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看漫画哪个网站比较好

比较好 2
Tel(押010)82614599E-mail押dxzkzbxx@ UNIVERSITY 大学 主编:钟华编辑:孙琛辉校对:么辰2011年8月16日星期二A7 “本来是为了给医学院的同行分享,结果没想到不是学医的网友也对这些图画这么感兴趣!” 协和博士的医学漫画笔记 阴本报记者钟华 在热门网站猫扑网、人人网上,一组名为“八年制复习笔记,伤不起的学医人”的医学漫画笔记帖,已经获得了几十万点击量和数千条跟帖。
而舒畅正是这 一组漫画的作者。
且不说图片上让网友眼红的娟秀漂亮的字迹,也不说被网友赞为可与艺术系学生一争高下的古灵精怪的“萌”系漫画,最令大家震惊的无疑是他如何能够想到用这种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出一个个 医学知识来? 爱看医学论文,也爱看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爱看展览、听音乐会,也爱写科普文章;是医科生,也是文艺男;是协和医院的实习医生,也是红遍网络的创意高手。
他是舒畅,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医学博士生。
一不留神成网络红人 在热门网站猫扑网、人人网上,一组名为“八年制复习笔记,伤不起的学医人”的医学漫画笔记帖,已经获得了几十万点击量和数千条跟帖。
而舒畅正是这一组漫画的作者。
用观音菩萨来图解重症肌无力,用一只螃蟹来比喻糖尿病的病理特征,抱着小熊的蜘蛛侠帮助你认识结核病,而扑克牌里的国王和王后分别是两种相近而截然不同的炎症性肠病……一位同是医科学生的网友惊呼:“我背了大半年的东西,如今看到此帖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记!”不仅学医的同业们纷纷表示醍醐灌顶,就连“飘过”、“打酱油”路过的不懂医学的网友,看到此帖,也忍不住“顶”一下、“赞”一个。
且不说图片上让网友眼红的娟秀漂亮的字迹,也不说被网友赞为可与艺术系学生一争高下的古灵精怪的漫画,最令大家震惊的无疑是他如何能够想到用这种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出一个个医学知识来? 其实,这于舒畅来说,却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舒畅的母亲就是一位绘画达人,舒畅小时候翻母亲的笔记本,发现里面都是图文并茂。
受母亲的影响,他自己也试着画了起来。
母亲有几年到北京进修,儿时的他识字不多,给母亲的信里干脆用图画来表达。
就这样一直写写画画,玩儿似的到了高中。
准备高考的时候,学理科的舒畅觉得背诵古诗词很难,于是他就把诗中的场景画成比较搞笑的图画来帮助自己记忆。
对于医学院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生理、 图为舒畅用国王和王后图解炎症性肠病中的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类与自身免疫相关的肠道炎症,这个王国里有两个主要的大头目,CD(Crohn’sdisease,克罗恩病)和UC(UlcerativeColitis,溃疡性结肠炎)。
话说CD是位国王,因为他头戴王冠(Crown),所以给自己起了个CD(Crohn病)这个神气的名字!国王的老婆特别美艳,走在路上回头率很高,大家都说:你看你看(Yousee-UC)!于是UC就成为王后的美名。
文/Kiwi 解剖学的阶段,因为有实物的互动实验,复习考试相对容易一些。
到了上大课的时候,都是密集式地上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就要考试,再进临床实习。
比如妇产科,7天学完砖头一样厚的教科书,马上就要考试。
背诵如此繁多的医学病理要点,令大家痛苦不已。
一天,舒畅在书店里见到一本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医学书《病理学视觉记忆术》,用图把病理学知识串起来,方便读者记忆。
看到这本书,他突然有一种“海内存知己”的感觉,在遥远的国外,居然还有人用跟他高中时画图记诗词的方法来记忆医学知识,简直是太奇妙了。
书中作者用英文单词的谐音来联想记忆,比如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他就用直升机(helicopter)。
沙门氏菌(salmonella),就联想到三文鱼(salmon)。
“我一方面觉得这个创意特别好,一方面觉得有些内容就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第三方面,觉得这个书里面的画太丑了,我肯定比它画得好看,何不沿着这种思路自己来联想创作呢?然后就从仿造临摹,到慢慢有自己的想法。
”舒畅说。
于是从2008年开始,一幅幅图画就在他复习功课准备考试的间隙画成了。
“创作过程还是蛮简单的,平时一些抽象的文字看起来,左脑记起来特别累,把它转化成右脑的形象,就会容易一大部。
如果把它组合成 一个有逻辑关系的大图,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地把它从记忆里抓出来。
”舒畅记得有一次被老师问到糖尿病有几种类型,“在我脑海中那个螃蟹的形象就一下子浮现出来,马上就想到三大类和特殊类型糖尿病中的八小类,这个问题就很顺利地解决了。
