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书,怎么样自学计算机编程

计算机 6
附件3: 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任务书 学校名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 自动化 建设内容 ABDF 负责人 戴波 联系方式81292145 学校归属部委高校□地方高校■ 教育部财政部制二○一一年十二月 填写说明
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封面及简表中的‚建设内容‛填写
A、B、
C、D、
E、F。
含义如下:‚A‛表示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紧缺人才专业;‚B‛表示与‚卓越工程师、医生、法律人才、农林人才‛等相关专业;‚C‛表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D‛表示与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E‛表示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F‛表示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如果专业点分属几个方面,则可多项填写。

4.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简表 专业名称 自动化建设内容 ABDF 所在院系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修业年限 四年 学位授予门类 学士 本专业设置时间1990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1800 首届毕业生时间1993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370 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450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戴波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10 学位硕士学历研究生所学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毕业院校 所在学校通讯地址 清华大学 职称教授职务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19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院长 电话办公:010-81292145手机: 电子信箱daibo@邮政编码102617 主要教学成果 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负责人;‚一般院校电工电子基础‘回归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平台建设教学改革与实践‛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获2011年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副主编《电工电子技术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重点建设);主编《石油化工控制实践教程》(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电工学》课程负责人,校精品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负责人。
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成果十余篇。
2010年以来,关于卓越计划试点工作在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作了十余场特约报告,特别是给教育部高教司的汇报,受到高教司领导的高度赞扬。
~1~
二、主要参与人员 姓名学位 刘建东硕士 纪文刚博士 张立新硕士魏文渊硕士杨永红硕士 赵国新硕士 张硕生博士张慧平博士王伟博士付秀丽博士张红杰博士 赵起超博士刘学军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教授 副教授讲师高级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副教授副教授副教授副教授讲师 讲师讲师 承担工作 专业总体规划/负责信息基础模块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专业总体规划/负责专业课模块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负责微机技术课程模块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负责专业课模块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负责校企合作课程模块教学改革设计与 实施负责校企合作课程模块教学改革设计与 实施负责微机技术课程模块教学改革设计与 实施负责专业课模块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参与专业课模块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参与信息基础课模块改革设计与实施参与专业课/校企合作课程模块教学改 革设计与实施参与专业课/校企合作课程模块教学改 革设计与实施参与电基础课程模块改革设计与实施
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 单位 北京燕山石化有限公司北京昊图科技有限公司 承担工作 共建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研发中心、教师工程培训基地 共建研发中心共建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北京四方继保有限公司 共建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北京市丰台区供暖所 共建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北京自动化技术研究院 共建研发中心、科研团队 ~2~
四、建设目标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服务北京的一般理工科院校。
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机电类专业“回归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试点专业,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基地的主干专业,校重点建设专业。
依托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学校等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自动化专业坚持品行、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遵循“解放思想、开放借鉴、校企共赢、精心组织、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个环节的教育教学改革,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能力主线、两级实现矩阵、三段课程体系、四个实施台阶”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务实、锐意改革、在本学科领域内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有力支撑了“卓越计划”的实施、成效显著。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工程实践能力较强,学生毕业签约率和就业率连续五年名列学校榜首。
自动化专业具备了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突出优势。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构建能力导向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学科导向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主要是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进而按相应的知识点构建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但社会需求的是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怎样使具有完备学科知识体系的学生具有较强工作能力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
问题的关键是现行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培养过程等方面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解决的办法只有突破学科导向培养模式,从确定能力目标出发,构建能力知识体系,探索能力导向培养模式。
