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手段仁者心肠,微博怎样修改名字

名字 5
2019年7月8日 星期
周刊采由木铎蕴雅颂 第五版《采风周刊》第384期总编室主办 【手记】 梁健的“无上秘诀” 办案,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养生,最重要的是浩然之气;做人,最重要的是自我修行。
梁健浅浅笑着回应记者的一系列问题:办理大要案有没有困难,难对付的律师烦不烦?没有困难,不烦,律师和法官追求的目标都是公平正义;刑事法官案牍劳形不说,还要面对案件背后人性的贪婪残暴,会不会身心焦虑?不会的,自己要学会调节,静坐放空下,很快就恢复过来,身体很听话的;作为一个差点被最高人民 法院挖走的法学博士,在这里职场晋升慢怎么办?可能也有一时失意,但这要反思自我,反思好了自然就有了。
都是轻轻巧巧的,大道至简的风轻云淡。
他还浅浅笑着告诉记者“:教你们一个职场无上秘诀:当你觉得和同事不对付时,先尝试着想想对方的好,想着想着就信以为真了,而这种善意,同事肯定接收到而渐渐回报你。
” “就像恋爱,磁场在发生互动。
别 说人,就连动物都能感应。
一个人慈悲为怀,连老虎都不会咬他。
” 这个刑事审判专家有点佛系,有些慈悲为怀,这使他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基于法条,还要基于自己的良知、良心,不但要在法律规定的刑罚幅度内量刑,而且还要符合天理、常情,符合普通人可以接受的尺度。
看着他浅浅地笑,忍不住想起陶潜的诗句:“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 勇者手段仁者心肠 ——记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浙江高院刑庭法官梁健的成长之路 本报记者孟焕良 扬眉剑出鞘。
对刑事法官高擎正义之剑惩恶扬善的想象,莫过于此。
梁剑,1995年刑法学硕士毕业入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庭。
“亮剑”刑事犯罪24年,这名字似乎贴切不过。
但见多了恶的深渊以及阴暗的每一面,他改名“梁健”。
“用勇者手段,显仁者心肠”,这才是刑事法官梁健的本意:司法是剑,也是光,是暖;司法者的健康心态是宽严相济、实事求是。
耕读传家 “读书天下英雄业善事人间富贵基”“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之家庆有余”。
浙江省新昌县回山镇大宅里村梁家,门联常年不变,梁父每年春节都端端正正写在红纸上,让孩子们端端正正贴上门。
回山大宅里村,至今仍是富有书卷气的古村落,耕读传家之风绵延千年,全村考上大学的有1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的也有多人。
经由这斑驳的大门进进出出,1967年出生的梁健对读书有天然的亲近。
幼时放在书包里的多是名人励志书籍,年龄渐长,书桌和枕边都是法学和传统国学。
怀着农村少年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哪怕本科读的是浙江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梁健从大一开始还是跌入了法学硕士的梦想乐园。
自学国际法,给王铁崖教授写信;师兄要考西南政法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跟着一起学法制史;另一个师兄考上中国政法的刑法学硕士了,写信寄来很多刑法学资料…… 像追逐水草的牧民,照亮梁健未来的光源变来变去,但也确定了他法学硕士的方向。
1990年,研究生招录要靠学校推荐。
梁健一口咬定要去读法学,因没有法学文凭,只能先回新昌教了两年书,再考法学硕士。
他给学校领导写保证书,只考这一次;他在报名的最后一天快下班的时候提交报考表格,因为报考的专业是“刑法学”而担心不被批准。
“只要给我机会,肯定考得上。
”已经自学了6年法学,梁健叩开了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硕士的大门。
对读书的执念在于,梁健硕士毕业进入浙江高院后,2001年又一次出发了,他这一次全日制脱产,跟着高铭暄教授攻读法学博士。
办的第一个案子,是辛伟儿的人生 1995年,梁健硕士毕业来到浙江高院两个月,主审的第一个案子就开了先例。
“辛伟儿!”他至今还能一字不差地叫出被告人的名字,“这个案子很特殊,当时对贪污和侵占尚未清晰界定,我做了很多理论研究和社会考量。
” 梁健没有说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但他办案时拿出的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辛伟儿是杭州一丝绸厂分厂出纳兼供销员,利用职务之便,采用重复报销、直接侵吞等手段,侵吞公款十余万元,一审以贪污罪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
