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船吃船、靠山吃山,为什么微博一直闪退

微博一直闪退 3
A02湘江评论/晨报角度 2015.02.07星期六编辑:高亚洲吴雯芳图片编辑:罗莉兰版式:胡凯校读:艾宁 理性建设负责 湘江评论版联系方式:E-mail: 3047725506@Tel:0731-89737668 微信互动:扫描二维码,进入 “来聊-我要评报”菜单。
沉浮的“奖牌榜”比出落差,赛出真相[社评]本报评论员高亚洲 众生喧哗中,真假难辨的尴尬,常让人无所适从,也让信任变得稀缺。
如果说个体之间的真假难辨,击碎的是人性本善的想象,那么发生于公共生活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撕裂的将不仅仅是公共认知。
1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草案)的通知》,明确表示2017年将在天津举行的全运会“公布代表团成绩榜,其中包括金、银、铜牌数,奖牌数和总分数。
成绩榜排序依次按照金牌数、银牌数、铜牌数、总分数的高低排列”。
这似乎是一次稀疏平常的赛事通知发布,但有一个还来不及被遗忘的背景是,就在该通知发布日的4天前,一则由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发出的《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 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吸引了舆论的热切关注,其中最核心的热点便是——国家体育总局明确表示,将取消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
根据体育总局的说法,此举是为了扭转金牌至上的政绩观。
在随后的热议中,虽然对此举表达了谨慎的乐观,但是,仍然不碍舆论对此的集体拍手称快。
无论这是不是对改革总是怀有最低程度的满足感,这一番对奖牌榜崇拜的破冰沉渊之举,至少让人有了清除体育积弊的希冀。
然而,不过是4天的时间,“奖牌榜”在体育总局那里,如过山车般地经历了一次生死沉浮。
在这份印发给全国各地的通知中, 有十一大通知要点,其中的第七大要点便是“公布代表团成绩榜”。
作为竞技比赛,自然 要分个高低,有成绩榜无可厚非,但是还是列举了极为细致、详尽的奖牌排序方法,奖牌榜之高调浮出,由此可见一斑。
从通报中言之凿凿的整改表态,到通知中掷地有声的排名设置,四天时间里所发生的个中撕裂,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这是要把那些拍手称快者狠狠地耍一把吗?不过,尴尬的可能不止那些掌温未退的围观者,有媒体直言——体育总局假装取消全运奖牌榜,只为应对巡视组。
如此赤裸裸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式应对,巡视组该情何以堪呢?失望与尴尬之余,从生死沉浮的“奖牌榜”中,落差与真相也有了无比清晰的显现。
在起初给中纪委的整改通报中,体育总 局针对行业不正之风,首先便把“关于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的问题”提了出来,在一番所谓的“高度重视、深刻检讨、深刻反思”之后,做出了要取消奖牌榜的表态;而在随后的通知中,第一段内容中便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实力与水平,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随后却对奖牌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两段无比“正确”的话,却隐匿着这样的荒唐——对奖牌榜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莫非成也奖牌榜,败也奖牌榜? 明明已然认知到排行榜对国民体育事业发展的戕害,并已表态要针对巡视组的意见进行整改,为何还会有这番对奖牌榜的撕裂表达呢“?应对”或是看得见的真相,一个更 不堪的深刻真相是,无论是在巡视组的步步紧逼下,还是在体制改革的浪潮汹涌下,“金牌至上”依然是体育主政者不曾割舍的发展逻辑和价值归依。
哪怕是在众目睽睽下,也不惮上演这一出“欺上瞒下”的奖牌榜戏码。
而现实之坚硬,所映射出的可能正是隐藏在奖牌排名榜下暗流涌动的利益勾连,既有政绩利益上的骈合,也有经济利益上的勾兑。
于此而言,要破除对奖牌排行榜的迷信,不能寄希望于一次深情的整改表态。
既然在剔除奖牌排行榜的认知上已经过河,为何还要在改革上摸着石头呢?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应得以成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撬动与之牵连的利益纠葛,唯有祛除了个中的利益痼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奖牌排行榜才能真正地被丢进历史的故纸堆里。
靠业船务吃裙船带、牵靠出山哪吃些山国企病中央巡视组公布第三轮巡视反馈意见,13家被巡视单位中8家为国企 从去年11月底开始,中央巡视组对中国船 舶、中国联通、中国海运等13个单位进行巡视。
与以往不同的是,2014年中央第三轮巡视全部 采取专项巡视的形式,13个被巡视单位之中,国 企占据8席之多,目前还有文化部、环保部、全国 工商联、南方航空未公布巡视意见。
梳理9家已反馈的巡视意见发现,这9家单 位中全部发现“反映一些领导人员的问题线 索”,并已转相关部门处理;这些单位在领导干 部违纪违法问题、利益输送问题、党风廉政建设 和作风建设问题、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问题中均 有“不俗表现”,其中神华集团“四点全中”。
这 些单位还存在着哪些“国企病”,而这,是否预示 着下一轮打虎路径? 综合新华社报道 领导干部搞权钱权色交易、
谋取腐败“黑金” 问题单位:中国联通、中国海运、中石化、神华集团 在巡视组已经反馈意见的9个单位中,有6个涉及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等问题。
中国海运:多年来,一些领导人员及亲友和特定关系人围绕航运业务开办关联公司进行利益输送“,靠船吃船”问题突出。
有的通过关联公司承揽中国海运大量业务,贴着企业发财;有的开办私人公司,依托中国海运经营同类业务,吃里扒外;有的以较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将运输业务交由自己或亲友的公司经营,损公肥私;有的虚构业务往来,侵吞国有资产,或在职时照顾关联企业,退休后被关联企业高薪聘用。
