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健康,HEALTH

孕妇 9
健康 E-mail:bianjibu1515@责任编辑/龚舜琦美编/黄辰毅2021.8.12
6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疫情常态化下的食品及加工环境监测工作 高温天气,做好保护措施防晒伤 高温天,往日温柔的太阳变得灼热和火辣辣的,一不小心就让人在这份“热情”之下受伤。
快来学习掌握以下技能,做好保护措施预防晒伤。
日晒伤也称为晒斑或日光性皮炎,是由于强烈日光照射后,暴晒处皮肤发生的急性光毒性反应,由皮肤接受了超过耐受量的紫外线引起。
日晒伤的罪魁祸首根据日光波长可将日光分为紫外线(180-400nm)、可见光(400-760nm)和红外线(760-1800nm)。
引起皮肤病的主要是紫外线(UV)。
UV又细分为短波紫外线(UVC)、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
其中,UVB和UVA是引起光敏性皮肤病的主要作用光谱,UVC全部被大气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UV光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而能力越小;UVB只能达到表皮基底层,强烈照射能引起表皮坏死和色素沉着;UVA可穿过表皮作用与真皮浅层,造成皮肤老化。
日晒伤的症状表现当日光过强,暴露时间过长;或因个体皮肤易晒伤因素,如白、薄、嫩的皮肤等皆可造成日晒伤。
春夏季多见,一般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内,暴露部位出现弥 漫性红斑,成鲜红色,边界清楚,后红斑渐淡和消退,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
皮损较重时可出现水肿、水疱,可破裂结痂,局部自觉灼痛。
皮损泛发时可有不适、寒战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日晒伤如何预防日晒伤的发生取决于紫外线照射的剂量和个体对其的敏感度。
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是紫外线最强的时段,所以在此期间尽量避免进行长时间的室外工作或者体育锻炼。
如果必须出门,应做好防晒措施。

(1)物理防晒包括戴帽子、打遮阳伞、穿防晒服等。

(2)化学防晒主要是涂抹防晒霜。
可根据个人皮肤类型选择遮光剂的日光保护指数(SPF),原则以选取适合自己的为主。

A、化学防晒霜:化学防晒不反射和折射紫外线,主要是通过吸收紫外线中的有机化合物实现防晒效果。
由于吸收过程发生在皮肤内部,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
化学防晒霜的优点是质地轻薄、不黏腻,缺点是需要在出门前15分钟-30分钟涂抹,才能发挥防晒效果,而且需要反复补涂。
再加上化学防晒霜中的添加剂较多,长期使用对皮肤有伤害。
敏感肌肤 不建议使用。

B、物理防晒霜:物理防晒霜的主要 成分为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二者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将紫外线反射出去,从而达到防晒效果。
它是不需要皮肤吸收和发生反应的,而是直接在皮肤表面起作用,属于广谱防晒。
物理防晒霜的优点是即涂即防晒,无需等待,一般刺激性较低。
缺点是质地稍显厚重,涂抹在皮肤表面容易泛白。
建议敏感肌、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物理性防晒霜。

C、混合防晒产品:同时混合化学防晒成分和物理防晒成分。
现在市面上大多是这种类型的防晒产品。

(3)光敏感人群可通过逐步增加光接触量来预防本病。
但最根本的预防措施还是要避免突然、长时间、大面积的日光暴晒。
晒伤了怎么办?发生晒伤后的一般处理方法,尽快到阴凉处避光休息,多饮水。
治疗以局部外用药物为主,以消炎、安抚、止痛为原则,一般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和糖皮质激素,严重者可用3%硼酸水或冰牛奶湿敷。
注意皮肤晒伤后较脆弱,洗脸或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以免造成二次损伤或者继发感染。
有全身症状者严重者建议到医院就诊。
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测。
□浦东疾控中心供图 如何避免在相关从业人员、食品和环境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谋在前、想在前、做在前、防在前,为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浦东疾控中心经过紧急部署、安排后,6月13日,学校营养与食品卫生科立刻启动了对辖区内各大农贸市场、超市、冷库、电商货仓的食品、从业人员、食品相关环境的采样工作,快速有效地建立了全覆盖采样网络。
7月份的气温已经高达30多摄氏度,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负责采样的工作人员穿上了隔离衣,隔离衣的材质导致隔离衣没有透气性,对于进入露天的农贸市场等采样地区,穿着之后就像进入了蒸笼,很快全身就湿透了。
许多冷冻库的温度都设置在-18℃左右,同一个摊位可能既有外部的采样点,又有对应冷库的采样点,满身汗的情况下突然进入冷库,眼镜瞬间上霜,等采样结束从冷库出来,防护服上也结霜了。
温度的突然改变,容易导致头痛、腹泻等症状,对每一位采样队员的身体素质都是不小的考验。
在长达13个月的对超市、农贸市场等销售终端的采样过程中一直没有检测出阳性样本,但是在对中转冷库检测中,多次在 食品的外包装检测到了阳性样本,例如厄瓜多尔的白虾、阿根廷的牛肉、美国的鸡腿肉等。
每次冷库检测出阳性,都需要工作人员进去采样复核,由于是对疑似阳性的物品进行采样,所以需要穿上防护服。
为了穿得进防护服,工作人员贴身就只能穿比较单薄的衣物,在冷库里进行少则半个多小时,多则可能需要2个多小时的采样,就算冻到手指发麻,采样人员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天天有采样,周周有重点,月月全覆盖”是新冠疫情常态化采样工作的15字“真言”。
整个浦东新区共计325家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和电商、冷库,占了全市工作量的1/5,为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从酷暑到严寒,从30多摄氏度高温到零下18摄氏度低温,工作人员和社区的食品岗位医生一起,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300多家采样点的每一寸土地,截止到2021年7月30日,采集食品相关样本18886件,其中贝类2783件、肉类5338件、虾类2647件、蟹类860件、鱼类5948件、其他食品类327件,食品包装983件,环境和从业人员26749件。
采样人员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严防病毒输入的铜墙铁壁。
警惕经鼠传播“流行性出血热” 及时了解疾病症状做好相应防护措施
一、老鼠可传播疾病危害目前已知老鼠可以传播57种疾病,其中细菌性疾病14种,病毒性疾病31种,立克次氏体病5种,寄生虫病7种。
在我国有78种老鼠可传播疾病。
几乎所有常见的农林害鼠都可以传播疾病。

