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殊学习更有“料”,照片怎样做成视频

照片 3
战特刊·特课程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11版 2020年3月4日 特殊时期需要进行特殊的学习,特殊学习需要有特别的课程。
无论是在线学习课程的适切选择,还是疫情背景下的课程设计,都成为这个特殊时期的特别话题。
教育工作者需要以课程思维设计教学,以特别行动深化教育,让习惯了窗内读书的学生更好地发现窗外的世界,了解生命的意义。
让特殊学习更有“料” 设计一张 特殊课表 □肖陶然 疫情下的在线课程,是不是只有面对电脑屏幕的隔空“独角戏”?在或狂欢或焦躁的情绪之外,什么样的在线学习才能实现人性与教育的高度契合?我所在学校的在线课程侧重生命教育、体悟亲情、感知温暖,让学生在家学习也能如沐春风。
疫情笼罩下的新学期,注定是学生人生当中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也注定了这一阶段需要承载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
“停课不停学”停止的是集中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特殊时期学会敬畏生命、学会生活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
为此,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一张特殊的课程表,包括三个板块:生命教育板块,带领学生认识新冠肺炎,也重新认识英雄、亲情、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板块,包含家庭活动设计、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内容;“温暖故事”板块,学生可以分享身边抗击疫情故事、讲述“在家上学”的温暖故事。
学校尽可能地解放家长,通过更多的“线下活动”让学生从电子产品解脱出来,实现自主学习、掌握生活技能。
学校心理教师结合生命教育主题,通过一次次集中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特殊时期也能乐观面对。
各班学生也在家长的指引下开展各种动手活动,让“在家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探寻网课规律,用对话、反馈实现真实学习。
非常时期,在线教学要遵循其特有规律,注重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对话及学习结果的反馈。
为此,学校成立在线课程建设小组,领导班子随机进行在线课堂观察。
观课结束后,结合课堂实施情况进行专题研究,教导处结合反馈引导各教研组对问题进行在线研讨。
通过多次调试,所有教师都能熟练使用授课工具,课堂环节设置有助于学生启发、思考,基本实现每节30分钟的课堂有10-15分钟的互动交流,“网学”变得更有效。
多一分细心,多一点温度。
在南阳路第三小学,在线学习不只是教师一个人面对屏幕的自言自语,也发生了许多温暖的故事。
教师张玉凤为了能最大程度地照顾所有孩子的感受,对家长私自替孩子连接麦克风的行为进行劝导;有的家长要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不能及时指导孩子学习,教师杨娟就每天通过视频与孩子交流当天的学习、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改进措施……向着温暖的方向,教师完成了一次次网课,也一次次回应和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春天的第一股暖流。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市南阳路第三小学校长) 因为疫情不得不延迟开学,各地针对“停课不停学”的准备工作早已开启,贵州省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所有在线课程已经进行了提前录播,并通过贵州省广播电视台网络电视频道上线,供全省中小学生“宅”家上网课。
此前担心不能按时返校复课,孩子没课上会被“饿坏了”的我们,现在发现各路资源其实很丰富,如果不加选择又有可能“撑爆了”。
如何正解“停课不停学”的真正内涵,区分居家学习与学校学习的不同,尊重育人规律,保证育人质量?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的理性表达是适切选择——适切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切的教学方式选择。
疫情发生给每个人提供了最好的人生课程。
学校以战“疫”为主题的防疫课程,通过“钉钉”和微信平台推荐给每个家庭。
针对孩子,学校提供了“自编绘本认识病毒”“和家人一起学洗手”“我教长辈戴口罩”“我劝亲友不聚会”“我 居家学习的适切选择 □王羽 这样致敬白衣天使”“室内运动挑战赛”等自主选择实践课程;针对家庭,学校引导家庭理性视听、营造好家风,推荐北师大钱志亮教授的《面对疫情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什么》、赵忠心《如何对孩子进行休闲教育》等家庭教育自选课程;针对教师,学校以北师大12位教授的“如何进行线上教学”主题公益课程作为教师校本研修必选课,引导教师利用延迟开学时间真实做好在线教学的专业研修。
学校考虑低年段学生不能独立进行线上学习的情况,对课程进行了优化:取消低年段“一刀切”的网课模式,白天进行自主绘本、主题阅读和自主室内运动挑战,晚间选择必要的网课,由家长监护学习;中高年段具备自主管理能力的 学生,按照实际要求集中通过网课学习,以班主任为组织领导的科任教师,根据网课效果调整设计,补充或替换更适合学生的课程。
同时,学校建议加入每日安全“防疫10分钟”和每周心理健康教育40分钟等课程。
由学校学习变为居家学习,随之改变的还有组织方式和教学关系,由随时互动的教学相长,变成了隔断的教或者学,互动少了;在班级里由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变成了由学生个体主导的学习活动,教师的约束力会大大减弱。
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更适合学生居家学习?学校尊重教师的教学习惯,但设定兜底原则,即能够以学生喜欢和接受的方式达成既定教学目标。
