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身体衰老,网络日记本哪个好

日记本 6
B4本版编辑:卢海军电话:82560661版式编辑:吕明 【老照片】 永远的金婚 文华 ▲爸爸妈妈金婚时照片。
爸爸妈妈结婚照。
妈妈今年七十大寿,同时也是和爸爸结婚50周年。
他们也记不清楚是哪一天结的婚,反正是在秋天,妈妈的生日也是在秋天,就两个大日子热闹在一起。
爸爸妈妈生了五个孩子,用妈妈的话讲,百分百的成功率。
我们兄妹五个,最大的是哥哥,其余的四个女姊妹。
妈妈所谓的成功率,是因为我们兄妹五个从小到大都健健康康,最主要的是都继承了爸爸妈妈的遗传,男孩英俊,女孩漂亮。
看看爸爸妈妈的金婚照片,让我感慨很多。
在陪他们拍照的时候我就被他们的笑容所感染!他们之间相谐相应的白发,和脸上皱纹的默契,加上胖胖的妈妈穿上紫红色的婚纱和爸爸紫红色的燕尾服,尽管老了,仍看得见妈妈的漂亮和爸爸的帅气。
他们是那样的般配!那种白头偕老、相知相伴、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幸福就写在他们的脸上。
爸爸是军人出身,为人严谨,性格随和,乐观宽容,耐心体贴。
他爱孩子,对我们从来都是讲道理、摆事实。
许多往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爸爸盘坐在饭桌前的腿上总有最小的孩子在上边抱着,爸爸是经常给孩子吃东西再自己吃东西,还时不时地用蘸着酒滴的筷子给孩子一口。
看到孩子吧嗒吧嗒嘴他就哈哈大笑。
等到我有了儿子之后,更能感受到爸爸对每个孩子的疼爱。
老天赐予妈妈美丽的容貌和聪颖的头脑,我们姊妹经常说妈妈如果有文化,那这个人可不得了。
妈妈用它的勤劳持家,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干净舒适的照顾。
妈妈的聪颖不光体现在对孩子的呵护上,更多的是表现在生活方面的精打细算,勤劳能干,即使在最苦难的时期,我们家的孩子也都能吃上好东西。
妈妈四十几岁时就办了病休。
那时,每天早上4点多钟就能听见妈妈的咳嗽和喘息声,印象中爸爸总是端水送药,忙前忙后。
照顾好妈妈,爸爸每天还要生炉子、做饭,照顾我们上学。
妈妈对爸爸最满意的念叨就是:“你爸这辈子就是对我的病上心,到点吃药,对我有足够的耐心,如果不是为这个我早就不和他过了。
”说到这,我们兄妹几个都要和老妈调侃几句:“得了吧,我老爸拥有那么多优秀男人的特性,还不是自己偷着乐。
”然后妈妈就会笑着说:“看看,看看!没一个说话向着我的。
” 爸爸妈妈养育了我们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又成立了五个新家庭,五个家庭都时不时地出现矛盾,发生摩擦,都是爸爸妈妈从中斡旋、调和,从来没有让他们清静过。
爸爸妈妈养育我们,又帮助我们带大了孩子,即使现在,二十几岁的孩子还得他们照顾。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庆幸地说,爸爸妈妈的长寿给我们带来了福气,长大了一样能体会到有爸爸妈妈给予的爱和温暖。
晚年Oldage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
但是研究发现,老年人如果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就能够延缓身体各项功能的衰退,从而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心理健康 延缓身体衰老 张长剑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角色转变无法适应新生活这是老年人退休后普遍的一种心态。
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
有的认为退休后摆脱了繁重的公务,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
但有些人情况不同,这些人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机关和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想有所作为却力不从心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
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
然而,很多年高志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
他们或者身患疾病,或者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衰退明 2007年12月1日星期
lymagazine 显。
这样,就使得这些老年人在志向与衰老之间形成了矛盾,有的人还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生活没保障,心理不踏实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由于缺乏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不高,因而使得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的性情也比较郁闷,处事小心,易于伤感。
如果受到子女的歧视或抱怨,性格倔强的老年人,常常会滋生一死了之的念头。
所以,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既是社会矛盾,也是社会心理矛盾。
人到晚年多离别人到老年后,经常要面对的就是生离死别,经常看到同事、邻居、亲人等先后离去,这种意外打击往往对老年人产生深刻的刺激。
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
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身心健康,多做心理保健 要做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
”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
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
”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仁”。