个别领导人员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款打高尔夫球,违规购买购物卡等。
中石化:有的领导人员亲属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通过承揽中石化业务、进行关联交易谋利;有的领导人员住房违规问题严重,部分下属企业公款吃喝、旅游问题频发。
中国联通:有的领导和关键岗位人员利用职权与承包商、供应商内外勾结,搞权钱、权色交易;有的纵容支持亲属、老乡或其他关系人在自己管辖范围内承揽项目或开办关联企业谋利;有的在子女出国留学、就业等方面接受供应商利益输送;有的收受客户所送有价证券,收受贵重礼品;有的接受供应商安排打高尔夫球、外出旅游。
中船集团:有的企业领导人员及其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从事关联交易,谋取不正当利益。
神华集团:一些企业领导人操控重点合同煤审批权谋取腐败“黑金”。
较长时间内煤炭经营销售管理混乱,少数人操控重点合同煤审批权。
有些企业领导人在煤炭经营销售中结成利益同盟,利用煤炭政策价差谋取私利,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东风汽车公司:部分领导干部的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靠山吃山”问题突出;对2011年原中央第四企业金融巡视组反馈意见没认真整改,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愈演愈烈。
物资采购领域问题多发、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问题单位:神华集团、中石化、中船集团、华电集团 9个单位中大多数不同程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部分形成链条式腐败。
神华集团:煤炭灭火工程存在利益输送“黑洞”。
神华集团煤炭灭火工程管理混乱,一些私人老板受利益驱动并得到“权力”庇佑,打着灭火工程旗号大肆开采和销售煤炭,甚至故意制造煤田火点,谎报灭火项目。
有的灭火工程层层转包,造成生态破坏,事故频发。
灭火工程成为少数人的“暴利工程”,形成“链条式”腐败。
中石化:不同层级、不同板块经营管理人员利用掌握的资源和平台,在工程建设、物资供应、油品销售、合资合作、海外经营中搞利益输送和交换。
中国联通:投资建设、物资采购领域违规问题严重。
中船集团:物资采购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有的企业建立的供应商体系比较单
一,部分物资长期由一家供应商提供,或以各种理由指定供应商;有的内部审价把关不严,采购成本严重超预算;没有全面推行公开招投标,竞争性采购严重不足。
在资产收购、企业重组改制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华电集团:违反市场交易规则,尽职调查流于形式;违规支付并购款,违规向民营企业让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国企病,如何治】 “应该对国有资产流失提起公益诉讼” 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国企高管腐败案件受到查处。
梳理近年来国企高管腐败典型案例发现,案件当事人不少都是企业“一把手”。
“群蛀”案例增多是国企腐败的又一大特点。
国企高管通常可以“感召”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干部,形成内部人控制和攻守联盟,发现时往往倒下一大批。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首先要努力做到政企分开,突破口是确立清晰明确的产权归属结构,厘清管理者的权益责任关系,当务之急是发展混合所有制。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认为,“国企必须从政府的‘附属物’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从长远看,国资监管也要从管人、管事、管财向管资本过渡,推动公司章程制定和治理结构改革。
” 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刘贵祥在“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上表示,应该对国有资产流失提起公益诉讼。
“在国企改革中要坚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把各方相关利益,包括债权人、股东各方面的利益要充分地平衡了,以后发生纠纷有个着落。
民诉法55条第一次在我们国家的立法中提出了公益诉讼的概念,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时候,谁有资格提起公益诉讼?首先有资格提起的应该是检察机关。
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他主体,比如说国资委行不行?国有企业它的代表人能不能提起?到了需要考虑的时候了。
” 图/IC 部分纪检监察机构掩盖腐败和自身腐败 问题单位:神华集团、东风汽车公司、华电集团 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东风汽车公款出国“管理失控”,华电处理案件“偏软”。
神华集团:不少所属公司党的基层组织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淡薄,思想退坡,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大打折扣,情况堪忧。
部分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严重缺失,既存在监督不力和形同虚设问题,又存在个别人掩盖腐败和自身腐败问题。
中国科协:部分直属单位、学会领导财经法纪意识不强,内部监控存漏洞,违规违纪问题比较突出;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虚假发票报销、违规发放补贴现象多发。
中国联通:“四风”方面,超标准使用办公室、公车问题突出。
