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费成常态,周刊2019

男装 1
年10月24日星期
责任编辑:蒋学华电话:8237576Email:srrbzt@ 消费 XIAOFEI
6 消费 换季购买打折服装 小心有猫腻 本报记者蒋学华见习记者钟芷涵文/图 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个体铺面,但凡挂起“换季清仓”“换季打折”之类的牌子便总能吸引一些顾客。
冬季即将来 临,饶城的气温也降温了,各大商场的秋装纷纷开始打折出售,而已上架的冬装新款被摆在显眼位置吸引客人。
在步行街的一家服装专卖店记者看到,一些秋装的“秋季新款”的标识还没来得及撕去,却又贴上了“打折”的广告语,5-7折的秋装不在少数,吸引了顾客的眼球。
“一个月前在该店看到这款价格为600元钱的裙子,现在仅售268元,我心动了。
”正在挑选裙子的黄女士说。
另一位正在试穿的女士则表示:这件连衣裙,原价要500多元,现在只要200来元就可以买到,很划算。
眼下,随着季节的交替,各种款式的冬季服装逐渐成为销售主角,在各大服装店,秋装逐渐被大衣、棉袄、羽绒服等款式新颖时尚的冬装所取代。
“最近天气变凉了,正是换衣服的时候。
”在万达广场一家服装店内,一些市民正在试穿、挑选冬装。
一位导购员介绍,服饰上市时间一般比市场需求靠前,10月中下旬冬装就陆续上市了。
和打折处理的秋装相比,刚上市的冬装价格相对比较“坚挺”,即使有促销,打折幅度也不大。
据了解,衣服打折有几种原因,第一是因为换季,第二则是该类别的衣服断码,第三则是商场统一打折,供货商不得不响应减价打折,第四则是厂家处理商品,第五就是个别老板打算转让店铺。
然而并非所有的衣物真的都是“换季打折”,业内人士分析:当中有部分商家以次充好,将劣质服装混在打折衣物里让顾客误以为的确是换季服装而购买;有商家将陈年旧衣物混在打折服装里出售,这些服装可能是有破损、污渍等质量问题的,因此换季时就成了商家蒙骗消费者的好时机。
换季购买打折服装需谨慎!对此,有业内人士提醒,面对各种打折、促销,消费者要擦亮双眼,理性消费。
购买前,应弄明白这些服装是否真的需要购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挑选衣服的时候要看清标识、厂商的名称和衣服规格、成分含量、洗涤方法以及产品合格证等,并主动向商家了解商品的质量承诺,索要发票或收据,为日后的维权留下凭证。
孩子们青睐喂鱼 本报记者蒋学华见习记者钟芷涵 “妈妈,我要喂鱼,赶紧帮我买饲料”“、奶奶,那么多人在喂鱼,我也要去”……10月19日上午,阳光灿烂,上饶市龙潭湖公园里,喂观赏鱼的地方,成群的孩子们扑在栏杆上喂得不亦乐乎,稚嫩脸上的开心笑容像当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今天是星期
六,加上天气晴好,故喂鱼的孩子比较多。
”工作人员杨志卫告诉记者,鱼饲料3元钱一包,5元钱两包,喂鱼不限时间。
记者看到约有数百条观赏鱼,争先恐后抢食孩子们扔下的食物,大的约有六七斤重,颜色各异。
“这些观赏鱼被孩子们喂了7年了,当时放下去,只有3两左右,现在平均有3斤多重了。
起初的周末,每天约有二三十个孩子来喂鱼,现在周末的日子,每天约有两三百个孩子来喂鱼。
上饶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从更多的孩子们来喂鱼也可以看出来。
”杨志卫笑着说。
当记者说,周末两天,老板可以赚一两千元。
杨志卫回答说:“其实,老板赚不了多少钱,因为成本高,一条观赏鱼,最便宜的要100多元,一般都是几百元一条。
”“观赏鱼怎么那么贵?”面对记者的疑问,杨志卫答道:“物以稀为贵呀,要不然怎么称观赏鱼?”记者看到,有妈妈爸爸一起带着孩子喂鱼的,也有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带着孩子喂鱼的,还有妈妈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认真地看别的孩子喂鱼。
“平时孩子要上幼儿园,便在周末带孩子出来玩玩,让孩子开心开心。
”一位妈妈说。
记者随后来到万力时代广场,看到室内一个小型的鱼池周围站满了喂鱼的孩子们。
孩子们一人拿着一个奶瓶,站在鱼池边认真地喂观赏鱼。
池里的观赏鱼昂着头狼吞虎咽地吸吮着奶嘴里的饲料,并发出清脆的吮吸声,仿佛婴儿正在吮吸母乳,十分有趣。
“喂一瓶,收费15元。
一般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喂完一瓶。
3年前,我每天只准备了十多个奶瓶,现在每天要准备60多个奶瓶,可有时候孩子们还得排队。
”来自广丰的老板余良英说,“孩子们玩得越来越开心,我的生意跟着愈来愈好!” “先消费,后付款。
”起初,他们或许只是想要一部最新款的手机,采取分期还款的方式。
后来想要的越来越多,负债越滚越大,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在享受超前消费的短暂快感后,有人背负压力备受煎熬,有人掉进了借贷陷阱。
