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7

网站 0
年10月12

日·星期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河北:石市出台意见扩大旅游体育养老等消费............................................................

4

河南:健康养老产业再迎政策红利................................................................................

5陕西:我市举办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报告会................................................................6

陕西:基层老年协会孵化基地挂牌................................................................................

7安徽:合肥社区门诊医保用药增至2545种居家养老医疗有保障..............................7安徽: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家养老"成新风尚.....................................................8新疆:齐市政策先行促养老产业快速发展....................................................................9

广东:广州市全面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形成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 主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10海南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11“以地养老”的农村实践——来自宁夏平罗县的调查..............................................11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万里行在福建开展调研..............................................................12

海闻:经济走势与养老产业发展..................................................................................

13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做客《商洛大讲堂》......................................13外媒报道:中国推养老新模式有效应对“银发潮”..................................................14统一城乡养老格局让养老服务市场前景可期..............................................................15如何解决:养老服务领域的“十大”矛盾..................................................................16

防止老人走失记住一点最重要......................................................................................

18无论社会与个体,都尚未对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18 热点新闻....................................................................................................................19 对未来医疗的十大预判,你认同几个?......................................................................

19 老龄数据....................................................................................................................21 最新数据分析,看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与产品设计..................................................

21 养老研究....................................................................................................................25 跨界与整合:我国养老服务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25提高康复辅助器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6提高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可及性、精准性和高效性..................................................

27 养老类型....................................................................................................................28 “养老例题”越算老人越幸福......................................................................................

28 智慧养老....................................................................................................................29 福建:宁德屏南县打造“互联网+健康养老”新模式................................................

29 养老培训....................................................................................................................30 上海选出首批“最美养老护理员”,最年轻的仅
23岁,还有5名本科生............

30 老年大学....................................................................................................................31 山东:烟台市老年大学举办建校三十周年书画展......................................................

31海南“银发学生”抢上老年大学“精神空巢”亟待关注..........................................

31 中华孝道....................................................................................................................33 湖北举行孝悌主题故事会暨第二届湖北省孝道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332017安徽省暨合肥市“敬老月”启动,抢抓“互联网+养老”.............................

33 健康管理....................................................................................................................34 万万没想到,它有如此之玄妙!..................................................................................

34 养老金融....................................................................................................................34 黄润中:发挥银行优势,强化金融合作,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起帆远航..............

34 快乐生活....................................................................................................................36 四川:遂宁市举办敬老月启动仪式暨“中国人寿杯”中老年集体舞比赛..............

36“龙江美·桑榆情”黑龙江省老年人合唱节在齐齐哈尔市举办..............................37

中央国家机关老年大学教学成果展暨喜迎党的十九大书画摄影展开展,水利部离 退休干部书画摄影作品参展..........................................................................................

37 政府购买服务...........................................................................................................

38 山东: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盛棠水岸养老照料中心康复器材、设备及电动轿 车采购项目第二包(电动轿车采购)二次废标公告..................................................

38

安徽:合肥经开区十三五期间医疗及养老布点规划编制项目中标(成交)公告中 标公告..............................................................................................................................

39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民政局凉州区金塔养老福利服务中心桥涵采购项目成交公告41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民政局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套养老服务设施采购项目 询价公告..........................................................................................................................

43广东: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社会事务办公室 红旗镇广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营管理服务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44广东: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46广东:炭步镇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公开招标公告..................................47

海南:儋州市民政局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竞争 性谈判公告......................................................................................................................

