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英雄路,怎样做冰皮月饼视频

月饼 4
副刊纪实 2020年10月2日星期五副刊投稿邮箱:btrbfukan@ 尹天福夫妇拿着当年的照片,感慨万千(摄于7月9日)。
回望英雄路 ——记第一代乌库公路建设者、七师一二五团离休干部尹天福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张西安文/图 1933年9月,尹天福出生在甘肃省张掖市的一个农村。
1945年,13岁的尹天福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远赴新疆。
1949年8月26日,西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了兰州,一步步向新疆挺进。
尹天福所在的国民党部队奉命在新疆鄯善地区阻截解放军西进,9月25日就地起义,使这支阻截解放军西进的队伍,成了欢 迎解放军西进的队伍。
从此,他们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尹天福在该团七连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尹天福的各类奖章、证书(资料图片)。
尹天福年轻时的照片(资料图片)。
但吃饭却成了摆在战士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每天天不亮,战士们就汗流浃背地打炮眼、埋炸药,搞爆破,一直到天黑了才收工。
每次遇到牧民的冬窝子,就尽可能买些老乡的杂粮馕饼,中午化雪时就着馕饼充饥。
这支勇敢的队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尹天福回忆说“:当时,我们每三个人组成一个爆破小组,在巨大的石头上打炮眼,由于设备差,干打炮眼,打上两三分钟就要停下来,清理炮眼里的石粉废渣,清了打,打了清,进度十分缓慢。
战士们希望早日把红旗插上冰大坂,个个心急如焚。
”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作为爆破队的骨干,尹天福经过几天的反复琢磨,用自己的一个破搪瓷茶缸子,在茶缸底部打个小眼,往茶缸里注满水。
打炮眼时,细水不断地流入炮眼,把炮眼的石粉废渣冲出来,使打炮眼的效率提高了三分之
一。
他的这一技术革新,在全军推广,还上了报纸,鼓舞了士气。
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听说解放军在为他们修建天山公路,激动万分,还用骆驼踏着一尺多厚的积雪为解放军送来了杂粮馕饼,终于使这些艰苦作业的解放军不再饥一顿饱一顿了。
解放军说:“感谢新疆各族群众对我们公路建设的支持。
”牧民们却说:“感谢人民解放军为我们修建了一条幸福路。
” 决战鹰嘴崖 1952年,尹天福参加兵团劳模大会留影(资料图片)。
初上天山 1952年,王震将军传达了党中央的命令:由解放军的两个师挺进天山,打通天山天堑,开发天山丰富的矿产资源,造福新疆各族群众。
解放军的这两个师,分别从现在的乌鲁木齐方向和库车方向两边的零公里处向天山天格尔峰冰大坂挺进,推进建设,这是乌库公路中最艰难的建设路段。
王震将军在动员大会上号召:比一比看一看,看哪个师最先把红旗插在冰大坂上。
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和进度,根据当时的施工环境,每个师还成立了土方施工队、桥梁架设队、打眼点炮爆破队。
爆破队由于缺少经验和技术,危险系数较高,是牺牲可能性较大的队伍。
于是,这个队由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不怕流血牺牲的加强连组成。
尹天福就是二十七师七十九团七连这个加强连爆破队的一员,同战友参与乌库公路南线的建设。
他们刚上天山时是二月天,皑皑白雪,天寒地冻,凛冽的山风像刀子一样,切割着陡峭的山崖,也撕扯着战士们的军装和脸庞。
爆破队是施工的先头部队,需要清除所有的乱石路障。
石头、冻土比铁还硬,每一处都需要打眼埋炸药爆破才能处理掉。
当时基本上没有机械设备,炸药是人们常说的“一硝、二黄、三木炭”做成的土炸药。
土炸药数量有限,只能节约着使用。
但他们那时候只有一个信念,坚决完成任务,坚决创造出“人定胜天”的奇迹。
艰苦的施工环境,战士们通过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意志还能克服, 在乌库公路南线72公里处,有一道天堑的悬崖叫鹰嘴崖,断崖高度300多米,扔一块石头下去,好一会才能听到石头落地的声音。
当地牧民可以说是“谈崖色变”。
每年换季转场路过此地,牧民一是盘算怎么过去,二是盘算要损失多少牛羊。
牧民无不惊恐地向解放军描述,每年换季转场路过此处牧民架设的木头简易桥,都有近百头牛羊落入悬崖。
