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一直都在,为什么视频不能发朋友圈

朋友圈 3
62021年11月23日星期二E-mail:rbfk@ 落凫 理想一直都在○秦湄毳 在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蹲点深扎,这是一个明星集体,有段时间我天天待在矿上,也没抓到“明星”,只见到身着工装的蓝影子。
大学生采煤工总是行色匆匆,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却很多时候来不及冲我点个头,想让他们停下来交谈几句似乎都奢侈,开会、换衣、下井、升井、洗澡、吃饭、回家,周而复始。
楼道里多是静默的,班前会也是不发声的,只有队长、值班干部和班长在重样或不重样地提着工作要求或者注意事项。
会后每人掂一个小塑料袋子,里面装着或馒头咸菜或包子油饼之类,一阵窸窸窣窣,下楼,去更衣室更衣,去灯房取灯,然后乘坐皮带下井。
虽然他们顾不上搭理我,但我越来越被他们感动。
他们辛苦、他们执着、他们坚忍、他们顽强,他们没空聊天、没空休闲娱乐。
他们的人生仅仅是所呈现的这个样吗?我被吸引,被打动。
就像煤,那么黑,那么暗,我想知道他们的力量,来自哪里?他们这看起来无趣又危险的工作,跟煤一样,是在燃烧自己,我想追寻他们的灿烂之源。
有年轻的大学生采煤工给我讲,他刚来的时候,融不进这个集体,走不进同事的堆儿——工人们都是三五一群地交往。
下井就是下井,劳动挖煤;升井后,由于劳累,很少来回乱跑,只三五个对脾气的经常在一起吃顿饭、喝个小酒打个小牌,这是仅有的娱乐,吃与玩,输与赢,肥水不流外人田似的,是不会跟外人玩的。
所以,这个年轻的大学生一开始进不了任何一个小圈子,自己孤独地待了很久。
后来,来的大学生多了,这里的气氛活跃起 来,大家一起玩,开心多了。
大学毕业到煤矿,各有各的原因,有 的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有的也是无奈,为稻粱谋,不想啃老,学的就是这个专业,那些年煤矿效益好等等,都可以是他们的人生支撑与理论落点。
跟随他们下井,那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矿上要专门安排,一堆人跟随陪同,还要事先通知井下的工人在高温下把衣服穿起来,而通常,井下高温里,他们常常是连裤衩背心都挂不到身上的。
我想我去下井,不是采访他们,是影响他们工作,是给他们增添麻烦,太过打扰了。
我犹豫着,不好意思跟有关部门要求。
可我知道,我总得下去看看他们,总要体验一下他们的“体验”。
我不能下去的时候,就在地面上询问。
我想象的井下是跟地铁一样的吧?他们说,有点像。
但又说,怎么会一样呢?虽说现在井下条件好了,不至于像以前那样有的地段低得需要伏身爬过,但是也不是你在视频里看到的那样宽敞,凡是能拍摄的地方,都是相对宽敞的地方,不是真正的采面。
真正的采面什么样?面前就是煤,黑压压的,头上戴的矿灯,照在哪里,那里的一小片是亮的,照不到的,就是黑暗的。
煤机开起来,面对面,谁也看不见谁。
煤尘砸在脸上像磨面房里一样吗?我见到过轧面条的,一脸白,眉毛上也是白蒙蒙的。
他们说,有点像,但那不难受,面粉也是干净可食的。
怎么难受?有个小伙子告诉我,比他生病时喘不出来气还难受好多倍,高温、不透气,憋闷得慌…… 他们有人开玩笑地告诉我,井下上来的人都不用画眼线了。
他们让我看头
天下井、当时在地面值班的研究生毕业的杨军的“眼线”。
小伙子瘦削精干,眼睛炯炯有神,是的,我看到了他塌下眼皮,又合上,“眼线”隐约还在。
下井,你首先得学会洗澡——煤灰油腻,不容易洗掉的。
人到中年的采煤队副队长宋群涛说,有一次女儿来矿上来找他,刚升井,与闺女走对面,闺女都没认出他来。
快退休的采煤队赵书记下午四点要下井检查验收,一会儿一个电话,值班的杨军不停地接电话,做记录。
小杨说,这都是问题,记下来,一会儿班前会都要给上夜班的人安排。
赵书记说,下一辈子井,怕一辈子。
三年能学成个木匠,却不一定能出一个好窑工。
井,越下越小心,越下越谨慎。