48 关于我们....................................................................................................................51
联系我们....................................................................................................................53 2017
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河北:石市出台意见扩大旅游体育养老等消费 日前,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力争将平山县率先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李家庄、雁西湖、贾庄、白鹿泉等8个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积极探索建立票价直接补贴、积分补贴等有效机制,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把以岭健康城、新乐伏羲台等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2020年平山将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意见》指出,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到2020年,力争将平山县率先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将正定县、鹿泉区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范围。
同时,将选择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工程。
重点打造李家庄、雁西湖、贾庄、白鹿泉等8个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石市还将加快建设石家庄市自驾游呼叫中心和紧急救援基地,强化营地安全和应急服务。
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措施,促进自驾游发展。
探索建立票价直接补贴机制 《意见》还指出,探索建立票价直接补贴、积分补贴等有效机制,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
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演出院线、动漫游戏等提供支付服务。
支持石家庄市开展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尽快形成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的新模式、新机制。
同时还将培育复合式文化消费载体。
支持实体书店融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商贸物流等相关要素,建成一批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
石家庄市将建立西部冰雪产业服务带 石市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链。
制定石家庄市冰雪运动和产业发展规划、石家庄市山地户外运
动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西部冰雪产业服务带、自驾车体育游憩带、户外运动休闲带。
同时大力发展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业态,拓展体育传媒、体育旅游、体育科技等新兴业态。
重点打造一批运动地板、拳击用品等具有石家庄特色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园区。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向公众有序开放,并且支持各类体育场馆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提升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供给能力。
对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等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石市将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 《意见》还提出,石市将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挖掘整合石家庄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中医药资源和多样的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中医药观光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疗养康复旅游等旅游产品开发。
把以岭健康城、新乐伏羲台等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4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鼓励社会资本组建养老机构 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养老服务领域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制定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和规范,建立信用体系、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鼓励政府机构以外的法人、公民个人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组织)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养老服务机构,重点发展机构养老、城乡社区居家养老、休闲养老养生基地等。
同时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接国家、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建立健全重度失能人员医疗护理长效机制。
发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作用,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完善政府为重度失能老人购买护理服务的政策,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接轨的准备工作。
(来源:河北网)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0522 河南:健康养老产业再迎政策红利 河南持续加码健康养老产业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愈加严峻,养老产业的系统化建设或成为河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日,我省出台《河南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方案》《河南省支持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河南省健康养老产业布局规划》等一揽子措施,而这也是继《河南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后,我省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内,第二次为养老产业改革发展提供支持。
根据相关措施,我省2017年要启动10个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10个省级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60%以上的行政村,全省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000个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5万个以上,并扶持培育20个以上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养老服务集团,建成省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30个以上,初步形成“一圈四带多点”健康养老产业基地总体布局。
而在社区范围服务上,2017年,我省将启动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0个以上、智慧养老示范社区50个;2020年,城市社区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初步形成“15分钟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圈”,并力争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多业融合的健康养老产业体系,使健康养老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一位地方民政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养老观念的变化和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趋势,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但传统养老产业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养老需要,必须适应养老理念、方式乃至产品的变化需求,需要我省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的转型发展。
从2013年起,我省洛阳、漯河等地先后承担了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任务,为养老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探索出大量经验。
而为持续增大地方与社会对于养老产业发展的关注度,此次措施专门出台相应政策,在医保报销、水电气暖使用等多个方面给予养老机构直接支持。
有业内人士称,这些支持措施加大了机构投入的意愿,配合当前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或使我省养老机构出现大幅增长。
市场化创新发展是方向 对于人口大省河南来说,养老不仅要建立产业,更要形成可持续产业链。
为此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中,健康养老多次以“重点发展产业”的描述出现。
目前洛阳、郑州、焦作、新乡等地都把健康养老服务圈定为主导产业之
一,据部署,到2020年,我省健康养老服务业产业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5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面对政策带来的利好,一些民间资本对于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却仍显得较为谨慎。
一位地方民政部门人士称,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提前投入、回报缓慢的行业,多数资本并不愿首先踏足。
“目前养老行业发展还是以地产、金融类产品为主,在健康养老服务上,仍缺乏大资本的注入。
” 新郑龙湖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孙先生也认为,当前养老服务产业的回报率偏低,只有3%-5%,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6%—8%的回报率。
在投资过程中,由于经营模式不明晰,盈利周期较长,传统养老服务机构使用率普遍偏低,需要用创新手段引入多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来提升投资回报与产业发展。
为此,此次的一揽子文件中多次提出对养老服务和机构进行创新改革的问题。
如在《河南省支持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中就明确,支持公办养老机构转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而政府投资和购置的养老设施等,均可实施公建民营,并鼓励实施服务外包,以此增加养老服务对社会的吸引力以及养老服务机构的改革力度。
2016年7月,开封市以养老产业为契机首尝实物补偿PPP,开封市将投资换取的500张床位中的255张交付项目公司,作为年度项目差额收益补偿,以自己的“实物股权”,给予项目公司增加社会资本的盈利能力,来保持该PPP项目的可持续性。
行业人士张聪博认为,开封市政府的这种“变通”,将财政投资压缩的同时,又给予社会资本持续性的盈利空间。
“增加了社会资本方的逐利能力,增加了项目可行性,这也是养老产业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
” 他表示,目前我省高度重视养老产业改革发展,其目的在于打通消费端、资本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是市场需求与创新供给融合。
而在目前养老消费能力尚未成气候的背景下,我省在硬件建设和引进的同时,应积极考虑培育本土人才队伍和产业链服务机构,这将让我省在未来市场全面爆发的时候,占得发展和市场先机。
(来源:大河网)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0512 陕西:我市举办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报告会 10月11日,我市在商洛大讲堂举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报告会,邀请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党俊武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专题报告。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华主持报告会。
党俊武长期从事老龄政策研究工作,是我国老龄科学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
报告重点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深刻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与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对我市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华要求,各部门要努力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通过完善扶持优惠政策、政府购买服务、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构建共享服务平台、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等举措,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尤其是慈善公益、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为老服务,多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引导广大老年人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出新贡献,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工作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来源:商洛民政)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0524
6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陕西:基层老年协会孵化基地挂牌 为全面推进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工程,充分发挥第三方社会组织的专业和技术优势,日前,陕西省老龄办下发了《关于在陕西助老汇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挂牌“陕西省基层老年协会孵化基地”的通知》,制定了《陕西省基层老年协会孵化基地工作规程》,明确了工作目标、原则、机制、职能和服务内容,要求各地老龄办加强与孵化基地的协作。
陕西助老汇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是在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机构(4A级社会组织),是陕西省慈善联合会、陕西省社会工作协会的发起成员单位之
一,其前身是省老龄办欧盟国际助老合作项目办公室,是一家为政府、企业购买城乡社区老年协会服务项目提供服务的平台。
近年来,助老汇专注开展农村老年协会的培育成长,先后在我省9县40个项目村开展了经济与社会参与、健康与养老服务、道德与文化传承等各类敬老养老助老活动。
成功组织实施了省级福彩公益金支持的10个农村老年协会发展项目,指导泾阳县、蒲城县12个农村基层老年协会开展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工作。
近年来申报成功的中省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项目,都是以农村老年协会和老年人为标的。
助老汇累计吸纳外资101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用于农村老年协会的培育发展。
在和基层老年协会的对接融合中,助老汇对盘活我省城乡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提升基层老年协会活动质量和水平,推动社会力量资助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在老年人照顾服务领域的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来源:陕西省老龄办)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0575 安徽:合肥社区门诊医保用药增至2545种居家养老医疗有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通门诊医保用药范围由原来的512种扩大到2545种,为居家养老医疗提供了基本保障。
10月11日,记者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该市通过医保政策的调整,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不同模式的养老医疗需求,分类纳入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发挥医保在养老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合肥市人社局在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通门诊医保用药范围之外,还出台家庭医生签约医保支持政策,每人每年120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医保基金承担50元,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对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参保人员,符合住院条件,需要连续治疗的,可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其家中或养老机构设立病床,并明确规范了建床、查床、护理、撤床的程序和标准,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便捷的家庭病床医疗服务。
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医保实行了倾斜政策。
参保人员将门诊特种病定点选择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实行免除门诊特种病、住院门槛费的优惠政策。
为了提高养老职业技能,合肥市把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内从事养老护理、日间照料等养老工作的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以及已签订劳动合同(协议)的新入职人员纳入了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而且把“长期在家照顾失能老年人的赡养人、扶养人或者雇佣人员”纳入政府补助的职业技能培训范围。
目前,全市共有9738人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从事养老服务机构在职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203人。
(来源:安徽商报)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0484
7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安徽: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家养老"成新风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为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
一,截至“十二五”末,安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7.29%,上升2.28个百分点。
如何唱好养老这曲“夕阳红”,是全省经济快速提升的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
记者10月11日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着眼城乡养老设施补短板,增加养老设施供给,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
规划: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少于45张 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16年末,全省有各类养老机构2622个,总床位数36.6万张(不含日间照料床位和医疗机构护理床位),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88.3%和54.3%。
2016年,我省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确定为全国6个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央补助激励支持省份之
一。
“十三五”期间,我省提前谋划布局,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出台《安徽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2016-2020)》,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提出实施医养结合工程,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刚刚出台的《安徽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将包括基本养老服务在内的基本社会服务作为政府八大基本公共服务之
一,明确提出实施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
在全省服务业、皖北、皖江、皖西、皖南等专项和区域“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我省将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规划体系。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0年安徽将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少于45张。
符合标准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环境:到2020年,政府运营养老床位不超过30% 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备受青睐,居家养老和星级式养老院将成为安徽养老行业发展未来的风向标。
为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扩大养老消费,我省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从简政放权、建立健全护理保险制度、利用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实化政策措施,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我省将加快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应不超过30%。
加快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机制。
开展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资金:总投资458.57亿元建设96个重点养老项目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未来五年,我省斥资458.57亿元,谋划建设96个亿元以上重点养老项目。
资金方面,具体而言,在《养老服务体系专项建设规划储备项目建议方案》,编报养老项目1038个,建设面积330万平方米,总投资82.86亿元。
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8个,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3.18亿元,新增养老床位6960张。
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单位,组织各地积极编报养老服务体系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共签约实施养老项目38个,安排专项建设基金6.5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04亿元。
(来源:中安在线)
8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0494 新疆:齐市政策先行促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谁来做" 谁是养老产业发展的主体?
这是首要问题。
我市通过破除体制、机制、地域、行业、身份藩篱,引
导扶持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多元供给"的良好格局。
一方面,我市抓住全国养老综合改革试点机遇,率先下放养老机构审批权限,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激发投资活力。
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扶持政策》,制定《养老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从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强扶持。
2016年以来,盘活泰来宾馆、龙沙纸厂办公楼等闲置资产15.7万平米,民间资本投资超过18.2亿元、占总投资的88%。
2016年齐齐哈尔市民营养老机构获得省里补贴953万、同比增长21%,成为全省获得补贴最多、补贴增长最快的地市。
"怎么做" 在探索与实践中,我市认为解决好养老产业发展路径问题,必须破解三个方面难题。
一是在规划引领上下功夫。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齐齐哈尔市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我市养老产业绘制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也是全国城市首个养老产业专项发展方案。
二是在体系保障上下功夫。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抽调后备干部、名校优生、专业人才,组建养老产业团队,会同多个部门推进融合发展,打造医养、旅养、居养、养教、食养、用养产业链条,完善人才、金融、社会化服务等要素支持。
三是在项目支撑上下功夫。
2017年,我市引入鑫海集团1.5亿元、金山汽车销售公司3亿元投资,在拜泉县、甘南县、铁锋区新建3个大型医疗养老项目。
全省首个艾草加工企业--黑龙江九品艾业公司在我市成立,并已完成生产线建设和艾草种植试验。
成功引入华博农产品公司3600万元,建设中央厨房老年配餐项目,培育出老年纸尿裤、磁疗贴、康复用具等一批养老制造项目。
"做更好" 为实现养老产业长足发展,市委、市政府战略性地提出全市重点产业倍增计划,计划到2020年,全市养老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2016年的1.5倍),规模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7105张(2016年的2.31倍)、年均增长23.3%。
为实现倍增计划,我市制定了《全市养老产业2017-2018招商引资攻坚行动方案》。
预计通过一年时间,力争储备项目100个,落地1-2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其中养老制造项目不少于10个,引进协议资金不少于4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不少于20亿元,在上一年度上翻一番。
目前,9个县(市)区已完成项目储备工作。
近5年来,我市养老服务业由小变大,养老制造业从无到有,百草养生院等项目达到全国一流水准,诚信失能护理院成为全国失能护理品牌……尽管曾经困难重重,但如今,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已经把养老这个"夕阳"事业做成了"朝阳"产业,并且将一直红红火火的发展下去。
(来源:齐齐哈尔新闻网)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0493
9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广东:广州市全面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形成全覆盖、多层次、多支 撑、多主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
相结合的“906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服务网络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将养老服务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建立由市长作为总召集人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副市长每两个月定期召开现场会。
该市还制定实施《关于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十余份文件,建立市、区、街镇三级管理体制,上下联动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市财政和福彩公益金持续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2016年11月以来,市本级财政共投入3.88亿元支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该市按照每千人4.5张床位的标准,在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等养老服务设施。
5年来,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覆盖全市农村,日间托老机构覆盖全市街镇,助餐点从基本没有到覆盖全市92%的街镇。
目前,全市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综合平台144个、1460个星光老年之家、1144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170个日间托老机构、475个助餐点、188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136个五保互助安居点,搭建起“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活动站点”三级实体服务平台,形成纵向贯通市、区、街镇、社区,横向整合卫生计生等各部门资源,涵盖上门服务、日间托老等类型多样的立体式服务网络,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面积超过76万平方米,覆盖率达100%,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康复保健、心理慰藉等养老服务。