一条能力主线: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两个方面考虑,确定我校自动化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为应用型自动化系统工程师,为实现这个目标,在综合分析培养目标、各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毕业生就业发展,教育部教指委专业标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政策、学科专业发展、CDIO大纲和美国ABET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十项一般性工程能力目标和七项自动化专业能力目标。
从这17项工程能力目标主线出发,探索培养相应能力需要的知识模块,集合这些知识模块构建以工程能力目标培养为导向的能力知识体系。
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按照确定培养目标、探索能力主线、构建知识能力体系、制定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实施教学改革、检验培养目标、不断调整各培养环节的系统工程思想,改革和实践以工程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两级实现矩阵:从能力知识体系出发构建以工程能力目标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采用两级实现矩阵方式整合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在课程体系整合方面,由工程能力目标、课程模块、课程、实施效果构建一级实现矩阵,用于描述、驱动课程体系整合的 ~3~ 各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由工程能力目标、课程教学环节、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实施效果构建二级实现矩阵,用于描述、驱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两级实现矩阵清晰地显示出落实培养目标的某一指标需要通过哪些课程模块、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来实现以及实现的效果,它为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目标,以及实现的具体教学方式。
三段课程体系:为落实工程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体系,从校企合作工程教育角度出发,将学校课程加企业实习的两段式课程体系改造成学校课程、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和企业实习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重点打造、落实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实现从校内课程到企业实习,从知识体系到工作能力,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连接式培养。
四个实施台阶:在实施能力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培养方案、课程整合、教学方法和企业学习是四个递进式的重要实施台阶,抓好这四个关键环节,就可以稳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落实工程能力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适应工程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学团队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学风建设。
按工程教育的要求,从教师的来源、学源结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工程能力、培养发展、企业经历等方面加强团队建设。
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理念,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的优秀教师为系列专业核心课群带头人,建设具有不同工程能力特长的课程群教学团队。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由企业总工、现场工程师、技术研发工程师等组成的工程经验丰富、工程能力强、来源多元化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青年教师定期参加教育教学讨论、企业工程培训的良好运行机制。
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传承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形成和谐文化氛围。
积极组织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建立起“赛中学、赛中练、赛中提高”的师资培训运行机制。
在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形成坚忍不拔、埋头苦干、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和谐传承的优秀团队文化,使团队具备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争创北京市级及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3.基于一级实现矩阵实施课程整合和教学资源建设一级实现矩阵清晰地显示出落实专业培养标准需要通过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来实现,以及实现的效果,同时,清晰地显示出落实培养标准的某一指标需要通过哪些课程模块、课程来实现以及实现的效果,它为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目标。
一级实现矩阵既可用于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整合,又可用于课程体系评价,是实施课程整合的很好的方法。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为每个能力目标构建系列课程模块是实现能力培养的关键,它将实现从知识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
专业课群的设置还要综合考虑学校与企业培养阶段的衔接,要建立衔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合的基本原则,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设置要服务于能力目标培养的需求。
建立课群责任教授负责的系列课建设规范,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结构中的目标定位明确,实现课程教学大纲从知识大纲向 ~4~ 能力大纲的转变。
重点开发校企合作工程实践精品课程6门。
编写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6部(含立体化课件),争取建设北京市精品教材3部。
建设自动化专业卓越网站。

4.基于二级实现矩阵实施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二级实现矩阵清晰地显示出落实课程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哪些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来实现以及实现的效果,课程负责人及任课教师可据此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讲义或教材,完成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制定出课程实施计划。
二级实现矩阵既可用于课程大纲、教学计划设计,又可用于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是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很好的方法。
基于二级矩阵可深化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推广教学法研讨成果的应用。
深化校企合作,探讨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打造系列工程教育精品课程。
改革各类课程设计、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等环节的教学实践,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跨学科团队合作能力。