“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人 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身。
3.“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
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学到老”。
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
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
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等。
“网上的世界真精彩”,英特网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
4.“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
”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
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年老莫言老,人老心不老,那就会产生一种青春活力。
总觉得自己还能有所作为,这就有利于延年益寿。
心理状态良好的人,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运行,就会灾病不生,福寿永存。
反之,会激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影响人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降低免疫功能,必然导致疾病缠身未老先衰。
有人说过:“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有信心,才能激发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
保持坦然心境,乐观态度,才能挖掘自身抗病的潜在能力。
任何时候,求生观念不可淡漠。
退休前我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能够画一手好建筑画,精通各种工匠操作,可以算得上是位心灵手巧、善于动手的技术大家。
退休后,这些技术 【才艺展】 金石缘老来趣 王乃岩 没有了用武之地,但通过篆刻,让我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篆刻之余,我还时常作画、摄影,丰富着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艺术的世界里,我的精神找到了寄托。
喜欢上篆刻,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
一次到北京学习,每至休息日就去逛故宫、美术馆、琉璃厂,一天,信步走进一家摆满各式各样篆刻印章的名店,心想何不刻一枚满意的印章,既能签证文件,又可以欣赏收藏,虽然标价很高,还是下决心刻 一枚。
不过意外地遭到了拒绝,对方用不屑一顾的眼光说:“这里是给艺术家治印的地方,你领工资到刻字铺去刻。
”当时把我气坏了,花钱不给刻。
于是我在市场上花几角钱买了一方石料,从学校收发室借了锥子“捅”出一枚印章,居然用它从邮局取出寄款来,心想:“我要自己刻。
”从那以后,篆刻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小小一方篆刻,看似简单,但要刻好,必须有篆书做基础,而且要 尽可能懂些甲骨文、金文和大小篆的文字学,还要有文学、历史方面的修养,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只会一味模仿,是不能创作出好作品的。
”这是我学习篆刻中体会到的奥妙。
“乐于书画伴余年。
”从事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艺术上的成就,它给人带来的艺术乐趣、艺术享受才是艺术的真谛。
这是我从事篆刻艺术的更深 领会。
前两年我还在开发区与小朋友一块进考场,参加全国艺术等级考试,一个白头翁爷爷坐在考场里,与一群好奇的娃娃们会聚一堂,电视台还单独给个镜头,儿孙们好个笑啊!又过了一把瘾! 我为此还写了一首诗:人老无为实难活,追求所好享快乐。
连续两载进考场,喜与娃娃同登科。
B4本版编辑:卢海军电话:82560661版式编辑:吕明 家教Upbring和孩子一起成长 2007年12月1日星期
lymagazine 【家长学堂】 我与儿子的 悄悄话 刘秋菊 儿子今年9岁了,上小学三年级。
我是一名高三语文教师。
看到儿子有时作业不认真、吃饭时挑肥拣瘦,我就忍不住大发脾气。
儿子开始不吱声,后来就大声喊叫,语气咄咄逼人。
看到儿子急躁愤怒的神情,我意识到我的态度激怒了儿子,这样下去,对他的性格健康会有影响。
我平时喜欢让学生读一些文章,滋养他们的心灵。
现在,假如我用文字去和儿子交流,抚慰他的心灵,应该对他有所帮助的。
于是,我精心挑选了一个笔记本,在扉页上写道:“我和儿子的悄悄话。
” 我开始了和儿子的对话。
原来,我喊儿子起床时,他有时赖在床上不起,磨磨蹭蹭十几分钟,我会很急躁。
现在,我定上闹钟,在他的枕边放上日记本:“儿子,起床后读书,出声地读、有感情地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果然儿子从此每天都快速地起床,高声喊着:“妈妈,我起来了!”在阳台上大声地读文章。
有一天放学,我去接儿子,孩子们手里拿着考试卷,儿子用粗暴的语言嘲讽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
我没有当面斥责他,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中写道:“儿子,你知道吗?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你在妈妈眼里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那个被你嘲笑的同学也一样,身上有闪光的东西。
要和每个孩子成为朋友。
等你长大了,走上社会你会发现,很多人在某方面会比你强。
你同样也是他们的朋友。
记住这样一句话: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
”儿子在下面写了一句:“妈妈,我错了。
” 自从有了这样一本日记,我和儿子的情感交流多了。