平日里,他慈祥有加,商量个啥,要求个啥,都有尺度有分寸,能让步就让步,能答应就答应,但是在安全问题面前,立即变成黑包公,任凭是谁,如果不注意安全,他训斥很凶,罚得不留情。
说起来当年当窑工,他说他一直瞒着母亲,直到他都挖煤一年多了,母亲来他这里小住,他还骗母亲说,他是开车的。
母亲就纳闷,你开车咋开一天一夜哩,夜里也不回来?自己当时已经是班长了,也知道瞒不住了,无奈告诉母亲,母亲当时就哭了…… 宋群涛说,前几天他回老家,一位八十岁的婶子见到他还问,“涛,你还下井哩?”是啊,就是当班长、队长、矿长,不也还是下井吗,这辈子干的就是这个。
宋群涛说,老婶子的问话让自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在我请大学生们填写的人物信息调查表上,他们答得都极简单,但我发现,在 回答愿望、心中最骄傲的人和事的时候,他们填的是孩子、父母,给家人创造良好的生活。
他们的心上,家人最重,家庭最重,他们在地下“潜伏”,就是为了家人生活得更好! 没有人提到自己的安危,提到时,也是说,注意安全,让家人放心。
很多人说,他们没有很远大的理想,只愿自己平安,家人平安,企业平安。
研究生采煤班长王香瑞说,他当年从上海某研究院来矿上,有一个考虑是父母年迈,离他们近点,方便照顾,而现在,天天下井,在地下800米处的矿井,三班倒,人员紧,基本没有休息过,父母近在南阳,却无法陪伴照看。
年已七旬的父母反而在电话里开导他,好男儿忠孝不能两全,好好工作就是尽孝了!王香瑞很内向,说这话的时候眼圈都红了。
有人说,矿上的工作是乏味,久而久之也会感到精神的窒息,就像水泥,会慢慢地,一圈一圈地将自己凝固住,僵化,是很可怕的事。
而研究生们不这样认为,杨军认真地说:“不会凝固,不会僵化,不会液体变固体,液体是来回流动的,永远不会凝固,因为理想一直都在。
”他说这话的时候,让我感觉到他的魅力——热烈而又璀璨,这就是我心中矿山“明星”的样子。
年复一年的日子里,理想会不会淡出?已经提拔到别的采煤队当副队长的刘培说,生活在,理想就在。
有梦,有希望,人就闪闪发光。
他们是怀着理想前行的人,眼里有光,身上有光。
矿上的工作看似“枯燥乏味”,他们因为胸中有了一直都在的“心愿和理想”,静默里就有绚丽花朵轻轻在绽放,如同那煤,无声里,含着暖,藏着热,蓄着能量…… 充电○王辉 傍晚时分,我出门儿遛狗,经过一个公用车库时,看见里面有一个穿白衣服的女子正在停车,她脸上有一颗大大的黑痣格外引人注目。
我牵着小狗转了一圈回来,发现白衣女子还没离开。
她见了我,说:“师傅,你有零钱吗?”我说:“你问这干吗?”她说:“是这样的。
半路上电动车没电了,想充电,可这里的充电桩只能投币不能扫码,我没带零钱,想借你一块钱,我马上微信还你。
”我摸了摸口袋,说:“不好意思,我还真没零钱。
”她显然有些失望,抬腕看了看手表,说:“没关系。
我还是坐公交车吧。
”其实,我口袋里有零钱,可我不想借给她,我根本不认识她,凭什么无缘无故借钱给一个陌生人。
她没电了,那是她自己的事情,与我何干?而且,她脸上的那颗黑痣令人生厌。
我遛完狗,要去观看一场足球比赛。
上了公交车我正要扫码支付,手机却打不开,原来我的手机也没电了。
想起身上带着零钱,庆幸刚才没借给那个女人。
谁知摸遍身上所有的口袋,连一分钱也没有摸到。
咦,钱上哪儿去了?忽然想起出门前换了件衣服,不禁哑然失笑。
我想跟司机通融一下,司机摇摇头,让我坐下一班车。
可是如果坐下一班车,还要等十多分钟,比赛开场就看不到了。
我很着急,望了望车上的人,真希望有谁能帮我一下。
很快我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可笑了,这年头哪有这样的好人?有谁会无缘无故帮一个陌生人?正准备下车,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车厢后排响起:“我来帮你支付。
”我吃了一惊,扭头看去,一个中年女子快步走了过来,她走到扫码机前,拿出自己的手机扫了一下。
滴的一声,扫码机发出了欢快悦耳的声音。
这时候,我看见她脸上有一颗大大的黑痣,一下想起来她就是刚才在车库里跟我借零钱的那个白衣女子。
我一时很尴尬,不知说什么好,支支吾吾道:“这,这怎么可以。
”她笑说:“有什么不可以。