在C语言(工业计算机编程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电子工程设计(电基础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分析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DCS/PLC/FCS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过程控制工程(自控系统工程设计集成运行维护能力的重要专业课程)等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与企业共建工程研发中心,吸收本科生参与研发工作,将工程中的部分研发内容作为URT(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项目)和卓越URT的核心内容,使得学生的研究培训内容更具工程性和实用性。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打造满足工程教育需求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实验室按照模拟工厂的思路进行建设,将整个实验平台看作是一个工厂,各实验室是不同的车间,由小型控制系统组成的实验装置就是生产装置,整个系统采用网络控制的方式,建立由现场控制层、车间调度层、厂级管理层组成的典型工业生产自动化模拟工厂,实现工业过程的虚拟与现实控制,给学生在校内提供一个模拟的工程环境,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力争进入北京市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打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之
一,而工程实践是整合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过程。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由学校单一的人才培养向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转变。
我校与燕化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就是要将职场环境引入教育全过程,将学校文化和产业文化相融合,以产业需求决定工程教育培养目标,形成完整的工程人才培养链,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资源、项目资源、工程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办学活力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课程学习不再是浅层次的到企业实习,而是卓越工程师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完成校内学习所无法完成的培养任务,与校内学习形成优势互补。
校企双方将遵照“精细化教育”的理念,共同将培养人才做到“精 ~5~ 细化”。
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牢笼,以能力素质为风向标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真正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如在燕山石化联合建设了一套临氢异构装置,该装置安装有大量的检测控制仪表,系统采用DCS控制,可开展仪表安装、DCS组态、系统调试、装置开车、生产投运和操作维护等教学,为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控制系统工程项目施工、运行、维护及基本方案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将大学课堂延伸到企业车间进行,由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来共同讲授,为学生提供一流的真实的工程学习环境,并在先进的控制装置上进行实际操练,使工程教育真正回归其工程本质,使学生受到真正优质的工程实践教育。
校企双方专家及教师共同构建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将以往被学科严重割裂的知识按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内在要求进行重新组合,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以利于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共同开发教材。
建立高水平骨干教师承担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部分同学获得海外毕业设计奖学金(2012年4人获得赴法国毕业设计奖学金)。

6.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科学严谨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突出工程教育改革这一主题,紧扣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通过教学法研讨活动的开展形成一整套极具时代特色的、很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方法。
建立学业导师交流平台,开展学业深度指导;加强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完善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实施毕业设计全过程规范管理,建立毕业生就业发展数据库,建立基于实现矩阵的控制系统管理模型,为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6~
五、建设方案
1.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遵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理念,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的优秀教师为系列专业核心课群带头人,建设一只理念先进、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新时期人才建设的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不断强化实践育人特色,积极贯彻和执行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原则,努力建设具有先进工程教育教学理念,立足于自动化工程技术应用前沿,不断将新技术引入教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勇于奉献,满足工程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团队。
建立健全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重点,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和人才观;培养青年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和适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以优质精品课程为典型,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鼓励青年教师从中吸取授课经验,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研究式、交互式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使其迅速成长;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完成工程类型培训和出国培训;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吸收青年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教学团队有完整的青年教师进修规划,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并在教学任务分配、上课时间安排、考核等各方面给予照顾和政策倾斜;鼓励青年教师从事科研,以研促教,指定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吸收其参与科研工作,在通过教学关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以研促教。
同时,通过团队的示范作用,改善与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争创北京市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1)团队结构目标三年内团队人数稳定在17-22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8-10人,中级职称4-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50%以上;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65%以上,硕士以上教师占95%以上;中青年教师占70%左右。
团队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进一步合理。