为了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学校 还提供了一份学习方式选择菜单,明确不同教学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可能面对的问题。
比如,贵州省网络电视适用于收看贵州省教育厅统一课例,资源标配、简单省力,但是存在网速拥堵、课程设计无法做到班本化等问题;微信和QQ平台适合做研究性课程任务驱动安排,入口简单且课程丰富多样,但是互动性和生成性差,无法及时反馈和组织……学校对每一种方式都做了可行性分析,由教师自行选择。
如果教师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
“停课不停学”不是单纯意义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其根本要义是立足学生和教育规律,任何行为都要适切,否则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作者系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校长) 疫情期间,帮助学生开展在线学习、指导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是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的工作重点。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一方面对教师开展培训,保障线上教育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引导家长为孩子的居家学习提供必要支持。
为了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停课不停学”,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给学生和家长一封信,明确学生在线学习、家务劳动、卫生防疫、居家运动的相关要求,同时提供建议作息时间,提醒家长督导和创设家庭亲子活动,使家长理解“停课不停学”是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特别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
非常时期,如何给学生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不妨开展集体教研。
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分层召开学科部主任、教研组长会议,开展视 知识之外,学会独处与共处 □滕玉英 频研讨,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摸底。
与此同时,深入了解“江苏省名师课堂”“慧学南通”“江海名师空中课堂”等多个教学平台资源,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直播技能培训,注册进入教学平台了解资源,熟悉“腾讯“”钉钉”等网上班级群创建、直播平台的使用,为给学生答疑解惑、查漏反馈做好技术保障。
在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在线学习方面,班主任每天将防控疫情的文件、优秀学习资源推送到班级群。
教师以任务为驱动,指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在线学习如何适配学生需求?在不开讲新课的前提下,教师让学生将寒假作业中的错题、需要教师 重点讲评的题目上报,使在线答疑有的放矢。
答疑时,教师适时邀请学生互动,学生也可以上传自绘的思维导图。
此外,学生每天都能看到教师电子批阅的红色标记或点评,备感亲切。
有家长反馈,学校教师上课时,孩子学习情绪更高,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生的关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追求也都高于其他网络课程。
众所周知,在线学习效果监督难、反馈难,于是学校开展班级线上互查、互评、互享。
6-7个学生家庭为一组,学生组长拍照发图片,协助教师检查学习结果。
教师抽查并在班级群里分享优秀作品。
特殊学生特殊问题,教师在线进行个性解答和指导。
组织学生学习知识之余,我们还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学会独处。
在这次疫情中,众多鲜活的生命逝去,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现在的我是怎样的?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怎样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让“宅”家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独处也可以很有趣,或选几部优秀的电影作品看,或选几个经典片段感受配音的乐趣,所谓“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会共处。
家是温暖的港湾,可以陪父母聊聊天,把以前没时间聊的话题一起捧出来畅聊一番,也可以陪父母看看时事新闻关心疫情发展情况,还可以帮忙做家务或向父母学做几道菜,拍下照片或视频,留下光影里的温馨记忆,也可以制作成小报或综合实践活动素材,开学后与同学分享别样的寒假生活…… (作者系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校长) 延迟开学,学校如何引导学生度过一段有意义的时光,做到“宅”而不“荒”?可以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理念,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拓展德育阵地、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运用媒体资源、身边的教育资源和家长资源进行探索。