基本养老服务人人享有 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科学划分政府保障对象、补助对象和自费对象,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拓展到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和本人月养老金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纯老、高龄两类失能老人,购买服务标准从每人每月200元-4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600元。
推进大配餐服务。
合理布设助餐点,制定助餐配餐服务指引,发布助餐配餐点地图,初步形成社会化集中配送、社区门店+助餐点助餐、养老机构辐射服务、委托运营助餐机构等服务模式,设置助餐点475个,覆盖157个街镇、1422个社区(村)的108万名老年人。
推进医养结合。
为33.7万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为75万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确定29个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
自今年8月试点以来,全市共有771名老人经过评估,获享待遇。
健全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
印发实施《广州市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十条措施》,明确建立“关爱地图”、建立定期巡访和主动服务机制等10条措施。
将“平安通”资助对象范围扩大到本市常住的失能、独居、高龄老人,切实提高特殊困难老人的生活质量。
推行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银龄安康行动”跨越式发展,全市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统保人数138.9万人,覆盖率达89.8%。
今年底前,政府将为全市154万名老年人每人购买一份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 科学设置运营资质条件,择优选取具有品牌效应的专业化企业或社会组织运营,并签订监管协议。
全市144个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中,117个由专业社会力量运营,占81.2%。
88%的助餐点由社会 10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力量运营。
连续两年投入1000万元组织开展为老服务公益创投活动,服务老年人21万余人次。
全市设立养老服务企业193个,养老类社会组织74家,涌现出31个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的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企业和社会组织。
2017年新增、独立建设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的比例达83.4%。
加强监督和管理。
2012年,广州市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星光老年之家评估指标和资助办法,从设施建设、服务执行等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规范,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督导,每年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通过建立涵盖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的需求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老年人的身体能力、经济状况、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服务内容,确保服务对象都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报)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0519 海南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促
进海南省养老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养老院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医养融合模式更加成熟,政策法规更加健全,行业标准和信用体系基本建立,监管机制更加完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老年人生活更加便捷、满意度显著提高。
《实施意见》要求,通过放宽准入条件、简化优化审批手续、改进政府服务、完善价格机制、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强行业信用建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老年人生活便捷化水平,保障基本需求,努力补齐居家社区养老短板;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发展高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适老金融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报)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0520 “以地养老”的农村实践——来自宁夏平罗县的调查 “以房养老”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养老产业市场中的一个新兴热词。
然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
市平罗县,这里的一些农村养老院已经实现“以地养老”,不少老人通过退出宅基地、承包地等置换养老服务,缓解了家庭养老压力。
农民老了、种不动地了怎么办?这是摆在广大农村社会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平罗县灵沙乡,当地在寻求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过程中,把目光投向了因农村改革而被盘活的土地资源。
“灵沙乡有40%的村成了‘空心村’,不少房屋空置、耕地撂荒。
这几年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作用下,这些农民不愿种、种不动的土地变成了手中的资本。
而对于老年农民来说,这些资本就是置换养老服务的砝码。
”平罗县灵沙乡党委书记陈东华说。
2014年,灵沙乡将胜利村村部旁边的一所废弃小村改造成养老院,由社会资本负责运营。
结合平罗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自愿有偿退出的改革措施,入住的不少老人都选择把土地、农房或流转、或退出,用这些收益支付养老费用。
11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胜利村村民马占福今年已经68岁,子女都已成家落户县城。
3年前养老院刚建成时,老两口盘算了一番,最终选择将宅基地、房屋、承包地全部退出,从农村“净身出户”,搬进了养老院“以院为家”。
“宅基地连带自己建的砖房一并交还给集体,政府补贴了8万元,10亩承包地我也退出了承包权,政府按每亩9000元补贴了9万元。
这些钱我拿出一部分给老伴买了养老保险,现在每月能拿1200多元的养老金,足够我们老两口在这里生活了。
”马占福说。
目前,这家养老院共入住农村老人74人,少数人将农村“三权”全部退出,多数人选择退一部分,留一部分。
然而,“以房养老”“以地养老”目前对于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只是缓解家庭养老压力的途径之
一,农村土地和房屋的价值难以单独支撑起机构养老。
马占福说,我当时退出“三权”时正好赶上了养老保险的好政策,只花了2.2万元就给老伴儿买了养老保险,到了年龄就能像城里工人一样每个月领养老金。
很多人当时没有购买养老保险,现在都后悔错过了当年的政策。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灵沙乡养老院“以房养老、以地养老”的农村老人中,绝大多数仍然需要用子女的补贴或者自己的积蓄填补不足。
马占虎说,“以房养老、以地养老”需要有配套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这是目前不少农村老人最大的期盼。
(来源:新华社)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0574 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万里行在福建开展调研 9月25日到9月30日,由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记协联合开展的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万里行第二期活动组织1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记者组成报道组赴福建省展开调研和采访,走访了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的各类养老机构,针对养老院服务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全国养老院质量万里行活动采访报道的第二站。
活动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的相关指示精神,以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为核心,反映基层在提升养老院服务水平、构建标准化服务队伍中取得的进展,推出基层养老机构中设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作用发挥明显的先进典型。
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福建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将养老事业发展作为补齐民生事业短板的四项重要内容之一进行部署。
2017年福建省人代会通过了《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十条措施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简称养老“双十条”),“双十条”在用地保障、医养结合、运营模式、补助政策、准入门槛、服务人员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推动了福建省养老服务工作的落实。
报道组深入福州市鼓东街道开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泉州市晋江大浦村敬老院、晋江龙湖镇尚善养老院、安溪县明爱福利养老院,厦门莲花医养集团、海沧敬善养老院、思明区爱心护理院等养老机构采访。
机构涵盖了中心城区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市区级的公建民营机构、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村养老院、闽台深入合作的养老机构、医院创办养老的大型医养结合集团等多种类型。
采访中不同养老机构类型多元化,嵌入式机构辐射社区居家养老备受推崇,医养结合类型的护理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等,都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悉,自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启动以来,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完成养老机构自查自核703家,对全省养老机构展开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大排查大整治,有效地解决了养老机构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探索建立系统完善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对标达标,全面提升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来源:人民网) 12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0579 海闻:经济走势与养老产业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海闻于2017年9月15日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智库报告厅发表演讲,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以及未来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次会议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深圳市委原常委张思平主持并致辞。
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经历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
海闻预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继续深入,还会延续10年到20年之久,将还有近20%到30%的人口逐渐转化为城市人口,有30%以上的劳动力将从农业转向非农业。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有责任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
未来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从农业经济调整为工业经济、工业经济调整为服务业经济,高端服务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制造业的科技含量也将越来越高。
海闻强调:“大家不要小看服务业,不要以为服务业是一个虚拟经济,其实服务业是拉动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以前靠投资拉动经济,我们称之为生产者主权经济,以后我们靠消费拉动经济,这是一种消费者主权经济。
二者的区别在于,投资反映计划,消费反映市场。
而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又靠服务业来拉动。
以后人们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企业就围绕人们的需求生产什么。
” 未来,城市化将是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其中,住房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将带动传统行业的发展,新城市建设带动新兴产业,还将进一步促进消费领域中的零售业、餐饮、娱乐、服装等行业获得增长。
同时,海闻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放缓,是受到长期增长趋势放缓和宏观经济周期的双重影响,而最根本的内因则是经济结构需要调整。
对于宏观周期,通常可以通过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来改善,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则只能从产业本身入手,从供给方面的改革来实现。
此外,海闻表示,我国应调整目前认为老龄人口是社会负担的观念,改革现在的退休和养老制度。
一方面,发挥较年轻老年人的生产潜力。
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延长他们正式或非正式的工作,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自身的养老能力;同时,要不断完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包括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障、补充健康保险和其他资产等。
采取措施保证他们必要的收入,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力。
另一方面,充分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促进包括健康、文化、教育、旅游等养老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将老龄化从社会负担转变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0513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做客《商洛大讲堂》 0月11日上午,“商洛大讲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报告会在行政中心召开,特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专题报告。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华主持报告会。
党俊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龄科学研究》杂志主编、经济学博士。
党俊武分别从老龄化工作的定位、老龄化工作的核心定位、老龄工作的方针、老龄工作顶层设计、老龄产业发展走向五个方面着重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深刻分析对比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所做出的应对措施。
党俊武说,应对老龄化重在全民行动。
只有“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 13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结合”,不断完善老龄工作机制,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想目标。
报告最后,党俊武特别就商洛老龄化及城市发展情况提出了建议,他说,商洛市空气好,中药材品类多,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特别适合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相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来源:商洛新闻网)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0525 外媒报道:中国推养老新模式有效应对“银发潮” 希腊希中网10月10日发表题为《中国有效应对“银发浪潮”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报道,以下为报道全文: “很美、很开心,还特别忙,我要向100岁进军”,年逾九旬的李老先生说。
已经在北京市朝阳区恭和苑老年社区居住了4年的他,还有280多名新认识的“老伙伴”,他们平均年龄超过85岁,享受着“住、吃、乐、护、医”一体化服务。
“恭和苑的养老特色是医养结合、以养为主、持续照料。
”北京市民政部门官员介绍说,这是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养老模式。
老龄化社会,在中国已经是一个不陌生的话题。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员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人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该地区即视被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中国政府早在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就发现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2%,65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6.96%,两项指标均意味着中国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老龄化现象尤为突出。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看到了老龄化所带来的新情况,要求党的组织和政府要重视养老工作,补上这个短板。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要求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由此,中国的养老服务业在过去的5年里迅速兴起,“银发产业”“夕阳红产业”——诸如此类围绕服务老年人的投资催生了一片“蓝海”。
记者看到的恭和苑养老社区,是在传统养老模式基础上,将医疗保障等融合了进去。
“年老多病是一个规律,医养结合就是顺应老年人的需要而设计的。
”负责恭和苑运营的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峻松说。
在这个养老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为周边普通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药物管理、临床护理等服务,符合规定的费用由医保支付,并通过与现有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网络合作的方式,将部分服务扩展至其它区域。
“恭和苑模式大大拓展了我们利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医养服务的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官员说,截至今年8月,这一模式已覆盖朝阳区、东城区、海淀区的10余个街道,包括为居家卧床老年人提供上门医养服务,恭和苑的养老运营床位总数达到2300张,综合投资规模近20亿元。
伴随养老产业的兴起,养老护理人才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养老服务业水平提升的“瓶颈”。
中国建立了专业培训高级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学校,同步建成了覆盖北京16个区县的远程教育中心、教学网点,形成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不到10个月,就共完成了对朝阳区、海淀区等16个区县1875名护理员的系统培训。
与此同时,支持医养结合的产业投资基金也应运而生。
“老年人同样向往美好生活,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人人向往的老年生活。
”当地官员乐观地表示。
(来源:《参考消息》)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0562 14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统一城乡养老格局让养老服务市场前景可期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发表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成效显著,其中,城乡养老制度统
一,保障提升可圈可点。
文章指出,我国世界上参保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广的基本养老保险安全网已然成形。
截至2017年6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08亿,其中60周岁以上实际领取养老金人数超过1.53亿。
无论从参保人数还是资金规模来看,我国覆盖城乡的统一养老保险制度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毕竟,满足巨大养老需求考验的不仅是决策者的智慧,更是对制度本身的深度检验。
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如何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对日益明显的变化趋势正在成为养老保障和相关服务供给以及有关政策布局的一大考验。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占总人口的16.1%。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占总人口的10.5%,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可谓巨大。
在谈及养老服务供给需求的同时,基本的养老保障堪称重要前提。
毕竟,只有在提供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方可对需求服务进行进一步延伸。
而全世界参保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广的基本养老保险安全网,始于2014年7月1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共同印发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实施。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深化以及城镇化发展的加快,跨地区流动就业、往返城乡就业已成常态,《办法》正是意在解决日益凸显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间不衔接的矛盾。
而之所以有着这样的矛盾存在,还要追溯至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我国城乡在二元制结构背景下形成的众多城乡有别的制度安排。
因此,在当前人口尤其是劳动力快速流动的现实条件下,通过推行养老金跨制度衔接政策,将有助于外出务工者解决后顾之忧。
追溯以往,需要提醒的是,自我国1950年初步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养老保险制度仅限于城镇职工;直到1982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初步探索并试点推广,养老保险制度才形成城乡不一的格局。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无法转移衔接早已成为历史难题。
显然,《办法》终结了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无法有效衔接和转移的割裂历史。
毕竟,如果任凭这样的割裂存在,将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
既然城乡隔绝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建立养老金的跨制度衔接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记者看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和保障的提升,正是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养老格局构建的具体实践。
而这一过程和目标的实现,正是基于近年来相关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所得。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统
一、参保扩面、提高待遇、优化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正在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好转变。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保障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认为,城乡统一养老格局的形成,是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必然之举,政府也一直发挥着对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的主体作用,但应形成共识的是,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由之路。
其背后,是应对日益演变的养老服务需求释放的巨大市场潜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家和社区养老的社会化早已让原本清晰的边界有所融合。
当然,除了一些地方实践重点围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花精力,在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外,国家层面的政策多集中于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上开绿灯,其意图正是要对外集中释放有关为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政策信号。
毕竟,作为民生事业的主要内容之
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优劣直接事关全体民众尤其是急需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的老年人群体的切身利益。
论及经济效益,养老服务业特别是与养老产业相关的经济效益也在逐渐凸显。
随着国家层面释放鼓励社会资本发力养老产业的信号以来,各路资本觊觎养老产业巨大蛋糕的迫切期许也随之增大。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这样的巨大蛋糕中所蕴含的就业机会和经济规模注定也将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我国早已明确将养老消费列为新消费热点加以培育的政策风口下,以及统一城乡养老格局的既定政策背景之下,养老服务业势必将伴随政策发展环境的 15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逐步完善,在兼具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走上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
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056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如何解决:养老服务领域的“十大”矛盾
1.关于护理员很多养老机构参加过运营管理培训和养老护理员资格培训,但由于准入门槛低,护理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原来接受过正规或长期培训的人员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从业者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后获得初级资格证书,且半数以上的机构无人持有高级证书。
此外,在护理员年龄问题上,有些机构片面、一味地追求年轻化。
年轻的护理员有活力,容易考取资格证书,但年轻人对养老服务业认可度较低,流动性大。
中年护理员普遍在家中有过照顾他人的经验,较能吃苦耐劳,相对稳定,这些特点对照顾老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2.关于无证经营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全部属于无证经营。
即便是公办养老机构,许多也属于无证经营。
许多养老机构持有2014年以前核发的福利机构许可证,在提高消防验收标准后,年审基本不合格。
未能通过消防验收,是导致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无证经营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当前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最大“瓶颈”之
一。
消防设施改造投资大,要求严,许多民办机构表示当前已经运营困难,无力承担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消防整改费用。
同时,消防验收要求的前置条件较多,如需要提供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十几项证照。
由于过去养老机构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建设等方面存在审批手续不齐全、不规范等历史遗留问题,大多非自身原因造成无法备齐相关文件证明。
拿不到消防备案手续,不仅民政部门的民非证不予年审,不能获得政府的运营补贴,而且卫生证及银行的一些手续也无法办理,医保定点报销无法落实,严重限制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3.关于扶持政策政策扶持难落实与部分机构政策套利并存。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暖、燃气、有线电视收费等执行居民价格,但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租用的是村里的土地或是厂房和商业用房,这项政策就很难落实。
由于缺乏后期监管,政府前期的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民办养老机构的道德风险。
为了获取政府补贴,部分养老机构存在虚报床位数量等政策套利现象,也有个别机构以“养老”之名行房地产业之实,套取用地指标和财政补助。