“一个羊掉下去了,后面的羊不知深浅,跟着往下跳。
”一个牧民蹲在地上伤心地说。
接到攻克鹰嘴崖的任务后,上级还专门从西藏军区调来了当年修建二郎山的工程部队爆破英雄何茂林做技术指导。
面对乌库公路鹰嘴崖的爆破之难,施工之艰,何茂林也是很犯愁,但是,对于解放军来说,命令就是冲锋号,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在何茂林的带领下,尹天福和战友们在最艰难的地方打炮眼、埋炸药,进行爆破。
尹天福说:“一次,面对一块巨大的顽石,我和战友郭文刚、马福海处理一个哑炮,忽然发生事故,两个战友被炸得血肉横飞,连胳膊腿都找不到了,我也因此受了重伤。
”老人说到这里,已经泣不成声。
尹天福擦擦眼泪接着说:“我还有一个战友叫侯俊义,妻子和刚满5岁的儿子都在老家,本来就很少见面。
侯俊义在放过炮之后,用钢钎撬动碎石,没想到塌方了。
身体瞬间悬空,整个人掉了下去。
幸亏夹在崖下的两个石板中间,我和战友找到他时,他浑身是血。
” 尹天福一边跑向他,一边喊:“快来人呀,有人负伤了!” 又有几个战士赶了过来,救起了身负重伤的侯俊义,把他送往后方医院。
侯俊义艰难地睁开眼睛,声音低微地说:“天福,我‘光荣’了吗,我还能见到我的老婆和孩子吗?”“侯哥,你没事,你一定能见到嫂子和孩子的。
”说着,侯俊义又晕了过去。
到达后方医院时,侯俊义已经停止了呼吸。
还有一次,尹天福和战友们正在施工,忽然发生山体滑坡。
五六个战友当场被埋,他们从石土中扒出这些战士,无一生还。
“一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还经常浮现出那些战友牺牲时的样子。
唉,那些年轻的生命呀!”尹天福说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痛苦地摇摇头。
“有时遇见雨夹雪,衣服湿了,瞬间结成了冰块,像穿着透亮的铠甲。
干活热了,脸上的热气也凝成了冰霜。
但战士们依然热火朝 天地干着,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
”尹天福目光坚定地说:“不管怎么说,就算是流血牺牲,工程仍在继续,我们决战鹰嘴崖的信心和决心不减!” 半个月后,鹰嘴崖工程按时完工。
当地少数牧民唱着歌、跳着舞,摆上了馕饼和奶茶,感谢亲人解放军。
在爆破能手何茂林的指导下,他们的进度不断加快。
尹天福聪明好学,两个小时打炮眼2.5米,获得全师爆破队打炮眼个人第一名。
后来,他又以日打炮眼10.25米,打破了他的教官何茂林在西藏二郎山日打炮眼9.5米的全国纪录。
从2月到6月,解放军战士顶风雪、冒严寒,克服困难,浴血奋战,终于完成了南北线各一百多公里的最艰难的乌库公路建设任务,胜利会师,红旗高高地飘扬在白雪皑皑的天山天格尔峰冰大坂上…… 庆祝建军节 尽管这条穿越天山的乌库公路冰大坂路段暂时通了,但是这些解放军战士仍然不能撤离。
因为多变的天山气候,这条简易道路随时都有被大雪掩埋,被洪水冲断,被泥石流堵截,被山体滑坡塌方毁坏的可能。
天山深处蕴藏着丰富的锰矿、铜矿,甚至是金矿。
当时,苏联的地质专家入驻帮助探寻矿藏,解放军还要帮助他们破石、清理土方。
采矿、开矿难度都很大,不亚于乌库公路的修建。
山高路险,汽车根本无法通行。
尹天福他们只有租用牧民老乡的骆驼,把施工工具一件件运到山顶。
1952年的“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后方的部队、机关、学校、医院、工厂等单位都选派了先进人员到天山冰大坂,慰问尹天福和战友们。
每个人都带着各种“礼物”:有送医送药的、有送文艺的、也有送关怀的,还有的带了针线包为英雄们缝补衣裤,写慰问信,尽其所能关怀和慰问。
有一位前来慰问的小姑娘叫王秋云,她是1951年参军的女战士。
她在冰大坂上放声高歌,百灵鸟般的歌声响彻云霄,引得战士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王秋云红扑扑的脸庞,充满了对英雄们的敬意。
王秋云刚表演完节目,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她随战士们躲进了帐篷,也没闲着,她掏出针线帮战士们缝补衣服、裤子,等轮到要给尹天福缝补的时候。
发现尹天福的衣服面子破得无法缝补,里子也破烂不堪。
王秋云干脆把自己的新军装脱下来,送给了尹天福。
那个年代,在他们这支队伍里。
谁的衣服补丁越多越光荣。
让尹天福穿女战士的新军装,尹天福无论如何接受不了。
最终,在大家的一致劝说下,尹天福无奈地接受了。
这件珍贵的军装尹天福保存了很多年,一直舍不得穿。
建军节快到了,尹天福代表战士们向连队领导请示:“部队每天都是冰雪泡馕饼,能不能用爆破队的铁匠炉做一锅疙瘩汤,改善一下伙食,庆祝一下建军节。
