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校精彩多,大学HIGHER

视频教程 0
EDUCATION 周刊 2016年8月4日星期四Tel:(010)62580711 扫二维码看大学视界 执行主编:陈彬编辑:韩琨校对:王心怡E-mail押daxue@ 暑期学校,又叫小学期,已经在近些年来成为我国不少高校的常规设置。
虽然时间短,但是学校却安排了多种多样的学术及实践活动,令大家在课堂内外都能作出符合自己个性和喜好的选择,收获满满。
本报特采编了一组高校的暑期学校活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份区别于平日课堂的精彩吧。
暑期学校精彩多 姻本报记者韩琨温才妃 北京科技大学寓教于乐 小学期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更合“90后”的胃口?设计者对此颇为费心,且看北京科技大学的小学期是怎么做的。
学院院长刘立说。
语言类夏令营,一种不一样的存在 培养工程师也可以很好玩 “当工程师还要学演讲,太不可思议了。
”这是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王义富的第一反应。
王义富是第二届中国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营上,来自于全国16所高校191名营员的一分子。
他和其他同学一样,被随机编入到一个由不同地域、专业组成的小组中。
经过一上午语言、姿态甚至眼神交流的商业演讲培训,他恍然大悟,原来把产品推荐给客户还有这么多学问。
“不可思议的”还不止这个呢,指压板上跳绳、小车过桥、制作视频……这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环节,似乎和人们想象中“整天与软件、机器打交道”的工程师大相径庭。
没错,在第二届中国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营上,对于非知识能力的强调绝对是一大亮点。
想要在短短18天内完成对工程师的培养,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何在短时内弥补知识、能力上的短板,校企双方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划,最终将工程营定义为“未来工程师的体验”———一改人们对工程师“苦哈哈”的认知,“未来的工程师也可以愉快地工作”。
对于工程营内容的设计,艾默生人力资源副总裁邵长松表示,在知识方面,他们聚焦于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在能力上,强调自学、表述、合作,并通过模拟面试、企业参观等让大学生们体验企业文化。
究竟“90后”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邵长松还专门请教了团队中的“90后”,得到的回答是“不喜欢灌输式授课,而是对体验式的活动充满兴趣”。
为此,校企双方借鉴了“90后”打游戏通关的思路,让学生通过“关卡”可以获得相应的“游戏币”。
“别小看那些游戏,指压板活动考验的是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小车过桥中看重的是团队协作能力,演讲挖掘的是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视频制作则展现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未来工程师所要具备的。
”北科大高等工程 说到学英语,中国学生大概都有一段痛苦的回忆。
可是在北科大语言与文化交流夏令营闭营仪式现场,记者却看到了“人山人海”。
据北科大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娜介绍,此次夏令营共有1500名营员。
55名外教皆由该院从美国聘请而来,学生们分为30人的小班教学。
那么,它有哪些不一样之处呢?说起“转班”,美国高中生一定不陌生。
但在国内高校还是新事物,而在北科大,学生们却有幸先体会了一把。
“太有意思了,每天上午都可以接触到新面孔,来自美国不同地域的外教给我们讲述不同的文化。
”物流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吴越还给记者分享了一个一男一女外教扮夫妻,讲述印度结婚习俗的故事。
“夏令营还让我过了一把记者瘾。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潘瑞彬兴奋地说。
原来,让学生采访外教并剪辑成音频或视频是夏令营要求的一项任务。
采访当天,他们8人在咖啡厅里和外教完成了关于“爱”的教育的主题采访。
除此之外,学院还要求本校教师采访外教,助教采访学生。
外国语学院讲师周荣娟表示,前者侧重于从学术角度进行交流,后者着重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营员都能一上来就与外教交流。
作为助教中的一员,李玥茹还重点地对英语底子薄弱的营员作了采访。
她告诉记者,第一天开课“比较尴尬”,学生都比较拘谨,只能靠助教活跃气氛。
但到了第二周就基本上人人都能听懂并且交流,“其实关键还在于鼓励底子薄弱的营员开口说英语”。
当然,学生们最喜欢的还当属户外聚会和食文化节了。
这些在美国学生中常见的节目,在中国高校并不多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孙文远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户外聚会上,外教展示扔飞盘,学生邀请他踢毽子;食文化节上,大家带着家乡的小吃分享,无法带实物的就展示PPT。
“大家边吃边玩,彼此的交流更加自然,不像课堂那么正式,大家聊天的范围更广,视野也更加开阔。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纯粹的国际化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小学期?剑桥教授用英文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敦煌与丝绸之路》;8点上课外教准时关门,不让迟到者进入教室……然而,这些却在对外经贸大学的小学期课堂上发生了。