公司党组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到位,重业务轻党建,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责任不力。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存在重业务轻党建、重发展轻监管、重宣传纪律轻廉政纪律的现象。
中船集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对物资采购、劳务外包、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东风汽车公司: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突出,管理失控,出国(境)办理公务审批管理不严;存在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购买赠送购物卡等问题。
华电集团:在煤矿并购中的问题反映突出,有些还很严重。
并购中规划管理严重缺失,存在诸多乱象;监管问责不力,对一些案件的处理存在偏软、偏轻的问题,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煤矿并购中违规造成损失的问题没有进行责任追究。
选人用人存带病提拔、买官卖官之窠 问题单位:中国联通、华电集团、神华集团、东风汽车公司 选人用人问题是这些单位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包括科协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海运:对一些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不够规范。
中国联通:“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干部带病提拔、选人用人不公问题反映强烈。
中船集团: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够严格,选人用人工作不够规范等。
华电集团:选人用人工作中存在“带病提拔”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规提拔、任用干部问题;“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到位,公司管控存在漏洞。
神华集团:长期以来,神华集团企业经营管理存在较多漏洞,党组集体决策“三重一大”事项缺乏制度刚性,违规用人问题较为突出,改革滞后,监管缺失,煤炭经营销售领域聚集较大腐败风险。
东风汽车公司:选人用人中“带病提拔”影响恶劣,干部交流不够。
科协: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突出,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和规定不严格。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选人用人工作不够规范,个别部门干部调整变动过于频繁,少数干部违规破格提拔,一些领导干部违规在企业兼职。
[天下评谈]本报评论员周东飞 白酒加金箔:酒不醉人金醉人 卫计委官网近日发布征求意见函,称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函件中显示,允许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仅为白酒,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0.02克。
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一片争议。
评论者斯涵涵认为,“金箔”之意或不在酒。
一些原本仅需几十元的地方品牌酒类,因为加了金箔便摇身一变,成为金光闪闪的高档礼盒,加之销售人员的夸大宣传,金箔酒成为商家的敛财新径,也成为一些人满足虚荣或抵制反腐倡廉的又一招牌。
如果说,“金箔酒”是商业机构的逐利行为和借“金”炒作,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黄金之价也,但卫计委作为食品安全的把关部门,没有经过多方探讨,科学验证,程序、原理俱不透明,就贸然推出“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着实是在金箔酒的熏染之下,拿出的一个醉醺醺的主意。
时言平提醒,谨防食品添加剂被滥用。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存在,有着其属于科学和功用的逻辑。
但作为监管部门,更应该遵循公共逻辑,即食品的安全性。
而尽可能减少非必要的食品添加剂,正是为了更好地防止被滥用而成为食品安全问题。
国家卫计委将不必要的金箔列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显然是违背这种公共逻辑的,这也是为何受到公众质疑的原因。
严格管理和控制食品添加剂被滥用,坚决取缔非必要的食品添加剂,这是身处食品安全焦虑中的民意所期,亦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由路径。
而国家卫计委将既无技术必要亦非健康所需的金箔列为食品添加剂,反其道而行,也难怪民众看着“也是醉了”。
公孙好的担心在于,批准白酒加金箔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白酒领域的“拜金热”?八项规定早已见出成效,公款喝酒等不正之风被压了下去,但总有一些人玩“潜伏”,继续变着法子挥霍公款。
这种金箔酒很可能被他们盯上,那种满瓶金光闪闪的样子,又会让他们想起“前程似锦”“升官发财”之类字眼,从而一发而不可收,导致腐败。
对此,还是要强调将权力关进笼子。
就成本来看,一瓶酒添金箔成本仅2块多,然而在售价上,加了金箔和不加金箔竟然能差上百倍。
金箔酒一旦成风,很可能导致新的铺张浪费,让不正之风重新抬头。
在众多反对的声音中,也有持赞成态度的。
评论者李英锋就认为,金箔入酒“醉”不了。
食品添加剂与以增强食品 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是有很大区别的,食品添加剂是非营养物质,或者说可以没有营养。
因而,金箔不是人体需要元素、没有营养构不成妨碍其成为食品添加剂的理由。