(2)团队建设措施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注意加强梯队建设,使教育观念先进,教学手段及方法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学水平及课程开发能力满足工程教育要求。
①以教师为本,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意识,建立尊重人才的风尚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健康的学术气氛,协调的工作氛围,鼓励探索,鼓励冒尖,鼓励一马当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潜能,变人才拥有优势为人才产出优势。
②根据学校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发展需要,重点做好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工作,造就高层次领军人才。
~7~ ③通过落实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凝聚中青年拔尖人才,引进高水平教师2~3名,新进教师须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④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
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争取每年选派2至3名教师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以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和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保证骨干教师具有开发一体化课程的能力。
鼓励教师结合本职工作积极进行在职学习,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三年内输送2至3名优秀教师去国外著名大学或国内重点大学作访问学者。
⑤定期开展研讨型教研活动,每学年开展教师教学比赛活动,通过授课竞赛、优秀教案评选、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等措施,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每月开展一次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问题研讨,如各课程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间的衔接与相关内容的处理等,通过研讨使教师的经验共享并尽快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的教学质量。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遵循以能力素质为主线构建工程教育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结构的宗旨,采用以工程能力模块为脊椎模块的鱼骨图形式,构建自动化专业知识能力体系结构。
通过课程整合突出工程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
电类基础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子综合系统设计 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Matlab实践 自动控制技术 检测技术及仪表、仪表技术专业实习、现代检测技术、 DCS、PLC、FCS原理及应用机器人技术、专业英语等 基 础数学、自 然科学、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自动控制系统设计集成跟班实习自动化 科人文和社 能力 设计及数字仿真 能力 企业实践系统预备 学会科学工业控制计算机编程 知应用能力 能力 能力 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能力 能力工程师毕业设计 识 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 (含汇编语言)单片机及接口技术 计算机技术 建模与仿真系统辨识先进控制算法化工基础 过程数字仿真 计算机过程控制工程系统运行及维护 过程装置专业实习设计规范实习 系统设计集成运行 能力素质为主线的工程教育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结构 能力模块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 高级工程技术知识 实现从知识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建立课群责任教授负责的系列课建设规范,整合课程内容,明确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目标定位,实现体系中课程的教学大纲从知识大纲向能力大纲的转变。
在面向工程的课程体系重整、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实现矩阵”重构等方面进行重点探索。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产出应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控制模型(如下图圈中闭环回路所示),采用一级实现矩阵(见下图)整合、建设、评价课程体系。
~8~ 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整合 课程目标分解 课程教学改革控制回路 课程培养目课程体系目标产出标产出集合 多元化评价差异课程体系目标评价 课程体系评价 毕业生评价专家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 课程体系改革控制回路 实施效果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n 课程模块1„„„课程模块m 课程„ 课程„ 课程„ 人才培养目标产出一级实现矩阵 设置了电学基础系列课、计算机软件编程及硬件技术系列课、控制理论系列课和计算机过程控制工程系列课,专业课群的设置综合考虑了学校与企业培养阶段的衔接,建立课程内容整合的基本原则,即课程内容的设置服务于模块功能的需求,不作简单的加减法。
课程整合教学研讨会 校企共同编写实践教程 编写遵循“卓越工程师教育教学培养计划”理念的工程教育系列教材: 《工业计算机编程能力实用教程》;《电子工程设计实用教程》; 《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教程》;《DCS/PLC/FCS原理与应用》; 《仪表专业实习实用教程》;《过程装置专业实习》; 《计算机过程控制工程》; 《石油化工控制实践教程》争创北京市级精品教材; 建立毕业生就业发展数据库,跟踪毕业生的培养效果(每届连续跟踪五年)。
~9~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推广教学法研讨成果的应用,改变教学模式由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向培养工程能力素质转变,固化每个系列课程群核心骨干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
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目标产出课程教学过程 课程目 M学生评价 D标评价 教师评价 ccs专家评价 课程教学目标产出控制模型 每门课程均建立该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映射表,即二级实现矩阵。
采用二级实现矩阵整合、建设、评价课程,使课程的目标产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DCS/PLC/FCS原理与应用A》课程二级实现矩阵 按照国际通行的工科教育理念确定十项一般性工程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和七项自动化专业能力素质培养目标,为每个能力培养目标构建系列课程模块是实现能力素质培养的关键。
任课教师按照每门课程的教学形式+考核方式与能力目标相对应的二级实现矩阵组织教学活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和教师本人通过对该课程实现矩阵中的预期实现目标进行测评,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再调整教学过程,形成课程讲授、效果评估和再调整的闭环控制,如此往复,即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计算机编程能力实训》,采用工程对象教学法(基于典型工程对象进行教学的创新型工程教学方法),将小机器人作为工程对象,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环境和具体的任务要求,在机器人C语言编程平台上开展C语言实践教学,实现机器人控制,提高学习兴趣,体现工程项目导向的理念,使学生实实在在的提高C语言编程能力,同时在大一第一个学期也为学生 ~10~ 提供了早期工程体验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工程的兴趣。
教学安排:必修实践环节;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2周集中辅导与实训;3人为一个团队, 配备一个机器人平台及项目需要的元器件和传感器。
第一阶段:机器人平台的培训。
