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探究课程促幼儿自主成长,怎样制作生日祝福视频

生日 9
2019年4月28日星期日 主编:纪秀君编辑:纪秀君设计:丁京红校对:张静电话:010—82296617邮箱:jybxqbj@QQ群:112447945 学前周刊·保教 03 课程建设 自然探究课程促幼儿自主成长 赵旭莹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我国幼儿园存在“与环境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的问题。
他认为,儿童的知识和经验是在与自然和环境充分接触中积累起来的。
如今,自然教育的缺失在当代幼儿园教育中仍普遍存在,这也是近年来我园在自然探究课程建设过程中要破解的问题。
树立课程愿景,确立儿童主体 探索自然探究课程模式,促进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 我们总能看到,当幼儿在自然中游戏、在生活中学习时是最放松、最欢愉的。
这是因为他们有着与大自然之间的天然连接,有着与自然互动的语言和方式。
我园确立了自然生活的教育理念,并借力园所周围自然资源丰富的环境条件、农村回迁小区家庭的社会文化背景,尝试探索自然探究课程模式,促进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
以儿童为出发点的课程是我们在课程建构和探索过程中持续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自然探究课程关注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其出发点是儿童,目标亦是儿童。
我们从改造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始,着手营造种植特色。
保留了园里原有的小花园、小池塘,将草坪改成了小菜园,实行“承包责任制”,每个班分得一两块小菜地。
菜地里种什么,班里幼儿自己投票决定。
种子播下去,幼儿自己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植物的习性,观察植物的生长周期。
种植打开了幼儿探索的大门,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园的主人,成为课程的主人。
种植园中,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幼儿共同探讨适合生长的种植内容,植物成为幼儿最好的教育素材,播种、管理、收获,体验种植的全过程;写生、测量、做观察日记,幼儿随植物共同成长。
而同样是种植,大、中、小班的教育目标却各有侧重:小班重兴趣体验,中班重习惯养成,大班重学习品质培养。
种植过程中,幼儿不断碰到各种问题:植物种得太密,需要间苗;种得太乱,不利于管理;值日生忘了浇水,植物打蔫了……发现了问题,幼儿画下来、写下来,或查找资料,或请教家长和教师,找出解决的办法。
自然是幼儿生活、游戏的重要场域,也是探究内容的源泉。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儿童兴趣和需求进行价值判断,这种生成性的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学习需求,同时能够回归到幼儿的学习。
探索课程路径,关注儿童视角 问题探究式综合主题活动,是自然探究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 每个幼儿都作为一个积极的生命建 构自己的生活,都是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自然,能够激发幼儿源源不断的好奇、兴趣和问题,作为教师要能够“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为了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发现和想法,引发幼儿学习和探索,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愿望和行动,我们尝试以问题探究式综合主题活动作为自然探究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经验的基础上,以幼儿自我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为主。
问题探究式综合主题活动以幼儿的问题为基点,以探究为核心,以主题活动为开展线索。
它是一种更适合幼儿学习、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主题活动形式。
教师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以此为出发点生成中心话题,深入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不断拓展与话题相关联的问题、概念和经验。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树朋友”,源于季节的转换中幼儿对树木的变化产生的兴趣:“为什么有的树叶变黄了,有的还是绿色的?”“我们幼儿园里都有哪些果树?哪些是在秋天结果子的?”通过前期经验调查,梳理分享生成了主题活动,并随着幼儿的新问题“为什么一棵银杏树结果实,一棵不结果实?”“为什么银杏树很臭?”“为什么有的树落叶,有的树不落叶,哪些树落叶?”幼儿在观察、记录、对比、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问题探究式综合主题活动更关注儿童视角,以幼儿的发现、观察、思考、讨论、结论为发展的一个过程,以幼儿生成的问题为主线,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行动过 程,能更好地发现幼儿、引领幼儿、发展幼儿。