二审到了梁健这个刑法硕士手里,他觉得一审定罪有问题:辛伟儿不是国家工作人员,而是集体经济组织的职工,按照1988年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构成贪污罪,但是依1995年2月刚刚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应该改判侵占罪。
当时尚未有明确的司法解释,梁健便从法理角度多层面分析,建议改判侵占罪。
合议庭吃不准,报请当时的分管院领导,院领导提出此案可以认定为侵占,“但应明示不可参照。
” 最终,辛伟儿被改判侵占罪处有期徒刑六年。
当年年底,司法解释出台,与梁健的观点不谋而合。
“不会忐忑,理论吃透了就有把握。
”他微微地笑着回忆,依然有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从从容容、平平淡淡。
那时,梁健在司法沃土高速运转,每天要合议、记录四五个案子,每年还要主审约20个。
1998年春,梁健办理的一起案件 又引起争议。
15岁的小朱跟着19岁的陈哥,以勒索钱财为目的,绑架并杀害人质。
小朱因未满16周岁,依法不能定绑架罪。
一些学者提出无罪,而梁健坚持认为:这里有两个行为,绑架行为固然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其参与杀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惩处。
“要实事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能纠结于文字,唯文字论。
”他举例说,夫妻俩吵架,孩子敲着筷子说“吃饭”,作为法官就要把小孩“不要吵了”的本意解读出来,这是基本功。
“每一份判决都是向前看、向后看的平衡” “刑法,不仅打击犯罪,还保障人权。
”梁健带着书卷气走进实务,不退缩。
那时,重刑主义影响深远。
这让初出茅庐的梁健难以释怀。
他观察多年,司法实践中仍然有法官刑罚万能倾向。
曾有一起盗窃案被告人在庭审中申请回避,理由是:“听同监犯说,审判长是法院四大恶人之
一,对被告人量刑下手太重。
”审判长当庭驳回这“无厘头”申请,并最终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事实上,九年量刑确有过重之嫌。
”作为首批全国法院教学师资库入库成员,梁健每次给预备法官讲课,都要用这个案例敲打学生“保持清醒”。
他也曾为重刑主义“大汗淋漓”。
2009年夏天,杭州“5·7”交通肇事案从案发到公诉,都被舆论场吵得热火朝天,被告人胡斌被打上“富家子飙车”标签,网友喊着“杀人偿命”,舆论认为要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才能“解恨”。
周末的办公室没有空调,梁健和时任分管副院长王幼璋穿着背心、大裤衩,两个冷静的刑事审判“大拿”一字一句研究推敲定罪问题。
“胡斌平时喜欢开快车,认为凭车技能够避免事故发生。
事发当晚,虽在城市主要道路严重超速驾驶,但未违反交通信号灯指令,遇红灯时能够停车;因未注意观察前方行人而肇事,撞人后立即踩刹车并下车查看,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及122报警电话,并留在现场等候处理。
这一系列行为反映了胡斌肇事时主观上既不希望、也不放任事故发生,对被害人的死亡其内心持否定和排斥态度,是一种过失的心态,因此,胡斌的行为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最终,胡斌以交通肇事罪被“顶格”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新华社发文肯定,成为司法回应民意但不受情绪化炒作影响的经典判例。
现实中发生的每一个个案都是一块“试金石”,考验着法官的司法智慧。
“每一份判决都是要向前看、向后看平 衡的结果。
向前看与先例怎样衔接,向后看如果改变定性,对未来有怎样影响。
”梁健说,这就要法官不断历事练心,不仅要做法律家判断对错,还要像政治家那样权衡利弊。
担当:大要案面前不退缩 在梁健的办公室里,一幅“浩然正气”的书法挂在正中间的墙上,正是呼应了他多年来始终在刑事一线的职业生涯:面对过形形色色的暴力、血腥、贪婪、腐败,至今已办理过重大刑事案件1000多件,其中有全国性重大影响的有5件。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在这幅刚毅正直的作品下面,喜欢国学的梁健,也经常在忙得连轴转间隙,练习静坐瑜伽。
为高压锅一般的刑事审判,增加一份“闹中取静”的静、净,也养浩然正气。
对他来说,作为法官的成就感,来源于一个个重大案件的高质量办结。
他 担任审判长审理“杭州保姆放火案”的二审,开庭活动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样板教材,二审裁定书说理充分,对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研究论述在法学界被认为具有突破性贡献,文书撰写方式具有里程碑意义,二审裁定书被作为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培训的经典教材之