聘请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硬件平台的培训。
第二阶段:分组选题。
团队对题目功能展开讨论和构思,进行项目分工。
第三阶段:辅导与实训。
2周实训内,实验室全天开放,安排教师辅导。
第四阶段:验收与答辩。
通过团队汇报、成果演示和文档报告进行验收,考核项目完成 的细节,给出综合评价。
第五阶段:效果评价。
问卷调查形式,根据结果改进下一轮教学。
深化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改革。
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将各类实践、 实习、毕业设计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等环节融入专业教育,提高实践课程量。
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跨学科团队合作能力。
在C语言(工业计算机编程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电子工程设计(电基础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分析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DCS/PLC/FCS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过程控制工程(自控系统工程设计集成运行维护能力的重要专业课程)等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大一开设早期工程体验课程 鼓励创新 集中辅导与实训 成果演示和团队结题讲评报告 如《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训,大力度整合课程,大幅压缩验证性实验,强化综合性设 计型实验,理论教学进实验室,校企合作开展教学。
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在实验室联合 授课,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打通,教师讲授完某个知识点立即操作练习。
将该课程的知识体 系设计为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由若干个模块构成,模块之间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连贯。
每组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设计(包括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硬件调试、报告撰写、 ~11~ 答辩等),并与电子设计竞赛结合。
淡化传统的理论考试,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报告撰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打通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 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集中辅导与实训 成果演示和团队结题讲评报告 专业基础课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的能力训练,强化实践应用背景,在工程应用中开展教 学。
理论教学的同时,每组一个小型机器人,开展比赛活动,让学生体验控制、理解控制、 学习控制。
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突出综合性、系统性,在小型控制装置上实现设计控制。
专业课程的教学围绕培养专业能力素质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从知识能力型(突出知 识学习,目的是传授知识)向工程能力型(突出工程实践、目的是培养能力)的过渡;教 学方式实现从理论教学+实验,向校内教学+企业教学的过渡。
课程的整合力度很大,课程 结构、内容、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充分体现工程教育的工程本质,对师资、教学条件、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是很大的挑战。
建立精细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项目驱动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以设计为主线实施企 业阶段培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是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 关键环节。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整合和优化, 学院与燕化公司技术专家共同研讨,科学构建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 系,按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内在要求进行重新组合,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以利于自动 化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推进企业学习阶段的具体实施,校企 双方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期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 深入讨论。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由企业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 能的培养。
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可收集丰富的教学案例,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及时地了解 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 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现代企业生产中常见的 ~12~ 问题。
由企业推荐的技术专家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进而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校企共建课程。
学院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 课程改革,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需要的知识、关键的技能、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面向共建的过程控制装置,将过去的单纯实习变成到企业完成系列实践课程的学习。
企业阶段教学结业仪式 学生企业课程结业证书 校企共建课堂。
走出去,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管理精英担任指导教师,使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磨练;请 进来,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请上讲台。
开展企业专家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自动化卓越工 程师计划”系列专家讲座。
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 兼职教师定期授课,把来自生产管理一线的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
课程进行过程中,学院通 过学生座谈、教师座谈等方式对外聘的企业技术专家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与反馈。
校企共建临氢异构装置 企业课堂 企业课程培养主要围绕学校与燕山石化共建的临氢异构装置,采用项目引导方式,对过 程控制类多门课程进行整合,开设工程教育系列课程;课程A以学校教师为主在学校进行教 学,课程B以企业教师为主在企业进行教学,共同讨论制定课程大纲、教学模式等。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与企业共建工程研 发中心,吸收本科生参与研发工作,将工程中的部分研发内容作为URT和卓越URT的核心内 容,使得学生的研究培训内容更具工程性和实用性。
~13~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卓越URT(大学生科技训练) 学生参加教师科研 学生工程实习
4.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施方案 积极打造满足工程教育需求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实验室按照模拟工厂的思路进 行建设,将整个实验平台看作是一个工厂,各实验室是不同的车间,由小型控制系统组成的 实验装置就是生产装置,整个系统采用网络控制的方式,建立由现场控制层、车间调度层、 厂级管理层组成的典型工业生产自动化模拟工厂,实现工业过程的虚拟与现实控制,给学生 在校内提供一个模拟的工程环境。