4.关于标准化标准化建设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
养老服务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行业规范。
以老年人能力评估为例,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需要对其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以便确定所需的护理等级并据此确定收费标准。
这种评估本应由入住者和养老机构之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专业标准来进行。
目前所有的机构也都会对入住老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但参照标准不
一。
这也导致机构与入住老人家庭之间对判定结果经常难以达成共识,甚至产生矛盾,给收费和看护方面带来影响。

5.关于政策导向由于当前养老机构和床位建设数量仍被纳入考核指标,地方政府多鼓励机构做大做全。
一些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社会福利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基本由政府划拨用地,投资多、占地多、机构人员 16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多,有公立医院入驻,作为“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推出。
由于前期投入高,收费也相对较高,脱离了普通群众的接受能力,入住率普遍低下。
为此,应纠正“示范性”养老机构档次越高越好的错误认识。
同时政府不宜再片面追求床位建设数量,而是应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有效需求、如何提高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6.关于机构审批目前来看,养老机构新建、改建项目所需申报材料较多,手续十分繁琐,周期较长。
一位机构负责人表示,办理养老机构手续,从头到尾需要盖36个公章,意味着共有36个部门涉及审批,历经3年才办完所有的手续。
为适应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政府应加快建设项目流程再造,推进审批服务相互衔接,对养老机构建设实行并联审批,同时精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审批材料,由事前审批更多地变为事中、事后监管。

7.关于行业竞争老人及其子女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时一般存在低价位优先选择心理。
在目前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率不高的情况下,老人及其家庭的这种心理被部分养老机构利用,造成了竞相压低价位的恶性竞争。
按经济成本计算,有些养老机构每月600元(自理老人)的入住费用已是无利可图,但有的机构表示“500元即可入住”。
机构之间这种的这种价格战,只能迫使其压缩成本,降低服务质量,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养老机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8.关于机构布局规划由于目前政府对合理规划养老机构布局干预较少,民办养老机构选址存在一定的自发性。
我们在调查中遇到的一个极端情况是,某地区公交车一站距离内分布着6家养老机构,结果导致这6家养老机构入住率均较低,平均只有30%~40%。
从长远看,养老机构的发展不可能靠压低价格、只收住自理老人来实现。
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为需介护老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养老机构,尤其是政府支持下的养老机构要实现良性发展,其收住对象应以需介护老人为主的刚性需求群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针对这一群体的精准化服务项目。

9.关于龙头企业每个行业每个地区都有龙头企业,养老行业也是如此。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各地区的养老行业协会多是由当地龙头企业、特别是龙头养老机构倡导建立起来的。
虽然这些企业理念上是先富带动后富,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多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容易取得政府的更大支持,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配置,结果造成了典型的“马太效应”。
10.关于社会支持养老机构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目前社会各界已越来越认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意义,在物质和服务等方面对养老机构的支持越来越多。
但是,部分社会支持尤其是志愿者服务存在将服务主体与客体倒置的现象。
首先,社会支持多是有选择性的,支持对象多选择公办机构或是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处于市区的机构,而那些真正需要社会关怀的“弱势”机构却少有人问津,因此多是“锦上添花”,缺少“雪中送炭”。
其次,志愿者服务具有随意性,一般是在节日上门提供“到此一游”式的简单服务,缺少自发和持续性的服务活动。
(来源:养老晖常道)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0571 17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防止老人走失记住一点最重要 日前,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对中国老年人走失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白皮书》显示,全国每年走失的50万老人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80%,平均年龄为75.89岁,男性占42%,女性为58%;在能找回的走失老人中,80岁~90岁年龄段比率最高,特大城市找回率达84.13%,而县城及农村找回率只有50.31%。
令人痛心的是,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仍有26%再次走失,走失5次以上的老人占比6%;更令人难过的是,通过对1156名走失老人家属回访,发现其中113人死亡,死亡率高达9.78%。
老年人走失给家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痛苦。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人的走失呢?郑州晚晴护理院护理部主任王斐认为,导致老人走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 诊疗意识不足。
《白皮书》显示,约72%走失老人出现记忆障碍,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失智患者只占25%。
整体来看,多数失智老人未得到及时诊断。
逃避患病现实。
阿尔兹海默症若早期发现和干预,能避免走丢等严重后果。
但是很多家属认为这种病治不好,或因羞耻感等放弃了治疗,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更严重。
家属监护缺失。
数据显示,走失老人中60%以上配偶不在身边,其家庭往往缺乏照顾经验和能力。
空巢老人增加。
我国目前的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为51.3%,其中一半在农村。
而空巢老人缺乏必要的精神支持和情感交流,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较大,走失风险也较高。
救助网络欠缺。
找回走失的老人,家属往往要历经周折,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老人走失后的社会救助和社会搜寻系统,有的家属也没有给老人携带信息卡。
郑州晚晴护理院护理部主任王斐说,防止老人走失的关键在于预防疾病和加强照护。
阿尔兹海默症是可控的,老年人一旦出现记不住事、说不清话、认不出路等语言和精神障碍,要尽早诊治。
对于已确诊的失智老人,家人应为老人佩戴黄手环,或制作身份挂牌,戴在脖子上或缝在外套上,还可给老人配备手机,预存子女及属地派出所电话,提供准确的救助信息。
一旦老人走失,家属和子女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保持冷静,紧紧把握住老人刚走失的那段时间,否则很容易错失寻找时机。