” 舒畅坦言,相比班上许多用功的女同学,自己读书可能只有他们三分之一的时间。
正是课余生活比较丰富,游泳跑步,看展览听音乐会,所以就想出了这样的“捷径”来。
既然自己觉得用得不错,他就把这些图画上传到校内网与同学们分享。
后来自己在新浪网上开微博,索性将这些图片上传了,没想到居然被各大网站转贴,“本来是为了给医学院的同行分享,结果没想到不是学医的网友也对这些图画这么感兴趣!” 爱生活爱医学的科普新秀 看着自己的图画被疯狂转贴,微博粉丝爆增,舒畅笑着说,自己的第一反应是“晕倒!”如果说三十几幅图画成就一个“网络红人”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热爱医学科普、写科普文章于他则是有心栽花花亦开。
舒畅在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
大三时,在一次听完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的讲座后,毅然转到协和成为八年制直博生。
到医学院以后,从2007年起他就开始做同伴 教育,在清华大学、民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10多所学校举办关于生殖健康、艾滋病防范的讲座,与同龄人进行交流。
后来参加中华医学会青年志愿者科普分会,开始学写一些科普文章,也间断写过一些小的科普文章。
在新浪网上开微博以后,他经常发一些一小段一小段的科普知识。
还有一些著名科普网站的负责人邀请他撰写医学科普文章。
现在,他在自己的博客和一些科普网站上发表了大量医学科普作品。
其中,关于隐形眼镜、“味觉地图”的文章获得了很大的反响。
每天6点多就起床,在北京协和医院忙完一天的实习工作,他每天晚上还一定会上网,除了上上微博,写写文章,更重要的是到 国外的医学网站上看各种学术论文与最新的医学进展,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就得要不停接触新的知识、技术,让自己保持一个动力,随时都能进步”。
在协和医院实习的日子里,他常常会被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们所感动,他们坐诊经常一坐就是一天,到下班的时候腿都是肿的。
由于他对直观的图像天生很敏感,今年年底将选择皮肤科作为自己的博士课题。
“尽管选择从医注定是辛苦、贫穷的职业,但是在工作中会有很多快乐,会有很多新鲜的东西。
我们能够帮助别人,感到自己被需要,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舒畅说。
中国大学评论 微言大学 @徐晋如V:教授教授,当然应该教学授业,现在的教授课讲得再差只要能发论文就可以端稳饭碗,学生的化育成长,谁还关心?教授的价值应该是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很好地成长,而不是成为学术雇工! @杨壮V:昨天坐出租回朗润园,路边经过有近两个多月的垃圾堆,臭气熏天。
司机评论这个垃圾堆和美丽的校园形成鲜明对比。
无语。
一个月前我就把这堆垃圾上了微博。
没用。
这事情不可能发生在世界一流大学里。
当初的燕京大学提出要最好的教员,最优秀的学生,最美丽的校园。
今天的北大校园如此脏乱无序,令人心痛。
@王幼来V:很多文理学院的本科教育甚至优于“常春藤盟校”。
像马萨诸塞州的阿姆赫斯特学院与 威廉姆斯学院和康涅狄格州的威斯理安学院就被称为“小常春藤学校”。
据美国《新闻周刊》的统计,威廉姆斯学院和威斯理安学院的毕业生就读研究生的比例甚至高于哈佛、耶鲁等名校。
@大学生活汇V:【看似一则#笑话#却很真实你觉得呢??】【我们是如何#荒废学业#?】大一:你怎么迟到了?———大二:你今天怎么没上课?———大
三,你上课了吗?———大四:你怎么来上课了?…… @熊丙奇V:提到自主招生,就有人说取消高考,由此制造恐慌情绪。
可自主招生不是要取消高考,而是要打破集中录取,转变高考的功能。
将“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转变为“统一高考、自主招生”,这一过程要求政府放弃计划审批权、高校招生权,大家该明白谁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朱永新V:为了教育公平,牺牲一点效率也值得。
最近《南方周末》关于“穷孩子没有春天”的报道引发了热议。
中国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从90年代起不断回落,北大农村学生从30%降到10%左右,清华2010级农村学生只占17%。
择校的竞争已经到了幼儿园。
农村学校的“血”不断被抽,好老师层层向上,集中到大城市。
@新财富杂志V:【美国在帮中国培养人才?】中国大陆到美国留学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在校人数为12.8万,占在美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8%,中国学生留美人数排名全球第
一,令人印象十分深刻,而排名第二的为印度。
中国留学生的学费,约五分之三学生的学费来自家庭或私人。
@蒋方舟V:朱校长是家长和学生的精神支撑,他曾反复描述过一座近在咫尺的海市蜃楼……而朱校长对中国教育的忧虑,也让这群还未成年的孩子有了宏大得可怕的责任感……拒绝参加高考之后,南科大才面临真正的危机,危机来源于内部———不断有人叛逃这座天空之城。