与浙大中控/西门子共建实验室 DCS控制柜机房 西门子PLC实验室 自动化模拟工厂主控室 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打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如在 燕山石化联合建设了一套临氢异构装置,该装置安装有大量的检测控制仪表,系统采用DCS 控制,可开展仪表安装、DCS组态、系统调试、装置开车、生产投运和操作维护等教学,为 ~14~ 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控制系统工程项目施工、运行、维护及基本方案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立高水平骨干教师承担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08级卓越计划的实践环节总学时由1130学时上升到1348学时,在保持校内实践学时不变的前提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由72学时上升到476学时。
企业教学阶段开班仪式 企业教学DCS主控制室 合作企业实验室 现场仪表校验 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学院为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及岗位实习的学生聘请双导师, 即校内指导教师及企业指导教师。
校内指导老师是毕业设计指导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第
责任人,与合作企业及企业指导教师联系、沟通,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学业指导,并处理好 毕业设计及岗位实习期间突发性事件等行政事务。
指导学生时做好记录,以便掌握学生的工 作状态和进度。
从08级试点班的实施情况看,经过努力,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校企共同指 导毕业设计、企业岗位实习和签约就业三位一体。
在总结前几届实施海外毕业设计经验的基 础上,08级海外毕业设计进展顺利,派出4名学生到法国进行海外实习及毕业设计。
今后 将加大选派学生参加境外学习的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5.教学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科学严谨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 学法研讨活动的开展形成一整套极具时代特色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方法;建立学业导师 交流平台,开展学业深度指导;加强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完善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实施毕业设计全过程规范管理,为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立一系列规 范标准教学管理文件: ⑴《信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 ⑵《信息工程学院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管理规定》 ⑶《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海外实习奖学金设置办法》 ⑷《卓越计划奖励津贴分配办法》 ~15~ ⑸《基于二级矩阵进行卓越计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实施办法》⑹《信息工程学院“卓越计划”外聘教师管理规定》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选拔办法》⑻《自动化08级试点班补选规则》、《自动化09级试点班补选规则》⑼《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施方案》⑽《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规定》⑾《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学业深度辅导的若干意见》 ……… ~16~
六、进度安排
1.教学团队建设进度 2012年完成专业核心课群带头人的教学学术水平提升计划,选派2至3名教师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到国内著名高校相关专业、重点企业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考察学习及培训。
2012年教学方法研讨、普及和推广,组织青年教师按计划完成各种工程类型培训;加强梯队建设,组织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成对子,按计划完成传帮带;每年均开展研讨型教研活动,实现经验共享;开展教学比赛、优秀教案评选、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等,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012年结合学校定岗定编的实施,完成引进计划,实现团队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的合理化建设。
2013-2014年争创北京市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进度 2012年继续贯彻以能力素质模块为主线构建工程教育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结构的思想,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自动化专业知识能力体系结构。
采用一级实现矩阵整合、建设、评价课程体系。
落实教学大纲从知识大纲向能力大纲的转变。
评价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产出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建立毕业生评价数据库,跟踪毕业生的培养效果(每届连续跟踪五年)。
2012年完成编写“卓越计划工程教育系列教材”2部,2013年完成编写“卓越计划工程教育系列教材”2部,2014年完成编写“卓越计划工程教育系列教材”2部。
2012年完善卓越网站的建设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设进度 2012-2013年推广教学法研讨成果的应用,固化每个系列课程群核心骨干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
采用二级实现矩阵整合、建设、评价每门课程,使课程的目标产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2012年完善精细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设计为主线实施企业阶段培养,构建合理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
梳理总结自动化08试点班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完善和固化教学管理制度,改进教学方式;校企合作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与评估,改进遴选制度。
2012-2014年与企业共建工程研发中心1个,完善本科生参与教师研发工作的遴选制度,将工程中的部分研发内容作为URT和卓越URT的核心内容,每年完成5项URT项目的孵化。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进度 2012年完成建造满足工程教育需求的校内自动化模拟工厂1座---乙酸乙脂生产装置。
2013-2014年完成与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共建实验室。
~17~ 2012-2014年调整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建的3座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全部通过复评)的使用,充分发挥其效用。

5.教学管理改革建设进度 2012-2013年开展教学法推广活动。
2012-2014年推进学业导师交流平台的使用,开展学业深度指导。
继续保持自动化专业在学分绩、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签约率等方面的优势地位。
2012-2014年继续加强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工程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实施毕业设计全过程规范管理,完成毕业设计网上题目申报、审查、学生选题、开题、提交论文、答辩等全过程管理。
~18~