二,及时报警,然后申请查询老人走失路段附近的所有监控;第
三,要及时将老人体貌特征传递给广播、报纸、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让车主、读者和观众都能第一时间获知信息,得到更多热心人及公益团队的帮助;第
四,千万不要放弃夜间寻找,夜间人少,老人的身影更容易进入子女的视线。

五,把老人照片及时送到救助站,以便救助站工作人员与救助站所收容的老人一一核对,即便当时找不到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也会长期保存老人信息,便于以后查询。
(来源:晚晴养老)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0573 无论社会与个体,都尚未对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衰老与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或多或少都对两个问题有过思考。
大多数
人都试图努力延长寿命!人类延长寿命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均寿命已接近80岁。
衰老与死亡总归没有办法逃避!而整个社会还没有学会如何面对衰老与死亡,也尚未对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这是因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太短,而医学发展太快。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里,能够活到老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建国初期我国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 18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岁。
当时全球也差不多这个水平。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如此多的老年进入现代社会,子女经济独立,对父母的依赖度降低,子女与父母冲突加剧;信息传播便捷,老 人的知识经验失去价值;社会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老人的寿命延长。
这就形成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失去社会功能且长期存活,及其庞大的社会群体…… 养老院在全球出现历史很短,还很不成熟、也很不完善,覆盖很小、监管缺失……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老人与小孩的关注度都表现为两个极端。
在中国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有人把小孩与老人比喻成皇帝与奴隶……每当有幼儿园老师打骂伤害孩子的新闻总被刷屏,舆论哗然。
事实上,养老院里的问题比幼儿园的问题多的多。
但因为老人们已经失去色彩、失去关注,他们身上已经没有多少可赚的钱,他们的声音已经很微弱……有报道称在美国养老院,老人被疏忽被虐待并非个例。
老人在这里被当成病人,事实上很多权利被剥夺,老人们在这里并未获得有质量的生活……无论社会与个体,都尚未对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我们有幸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们可能活得更长,百岁人生也会是大概率。
但我们也注定要为老龄化社会的建立和完善做出奉献。
老龄化社会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自身的规律。
作为个体,我们需要尽快学习应对衰老与死亡,认识衰老与死亡,正视衰老与死亡,这可以让我们减少恐惧,有尊严的死亡,拥有与这个世界最好的告别…… (来源:老树根茶舍)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0526 热点新闻 对未来医疗的十大预判,你认同几个? 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宋冬雷对未来20年中国医疗发展方向做出十大预判:10%医生集团将发展为医疗集团、商保将迎大发展...... 随着长假的即将结束,我又要开始“忧国忧民”了。
下周末,在厦门的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上,除了学术发言外,我还被要求推迟航班,专门讲一课“医生集团和中国医疗的未来”。
好吧,我就当一回“预言帝”吧!说一说我对20年之后中国医疗发展的判断。

一、医疗机构设置将发生很大变化贴近百姓身边的全科和专科诊所将大幅增长;高效优质的专科医院将大幅增长;重点解决疑难杂症的综合性医院将大幅减少。
随着目前“倒金字塔型医疗机构设置“的改变,百姓看病将会变得容易,大医院看病拥挤不堪的局面将得到明显改善。

二、大医院将普遍困难,小诊所、运营获认可随着全民健康教育的普及、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分级诊疗的完善,无论公立、私立,超过1000张床位的大型医院经营将普遍比较困难。
小型诊所和小型医院将发展更好,尤其连锁的品牌诊所和专科医院将得到更多百姓的认可。

三、医生将普遍成为自由执业者 19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医生将全部成为自由执业者,约50%的医生会选择多点执业(包括自主开业),另50%的医生全职受雇于公立或私立医院。
全体医生中,约30%对科研和教学感兴趣,另70%只对看好病、做好患者服务感兴趣。
由此,临床医学事业仍然得以不断发展,而患者的就医质量和安全保障也会得到极大改善。

四、医生规培和专培将走向正规医生规培和专培将走向正规,医生培养质量的均质性得到很大提高,医生的等级制度将被取消。
同时医生的数量将明显减少,各种类型的专科护士岗位得到设立,比如医生助理、外科助手、麻醉护士,等等,以帮助医生完成大量的临床工作。
在部分医院,护士将成为“当家人”,而医生会是流动的。
医院的质量除了医生的水平外,更要看专科护士的数量和水平。

五、便捷、有序的就医体验将会逐步实现医院的客服系统将得到重视和完善,医疗互联网服务、信息化将得到很大发展,百姓便捷、有序的就医体验将会逐步实现。

六、优质高效的私立诊所和医院将大发展优质高效的私立诊所和医院将得到较大发展(包括医、教、研各方面),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将会被彻底打破。
不仅改善了中国百姓的就医困境,还以此促进了公立医院放下身段,进行真正的回归医疗本质的改革。

七、医生集团将成变革重要力量要达成这些变化,最重要的是政府的认识、态度和政策。
这一过程中,需要全社会很多力量的共同推动,而医生集团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之
一。
八、10%医生集团将会发展为医疗集团医生集团的发展:10%的医生集团将会发展为医疗集团,90%的医生集团还是以简单易行的医生合伙看病为主。

九、基本医保将严格控费,商业医保将大发展医疗费用将有升有降。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将会严格控费,杜绝浪费和医疗回扣。
商业医疗保险将会很大发展,至少30%的国人会购买不同水平的商业医疗保险,以补充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有限支付。

十、预防医疗、急救医疗、康复医疗、养老医疗大发展预防医疗、急救医疗、康复医疗、养老医疗的数量和质量将有很大的发展。
好了,我仅以一个临床医生的眼光做些基本的预测,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请各位朋友海涵。
预测不准,也请各位看官一笑了之。
最后说一句,当前阶段医生集团最实在的作用应该是:
1、打造自己的优质服务体系,让病患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2、努力让集团自己的医生和合作的医生得到体现价值的阳光的收入,可以心宽体胖。
(来源:汇橙养老)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0521 20 老龄数据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最新数据分析,看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与产品设计 今天给大家分享些干货,数据是现象的反应,数据样本数越多,结果越准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调查样本规模为22.368万,抽样比约为1.0‰,这已经是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其中反应的很多问题,可以为养老服务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持,养老服务产品的设计依据,数据很重要,找几个人,跑到大街上,做个几百份调查,就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养老服务产品,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偏差会比较大,如果以此为依据去设计产品,最后项目是怎么死的都搞不清楚。
精准、准确的调查数据,需要有多种手段和多种形式,越多的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才会越准确。
受限于调查方式和样本数据,结果和实际或许会不同,会有无效数据,故数据会有误差,但不会影响大的趋势判断,今天我们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看养老发展趋势和产品设计:
一、老年人口的身体情况,半自理和失能老人4000万是这么来的: 截止2015年底,老年人口总数为2.22亿。
完全自理81.49%,半自理16.12%,失能2.06%那么完全自理的老人为:1.81亿,半自理的老人为:3579万,失能老人为457万,故我国半自理加失能的老人数量为:4036,大家说的4000万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数量,就是从这里计算得来的。
市场有多大,这是基础,具体会有多少老人能够接受您的服务,则要看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了。

二、城市、农村的半自理和失能的人数有多少? 再细分一下城市和农村,我国城市老人为52%,农村老人为48%:城市完全自理84.1%,半自理13.72%,失能1.95%城市数量估算为:城市完全自理9709万,半自理1584,失能225,城市半自理加失能的总数约为:1809万农村完全自理81.49%,半自理16.12%,失能2.06%农村数量估算为:农村完全自理8684万,半自理1718,失能220,农村失自理加失能的总数为:1938万
三、居家、社区、机构养老选哪个? 调查数据显示:居家81%,社区日照2.1%,机构4.32%,其他的看情况。
其中城市选择:居家75.59%,社区日照2.61%,机构5.63%,其他的看情况。
农村选择:居家86.87%,社区日照1.55%,机构2.91%,其他的看情况。
数据分析:城市对机构养老的认可度更高,超出农村约一半,农村选择居家养老的人数更多,这也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农村因为实际条件和思想观念,以及农村养老设施及服务水平,居家养老仍是最重要的养老形式。
在我国养老规划中,9073,7%的社区日照,而实际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离7%的比例有一定的距离,机构养老3%,农村基本达到这个比例,而城市已经远远超过3%,甚至超过了北京规划的4%,未来,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机构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选择机构养老的人数会进一步提升,机构养老仍将是最重要的,也是起支撑作用的养老形式,而不仅仅是补充。

四、关于老年人的活动情况,广场舞和太极是重点 21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电视广播86.33%,阅读20.37%,电影看戏2.31%,太极健身操2.61%,广场舞4.45%,乒乓羽毛球1.2%,种花17.51%,养宠物5.09%,钓鱼绘画摄影2.28% 这组数据显示,选择广场舞的有4.45%,比养宠物的人稍少一些,但在运动活动里面是最高的,第二是太极健身操,2.31%,我们来分析这组数据,其实通过对老年人活动情况的调查,我们知道老年代的兴趣爱好,在设计服务和产品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更合理的安排老年人活动。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老年人养老金的情况,看看他们倒底有多少钱可以用来养老:
一、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为41.1%,家庭资产100万以上的为21.3% 月收入,4000为分界线,4000以下的为58.8%,4000元以上为41.1%。
家庭总资产,50万以下为59.9%,50万以上为40.2,其中100万以上的为21.3%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以上(76.2%)的居民认为整个养老期间需要的养老资产储备规模在100万元以内,有23.8%的居民认为整个养老期间的养老储备资金需要100万以上。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超过七成(71.0%)的调查对象的养老资产储备在50万以内,其中28.9%的居民养老储备在10万以内,仅24.5%的居民养老资产储备在50万元以上。
根据调查的数据,我们重点关注,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群体,以及家庭总资产100万以上的群体,这个群体,将是养老服务最重要的客户。
不要认为老年人总体群体庞大,市场就会大到不可想象,而实际上真正能够有机会成为客户的人群是比较少的。
小编看了,此次调查大部分对象是来自于基金公司和银行,也就是说,样本本身就已经是老年人群体中的高价值人群,在这部分人群里面,如果还不能找到目标客户,那我们真的就迷失了。