(详见《被绑架的盗火者》) @陈志武V:看南方周末文章《让出身不再决定命运》,Michigan大学教授JamesLee对东北的村庄作过多年研究,看清朝、民国、“文革”、改革开放期间村里人的社会地位流动情况,他发现:清与民国时期村里普通农民出身的人上升的几率更高。
近几十年户籍、出身审查等制度使普通人前景更暗淡,没关系者没希望。
@许纪霖V:大运会本来就是大学生的一个嘉年华,有必要搞得那么一本正经,去攀比奥运会吗?深圳市ZF真是没有见过世面。
这次上海的世界游泳锦标赛就很低调,让体育的归体育,一点儿也没有影响日常生活,反而赢来好口碑。
(本期栏目内容选自新浪微博) 学生不宜过早出国留学 阴杨德广华芸 目前,选择到国外读高中,正在成为继本科、研究生留学之后,国内学生出国留学的又一轮新潮流。
2010年底,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公布的一项留学调查结果显示,出国留学生当中,15~18岁的学生占了近三成。
今年4月中旬,教育数据 调查机构麦可思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表的一组数据表明,在有出国意向的中学生中,近三成人想在高中阶段出国,与过去相比逐年递增。
在选择出国的理由中,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强职业竞争力”(38%)。
不少家长认为,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现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高考独木桥现象依然存在,而高校的教学质量同样不能让人满意,让孩子早留学是为了寻求国外的优质教育,希望孩子能够进入顶尖的海外名校接受高等教育。
对于这种出国留学低龄化,中学就出国的盲从名校之情结,笔者认为并非明智之举。
唯物辩证法认为,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和外国的基础教育要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认为,中国与美国式的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
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的“底子”要比国外扎实。
但国内大学,在“信息灵通”方 面显然要比国外大学逊色。
他在多种场合充分肯定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高。
诚然,有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的确在某些方面比我国先进灵活,如很注重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教育环境比较宽松等。
但从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而言,外国可真不及中国。
比如,今年初,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公布成绩,在科学、阅读、数学素养三大测试项目中,首次参加测试的中国上海学生3项排名均为第
一。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局长安赫尔·古里亚的评价:“中国上海学生的表现令人震惊,他们在这次评估的每个领域中都以明显优势领先。
在数学领域,上海有四分之一以上的15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对复杂问题的建模来构思、概括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他们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应用自己的理解和见识以及新的方法和策略。
而在整个OECD框架下,只有3%的学生达到这一水平。
”据了解,PISA测试的几所中学在上海均不属最好的中学。
由此可见,放弃国内优质的基础教育,很早就将孩子送出去留学并非明智之举。
在出国留学低龄化,更多中学生出国热的浪潮下,我们不禁要问:在国外“中文热”迅速升温的新形势下,割断中国元素,失却了中国文化的记忆到底是否明智之举?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 国地位的提高,中文必将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语言之
一。
然而,汉语在全世界各种语言中是比较复杂难学的语言,若不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有二十几年的语言环境,是很难把握真谛的。
因此,应在国内多学一点中文,加深巩固中国的文化传统,然后再出国为好,倘若出国过早将来再补学中文就很困难了。
据了解,如果小学毕业即出国,只有一般的中文听说能力;如果初中毕业即出国,只能听说中文但不会用中文写作;如果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费用很昂贵,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担的。