二、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2016年广州一女性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有痰难咳,当时未予重视;1月15日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1℃)、伴全身乏力、头晕、胸闷,遂就医治疗,22日抢救无效死亡。
其家中经常有老鼠出没。
导致这起不幸事件的原因,事后揭晓就是流行性出血热(EHF)。
流行性出血热亦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一种传染病。
出血热病毒为汉坦病毒属,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白鼠),其他如猫、犬。

三、感染上这种疾病的方式有哪些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革螨、恙螨叮咬吸血;二是胎盘传播,也就是怀孕的妈妈感染后,小孩可能也患病;三是经老鼠传播:比如吸入了 鼠分泌物形成的气溶胶、吃了被鼠粪感染的食物或者被鼠咬伤等。

四、感染出血热症状:出血热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三三”症状要警惕!“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红、颈红、上胸红——没错,就像是喝醉了“三出血”:球结膜、软腭、腋下
五、如何预防感染
1、灭鼠、防鼠是防止传染的关键。
居民住宅区和村镇周围可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储存应装防鼠设备。

2、野外工作场所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清除室内外的杂草,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3、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污染的食品。
此外,男性青壮年、农民及工人由于工作特殊性,出血热发病率较高。
在有疫苗提供的地区,青壮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
冬病夏治?三伏养生很关键! □新华社发 如何“冬病夏治”?三伏养生很关键!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什么是三伏天?很多人只知道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最潮湿、闷热的日子,却不知道三伏的来由。
三伏是传统时令,其日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计算的。
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的十天称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的十天为末伏,如此合称三伏。
2021年三伏天共40天,具体如下: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为什么三伏天要注重养生?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随自然界变化的“六气”,但当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正气下降时,正常的六气就会变为六邪侵害人体,以致疾病发生。
所以,伏天过不好,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很大,三伏养生避病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1、忌寒温补天气炎热,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消暑纳凉。
吹空调电扇的时间变长、进食冷饮变多,有些人还会洗冷水澡等。
这样做却是对身体伤害很大的行为。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 时,肌肤腠理开泄,外邪非常容易趁机侵入,使得身体落下病根儿。
中医认为,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适合多吃些温性食物,助阳升发,以达到养阳的效果。
因此,体质虚寒、脾胃较弱者伏天应当少食或适量摄入西瓜、绿豆、黄瓜、鸭等寒性食物,而应当适量多食生姜、韭菜、羊肉、龙眼等性温的食物。
身体健康的人则要降火降燥,但也应注意不要过食冷饮。

2、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说,夏天万物生长,冬病在冬天好发或容易加重,而在夏季就会被压制,利用夏季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能更好地驱散内伏寒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这一说法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素问四气调神论》中也有“长夏胜冬”的 说法,也就是说四季疾病可以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来治愈,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

3、夏练三伏俗语说“冬练三
九,夏练三伏”。
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
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屋里不想出门。
其实,欲祛湿排寒,归根结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阳气,阳气旺,自然寒不侵体。
所以伏天应该适当出门活动,出出汗、长长阳气。
但是夏季锻炼讲究轻缓,不可剧烈运动,不然阳气随着出汗就排泄了,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特别是身体虚弱者不耐暑气,可在晨昏之时,适当外出活动。
寻医问药政策咨询投诉建议市民朋友可以拨打卫生热线 12320上海市12320卫生服务热线网站: 上海市健康在线网站: 本版协办:浦东新区疾控中心浦东新区健康教育所

标签: #日记本 #视频 #下载网站 #比较好 #买狗 #彩票 #保健品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