二、以房养老有很好的基数,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72.3%的调查对象拥有1套以上的房产,其中29.9%的调查对象拥有2套以上的房产。
60岁及以上人群中83.5%的拥有房产,50.4%的拥有1套房产,33%的拥有2套以上的房产。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组数据,数据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拥有房产,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是达到83.5%,拥有2套以上的房产都达到33%,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老人拥有2套以上的房产,这样,在现金不足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拿出1套来养老,以这个基数来看,以房养老的数据还是非常庞大的,但如何做好,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有一个不成文的标准:以房养老,如果象国外的那样,人走了,房没了,在中国基本上可以肯定是行不通的,唯一可能行得通的是,人走了,房还在,只有这样,才能被广泛接受,那如何实现人走了房还在呢?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让房子发挥资产属性,我们知道,资产是可以增值,是可以创造收益的,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实现人走了,房还在,这样,通过房子的资产属性来养老,不仅可以弥补养老资金不足,也可以减轻家庭养老压力,或许可以真的实现,以房养老,不用花一分钱,就解决了养老的难题,而房子,仍然可以在老人走后,传给后代。

三、从理财方式来思考如何设计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数据显示,81.9%的60岁以上的人群已储备的养老资产还未达到预期。
在养老投资方面,数据显示,银行存款或银行理财是最大的理财方式,占30.2%,其次是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占20.5%,购买股票或者基金的占13.2%,购买房产的占10%。
对养老投资/理财决策的影响因素:数据显示,安全稳健、保值增值是最重要的因素,占23.9%,收益明确保证15.7%,灵活13.9%,手续费低或免费13.8%,金融机构信誉好9国。
6%,高收益9.5%,投入资金起点要求低7.2%获取养老投资/理财产品的渠道:银行31.5%,亲朋好友推荐16.9%,网络信息15.4%,保险公司13.9%,基金公司11.2%,社区理财机构5.5% 22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理财金额,60岁以上的群体愿意支出的养老理财金额占其收入比例均值为19.7%以上数据显示,大部分老年人的储备的养老资产不足,这也将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购买力,我们在设计养老金融产品的时候,以上数据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参考的,60岁以上的老人,愿意拿出接近20%的收入来理财,其实在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银行存款,也可以转变成理财产品或者其他金融产品。
从获取养老金融产品的渠道上看,与银行合作,仍然是最好的渠道,网络也成为了重要的传播渠道,在网络传播渠道中,微信应该是重要的,值得信任的渠道之
一。

四、愿意接受养老院养老的人数持续上升,养老观念正在积极转变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老人护理、医疗等更为专
业和复杂的需求,社会化的养老方式如养老院养老等在我国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养老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调查数据显示:40%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养老院养老,60%的调查对象选择不愿意。
数据显示,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参养老院养老的认可程度越高,高中以上的为41.3%,专科以上的为45.9%,本科以上的为48.7%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居民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意愿有了很大的提高。
已经有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开始认可接受养老院养老,随着养老院服务质量的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养老院养老,机构养老未来仍然会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而数据显示的,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接受养老院的比例就越高,这说明,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是大家能够接受的,只是受之前养老院设施差、服务差的影响,老人在养老院过得并不比家里更好,甚至还出现虐老的情况,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俨然成为不孝的标志,从深层次讲,这并不仅仅是养老观念的问题,而是养老服务供给的问题,更直接点说,是养老院服务质量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老服务的要求自然也会提高,而我们大多数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仍停留在吃、住等最基本的服务方面,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去养老院,并不能给老人幸福的生活,还会落下不孝的名声。
而目前的市场情况,我们看到,一方面,大家对养老院养老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也会越来越高,养老院是真正可以提供给老人幸福生活的养老方式,目前,高品质的养老机构,正越来越受欢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很多设施先进,服务到位的养老机构,哪怕收费高,也仍然会有很多老人入住。

五、养老金待遇5000元以上的人群,是机构养老最重要的客户群体 关于收入水平与养老院参与意愿的情况,数据显示:1501-4000元的,愿意参加的比例为37.6%,4001-8000元为38%,8001-15000元为37.8%,15001元以上为32.7%,表明收入区间在4000元-15000元的愿意参加机构养老的比例最高。
调查对象养老院养老的支付意愿:70.9%的人愿意支付3000元以下的费用,3001-4000元的占15.6%,4001-6000元的为8.4%,愿意支付6001元以上的仅占5.1%。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金待遇水平5000元以上的人群,愿意支付30014000元的为18.6%,4001-6000元的为20.9%,6001元以上的为39.5%。
以上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金待遇水平5000元以上的人群,愿意支付6001元以上的费用的占到39.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这表明,有钱的老年人,还是愿意花费一定的资金,去享受更好的养老服务。
所以,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为这部分人群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从而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5000元以上的人群,愿意支付4001元以上的比例超过60%。
这一客户群体,值得重点关注。

六、在理财的时候,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居然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 调查数据显示,有30.3%的人在理财及其他金融消费时有受骗的经历,其中29岁以下的年轻人被骗的比例最高,达3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被骗的比例为26.1%。
老年人被骗时常能见诸媒体,而数据显示,29岁以下的年轻人,才是被骗的最大人群,被骗的比例高达37%,远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是大家更同情老年人,所以老年人受骗的关注度会更高一 23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些。
当然,60岁以上的老年人被骗的比例仍然高达26.1%,基本上每四位老人就有一位有被骗的经历,这也说明,我们防骗的工作,仍然非常艰巨。
其实老年人上当受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正规渠道的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短缺,这也是导致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
相关金融知识的缺乏,也是原因之
一。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国家统计局10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8260美元,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6个国家(地区)人均GNI排名中,我国由2012年的第1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93位。
说明我们越来越有钱了:)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流等新业态方兴未艾。
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1.6%,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
2013-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0.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
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0.7和1.3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健康养老服务,是消费的重要内容,从消费的角度,我们还需要做出调整,让健康养老服务,真正有消费,除了政府托底的福利性事业,其他的,作为产业发展的,都需要产生消费,只有产生消费,才能够让产业健康发展。
数据来源: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行业数据库。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是针对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法定国情调查,对全面了解和准确判断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趋势,找准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升老龄工作科学决策水平,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时点为2015年8月1日0时。
调查对象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的60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调查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样本涉及466个县(市、区)的1864个乡镇(街道)7456个村(居)委会。
调查样本规模为22.368万,抽样比约为1.0‰。
调查数据由民政部、财政部、全国老龄办三部门联合发布。
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共同发起。
本次调查目标样本量46000个,共收集有效问卷45483份(包括天弘基金调查样本35707,兴业银行调查样板本为9776)。
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行业数据库,由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为行业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
(来源: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615/aid/40485 24 养老研究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跨界与整合:我国养老服务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2.6亿,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将在2020年突破4600万,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严重,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需求也正趋于个性化与多样化,老年人由传统的家庭照料逐步转向社会化管理服务。
2013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多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推进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文件,加快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国家的重要举措。
我国养老服务业与人才培养问题在“十三五”期间需要新的思考与规划。
养老服务业市场空间大 养老服务业包括老年医疗保健业、老年生活用品业、老年(家政)服务业等其他特殊产业。
由此可见,养老服务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是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产业群。
尽管近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老年人“暗送秋波”,但始终处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不外乎认识存在缺陷,并且政策法规不完善。
全国养老服务的需求是5000亿元,现在提供的不到1000亿元,市场空间非常大,从老年人人口数量、消费能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以及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上看,养老服务业获得巨大发展的机会已然到来。
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以养老机构为例,调查发现养老护理员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同时,之所以选择该职业,48.4%的养老护理员是因为目前暂时没有更好的工作。
这种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
部分院校也反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时困难很多,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报考,甚至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受到家人干涉,不得不选择其他行业就业。
教育体制机制不畅。
我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形式之间壁垒严重、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专业设置的缺陷导致高素质、研究型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陷入困境。
目前除了中、高等职业学校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均未设有专门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基地更是稀缺,严重制约了高层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支持政策出台具有滞后性。
我国人口老龄化历史较短,养老服务相关支持政策出台时间也相对较晚。
虽然2000年以后,民政部、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养老服务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养老服务配套支持政策、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等,但是这些政策多为零散的,缺少体系性的顶层设计。
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跨界:养老服务业需要教育的支持与推动。
庞大的养老群体的需求催促着养老服务行业的快速发
展,而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则需要教育的支持与推动,尤其是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而言,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养老服务教育的发展程度。
整合:养老服务业需要人才培养的规划与支撑。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理念,即从业人员培训是基础、专业教育是核心、提高质量是关键。
大力发展人员在职培训。

一,制定养老服务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建立一批高质量的培训机构。
25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第
二,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

三,积极发展养老专业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专业教育。

一,以养老服务为核心技能,围绕养老产业链,构建涵盖老年服 务与管理、护理、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养老服务专业群。
在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师资、实习实训等方面实现专业群的共享,提升专业整体建设水平。

