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A13~A142022年2月23日

的是 18
星期三责编赵亚斐美编徐兴审读李明阳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文鸿飞图/CFP 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终结,资管新规元年正式开启,银行理财迈入全面净值化时代。
资管新规正式实施近两个月来,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及相关营销政策出现了哪些变化?市民接受度和认可度又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采访。
记者探访: 银行热推定期存款和银保产品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 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想买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有哪些可推荐?想买收益高又相对安全的理财产品又有哪些可推荐?理财经理根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会有哪些推荐?2月19日下午和2月21日中午,记者分别到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三家银行在南京路上的网点进行了探访。
探访时,针对记者“想买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有哪些可推荐?”的问题,上述银行的工作人员皆表示,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能保本保收益的只有定期存款和特定银保产品。
不同的是,各行的定期存款利率稍有差异,各行推荐的银保产品也略有差异。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5000元存定期的话,一年期、两年期和三年期的年利息分别是2.1%、2.75%和3.45%;5万元存定期的话,一年期、两年期和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2.15%、2.85%和3.5%。
另外,3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三年期的预期收益率为3.55%。
交通银行1万元到5万元(不含)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1.95%、2.55%和3.25%,5万元以上(含)一年期、两年期和三年期的年利息分别是2.25%、2.85%和3.50%。
至于推荐的保险产品,三个银行也略有不同,招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推荐的是其代销的年金险产品,交通银行推荐的是交银理财的增额终身寿险,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则只是模糊表示,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都可以。
针对记者“想买收益高又相对安全的理财产品有哪些可推荐?”的问题,招商银行的工作人员递给了记者一张产品清单并告诉记者,风险等级为R1、R2和R3的产品都属于中低风险的产品。
但当记者拿着该产品清单进一步确认,清单上风险等级为R1、R2和R3的产品是否都是收益比较高又安全的产品时,该工作人员急忙改口说,“这不能保证,只是说它们的收益和安全性相对较高”,她告诉记者,如果记者担心将来会亏损,那就选定期存款和年金险。
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针对记者的这个问题,皆没有进行相关产品的推荐。
其中交通银行的工作人员只是表示可以买理财产品。
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收益、安全和流动性三者是不可兼得的,只能尽可能地兼顾,买什么理财产品都可能破净,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破净的理财产品。
总之,在产品推荐方面,据记者观察,理财经理主要根据客户的年龄、风险偏好和投资时间等要素推荐产品。
如果 客户较年轻,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经理会推荐收益高但风险也相对高的产品;而如果客户年纪比较大,又是中低风险偏好者,则会推荐稳健型理财产品。
对于年金险、终身寿险等银保产品在银行被热推原因,则是该类产品在当前大环境下,既可以锁定长期收益又在合同中写明了“复利可达3.5%”。
消费者: 短期理财产品变少了收益如何有点看不明白 面对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的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是怎样的?其接受度又如何呢?“怎么现在可以买的理财产品这么少?”市民林女士有多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经验,她表示自己以前经常买期限在一两个月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收益不错、时间短、资金流动性也比较强。
现在她打算再买短期理财产品,却发现这类产品变少了。
无独有偶,市民藏女士也向记者反映,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银行的理财产品变少了。
“以前进入手机APP页面,打开理财产品菜单栏的话,显示正在卖的产品翻五六页都翻不完,即将发售的也不少,现在感觉明显变少了。
”她告诉记者。
记者经实地探访和登录手机APP发现,如今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减少不少。
市民李先生遇到的困惑则是看不懂自己的收益状况。
他告诉记者,他年前在一家银行选购了10万元的固收+产品。
此后,他便不时查看收益状况,结果发现,有几天显示是红色的,结果没几天又变成了绿色的,赚的又亏进去了。
“涨涨跌跌忽红忽绿的,不知道它为什么涨又为什么跌了。
”李先生说,“不到最后期限把它赎回,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更不知道自己赚了多少赔了多少。