随着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的兴起,支付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逐渐转变。
超前消费,已成为饶城市民当前流行的消费方式之
一,并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超前消费成常态 信用危机需警惕 本报记者蒋学华见习记者钟芷涵文/图 超前消费渐成习惯 记者从上饶市多家银行了解到,近年来,饶城市民买房贷款、买车贷款,甚至是买个手机、买台电脑也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开始迅速扩大,而消费信贷的主要群体以80、90后为主力军。
在一企业上班的史先生结婚时贷款40万元买房。
在没有买房之前,他每月发了工资除了日常开销以外,还要人情往来等,4000多元的工资不到月中就花完了。
结婚后,贷款的40万元,每月还款3600元,让史先生夫妻俩近8000元的月工资每个月花完后,就从网络借贷平台上借钱提前消费,一次两次渐成为习惯,有时候还觉得挺方便的,比向别人借钱省心省力。
和史先生一样的还有一位教师李先生,每月的工资不够当月的花费,便花信用卡里的钱,超市、饭店等处消费均刷信用卡。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目前大学生超前消费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使用“花呗”“借呗”等借贷平台成为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主要手段,一些年消费高达2万多元。
在上饶师院就读的大一学生小钟,为了在同学中有面子,他省吃俭用、做兼职,就是为了买新款手机、笔记本电脑、高档衣服等,钱不够便在校园贷平台借钱。
月月还款直叫苦 网购、网贷,让一些消费者少了点数钞票的“痛感”。
但是俗话说,借了要还,打了要赔,故提前消费花呗里的钱和信用卡里的钱,或是借网贷平台的钱消费,到了还款的日子比较烦。
“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愿”成了现在大多数饶城市民消费情况的真实写照。
“以前的人是‘月光族’,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我们现在是‘月欠族’,月月还款直叫苦,每个月工资一到账,还没焐热,就拿去还马云爸爸了。
”一位刚迈出大学校园的90后宋某点开支付宝的蚂蚁花呗,“滴,立即还款”。
据了解,目前超前消费的主要来源为支付宝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和信用卡等。
50%的年轻人超前消费都是由于购物需要,主要用于购买衣服、化妆品、电子产品等,多属于欲望引起的生活额外消费。
“购物一时爽,还款泪成河”,月欠成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常态,欲望越膨胀,雪球越滚越大,“负翁”现象就是超前消费特有的产物。
“平时消费不觉得,一到信用卡、花呗的还款日就看着还款信息里的金额目瞪口呆,感觉自己也没怎么花钱,怎么就欠了那么多,七算八算才意识到自己的花销早就超过了收入。
”因此,提前消费要量力而行,要限制一个度,而不是听信各个网贷平台的宣传之词将自己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中。
作为一名消费者,在“剁手”消费之前,应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真正需求以及是否与之有相当的消费承受能力,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消费观念。
应警惕信用危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超前消费的同时,也有市民提出了困扰:“我准备买房申请房贷,听说有网贷记录会影响贷款,导致房贷申请不下来?” 上饶银行城西支行的工作人员王花妃表示,目前部分网络借贷项目接入银行征信系统,展示在个人信用报告中,比如支付宝的“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
“随着征信机构的增加和发展,可查询的信用信息也会增加。
不过市民申请贷款时,个人征信只是作为个人信用的一个参考,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人贷款的申请,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家银行对于风险的容忍程度都不同。