二,加快发展高层次养老专业人才学历教育,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体系,建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齐全、相互衔接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硕士教育,适当增加全国社会工作、护理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支持研究型大学在社会学、老年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博士招生专业下面增设养老研究方向,优先招收养老机构和学校养老专业教师,为养老机构和养老院校等培养和输送业务骨干和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

三,实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倍增计划。
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遴选40所院校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专业示范点。

二,实施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和高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遴选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三,遴选养老服务专业国家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四,加强养老服务专业教材建设。

五,加强师资队伍及教学资源建设。

六,推行标准对接、体系衔接、“双证”对接。

七,广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持。

一,实施社会养老事业志愿服务计划。

二,开发岗位,提高待遇,出台养老服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激励政策。
(来源:辽宁民政)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69/aid/40489 提高康复辅助器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近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
从总体上看,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突出表现在:第
一,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少,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抄袭国外的产品。

二,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发经费投入水平低。
总之,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自主创新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在起步的时候还很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推动。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 自主创新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一,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

业对市场最了解,对产品与技术的创新需求最敏感,对创新的冲动最强烈。

二,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与大学、科研院所相比,企业对市场的现实与潜在需求最了解,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及市场运作的能力最强,因此,技术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必须主要依靠企业和企业家。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必须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也有利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发展,有利于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应当看到,产学研合作既是一个产学研三方互动的过程,又是一个产学研三方共赢的过程。
着力营造创新环境,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引导和支持人才要素向企业集聚。
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和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
化,不少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遭遇优秀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要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完善对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26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引导和支持技术要素向企业集聚。
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联合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向企业扩散。
积极发展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大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架设桥梁。
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消化吸收再创新。
引导和支持资本要素向企业集聚。
政府投入要从以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为主,转向以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为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发展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
引导和支持管理要素向企业集聚。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进行有效的组织,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创造性。
调动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活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建立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实践表明,制度对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大于技
术。
企业只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才可能有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因此,要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改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引导创投公司对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业企业给予更大关注。
实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必须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
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之
一,是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往往开发了一个新产品,还没有收回成本就被大量仿制。
必须进一步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切实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来源:辽宁民政)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69/aid/40490 提高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可及性、精准性和高效性 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构成了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体
系。
大病保险作为一项新建制度,设置在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之间,与医疗救助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共有17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办大病保险业务,覆盖9.7亿人大病保险,大病患者支付水平在基本医保基础上提高了10%;2016年全国实施医疗救助8720万人次,其中,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3099万人次,资助参加基本医保5621万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98亿元。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在对象范围、支付政策、经办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衔接不到位的问题,精准保障水平与群众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此背景下,民政部联合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保监会、扶贫办六部门出台了《通知》,对目前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解决方向,对做好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完善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强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的衔接,核心在于在发挥医疗保险主体作用的同时,提升医疗救助保障功能,提高医疗保障制度整体的可及性、精准性和高效性,逐步缩小不同群体在医疗保障中的待遇差距,缓解低收入群体的患病经济负担。
此次《通知》的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
一,拓展医疗救助范围。
《通知》首次明确提出要做好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工作,保证救助对象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内受益,并将其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提高贫困人群对医 27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疗资源的可及性。
救助对象也探索从常规的困难人群(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群等)向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扩展,从而防止贫困边缘人群处于收入和医疗负担的双重弱势地位。
《通知》还特别强调,要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医疗费用支出、医疗保险支付情况等因素,完善低收入救助对象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认定办法,依托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准确认定救助对象,这为扩展救助政策的具体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进一步细化大病保险倾斜性支付政策。
《通知》重申了国家对困难人群大病保险保障待遇倾斜政策,细化提出大病保险应当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救助水平、扩大合规报销范围的“一降一提一扩”,对困难群众实施精准支付。
困难群众由于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对医疗服务价格较为敏感,在医疗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有更强的自我控费意识。
因此,对困难人群实行倾斜性政策,不仅确保了医保制度的横向公平,同时对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也不会产生大的负面效应。
需特别指出的是,《通知》还创新性提出要合理调整医疗救助资金支出结构,稳步提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支出占比,建立健全分类分段的梯度救助模式,科学设定救助比例和年度最高救助限额,这为救助资金未来高效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针对困难群众,实施县级行政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改革。
特殊人群就医的“先诊疗后付费”,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整体深化改革的一大进步,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
一。
通过减少看病手续,降低看病门槛和垫付,防止延误救治时机,有利于缓和医患关系,破解医改难题,使医院回归公益本性,保证患者接受有效医疗服务。
此外,还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为困难患者提供经济保证,防止出现治疗不彻底、治疗效果欠佳等问题,扩大了医疗保障效果。