七、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1.团队建设成果 将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成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冲击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具推广价值的优秀教学方法,即课堂教学法、课程教学法和实践课教学法3类12种;优秀教案15本;优秀立体化多媒体课件6套。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成果 自动化专业知识能力体系结构,一级实现矩阵;全部课程教学大纲(能力大纲,包含二级实现矩阵);毕业生就业发展数据库(5年数据);卓越计划工程教育系列教材6部;自动化卓越网站。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成果 固化每个系列课程群核心骨干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
整合、建设、评价每门课程,二级实现矩阵; 校企共建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式,校企合作教学的教师队伍遴选、建设与评估制度; 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1个;孵化5项URT项目/每年。

4.建立独具特色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自动化模拟工厂1座---乙酸乙脂生产装置;共建自动化专业实验室;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业深度指导制度;一系列教学管理过程的制度建设文件;毕业设计全过程规范管理文件。
~19~
八、学校支持与保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61所院校之
一,多年来,在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始终走在前列,具有高等工程教育的顶层设计优势,下大力气重点打造的三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均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学校制订了十二·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推进管理制度和工作创新,落实精细化教育,营造有利于学科和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师潜心治学、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在学校2012年的教学工作重点中,强调要“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卓越试点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工程能力培训;深化试点专业面向工程的课程体系重整和课程建设;筹备启动4个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所有这些都为自动化专业的综合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政策保障。

1.工程教育改革平台建设保障 三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燕山石化是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的主要工作平台; 校内自动化模拟工厂设备已完成制造(中央财政资助),只待新实验大楼竣工即可交付使用; 新实验大楼里,学校给自动化专业规划的960㎡实验面积已落实到位;自动化专业已建立燕山石化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座。

2.健全的工程教育改革制度建设保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2年党政工作要点》(校党发〔2012〕7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校发〔2012〕8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校党发〔2011〕74号);《关于印发对化学工程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十二五”发展规划批复的通知》(校党发〔2012〕6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十二五”人才队伍发展规划》(校党发〔2012〕2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京石化院教发〔2010〕74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优秀教学奖评选及奖励办法》(京石化院〔2005〕教字81号);学校关于URT相关系列管理文件;学校关于毕业设计全过程规范管理文件;信息工程学院有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系列文件。
~20~
九、经费预算 序号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
1 优秀立体化多媒体课件6套
2 教学骨干国内外培训考察费 毕业生就业发展数据库
3 (每届连续5年数据)建设费 出版卓越计划工程教育系列
4 教材6部
5 自动化卓越网站建设维护费
6 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1个
7 孵化5项URT项目/每年 校内自动化模拟工厂1座--乙酸
8 乙脂生产装置为核心车间
9 课程工程能力大纲调研写作费 10 新型优秀教案调研写作费 11 其它 合计 经费自筹项目的经费来源 金额(元) 240,000 100,000 计算根据及理由 40,000*6套=240,000国外:20,000*3人次=60,000国内:4,000*10人次=40,000 50,000 10,000*5年=50,000 240,000 40,000*6部=240,000 60,000300,000150,000 20,000*3年=30,000如立项共建,学校配套100万10,000*5项*3年=150,000 300,000 学校已用中央财政配套200万 20,00020,00020,000 1,000*20门=20,0001,000*20门=20,000 1,500,000三年合计150万元 注:校内自动化模拟工厂--乙酸乙脂生产装 置学校已用中央财政配套200万,2012年完成建设;如建设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按科研政策,学校将配套100万元。
自筹项目经费共计300万元。
~21~
十、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自动化专业长期以来秉承知行并重的教育传统,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毕业签约率和就业率连续五年名列学校榜首。
近年来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基于两级能力实现矩阵重构了课程体系,重整了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探索形成的“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的成功实践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受到业内同行及教育部高教司领导的广泛赞誉,同时也为全面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打下良好基础。
本项目建设方案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按照确定培养目标、探索能力主线、构建知识能力体系、制定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实施教学改革、检验培养目标、不断调整各培养环节的系统工程思想,改革和实践突出工程能力培养的自动化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实施综合改革。
在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完善的实施计划。
本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及国内一般工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改革建设。
同意推荐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一、学校审核意见 (盖章) 主任签字:年月日 自动化专业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动学校工程教育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将为学校进一步优化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特色起到重要作用。
同意推荐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盖章) 学校领导签字:年月日 ~22~

标签: #怎么安装python3 #语言 #c4d #转换成 #容量 #web #培训机构 #后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