”连队领导知道这些战士大多来自甘肃、陕西、河南等地,喜欢吃疙瘩汤,就笑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当天晚上,尹天福和战士们化雪的化雪,烧火的烧火,和面的和面,不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的疙瘩汤就做好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天山上做饭,每个人都高兴得不得了。
疙瘩汤做好了,战士们却都舍不得吃,他们将一大锅疙瘩汤送到了冰大坂北面,给那些兄弟师团的战士们吃,自己照样吃着冰水泡干馕饼。
没想到,对面的兄弟们也舍不得吃,又把那一锅疙瘩汤抬了回来,这时已是第二天早晨了。
1952年12月20日,上级选派三班班长徐山雄接换尹天福。
回到团部,团部首长对尹天福说:“小尹呀,你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爆破英雄’,荣立‘特等功’,现在马上到兵团参加劳模大会。
” 在劳模大会上,尹天福兴高采烈地领到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章。
还有一份大大的喜报,直接寄到了他的老家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全家都为尹天福的喜报而高兴。
1952年年底,尹天福所在的部队全部撤离乌库公路冰大坂路段,伟大的建设工程告一段落,他们转战焉耆回族自治县从事大农业生产。
1955年集体转业后,又奔赴七师一二五团(当时的二十五团)达子庙一带驻扎。
转业后,尹天福当过农工,当过排长,直到1986在一二五团光荣离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尹天福老了,年近90岁的他,多想再重走一次他们修建在冰大坂上的乌库公路,看看这条用鲜血贯通的天山天堑如今的模样,看看烈士陵园里那些长眠的战友,缅怀那些连尸首都无法找到的无名英雄。
“千年冰峰无人开,要开神仙下凡来”。
据老人回忆说:他们是第一批修建乌库公路的解放军建设者,此后的6年中又有无数建设业者参与,一直到1958年,这条英雄路才全面贯通。
面对白雪皑皑的天山,老人再一次热泪盈眶,泣不成声…… 上世纪60年代初 期,为实现粮食增产, 四师六十六团职工每 年上山开发旱田,播种 春麦。
山上风大、炎 热,职工们吃住困难, 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图为六十六团职工在 山上的露天伙房做 饭。
闫欣秋摄 3版责任编辑:王婷电话:0991-5509362 视觉:石磊校检:曹艺丹 棉花地里过中秋 ●高永明 石磊/绘 1977年9月20号,农八师一三二团(现八师一三三团红光镇)为迎接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到来,开展“全团突击拾花20天,以优异成绩向国庆节献礼”的劳动竞赛活动。
“家无闲人,地无懒汉”,各连队接到通知后,纷纷组织民兵拾花突击队、共青团拾花突击队、当天拾花百斤能手突击队,就连中小学生和职工家属,都被动员起来参加拾花劳动竞赛。
那年我在团场农业办公室工作,被派驻六连工作队工作。
拾花劳动竞赛开始后,我负责带领连队民兵拾花突击队和共青团拾花突击队,积极投入到劳动竞赛中。
记得1977年中秋节是9月27日,从9月21日拾花大突击劳动竞赛开始,连长吴衍海就安排司务长,一定要确保连队所有职工群众在参加拾花劳动竞赛的“双节”期间,都能分到两公斤肥猪肉。
还要安排豆腐坊,每天都要给连队食堂供应充足的豆腐。
同时,吴连长还在棉花地里给职工们鼓劲说:“大家加油干,到八月十五那天,一定给大家一个惊喜!” 连队职工群众拾花热情高涨。
转眼间,9月27号中秋节到来了。
当天中午,连队所有在棉田里拾花的职工群众,都吃上了一大碗红烧肉炖豆腐和白面馒头。
吴连长端着碗边吃边大声对大家说:“大家吃了红烧肉加油干!下午提前一小时下班,出地过秤后,给大家发月饼!” 听了连长的话,全连职工群众劳动热情再次被点燃,大家纷纷加快吃饭速度,一些动作快的民兵和青年,丢下碗筷,抓起拾花袋,钻进棉田,开始采摘起来。
每到棉花收获的季节,团场职工群众人人参加拾花劳动,根本没有时间购买月饼和过节食品。
团场就早早安排团场加工厂食品车间,突击加工生产数万块月饼,确保全团职工群众人人都能分到月饼。
有些连队还分猪肉、苹果、葡萄等。
当天傍晚,收工哨子吹响,参加拾花劳动竞赛的人们,纷纷扛着大袋大袋的棉花排队过秤。
这时人们看见,连队司务长和炊事班的同志们正在地头发月饼,每个人可以分到两块月饼和两个苹果,当天还破例送来晚饭,豆腐肉片汤面条和发糕,单身职工就高高兴兴地在地头吃起晚饭和月饼,有家的职工则拿着香甜的月饼回家了。
记得那天晚上在棉花地头,我和几个连队干部以及统计员,计算完各个突击队当天的拾花成绩时,一轮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标签: #视频教程 #葡萄酒 #照片 #电脑 #芒果 #视频 #腐竹 #视频