在这所保持国际化传统的高校,国际化视野并不仅仅意味着一口流利的外语,而是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教育。
据介绍,对外经贸大学小学期的112门国际化课程采用小班教学,所开的课程均为该校学科门类短板、反映专业发展前沿、强化通识教育的课程。
此外,小学期还开展了18场高端讲座、“全球价值链讲习班”“‘一带一路’与国际社会”暑期国际问题论坛等特色活动。
从2012年开办小学期开始,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就始终坚持“纯粹的国际化”理念,所聘用的师资尽量采用无中国背景的外籍人士。
之所以这么做,赵忠秀解释道:“就是要让学生在纯粹的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
” 多年来,多国政要、学术大牛纷纷做客对外经贸大学小学期。
佛得角前总统皮雷斯,欧盟贸易委员塞西利亚·马尔姆斯特,“全球价值链”创始人、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加里·杰罗菲,国际顶尖竞争法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威廉·科瓦西克等国际名流的演讲或授课,让学生们未出校门就能一睹名人风采。
联合国前官员马库尔·桑沃尔已经是中国以及这所高校的“老朋友”了。
从1991年起,他年年造访中国。
此次小学期,他带来了“全球战略视野下的新兴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课程。
为了与学生加强交流,他还特意注 册了微信账号,鼓励学生们通过预约的方式,与他在网上、教室内微信群或教员办公室畅谈。
他眼中的中国学生热情、刻苦,文章的整合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强,但从一篇文章中提取多种观点的能力、简练地表达观点以及听说能力等仍要提高,而这也正是他的课程目标之
一。
这个暑假注定也给师生们带来很多的“不一样”。
思政教研部教师吕红霞平时所开的课程看似最用不到英语,但她在接受了为期两周的外教培训之后,有感于怎样在价值多元的环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某个观点而不产生反感。
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袁冠华是三个活动的志愿者,在与外教频繁的接触中,他和外教成为“忘年交”,也在与这些长辈们的求教中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法学本科生齐鹏华跨专业选修了经济学课程,“原来全班32人有28人都是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效率的课程、多学科混合的班级,他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充实与快乐…… 本版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西安交通大学 各具特色的书院项目 西安交大的书院制度在国内高校中并不多见。
在学校组织暑期学校的同时,各书院也没闲着,它们从自身特色出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综合能力训练项目,涵盖了从课堂到实践,从校内到校外的方方面面,丰富了学校的暑期项目。
比如,该校文治书院小学期以“八水绕文治”为主题,为全校本科生带来八门类型各异、内容精彩纷呈的课程:《送你一个长安》《文明与辨思:中国与世界》《开放性成长》《中国茶文化》《国学暑期学校》《在文治学文治》《就业的秘密》《历史文化交流营》。
“这个炎热的夏天,请来文治喝一杯茶。
”这是文治学院为西安交大全校本科生带来的暑期项目之一《中国茶文化》的宣传语。
在暑期酷热难当的天气里,这句宣传语实在是颇令人心动。
书院负责人介绍,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知行并重,心术兼修。
“理论上讲,中国茶道是研究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以茶修身养性、愉悦心灵、感悟人生的一门人文科学;在实践上,中国茶道是以茶修道的人生体验。
茶道即人道。
” 由此,文治书院邀请了中国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编委会主任林治与国家高级茶艺师纪宏婷担任茶文化课程的主讲。
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可以听到老师关于茶艺、茶道的分享,更在现场观摩了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等的茶艺表演。
通过茶文化初探以及不同种类茶叶知识的学习、茶艺的展示与学习,学生们对中国茶文化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上的系统认知。
爱好国学的学生可以选择文治书院,而暑期也不忘修炼科研能力的学生也有属于自己的选项,比如南洋书院的项目《培养新生科研精神:“我的第一份科研报告”———Myfirstpaper》。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在全体大一学生中开展,旨在为学生普及基本的科研知识 和图书馆文献检索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各专业历史及发展情况,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及科研论文写作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及科学精神。