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一车厢的人齐刷刷地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听着人们的议论,我感觉自己的脸渐渐发烫,好像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我猛然醒悟:是啊,这个世上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美德。
车厢里,我们坐在一起,我这才发现,她脸上那颗黑痣其实很美。
一路上,我们亲切地交谈着,我知道她是个大学老师,还是个社区志愿者,她还跟我谈了一些人生观的问题。
我听了很是受益,内心就像充了电一样亮堂起来。
分手时,她笑着对我说:“以后,我们俩都别忘了充电噢。
”我点点头,说:“有了这次经历,再也忘不了,回去以后每天要充充电。
” 张老汉和他的智能手机○吴娟 张老汉的老年手机已用了好几个年头,外壳磨掉了皮,一直也舍不得换个新的。
自从家里安装了网线,儿子张建设就想着给父亲买一款智能手机。
他心想:如果父亲学会用微信,就可以和外地的亲戚朋友视频聊天了,让上了年纪的父亲也能感受一下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和乐趣,享受一下更美好、更有品质的现代生活。
于是,他背着父亲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款华为智能手机。
很快,张建设收到了快递,他把新手机拿出来,递到父亲面前,呵呵笑道:“爸,我给你买了一部新手机,你也该把旧手机扔掉了,体验一下这智能手机的方便,既可以视频聊天,还能拍照,出门也不用带钱了。
” 张老汉一听就急了,“谁让你买的?多少钱啊?是不是很贵?赶紧退了吧。
我年纪大了,新玩意学不会,还是老年机用起来方便。
” 儿子小强一边给爸爸使眼色,一边插话道:“爷爷呀,俺爸给你买的手机才花了500块钱,不贵。
既然俺爸已经给你买了,我负责教会你如何使用,你不是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吗,这次不妨试试?” 张老汉半信半疑:“真的才500块钱?”张建设佯装点点头。
既然这样,那就听从孙子建议,用着试试。
从买回来新手机的第一天起,小强 便开始教爷爷如何使用微信,还专门拍了一张爷爷的照片,做爷爷的微信头像。
张老汉只上过一年学,识字不多,为了便于记住家人,全家人商量,都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改成自己的照片。
自从学会了用智能机,张老汉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对着手机,乐得合不拢嘴,连牌友喊他打牌也推辞了,他逢人就说看抖音玩微信,像是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长了不少见识,比整天坐着打牌强多了。
有一天,上海的外孙和张老汉视频,要姥爷跟着他一起看看动物园的动物,这下可让张老汉着实开了眼界。
在视频中,张老汉看到了好多以前从未有见过的动物,兴奋得像个孩子。
他感慨道“:现在科技真先进,俩人不管离得多远,这儿说话,那儿就能听见;不论白天黑夜,想看就能看见,真是太神奇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老汉一下子爱上了智能手机,缠着小强教他其他功能。
慢慢地,张老汉竟然学会了拍视频、拍照片、发朋友圈。
他把在农田里刨红薯的视频录下来,发给上海的外孙,拍了3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里,还写了一句话“今年红著大丰收”的文字。
小强看到爷爷的朋友圈,逗他说:“爷爷,今年的红’著’好吃不好吃呀?”他一时没有明白过来,问啥是红“著”,当小强笑着告诉爷爷把“薯”字打成“著”字时,爷孙俩笑得前仰后合。
没想到这件小事又引起了张老汉另一个兴趣,他要识字。
家里人问他为啥想识字,他说只有多识字,发朋友圈时才不会把红薯的“薯”字打成“著”字。