一。
保姆放火案,因造成严重后果,而灭火救援过程中发现物业消防管理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审期间,原辩护人又擅自退庭,引发轩然大波。
“梁健办?能行吗?”二审前,有院领导担心。
“他是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还是法学博士。
” 院领导交代,顺利把庭开好就成功了。
梁健觉得这是小case,他每次开庭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见被告人,安抚情绪,鼓励放下思想包袱,以平常心对待审判;逐字逐页细细抠了好几遍案卷材料,小学生一样做阅卷笔记,罗列抗辩双方可能涉及的问题,以便庭审时及时归纳补充;召开庭前会议,认真倾听当事各方的诉求,对合法合理的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充分保障其正当合法权利,决不留有任何诉讼程序上的瑕疵…… 二审庭审当天,辩护人申请的六名证人轮流出庭作证,补充调取的证据、辨认现场和重新勘验等大量证据材料一一展示,听取控辩意见,记录归纳补充,随着庭审进展分阶段3次向旁听的媒体记者通报情况,并在官方微博、微信同步对外发布。
原本预测不到晚上七八点无法完成的庭审,17时20分结束。
规范、顺畅、高效! 但对梁健来说,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文书撰写仍是烧脑的活儿。
既要把案情说清说透,又要一一列举证据和证人证言,而社会舆论对消防部门接到火警到灭火的时间近两个小时,消防部门是否存在失职并对造成严重后果是否负有责任、物业管理存在不 足是否导致严重后果出现的原因都存在争议,要把这因果关系说清,才是考验司法智慧的关键。
为此,他夜以继日,仅因果关系,就从条件说、原因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等多角度思考、整理、修改了整整一天。
最终,二审裁定书对各方争议焦点充分地分析说理,对刑法中因果关系理论中原因、条件、介入因素等予以梳理,对消防救援与物业管理不足是否与该案严重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证,对刑法中因果关系学说的推进作出一定贡献,向公众展示较高的职业水准,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大要案可遇不可求。
”梁健说,他常告诉同事,轮到不要怕,大要案面前不退缩,也是一个法官的担当。
实事求是,努力将大要案打造成精品样板案件,那种兴奋程度和成就感,才是法官职业的高光。
扫黑除恶“猛将”:不拔高、不降格 从去年开始,梁健又一次身负重任。
担任浙江高院扫黑办副主任,汇编法规、制定规范、编辑案例、撰写文章、沟通协调……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急性胃出血打乱了计划。
对于扫黑除恶,他是有使命感的。
每次到农村,听人谈起村霸当道,老百姓深恶痛绝,他就会想到自己的法官身份以及他对“黑恶”的研究:“19世纪西西里农村交通落后,国家权力软弱无力,几乎无法行使其司法权,无法提供合法保护,于是当地地主阶层就成立了私人武装,这就是意大利黑手党的雏形。
权力真空是产生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肥沃土壤。
” 而且,梁健有过近距离接触“黑恶”。
外甥被套路贷,各种莫名其妙的电话打给他、他姐姐、姐夫:“不还钱,就是要把他名声搞臭!”姐姐还因此收到一把匕首,问他:“你说他们寄这个来干嘛?” “黑恶势力向金融领域发展迅猛,很多涉及套路贷、暴力讨债等活动,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
”梁健说,早在2003年,他就发表过《黑社会性质犯罪对策研究》,认为“在我国尚未形成典型的黑社会组织,但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已大量存在且有蔓延发展之势。
” 带着强烈的使命感,梁健投入到扫黑除恶中,神经越拧越紧,连瑜伽静坐的时间也渐渐被挤占。
到了今年3月,更是连轴转。
浙江高院组织力量下到全省各地法院督查及组织培训,梁健率队到金华,白天会议、座谈,晚上答疑、培训,连续三周马不停蹄。
其间,他具体负责两期扫黑除恶培训班的组织教学工作,给400余名来自公检法等单位的办案人员授课、现场答疑。
事实上,这样的课程他已陆陆续续应邀讲授了14堂。
“法条与现实间,还有很广阔的空间,各政法机关依据自身所掌握的案件事实与证据,对究竟是否属涉黑涉恶犯罪仍有分歧。
”梁健说,这需要交流讨论,形成共识,才能精准打击。
梁健曾深度剖析过1983年、1996年及2000年三次严打情况,又深度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调研重大课题《关于构建防范和纠正错案有效机制的调研》,完成总字数近20万字报告,他深知每起扫黑除恶个案的审理判决,会起到方向性引领作用,所以要特别慎重,做到“不拔高、不降格”。
