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重患,青大附院医疗队员在一起加油鼓劲。

视频 2
5月13日晚,参与抢救重症患者。
医疗队奋战49天,接到回家通知。
2022年5月23日星期一责编王炎美编张怀博审读刘元平昝阳 我向病人了解过疫苗接种的情况,这名病人之前接种了两针,没有打加强针,的确会存在一点影响。
另外,他本身也非常焦虑,也可能加重了症状。
这种焦虑具体表现为不停去办公室找医生。
我就站到病人床边安抚他,我说“你昨天刚进来,现在暂时也没有大碍,再观察一两天,但是说实话,那两天我们医护的心也都是悬着的。
” 在方舱的时间里,大约有一半时间要花在安抚病人情绪上。
很多病人都会感到焦虑,他们说“医生,我得尽快好呀!你帮帮我!”“医生,昨天开的药怎么没用啊,喉咙还是很痛啊,还是会咳嗽呀。
”我们就安抚他们,解释这个药具体有什么作用。
“你看你现在氧饱和和心率非常正常,肺功能非常好,照这样是没可能转成重症的,所以心态放好一点,该吃吃该喝喝,每天测测核酸,说不定哪天就转阴了。
” 开始想家 5月1日劳动节,我已经在上海战斗了20余天,看着朋友圈里都在晒旅游、露营、喝啤酒吃烧烤火锅的照片,再看看眼前吃了20多天菜品没什么变化的盒饭,心里感觉酸酸的。
最难受的还是没法在这个假期陪伴家人,媳妇每次视频通话都要问一句“有没有消息啊,什么时候回来啊?”家里的娃才一岁多,“爸爸”是他学会的为数不多的词语之
一,每次儿子在电话里喊“爸爸”我都想尽快回家,抱抱儿子。
这个节日,朋友圈里都是举家团圆出行游玩的照片,我是一边点赞,一边心里默默地掉泪,真的开始想家了。
可还是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刚到上海的时候每天新增新冠感染者20000+,今天这个数字已经下降至6000,这里面有我们队伍一份力。
每天的视频通话时间是最快乐的时光,可以跟媳妇诉诉苦,可以看看可爱的儿子。
今天媳妇却突然有些难过,她说接到了医院对口支援甘肃定西通知,5月底出发,去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人民医院支援。
我在上海归期未定,回山东还需要隔离至少10天,我们俩今年可能没机会见面了。
突然得知这个消息,感觉很失落。
本来计划回家好好陪陪媳妇和孩子,补偿一下娘俩,没想到,媳妇又接到了对口支援的任务。
现在疫情散发,各地隔离政策不明确,可能难有机会前去探望。
这个2022年,听起来满是爱的一年,竟是夫妻二人聚少离多的一年。
转战医院 5月8日是母亲节,上海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降到3000余人,随着方舱住院人数逐渐减少,现在基本空闲2/3的床位,队员们开始讨论回家的日程。
每个人都对疫情消散满怀期望,开始讨论什么时候方舱医院合并,减少班次,甚至估算隔离日期。
我也开始计算,如果一周内离开上海,回山东隔离10天,就可以在5月下旬进行居家健康监测,此时就可以好好地在家里陪媳妇孩子一个星期,想想都有些兴奋。
希望总是美好的,接到省医疗队最新通知,部分医院队伍重新编制,入驻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治疗定点医院),接管14楼和17楼病房管理工作。
这基本宣布我们还至少要战斗一段时间,短时间内回家无望。
我们医疗队里有27名护士,不少都是妈妈,母亲节过后很快迎来了护士节。
我之前拍过很多短视频,此次援沪总是想给大家留下点纪念。
我给36名队员每人录制了6个分镜头,最终216个分镜头组成了5分钟时长的《青大附院医疗队抵沪40天-护士节援沪特辑》,视频中大家聊到接到通知时的自己,来到上海的初印象、现在的心态、回家后最想做的事,还表达了对护士老师们的节日祝福。
抵沪40天大家都很想家,字里行间 都是想念,在剪辑的过程中,哭了很多次。
我的妈妈也是一名护士,从小我就在 医院长大,这也让我对医疗行业有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指引着我成长为一名临床医生。
往年是一定要陪妈妈过护士节的,今年只能送去遥远的祝福。
抢救重患 5月13日,上海下了一场大暴雨。
人在上海,我的心却时不时地飘到了青岛。
来上海的前一天,正好是急诊医学研究生招生的日子,本来是下夜班休息的我,又来到医院加班,忙活一天研究生笔试面试。
刚到家门口,接到医院的紧急电话通知,援沪医疗队正在集结。
那时我的岳父正好刚做完手术没有几天,全靠媳妇来操持。
我一直在想着青岛到底下没下雨?岳父千万不能出门啊!还没有来得及多想,一场抢救任务却快开始了。
定点医院的值班时间更长,每个班次6小时。
5月13日,我值晚上8点半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半的班。
交班时获悉,40床患者意识状态在逐渐变差,嗜睡状态,已经做了颅脑CT。
我立即赶去40床查房,发现患者已呈昏迷状态,对声音无应答,无法叫醒,肢体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无法睁眼,压眶反射仅皱眉。
我立即意识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立即寻找昏迷原因。
凭借多年急诊内科的工作经验,常见的可引起昏迷的病因有低血糖、肺性脑病、肝性脑病、酮症酸中毒等,立即抽血排查并联系ICU会诊。
经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是肺性脑病引发昏迷。
因为患者肺部感染加重,引发呼吸衰竭。
立即对症处理并转入ICU,后来患者意识逐渐好转。
由于在方舱医院及定点医院对于重点患者的病情处理及时得当,我荣获山东省医疗队“方舱之星”的荣誉称号。
其实,对于病情的细致观察和及时处置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我坚信,不忘初心,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迎来归期 随着日子的延长,逐渐习惯了援沪的日子,我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小,工作仔细按部就班,队内一次也没有发生院内感染。
回想起在方舱医院时,工作繁琐复杂,经常把舱内医护累得感慨连连。
保安看着医护行色匆匆一刻不停,常常帮忙分发三餐,维持秩序。
每天凌晨4点到8点的班,需要对全舱人员进行鼻拭子咽拭子双采核酸检测,满员时舱内1584名患者,医护人员只有30余名,这是每天最忙的班次,测完核酸还需要分发早餐和当天的药物。
方舱内的患者主动请缨,成立志愿者小队。
核酸检测不仅是捅一下嗓子和鼻子,这之前要扫码登记,很多患者高龄没有智能手机,多亏了方舱志愿者小队,协助患者扫码登记,每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得以如期完成。
5月19日是我做梦都能笑醒的一天。
我们负责的14楼病区仅剩余不到10个病人,要合并病区啦。
国家卫健委通知,我们在5月22日就可以离开上海了,我终于要回家了! “我们的一生要经历无数个夜晚,或平淡、或幸福、或孤单,这样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可能是一生的记忆。
纵使风雨飘摇,只要内心有光,我们仍然可以迎着东方的第一束光,走出鲜花满径。
”我知道,有社会上这么多可爱的人,上海战疫的曙光也马上要来了!

标签: #公司 #打不开 #苹果 #朋友圈 #小孩子 #手机 #验证码 #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