项目还聘请了班主任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科研训练,进行科研基本要素和图书馆文献检索方法的相关培训,班主任也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利用小学期及暑假进行了初次的科研体验,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组队研究。
与前两个书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宗濂书院把课程“打包”了。
原来,宗濂书院在“综合能力提升课程”的基础上,开展“5A模型———培养优秀本科生”暑期课程,其中包含五个课程包,每个课程包分设若干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由选择。
而所谓“5A模型”,是指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五种基本素养,即价值判断力、意志力、沟通表达力、职场竞争力和领导力。
性格测试、体验式活动、研讨会、辩论赛、高台演讲、体验式高空项目挑战、压力测试、野外生存训练营和“魔鬼”训练营、沟通能力测试、沟通技巧讲座及实训、宗濂会客厅、“我是歌手”争霸赛、社会交往礼仪讲座、人物访谈、职场模拟、红酒之旅、光影记忆、交易的艺术、未来领袖特训营、沙漠掘金实战演练……这么一大串却绝无重复的课程和活动安排,全都和以上提出的五种基本素养相关。
书院负责人表示,通过课程的学习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能更好地自我认知,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重视职场竞争力的提升,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通过职业体验,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并进行验证,进而找到适合的职场之路,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的转换,探索适合自己的领导方式,并积累经验,为以后的职场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术与文艺并重 1680人,280名外籍学生,58门英文课程,16位专家讲座报告……这一串数字,是为期四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三届国际暑期学校的最快侧写。
对此次暑期学校更为完整的描述是:北航第三届国际暑期学校共招生1680人,其中包括了280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丹麦、西班牙、德国、智利、印度等国家知名大学的外籍学生,1400名北航学生。
本届暑期学校为期4周,学生可从编码理论、自旋电子、动力系统与控制、数据挖掘、云计算、通向工程师之路、国际工程基础、中国航空法、中国航天法、当代中国经济等58门全英文课程中自由选择学习。
暑期学校学员根据专业和研究方向分为五个班,邀请了16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为暑期学校作学术报告、点评学员报告并研讨学术热点问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师生从暑期国际学校的学术盛宴中受益,校方还要求国际暑期学校的所有学术活动都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并且在官网上将报告、交流和研讨的详细安排,以及专家、教授的简介附后,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前来参加。
北航党委副书记程基伟在国际暑期学校开幕式上指出,今年是北航第三次举办大规模、多学科、跨文化的国际暑期学校,旨在促进学术和教育上的交流,更为了增进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互动。
北航为中外学子搭建了一个友谊的平台,这些学生未来将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和缔造者,他们始于青年学生时代的友谊将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北航可以很好地实现国际暑期学校的目标———激发科学和科技的灵感,促进文化交 流传播,加强国内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建立友谊。
当然,学术之外,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学员在短短四周时间内还欣赏了充满文艺气息的视听大餐。
比如听名字就足够文艺的晚会———“丝路星旅”。
7月17日晚,在悠扬的小提琴合奏声中,由百余名研究生学员参加的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国际研究生暑期学校“丝路星旅”主题活动拉开帷幕。
活动上半场,由表演家带来精彩的节目《变脸》得到了现场中外学生的阵阵喝彩。
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大师们现场教学“吹糖人”和“剪纸”,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动手尝试,外国学员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下半场则是由各个小班学员带来的精心准备的节目,表演也更加精彩纷呈。
一曲《汉服舞———礼仪之邦》将中国汉代服饰与音乐舞蹈完美融合,充分展示出了礼仪大国源远流传的汉文化。
接下来的《街舞》《感觉自己萌萌哒》,学员们潇洒的舞姿,逗趣的表演将晚宴推向了高潮。
歌曲串烧环节,中外学生同台演绎,多元文化之间互动交流,学员们之间愉快畅谈。