很快,通过对“著”字和“薯”字的分析,他学会了“赢”,就是“亡、口、月、贝、凡”组合而成的,还真别说,他学的字越来越多。
张老汉的兴趣也越来越广泛,新闻节目是他的最爱,平时与老友唠嗑时,对于时事新闻他随口就能评论个一二三来,老友们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他的见多识广。
现在张老汉把朋友圈弄得风生水起,经常把餐桌上的饭拍照拼成九宫格:西红柿炒鸡蛋、土豆丝、炸茄子、青椒肉丝、蘑菇炒肉片、白馒头,小米南瓜粥等,并写上一段感想“幸福的生活来源于一日三餐,自家种的蔬菜就是香甜”;去果园转的时候也拍了几张照片并附上文字发在朋友圈“生活在祖国的蓝天下是幸福的,生活在美丽的乡村是幸福的,生活在平安稳定的年代里是幸福的,生活在小康社会中更是幸福的”,有时发朋友圈还附上几个笑脸的表情。
E-mail:rbfk@ 我的丈夫是驻村书记 ○涂俊宏 又到了周末接孩子的时间。
一上完课我就匆匆地坐上了接女儿的客车。
车子发动的那一刻,心里系下千千结:儿子放学没人接,家中无人看管,黑漆漆的晚上,他一个人在家,一定会害怕得哭。
没办法,只好将儿子托付给了搭档,而我回来也不知到几点了……这所有的无奈不得不让我一想到丈夫就又怨又恨。
他是驻村第一书记,下乡扶贫两年多,总是吃住在村里。
扶贫村成了他的“家”,他的眼中只有贫困户,只有他的乡亲,只有日夜坐在电脑前统计不完的数据和写不尽的材料……可曾想过,我也是一个柔弱的女人,我也需要一个能在身边遮风挡雨、分忧解难的男人,他把这么多的家务、孩子、重担,都落在了我一个人身上,让我怎能不恨呢? 女儿住校,每逢周五下午放学都要接她回来。
路远,东西多,书包、脏衣服、行李箱,大袋子小包的都需要往家拿。
有多少次因为我也很忙,便只好托人去接她。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雪花混着雨水,被风刮得无家可归。
女儿的班主任打电话说孩子牙疼,半个脸都肿了,得赶紧带孩子看医生。
挂了电话,我从没有过的无助。
晚上九点多,家中还有一个已熟睡的儿子啊!而我,明明知道他在那个人稀地少、四面绕山、离家六十多里的小山村里回不来,但依然要给他打电话,目的是想让他明白:他不在家,我有 多么不容易!可,当听到他还在记录当天走访群众的信息后,我含着泪、咬着牙,冷冷地说:“没事儿,你忙你的吧,住到那儿永远甭回来!” 那一晚,我借了别人的车,一路开车一路流泪。
自认为离了男人什么事儿都能做的我,那一刻泪如泉涌,所有的委屈一泻而出。
到女儿校门口时已是十点多了,冬夜里,彻骨的冷凉透了我的心。
我心如磐石般地拿定主意:与其天天过着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独自一人扛着家里的一切,不如应了实景,干脆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们过日子! 第二天上午,他一次又一次地给我打电话,而我一看是他的电话便狠狠地挂掉,根本不想听他任何的解释。
当他下午再打时,接通后我火冒三丈地吼道:“我现在都不敢看见你,也不愿意接你的电话!”可,电话里却传来陌生人的声音:“喂,你是赵书记的家属吗?赵书记在乡医院治不住,需要转到县医院。
再有20分钟我们就到医院门口了,你过去一下吧。
”听完此话,我又震惊又生气,但最终还是负气去了医院。
见到他的那一刻,我的怒气渐渐消退。
他双眼紧闭,脸色苍白,手捂肚子,弓着腰,一副疼痛难忍的样子。
急诊室医生诊断为尿结石。
护送他的老乡说,他前一日就开始肚疼了,大家劝他去医院就诊,可他偏不 听,非要把手上的活儿干完了再说,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上午,差点儿休克。
碎完石,他需要打针消炎,但疼痛还时时存在。
躺在病床上的他,稍见好转,便左手打着点滴,右手拿手机开始工作。
我把他的手机抢过来不让他看,他说村上60岁以上的老人们需要网上认证,他们生活在小山村,没文化,不认识字,更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他们很多还是留守老人,需要帮助。