同时,金箔入酒,可以改善白酒的“色”,可以让白酒金光闪闪更好看,可以提升白酒的感官质量,可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金箔入酒的功能符合食品添加剂的国际定位和我国的法定内涵。
就此看来,以缺乏技术必要性来反对金箔入酒也很牵强乏力。
作为食品添加剂专家的陈君石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白酒加入金箔一来安全,二来有必要性。
金箔是惰性金属,并非化合物,吃进去排出来的过程中,并不会被人体吸收,所以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本质上就是一种着色剂。
几十年前,我国有一些专家曾讨论色素使用的必要性,探讨冰棍等冷饮是否只是白色的,但如今对此的争议没有了,如果所有冷饮都是白色的,这个市场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否有必要使用金箔添加剂,取决于市场规律和消费者,政府不会做出“只允许红色冰棍不允许绿色冰棍”的行政干预。
在网络上,网友的看法到底如何?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新浪微博网友观点进行了抽样汇总,结果表明有32.4%的人质疑金箔酒安全性,27.7%的人担心引发腐败奢侈之风,22.3%的人质疑卫计委行为,10.8%的人关注后期监管问题。
至于被质疑的原因,该机构分析称,未充分说明添加金箔的作用、未声明白酒添加金箔的安全性等两方面,均是因为公众对金箔食用安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了解金箔白酒的安全性所致。
公众担心助推奢靡之风,与当下严抓“八项规定”,大力进行反腐反奢有直接关系。
诚信危机是白酒行业的固有顽疾,前两年陆续发生的“年份酒”风波、“塑化剂”事件,充分证明了白酒行业的诚信现状。
这一轮的白酒加金箔纷争,隐藏在背后的到底是谁?敬一山分析说,早在2001年,卫生部已对江苏卫生厅“金箔酒”的卫生监督问题批复,禁止将金箔加入食品中。
但2014年媒体还有报道,南京有知名企业销售生产“金箔酒”,宣称可以镇静、安神、养颜。
也就是说,市面上“金箔酒”已非法存在多年。
如果经过这一次的批准,谁能获利最大不言而喻。
有关部门既然征求意见,还是多做背景说明、征个明白为好。
[公众表达]乾羽(江苏教师) 师生同场考试背后是应试思维作祟 1月29日,邳州运河中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三年级组第一场模拟考试。
特别之处在于,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和学生们同场考试,意外的是校方的这一举措引起教师的反感。
据知情人介绍,在第一场语文考试中,多数教师交了空白的答题卡。
事后,因为交了白卷,一位教师被停课。
5日记者获悉,被停课教师已接到通知复课。
校方一名负责人说,这只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的一次业务练兵。
(2月6日《现代快报》) 对于师生同场考试,家长和教师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家长会觉得,学校是在借此检查教师的真实教学能力——既然是高三年级的教师,自然需要较强的教学能力,也应该能在同场考试中胜出学生。
否则,如何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如何站得稳讲台、保证得了升学率?而对于参加考试的教师来说,他们一方面觉得这是一种不尊重,自己已经是老师了,为何还要跟学生同场竞技?显然,这是学校对自己不信任;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冷冰冰的分数面前,什么解释都是无力的。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教师们的顾虑也可以接受。
毕竟,教学能力和考试能力并不是一回事。
就像,一些优秀的教师能够教出高考状元,但未必能成为高考状元一样。
教学能力是一种知识传授和思维培养的能力,教学效果到底怎样,学生的考试结果到底怎样,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
所以,真的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在同场考试中,老师可 能考不过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一些教师的考试成绩可能与其教学水平并不相符。
所以,学校的做法虽然用心良苦,但是实在没有必要通过同场考试的方式考查教师。
这种考查方式看似客观真实,可以直接看到教师的分数,但本质还是一种应试思维的体现:以为教学能力体现在考试分数上;以为学生分数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指标。
事实是,教学能力与应试能力不能直接画等号,教师教得好,未必也能考得好;而学生的成绩也不是检验教师水平的唯一指标,学生能否养成学习兴趣,能否灵活使用知识也应该是考核重点。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每个教师在其中的角色都是重要而复杂的,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培养学生的人格与素养。
如果,仅从教师的考试成绩,或者学生的考试成绩出发,检验、评价一名教师,其结果只能是唯分数至上。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一名高考状元和培养他的教师一起参加考试,结果会怎样?想必高考状元会胜过其老师。
那时,是不是可以说,培养出高考状元的教师是不合格的?分数的好处是一目了然,谁高谁低一眼看清;但是分数的坏处是简化了教育,以为教育就是考出高分。
所以,无论家长和教师怎么想,同场考试的背后思维还是应试思维——同场考试的手段虽然可能发现一些教学问题,起到一定督促作用。
但是,更大的影响是,这强化了应试思维,简化了教育理念,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社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258号潇湘晨报大厦邮编:410004新闻、广告、发行三线合一24小时热线:96360零售价:0.50元

标签: #信号 #不上 #的人 #视频 #微信群 #等级 #摇一摇 #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