在陈才强等30人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一案二审中,梁健等人首次组成五人合议庭,经全面审查,依法纠正了部分适用法律错误的情形,各被告人量刑维持不变,对陈才强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与罚金4000万元,打财断血,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
“获取巨额经济利益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一大特征,贪利是其最明显的特点。
”梁健在各种场合“布道”,依照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要求加大对黑恶势力头目、骨干成员的财产刑判罚力度,纠正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刑吸收罚金刑的做法,在全省范围 内统一予以并罚。
但是,他也强调打击黑社会性质 犯罪,关键之处不是将抓到的犯罪分子予以最严厉的处罚,而在于分化瓦解。
在此思路影响下,温岭市人民法院审理一起套路贷系列案件时,对犯罪集团23名骨干成员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共处罚金376.9万元;对一些大学刚毕业开始时受蒙蔽被招聘进公司,后虽知道参与实施犯罪行为,但情节较轻,作用较小的成员,则依法予以从宽处理,共判处缓刑71人,缓刑率为56.35%,有效分化瓦解犯罪分子。
“判决深得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刑事法官作为“生死判官”,对生命有着异乎常人的敬畏和体贴。
梁健喜欢照顾小区里的流浪猫狗,还摸索出养猫、养狗的不同: “狗狗是长情的,见到你就摇着尾巴黏上来;猫就没情谊,喂了半年,也不让你摸一下,甚至要把猫粮放下来,远远躲开,它才肯吃。
” 这份体贴也会进入案件办理中。
法官助理陈伊文常跟着梁健去提讯。
有时面对重刑犯,她常犯嘀咕:“干坏事还不老实承认。
”但师傅梁健就不会,“他不会带着偏见讯问,特别注意全面搜集证据,尤其要考察是否有忏悔意思,有没有从轻情节。
” 办理涉及校园贷的黑恶案件,审查证据链,梁健常常说要实事求是。
“这些学生常常为赌博而贷款被套路,每取证一个,就暴露一个赌博,立马被学校开除。
取证一个害一个。
”他说,这就不能要求公安各个都要去取证。
这也是实事求是的体贴。
“别以为法官就是死抠法条、机械司法,像自动售货机一样,这边输入事实和法条,那边就输出判决。
”梁健说,哪有这样的法律推理过程?不讲政治权衡是骗人的! “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判决深得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他好像未加思索脱口而出,“赢得人心,这就要法理情的融合,思虑周到,处事精详。
” 这最大的政治在梁健看来,是自然而然的。
有时遇上救急的事,他自然而然救急。
有个故意杀人案被害人的孩子没钱上学,申请的司法救助还在走程序,梁健让老婆汇了5000元钱,捐助孩子上学。
这也是回山老家大门上的家风,积善之家。
自我修行的升级 在刑事法官眼里,和莎士比亚书里一样:“地狱里空空荡荡,魔鬼都在人间。
” 在一个个刑事案件见识到最丑陋的人性后,梁健“知其恶而守其善”,拥有了属于刑事法官的底线思维,有很多不能触碰的情绪、道德、法律禁区。
2014年3月26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温岭杀医案”二审宣判,浙江高院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在案件审理期间,梁健作为主审法官多次到看守所会见被告人连恩青,对他杀医逻辑和心态进行深入分析。
“深度的怀疑驱使他在每一次的诊疗报告中千方百计寻找医院的漏洞。
”梁健说,有什么心就有什么世界,这教会了他不要太自我执著。
说起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梁健毫不讳言“也曾伤心到哭”,但他从长期陪伴左右的儒释道哲学中悟到智慧:反省自己,慈悲为怀。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梁健说,他相信这个流程的完成,就是自我修行的升级。
责任编辑陈冰新闻热线(010)67550710电子信箱chenbing@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人物报道稿件或线索

标签: #程序 #原微信 #微信转错账 #广告 #怎样隐藏微信分身 #医保 #油条 #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