记忆。
也正是基于这个梦想,今年5月份,田志伟以现金100万+30万“粘性资源”(客户资源)的形式,注资《旅行故事》平台,并同时参与《旅行故事》的运营。
而《旅行故事》是知名旅行家、中国旅行色彩心理专家大鹏先生创立的一种旅行生活方式大数据平台,是目前中国首家高端旅行社交媒体平台。
“以《旅行故事》未来的成长预期来看,我相信这次投资是正确的,未来可能会产生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收益权。
”田志伟充满自信,“在这里跟大家打个赌,未来3年,我们会做成国内旅游圈影响力最大的社群,如果做不到,我会在西湖裸奔,请大家拭目以待。

标签: #苹果 #视频 #网络营销 #视频 #视频剪辑 #微信里 #手机 #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