儿子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这本日记。
我发现儿子也开始在日记本上面倾诉了。
期中考试,儿子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很怕我批评他。
一回家,儿子就交给我这本日记,上面写着:“妈妈,对不起。
我因为马虎,数学考得不好。
你放心,我下次一定争取好成绩。
” 这小小的本子,沟通了我和儿子的心灵,我的态度平和了,儿子的身心健康了,我和儿子成好朋友了。
动码使用方法请见本报B1版 让攀比成为孩子成长的阳光 刘阅文 为习惯上。
既要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也要把孩子的攀比与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
因为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往往是他擅长的方面,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让孩子的攀比更切合实际 所谓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攀比是现在普遍存在于孩子之间的一种现象,比如对物质条件、父母的社会地位以及外貌的攀比等等,这种现象常常令父母不知所措。
关于攀比心理还有你想不到的许许多多与之相关联的问题…… 关于攀比:一位家长有新感受 我和丁丁的爸爸经营着一家生意兴隆的大酒店。
丁丁从小就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里,加上我们宠爱有加,现在的他不仅顽皮淘气,还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习惯,想要什么一定要得到。
否则,就大哭大闹,恨不得把整个家闹翻天。
一天,丁丁的好朋友牛牛来家里玩,手腕上戴着他爸爸出差时从外地带回的儿童手表。
“牛牛,你的小手表真漂亮!”丁丁羡慕地说。
“当然了,这是进口表呢!”牛牛骄傲地将手一扬。
牛牛一走,丁丁就开始跟我哭闹,非要到商店买一块比牛牛更漂亮的手表,可我跑到商店,就是挑不到比牛牛那只更漂亮的小手表。
最后,丁丁硬逼着爸爸专程去省城为他买回了一只很酷的小手表。
今年9月,丁丁开始上幼儿园。
一个周末,我接他回家,发现他得了一朵大红花。
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丁丁在幼儿园里很懂礼貌,并且团结同学,所以,奖励他一朵大红花。
回家的路上,丁丁对我说,在幼儿园,老师常常奖励那些表现好的小朋友大红花,为了得到大红花,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按照老师布置的去做…… 原来是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起的作用!我灵机一动,能否利用丁丁的“爱攀比”,改掉他在家的坏毛病呢?正好这时,妹妹要出国培训一段时间,把5岁的女儿敏敏暂时寄养到我家。
敏敏比丁丁大两岁,十分乖巧,会自 己吃饭、自己洗澡等。
这下好了,我可以采取“攀比”的方法改变丁丁的坏习惯: 吃饭时,我分给两个孩子同样多的饭、菜,比赛谁吃得干净;家里来了客人,比赛谁有礼貌;比赛谁穿的衣服一整天都不脏,谁的手洗得干净……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笨小孩”,丁丁每次都努力做到最好,正中了我的“攀比”计划。
我不停地提出更多的攀比项目给他们。
渐渐地,丁丁的坏习惯消失了。
心理探测:孩子为何爱攀比? 外界诱导: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大多是因为受到外界的诱导,尤其是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
且不说五花八门的物质消费攀比,单就孩子的教育来讲,家长之间的攀比比比皆是,如比上什么兴趣班、特长班或特色幼儿园、贵族幼儿园等等。
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白纸一样的孩子不受其影响也难。
发展特性: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当他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或者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时,就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奖励等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和好奇心很强,喜欢新鲜事物,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引发他的攀比行为。
剖析:攀比心理的两面性 消极性:由于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判断、分析、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盲目攀比,往往会演变为模仿和追随,甚至盲从,这必然会破坏孩子的心理平衡。
长此以往,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带 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使孩子的自信心在攀比中逐渐丧失。
积极性:从一个角度来看,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过来人支招:面对爱攀比的孩子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原野里单独的一棵树,有着完全自由发展的空间,长出来的,却多是横丫斜节,成不了良材。
长得高、大、直的良材,都是在成片的丛林里长出来。
原因何在?那是因为攀比,每棵树为了自己有阳光照耀,都必须一心一意向上成长。
由树木想到孩子,不会攀比的孩子,就好像丛林中矮小的灌木,越长不高,就越得不到阳光,很快被其他的树木挤占原本属于自己的阳光,甚至会渐渐地失去生存空间。
因此,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不应把它视作“洪水猛兽”,而应仔细权衡利弊,改“堵”为“疏”,让攀比成为孩子成长的阳光。