发挥教师作用,支持深度学习 重视幼儿生成,但不轻视教师预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自然探究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给予幼儿自主的探索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而教师作为儿童发展支架要素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作用。
教师并不是简单追随幼儿的兴趣或者问题,而是要对兴趣点和问题进行教育价值判断,“把握好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努力的程度,甚至引进具有激励性而不是使其丧失信心的困难或问题,使儿童的活动复杂化”。
在自然探究课程中,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但不轻视学习结果;重视幼儿生成,但不轻视教师预设,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教师对研究主题的预设,源自对幼儿兴趣与需求的关注、研究与发现,是生成基础上的预设,是对主题特点、幼儿发展水平、学习规律等进行理性思考和安排的过程,不仅预设主题实施基本框架,而且预设幼儿学习环境和支持策略,确保主题活动能为幼儿成长提供丰富的经验和价值。
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行为—分析关键信息—解释发展特点—支架策略尝试—推动新经验产生”的观察步骤,分析幼儿兴趣需求、经验能力和教育目标之间的结合情况,创设更能够引发幼儿兴趣和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园长赵旭莹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动,并不断产生新经验、新问题、新探究。
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满身泥土的小兔子旁边出现了一个洞,很新奇:“是小兔子挖的。
”“是小兔子把草吃光露出来的小洞。
”“那应该是兔子的卫生间。
”面对不同的声音,教师说:“那咱们再观察观察吧。
”第二天,幼儿看到了正在奋力挖洞的小兔子,一番讨论后大家认为是小兔子不喜欢现在的家,所以才会挖洞,于是他们开始着手给兔子做新家。
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选材、设计、施工,边探讨边解决问题。
然而,新家完工以后,他们发现小兔子还是会挖洞,教师在安慰沮丧的幼儿的同时,顺势抓住契机,“小兔子挖洞或许不是不喜欢你们给它做的家,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呢?”这一提问引出了“逃家小兔”的主题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调查等方式,幼儿进一步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并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兔子的饮食和作息规律。
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发现和想法,在观察、聆听的过程中,通过对幼儿兴趣、问题中所蕴含的学习机会进行分析,将课程活动的生成与预设有机统
一,用等待、提示、反问、提供材料等方式不断支架幼儿探索,引发幼儿深度探究。
“当听别人夸耀自己的孩子学英语、学算术时,我最骄傲的是,我的孩子知道了玉米怎样生长、蚕宝宝怎样吐丝,他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现美。
”这是家长和幼儿共同的收获与成长。
自然探究课程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更是主动发现、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品质和能力,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园长) 心灵对话 幼儿园“生日会”热的冷思考 马洁然 10年前,作为一名幼儿园实习教师,我曾因一个月内获赠5块生日蛋糕而感慨不已,如今依然记得当时班级约定俗成的文化:每当有幼儿过生日,家长便会买一个大蛋糕,分享给全班幼儿,过生日的幼儿也会收到同伴的礼物。
时至今日,获赠蛋糕的人,俨然要变成赠送蛋糕的人,儿子入园才两周,就已收到3份生日礼物。
兼有“母亲”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双重身份的我,在冥思苦想自家孩子生日会如何举办的同时,不禁思考:幼儿园生日会的价值怎样判断?当下生日会热的背后存在哪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幼儿教师又应如何充分挖掘生日会的价值? 时下,判断一个活动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是儿童发展。
具体来说,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但并不是每个事件都足以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来源,只有那些源于幼儿生活、能够满足其兴趣和需要,同时使其感受到挑战,且通过努力后能够获得新经验的内容,才应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来源,并值得教师花心思策划,否则就是资源浪费。
按照这样的价值判断标准,“生日”对于幼儿来说,是重要的生活经验,能够联结幼儿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每个幼儿期待和感兴趣的事。
如果利用得当,生日的意义和价值会在幼儿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反之,非但不能实现教育价值,还会为幼儿、家长和教 师带来困扰与负担。
从幼儿角度来看,由于目前大多数幼 儿园生日会的形式单
一,托班、小班的幼儿基本不记得生日会为谁而办,只对收礼物、吃蛋糕念念不忘。
中、大班的幼儿虽然已经能够很清楚地表达祝福,喜欢参加同伴的生日会,但整个过程中反应十分平静,仿佛在参加策划好的表演,只在吃蛋糕和赠送礼物环节真情在线。