我也是农村人,我也热爱父老乡亲们,想到此,便任由他用一只手,坚持着疼痛,给村上的老人们进行网上指导、操作。
住院的第三天,他能下床走路了,但由于疼,他还是腰弯得跟大虾一样。
趁我离开医院回家做饭的空儿,他竟偷偷地坐车回了村。
待我返回医院看到空荡荡的病床时,真恨不得给他两巴掌!这时,他打来电话说,村里还有一大堆事儿需要尽快解决,必须得回去。
乡村振兴又是一项新的、伟大的工程,他的身上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我仍然是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干工作。
孩子们想他给他打电话时,他总说:我正忙着哩,先别打哩。
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天冷了,刚买的羽绒服也顾不上回来穿,只能让进城的村里人捎给他。
今夜,我知道他又在村室的灯光下,在电脑前,镌刻着他心中乡村振兴的蓝图。
而我,依然一个人带着孩子…… 编辑赵金萍美编李永伟校对李京晶 “听书”之乐 ○陈鲁民 我生性恬淡,别无爱好,唯独喜欢读书,除了上班吃饭睡觉,读书就是我生活的第一需要。
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视力越来越差,戴着四百度的老花镜看书还是很吃力,每次读书只要超过半小时,就会头昏脑涨,两眼酸涩,很不舒服,久久不能恢复。
这让我颇为苦恼,却又无计可施。
一日,与友人小聚,聊到此事。
朋友老蔡说,你也太落伍了,书不能读就听嘛,现在手机上有很多读书网站,内容丰富,要啥有啥,很是方便,特别对我们这些眼神不济者的胃口。
在他的指导下,我下载了几个有名的读书网站网址,有滋有味地开启了“听书”生涯。
为锻炼身体,我每天要散步两个小时,过去走得很枯燥,走着走着就不想走了,要靠点毅力支持才行。
现在是边走边听书,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了知识学养,陶冶了情操,愉悦了精神。
因为深受其惠,自得其乐,在我看来,边走路边听书无疑是世界上最快意的事。
这也就是大哲孟德斯鸠说过的那个意思:“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光。
” 小时候我曾听过街头说书,无非是《七侠五义》《三侠剑》《白眉大侠》之类,价值不高,意义不大,而且人家说什么你听什么,没得选。
最主要的是还得花钱,小孩子弄俩零花钱难着呢,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现在用手机听书,内容可随便选,时间可任意定,而且还基本不花钱,惠而不费,何乐不为? 手机里的读书节目,不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还配有悦耳的音 乐。
听一段书,既享用了知识与故事的丰盈,又欣赏了美妙动人的音乐,可谓一举两得。
粗粗算来,仅知识类的书籍,我就先后听过天津的叶嘉莹先生讲古典诗词、苏州的南怀瑾先生讲《佛经》、台湾的蒋勋老师讲《红楼梦》、北京的马未都先生讲古玩欣赏与收藏、长沙的杨雨教授讲现代文学、上海的余秋雨先生讲世界游记等。
无不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也很喜欢文学类书籍,通过手机,又重听了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受戒》、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生死疲劳》、贾平凹的《秦腔》、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书籍,再次感到了文学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还有外国文学里的《罪与罚》《呼啸山庄》《悲惨世界》《日瓦戈医生》《忏悔录》《堂吉诃德》《飘》等,听完后不仅领略了异国风情,开阔了眼界胸怀,还受到了人性光辉的洗礼。