”中国农业银行广信区支行的工作人员林小雨说,今后个人信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肯定是越来越重要,建议市民网络借款或是信用卡消费后按时足额还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信用报告只是一个参考,相比较来说银行更加关注的是客户的负债能力、负债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对此,上饶市正太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禹国表示,网络贷款一旦逾期不还会影响征信。
网络贷款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只要网络贷款约定的利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都是有法律依据的,所以网络贷款、信用卡消费等超前消费需谨慎,不要图一时爽,带来千日愁。
树立正确消费理念 “60后正在享受衣食无忧的退休生活,70后正在努力赚钱存钱干事业,80后和90后正在忙着花呗和信用卡透支负债,而80后、90后的父母忙着替孩子还贷。
”这不仅是一种戏谑,更道出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不健康的消费观。
俗话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超前消费让人们可以提前享受到满足自己的服务,小小的负债成了一种动力和压力,激励人们更努力去工作以解决负债和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但同时“超前消费”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超前消费令人们的消费理性在不知不觉中下降, 网购生鲜水果靠谱吗? 本报记者蒋学华见习记者钟芷涵文/图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网购生鲜水果了?近年来,饶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网购生鲜水果的行列。
从枝间到舌间,新疆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赣州脐橙等,网购地方盛产的水果成了很多消费者的选择。
不过,记者调查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对网购生鲜水果仍觉得不太踏实。
随着电商消费兴起,越来越多的实体商户纷纷落地网络平台,比如京东、淘宝、天猫超市等大型电商平台均有生鲜水果配送服务。
网购的生鲜水果,市民褒贬不
一,同一家网店买的水果,家住米兰春天小区的宁女士收货之后表示,送来的青提很新鲜,应该是刚摘下来的,水分特别多,又甜又脆,相当好吃,口感和普通提子还不一样,老人小孩都喜欢。
而家住凡尔赛小区的刘女士却吐槽再也不网购水果了:“网购的葡萄,在路上耽误了四五天, 到手已经不大新鲜了,果子发软,打蔫儿了。
” 生鲜水果容易腐烂,泡沫箱+冰袋是常用的保鲜手段,但常常因为物流、天气等原因,都会导致产品品质出现问题。
家住绿景家园小区的王女士也有抱怨,她曾花69元网购了5斤泰国进口山竹,“开箱有几个特别烂就丢垃圾桶了,拍照发给客服看,客服说10元赔付。
后来吃的时候剥开6个坏4个,问客服怎么解决,客服的意思就是不管坏多少,就算一箱都坏了也是10元赔偿。
” 根据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起七日内无理由退货。
而生鲜水果显然并不适用于“七日无理由退货”。
因此,对于生鲜类产品的品质问题,消费者咨询的多,投诉的却不是很多,大多是一次消费体验不好,就不会再次消费了。
因为生鲜产 品相对价格不高,而对于产品的品质,除非坏果烂果,口味差异的确是难以判定。
一位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网购水果之前应该先向卖家了解配送方式,水果是否属于生鲜货物,延迟配送是否会影响水果的品质;网购水果尽量选择大的平台,有些个人网店虽然售价便宜,但无法保证售后服务质量。
水果虽然属于鲜活易腐的商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但若存在违约、欺诈等情况,消费者依然可以要求商家退款和赔偿。
饶城市民们买生鲜水果也可不必舍近求远?10月21日,记者走访了信州区和广信区的几家水果店,获悉店家们都有网上订购配送服务,市民们在各个平台也能享受到一键下单,水果送到家的服务,市区内的实体店网上下单,基本上1小时内都能送达,而且品质更有保证。

标签: #西安 #电信宽带 #流量 #天津 #运营商 #西安 #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