一要立足“用资源”,精选媒体素材,在学生感观中立德。
书本知识固然重要,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挚的同理心、表达关怀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等素养也很重要。
学校可以利用主流媒体资源,组织学科教师精心筛选,将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推荐符合学生身心特 德育为先宅而不“荒” □黄健明 点和接受水平的资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素材、线上交流等活动拓展视野,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在家国情怀的思考中立德。
二要立足“联资源”,邀请家长示范,让学生在解惑中明德。
全民战“疫”,孩子自然不能一味埋头苦学,错过在疫情中体会人生百味的机会。
为此,学校邀请在医护、公安及社区等防疫一线工作的家长,录制抗击疫情微课,讲述国家的联防联控、疫情的日常生活防护、一线工 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故事,让孩子体会“责任”二字的分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社会秩序及公德的敬重,对医护人员等坚守抗疫一线工作者的感恩之情。
三要立足学生主体,设计生活德育作业,让学生在做与思中悟德。
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应该发挥家庭的引导作用,指导孩子度过这段时光。
譬如设计生活德育作业,如“关注国家大事我能”“劳动砺心志我行”“经典阅读我会”“锻炼健身我做”等,通过家庭共看新闻、家庭共做家务、家庭 共读书、家庭共防疫、家庭共思论等活动,让孩子学会从时事中获取准确信息,形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通过家长言传身教,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
四要立足学生情感,设计分享作业,让学生在互相感动中弘德。
学生根据所看、所思、所想撰写心得体会,记录感动的故事和瞬间,编成美篇等易于交流的范本并推送到班级群或相关平台与全校同学分享,启发更多学生思考疫情带来的问题,思考生活带来的成长,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在向善向上的经历中不断成长。
(作者系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广西柳州市前茅中学校长) 疫情教给学生 的“知识点” □周卫东 疫情让我们回到一个“元问题”:学习什么?其实,学生成长和现实生活的“知识点”,就能成为当下“停课不停学”的重要内容。
第一个知识点是“生命”。
生命之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珍惜生命?怎样才是珍惜生命?“时间就是生命”,生命是由无数个微小的瞬间组成的,珍惜生命则在于无数个细微的行为;我们要提醒学生戴好口罩、勤洗手,远离人群密集场所,懂得早睡早起不熬夜,少玩手机多运动,懂得我们无法预知可能遭遇的危险,但能做好的是让自己健康、强壮。
第二个知识点是“英雄”。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
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应该崇拜什么样的“英雄”,让学生懂得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
为此,教育的导向需要进一步匡正,教育内容需要补充和完善,我们要想出更好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明白:钟南山、李兰娟等生命的守护者,斯霞、于漪、李吉林等教育家,李四光、钱伟长、袁隆平等科学家,才是他们应该崇拜和追随的“英雄”。
第三个知识点是“敬畏”。
病毒究竟从何而来?专家的共识是与人类捕食野生动物有关。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表面上看这是人类的贪欲使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人类的傲慢,缺乏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作家刘慈欣在《三体》中写道: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傲慢,让人失去了敬畏之心,以致一次次突破底线;傲慢,便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以为可以凌驾于一切法则之上。
在惨痛的教训面前,要让学生懂得,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有所作为”;不重视生命不是“无所畏惧”,明知自己将要面临危险却依然挺身而出才是“有所作为”。
第四个知识点是“担当”。
面对每天电视里都在播放的有关抗疫的报道,我们经常落泪。
医生穿着厚重的防护衣,高度警惕、认真护理,往往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精疲力竭,每天面临被感染的风险,时刻都有颓然倒下的可能。
但他们依然坚守,这就是“担当”。
在这场战“疫”中冲在最前面的又何止是医护人员?我们要带领学生翻开这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循着医院、街道、社区,让他们看到太多的人以战“疫”为使命,看到芸芸众生中那些正直、坚强、无畏、忠诚的爱的基因。
(作者系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校长) 主编:韩世文电话:010-82296730编辑:刘亚文电话:010-82296736投稿邮箱:美编:孙东电话:010-82296729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标签: #照片 #相册 #号了 #充值 #苹果 #手机号 #中国移动 #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