现在,我常常是边走路边听书,边做家务边听书,边坐车边听书,甚至上厕所、洗澡,都要听上一段。
人家的手机主要是打电话、玩游戏的,我的手机主要是用来听书的。
因为听出了甜头,我是越听越有兴致,越听越有收获,听书听上了瘾。
不知不觉,我已听了三四年,平均每年要听六七十本书。
要问听书有啥收获?我感觉是心静了,没那么浮躁了;眼界宽了,看得更远了;做事稳重了,不再慌慌张张了;对人和善了,学会宽容处世了。
于是我便不由想起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句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诗意生活在当下○韦金伶 曾经出差的时候,和一位开轻型客车的女司机住同一个标间。
因为她比很多同事年龄都大,所以大伙儿都叫她红姐。
红姐是山东人,一米七几的高个儿,生了两个孩子之后身材发胖,腰围略显粗壮。
为此她还特地带着呼啦圈出门,每天早上运动一下。
她说话嗓门很大,仿佛嘴上自带小喇叭。
性子很直率,有什么说什么,开心时就和别人一起笑,偶尔生气时就满脸不高兴,从不藏着掖着。
她开车和一般女司机不一样,技术熟练、行动果断,车速可以开得很快,转弯也能像漂移一样流畅,连第一次在扭曲的山路上驾驶都能轻车熟路。
她开车和一般男司机也不一样,不急开急停,让乘客感觉平稳,即使车速很快也不害怕。
因此,坐过她开的车的人,都会心生敬佩,忍不住赞叹一句:“红姐真牛!” 因为工作忙,我们在酒店住了两三天,红姐才有机会开车去市里一趟,买点水果、零食之类的东西。
出乎意料的是,她还特地买回了两束鲜花,插在同时买的玻璃花瓶里。
我心中诧异,平时大大咧咧的红姐,竟然会买花。
我一开始很不以为然。
出差时间最多一个月,每个人都只带生活必需品。
空间有限,大家都恨不得东西越少越好。
鲜花?这是最没用的东西了,其他人都没有买。
红姐买回的花,一束是浅蓝色的满天星,另一束是混杂的花束,其中有玫瑰、非洲菊和用来作陪衬的黄莺花。
这些都是很普通的花,但她却觉得每种都很漂亮,在房间里总会围着它们看一看、闻一闻,脸上带笑,心情愉快。
仿佛马不停蹄地忙了一天,回来看见花儿们,她的疲劳就能烟消云散。
第二次去市区回来,她又添置了一束香水百合,和一小盆水培的粉色叶子万年青。
不管多忙,她都对植物呵护备至,比如换换水、放点营养液,或者把万年青移到窗边,让它晒晒太阳。
第三次去市区回来,她甚至带回了一盆南天竹!全身红色的小灌木,顶上挂着一颗 颗小而圆润的果实,优雅又可爱。
花草是美的,却似乎有点不合 时宜。
红姐说她离开时会带上这些花草。
不嫌麻烦吗?我惊讶之余,转念一想,红姐是临时雇的司机,等我们这次出差结束后,也许她又会接到新活儿,继续到另一个地方,住上一段时间。
在外生活,岂不是她的常态?可是,她却能把酒店当成家,每一天都不敷衍,每一天都很诗意。
养花可不就是日常的事吗? 后来,每每看见这些鲜活的花草在红姐的照顾下展现出最美的姿态,我都顿觉轻松愉悦。
于是,毫无生活气息的酒店房间,居然因此有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出差的忙碌生活,仿佛也增添了一抹诗意。
反观自己,我一直不喜欢购置非必需品。
这是常年在外地租房子养成的习惯。
因为总会有各种原因,让我每隔三五年就搬一次家。
每次搬家都是兵荒马乱,一片狼藉。
索性少买点东西。
衣服够换洗就行,碗筷水杯只备一套,阅读尽量只买电子书,护肤品用完再买……家居饰品通通不要,还有宠物和花草更是从来不养。
以前我总觉得,反正住的地方不是真正的家,所以过得再粗糙也无所谓。
然而,房子不是自己的,生活却是自己的呀。
就像红姐一样,即使在只住一个月的小房间里,她也坚持转呼啦圈、养些美丽的植物,把每一天都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生活的诗意,其实可以不在未来、不在远方,就在我们可以把握的每一天!

标签: #小孩子 #手机 #验证码 #零钱 #微信为什么收不了转账 #零钱 #的钱 #微信为什么会登录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