如果说文化、语言的记忆只是孩子成长过程的辅助因素,那么家庭氛围对于人格的塑造则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 出国,若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就难以适应“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艰难生活,也很难融入外国的文化;由于尚未成年,其判断能力和价值观取向都尚未成熟,又正处于需要培养亲情的关键时刻,缺少亲人 的温暖和朋友的关爱往往容易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不理解长辈的辛劳,也不懂得去感恩。
中外文化的差异,国外开放的氛围,花花世界的诱惑,在没有父母的监管和引导的情况下,为了排遣孤独的求学生活而寻求新奇和刺激,小小年龄把握不住,容易误入泥潭而迷失人生的方向。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把教育看做是 一种投资,在作出这笔投资前,给自己作 一次投入与回报的评估和计划同样必要。
出国留学少则三四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的投入,这对多数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前不久,《东方早报》载文《浦东机场人伦惨剧母亲接儿归儿却欲杀母》报道了今年4月1日晚,旅日留学生汪某在浦东国际机场刺杀亲生母亲,将自己的母亲顾某连刺了9刀,就是由于学费问题发生口角而产生的悲剧。
从本案中看出汪某母亲含辛茹苦,为了儿子出国留学,倾其所有,还四处借债,来满足儿子在日本的一年花费30万~40万元人民币,5年共花去150多万元。
他们以为给孩子最好的,送孩子出国留学,就可以成龙成凤了,这样才是尽到父母的责任。
杀母的虽是汪某,警示的却是我们整个社会,我们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鉴于此,笔者建议学生最好在国内大学毕业后再出国留学,去攻读研究生,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是比较先进的,有高水平的教授、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留学生可以边读书、边打工,或担任导师的助教、助手,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而且大学毕业后掌握了一门专业,可以有更加明确的攻读方向。
此外,大学毕业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更加成熟,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在挫折面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外艰苦的生活,成才率也会相对高一些。
高校动态 西安交大掌上迎新网带新生提前融入校园 本报讯来自福建省的2011级本科新生郑智俊刚刚正 式踏入西安交通大学校园,他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充满期 待。
而对于报到流程,他已经了然于胸了,这一切,他是从西 安交大掌上迎新网(/m)上了解到的。
早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新生们就收到了掌上迎新 网站的简介。
这是一个专门为新生准备的网站,包括地图、查 找建筑
/地标、查询路径、新生信息查询、报名流程、校内住 宿、常见问题、常用站点等栏目。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浏览基 于Google地图的校园地图;查看迎新地点、流程;查找建筑、 院处办公室地点;查询建筑物间的最快路径;通过准考证号 和录取通知书号查询学号、班级、宿舍;查看校内衣食住行介 绍、校园住宿信息等等。
常见问题一栏还为新生们解答了关 于校园卡、教室、图书馆、食堂等方面的问题。
在常用站点中, 同学们则可以直接打开交大主页、教务处、招生办公室、校内 信息门户等网站链接,操作方便快捷。
据西安交大网络中心开发培训部教师韩博介绍,掌上 迎新网站的核心是一套基于谷歌地图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 其中对学校
3个校区200多个建筑物、街道等作了标定。
通 过网站不仅可以看到建筑图片,还可以直接访问学校各学 院、书院、部门的网站。
新生和家长们可以通过移动手持设备 随时随地访问掌上迎新网站,获取所需信息。
韩博表示,掌上迎新网功能与西安交通大学迎新网完 全一致,但其界面更简单,操作更便捷,更加符合手持设备 用户的使用习惯。
据了解,西安交大掌上迎新网站首次在校内使用了
维码技术,只需用手机摄像头拍摄掌上迎新简介上附带的 二维码,并通过相应解码软件解码,即可方便访问站点。
此 外,迎新期间,学校还将免费开放无线网络供新生和家长随 时查询使用。
(张小娟)

标签: #比较好 #视频 #门票 #视频 #聊天软件 #上海租房 #手表 #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