最后,“丝路星旅”主题活动在舞蹈中结束。
演出现场还安排了暑期学校颁奖环节,学员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北航研究生综合管理处处长王文文表示,希望在场的国内外学员享受暑期学校带来的美好时光。
作为2016年航空航天国际研究生暑期学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丝路星旅”主题活动令中国学生充分参与到国际化交流中,让国外友人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增强国内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建立深厚友谊。
中国大学评论 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往往关乎正在“起跑线”上的学生的命运,一向容易引起议论。
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议论总是外热内冷,即外面议论的人多,校内却仿佛寂静如水,结果就是,议论归议论,完善与否,执行如何,就没有太多消息了。
这次下发的“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文件也不例外。
这十几年来,教育部对于教授承担本科学生的教学工作的要求,可谓三令五申。
但问题在于,虽然文件下发多次但落实不了,却还是要下发同样的文件,这中间究竟是行政艺术,还是别有诉求,似乎相当微妙。
记得以前“蹭听”(因为笔者级别不够,不在受邀之列)过一位“985工程”重点大学前校长作报告,其中谈到牛津、剑桥的导师制以及诸如美国耶鲁大学以本科教育为荣时,激动万分,如获至宝。
然而若干年过去了,连“985工程”的大学也没有普及导师制,至于以本科教育为荣,恐怕能说得出的只有一个指标:就是有多少名学生考取了国外著名大学的研究生。
如果以此为指标衡量的话,山东的所谓“四大考研基地”的本科教 本 科 教 育 为 何 姻尤 是﹃ 小立
所 大 学 的 灵 魂 ﹄ 育,以及实行全英文教学 的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 应该最有成效。
总是听到国内大学的领导在校长论 坛,以及开学或毕业典礼上,像国外的大 学校长一样,提到类似“本科教育是一所 大学的灵魂”的名言,但不知有多少人真 正理解了这句话的确切含义。
或者说,有 多少人真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落实这 句话。
本科教育最重要的自然是课堂教学, 但“教学”这个概念在国内大学中已经被 泛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当然,在信息化 时代,课堂的外延在变化,网络视频、网络 课程及慕课的出现正在消解着课堂的权 威和形式,但这只是客观原因。
从主观上看,各级各类的政策也在解 构课堂教学的权威地位的同时,重新定义 “教学”的概念。
以众多的有关教学的评奖 为
例。
按照评奖标准,什么都可以是“教 学”的一部分,教学成了不拘形式、随处可 见的存在,哪怕是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 力”,也是在进行“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的 教学(育)”。
教学既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那么课 堂的秩序就必然被虚拟化。
合法的缺席是 最不受到道德谴责的,这部分学生的理由 往往非常之充分,既有诸如“创业项目路 演”,又有所谓“团委开会”或者“学校(院) 有活动”,而且可以轻易地提供相关行政 人员、相关行政部门签名、盖章的请假条。
一切仿佛都合法,却是在合法的名义下纵 容和放大人性本身喜好特权的弱点。
基本秩序和规则的破坏往往是个人 性
的,隐蔽和悄然的,滴漏、管涌式的,但 影响却可能是集体性的,深远、引人瞩目 的,也是决堤、溃坝式的。
这也就牵涉到本科教学的根本功能 了。
相对而言,大学教育只有本科阶段是 非功利的,或者说大学的本科教育是最没 有功利性的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 后
,它又变成普及性的基础教育,功利性 应该进一步减少。
因此,无论从国外经验, 还是从国内需要看,最没有功利性的通识 教育或博雅教育应该是一个基本方向。
而 以非功利的态度实施通识教育或博雅教 育,进行具体的课程选择、课程设计,则是 基本的行为准则。
至于对本科教育的评 判、评估,也只能是长线性的,即不可能像 现
在这样,通过短期效应、通过人为的行 政化的“数目字”来决定优劣。
最后,让笔者来尝试着解读一下“本 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这句话的含 义。
“灵魂”一词颇为玄虚,玄虚的“灵魂” 就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度量衡来称斤两、 量长度和测容积。
正因为不能称量,不可 量化,就不可能以功利的态度待之。
但“灵 魂”既然是中心,是思想的内核,总是指导 行动,决定行为方式的。
它的含义其实体 现在它的重要性上。

科教育的重要性,往小里说,决定 了这所大学的基本价值、基本道德,以及 基本的秩序和规则,还有她所体现出的文 化素养;往大里说,则决定着整个民族和 国家的基本价值、基本道德,她的基本社 会秩序、规则以及整体的文化高度,用句 时髦的话说,它是中国社会“中产阶级”形 成的道德和价值基础。
当然,确立基本价 值、基本道德观也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社 会义务,是大学得以在今天这个日趋功利 的社会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

标签: #视频教程 #步法 #面包 #怎样在微信借钱 #人到 #账单 #好友 #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