久而久之,幼儿头脑中便会形成一个概念:过生日就是吃蛋糕、送礼物。
这并不值得提倡。
从家长角度来看,大多数人是乐于付出而又渴望被告知如何办生日会的。
很少有家长会抱怨办生日会费钱费时费力,多数家长的困惑在于如何将自己孩子的生日会办出花样,尤其是生日月份靠后的家长。
除此之外,家长也担心生日会带来的健康隐患,以吃蛋糕为例,假设一个班有30个幼儿,每人每年要吃30块蛋糕,更别说有些家长还会选一些不适宜幼儿的食品作为礼物。
从教师角度来看,除了与家长具有同样的目标——生日过得高兴、难忘之外,还希望从中生发一些教育活动,目前被教师提及最多的是通过举办和参加生日会让幼儿学会分享。
但问题在于,在蛋糕足够、礼物充足的时候,分享并不是困难和挑战,幼儿没必要将N份同样的礼物留在手里,也不会吝啬对同伴说生日快乐。
那么,学会 分享的教育目标便徒有其表了。
由此看来,如何明确方向,有效整合 相关教育资源,设计别出心裁而富有意义的生日会,无疑是当下幼儿教师普遍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理解“分享”与“礼物”的含义。
幼儿分享的意识和行为不能通过一次活动被塑造,也不可能被外部力量来强加。
分享礼物并不是关键,分享时的快乐心情才是重点。
幼儿愿意与人分享并感到快乐,是因为分享能为他人和自己带来幸福,而非牺牲个人快乐去满足别人,抑或为了得到别人的分享要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共享。
关于礼物,儿童有100种表达祝福的方式,可以说一句话,唱一首歌,画一幅画,送一个心爱的玩具,或讲一个小故事。
礼物背后的心意最珍贵,完全没有必要购置统一的礼物。
其次,应避免为追求结果而包办代替的行为。
生日会的主角是幼儿,决非成人。
只要幼儿忙的事能够促使他们动脑筋、克服困难、反思自身行为,让他们有机会去交流和表达,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
如果生日会的现场是成人忙里忙外,幼儿被指挥得团团转,或冷眼旁观,生日会即使再隆重,也毫无价值。
例如,某幼儿园的生日会,教师花了一周时间布置场地。
每名幼儿排着队站在过生日的孩子面前送祝福、送礼物。
家长制作视频、发言 稿,并在发言时被自己感动得痛哭流涕。
旁边的孩子却不解地问:“妈妈,我过生日你哭什么?应该高兴呀!” 再其次,应从儿童中来,落实到活动中去。
时间上,既然是集体生日会,每学期最多一两次,频繁举办只会让幼儿不以为然。
形式上,不应局限于走流程式的吃蛋糕、送礼物。
内容上,可把生日作为主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整合各领域关键经验,设计庆祝活动。
例如,启发小、中班幼儿以生日的不同月份、日期等数字元素为线索,探索自己和同伴生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排序等游戏;中、大班的教师和家长平时支持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图像、文字、声音、艺术作品)记录生活,在生日会上诉说个人的成长故事;鼓励大班幼儿合作策划各种形式的生日会。
此外,还可以与母亲节、妇女节、儿童节、“我长大了”等幼儿园已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成人应关注幼儿对自我、他人和重要事件的体验。
幼儿教育之于儿童,不仅担负着传输知识、培养能力的重任,而且有滋养心灵、浸润灵魂之功效。
倘若成人的一番努力,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生日的价值在于纪念出生、分享喜悦、反思生活,那对其未来的发展会大有裨益。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生) 主题审议是教师以儿童为原点深入研读主题,结合本园的课程理念和现有的课程资源,在不影响主题对儿童发展价值的前提下重构主题,从而提升主题适宜性的实践活动。
从基本程序来看,主题审议分为前审议、中审议和后审议三个阶段。
中审议侧重对主题实施过程的监控,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本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并进行价值研判,开展适宜的生成活动。
在中审议中开展生成活动,至少应当包括四个要素:识别幼儿的兴趣需要、诊断兴趣点的价值、分析生成活动的可行性、提供有效的支架。
但在实践中,教师却面临诸多困境。
以浙江省审定教师用书《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小班下》之《春天里》为例,四个要素这样落实,有利于课程园本化。
关注游戏与生活,识别兴趣需要 识别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开展生成活动的基础。
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幼儿的提问和冲突。
当幼儿提问、追问时,说明他们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当幼儿专注于某一物品或话题时,说明他们有深入探究的愿望;当幼儿对某一现象或问题产生冲突时,说明这一现象或问题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如《春天里》开展到“春天的草”活动时,教师利用餐后活动时间引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幼儿园里的小草,直观感知小草的特点和多样性。
但教师却观察到幼儿对“爱心之家”里养的小兔子产生了兴趣,他们讨论着“小兔子到底爱不爱吃小草”“能不能把小草喂给小兔子”。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兴趣点是个别幼儿的兴趣、几个幼儿的兴趣还是多数幼儿的兴趣,这关系到生成活动的开展形式。
如果是个别幼儿的兴趣,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满足其需要即可;如果是几个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支持幼儿进行小组探究、个别化学习等;如果是多数幼儿的兴趣,教师就需要生成专门的活动。