那么,日常生活中,家长自身以及在对孩子的引导方面应该如何做呢?本编辑部随机抽样调查,现根据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整理如下: 注重引导孩子的攀比内容 支招家长:吕立职业:公司职员孩子之间攀比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谁 的玩具更高级,谁穿的衣服更漂亮等等。
作为家长,应引导孩子把眼光转到好的特长与行 支招家长:叶子职业:教师我认为用攀比心理来促进孩子的进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如果孩子的攀比心理膨胀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比如为得高名次而学习,以超越别人为最大荣誉,这样的行为就不可取了。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从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拓宽孩子的心胸,让其了解比较是为了进步,而进步不只是为了与人比较,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与才干。
让孩子和自己比 支招家长:张伟职业:银行职员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个性、发育程度各有不同,不能单纯去比较。
激将法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刺激孩子的好胜心,也会给孩子造成沮丧和自卑。
家长不妨用孩子的进步和他过去的不足来比,用孩子所取得的成绩来激励他自己。
从我个人教育女儿的经历来说,因势利导,“顺木之天”的比较,能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把潜能发挥到比较充分的程度。
由于我工作调动,女儿7岁时随我来到大连,就读于一所小学二年级,可是她第一次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我和她妈妈并没有责怪她,而是鼓励她迎头赶上。
第二次考试下来,女儿的成绩比上次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对她说:“只要你比上一次有进步,就是成功!”就这样,孩子的信心不断地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了,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重能力,更重创造力 支招家长:郭洋职业:记者分数和名次固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孩子的智力水平,但不是绝对的。
要鼓励孩子去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构想,然后灵活运用在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评价系统要有发展性、持续性,不要局限在学习成绩的小框框里。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学会接纳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未来的生活中,让孩子有多元发挥。
承认孩子的独特性 支招家长:冯飞职业:工程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个性的区别。
这也是孩子的自我价值所在。
家长对孩子的接纳,承认他所拥有的独特权利,孩子才会自信地将自己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完美地体现出来。
【父母手记】 另一种角度 看孩子爱说谎 石童 邻居家10岁不到的小男生右右,不小心把我家放在门口的花盆给打碎了。
他妈妈带他到我家,希望他能道个歉。
小家伙嘴挺硬,死不承认是自己干的。
右右打碎花盆是楼上李大爷亲眼看见并告诉他妈妈的,他妈妈当然气得连声骂道:“为什么你总是要说谎!”小家伙头一昂,说:“打碎花盆的是×××,不是我。
”他妈妈看到他不但说谎还污蔑人,控制不住就打了右右一巴掌。
孩子说谎确实是让父母相当头痛的一个问题。
一旦孩子玩心大发,就会说“今天没有功课”;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则说“今天没有考试”;遗失物品时,则以“我送给小朋友了”。
但孩子说谎,反省的首先应是父母,父母更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方式。
事实上,孩子说谎多数是为了自卫。
有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说谎是孩子害怕说实话,而遭到责备的一种避难方式。
孩子一方面被教导不可说谎话,另一方面孩子却有说实话而挨骂的经验,这种矛盾的结果造成孩子因自卫而说谎。
如此分析,是大人造成了孩子不得不说谎的情势。
要防止孩子说谎的最佳方法并非责骂,而是让孩子明了没有说谎的必要。
以上述例子看来,父母不应一味责骂孩子“一定是你打碎花盆,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反之应对他说“打碎花盆是坏事,但幸好你的手还没有被戳伤”,则可以避免孩子扯谎,同时能让他了解:做了错事后,立即告诉父母,父母一定会原谅的。
亦能让他了解,说谎是项不智之举。
还有,孩子说谎也是一种愿望的表达。
譬如父母提议:“做完功课再去玩”,此时孩子也许会说:“今天没有功课”,这便是一种希望没有功课的愿望表达,父母应或多或少地原谅孩子这种转化愿望的表达方式。
父母不妨改成“如果真的没有功课是很好,有功课就要先做完”的暗示说法,自然可以使孩子意识到说谎是不良的行为。
孩子说谎,父母不要太紧张牞当成天要塌下来的大事。
心理学上已经证实,善于说谎的孩子,比不喜欢说谎的孩子更具有创造性。
例如常将实际与想象世界混淆不清的幼儿,经常会有“我今天看到小精灵了”之语,这只是一种想象力的发挥,无须过度担心,千万不可斥责“你别胡说八道了”,而应以附和的语气说:“如果这是真的该多好。
”这种做法,自然可使孩子觉悟到不该说谎,这才是杜绝说谎意念的最佳对策。

标签: #视频 #下载网站 #比较好 #买狗 #彩票 #保健品 #网站 #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