四,规范两项制度费用之间的结算关系。
医疗救助对象不仅涉及大病保险的报销,也涉及医疗救助所规定的报销。
由于大病保险涉及个人累计自负医疗费用,两项制度结算顺序不同,保障水平就会出现差异。
具体来说,对于救助对象,如果发生多次住院,若与基本医保按次结算相同,对每次就诊给予医疗救助,可能会导致患者年度自负医疗费用降低,无法达到大病保险保障标准。
《通知》强调,遵循“保险在前、救助在后”的结算顺序,同时为更好发挥大病保险作用,区分出3种不同情况规范费用结算工作。
《通知》明确,医疗救助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支付后剩余多次累计个人自负合规总费用作为救助基数,对照医疗救助起付线和年度最高救助限额,分类分档核算救助额度。
此种核算方式,有利于扩大医疗救助受益范围,有效发挥托底作用。
(来源:辽宁民政)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72/aid/40492 养老类型 “养老例题”越算老人越幸福 这么简单的算术题,小学生都会算。
不过,这道题要是放在养老服务模式上,就不是那么简单
了。
这是一道已经由本市和平区“验算”成功的“例题”,答案是:9家专业养老院延伸服务;2家托老所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护服务;2家企业型养老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
按照这道“例题”给出的模式,本市在全市范围内也在推广“机构延伸+社区托老+引进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的居家养老格局,“算式”的数字可以重新填写,但“计算方法”可以按“例题”推导。
现在,和平区有2家托老所,为需要短期照护的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训练、心理慰藉等周托、月托、季托式的养老服务。
老人们在这里吃得好,玩得好,享受到的照顾好,已经把这里当成临时的家。
托老所是短期为老年人提供托管服务的社区服务场所,根据功能、规模与服务能力的不同, 28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分为日托、周托、月托三种类型。
子女临时不在身边,家中无人照料、陪护的老年人,其他需要短期专业照护的老年人,均可入住托老所。
本市鼓励这种短期托老服务的发展,更多的托老所将会建成,满足老年人及子女的临时需要。
机构延伸+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扩面 本市失能失智的老人,绝大多数的照顾是由配偶或子女来承担,为了让居家的老人享受到专业照护服务,给家人减轻负担,同时提高家庭成员的照护能力,和平区的9家专业养老机构已经打开大门,让专业护理员走进社区,定期为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做身体检查、康复训练等,让老年人在家中也能得到专业的服务。
本市支持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通过延伸服务、协议合作等方式,实现医养结合,优势互补。
越来越多的专业养老机构正在为院外的老年人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涉及方方面面,引进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可以让老年人足不出户满足生活所需。
目前,和平区引进的2家养老社会组织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家政、代买代购、配送餐、健康保健等服务。
同时,智能化养老水平不断提升,和平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搭建了应急呼叫系统,直接与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对接,24小时待命的应急小分队接到求助后,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维修等服务。
本市已经明确提出,养老服务中,政府部门在发挥好“托底”作用的同时,尊重市场规律,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做好拾遗补缺的工作。
现在,和平区试验成功由政府、社区、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共同组成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网络,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社会合力让老人享幸福晚年 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本市也正在全方位开发服务于老年人及老年
家庭的各个领域,研究开发老年人潜在的、隐性的需求,鼓励为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发更高端、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在养老服务方面,本市大力推进“互联网+”的智能化养老模式,用智能化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重点培育和扶持专业化、连锁化、智能化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进入社区,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同时,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志愿者的作用,开展为老公益服务、邻里互助等养老服务。
本市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周到、体贴、细致的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
(来源:每日新报)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518/aid/40523 智慧养老 福建:宁德屏南县打造“互联网+健康养老”新模式 近年来,屏南县政府牵头与县孝心养老服务中心共建服务平台,致力打造“互联网+健康养老”新
模式,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经济困难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纳入服务对象。
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养老服务。
一是与全科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定期为老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和专家门诊;二开通“12349”养老服务专用号,提供24小时呼叫服务,建立信息化平台。
呼叫中心、助老员24小时全天候命,协助处理紧急救援;三是提供远程定位及各种便捷服务化服务;四是定期电话和上门回访,了解老人的需 29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求,对老人进行心理关爱和节日等问候;五是为特殊群体老人提供实体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援助服务;六对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可根据其个性化需求,运用市场化方式开展有偿服务。
(来源: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528/aid/40584 养老培训 上海选出首批“最美养老护理员”,最年轻的仅23岁,还有5名本科生 上海选出的首批50名“最美养老护理员”名单新鲜出炉,平均年龄42岁,最年轻的仅23岁。
上海是目前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根据《上海养老服务发展报告(白皮书)》,至2020年,上海常住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570万。
2015年至2020年间,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量将超过21万,总量将于2018年突破500万,至2020年达到531万。
培养一支与需求相适应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迫在眉睫。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上海选出的首批50名“最美养老护理员”名单新鲜出炉,平均年龄42岁,最年轻的仅23岁。
据统计,他们大多来自养老机构,有4名来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平均岗位工作年限为11年,最短的有5年,最长的高达29年。
持有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占96%,有19人持高级证书,1人获技师证书。
50名最美养老护理员中,有36名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占72%,其中本科以上有5名。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护理员郭静23岁,已获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证书。
她因年纪轻经常被人询问,“你怎么愿意做这个事情?”她说,实习期间曾护理一位老爷爷,他的话让她至今难忘,“我没有把你还有阿姨们当成护理员,你就是我的孙女和亲人。
”在郭静看来,为老服务是特殊的服务行业,每个护理人员都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学好护理专业的操作技能。
闵行区社会福利院护理员裴超,大学毕业后便一头扎进养老服务行业,一干就是十年。
和她同期实习的大学生,要么嫌工作太累,要么嫌工资太低,最后都离开了,只有她一人坚持,在护理员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党奎是一名“90后”男护理员,当他两年前踏入浦东新区潍坊敬老院时,老人们不解:“听说是位大学生,还是从北京来的,我看他不会做得长。
”两年后,他获得了老人们的一致称赞,他说,“护理老人本来就需要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长辈,就会不怕脏、不厌烦,也不觉得累了。
”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现有养老护理人员约4.3万人,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员约2.6万余名,养老机构护理员约1.6万余名。
总体上,目前本市一线养老护理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
从户籍类型来看,本市户籍约3万余人,占70%;非本市户籍约1.3万余人,占30%。
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仅600余人,占1.2%;30-50岁约有1.7万余人,占39.5%;50岁以上约有2.5万余人,占58.1%。
从学历情况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约有500余人,占1.1%;高中(中专)学历约有0.5万余人,占11.6%。
从持证情况看,养老护理员总体持证率为86.2%,其中,具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约有1万余人,占23.7%,本行业上岗证持有者约有2.6万余人,占62.5%。
“寻找最美养老护理员”活动由市民政局、市老龄办指导,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办,于今年6月起在全城开展,对表现优秀、爱岗敬业的进行表彰奖励,加快推进本市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更好地树立养老护理行业模范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
接下来,市民政局将举办“最美养老护理员”风采展示专场活动,50名护理员还将深入社区、养老机构等,举办宣讲、培训等活动。
30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532/aid/40511 (来源:解放网) 老年大学 山东:烟台市老年大学举办建校三十周年书画展 在全国上下喜迎建国68周年暨党的十九大即将隆重召开之际,适逢烟台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经过精心筹备,烟台市老年大学举办了“喜迎党的十九大暨庆祝烟台老年大学建校三十周年书画展”,庆盛会,贺华诞。
三十年来,烟台老年大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承载着广大离退休老年人的厚望,在探索中起步,在实践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办学之路。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效日益显著。
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了“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等多项殊荣,收到了广大老干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丹青吐秀抒情怀,墨彩飘香颂党恩。
”此次展出的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及同行贺信作品近二百幅,来自于全国各地老干部系统、广大教师、学员和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会员们。
他们以书载德、以画传情,参展作品风格多样,意境深远,或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或施朱调丹,妙手著春,充分展示了广大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独特精湛的技艺水平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亦抒发了对党的忠诚和对烟台老年大学再创辉煌的美好祈愿!这是广大学员、教职员工献给学校的一份最美好的礼物,更是献给党和国家的拳拳之心! (来源:烟台市老龄办)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537/aid/40582 海南“银发学生”抢上老年大学“精神空巢”亟待关注 老年人退休后,“新生活”该如何安排,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海南,不少老年人退休后选择到老年大学继续“深造”,他们的学习能力惊人,在这里学习各类课程,丰富退休生活,不仅找到了新的兴趣,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纵观全国,老年大学同样受到热捧。
但由于部分老年大学教育资源有限,课室数量不足、任课老师短缺等问题,老年大学也出现了“一座难求”的尴尬处境。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口市文联路的海南省老年大学,了解这些“银发学生”的求学经历。
老年大学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9月25日早上8点,87岁的翁仪文老人准时从家里出门,“我计算过,从家里走到学校,需要20分钟,第一节课8点30分开始,我还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
”翁仪文说,今年是她在这里上学的第10个年头,算是海南省老年大学的“老学生”了。
1993年,为满足海南地区离退休干部的文化需求,海南省委老干部局和海南省九三学社共同创办了海南省老年大学,由省委老干局直接管理,是海南首家非学历教育的老年学校。
翁仪文与教育工作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直到1997年才退休。
得知海南有一所老年大学,便主动 31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报名参加。
“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老年大学是个好地方,我想把年轻时没学过的东西统统尝试一遍。
”翁仪文笑着说,国学班、绘画班、音乐班,10年下来,她学过了这里的所有课程。
和翁仪文一样,退休后坚持“上学”的老人不在少数。
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他们重新拾起年轻时那些没来得及学习的课程,并不断尝试接触新鲜事物。
“老年大学是我的第二个家,一天不来上课,浑身不舒服。
”翁仪文老人说。
其实,老人们也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子女工作忙,老人独自在家,感到很孤独。
“老待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得有点精神追求,在这里还能结交一些同龄朋友。
”翁仪文说,老年大学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她重新焕发了活力,她已经离不开这里。
老年大学入学门槛低 “建校第一年,只有两间教室,条件比较简陋。
”海南省老年大学副校长彭初阳说,经过24年的发展,省老年大学的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都在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南省老年大学招生1950人次,开设61个教学班,包含二胡、英语、书法等18个专业课程,教师人数将近30人,教室增至8间。
“我们建校的初衷就是服务老年人。
”彭初阳说,近年来,报名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因为老年大学学员不再局限于招收离退休干部,也逐渐向全省退休职工、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开放,且不限制学习年限。
作为公益性机构,在老年大学里,除了电脑课、英语课学费稍微高一点,其余课程均为每学期80元。
“授课老师的薪资也不高,他们大多数是退休教师,基本以兼职形式前来上课,每节课能拿到65元左右的薪资。
”彭初阳说。
海南大学声乐系教授刘彩云曾是老年大学英语班的学员,后来喜欢上了这里,便时常抽空过来教授合唱课,老年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教师聘请难问题仍有待解决。
“老年大学供不应求,也反映出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精神空巢’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很多年轻人关心父母、尽孝道的方式往往偏重物质付出和金钱的满足,但是在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之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刘彩云说。
如何破解“一座难求”问题 《2017年海南省人口数量统计最新数据》显示,海南省常住人口总量达到903.48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为8.11%,约为73.27万人,对比去年上升0.02个百分点。
随着老龄人口增多,老年人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但现有老年教育资源匮乏,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需求,导致“一座难求”“上学难”等现象出现。
前几年,海南省老年大学采用现场报名方式招生,在春季、秋季两个报名时段,学校里挤满了老年学生,还出现了凌晨排队的现象。
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罗凯熙说:“老人排队求学,身体吃不消,如果发生拥挤情况,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 今年上半年,海南省老年大学引进网上报名管理系统,春季招生时段使用新系统后,900多名学员报名成功,有效缓解了现场报名的紧张情况。
“海南部分市县创办了老年大学,普遍设有5至6个教学班,学员人数在100至300人之间。
”罗凯熙说。
近年来,政府对老年大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加财政投入。
在海南省老年大学对面,一栋新建筑拔地而起,即将成为老年大学的新校区。
“待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将增加课室数量,增设各专业开班次数,招收学员数量也会大幅增加。
”罗凯熙说。
此外,有专家建议,民政部门和基层社区,应定期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参加的文娱活动;社会公益团体等发挥社会力量,营造关爱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老年社团等文化团体,培养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年轻人不仅要保障父母的物质需求,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况和精神需求,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加强情感交流和互动。
(来源:海南日报) 32 2017年10月12日《每日养老资讯》 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537/aid/40580 中华孝道 湖北举行孝悌主题故事会暨第二届湖北省孝道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10月11日,“湖北孝悌文化主题故事会暨第二届湖北省孝道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启动仪式,由此拉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孝道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的序幕。
省老龄办组宣处处长田莹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湖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合唱“跪羊图”、孝心志愿者表演手语歌曲“国家”,湖北知名企业员工和湖工大20名大学生宣读“知孝、行孝、扬孝,从我做起”倡议书,荣获2012中国“十佳孝贤”的王春来做了精彩的“孝道”文化主题演讲。
本次“孝道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是全省深入开展以“关爱老年人、欢庆十九大”为主题的“敬老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之
一,是一次生动的“孝亲尊老”活动。
本次活动将持续到明年6月,历时9个月。
通过分享孝悌故事的方式进校园、进社区,让“孝”文化深入影响当代大学生和社会群众。
本次活动还将利用融媒体的多重技术手段,遴选“孝德少年”、“孝德青年”、“孝德之家”等典型,讲述身边故事,挖掘身边典型,用身边的故事感动身边的人,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感化人,努力营造荆楚大地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来源:湖北老龄办)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542/aid/40577 2017安徽省暨合肥市“敬老月”启动,抢抓“互联网+养老” 10月10日上午,以“关爱老年人”为主题的2017安徽省暨合肥市“敬老月”活动和“敬老文明号”创建启动仪式在合肥和平广场举行。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虞爱华,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玉韶,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卫东出席仪式,省老龄委副主任、省老龄办主任、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叶露中发表讲话,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老龄办专职副主任张文达主持仪式。
叶露中在讲话中强调,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老龄工作纳入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提出一系列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形成了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老

标签: #传奇 #室内设计 #网站 #韩国 #股票 #好用 #旅游网站 #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