” 至于消费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一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表示,消费者对净值型产品最担心的问题是,不承诺保本之后可能会造成较大本金亏损,但经过近几年的收益对比发现,净值型产品的收益率普遍能够达到年化3%左右,甚至有的更高,流动性也非常好,所以接受度还是挺高的。
不过该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普通市民已经接受刚性兑付不存在这一事实,他们还是更青睐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目前存定期存款和选择大额存单的客户比较多,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也比较受欢迎。
”他说。
至于为什么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尤其是中短期的理财产品变少了?青鸾资产董事长马晓昕告诉记者,是因为根据监管要 求,净值化运作的理财产品应做到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期限匹配,而拉长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可以实现“以期限换收益”。
调查数据: 理财产品收益率回落固收类产品净值增长率上升 全面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是最受关注的了。
普益标准1月发布的理财报告显示,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在2018年初达到峰值后一路下滑,截至2021年12月,理财产品收益平均水平已跌至3.40%,收益率回落至近6年来最低区域范围内。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15日,市场29234只理财产品中,有628只破净,占比2.15%;有3537只最新一期净值增长率为负,占比12.10%。
2022年以来,截至2月17日最新一期单位净值增长率为负的理财产品达3600余只,其中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的就有542只。
南财理财通数据则显示,近三个月,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固收类产品净值增长率稳定上升,最新数据显示,2月7日至17日的增长率为0.27%。
资管新规实施后,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呢?据普益标准数据,2022年1月共新发3137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1280款,其中净值型产品新发2942款,占比达93.78%。
从产品类型来看,固收类产品仍是主力,占比达92.48%,其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6%,环比下跌0.03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 理财子公司将火热扩容理财产品会更加细分 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银行理财业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在产品体系方面,哪些理财产品会成为主流?青鸾资产董事长马晓昕认为,首先理财子公司将火热扩容。
“根据资管新规,理财公司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机构,虽然中大型银行已基本完成理财子公司的布局,但一些中小银行想在这块业务上有所作为,肯定会争取成立理财子公司,所以今年理财公司将继续扩容。
”其次,他认为未来的理财产品会更加细分。
“现在有老人专属的养老理财产品了,将来说不定会有针对中年人和孩子的理财产品,或者针对某个职业的产品,总之,产品会越来越细分,越来越类似于量身定制。
”马晓昕说。
对于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在产品端的变化,平安理财首席量化投资官唐沪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 示,主题型理财产品将增加。
近年来,随着养老、低碳等概念的普及,以主题概念、主题行业等为主打的理财产品逐步涌现,特别是在服务“双碳”的大背景下,市场上关于ESG相关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及规模持续攀升。
马晓昕告诉记者,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银行将回归本业,将更专注于练内功。
同时,根据监管要求,中小型银行或将严控现有理财业务规模,但理财子公司成立门槛又较高,中小银行将面临较大压力。
[相关链接] 遭遇金融纠纷?请拨 当前,投资理财已成为很多人的必选项,但金融诈骗手段花样百出。
为净化金融市场环境,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倡导金融行业诚信经营理念,揭露行业不良现象,帮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半岛金旋风”再次出击,重磅推出3·15金融维权热线,面向市民征集新闻线索,并同时开启“财富诊断室”的“投诉”频道。
如果您在金融消费中遇到了合同陷阱、虚假宣传等问题,都可以拨打维权热线或用微信扫码进入“财富诊断室”,留下您的问题,说出您的困惑。
接到市民投诉后,本报将协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并一追到底。
期间,我们还将邀请相关专家解答市民疑问,并走进金融机构进行沉浸式体验服务,对金融产品进行测评对比,让您消费得明明白白。
同时,为正确引导科学理性投资理财,树立行业优秀典范,本报还将重磅推出两大评选活动———金融行业服务评选和保险行业评选。
前者针对金融机构的规范经营、客户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化素养、投资者教育、互联网智能服务等展开。
评选结果将在3·15特刊发布,届时相关机构的优秀做法和理念也将展示。
后者针对保险业的行业乱象展开,旨在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引导销售人员诚信、合规展业。
想要成为金融行业名片和标杆吗?即日起可拨打0532-80889437、80889614咨询报名参选事宜。
“财富诊断室”小程序

标签: #哪个微信直播好 #名字 #公众 #公众 #头像 #看房 #真实 #订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