当然,兴趣点是否可以生成活动,还需要教师进行价值判断。
回归幼儿与主题,诊断生成价值 诊断兴趣点的价值是开展生成活动的关键。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在活动中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都是他们的兴趣点,但并非所有的兴趣点都有深入探究的价值。
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些兴趣点进行价值判断,有所取舍。
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诊断兴趣点的价值。
一方面,考虑兴趣点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兴趣点是否易于为幼儿接受,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新的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兴趣点对当下主题的价值,兴趣点是否利于主题价值和目标的实现,是否能丰富主题的内容、加深主题的内涵。
如在“花儿朵朵”活动之前,幼儿对油菜花尤其感兴趣,他们通过寻找、观察油菜花积累了关于油菜花的花形、颜色、茎等经验,于是教师考虑可不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美术活动“画油菜花”用来替代“花儿朵朵”。
教师在年段教研时提出了这一想法,教研组在教研之后认为生成“画油菜花”是可以的,但不能以此替代“花儿朵朵”。
“花儿朵朵”是幼儿在充分感知春天多种花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意表达,指向春天花儿的多样性。
“画油菜花”虽然符合幼儿的兴趣,且能对幼儿的前期经验进行提升,但只聚焦在“油菜花”这一单一的花儿之上。
如果以“画油菜花”替换“花儿朵朵”,实质上是窄化了原活动的内涵,不利于主题价值的实现。
在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对兴趣点的价值诊断会受到幼儿数量的影响。
教师更加倾向于多数幼儿感兴趣而忽略少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从而错失很好的教育契机。
教师要以兴趣点的内涵而非感兴趣的幼儿人数来确定其价值。
那么,是否所有有价值的兴趣点 审教研天 议地生成活蒋文飞动有讲究 都能开展生成活动? 了解经验与资源,分析可行性 分析可行性是开展生成活动的条件。
在中审议中,面对幼儿产生的有价值的兴趣点,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幼儿和教师是否有相关的经验。
“对幼儿来说,要他们思考一个他们经验较少且词汇不足的主题是有困难的。
”因此,教师需要分析幼儿是否具有与兴趣点相关的已有经验,也要衡量自身是否有开展生成活动的经验和能力。
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背景,那么这一兴趣点作为生成活动显然是不适宜的。
如幼儿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油菜花时对油菜花的果荚产生了兴趣,他们剥开果荚发现里面有很多“小小的、白白的豆豆”,幼儿又对这些“豆豆”产生了探究愿望,想要知道这些豆豆是什么、有什么用。
虽然探究“豆豆”能够丰富幼儿关于油菜花种子、生长过程方面的经验,但这超出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且他们对“用种子榨油”这一话题缺乏相关经验,因此教师未生成相应活动。
其次,分析幼儿园是否有相关资源。
教师需要分析幼儿园是否具有相应的课程资源供幼儿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和调查之用。
并且,定期浏览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库,及时关注当下可用的资源,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幼儿特点,提供多样支架 提供支架是生成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识别兴趣需要、诊断生成价值、分析可行性的最终指向就是生成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活动。
在开展生成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提供多种支架。
首先,提供多样的活动形式。
通常,同一话题或问题不可能同时引起所有幼儿的兴趣。
教师需要摆脱全班统一活动的观念,采用个别指导、小组探究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支持幼儿的探究。
其次,提供多样的表达方式。
在活动中,幼儿会通过对话、绘画、表演、建构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经验,而经验表达也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多样的方式支持幼儿的经验表达。
教师可以组织“绘画展”,展览幼儿相关的艺术作品;可以组织主题谈话,请幼儿分享与主题有关的经验和故事;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相应的情境,支持他们进行主题建构。
主题中审议是主题由统一走向班本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兴趣点的识别、诊断、可行性分析以及提供支架至关重要。
开展好生成活动,课程园本化才能真正落地。
(作者单位:杭州市滨江区湖畔幼儿园)

标签: #视频 #视频 #面皮 #教程 #电视 #豆腐脑 #多个 #蝴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